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5G

5G

- Advertisment -

2020高科技產業榮枯 唯「5G」是問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展望2020年高科技產業整體發展,並預測總體環境趨勢與產業佈局轉變,同時聚焦新興技術與創新應用發展。觀測整體,全球經濟緩步回升然而幅度有限,市場朝向破碎化發展,彈性的供應體系逐漸成形,短鏈與分散化供應鏈時代提前來臨。針對新興技術與創新應用,iABCDEF重點技術疊代加速彼此發展。其中,5G在網路通訊與資訊電子領域發揮強大的影響力,扮演科技產業帶動火車頭的角色。 5G在網路通訊與資訊電子領域發揮強大的影響力,扮演科技產業帶動火車頭的角色。 針對新興技術,資策會MIC表示,2020年重點技術的高度疊代發展與互相推升發展速度是觀測重點,所謂iABCDEF包含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大數據(Big Data)、區塊鏈(Block Chain)、雲端(Cloud)、資訊安全(Cyber Security)、邊緣運算(Edge)與5G等,也推動跨國、分散式的智慧製造體系進展。 資策會MIC副所長洪春暉認為,雲端運算架構的轉變值得關注,從過去集中運算模式,加入邊緣運算、霧運算的多層次分工,形成分散式運算架構,打破目前網路頻寬對資料傳輸的限制與資料中心運算力瓶頸,加速IoT與AI相關應用實現。隨著多數國家2020年5G商轉,其高速、大頻寬與多連結特性將使5G應用從手機延伸至各個垂直領域,蒐集傳遞更大量數據,再加速IoT、AI、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速度。 而在網路通訊領域,資策會MIC提出10大發展預測並就個別趨勢深入分析,主要包含5G SA布建,5G新收費模式、智慧型手機迎接換機潮、6GHz頻段關注高、固網與移動融合助攻5G、PON新市場機會、交換器升級、Wifi新規、營運商服務轉型、RCS、網通產業併購潮。主要項目不僅以無線通訊為主,其中由5G或5G帶動的高達8項,2020年5G商業化邁入高峰,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研究總監李建勳指出,針對5G的預測越來越樂觀,產業發展圍繞5G為核心。 2020年5G組網將從NSA逐漸升級至5G SA 為實現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下一代創新應用,獨立式(Standalone, SA)5G NR架構將扮演重要角色。從2020年開始,中國大陸三大營運商、南韓主要電信業者SK Telecom、KT與美國Verizon、AT&T、T-Mobile將展開5G SA網路布建。5G手機將開啟4G手機換機潮,驅動智慧型手機市場重回成長,李建勳說,2020年5G手機出貨將達2.6億支,部分較樂觀的機構更喊出上看3億支、2021年達5.4億支,隨著5G零組件規格升級,將帶動半導體、射頻元件、散熱、電路板、被動元件、天線、記憶體產業成長。 另外,目前5G建設面臨諸多難點,而重拾固網與移動融合的網路架構,能協助營運商運用固網資源來打造多元網路傳輸方案、支援網路切片應用,且能減少建設資本支出,共享所有網路資源。資策會MIC指出,隨著IP流量暴增、5G陸續商轉,大頻寬應用需求驅動寬頻網路升級,為光通訊骨幹網路PON提供新市場機會。更助攻網路設備市場規模成長,其中微型資料中心與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建置將直接促進交換器出貨,主流規格100G滲透率持續提升,而400G交換器產品也已開始向資料中心業者出貨,目前更前瞻的800G以上技術也在研擬中。 xG-PON擴散普及,次世代標準制定中 在資訊電子產業部分,資策會MIC產業顧問楊中傑表示,2020年總體環境須關注中國大陸十四五布局與半導體大基金二期加速投資,逐漸對臺灣半導體次產業形成威脅,另外以及貿易戰帶來臺廠關鍵地位提升的契機。針對產業鏈上中下游動態,有五大趨勢值得關注,包含:5G應用帶動半導體市場與技術需求、串流服務與邊際運算推動微型化雲服務資料中心、彈性化邊緣運算架構、工業數據即服務,與AI技術導入醫療輔助系統。 資策會MIC觀測產業鏈上中下游動態,提出五個關鍵趨勢。第一,產業鏈上游部分,5G應用帶動半導體市場與技術需求,包含:化合物半導體則需求增加、5G天線模組帶動AiP封裝技術(Antenna in Package)發展。因應5G高頻與基地台高功率需求,傳統矽因材料已無法滿足,可預期化合物半導體(Compound Semiconductors)或稱III-V族半導體市場將成長。除此,異質整合提供多晶片整合方案,其中AiP封裝技術成為5G射頻模組主流,整合RF IC與陣列天線等多個電子元件。
0

