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5G

5G

- Advertisment -

深耕布局/策略精準 聯發科5G華麗轉身

5G的商業化進展帶來許多機會,而隨著各國陸續將5G商轉列為國家科技競爭力與國力的重要指標,積極推動5G產業化,聯發科身為台灣最重要的通訊晶片廠,多年前就已經投入技術研發,投資超過新台幣1,000億元,而率先推出5G SoC,且初代產品僅鎖定6GHz以下頻段,成為現階段市場上最成熟的5G晶片解決方案之一,協助聯發科在5G時代跨出成功的第一步,未來兩年的表現更備受期待。 各國力推5G產業化,中國大陸已經釋出四張5G執照,台灣也提前在12月10日進行第一波5G釋照,近日瑞信證券更新2020~2021年全球5G手機出貨預測,預估2020年5G手機出貨達1.76億支,比聯發科法說預估的1.4億支還高,2021年進一步增加到4.2億支;看好聯發科2020年5G晶片出貨量達3,000萬至7,500萬顆,因此連帶將其財測、股價目標價雙雙上修,聯發科已經成為5G指標概念股之一。 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在2019年初新春茶會中對媒體承諾,將改善該公司營收毛利率達40%以上,並且5G的技術力與產品力都保持在領先群,時間僅過半年左右,這些目標已具體表現在該公司近期表現。聯發科通訊系統設計研發本部總經理黃合淇表示,從晶片設計商的各自晶片研發、生態圈共同研擬共通標準與測試規範、通訊設備商的技術驗證、通訊運營商的晶片驗證到消費者參與全面商轉的五大關鍵步驟,該公司投入研發累積近新台幣1,000億元在5G晶片的開發上,其中台灣就占了七成以上的人力;5G對聯發科是跨平台的機會,因其高頻寬、低延遲的特性,應用層面較4G廣,除了手機,各類物聯網、電視、汽車等也將是5G的應用範圍。而不管是新技術研發、參與5G國際標準制訂、產品上市時間,都比過往投入更多時間、人力與資金等資源。 券商看好聯發科的獲利表現,將因5G的發展持續亮眼,另外包括既有穩定的物聯網和ASIC業務推動下,2020、2021年表現均可達雙位數成長,預估近三年EPS將拾級而上為13元、19元及22元。黃合淇指出,面對5G時代,聯發科技於第一梯隊率先提供5G SoC,協助首批5G終端及時上市,加速5G生態體系成熟,將提供用戶更好的使用體驗;並推出3A策略,讓世界每個角落的人們都能用得著(Accessibility)、付得起(Affordability)、買得到(Availability),期待大家都能受惠於5G所帶來的機會、提升及豐富大眾的生活。 聯發科寄望5G SoC將重新擦亮該公司的招牌 面對5G的技術躍升,大部分晶片廠都急於將高頻毫米波技術整進5G晶片組,因此多半遭遇產品效能與完成度瓶頸,黃合淇認為,6GHz以下中低頻產品因為與現有4G使用頻段較接近,相關零件與產業鏈相對成熟,重點在如何提供高整合度與低功耗的5G終端產品,讓消費者在享受高速傳輸的同時仍有與4G相近的手機尺寸及待機時間等;而毫米波頻段的物理特性造成了傳輸距離較短以及訊號容易受遮蔽的先天問題,除了陣列天線整合以及終端功耗更嚴重的問題,電信業者的網路布署以及手機波束控制如何讓毫米波接收訊號更穩定,且平滑的與中低頻訊號切換,都是商用布署過程中需要持續測試與調校的地方。也就是高頻毫米波的問題需要整個環境與技術建設的改善與配合,現階段要發揮毫米波技術優勢顯然還有困難。 展望未來,黃合淇強調,聯發科二十多年來在通訊(Communication)、多媒體(Multimedia)與運算(Computing)三大技術領域累積的基礎與優勢,在5G讓各式AI的創新應用得以具體實現的技術實力上,產生極大的發揮空間。隨著技術演進與新市場興起,在行動通訊與傳統消費性電子領域外,未來幾年在全球物聯網、車用電子、客製化晶片等應用的成長商機也是聯發科持續布局的面向,還有更多應用會在5G啟動下的智慧城市中被開發出來,用來提升和豐富人們的生活。
0

