5G
TE Connectivity推出ERFV射頻同軸連接器
全球連接與感測器領域領導廠商TE Connectivity(TE)近日宣布推出適用於5G無線應用的全新ERFV射頻同軸連接器。由於未來5G無線設備設計需要更可靠、成本更低的客製化零組件,支援在全球各地擴增無線基礎設施,而TE的全新ERFV射頻同軸連接器能以更低成本實現了天線及無線電的板對板和板對濾波器連接,有助於下一代5G無線產品的設計。
ERFV同軸連接器採用具經濟效益的一體式設計,並提供高度客製化的多種板間高度和連接器配置的選擇。根據不同的產品應用(例如板對濾波器或印刷電路板之間),ERFV連接器可使板間高度從5.2mm達到20mm不等。這款產品亦適用於板對板的表面黏著連接,以及濾波器的旋入式或推入式連接。此外,ERFV同軸連接器的可靠度高,其軸向偏差為+/-1mm,徑向偏差為+/-0.8mm,可在直流條件下實現僅為10GHz的插入和反射損失。
TE Connectivity資料與終端設備事業部研發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Erin Byrne表示,因應5G市場到來,為了滿足客戶在無線產品設計和電信應用方面的需求,我們開發了創新的一體式射頻連接器,相較於三件式解決方案,這款產品大幅降低成本,更保持卓越的效能,可謂物超所值。
TE Connectivity資料與終端設備事業部的產品管理副總裁Eric Himelright表示,設計師在開發新一代5G無線解決方案時,需要成本更低、效能更好和靈活度更高的連接產品。憑著高CP值的全新一體式ERFV射頻連接解決方案,TE可為最新的客製化5G無線板對板和板對濾波器設計提供領先的技術支援。
專訪Ovum研究團隊負責人Nicole McCormick 5G商用帶動不降速吃到飽方案
Ovum寬頻與多合一服務研究團隊負責人Nicole McCormick表示,到了5G時代,將產生相較於4G更多的數據流量,因此目前已經看到全球各國眾電信營運商紛紛開始規畫不降速的吃到飽方案,以迎接2019年5G行動服務商業化。
目前各國電信營運商皆有推出4G吃到飽方案,但多有數據流量限制,一但超過流量便會降低連線速度。但是在5G時代,真正的不降速吃到飽方案將會成為市場主流。McCormick說明,除了來自傳統的數據流量之外,5G也將帶動更多串流內容服務(Over The Top, OTT)、AR/VR電競、3D影音甚至是車聯網相關應用,使得網路服務的範疇更加多元。因此,該如何因應各種需求推出不同的不降速吃到飽資費方案,將是營運商在2019年的巨大挑戰。
同時,也由於加值服務日趨多樣,較小型的電信營運商恐難提供所有5G應用需要的套裝方案,因此,未來電信營運商規畫資費方案時,將會依照該公司在5G生態鏈中的定位,及該公司的業務規模,提出不同的內容包套方案。例如,較為小型的電信營運商將會以行動數據的吃到飽方案為主;大型的電信營運商則較有能力針對AR/VR、電競、車聯網這樣的高階應用推出相關服務。
McCormick也提到,儘管不降速的吃到飽資費方案與內容加值服務是眾營運商經營5G市場的重要發展方向,但是目前就連預計在2019年推出5G行動網路服務的韓國營運商,至今依然尚未發布確切的資費方案,由此可見,對於營運商而言,在5G上路第一階段該針對何種應用、如何定價皆還在討論當中。
Ovum寬頻與多合一服務研究團隊負責人Nicole McCormick表示,各國電信營運商開始規畫不降速吃到飽方案以迎接5G。
5G手機2019年問世,2021年加速起飛
5G標準正式底定,未來將正式進入商業化時程,2019年包括電信營運商的5G商用服務與5G手機都是產業關注的亮點,工研院IEK研究指出,依據目前5G頻譜釋照現況,2019年首發5G智慧手機將以南韓與美國市場為主。而產業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也預估,2019年5G智慧手機比重約0.2%,且因應多數國家5G商用時程在2020年,因此,預期5G智慧手機明顯成長將發生在2021年後。
目前市場上,超過90%的手機都是4G,3G手機以逐漸被市場淘汰,市占率不到10%,而5G手機也慢慢成長,2020年市占率達1.3%,2021年出貨量逐漸加速到5.7%,2022年將進一步往主流邁進,預計市占率達12.5%,同時4G手機市占率也將下滑到九成以下,約84.4%。