凌華參與5G-DIVE技術計畫 實現工業4.0試驗

凌華科技宣布參與5G-DIVE計畫,主旨在建立5G技術優勢和商業價值的國際計畫。 凌華科技技術長Angelo Corsaro解釋,邊緣和霧運算功能超越先前的EUTW-Phase-I 5G-CORAL解決方案框架,支援人工智慧型自動化和分散式資料共享與儲存。智慧設計目的在於實現最佳性能,在每個目標垂直應用中進一步提高5G商業價值。 5G-DIVE是H2020 5G-PPP計畫的一部分,由歐盟委員會和台灣經濟部兩個地區的產業與學術領域的合作資助下組成。聯盟成員包含12個合作夥伴: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UC3M)負責協調計畫的歐洲部分、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負責協調台灣部分、愛立信、德國 InterDigital、Telefónica、Telcaria Ideas、萊斯大學、交通大學、亞旭、資策會和凌華科技。 5G-DIVE計畫將著重在兩個垂直試驗應用:自主無人機偵察和工業4.0。凌華科技負責管理和協調聯盟合作夥伴進行工業4.0試驗,並提供必要的空間和技術支援來測試所有合作的技術。兩項試驗均將實施量身訂製的端到端5G設計,以符合每個垂直試驗的應用需求,例如數位孿生(Digital Twinning)和無人機機群導航。5G-DIVE的訂製設計以兩個主要支柱為中心—端到端5G連線,含全新5G無線電、交叉傳輸和5G核心;以及分散式邊緣和霧運算,整合使用者周遭智慧功能。 5G-DIVE試驗將透過歐洲的5G端到端ICT-17計畫,和台灣的測試台在兩地實際執行數週。 5G-DIVE延續之前的兩個計畫5G-交叉傳輸和5G-CORAL。當前計畫將進行中的研究5G新無線電、交叉傳輸與核心整合至5G-CORAL所開發的智慧邊緣和霧運算平台,為每個垂直應用提供訂製功能,添加自動化和智慧工具,以最大化每個垂直產業的5G價值主張。
0

是德5G解決方案獲韓國測試實驗室選用

是德科技(Keysight)日前宣布其5G符合性測試解決方案獲韓國測試實驗室(KTL)選用,以加速推動全球5G NR裝置認證。 KTL主管Tae-seung Song表示,是德科技5G測試解決方案使得KTL—韓國公開測試認證機構,得以提供客戶全方位的認證服務。透過與是德科技進行策略合作,能夠提供卓越的測試認證和技術支援,進而提高韓國產業競爭力和通訊品質。 韓國KTL是國際知名認證機構,這次選擇使用是德5G解決方案進行5G NR裝置測試,以符合3GPP 5G NR標準規範的5G射頻符合性測試要求。是德科技5G解決方案率先支援5G NR符合性協定,並提供經GCF和PTCRB驗證的射頻符合性測試案例,使KTL能夠協助其海內外客戶,加速推展5G裝置效能驗證。 是德科技資深主管Muthu Kumaran表示,KTL選用是德科技5G解決方案,使是德科技能夠支持韓國實現目標,部署5G網路,為韓國民眾提供更優質的聯網服務。藉積極與韓國產業聯盟、知名大學以及商業機構,在5G領域展開密切合作,共同擬定明確計畫,以便將創新5G解決方案導入市場,讓測試實驗室能輕鬆提供5G裝置認證服務。 KTL是韓國第一家採用是德科技解決方案的測試機構,因此具備在低於6GHz(FR1)和毫米波(FR2)兩個頻段中,支援5G射頻和協定符合性測試規範的能力。這些5G測試解決方案在一個通用平台上,提供大量的協定、射頻發射與接收、射頻解調和無線電資源管理(RPM)測試案例,以實現經濟有效的5G NR裝置認證服務。 根據預測,5G市場規模將於2026年達到3.4萬億美元,全球主要測試機構可採用是德科技5G裝置測試與驗證解決方案,充分掌握此市場商機。由行動通訊業者、裝置製造商和測試實驗室所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紛紛採用是德科技5G符合性測試解決方案來滿足多元的5G測試需求,並加速推動各種外觀尺寸的5G多模裝置取得全球認證。
0