多物理模擬需求日增 Ansys購併/策略結盟動作頻頻

隨著產品設計時間不斷被壓縮、製造原型(Prototype)的成本日益高漲,甚至是為了建置產品的數位雙胞胎(Digital Twins),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模擬軟體所扮演的角色變得越來越關鍵,這也使得模擬工具的供應商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產品組合,才能滿足各種產業的產品開發需求。安矽思(Ansys)近年不斷透過購併與策略結盟,讓自己的產品組合涵蓋範圍快速擴張,就是為了滿足各產業客戶對模擬工具的需求。 ANSYS MFEBU 產品管理資深總監 Steve Pytel(圖)表示,對產品設計者而言,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使用模擬工具,可以帶來加快開發速度、降低原型製作成本等優勢。而在智慧製造、工業4.0等概念興起後,模擬工具也開始被用在建置數位雙胞胎等工作上,成為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的工具之一。這意味著模擬工具不只被運用在產品開發階段,在整個產品從布署到報廢的整個生命週期中,也扮演著一定的角色。 ANSYS MFEBU 產品管理資深總監 Steve Pytel認為,模擬工具在各產業的產品開發設計過程中,將扮演更吃重的角色。 不過,若單就Pytel主管的產品領域--機構、流體與電子來說,模擬工具最大的價值還是在於加快設計速度跟降低原型建造成本。事實上,除了產品生命週期很短的消費性電子之外,很多原本設計週期很長的產業,例如汽車產業,現在產品開發的時程也被明顯壓縮。 以汽車為例,Ansys與福斯(Volkswagen)集團,在9個月內就攜手設計出一款全新的電動賽車,並在Pikes Peak等三個國際知名賽道上連續打破電動賽車與燃油引擎賽車所保持的速度紀錄。通常,以賽車來說,平均每一到兩年才會有一次改款;如果是量產車款,開發週期則大概是三到五年。但在最近幾年,隨著電動車跟自駕車的技術不斷突破,現在一款新車的產品設計時間已經被壓縮到兩到三年之間。 而為了讓設計者有更多工具可用,進一步加快產品設計速度,Ansys在購併與策略結盟上動作頻頻。從2019年至今,已完成Helic跟Granta的購併案。Helic是一家提供電磁串音(Crosstalk)模擬與分析工具的業者,其技術對於發展5G毫米波通訊技術非常關鍵;Granta則是一家材料資料庫公司,提供與各種材料特性有關的資訊給設計者。 除了購併外,Ansys還有其他壯大生態圈的策略,例如近日該公司與Motor Design簽署合作協議,未來Ansys將成為Motor Design旗下Motor-CAD工具的經銷商。Motor-CAD是一款十分普及且簡單易用的馬達設計工具,可以用來計算馬達的電磁場、溫度與性能,再結合Ansys現有的低頻電磁場模擬、機構模擬、系統模擬,可以提供馬達開發者更完整的工具鏈。 Pytel總結說,Ansys是一家持續投資未來,追求更完整平台的公司。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方法可以十分靈活,不管是內部研發、外部購併或策略結盟,都是可能選項。
0