目前手機品牌在5G智慧手機布局方向分為(一)採模組配件加入5G功能,如Moto發表的Z3新機,可結合Moto Mods(內建高通X50 5G Modem晶片);(二)預期多數廠商將直接內建於手機。
專訪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所長馮明惠 跨域共通平台推動製造業升級
傳統中小型製造業者,在科技發展的腳步下,是十足的弱勢族群,不僅製造方法落後、效率低,對於生產資訊的蒐集與經驗累積,都極為土法煉鋼。工業4.0智慧製造的內涵,非常重要的精神就在於少量多樣的彈性化智慧生產,此也契合中小型製造業生產模式。然而,資源相對缺乏的中小企業在導入新興資訊科技的過程中相當無助,政府與法人的協助更加重要。
跨領域合作為王道
物聯網的興起正式推動資訊科技產業的第三波變革,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所長馮明惠表示,從四、五十年前第一波以PC為主的資訊硬體到第二波的App經濟,近年走入全聯網時代,裝置多了感應、通訊、控制甚至分析的功能,於製造業就是提供製造設備單機、產線、整廠的聯網,然而推動的真正關鍵成功因素必須兼顧深度與廣度,除了整合水平領域的資源建立具互通性的平台之外,也要深入垂直產業的領域知識,建立夥伴關係,以共享、共創的精神發展平台,最後發展適當的商業模式,讓解決方案可以實際運作、持續成長。
資策會系統研究所長期發展資訊軟體技術,在智慧製造的推動上,馮明惠強調,為建構工業物聯網完整價值鏈,開發公版聯網平台NIP EI-PaaS核心技術,運用共同的網路、管理等模組,設計可視化的分析平台,將重要的生產訊息簡易呈現,並具備完整的管理功能,物聯網雲平台是智慧製造生態系統的骨幹,可以協助台灣製造業快速的邁向智慧製造。
摒棄過去單兵作戰的思惟,為了解決物聯網應用破碎化的難題,馮明惠強調,該平台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擴大技術廣度,網路安全功能與該會資安所合作,領域知識與數位所合作,硬體技術與工研院資通所合作,產業應用則與研華一起,共同發展NIP EI-PaaS平台。為了深入垂直產業,也與手工具公會、機械公會、工具機公會等攜手,完成平台的共通性與垂直領域深化。
按部就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另外,資策會系統所為提供機台、設備連網,也發展了機台聯網閘道器軟體Chameleon,專門用於連接產線PLC設備並將資訊回傳至後端資料庫,大幅降低生產資訊取得門檻,更新、自主維護容易。結合物聯網雲平台,協助在產線上的業者進行轉型,包括擁有產線的製造業者與產線設備供應商,從生產面與設備面同步進行提升與轉型。總結發展的過程,深入領域知識並進行跨領域結盟才能真正發現產業需求,透過不斷地溝通、分工與合作的手段達成預期的目標。
在平台就位之後,產業轉型升級之路才要正式展開,馮明惠說明,包括人才培訓、提出廠商投入誘因如補助也很重要,而嚴謹的推動步驟包括:前期的技術研發,提出產業可用的解決方案;第二步是發展試行場域,並組織產業聯盟,以打群架的概念,讓更多志同道合或有共同需求的廠商可以導入;再與策略合作夥伴建立可營運的機制,讓政府科專計畫可以商業化,並且建立可獲利的商業模式。
前述步驟可以說是加速階段,如果能夠順利推展已是成功模式,接下來就可以大幅發揮產業轉型效益,正式進入起飛的階段,馮明惠說明,第五個步驟就是產業鏈(Eco-system)的發展,包括產業上下游與產業群聚,可以發揮產業成長綜效,至此產業轉型可以宣告成功。最後一個階段是發展產業標準,將產業實力進行大規模的擴散與輸出,若能成功推展有機會建立產業典範,只是就目前看來還有很多值得努力的地方。
持續發展平台/連網/運算技術
物聯網時代垂直領域是技術應用主要的對象,所以深入了解領域需求,而且尊重該領域的專業是一大重點。展望未來,馮明惠說明,台灣有很好的霧端或邊緣(Edge)端的技術,如何在與領域需求結合的前題下,透過邊霧運算,讓裝置的價值更為凸顯,雲霧協作非常重要。另外,物聯網本身是一個龐大的網路,在5G的架構下,大規模物聯網通訊與低延遲、高可靠度的通訊技術是各界現階段發展的重點,著名的「電車難題」就需要低延遲網路與高效能運算技術合作解決,也是系統所接下來主要的任務之一。