受惠旺季備貨及5G需求帶動 晶圓代工業逐漸擺脫衰退

根據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統計,在業者庫存逐漸去化及旺季效應優於預期的助益下,預估第四季全球晶圓代工總產值將較第三季成長6%。市占率前三名分別為台積電(TSMC)的52.7%、三星(Samsung)的17.8%與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的8%。 觀察主要業者第四季的表現,台積電的16/12奈米與7奈米節點產能持續滿載。其中,7奈米受惠蘋果iPhone 11系列銷售優於預期、AMD維持投片量,以及聯發科的首款5G SoC等需求挹注,營收比重持續提升;成熟製程則受惠IoT晶片出貨增加,估計台積電2019年第四季營收年增8.6%。 至於三星方面,由於市場對於2020年5G手機寄予厚望,使得自有品牌高階4G 手機AP需求成長趨緩,不過高通在三星投片的5G SoC於第四季底將陸續出貨,可望填補原本手機AP下滑的狀況。另外在5G網通裝置的晶片與高解析度CIS表現不俗,估計第四季營收相較第三季持平或微幅成長,年增幅則受惠2018年同期基期較低,因此有19.3%的高成長。 格羅方德的RF IC在5G發展帶動下需求增加,並擴大通訊與車用領域之FD SOI產品,填補了先進製程需求減少,第四季營收年增率可望轉正。聯電(UMC)在5G無線裝置與嵌入式記憶體市占提升,加上手機業者對RF IC、OLED驅動IC、運算晶片市場對PMIC需求,預估第四季營收年增15.1%。中芯國際(SMIC)則受惠CIS與光學指紋辨識晶片維持成長,中國的客戶開案持續增加,而在通訊應用方面的PMIC也有穩定需求,產能利用率近滿載,預估第四季營收年成長6.8%。拓墣產業研究院指出,受節慶促銷效應帶動,業者備貨提升,第四季晶圓代工市場營收表現優於預期。  
0

