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5G垂直應用潛力大 專網建置勢在必行
預期5G世代主要營收主要來自企業垂直應用,而企業垂直應用數位化的趨勢帶來了建置專網(Private Cellular Network)的需求。據MIC統計,2018年全球行動專網市場規模為113億美元,估計到2025年將成長超過兩倍達到372億美元。專網是為了特定用途,由企業或組織自行付費建置限定區域內之行動網路基礎建設,而該網路只限於特定用戶可使用。
Nokia台港澳業務銷售總監鄭志中指出,5G開始服務,大家不斷討論究竟哪些應用需要如此的高速度與低延遲?在垂直產業的應用對涵蓋、時延、及安全等要求更加嚴格,5G專網建置需求應運而生。
台灣的企業深怕技術設備落於人後,對5G專網建置早已躍躍欲試,然而目前電信營運商與企業在認知上仍有興許落差,是否會有企業專用頻譜還要靠各方共同努力找到最好的運作方式。
對此,遠傳電信協理汪以仁提出他的看法,垂直產業對於專網的需求是必然的,他表示支持建置專網,但不認同企業專用頻譜。由於頻譜是有限資源,應該發揮最大效益。若切割專用頻譜給垂直產業,電信業者能夠提供給消費者的頻譜資源將會短少。同時,若企業對建置網路的技術不熟悉,也可能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速度。
汪以仁表示,電信業者可以協助建置專網,並利用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來保障企業注重的資料安全,讓企業可以專注於本身的技術發展,而網路建設的維運就交給熟悉此領域的電信業者。藉由跨產業合作、凝聚共識,一同實現5G專網建置。
是德推出手持式二合一微波頻譜分析儀
是德科技(Keysight)日前發表新一代多用途手持式微波頻譜分析儀,Keysight FieldFox B系列具備高量測準確度,頻寬可達100 MHz,支援5G實地測試所需的寬頻即時頻譜分析。
對於難以到達的惡劣環境來說,準確的微波頻譜量測實有其必要性。無論日夜、晴雨、冷熱,或者在船上、飛機上或車上,惡劣的環境都是一大挑戰。在這些情況下,使用者有賴於手持式儀器來完成高效能和高精準度的量測。
是德科技新一代FieldFox B系列分析儀,提供寬頻、無間隙的即時量測,以支援5G網路實地測試。此外,這些新功能讓客戶能夠精準發現最近的干擾威脅,以免其衛星通訊網路遭到破壞。
FieldFox B手持式分析儀堅固耐用又方便攜帶,具100 MHz即時寬頻,可實現準確的蜂巢式基地台測試。符合美國 PRF-28800F 規範,可承受爆炸衝擊和潮濕環境。平均顯示雜訊位準(DANL)改善了 10 dB,有助於量測低雜訊信號,可偵測微弱的干擾。可收集、播放並分析電子戰測試所需的原始 I/Q 資料。省時、省空間,可針對每一種運作模式提供任務導向的操作介面。精準處理例行維護和深度疑難排解,提供各種量測應用軟體,以滿足特殊量測需求。透過 89600 VSA 軟體,輕鬆將量測結果從現場傳到實驗室,以完成進一步分析。
是德科技ADGS副總裁Dan Dunn表示,隨著雷達和電子戰信號的效能和複雜度逐漸提高,手持式微波頻譜分析儀也隨之與時俱進,並且將頻寬和動態範圍最佳化。是德科技很自豪地推出業界首見的二合一手持式頻譜/向量網路分析儀,即時頻寬高達 100 MHz,可滿足客戶的5G和電子戰測試需求。
雲端遊戲乘5G風潮起飛 流暢體驗不再仰仗高效能PC
5G具備快速、低延遲、大頻寬等特性,隨著各國開始陸續商轉,大家也引頸期待新興應用登場。目前許多企業都在布局雲端遊戲(Cloud Gaming)領域,遊戲串流要有好的使用體驗,關鍵因素之一就是網路速度。其中,在近日的E3 2019(電子娛樂展)就有兩大重要發表,一個是Google Stadia的Stadia Pro,另一個則是微軟(Microsoft)的Project xCloud。
