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NXP

NXP

- Advertisment -

大聯大世平集團推出基於恩智浦77G雷達方案

致力於亞太區市場的領先零組件通路商大聯大控股宣布,旗下世平集團將推出以恩智浦(NXP)S32R274的77G毫米波雷達雷達為基礎之先進駕駛輔助方案。 恩智浦S32R27是32位元以Power Architecture為基礎的微控制器,與之前的MPC577X產品相比,效能功號比提升高達4倍,整合訊號處理加速和多核心架構,可符合現代波束成形與快速線性調頻雷達系統所需的高效能運算需求。 使用恩智浦S32R274雷達處理器,搭配安全且效能表現良好的雷達電源管理晶片FS8410。S32R274整合訊號處理工具箱(SPT),用於雷達訊號處理操作的高效能硬體加速。MCU板上高速通訊的千兆位元線速乙太網路MAC模組(ENET),透過MIPI-CSI2接收RF版發送的數據。 大聯大控股總部位於台北,旗下擁有世平、品佳、詮鼎及友尚,員工人數約5,000人,代理產品供應商超過250家,全球約103個分銷據點,2018年營業額達180.7億美金。 大聯大控股開創產業控股平台,持續優化前端行銷與後勤支援團隊,扮演產業供應鏈專業夥伴,提供需求創造(Demand Creation)、交鑰匙解決方案(Turnkey Solution)、技術支持、倉儲物流與電子商務等加值型服務,滿足原始設備製造商(OEM)、原始設計製造商(ODM)、電子製造服務商(EMS)及中小型企業等不同客戶需求。國際化營運規模與在地化彈性,長期深耕亞太市場,連續18年獲得由專業媒體評選的「全球分銷商卓越表現獎」。
0