自動駕駛即將上路 ADAS/5G V2X提升安全性

每年有120萬人死於車禍,這些致命事故90%以上源於人為錯誤(例如酒後駕車、超速、忽視交通信號、開車時傳送訊息等)。每年損失120萬人的生命,相當於每天墜毀7架乘載500名乘客的客機。 為了盡可能減少車禍事故,汽車製造商、汽車供應商、政府機關、學術單位,甚至是非汽車技術供應商,都在聯手開發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終極的自動駕駛系統。 新汽車生態系統正在結合各種先進技術,例如: .與無線電偵測及測距(雷達)、光偵測及測距(光達)及光學感測器(攝影機)融合的感測器。 .高速資訊系統整合了車載乙太網路、強大訊號處理、高解析度(HD)地圖繪製與高準確度的導航和人工智慧(AI)。 .汽車對汽車(V2V)、汽車對網路(V2N)、汽車對基礎設施(V2I)、汽車對行人(V2P)、汽車對公用事業(V2U)及車聯網(V2X)的通訊技術。 感測技術和人工智慧提供了最先進的360度安全可靠的自動駕駛系統願景。同樣地,無線通訊將在保持車輛、基礎設施及行人的整個生態系統同步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這些技術透過共享並接收重要安全資訊、其他車輛和行人的移動、交通資訊及道路狀況來降低風險。該資料也有助於自動駕駛汽車和ADAS系統以最佳狀態運行。 當前和未來近期的車用無線通訊,使用了兩種現有的無線通訊技術,專用短程通訊(DSRC)和4G蜂巢式LTE。然而,這些技術的局限性會影響它們對自動駕駛和進階ADAS系統關鍵任務要求的適用性。無論是提供gigabit/s的資料速率、高速移動性支援、大規模機器通訊或是超可靠的低延遲。本文將探討新興的5G蜂巢式通訊解決方案,如何針對DSRC和4G蜂巢式LTE的局限性,提供真正實現更安全且強化的傳輸體驗承諾。 無線通訊成就自動駕駛 無線通訊技術提供三大主要優點:更安全的道路、更有效率的交通路線以及更多的車內便利性。啟用無線通訊的車輛能夠與其他汽車和/或路側基礎設施共享道路資訊和交通狀況,並更準確地預測路線上的潛在風險或延誤。 為了提供這些好處,無線通訊技術使用多種通訊方法,例如汽車對汽車(V2V)、汽車對網路(V2N)、汽車對基礎設施(V2I)、汽車對行人(V2P)、汽車對電網(V2G),以及終極的車聯網(V2X)。 汽車對汽車V2V 車輛直接互相通訊,以共享碰撞前和碰撞後的警告、接近即時的道路狀況、盲點警告及能見度加強。V2V還可以連接車隊中兩部或兩部以上的車輛,也稱為智慧車隊。 以下是一個V2V應用範例:領先的車輛通過道路上被冰覆蓋的路段,其防鎖死煞車系統(ABS)和/或電子穩定控制(ESC)系統立即運作。無線通訊會向跟隨車輛發送警告信號,讓後方駕駛可以減速或繞道,以避開這條被冰覆蓋的路段。另一種情況可能是當領先的車輛發生事故並且其安全氣囊系統被啟動。無線信號就會立即被發送到跟隨車輛,並降低其車速或準備停車以避免連環車禍。要正確適當地執行這類至關重要的V2V任務,無線通訊必須具備極低的延遲。 汽車對網路V2N 車輛與無線網路基礎設施進行通訊行為,是由基地台和遠端射頻收發模組(RRH)所構成,以共享即時交通資訊(例如施工區域警告)。V2N也使用在SOS呼叫服務(例如eCall和ERA-GLONASS)及進行遠端診斷與修復。和V2V不同,極低的延遲對V2N並非最重要,其可靠性才是關鍵。如果使用V2N的eCall或ERA-GLONASS呼叫無法連接到緊急服務(例如美國的911、歐洲的112跟韓國的119),那麼對需要幫助的人員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結果。 汽車對基礎設施V2I 車輛和路邊基礎設施元件,例如交通訊號、道路標誌、交叉路口與路燈進行通訊,以共享交通訊號變化通知、道路狀況警告、交叉路口碰撞警告及行人穿越道資訊。為了達到這類的V2I通訊無縫連接,必須支出相當的費用,在路邊基礎設施中部署相當數量的存取點。