未來高效能運算技術像是「量子電腦」已經有很多研究單位投入,系統所會結合平台與運算技術,配合長期以來公部門,包括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的支持,提供國內產業發展所需的解決方案,持續協助國內產業升級。
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所長馮明惠表示,物聯網平台NIP EI-PaaS,與水平、垂直領域專家合作,完成共通性與垂直領域深化。
5G帶動典範轉移 手機龍頭換人坐坐看
以過去三十年行動通訊發展的經驗觀察,每一代新行動技術都會造成巨大的破壞,市場領導者容易在轉移的過程中失去地位,在大多數情況下永遠無法恢復昔日的輝煌。根據產業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研究顯示,目前全球前三大智慧手機廠商(三星、華為、蘋果)的市占率在5G時代很可能會面臨衰退。
隨著每一代新產品(GSM、WCDMA、LTE)的出現,行動終端的設計與應用都會產生明顯的變化。諾基亞在2G中達到頂峰,在3G中損失了1/3市占率,在4G世界中消失了。同樣地,在從2G的巔峰到3G的過渡期間,摩托羅拉失去了其全球手機市場市占率的五分之四。而現有的領導者三星則是抓住了2G到3G發展的機會,使其市占率提升一倍,並成為全球領導者。
華為在4G時代嶄露頭角,憑藉其快速追隨產業領先者的能力,與價格合理的技術口號飆升至全球第二。Strategy Analytics認為,像小米、Vivo和OPPO則是未來值得觀察的品牌。小米現金豐富,在中國,印度和歐洲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很快將在美洲與各種智慧設備展開激烈競爭。
Strategy Analytics認為,當消費者越來越不願意花費800到1000美元在新手機上時,4G時代真正的贏家蘋果,其iPhone的高價策略可能必須要進行調整,只是5G手機目前除了高速傳輸之外,其他的應用情境相對模糊,消費者對於手機功能與硬體的升級期待值越來越高,在研發成本難以調降,如何在售價與硬體功能上取得平衡,同時挖掘5G時代的最新應用,將是所有手機品牌業者的共同課題。
是德蜂巢式V2X方案滿足車載乙太網路標準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日前宣布推出新的蜂巢式V2X和先進的車載乙太網路解決方案,以因應不斷演進的產業標準並確保元件之間的互通性。
V2X通訊是一種汽車通訊系統,可將來自感應器和其他來源的資訊,透過高頻寬、低延遲、高可靠度的鏈路進行傳播,有助於推動完全自動駕駛的未來發展。C-V2X透過蜂巢式網路與雲端服務(如導航和車載資訊娛樂系統)進行通訊,並透過直接連接將汽車與所有裝置相連,包括裝置(V2V)、行人(V2P)、基礎設施(V2I)和網路(V2N)互連。
C-V2X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跟上最新標準,該標準要求測試解決方案必須與C-V2X要求的最新發展保持同步,包括未來的5G NR版本。
Keysight C-V2X工具套件是業界唯一能夠在射頻、協定和應用層測試方面,跟上不斷演進的C-V2X標準的解決方案,其5G NR V2X平台基於3GPP第16版標準,可因應未來規範並保護投資,加速新技術的部署,進而實現先進的安全功能。
是德科技汽車與能源解決方案業務部副總裁暨總經理Siegfried Gross表示:「隨著自動駕駛時代即將到來,先進的LTE和基於5G的無線技術是實現此一目標所需的關鍵技術。是德科技的5G無線平台已被廣泛採用。此外,我們與晶片組開發商和早期技術採用者緊密合作,因而能夠提供全方位的產品,以協助C-V2X開發人員克服種種設計和效能驗證挑戰,在自動駕駛競賽中遙遙領先。
3GPP R16規範應用更廣 設備亮相等2020後