布局L4市場 汽車/半導體產業全力衝刺

自動駕駛風潮持續熱燒。在Level 2的ADAS技術逐漸成熟後,眾多國際車廠除了持續提供更高效能、更安全的ADAS功能,以逐步達到Level 3外,也紛紛同時投入Level 4自駕系統發展,藉此加快實現自駕車實際上路的願景。 現代開發全新智慧巡航控制技術 布局Level 3以上自駕車,現代汽車集團(Hyundai Motor Group)日前宣布研發首個基於機器學習的智慧定速巡航控制系統(SCC-ML),該技術會將駕駛人的行為模式納入其自動駕駛行為中,進而為駕駛人創造自定義的體驗。 現代汽車集團副總裁Woongjun Jang表示,新的SCC-ML技術改進了先前ADAS技術的智慧性,並大幅提高了半自主功能的實用性,現代汽車集團將繼續致力於創新AI技術的開發工作,以引領自動駕駛發展。 智慧巡航控制(SCC)為ADAS提供了基本的自動駕駛功能和核心技術,也就是當以駕駛員選擇的速度行駛時,可與前方車輛保持距離;而新研發的SCC-ML技術將AI和SCC結合到一個系統中,該系統可自行學習駕駛員的模式和習慣,透過機器學習,智慧巡航控制系統能以與駕駛人相同的模式自主駕駛。 另一方面,除了研發新一代智慧巡航控制系統外,現代也宣布與零件大廠Aptiv合作,投入16億美元資金創建合資企業,搶攻自駕車市場版圖。雙方共同聲明指出,此合資公司將推動SAE 4級(Level 4)和5級(Level 5)自動駕駛技術的設計、開發和商業化;該合資企業將於2020年開始測試完全無人駕駛系統(Level 5),並於2022年開始為機器人自動化廠商、車隊營運商和汽車製造商提供自動駕駛平台。同時,該合資公司將以韓國作為關鍵技術中心、汽車改裝基地和自動駕駛行動服務平台的試驗場域。 博世/戴姆勒共同開發無人自動停車技術 博世(Bosch)則是和戴姆勒(Daimler)共同開發自動停車技術,並已獲德國巴登-符騰堡邦官方核准,在斯圖加特的Mercedes-Benz博物館停車場提供無人駕駛自動泊車技術,而此一停車技術也是世界首個獲官方核准可日常使用的Level 4全自動停車功能(圖1)。 圖1 博世和戴姆勒共同開發的自動停車技術,已應用於斯圖加特的Mercedes-Benz博物館停車場。 據悉,透過此一技術,當駕駛開車到停車場、下車,接著只需點擊智慧型手機便可以將車輛自動送到停車位,無需駕駛即可自動停車。一旦駕駛離開停車場,車輛就會自動行駛至指定的位置停放;取車時,汽車也會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返回下車點。過程中仰賴Bosch所提供的智慧停車場基礎建設,以及Mercedes-Benz自動駕駛科技的交互合作。 除了研發自動停車技術外,Bosch也與戴姆勒攜手於聖荷西進行自動駕駛叫車試驗服務。Bosch、戴姆勒和聖荷西市三方已簽訂備忘錄,未來將使用賓士S-Class自駕車,提供給聖荷西市中心和西聖荷西的聖卡洛斯(San Carlos)和史蒂文斯溪谷(Stevens Creek)之間的走廊地帶的特定社區來使用。 此前導試運行計畫將可提供如何使高度及全自動車輛整合到多模式平台的相關資訊,主要目的為提供無縫的數位體驗,使特定社區的使用者可透過線上叫車,召喚自駕車,並預約指定的接駁地點和目的地,行駛過程由安全駕駛員全程監控。 Bosch原廠汽車零件銷售部門總經理楊建新(圖2)表示,該公司在前幾年提出「三零願景」,也就是希望達到零事故、零排放、零擔憂。為此,自動駕駛發展可說勢在必行,而目前自動駕駛市場發展呈現兩個方向,一種是在一般房車上持續添加性能更強的ADAS功能,使汽車更自動化、更安全可靠,進而達到Level 3以上的等級;而另一種發展方向則是從公共運輸切入,在限定區域、路線上發展Level 4以上的自駕車,以營運服務為主。 圖2 Bosch原廠汽車零件銷售部門總經理楊建新表示,不論是ADAS或是Level 4的自駕車,都有龐大商機。 楊建新進一步指出,對於該公司而言,這兩種發展方向都具備龐大潛在商機,為此,博世採取雙頭並進的策略,一方面繼續強化ADAS功能,另一方面也投入Level 4自駕車的發展,並擴大應用場域,就像是與戴姆勒合作研發的自動停車技術,不僅可用在室內停車,同樣也可以用於汽車產線上,也就是當汽車生產完成後,不用再花費額外人力將車從產線開到其他地點,只需一個按鍵就可移動車子。 感測技術仍是自駕車發展重點 要實現自動駕駛,如何提升自駕車的感知能力是一大要件。為此,恩智浦半導體(NXP)積極推動高效能、低成本的雷達解決方案。像是新型RDK-S32R274雷達解決方案,是由NXP與Colorado Engineering合作構建,旨在幫助開發人員使用NXP技術,快速開發高性能汽車雷達的原型。 另外,NXP也與吉利汽車合作,共同探索下一代毫米波雷達感測器及多雷達系統的前瞻性合作定義,將其用於下一代ADAS與自動駕駛功能。NXP將為吉利汽車提供更高效且密集的支援,以滿足持續的技術演進需求,協助汽車企業實現創新變革,贏在未來。 NXP指出,毫米波雷達是實現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以此為合作起點,NXP將針對車用ADAS感測器、資料融合、安全控制、通訊及車載網路等應用領域,為吉利汽車提供更具針對性且領先國際的解決方案;並整合雙方技術與優勢,在此領域進行前瞻性設計及研發合作,引領產業技術變革。 NXP半導體汽車電子事業部系統架構師黃明達(圖3)表示,雷達是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關鍵元件,而越高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越需要更精準、高效而且低成本/功耗的方案,而該公司也會繼續往這方向發展。 圖3 NXP半導體汽車電子事業部系統架構師黃明達表示,未來自駕車對於感測元件的性能要求會越來越高。 黃明達說明,舉例來說,未來的自動駕駛車輛可能會需要有「成像」能力的雷達,使其對周遭環境感知更精準。而要讓雷達具備成像能力,主要是提升雷達的角分辨率,目前單顆雷達晶片的通道多是3發4收,若將集結數顆雷達晶片,組成一個更大的收發陣,像是將四顆雷達晶片整合在一起,如此一來通道數就會明顯增加,變成12發16收(因為乘以4倍)。這麼一來,此一雷達方案的角分辨率就會有極大的提升,傳送回來的反射點也會從過往單顆雷達晶片2~3個,變成數十、數百個,也因此能夠更清楚的將物體輪廓描繪出來,而這也就是所謂的「成像能力」,使自駕車對於環境的感知更清晰、精準。因此,成像雷達也成為NXP下一代產品的主要發展方向。 除了NXP之外,Bosch同樣也積極布局感測市場。Bosch開發了一款使自駕車能精準定位的感測器:車輛動態和定位感測器。此款新型感測器包含一個高效能接收器,用於接收自駕車精確定位所需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訊號。使用衛星定位的挑戰在於如何處理不準確的數據資料,由於GNSS衛星在距離地表25,000公里的軌道上,以每秒4,000公尺的速度繞行地球,在訊號傳至地面的過程中,必須穿過電離層和對流層中的雲層,這將導致分散訊號並產生誤差。 這就是為什麼Bosch採用各種數據業者所提供的校正數據,以及於2017年成立Sapcorda合資公司的原因。在已知精確位置之地面參考站網路的協助下,數據業者可進行GNSS定位資訊校正任務,校正資料則藉由雲端系統或地球同步衛星傳送至汽車。 楊建新指出,感測器是自動駕駛重要的關鍵零組件,因為汽車是需要處理最多訊息的交通工具。當然,除了感測器之外,車輛的資料處理能力和通訊能力也都要跟著強化,才能因應源源不絕的感測資訊,也因此,車輛運算和通訊功能是須伴隨著感測技術一同成長,這也是車廠、系統廠等重點發展方向。 除此之外,為昇科科技資深副總經理陳正夫則表示,自駕車的感測設計另一個重點在於要有備援機制,也就是在同一個區域內(例如車頭)至少要有兩種以上不同的感測器,除了可以互相補助,提升感知能力外,重要的是確保其中一種感測器有損毀時,另一種感測器還能持續運作(例如攝影機壞了還有雷達可感測),避免自駕車發生意外。換言之,備援機制是Level 3以上的車款十分重要的設計,這也促使感測器的需求大量增加。 搶搭自駕熱潮 台灣不落人後 自動駕駛熱潮席捲全球,台灣也積極搶搭此波浪潮,且已有了不少亮眼成果。例如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便串連產業打造的MIT自駕電動小型巴士「WinBus」(圖4),已達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的Level 4高度自動駕駛(High Automation)階段,在固定或封閉式場域內,車輛無須人為介入,可以完成所有駕駛和環境監測功能。 圖4 由ARTC串連台灣產業鏈所研發的自駕小巴WinBus。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中心研究發展處經理陳建次表示,自駕小巴的設計包含定位、感知、決策+控制三大面向,當中所用的關鍵技術包含3D高精地圖、光達點雲圖建立、光達SLAM定位技術、AI影像辨識、多感測融合、動態軌跡規劃技術,以及駕駛模擬運算技術等。這些都是實現Level 4車子不可或缺的要素,而ARTC期望藉由打造自駕小巴,為台灣國內上下游系統與零組件供應鏈帶來新市場與經濟效益,同時實現智慧交通願景。 車輛中心董事長黃隆洲則透露,未來這自駕小型巴士將先支持政府沙盒運行政策,而2019年第4季將協助勤崴國際、中華電信行動數據分公司、宏碁智通為首的營運團隊提出申請,於車輛中心所在的彰濱工業區投入運行,串聯周邊觀光工廠之公共接駁運行服務;接下來也將到各場域應用,累積運行實績,以次系統及創新營運服務模式。 除此之外,為加速自駕產業發展,ARTC也與宏碁智通、聯華聚能科技及鑫威汽車工業等18家上中下游供應商正式攜手組成「自駕車產業聯盟」。由產官研共同合作,串聯科技軟硬實力,結合「營運服務」、「自駕整合」、「電能整合」與「車體製造」等完整自駕車產業鏈,打造台灣SAE...
0