Nokia台港澳業務銷售總監鄭志中表示,雲端遊戲將會帶來的影響是讓遊戲玩家不再需要依賴高效能的硬體設備,有了5G高速低延遲特性助力,雲端遊戲將運算放上雲端,不需高效能PC也可以享受流暢的遊戲體驗。同時,5G結合邊緣雲(Edge Cloud)的架構,在邊緣雲進行運算,不用將所有資訊都傳送到中央雲(Central Cloud),進而讓延遲再降低。
鄭志中指出,遊戲玩家對速度的需求比一般用戶更高,過去4G時代遊戲玩家被侷限於非使用高效能PC不可,否則就難以達到順暢的遊戲體驗。雲端遊戲雖可讓消費者不再需要仰賴高效能PC,但Edge Cloud的概念也非常重要。因為Central Cloud可能距離非常遙遠,加上用戶一多,就可能壅塞。因此將運算放到邊緣,可以讓5G低延遲的特性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據悉,xCloud將會在2019年10月推出,玩家將可以在各種不同的平台上暢玩Xbox的遊戲。另外,Google的Stadia Pro則預計於11月推出。
鄭志中進一步說明,除了雲端遊戲,5G重要的應用還有AR/VR。包括微軟等大廠都認為AR將會是5G未來最大應用。例如可以將AR做在汽車擋風玻璃上,把資訊投放在擋風玻璃上,透過5G低延遲即時提供道路資訊等等,這也是可能出現的新興應用。
滿足5G時代傳輸 MicroSD Express記憶卡將於2020亮相
資料傳輸量日與俱增,特別是5G時代將出現更多大量、快速的資料傳送需求,以實現更多創新應用。因應此一趨勢,各種傳輸標準/介面如Wi-Fi、USB、PCIe等皆於近幾年釋出新規範,提升傳輸效率。與此同時,SD協會(SD Association)也跟緊腳步,發布MicroSD Express規範,將SD Express規範的優勢延伸至MicroSD,讓小小的一張卡片傳輸速率提升到最高985MB/s,目前儲存業者如Western Digital已開始積極布局,MicroSD Express產品預計將在2020年陸續出爐。
Western Digital市場產品總監林哲仲表示,資料傳輸的需求越來越大,以4G為例,目前4G頻寬已被大量的串流、社群影音占據,如Netflex、愛奇藝、抖音、FB/IG上的短影片等。而到了5G時代,影音傳輸、儲存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同時還伴隨更多的新技術,例如4K、8K、360度環景等。也因此,除了Wi-Fi、USB等標準不斷提升規格,SD記憶卡也須跟著進步,添加PCIe加快傳輸速率,以因應未來應用。
事實上,MicroSD Express規範和2018發布的SD Express規範相同,兩者皆基於 PCIe 3.1×1的介面設定,提供最高985MB/s的傳輸速率,並運用NVMe v1.3通訊協定來提升資料吞吐量;且皆支援SDHC(最大 32GB)、SDXC(最大2TB )與SDUC(最大128TB)三種格式。換言之,兩種規範差別只在於大小卡之分,也就是MicroSD Express規範是針對尺寸較小的MicroSD;而SD Express規範則針對一般的SD記憶卡。
而之所以會釋出MicroSD Express規範,Western Digital指出,由於尺寸更小的MicroSD常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藉由效能提升,未來MicroSD將更能滿足除了手機、平板電腦以外的應用需求,像是VR、高畫質行車記錄器、360度攝影機或IoT裝置(監控攝影機)等。
林哲仲指出,資料快速傳輸/大量儲存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推動SD記憶卡規格也跟著改變,不論是SD Express或是MicroSD Express,皆是為了因應未來市場需求。而在標準釋出之後,上、中、下游的供應鏈也隨之啟動,開始積極打造相關產品,預計在2020年,搭載PCIe的MicroSD Express記憶卡以及相對應的讀卡機都會陸續出現,Western Digital也在Computex 2019展會上展示MicroSD Express記憶卡,以及與合作夥伴協力打造的周邊產品等。