在3GPP發布的R15規範中,主要規範範圍以增強型行動寬頻通訊(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應用為主。目前已進入研究階段的R16標準涵蓋範圍則較寬,除了eMBB之外,也有包含超可靠度和低延遲通訊(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的特別領域應用。然而,R16要等到2019年才會有比較穩定的版本,待R16版本推出之後,要看到終端廠商與設備商推出符合R16規範的產品,最快必須要等到2020年之後。
賽靈思(Xilinx)通訊業務部門主管總監Gilles Garcia表示,該公司除了深入參與3GPP標準的制定,也投入R16標準化過程,R16標準預計在2019年底至2020年完成。儘管預期R16標準不會在2020年初之前制定完成,但在FPGA方面賽靈思也已經準備和客戶聯手進行早期R16建置工作,因此在2019年也勢必會看到一定程度的發展結果。
Garcia也指出,由於5G標準覆蓋了範圍極廣的需求與應用,從高頻寬、低延遲、大規模物聯網、一直到連網汽車等,因此有非常多的機會提供各類應用價值。為此,賽靈思全力投入於目前的16奈米製程系列方案,以及即將推出的Versal平台,來因應5G極其廣泛的需求。目前採用賽靈思產品進行的R15部署,不需更換硬體就能升級支援R16標準的各項功能。
另一方面,Nokia台灣暨香港澳門、大中國區客戶營運部技術總監陳銘邦也分享,目前Nokia的方案都已經符合了R15標準,然而,由於3GPP每三個月將進行一次會議,每次會議皆可能針對現有版本更新,因此,Nokia不但必須隨著新版本開發,還需要針對R15新舊版本設備進行測試,確保設備互通互聯。
整合SD-FEC模組 FPGA傳輸率/功耗更優化
所有實例中的資料通道都不是理想通道,它們受到不斷變動的品質等級影響,導致接收到的數據產生錯誤。4G/5G無線、DOCSIS有線,以及微波回程等這類典型通道皆不是理想通道,因此系統工程師在設計這些系統時,必須達到位元錯誤率(BER)等多種指標評估的預先定義效能標準。
運用可靠的前向錯誤修正(FEC)演算法,如低密度奇偶檢查(LDPC)和渦輪SD-FEC,有助於系統設計師設計出接近通道向農容量(Shannon Capacity)的高階通訊系統。但執行這類SD-FEC編碼演算法並不容易,常常需要具備專業的領域知識。FPGA常用於執行SD-FEC演算法,因為FPGA的高效能可編程邏輯、記憶體、DSP、I/O和SerDes非常適用於滿足大量可變精度算數運算和高記憶體頻寬的需求。然而,為了支援數十億位元資料速率而進一步提高系統要求時,效能、功耗與成本,便成為重要的設計因素,而且軟建置(Soft Implementation)與整合解決方案相比,可能效能欠佳。
若要在FPGA可編程邏輯上建置SD-FEC演算法,不僅會擁有強大的運算力,還需要大量的資源。也因此,有晶片商在FPGA之中導入整合型SD-FEC IP,保持FPGA的靈活性與可編程性,使其能達成以下效能:
.緩解效能與傳輸率瓶頸,約3Gbps峰值LDPC解碼傳輸率。
.大量減少資源占用,每個SD-FEC實例節省約10萬LUT。
.顯著降低功耗,採用整合解決方案降低80%的耗電。
圖1 典型資料通訊系統原理圖
FPGA朝軟決策FEC和反覆解碼演進
FEC的需求能劃分為多個不同類別,包含語音、視訊會議、重播視訊和非即時資料(表1)。以LTE為例,針對資料與語音服務部署4G/LTE固定無線寬頻時,服務品質(QoS)是網路規畫與設計的重點。
長期以來,雖已成功使用串接里德-所羅門(RS)編碼和卷積編碼搭配Viterbi解碼,但採用軟決策解碼能使該方案進一步提升效率,因為它提高約3dB的編碼增益。3dB編碼增益代表在同樣效能下,訊號在通道內的傳輸距離倍增。
然而,隨著朝多級QAM(能支援DOCSIS3.1高達4096-QAM)等這類更複雜調變方案演進,該類系統提供的位元能量雜訊比(Eb/No)內之有效BER也在增加。因此,已解調的位元更容易受到通道劣化的影響。採用功能更強的SD-FEC方案,才能讓這些系統滿足它們需要的效能需求。