貿澤供貨NXP Layerscape LS1046A Freeway評估板

貿澤電子宣布開始供應NXP旗下Layerscape LS1046A Freeway(FRWY-LS1046A)評估板。FRWY-LS1046A評估板分成以裸板提供或在含雙頻Wi-Fi模組的機殼內提供,是專為支援NXP QorIQ LS1046A系統單晶片(SoC)所設計的邊緣運算平台。 這款強大的評估板支援各式各樣的應用,從工業和智慧大樓無線閘道器、含臉部辨識的人工智慧(AI),以及汽車和航太等應用。其他適合的應用還包括邊緣運算閘道器、機器學習、機器人、工業物聯網(IIoT)和資料通訊。 貿澤所供應的NXP Layerscape LS1046A Freeway評估板搭載四核心Arm Cortex-A72,提供強大的周邊裝置組合,包括64 MB QSPI快閃記憶體、4 GB DDR4(2.1 GT/s時支援ECC)和4GB NAND快閃記憶體,亦提供兩個USB 3.0連接埠和一個Micro SD插槽。 評估板也包含SPI、I2C、時脈、中斷和通用型輸入/輸出(GPIO)擴充插頭。裝置的連線元件包含兩個M.2 PCIe連接器(支援Wi-Fi、SSD和4G/LTE)、四個Gigabit乙太網路連接埠和一個Mikroe Click Board插槽(可用於擴充感測器、NFC、Bluetooth低功耗和Zigbee等選項)。這款多功能的評估板同時支援有線和無線應用,像是WLAN存取點、乙太網路交換器和UTM設備。
0