專訪賀利氏電子業務領域總裁Frank Stietz 5G時代EMI遮蔽解決方案登場

賀利氏電子業務領域總裁Frank Stietz指出,基於高頻寬及輕薄短小的需求,防止電磁干擾技術已成為5G發展的關鍵。賀利氏的全套解決方案,包含特製的銀油墨、3D數位列印設備和專用於特製的銀油墨的固化設備。與傳統的金屬背蓋或現有的濺鍍設備相比,賀利氏使用列印技術,除了可以達到每一面厚度相同且均勻之外,並能設定區域局部進行列印,不會有任何材料被浪費。同時此技術使用的設備僅需2.5m×1.5m的占地,大幅節省工廠空間。這項新技術能節省物料成本提高材料使用率,若依年度產能估計,此解決方案的設備投資僅約PVD濺鍍製程設備投資的15分之1,然而產能卻可以提升5倍。 Stietz進一步說明,過去將金屬背蓋直接做在PCB板上的做法已經不可能用於5G產品,因為體積和重量都會超出可以接受的範圍。而PVD濺鍍又過於浪費材料,物料使用效率低,且需要無塵室相關設備,投資成本高昂。另外,噴墨(Ink Spray)技術同樣面臨物料使用率不足的問題,而且在側面達到與上層相同均勻與厚度將是一大挑戰。若使用列印技術則不會面臨上述問題,可以達到-60dB的遮蔽效果,每面的厚薄與均勻一致,且能實現零物料浪費的目標。 Stietz表示,賀利氏的防電磁干擾全套解決方案目前已與客戶合作,在亞洲地區小量生產(Ramp-up),並計畫於2019 Q4設製原型(Prototype)產線。最重要的,上市時程是與5G發展同步的。5G預定商轉時成為2020年,賀利氏的防電磁干擾解決方案為5G而存在,因此也計畫和5G一同登場。 賀利氏電子業務領域總裁Frank Stietz表示,賀利氏的印刷技術讓EMI遮蔽以更小的尺寸達到更好的效果。  
0

Gartner公布2019年全球裝置出貨量將下滑3.7%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預測,2019年個人電腦(PC)、平板和手機等裝置全球出貨量將下滑3.7%,其中目前全球使用中的手機數量超過50億支,在歷經多年成長後,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接近轉折點。2019年智慧型手機銷售量將下滑3.2%,面臨該裝置市場歷來最大跌幅。 Gartner資深研究總監Ranjit Atwal表示,由於新功能的吸引力有限,讓消費者選擇延長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年限。Android和iOS的頂級機種使用壽命在2019年底前將繼續延長,主要原因在於這些手機的品質和技術功能都已大幅提升,消費者多認為其具有值得使用兩年以上的高價值。 消費者正面臨接受新技術和應用的瓶頸,Ranjit Atwal認為,除非裝置能提供特別的新用途、效率或體驗,否則使用者不容易有升級手機的需求。 而具備5G連網功能的手機,市占率將從2020年的10%增加到2023年的56%。Ranjit Atwal指出,主流手機廠商將希望透過5G連網技術,帶動既有4G手機的換機潮。不過,未來五年內全球推出商用5G網路的通訊服務供應商(CSP)將不到一半。 Ranjit Atwal進一步補充,目前已有十幾家服務商在多個市場推出商用5G服務。為確保智慧型手機銷售再度上揚,手機供應商已開始強調5G的性能特色,例如高速、網路可用性和強化的安全防護。一旦供應商推出具體計畫,讓服務更符合預期的初期表現效能,我們認為2023年5G手機占有率將達到所有手機銷售量的一半以上。2020年智慧型手機市場可望在5G帶動下恢復成長,成長率為2.9%。
0