一家歐洲汽車製造商已於2016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發表了第一項V2I通訊導航計劃,但更加主流的V2I部署可能還須花費不少時間。 汽車對行人V2P 車輛與行人通訊則是當通過行人穿越道或接近時發送注意警告以保護行人,在黑夜、起霧或大雨等能見度較低的情況下更需如此。行人身上的行動或穿戴裝置也可以使用在V2P通訊上。 汽車對電網V2G 車輛與電網通訊,則能夠幫助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在最具經濟效益的離峰時段進行充電,或是藉由將儲存電力釋放到電網,轉售給電力公司。 DSRC/4G V2X蜂巢式技術各擅勝場 在討論5G無線通訊在汽車連接中的優點之前,值得先回顧一下目前汽車產業使用的無線通訊技術,802.11p DSRC和基於LTE的蜂巢式V2X。兩者都可達到V2X通訊但也各有利弊,而目前它們都無法實現完整的V2X體驗。表1比較了兩種技術的優點和局限性。 DSRC是建立在IEEE 802.11p實體層標準、美國的1609車用環境無線存取(WAVE)協定及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TC-ITS歐洲標準之上。802.11p DSRC的兩個主要優點是為汽車產業做好立即準備,並且具有約5毫秒(ms)的極低延遲。其基於經驗證且成熟的Wi-Fi 802.11a技術,IEEE在2010年核准了802.11p規格。許多想要部署V2X(特別是V2V和V2I)通訊的汽車製造商,現在更偏好802.11p的可用性。DSRC因為其基於ad-hoc的通訊技術,不需依賴網路基礎設施服務。 但是,802.11p需要安裝許多新的存取點(AP)和閘道器,進而增加了完全部署的時間和成本。由於它是基於免費的Wi-Fi技術,在看不到明確商業模式的情況下,很難找到願意支付部署AP費用的業者。技術演進也沒有明確的脈絡。 蜂巢式V2X(C-V2X)則是汽車產業近來採用的技術。最近的3GPP第14版定義了基於LTE技術(也稱為車輛LTE-V)的部分C-V2X規格。LTE-V支援與V2N網路的車用無線通訊,以及V2V和V2P的裝置對裝置(D2D)通訊。C-V2X的一大優點在於其使用現有的蜂巢式網路基礎設施,提供更好的安全性、更遠的通訊範圍,和從4G到5G及更高層級的技術演進脈絡。然而,當前4G LTE網路上的LTE-V,不提供滿足重要V2V通訊所需的低延遲,因為其會在30ms和100ms之間變化。如果領先的車輛發送緊急訊號,但V2V通訊未能及時通知跟隨的車輛,可能會很快形成危急狀況。 5G V2X超進化 自動駕駛系統觸手可及 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訊部門(ITU-R),聯合國負責資訊和通訊技術的專門機構,確立了5G的三種主要使用情境:增強型行動Multi-Gigabit寬頻、大規模機器類型通訊,和低延遲超可靠(99.999%)通訊。 這些情境中的規格透過提供自動駕駛系統要求的峰值資料速率、延遲、頻譜效率和連接密度,為改變駕駛體驗帶來了眾多優勢。 .最高速率500km/h(310mph)下,超低延遲1ms。 .最高速率500km/h(310mph)下,20Gbps的峰值資料速率。 .多達1,000,000連接的汽車和裝置極大密度。 5G超低延遲成就自動駕駛 5G的超低延遲特性將在汽車連接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在突然踩煞車的情境下,自動駕駛系統和ADAS的安全功能應立即向跟隨車輛發送即時警告,以防止連環車禍。而只有當來自領頭車的訊息能夠即時傳達到後方跟隨車輛,以便其採取規避行動時,才能做到這一點。 此外,低延遲5G還能帶來更好的事故預防功能;尤其是在非直視性(NLOS)情況下,因為基於相機、光達(LiDAR)或RADAR等目前大多數的感測器融合技術,只能偵測直視性(LOS)物體。研究顯示,大多數駕駛透過採取規避或預防行動,需要700ms才能對危險情況做出反應。