高效處理器/MCU助力 IIoT/IoT產品開發輕而易舉

5G、AI和物聯網(IoT)技術不斷進化,讓萬物智聯應用加速擴大蔓延,工業領域更掀起智動化和智慧製造等新風潮,這些發展在在牽動嵌入式系統與工業設備的設計變革,並帶來新的開發與部署挑戰。舉例來說,工業應用產品往往必須依照個別產業的需求進行深度客製化,因此工業物聯網雖然整體規模龐大,蘊含誘人商機,但對相關設備製造者來說,要進入這個市場,將面臨形形色色的挑戰。為此,恩智浦(NXP)半導體推出完整的解決方案,涵蓋面遍及核心處理器、微控制器到各種介面與安全元件,滿足工業與物聯網設備開發者的各種需求。 恩智浦台灣區業務經理卓正民(圖1)表示,該公司目前的市場目標主要可以規劃成四大領域,分別是汽車、工業與物聯網、行動裝置、通訊基礎建設(如家庭閘道器、智慧城市/零售、語音助理等)。現在中美貿易戰持續進行中,而這對台灣來說是個不錯的機會,因為台灣目前較處於中立地位,在貿易大戰上未停歇的情況下,有不少工業與物聯網相關商機開始轉向台灣,因此,本研討會聚焦在工業和物聯網,期能透過恩智浦的技術、產品協助台灣業者布局。 圖1 恩智浦台灣區業務經理卓正民表示,汽車、工業與物聯網、行動裝置、通訊基礎建設是該公司四大市場規劃。 i.MX產品線滿足多元應用開發需求 因應智慧製造、IIoT設計,恩智浦備有i.MX系列產品。恩智浦應用工程部經理簡志達(圖2)介紹,i.MX系列相當多元,有商規、工規以及車規,因此可以滿足許多應用,像是機器視覺、工控人機介面(HMI)、行動裝置、高階消費性產品等。 圖2 恩智浦應用工程部經理簡志達指出,i.MX系列相當多元,可滿足機器視覺、工控HMI、行動裝置、高階消費性產品等不同應用市場。 據悉,i.MX系列可分為i.MX RT系列、i.MX 6系列、i.MX 7系列、i.MX 8系列以及i.MX28系列。各個系列的產品有著各自的規格、特性,可滿足不同應用市場。 i.MX RT系列為交叉處理器,具有即時功能和MCU可用性,適用於下一代消費和工業物聯網應用;i.MX 6系列為通用解決方案,提供汽車、消費和工業應用的均衡特性、性能和可擴展性;i.MX 7系列為低功耗解決方案,適用於安全、可穿戴和可攜式物聯網應用;i.MX 8系列為強大的解決方案,具有先進的神經網路處理、圖形、機器視覺、視頻、音訊、語音和安全關鍵應用;至於i.MX28系列則是具備電源管理和連接功能,適用於汽車、消費和工業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i.MX 8系列處理器為2018年發布,旨在於實現更多物聯網創新設計(滿足語音、影音和音訊需求),讓使用者享受更為便利、感官更為豐富的使用體驗。 該系列處理器可整合A/V與機器學習,滿足設計人員對於統一平台的要求,便於其打造語音指令控制的互聯產品;且兼具處理技術和邊緣運算能力,能夠有效管理並縮短智慧互聯裝置回應命令和詢問的時間。此外,該系列處理器也非常適合管理照明、恒溫器、門鎖、居家安全、智慧灑水器等各類系統與設備,能夠讓使用者享受直覺簡單、迅速回應的智慧家庭體驗。 簡志達表示,i.MX系列處理器有三大價值,首先是值得信任的供貨。產品的使用壽命長達10~15年、產品(硬體、軟體、硬體加速器)具備保密性和安全性、獲得標準認證(AEC-Q100、JEDEC等);以及透過零缺陷管理(Zero-defect Methodology)、ULA、Low SER FIT等方式讓產品更具可靠性。 第二價值為具備極大的平台擴展性,像是Pin腳兼容性和軟體可移植性、高整合性以及可製造性;第三個價值為可支援/啟用各種軟體,如Linux、Android、 Windows-embedded、RTOS等,並適用各種應用領域,包括語音、影像、機器學習、感測器、電源管理、連接等。 i.MX RT實現人機互動 恩智浦資深應用工程師陳則理(圖3)則從工業與人機介面領域切入,說明i.MX RT系列處理器如何開創人機互動新體驗。陳則理表示,現今不論是消費或是工業領域,人機互動的應用越來越多,像是臉部辨識、語音助理等,意味著人機介面的設計需求明顯增加。 圖3 恩智浦資深應用工程師陳則理說明,人機互動應用越來越多,為此,該公司備有i.MX RT系列處理器,可創造新的互動體驗。 因應此一需求,恩智浦備有i.MX RT系列解決方案,該系列產品具備低功耗應用處理器和高性能微控制器的優勢,可實現更佳性能、即時操作、更高整合、簡單易用等目標,適用於音訊(如麥克風)、消費性產品(智慧家電/攝影機等)、家庭與樓宇自動化(溫度/安防/照明等)、工業運算設計(PLC/工廠自動化/條碼測試器等)、電機控制和功率轉換(3D印表機/無人駕駛等)。 另一方面,因應日漸增加的語音助理和人臉辨識應用,恩智浦也進一步添加i.MX系列處理器產品線,於近期發布i.MX RT106F產品與基於i.MX跨界處理器打造的「Alexa for MCU Solution」語音解決方案。 i.MX RT106F基於恩智浦的OASIS臉部處理引擎功能,在價格和效能方面皆有突破,運用神經網路演算法進行臉部檢測、辨識與防範詐欺,且處理時毋須連接雲端。以MCU為基礎的臉部辨識解決方案可實現臉部和表情辨識時所需要的精準度與低延遲,它將一切功能結合於超小外形以適用於各類現有應用。與應用處理器方案相較,基於RT106F的解決方案可節省一半或更多的總系統成本。恩智浦目前正與OEM廠商積極合作,以求儘快推出該解決方案的評估和開發套件,該解決方案將於2020年第一季全面上市。 而為了能夠使更多人體驗語音應用,Amazon目前正積極推動「Alexa Built-in...
0