是德電子量測論壇聚焦科技發展/合作創新
是德科技(Keysight)近日於台北萬豪酒店舉辦Keysight World Taipei電子量測論壇,吸引來自全球各電子產業領域近千人與會,堪稱台灣科技界的一大盛事。
論壇大會展出是德科技旗下各個關鍵技術領域,包括5G、資料中心與電信網路及汽車能源等解決方案。是德科技於5G生態系統中扮演關鍵角色,利用是德科技符合最新3GPP標準的通用軟體和硬體平台,可快速準確地驗證5G晶片組、裝置、基地台和網路,並模擬使用者行為情境。此次展出完整的5G裝置流程測試方案,包含由晶片與元件設計、裝置開發、產品認證到生產測試,以及5G基地台驗證開發方案,內含5G用戶端設備模擬器。其中5 路測測試方案提供部署5G網路的技術,可確保覆蓋率與網路品質。
大會的另一亮點為汽車和能源解決方案,會中展出支援自動駕駛汽車、先進電力系統、雷達、V2X和車載乙太網路的設計,這些技術將大大提高汽車的安全性和防護力。Keysight E8740A汽車雷達信號分析和產生解決方案可針對晶片進行設計和驗證。是德科技的終極目標是成為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的堅實後盾。針對毫米波雷達、車載乙太網路、汽車無線互連和 V2X 等關鍵技術,是德科技已掌握全面性的測試解決方案。
是德科技戮力於技術的推陳出新,大會中同時宣布兩款新產品的問市。新款網路分析儀E5080B、P50xxA系列與M980xA系列,以業界最佳動態範圍、軌跡雜訊與溫度穩定度提升可靠性與可重複性,它們並配備各種軟體應用,讓工程師能夠得到一致且完整的裝置特性分析。這些新式分析儀在單一儀器中結合內建脈衝產生器和調變器、頻譜分析與時域分析,可對新型裝置進行完整特性分析而不需額外測試硬體,以省下大量時間。
是德科技同時宣布推出其PNA-X網路分析儀之選用S93070xB模組調變失真應用軟體,可提供更寬廣的系統動態範圍,並成為市面上擁有最低殘餘誤差向量振幅(EVM)的產品。傳統測試配置(特別是整合5G功率放大器和波束成形器的電路設計、驗證與生產)非常複雜,並帶來各種可能的誤差來源。全新S93070xB調變失真應用軟體可與Keysight PNA-X向量網路分析儀完全整合,讓設計人員能夠在調變寬頻信號激發下,準確、可重複並快速地進行元件特性分析。此應用軟體運用最新校驗方式取得最佳準確度,為現有向量網路分析儀量測提供單一連線與單一接觸,並為目前市面上殘餘EVM最低的產品。
ADI解決方案加速毫米波5G無線網路部署
ADI今日針對毫米波(mmWave) 5G基礎設施推出新解決方案,透過目前最高的整合度可降低下一代蜂巢式網路基礎設施的設計需求和複雜性。該方案整合了ADI的先進波束成形IC、上/下變頻(UDC)和其它混合訊號電路。優化的「波束至位元」(Beams to Bits) 訊號鏈更展現了ADI的獨特能力。
ADI微波通訊部總經理Karim Hamed表示,毫米波 5G 是一項蘊含巨大潛力的新興技術。從頭開始設計這些系統極其困難,需要平衡性能、標準和成本方面的系統級挑戰。新型解決方案運用ADI的技術和在RF、微波和毫米波通訊基礎設施方面的悠久傳承、及於RF領域的深厚專業知識簡化客戶設計過程、減少總零組件數,並加速5G部署。
新型毫米波5G晶片組包括16通道ADMV4821雙/單極化波束成形IC、16通道 ADMV4801單極化波束成形IC和ADMV1017毫米波UDC。24~30 GHz波束成形
+UDC解決方案構成符合3GPP 5G NR標準的毫米波前端,可支援n261、n257 和n258頻段。高通道密度,加上支援單極化和雙極化部署的能力,使其大幅增強了針對多種5G用例的系統彈性和可重構性,而最佳的等效全向輻射功率(EIRP)則擴展了無線電覆蓋範圍和密度。ADI在毫米波技術領域的傳統優勢使客戶能利用頂尖的應用及系統設計,以針對熱、RF、功耗和佈線等考慮優化完整的產品線。