為了滿足表1中各種QoS要求(語音、資料、視訊等)的原生BER需求,反覆解碼方案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與卷積代碼使用的Viterbi解碼相比,Turbo和LDPC代碼屬於反覆運算代碼,且通常需要每位元進行更多運算以獲得最佳效能,他們能讓系統接近理論上的向農極限(Shannon Limit)。這兩種編碼方案已接近成熟並被眾多應用採用,且在4G/5G無線和DOCSIS 3.1中被認為是確實可行的。
導入SD-FEC模組 FPGA處理效能再升級
為覆蓋多種類型的應用,半導體商在FPGA中導入整合型SD-FEC模組,例如賽靈思旗下的Zynq UltraScale+ RFSoC元件。在整合到包含Arm®Cortex-A53處理器的SoC架構中時,SD-FEC模組可配備或不配備數十億次採樣的RF資料轉換器。這些元件提供了一個功能豐富的平台,包括DSP、通用處理器(GPP)、可編程邏輯和已最佳化的RF訊號處理塊(如DUC和DDC)。
5G新無線電無線基頻系統等這類需要較高資料傳輸率、較低延遲及提高編碼效能的系統,在採用可編程邏輯的解決方案中,需要使用更多的一般可編程邏輯資源來執行所需的SD-FEC需求。LUT、記憶體和布線等資源的占用增加,加上設計速度加快,將導致功耗增加,最終導致解決方案成本的增加。若在單個元件內提供八個SD-FEC整合模組,就能在單個Zynq UltraScale+ RFSoC內達到整個系統的傳輸率。
此外,SD-FEC支援的Zynq UltraScale+RFSoC在結合高速RF資料轉換器後,能為有線/DOCSIS 3.1遠端PHY等應用提供高度靈活的解決方案,提供在單個元件中創建全雙工解決方案的機會;且以SD-FEC為例,整合該IP模組能帶來下列優勢:
.減少可編程邏輯資源占用。
.節省功耗。
.縮短開發時程,包含預先驗證IP功能與時序、由軟體和工具提供支援的流程。
.與軟建置相比預計能達到更高的效能,實現低延遲、高傳輸率。
.可配置性帶來高靈活性。
以上這些優勢綜合起來能獲得較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同時還能支援更多其它應用,例如4G/5G無線(基頻和回程),在Wi-Fi和5G新無線電的LTE和LDPC中使用的渦輪代碼;有線存取,在DOCSIS 3.1遠端PHY中使用的LDPC代碼;以及微波鏈路等。
SD-FEC IP具有三種工作模式
整合型SD-FEC IP的高階視角圖請參閱圖2。SD-FEC模組有三種工作模式,但每次只能啟用其中一種:
圖2 SD-FEC原理圖
.LDPC編碼
.LDPC碼
.渦輪解碼(LTE)
選擇此三種模式是因為底層演算法已發展成熟,設計人員在權衡屬性和設計執行取捨方面都能得心應手。
多種客戶規格的類循環(QC)代碼都支援LDPC編解碼。雖然SD-FEC是一種整合型IP,但SD-FEC模組具備高度可配置性,其參數記憶體內能儲存高達128個代碼,而且可逐塊選擇代碼,而且添加客製代碼的能力也使得模組具備高度靈活性。SD-FEC是一種具備反覆解碼能力的軟決策解碼器,能夠提前終止並節省功耗。至於渦輪解碼支援4G LTE-Advanced和LTE-Pro的應用,與LDPC解碼器類似,能提前終止支援反覆解碼。傳輸率隨不同代碼和應用而變化,如5G新無線電使用DOCSIS 3.1。
SD-FEC傳輸率符合5G需求
SD-FEC的峰值傳輸率為:
.6次反覆運算約1.8Gbps渦輪解碼速度
.8次反覆運算約3.0Gbps LDPC解碼速度
.約20.0Gbps LDPC編碼速度
使用SD-FEC能達到的最大傳輸率取決於運行在667MHz FMAX下時所選擇的代碼、代碼速率和解碼器反覆數量。表2展示了支援的峰值系統組態,同時也支援這些配置的子集合,如四個LDPC解碼器配四個LDPC編碼器。因此,Zynq UltraScale+ RFSoC適用於5G無線應用,且能提供完整的平台解決方案,請參閱圖3。
圖3 Zynq UltraScale+ RFSoC支援5G無線平台解決方案
該系列為無線回程提供了同時整合RF-ADC/DAC和SD-FEC模組的元件。此外,對於遠端無線電頭端(RRH)設備來說,配備RF-ADC/DAC但無SD-FEC功能的元件就能滿足客戶需求。最後,基頻單元(BBU)內沒有類比需求,但是在第一層(Layer...