加速邊緣運算 恩智浦全新GHz微控制器亮相

恩智浦(NXP)宣布推出全新跨界MCU「i.MX RT1170」,其具備更高的性能、可靠度和高整合度,且工作頻率高達1GHz,且保持低功耗;而為了兼顧功率、性能和成本效益,新推出的i.MX RT1170採用先進的28nm FD-SOI技術。恩智浦期待透過此一跨界MCU加快推動工業、物聯網、汽車等邊緣運算發展。 恩智浦微控制器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Geoff Lees表示,該公司在許久之前便已開始醞釀運用最新處理器架構和設計理念打造高性能MCU的計畫,而隨著新推出的i.MX RT1170工作頻率突破GHz,更加快打開了邊緣運算的大門。 恩智浦汽車和物聯網產品線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Dipti Vachani則指出,隨著聯網設備不斷增加,邁向數以「億」計的數量,對智慧聯網設備的需求也跟著攀升。新發布的跨界MCU可有效提升設備性能、實現低延遲,並降低了物料清單(BOM)成本,讓各種嵌入式設備和物聯網應用得以進一步的突破。 據悉,i.MX RT1170的特色包含雙核心架構,其中Arm Cortex-M7核心運行頻率高達1GHz,Cortex-M4核心運行頻率高達400MHz。雙核心系統將高性能內核與獨立的工作電源區域結合在一起,使開發人員可以同時運行應用程式,或者依據應用需求關閉核心以降低功耗。例如,高效能的Cortex-M4核心可專門針對時間要求嚴格的應用,像是電機控制;而Cortex-M7核心可進行更複雜的運用。至於雙核心可並行運作邊緣運算相關應用程式,像是機器學習、語音處理、人臉辨識等。 同時,針對邊緣運算應用,工作頻率高達GHz的Cortex-M7核心也顯著強化了ML的性能、語音/視覺/手勢識別的邊緣推論,還有自然語言理解、數據分析和數位訊號處理(DSP)等功能。和目前市場上其餘高效能MCU相比,運用i.MX RT1170進行人臉識別推論的速度最高可提升5倍;另外GHz核心在執行語音識別方面也有顯著的效果,像是音頻處理、回聲消除、噪音抑制、波束成形等,以提高語音認知能力。 NXP發布全新跨界MCU,加速推動邊緣運算。  
0