TAICS與MTSFB簽訂合作備忘錄

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TAICS)日前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辦理「2019 TAICS國際資通產業論壇」,會中邀請各國標準組織代表共同前來參加此年度盛會,進行物聯網標準技術交流;論壇中由TAICS副理事長暨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與馬來西亞技術標準組織(Malaysia Technical Standards Forum Bhd, MTSFB)主席Ismail Osman拿督簽署雙方合作備忘錄(MoU),未來將以5G、物聯網、智慧城市等進行交流,共同推廣物聯網資安認驗證、人員訓練及標準試煉場域之合作。 在政府的支持與產業的協助下,目前TAICS已與歐洲標準組織(ETSI)、日本電波產業會(ARIB)、日本情報通訊委員會(TTC)、韓國電信技術協會(TTA)、印度電信標準協會(TSDSI)等國際標準組織完成洽簽合作備忘錄,並定期進行5G標準技術發展之相關合作與交流。今日與馬來西亞技術標準組織(MTSFB)簽署合作備忘錄後,可視為與東南亞區域鏈結的第一個里程碑,未來也將進一步接軌馬國,帶動實質產業效益。 TAICS國際資通標準論壇以「物聯網標準的垂直應用」為主題,並由美、日、韓、印等國際標準組織代表共同發表相關物聯網相關應用,冀望藉此引領物聯網、5G應用等國際潮流發燒議題,進而推動台灣廠商接軌國際,掌握最新標準應用與物聯網合作商機。
0

2019年全球行動電話用戶數突破80億大關

全球行動通訊產業高度發展,2013年全球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已達92.4%,其後幾年還是維持穩定成長,根據產業研究機構資策會MIC研究指出,2019年全球行動電話普及率將超越105%,總用戶突破80億戶,一直到2023年都將維持成長。 全球行動電話用戶年年成長,2016年正式超越全球總人口數,MIC認為,雖然2019年的成長率已經下降到2%左右,但負成長時代還不會這麼快降臨,2023年行動電話用戶數將高達87億2400萬左右,滲透率達108.6%。 而在各代行動通訊系統的用戶方面,MIC表示,2019年已經正式進入5G時代,在各國2G頻譜陸續清頻回收及用戶朝4G服務升級的影響下,2G系統比重下降至約24.7%,預期未來幾年還會持續萎縮,3G系統占26.1%,4G系統成為主流,市占率達49.1%,接近半數,而5G用戶僅占0.1%,不過預期未來幾年將快速成長。  
0

貿澤新一期Methods技術電子雜誌探索5G發展

貿澤電子(Mouser)宣佈發行最新一期的Methods技術與解決方案電子雜誌。新期刊《5G的未來發展》(The Future with 5G) 主題圍繞著最新推出的5G網路、其對網際網路存取的影響,以及其對消費者和工業服務帶來的影響,還有開始部署5G前需解決的其他挑戰。 本期Methods期刊內含由貿澤電子專家和其他產業頂尖專家所撰寫的精選文章,提供關於5G及其應用的廣泛概觀、5G的詳細介紹,並深入檢視5G的天線設計、安全性和基礎設施等相關主題。本期Methods期刊還收錄了Nokia貝爾實驗室Emad Farag博士關於3GPP Release 15 5G標準的文章。 貿澤電子行銷部門資深副總裁Kevin Hess表示,5G是全球最引頸期盼的其中一項技術進展,這項技術的部署將對工業和消費行業帶來廣泛深遠的影響。最新一期的Methods期刊收錄了附加的相關內容和由產業頂尖專家提供的深入見解,可幫助讀者瞭解5G所帶來的變化。 本期Methods期刊的前言由經濟與社會研究機構(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Institute)主管電信業的總裁Jean-Pierre Bienaimé撰寫,他深入地指明了5G部署所面臨的挑戰,同時也點出一些全世界為解決這些挑戰而正在進行的計畫。 除了Methods電子雜誌,貿澤也為設計工程師和採購提供眾多資源,包括部落格、電子書和電子報。貿澤網站的應用與技術部分也提供獨家設計資源、白皮書、影片和產品資訊,能幫助設計工程師在產品開發與創新上達到更高的層次。
0