5G垂直應用發威 智慧電網/遠距醫療有看頭
根據全球半導體聯盟(GSA)統計,到五月底為止已經有90多個國家,230多家電信業者已經開始投資5G。投資包括了已經商轉、正在布建網路、已經取得執照和開始進行測試等等動作。隨著5G風風火火地開始商轉,垂直產業也開始跟上,在智慧製造、智慧電網、遠距醫療、機器人等領域皆可以看到與5G結合的相關應用。
遠傳電信協理汪以仁表示,目前5G真正商用的國家有韓國、美國,而英國、瑞士也積極邁向商轉,另外,中國已經核發四張5G牌照。第一個5G商用是在2018年11月,而到了2019年底之前有望看到超過40家電信公司啟動5G商轉。由此可以看出5G的發展動能非常強大,和4G初期相比明顯快了很多。5G時代已經正式開始。
汪以仁說明,韓國在2018年12月第一波商轉推出的都是垂直領域的應用。SK 電訊推出了5G AI機器,與汽車零件製造廠商合作,幫助他們把產線上原有的AI技術和5G相結合。KT商轉時的應用則是在首爾的貿易大廈設置雲端導覽機器人,利用5G快速將資訊上傳至雲端。LG U+提供的服務則是用5G協助客戶遠端遙控牽引機。
現在已經有非常多業者投入垂直領域5G應用測試,其中有智慧工廠、智慧製造、機器人、遠距醫療、遠距安防、車聯網、自駕車等等,另外,英特爾(Intel)和微軟(Microsoft)都高調表示要利用5G發展智慧零售。
汪以仁進一步提到智慧電網的應用,南方電網跟中國移動已經測試了一段時間。過去南方電網就有用機器人在做巡檢的工作,但用WiFi和4G做的連線效果並不好,現在則開始嘗試用5G做。另一個應用則是差動保護,維持電力傳輸過程中電壓電流穩定以及迴路有問題時提供保護迴路。由於差動保護需要非常低的延遲,過去是以有線網路運作,但有線傳輸要做更動較為麻煩,而現在利用5G可以解決有線問題又能提供低延遲的服務。
值得一提的還有,NTT DOCOMO做的遠距醫療案例。藉由5G讓都市醫學中心的醫師能夠協助偏遠地區診所內的醫護人員做醫療診斷,例如利用5G的高速低延遲做遠端超音波掃描,在遠端醫療中心的醫師可以看到沒有延遲的清晰影像,並提供即時的指示與協助。另一個醫療相關的應用則是將醫療儀器放在車上,讓這輛車四處巡迴,車子藉由5G和醫學中心連線。除了出動到各公司做員工健檢,也可以到偏遠地區當作移動診所,而若有災害發生也可以立刻進入現場進行緊急醫療服務。由於車內能放置的資源有限,因此一定會需要後端的支援,後端支援就有賴網路服務,5G在此可以提供大量的資料傳輸以及超低延遲的連接。
晶片/小基站/專網發展並進 台灣5G產業鏈不落人後
2019年初美國與南韓的電信服務商5G商轉的消息敲鑼打鼓,為了搶下第一的頭銜積極運作,不僅成功帶動消費者對於5G的關注,各國也加緊腳步跟上技術發展。但表定的5G商轉時程其實是在2020年,除了服務搶先開台的吸睛頭條之外,晶片的研發、小型基地台的建置以及落實應用場景也是現在重要的發展目標。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闕志克表示,現在大家對5G都有一種追求的焦慮感,深怕沒有跟上發展的腳步,但原先表定的5G商轉時間本就是在2020年。觀察5G發展有兩個面向,第一個是台灣社會何時可以享受到5G服務,另一個則是台灣在5G產業鏈中將扮演什麼角色、如何從中抓住機會。而工研院主要是著重在關注後者的發展狀況。
闕志克進一步說明,談到5G第一個會想到的當然是智慧型手機,在台灣,智慧型手機有聯發科在經營。在手機領域當然會須要參與標準的制定等等,而這次是台灣做得最好的一次。從2G、3G、4G到5G,這次可以說沒錯過任何發展時機。除了聯發科之外,還有工研院、資策會、華碩和鴻海等都非常積極且有規劃地參與5G領域發展。
過去在4G發展時,台灣的產業可能是在標準已經出來了才苦苦追趕,闕志克認為,但這次5G標準,台灣不只能夠跟上,甚至能有所貢獻,可以說是非常值得開心的事。例如在5G SoC方面,聯發科的成果就非常好,在2019年的MWC他們所展出的晶片和國外的解決方案已能並駕齊驅。