恩智浦推出安全UWB精密測距晶片組

恩智浦半導體(NXP)日前正式推出安全精密測距晶片組SR100T,可為下一代支援UWB的行動裝置提供量身定制的高精確度定位效能。透過SR100T,行動裝置將能夠與已聯網的門禁或入口以及車輛進行通訊,以便靠近時即可將它們開啟。智慧燈具、智慧音響和任何其他具備UWB感測功能的互聯裝置,能夠感知使用者在不同房間的移動,智慧互聯技術亦能直覺式地融入日常生活。 恩智浦在互聯與行動生態系統的專業知識與成熟的安全架構,已經廣泛應用於當前眾多配備NFC和SE硬體與行動支付的行動裝置,而採用UWB技術的全新晶片組SR100T在此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突破。新增的UWB功能可為多種室內外裝置,帶來全新的相對定位連接能力,幾乎不會相互干擾。此外,即使是在牆壁、人群和其他障礙眾多的擁擠、多路徑訊號環境中,UWB技術也能提供出色的精確度。終端用戶無需將行動裝置從口袋中取出,即能體驗該解決方案提供的功能和連接性。該技術還搭載角度定位(Angle-Of-Arrival, AoA)技術,可以準確指示訊號的方向,進一步提升準確度。 此外,SR100T還擴展恩智浦行動錢包解決方案,為全新免持存取應用提供空間感知功能。 恩智浦半導體行動業務部門資深副總裁Rafael Sotomayor表示,UWB技術是聯網領域最受期待的發展,而恩智浦領先業界率先推出行動裝置的整合性解決方案(All-in-one Solution),帶來無縫、可交互運作的體驗。現今,恩智浦的行動錢包解決方案已讓全球數百萬消費者受益。SR100T是恩智浦安全互聯產品的一大進步,旨在補充現有的藍牙與Wi-Fi標準。這對於開發人員針對世界各地民眾提供無處不在的UWB體驗,是極為重要的進展。
0

恩智浦推出離線臉部/表情辨識解決方案

恩智浦半導體(NXP)日前宣佈推出全球首款基於微控制器(MCU)的離線臉部與表情辨識解決方案,旨在為智慧家庭、商用與工業設備提供臉部與表情辨識處理能力。此套臉部辨識解決方案基於恩智浦最新的跨界 MCU系列i.MX RT106F,運行FreeRTOS作業系統,幫助OEM廠商能快速、輕鬆、經濟實惠地將臉部、表情與情緒辨識功能整合至各類物聯網產品。 i.MX RT106F基於恩智浦的OASIS臉部處理引擎功能,在價格和效能方面皆有突破,運用神經網路演算法進行臉部檢測、辨識與防範詐欺,且處理時無需連接雲端。OEM廠商現能運用恩智浦絕佳的硬體和軟體平台,提供先進的人機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HMI)功能,實現終端用戶對於智慧家電、恆溫裝置、照明系統、警報、電動工具以及其他眾多智慧邊緣設備的個人化體驗。 恩智浦半導體物聯網及安全解決方案總經理Denis Cabrol表示,試想一款能夠辨識家庭每個成員,並根據對方臉部表情做出適當反應的玩具,或者一款能夠根據與用戶過往互動情況直覺式調整設定的智慧家電。現在,運用恩智浦高性價比的整體解決方案,所有這些應用皆可實現。開發人員不再受限於以Linux為基礎的系統,過去這些系統需要在昂貴的多核應用處理器上運行,需要很大的快閃記憶體和記憶體、複雜的電源管理電路和高價的多層印刷電路板。 以MCU為基礎的臉部辨識解決方案可實現臉部和表情辨識時所需要的精準度與低延遲,它將一切功能結合於超小外形以適用於各類現有應用。整套平台包括量產型預認證硬體設備和軟體,以及和 RT106F完全整合的OASIS臉部處理引擎。鏡頭與顯示驅動器用於辨識使用者臉部和表情。該整體解決方案降低開發人員在專業技能、供應鏈和物流管理上的門檻。 與應用處理器方案相較,基於RT106F 的解決方案可節省一半或更多的總系統成本。已有多家 OEM廠商希冀借此帶來更先進和獨特的用戶體驗。 恩智浦目前正與OEM廠商積極合作,以求儘快推出該解決方案的評估和開發套件,該解決方案將於2020年第一季全面上市。
0