德國萊因揭示物聯網重點

德國萊因近日舉辦科技連接未來論壇,齊聚探討5G、物聯網發展趨勢與資安挑戰,並有相關展位現場說明。此論壇活動邀請到多位專家同台分享科技趨勢與前瞻技術,包括交通部郵電司司長王廷俊、聯發科技通信系統設計部傅宜康博士,微軟Azure事業群資深協理馮立偉,工研院智慧車輛與系統研究部分析師沈怡如,逢甲大學副教授陳家豪等產官學專家一起分享5G商機、車輛轉型與交通管理、智慧節能應用等熱門話題。為帶動智慧城市發展,交通部郵電司司長王廷俊特別介紹5G通訊技術標準與商用市場發展時程及整體的頻譜規劃原則,而德國萊因的電子電氣產品服務經理吳政璋及資深業務開發經理陳綺君則分別提醒雲端應用電源需考慮的因素、資安攻防應該注意哪些,從硬體安全到軟體安全的多角度探討,讓人快速掌握IoT發展重點,現場吸引超過200位產業菁英與業內人士參與。 5G加速全球商轉,物聯網物件將快速增長。產業面除了加速物聯網基礎建設與創新應用導入外,也將面臨更廣泛的安全管理與資安風險。智慧裝置的普及,每一個使用者都需認知到裝置可能被入侵與操縱的可能性,物聯網科技讓連線更容易,因而連網相關軟硬體更新與管理就更加重要。從感測技術、無線通訊、雲端運算到數據管理,企業須為客戶評估及提供更高的安全支援,如何降低與管理風險。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國際趨勢是,歐盟通用資料保護法(GDPR)與加州消費者隱私法(CCPA)這兩版法案背後,透露出個人資料保護法案的影響範圍,從數位服務商擴大到產品製造商。資料保護不僅是數位服務商的責任,甚至需要做到源頭管理。GDPR也指出在產品/服務設計之初,就應考慮隱私保護的需求。 在科技推波助瀾下,物聯網將進入跨界融合新階段,與區塊鏈、AI、5G等技術結合,所帶來的商機不可言喻,有意跨足IoT 商機業者須先掌握市場概況、了解各國通訊標準及資安要求,才能確保物聯網產品安全與資訊安全。 在德國萊因的技術優勢與全球網絡下,以「通訊技術」與「資訊安全」為服務核心,提供IoT相關安全服務,並將於2019年10月24日發表《2019年台灣物聯網通訊技術與資訊安全白皮書》,以豐富實務經驗協助業者把握商機創造價值。  
0

搶攻毫米波OTA測試商機 中華精測先喊先贏

雖然美國已經開始布建5G毫米波基礎建設,但毫米波通訊其實還是一個相對不成熟的技術,且由於訊號損失極大,相關通訊元件普遍將天線整合到封裝中,使得晶片模組的最終測試必須由接觸式測試改成OTA(Over the Air)測試。OTA測試帶來新的挑戰,挑戰之所在,就是商機之所在。中華精測日前於2019 SEMICON TAIWAN展會上發表最新5G OTA半導體測試方案,正式跨入5G高頻段毫米波(mmWave)半導體測試市場,成為全球首家同時可提供5G低頻段sub 6GHz及高頻段毫米波的半導體測試介面及服務廠商。 中華精測黃水可總經理表示,目前正是5G低頻段sub 6GHz相關半導體產品進入旺季量產的關鍵時刻,中華精測身為半導體產業鏈裡製造關鍵的一環,在這期間的營運成績上亦反映出5G低頻段sub 6GHz半導體測試的暢旺需求。與此同時,中華精測在毫米波OTA測試上也同步進行研發布局,並已有成果可向業界發表,實現中華精測永遠為客戶作好準備的承諾。 中華精測總經理黃水可說明該公司在5G毫米波OTA量測上的技術研發成果。 中華精測資深研發經理黃振權博士指出,5G NR較4G LTE的傳輸速度快上3至10倍,高速的無線通訊技術將為人類的生活帶來更高品質的便利科技生活,然而,5G NR和所有的科技技術一樣皆有其技術缺口,如何在缺口上提供客戶最佳的半導體測試解決方案,正是中華精測技術的價值。   中華精測最新5G高頻段毫米波OTA半導體測試方案,運用符合國際行動通訊標準組織3GPP允許的OTA天線架構,以高頻寬的CATR技術為客戶的5G訊號進行多項有效量測。針對5G高頻段毫米波(24.25GHz~52.6GHz)的訊號具短波長易受干擾、快衰減等傳輸特性,中華精測5G高頻段毫米波OTA半導體測試方案憑藉著自有專利技術,包括高頻測試裝置及其信號傳輸模組、天線封裝積體電路測試裝置等,可提供高效能的5G訊號測試介面及服務,並維持All In House的商業模式,以符合半導體後摩爾時代快速多樣的量產需求。 中華精測展示的毫米波OTA測試解決方案。 黃水可進一步指出,在中華精測贏得5G低頻段測試商機之際,該公司同時加快腳步跨入5G高頻段測試市場。這新的里程碑,事實上是中華精測累積多年投入技術研發的成果。許多知名晶片廠、系統廠與封測廠都已經對這項方案展現高度興趣。 目前有許多測試機台業者都已經推出毫米波通訊測試機台,但因為OTA測試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因此在從測試頭(Radio Head)到待測物(DUT)這個環節,目前市場上能提供解決方案的業者還很少。具體來說,這個環節需要的測試硬體包含微波暗室(Chamber)、訊號反射裝置、自動化測試治具與訊號傳輸模組,以及測試待測物所需的軟體演算法。中華精測的OTA測試方案,則補上了這個缺口。
0