憑藉其1ms的低延遲,使用5G技術的自動駕駛汽車和ADAS將可透過減少事故數量來降低風險並挽救生命。 憑藉高達20Gbps的峰值資料速率,5G將可實現自動駕駛汽車的即時影音娛樂。但更重要的是,5G快速可靠的資料連線將允許在接近即時的情況下,下載精密的3D地圖。除了感測器融合技術之外,自動駕駛汽車還非常依賴準確且極為詳盡的3D地圖導航。 然而,儲存一個州或國家等級的巨量地圖資料,對車輛本身將是一項挑戰。一項自然解決方案,是使用5G資料連接下載鄰近地區最新的3D地圖。即使是在非常擁擠的城市或稀疏的郊區,5G也被預期都能夠可靠地運作,不論地點滿足隨時保持連接的需求。不論自動駕駛汽車是在停車場怠速,或是在德國的高速公路上行駛,5G都可確保所有關鍵任務無線服務能以最高達500km/h(310mph)的速率無縫運作。 5G技術將加速導入汽車應用 過去兩年5G的汽車導航應用已經問世。特別是2018年在韓國平昌舉行的冬季奧運展示了5G的高資料速率和低延遲特性,汽車製造商讓遊客親自測試其自動駕駛SUV。使用5G技術的自駕車,成功地進行了從首爾到平昌數小時的測試駕駛,沒有任何人為因素介入。遊客也享用了一個「沉浸式廣播」的頂級資訊娛樂系統,其採用5G技術的小工具,例如相機、通訊設備和連接到奧運運動員、運動器材和運動場的感測器,讓觀看者可以在他們使用的5G測試手機上的行動應用程式體驗比賽。 全球的無線服務提供領導廠商已經在2018年底開始部署5G。日本計劃在2020年夏季奧運會上推出基於3GPP標準的5G技術。為了以極可靠的技術保護生命,汽車產業將在無線產業證明其效能及可靠性後全面採用5G通訊。與此同時,汽車製造和汽車供應領導廠商已經和主要的無線技術公司密切合作,為其汽車市場開發5G無線通訊。 為了推進汽車產業對5G無線通訊技術的採用,無線服務與汽車領導廠商成立了5GAA,其以「讓車輛間共享資訊,使交通更安全、更環保,且在我們的服務下更享受此技術」和「開發、測試與促進通訊解決方案,幫助其初始標準化並加速商業可用性和全球市場滲透,以利如自動駕駛、全方位服務存取等應用,並將這些技術融入智慧城市與智慧運輸系統,來滿足社會對行動連結與道路安全的需求」為兩大目標任務。5GAA設立了五個工作小組(WG),並採用3GPP程序來執行其任務。 WG1—確定使用案例與技術需求。其聚焦的一個主要領域是解決蜂巢式V2X通訊中的延遲問題。 WG2—WG1確定了使用案例輪廓和技術需求,本小組將定義系統架構與解決方案,例如實現蜂巢式V2X的1ms端到端延遲所需的網路架構。 WG3—接下來是評估、測試平台和導引資料,以及釐清如何測試這些架構或裝置,以確保裝置效能滿足要求的挑戰。 WG4—本小組的成員專注於定義與聯網汽車生態系統相關的標準和頻譜,以及和其他平台,例如3GPP的互通性。 WG5—一旦技術採用可行,WG5即專注在商業模式、進入市場,以及如何最大化蜂巢式V2X(V2V、V2C、V2I、V2N)的優勢,以提高安全性並提供強化的駕駛體驗。 5G將大幅強化自動駕駛系統 無線通訊技術可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更高的駕駛安全性和車內便利性。儘管802.11p DSRC現在已經準備好進行部署,但在數英里長的道路上安裝眾多的存取點需要鉅額投資。另一方面,雖然主要的無線通訊公司勤勉地致力於將LTE技術帶進V2X通訊,但要讓C-V2X成為主流還需要時間。基於4G的LTE-V目前的延遲無法滿足關鍵任務V2V的要求,但可以做為低階ADAS功能的一塊踏腳石。 DSRC和4G C-V2X(LTE-V)彼此互相競爭也彼此互補,但它們都無法滿足關鍵任務自動駕駛和ADAS系統的嚴格要求。最終,5G將可提供20Gbps連接的具體優勢,以及自動駕駛汽車與ADAS所需的超高可靠性。 是德科技正參與整個5G和汽車生態系統,提供實現V2X願景所需的技術和標準,並透過自動駕駛車輛充分發揮ADAS的潛力。其測試和量測解決方案有助於加速關鍵技術的設計與製造,以使用先進的5G技術來部署自動駕駛車輛。 (本文由是德科技提供)
0