大聯大世平推出PKE/RKE免鑰匙門禁系統

致力於亞太區市場的領先零組件通路商大聯大控股宣布,旗下世平集團將推出以恩智浦(NXP)S9KEAZ128跳頻技術為基礎的PKE/RKE免鑰匙門禁系統。 免鑰匙車輛門禁系統市場主要有兩種產品,分別為被動免鑰匙門禁系統(PKES)和遠端免鑰匙啟動系統(RKES)。大聯大世平集團推出的汽車免鑰匙門禁系統解決方案,是以恩智浦S9KEAZ128、NCF29A1、NJJ29C0和NCK2912為基礎開發的,具有高度整合、低功耗等特點,並具備IMMO、RKE和PKE的功能。 大聯大世平集團推出的汽車免鑰匙門禁系統解決方案具備IMMO功能,車輛與鑰匙之間進行無線通訊,進行身份驗證並在LCD上顯示結果。並能藉由NCF29A1鑰匙端發射125KHz頻率的遙控訊號,汽車端接收到125KHz訊號後,測試感應距離,驗證通過後並在LCD上顯示結果。同時可藉由NCF29A1鑰匙端發射434MHz頻率的遙控訊號,汽車端接收到434MHz訊號,驗證通過後並在LCD上顯示結果。也具備CAN匯流排功能,可透過S9KEAZ128來進行CAN匯流排的控制。 此解決方案的核心技術優勢為整合了IMMO功能,進行低頻加密通訊;具PKE功能,支援免鑰匙開啟車門和一鍵啟動;備有RKE功能,可遠端控制車門、車窗和後車箱;可透過RSSI定位鑰匙,並支援RF跳頻通訊。
0

恩智浦攜手Volkswagen展現超寬頻技術潛力

恩智浦半導體(NXP)與Volkswagen日前攜手展示超寬頻(Ultra-Wideband, UWB)技術及其未來應用的場景。兩家公司透過Volkswagen的概念車,演示超寬頻技術在提升車輛的防盜保護、安全性和便利性的功能。恩智浦半導體技術長Lars Reger與Volkswagen車身電子暨汽車門禁系統主管Maik Rohde認為,此次開創性合作是更廣泛的跨產業合作的一部分,旨在釋放超寬頻技術的獨特功能:準確定位、精密測距和最高安全級別。 就汽車領域而言,超寬頻技術將帶來一系列有趣的全新應用,例如拖車掛鉤裝置自動啟動、車內乘客檢測、自動代客泊車、自動泊車、停車場進入與免下車支付等。Volkswagen概念車同時展示另個有趣應用,亦即汽車門禁的步行模式識別。搭載超寬頻技術的Volkswagen汽車鑰匙採用高精度感測技術與人工智慧,以學習個人化的使用者手勢。 在汽車、行動裝置、物聯網與工業等更廣泛領域的應用開發人員,持續積極尋求安全、精密的測距技術,以提供精確的戶外與室內定位。超寬頻技術能夠滿足這些要求,與現有的Wi-Fi、藍牙與GPS等無線技術相較,具備更強功能。超寬頻技術能夠即時處理環境資訊,如超寬頻錨點(UWB Anchor)的位置及移動、以及與其他裝置間的距離,這些資訊已精確到幾厘米,這將會推動一系列激勵人心的全新應用開發。 恩智浦半導體技術長Lars Reger表示,我們看到超寬頻技術的巨大潛力。作為FiRa聯盟的聯合創始成員之一,我們正在努力提升超寬頻技術的發展,推動此技術的標準化並不斷開發全新案例。我個人認為非常激勵人心的一個潛在應用,就是超寬頻技術將會取代家庭、辦公室與汽車的鑰匙。 Volkswagen車身電子暨汽車門禁系統主管Maik Rohde表示,超寬頻技術的首個應用是在防盜保護方面,這是Volkswagen於今年量產車型中在安全方面的新突破。然這僅是個開端,超寬頻技術將帶來更多優勢,尤其是與高精度感測器和人工智慧整合之後。消費者可於概念車體驗超寬頻技術的部份優勢。  
0