ANSYS獲台積電開放創新平台生態系統論壇三大獎項
台積電(TSMC)與ANSYS提供先進的電源與可靠度分析解決方案,讓客戶深具信心地開發新世代人工智慧、5G、行動、高效能運算和車載應用。ANSYS於台積電開放創新平台(Open Innovation Platform, OIP)榮獲三大獎項,代表台積電對ANSYS完整解決方案的肯定。
ANSYS榮獲2018 OIP年度夥伴獎的合作開發5奈米設計基礎架構及合作提供WoW設計解決方案兩大類別。針對使用台積電5奈米FinFET技術的半導體智慧財產權(IP)與系統單晶片(SoC),ANSYS提供晶圓廠認證的電源完整性和可靠度分析解決方案,因此獲頒合作開發5奈米設計基礎架構獎項。ANSYS亦因提供共同模擬及分析從晶片到封裝的電源完整性、訊號完整性、電子飄移(Electromigration, EM)及熱可靠度解決方案,榮獲合作提供WoW設計解決方案類的獎項。
在2018 OIP論壇客戶首選獎(Customers' Choice Award)的最佳論文類,ANSYS以「台積電7奈米技術的車載可靠度挑戰和解決方案」(Automotive Reliability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for TSMC 7nm Technology)論文獲獎。此論文於台積電2018 OIP生態系統論壇北美場發表,獲得與會者最高平均分。其探討運用先進台積電7奈米設計於要求嚴格的車載可靠度需求上,面臨的各種挑戰與解決方案,包含電子飄移(EM)、熱分析、統計電子飄移預算和靜電放電分析(Electrostatic Discharge Analysis)。
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Nokia領航鐵路數位化轉型
近期台鐵普悠瑪列車發生出軌事件,導致上百多人死傷的重大事故,引發大眾對於鐵路交通安全的疑慮,更激發政府與人民對於鐵路安全的重視。為了強化鐵路交通安全避免憾事再度發生,諾基亞(Nokia)建立智慧通訊網路系統,推動鐵路數位化轉型,打造一條人們可以安全回家的道路。
Nokia交通產業部門全球副總裁Jochen Apel表示,通常交通基礎建設需要維持數年的運作,故必須要有前瞻的眼光提早做準備。展望2030年,全球人口數量預計將成長至84億人口,對基礎設施與自動化運輸的需求也將與日俱增,這也意味著2030年的智慧交通運輸市場將有倍數的成長空間。
從技術角度來看,5G的發展也將成為鐵路交通的催化劑。Apel談到,隨著5G標準的底定,將開放更多頻譜資源,使鐵路運輸或各類型的企業營運的網路建置,不再受限於通訊服務供應商(CSP);舉例來說,鐵道運輸產業可藉此建構自有核心網路,不僅強化資訊傳遞的即時性,更可確保網路的可靠性,對基礎鐵路建設環境將有根本的改善。此外,5G標準跳脫出以往通訊技術僅專注於行動通訊領域,會有更多應用聚焦在垂直應用領域,將其自動化發展推往更高層次。
針對鐵路交通安全的維護,Nokia主要聚焦於點對點的安全技術,透過智慧通訊網路系統技術,結合頻寬、物聯網和雲端技術,建置一套可靠的安全網路系統,幫助鐵路交通進行數位化轉型,從而降低營運成本,同時提供乘客更好的交通體驗。
據了解,維護作業是鐵路營運商最大運營成本,約占總運營費用的50%。為了改善營運成本,Nokia日前已與Altran合作開發一種簡化的預測性車輛維護解決方案,其借重Nokia在物聯網、網路分析方面的專業,加上Altran在鐵路運營的應用、分析與系統整合專業知識,為火車製造商的車輛提供預測性維護,最大限度地降低營運商的維護成本。
事實上,Apel透露,該公司目前正協助瑞士聯邦鐵路(SBB)與德國鐵路(Deutsche Bahn)建立智慧軌道交通環境,其能藉由Nokia智慧通訊網路系統,改善乘客搭乘體驗,同時滿足營運商操作上的優化與網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