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市場話題 IEK迎2030年人才大勢 AI驅動新就業市場

IEK迎2030年人才大勢 AI驅動新就業市場

- Advertisement -

有別以往以歐美先進國家為主的觀點,工研院近日於亞洲國家調查各國對2030年各領域前瞻科技的布局與影響,藉此了解亞洲與全球在中長期技術前瞻與市場需求之差異,期盼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翻轉,進一步打造台灣產業競爭力。

科技人才的培育與人才及產業之間的銜接,亦是未來將面對的重大課題。展望2030年,國際人力資源與企業管理顧問公司萬寶華認為,有將近七成的未來工作至今尚未出現。儘管如此,但隨著科技創新已經可以明顯感受到企業營運、人才職能與學院教育皆已開始隨之變化。

AI創新工作型態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產業分析師黃筱雯(圖1)指出,透過輔助型人工智慧(AI),能夠為人類節省更多時間心力,快速完成SOP工作。然而,隨著人工智慧自主能力越來越強,會由現在正蓬勃發展的人機協作,逐漸走向機器自主的時代,屆時,人類與機器之間的角色將出現大變動,可自主感知、分析、評估與決策的機器將成為主流。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產業分析師黃筱雯指出,透過輔助型人工智慧,能夠為人類節省更多時間心力,快速完成SOP工作。

儘管AI將在某部份取代人力,然而,AI也將驅使創新工作型態出現,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研究指出,科技創新對於就業機會將造成影響,其中由短期看來確實會帶來工作消失、人類失業等衝擊;然而若以長期影響看來,科技創新所創造的工作數將遠勝於消失的工作數。原因就在於科技創新除了催生原產業的新商機,還會促使其他產業轉型升級,創造新的工作機會。

黃筱雯舉例,個人電腦的出現曾為就業市場帶來了龐大的衝擊。然而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自1980年代至今,這40年來美國當地所創造的淨工作數達到1,575萬;其中,在PC產業出現的全新型態工作大約占了其中的20%,若是將範圍擴大到所有產業來看,其實個人電腦創造了將近八成的全新型態工作。

麻省理工因應AI需求打造學院

根據PwC資誠研究報告指出,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全球企業執行長開始擔心無法獲得數位經濟時代所需要的關鍵技能;並且有超過九成的執行長認為,現今人才需要特別強化快速學習、傾聽與溝通這類的職場軟技能;除此之外更有過半數的執行長擔心無法招募到優秀的數位人才。在數位經濟、科技創新浪潮下,企業該如何掌握商機成為關鍵所在,對於人才而言亦是如此。

在產業的變動下,未來企業所需要的職務分類、工作內容、人才價值皆必須重新定義。「人機協同而非取代」將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關鍵因素。端看企業如何在數位科技與人之間取得最佳平衡點。

黃筱雯進一步分享,為因應未來的工作環境,跨足雙重領域的整合型人才在未來將更加重要,也因此,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於今年開始,耗資10億美元打造AI學院。該學院的目標在於將AI應用於所有研究領域,並鼓勵學生雙重領域的學習與應用,同時幫助學生系統性學習與思考。該學院企圖打破傳統大學教職聘僱的傳統機制與思維,同時打造MIT全學院的共享結構。也就是說AI學院將扮演其他五所學院(理學院、工程學院、建築學院、管理學院、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院)的跨域橋樑。該學院預計將於2019年9月正式招生營運,屆時便能看到人工智慧教育的新典範出現。

相關文章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