SoG提升移動服務 聯網車輛價值更上層樓

服務導向閘道改善駕駛體驗 如今,車輛通常會部署一個閘道,它是一個中心樞紐,可跨異構車輛網路安全地互連和處理資料,往返於功能領域,如動力總成、資訊娛樂、遠端資訊處理和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這些領域由數十台專門製造的硬體電子控制單元或ECU組成(高階車輛裡約有150+個ECU)。 這種以硬體為中心的模型正在過渡到基於軟體、以服務為中心的模型,在這種模式中,連接的車輛從雲中接收無線(Over-the-Air, OTA)更新,以使車輛適應車主偏好、應用安全和安全更新、位址保修維修,提高車輛性能,並提供新的服務。服務導向的閘道擴展了傳統閘道功能,處理和網路性能呈指數級成長,以提供新服務、整合ECU功能和及處理車輛資料的爆炸式成長。 汽車行業感興趣的服務範圍廣泛,可透過面向車輛的閘道實現。由於閘道是車輛資料訪問的核心,因此它是接收原始資料的理想選擇,並透過邊緣分析,可為基於使用的保險(Usage-Based Insurance, UBI)、車隊管理和車輛健康監測等服務提供有價值的見解。 閘道管理空中更新自己的服務和ECU功能,以適應和改進車輛。隨著時間的推移,司機偏好可用於提供感興趣的新功能,因此車輛始終在改進,並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為汽車製造商和協力廠商服務提供者提供新的收入來源。移動服務,如共享機車和共享汽車租賃與無縫個人化的車輛也是目標。 服務為導向時代來臨 產品須有差異化特性 汽車行業正在提出新的移動服務,在這些服務中,保持無縫、個人化的車輛體驗和使用非常重要。付費訂閱的高級功能將隨人移動,無論車輛,關鍵是要擁有基礎架構,並提供面向服務的閘道和連接的雲服務。 隨著感應器數量的迅速成長和駕駛協助工具的快速成長,未來幾年,車輛每天可產生幾TB的資料。這些車輛生成的資料結合了駕駛行為、環境、位置和其他上下文資訊,提供了原始資料的金礦,可以在處理和分析時提供可操作的見解。面向服務的閘道是將原始資料轉換為資訊的核心,使用車載邊緣運算,汽車製造商和生態系統合作夥伴可以使用這些運算來釋放車輛大數據的價值。 如今的消費者,尤其是千禧一代,習慣了一個以服務為導向的世界,其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適應,並願意為其付費,因此這對汽車製造商擴展到汽車是有吸引力的。它還使他們能夠與客戶保持密切的售後關係,提供不斷改進的產品,並實現差異化,提高品牌忠誠度,同時帶來新的收入來源。 增添硬體加速以提供更有價值服務 閘道處理器必須不斷的發展,以支援啟用新服務所需的這些功能和軟體體系結構。當前的汽車閘道微控制器(MCU)不能滿足服務導向的閘道需求,這些閘道要求在性能和網路功能方面提高數量級。需要微處理器(MPU)來處理應用程式,並支援高級作業系統和虛擬化服務導向的體系結構(SoA)。支援越來越多的網路介面(如CAN FD)和多個Gb乙太網介面的出現大大增加了資料頻寬,需要卸載處理器的硬體加速,以便專注於提供有價值的服務,而不是管理資料。同時還增加了安全要求,以支援公開金鑰基礎結構與加速非對稱加密(RSA/ECC),以處理增加的資料頻寬。 可以使用服務導向的體系結構框架提供輕鬆取得車輛資訊的能力以及與整合到車輛中的新協力廠商服務的合作能力。AUTOSAR自我調整平台(AUTOSAR Adaptive Platform, AP)正在成為提供高性能計算和通訊機制的關鍵,並提供靈活的軟體配置以支援複雜的應用程式,同時允許最大的靈活性和可擴充性,進程分配和計算資源配置為支援動態服務提供了基礎。 車輛網路晶片實現更高運算/網路性能 服務導向的閘道需要較高的計算和網路性能,為此,半導體業者已宣布車輛網路處理晶片組解決方案提供這種級別的性能,以使汽車製造商能夠釋放聯網車輛資料的價值,並提供有價值的新服務。例如,MPC-LS晶片組解決方案結合了恩智浦(NXP)MPC5748G閘道微控制器和自動認證的商業網路lS1043A通訊處理器,以提供服務導向的閘道所需的高水準性能和網路。生產就緒晶片組獨特地將即時和應用程式處理與乙太網封裝加速和嵌入式硬體安全結合在一起。 總而言之,服務導向的閘道打開了大量新的商機,而半導體業者已準備好應對技術挑戰,並使汽車行業能夠開始實現服務導向閘道所帶來的機會。 (本文作者為恩智浦汽車電子產品管理總監)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