互聯汽車資料量指數遽增 車載乙太網路邁向10G+世代

互聯車輛的細分市場正在高速發展中,半自動駕駛汽車及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與原型製作工作,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發展。據分析師預測,截至2020年,路上行駛的互聯車輛數量將達到2.5億輛,而自動駕駛汽車的數量將達到1千萬輛。截至2025年,預計市場將達到420億美元的規模,屆時路上行駛的互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數量將達到4.7億輛以上。 不僅互聯汽車的數量持續增長,這些汽車產生、發送和接收資料也在增加。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的普及,對資料密度和資料速度的需求也會相應攀升。據麥肯錫(McKinsey)公司預測,一台互聯車輛發送的資料量(以及與雲端往來的資料量)約為每小時25GB。並且,在車輛真正實現自動駕駛後,還將提升至每小時近500GB的資料(圖1)。 圖1 車輪上的大數據--互聯汽車產生資料與線上活動資料使用的對比(每小時) 5G無線網路漸趨成熟 車聯網發展挹注強心針 無處不在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將第四代(4G)長程演進計畫(LTE)技術的能力與速度引入到車輛當中。現在,一些主要的營運商已在數不勝數的都市區域開始啟用第五代(5G)的無線網路。5G無線資料具有巨大的潛力,透過實現更快的資料速率以及安全的車對車(V2V)連接和車輛到基礎設施(V2X)之連接,可以將智慧駕駛與自主駕駛提升到更高的水準。在計畫於幾年間就實現廣泛採用的過程中,為了充分挖掘出5G的潛力,市場將要求持續不斷地開發功能強大的網路基礎設施及車載處理技術,從而在超低延遲的頻寬下確保可靠的訊號速度(圖2)。 圖2 從網域轉換到區域架構,仰賴區域電子控制單元(ECU)之間的10G+連接。 隨著資料量呈指數方式增長,汽車技術必須將速度、訊號完整性與頻寬提升到最高程度,與此同時,還要在空間受約束的應用中降低能耗,並對熱量進行管理。電子元件已經幾乎成為每種汽車系統內的一部分,從發動機控制和變速箱監控,一直到電動座椅和先進環境控制。之前簡單的連接部分現在已經演變成了更加複雜的網路,讓汽車中近乎每個系統都需要帶電工作。 高速資料傳輸的資料量,等同於一條下一代的資料高速公路,在這條高速公路上,車輛中幾乎每個部分產生的資料都會在各個系統之間流動,並且透過乙太網路流動到閘道(圖3)。 圖3 汽車乙太網路發展趨勢 高速互聯汽車的行動性已經實現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功能,包括:安全、資訊娛樂系統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車載通訊、雷達、攝像頭、感測器;自動化軟體、診斷與維護;以及建基於雲端的應用與推出車輛更新的機制。 有必要區分互聯車輛與自動駕駛汽車,這一點非常重要。儘管兩者共用了一些相同的技術,但是互聯車輛利用了物聯網(IoT),透過雲端將車輛連接到其他物件或其他車輛上,而自動駕駛車輛則使用資料進行獨立的決策。除此之外,由於自動駕駛車輛方面已經開展廣泛的開發工作,對增強連接的需求,意味著還需要連接器在特定的車輛中,能夠可靠地與每一台感測器往來收發高速、高頻寬、高功率的訊號。 如此一來,一級汽車製造商正在同時為兩者尋求解決方案,要求供應商在短期內實現可以透過現有基礎設施實施的解決方案,並且針對明日的需求來開發新的解決方案。 在畢馬威(KPMG)最近開展的一項研究中,對自動駕駛準備度水準最高的國家進行排名,其中美國位列第三,居於荷蘭和新加坡之後,而在透過強大的產業合作夥伴實現的技術與創新方面,美國則在名單中排名第一。 打造周密網路開發平台 加快互聯汽車發展腳步 產業的領導者已經攜手,根據IEEE 802.3CH標準來開發和拓展高速車載乙太網路應用。數十億位元汽車乙太網路工作組(NGAUTO)已經成立,將定義2.5Gbps、5Gbps和10Gbps下的具體效能特點與作業。此外,IEEE也許可802.3乙太網路工作組下的一個研究小組來研究10Gb/s以上速度的車載乙太網路。 對於10Gbps車載乙太網路平台來說,下一步的發展是實現一個完整的車輛生態系統,在軟硬體以及互連布線系統之間可完成無縫的多分區整合,還可靈活整合起區域互聯網路(LIN)、控制器區域網路(CAN)、FlexRay、低壓差分訊號(LVDS)這類車輛協定,以及其他一些原有協定。此外,還具備所需的可擴展性,便於未來升級。該平台還須整合出色的訊號完整性、網路流量優先順序劃分、系統可擴展性與安全性之類的功能特點,能夠滿足對更高的車載處理能力的要求,同時在自動駕駛車輛技術方面,協助汽車廠商來重新定義當今以及未來可以實現的目標。 穩健高速車載資料網路 奠定汽車連接開發基礎 對於汽車連接的持續發展來說,目前已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無論是當今行駛在路上的互聯車輛與半自動駕駛車輛,還是在很快地將要成為道路上常見風景的自動駕駛車輛,對於實現消費者需要的無縫、互聯、功能豐富多樣的明日汽車來說,穩健的高速車載資料網路至關重要。 這類高速車載解決方案需要的是一定水準的專家經驗與工程能力,這將超出許多其他應用的要求。設計上的許多複雜方面,都來自於一種迫切的需求,那就是要在體積更小的連接器、纜線元件和模組中實現更好的效能。對於車載的設計,乙太網路的發展已經加快了速度,這是一項久經考驗的技術,具有充分的靈活性、可擴展性,專為高頻寬而設計,但前提是要有效地克服各種瓶頸。只有解決了電磁干擾(EMI)遮罩、衰減、回波損耗、模式轉換、串擾、阻抗以及會影響到訊號傳輸的其他問題後,可靠而又始終一致地來實現速度效能上的目標才會成為可能。 (本文作者Ali Javed為Molex進階工程經理,Harsh Patel為Molex訊號完整性工程主管)
0