手機之外,小型基地台也同樣重要。闕志克提到若台灣政府要積極計畫5G發展,主力應該會放在小型基地台的建置。小型基地台標準已經抵定,高通也有解決方案出來了,但是高通的方案價格相對較高,只有少數廠商如Nokia、Ericsson、華為等可以用得起。所以台灣政府和法人積極推動的,就是在解決這個問題,如何讓企業自己研發製作5G小型基地台而不用受制於高通。
現在看來,2020年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在MWC能夠展出,另一個則是至少產品能夠通過大廠的概念性驗證(Proof of Concept, POC)。工研院2019年便是致力於幫助台灣的廠商在2020年達到這些目標,廠商皆有自己的硬體設計,而工研院則協助他們將軟體導入硬體,讓廠商更具競爭力。台灣的廠商如中磊、明泰、啓碁、台達、盟創等都已投入小基站的研發設計。
另外,闕志克也表示,值得一提的還有5G專網系統的發展。目前台電已在金門投入實驗網路,希望藉由專網將不一樣的設施連結起來,目標是能夠推廣回本島的應用。企業、工研院、電信營運商三方有不同的立場與角色,可以透過分工合作,將5G專網系統的建置與營運,調整出適合的商業模式,並在未來幾年向全球市場擴散,有機會為台灣開創5G時代的新商機。
5G網路市占率2024年將達26%
5G網路將在2024年占據無線通訊市場26%的營收比重,但卻不會提升停滯不前的全球無線通訊市場的市場規模,無線網路應用市場規模維持在8000多億美元左右。產業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預測,5G市場將在2021年開始建立真正的發展動力。網路覆蓋率提高、手機價格下降、應用更加成熟。
雖然一些市場透過4G服務增加了營收,但全球的長期前景仍然是大多數國家已經發現4G充其量只是對運營商之間競爭壓力推動的消費者預期,每個月都有越來越多的數據,2012年至2018年,當4G從所有行動用戶的4%成長到全球的61%時,服務收入成長不到1%,5G發展也會類似這樣的趨勢。Strategy Analytics認為,到2024年底,4G LTE網路用戶超過60億,占所有無線用戶的三分之二以上。LTE繼續擁有光明的未來,非洲和中東的大部分地區仍然依賴老一代。
是德展示5G生態系統所需測試/驗證解決方案
是德科技(Keysight)近日於外貿協會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參與由經濟部技術處主辦之台北5G高峰會(Taipei 5G Summit),分享最新的5G發展趨勢並展示旗下最新5G解決方案。
是德科技持續與多家領導廠商共同合作,包括5G晶片與元件設計商、裝置製造商、網路設備製造商、網路服務供應商、認證實驗室與學術研究機構,致力於5G系統的開發與部署。利用是德科技全方位5G解決方案,業界可加速5G上下游與生態鏈的整合,並且推動各種5G應用的發展。
是德科技在展示攤位中與5G裝置設備商共同進行5G產品的實機展示,包括基於5G無線測試平台(E7515B)的5G網路模擬解決方案,以及基於Keysight E6640A無線測試儀的5G非信令產生測試方案;兩者皆可透過Keysight E7770A通用介面單元(CIU)與Keysight M1740A毫米波收發器相連,以擴大頻率範圍,方便進行毫米波測試並滿足Sub-6 GHz 與毫米波頻段測試需求。
台灣是德科技總經理張志銘表示,是德科技藉由與市場領導廠商密切合作,並積極持續投入5G研發與創新,從模擬到研發、從驗證到製造,從相符性認證到部署的各個階段,是德科技傾其全力開發並提供業界最齊備的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更快推出可靠的裝置,搶佔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