施耐德全面展出半導體產業創新能源解決方案

5G、AI、物聯網與自駕車的發展可望於2025年將全球IC營收提升到1,728億美元,同步帶動半導體產業擴廠與產線更新的需求;產線投資的高昂成本與日趨複雜的製程技術,則令半導體業者對廠區規劃的要求日益嚴苛,使得具效益與穩定性的能源管理解決方案成為台灣半導體業者穩健發展、尋求超越中國及南韓的關鍵。在半導體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完整展出開放式物聯網EcoStruxure解決方案,從軟硬體、專家團隊到資產全生命週期管理,全方位協助業者打造高效能、安全、環保的能源解決方案。 耐德電機曾與英特爾(Intel)、甲骨文(Oracle)、三星電子(Samsung)等對關鍵電力有高度需求企業共同合作開發能源解決方案,並獲Intel選為策略性合作夥伴、頒予首選供應商獎,充分瞭解半導體業者在能源及廠房管理的痛點與需要。 施耐德電機台灣區總裁毛莉莉表示,除了基本的軟硬體產品,是否能在安全環境中運行、是否具備深度know-how的專家團隊、未來有無擴充性以及完善的資產全生命週期管理,更是半導體解決方案所必須。資安管理更是半導體產業關切的重點;施耐德電機產品通過多項資安認證,與多家國際企業的合作已證明施耐德電機系統的資訊安全性,我們更已加入國際自動化協會(ISA)成立的全球資訊安全聯盟,協助制定全球資安規範,將豐富的資安管理經驗分享給全球產業。 EcoStruxure是施耐德電機開發的創新解決方案,搭配工業物聯網(IIoT)設備的聯網感測、分析、擴增實境等先進的數位科技應用,可針對配電、電網、樓宇、IT企業機房、機器與廠房等提供節能安全控制、自動化與資產設備管理等客製化的解決方案。EcoStruxure迄今已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其OT設備端佈署地點超過48萬個,擁有2萬多名系統整合商和開發人員,並連結超過40種數位服務及160多萬項資產。 保護電驛是配電盤中最重要的組件,對廠房電力的穩定舉足輕重。施耐德電機將保護電驛智慧化,其中壓保護電驛Easergy P5具備多種功能,包括支援七種通訊協定、內建弧光保護,符合IEC 61850 Ed. 1和Ed. 2的資訊安全防護標準;Easergy P5更採用抽換式設計,需要維護時不需停機,10分鐘內迅速復原,大幅降低維護成本與時間。Easergy P5並整合IoT數位應用體驗,施耐德電機專家可根據EcoStruxure平台三層架構所收集的資料進行預測分析,協助客戶保護與控制關鍵資產。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