高通新推5G行動平台優化行動體驗

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旗下子公司高通技術公司宣布推出高通Snapdragon865行動平台,結合先進的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與先進行動平台,旨在為新一代旗艦裝置提供良好的聯網能力與效能。 高通技術公司資深副總裁暨行動部門總經理Alex Katouzian表示,Snapdragon865支援先進的5G聯網能力與各種功能,全面提升行動裝置的標竿,這是高通在無線通訊累積超過三十年的領導技術與創新之結晶。 該平台的高通SnapdragonX55 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可提供最高達7.5Gbps的傳輸速度,超越多數有線聯網裝置,帶來全新行動體驗。第五代高通人工智慧引擎(Qualcomm AI Engine)與最新高通感測樞紐(Qualcomm Sensing Hub)帶來智慧與個人化體驗。Snapdragon865包含高速Spectra480影像訊號處理器(ISP),其每秒達二十億畫素的十億級畫素處理速度,賦予行動裝置全新攝影與錄影功能。電競玩家可利用Snapdragon一系列全新Snapdragon Elite Gaming功能,體驗媲美桌上型電腦的電競體驗與超逼真影像效果,展開最高級別電競競技。新一代高通Kryo585CPU效能提升最高達25%,全新高通Adreno650GPU整體效能提升最高達25%(與前代相比),確保新一代旗艦裝置處理能力更為優越。從電競、捕捉影像、多工至聯網,Snapdragon865賦予使用者良好能力。 Snapdragon865優點包括其為先進的5G行動平台。其SnapdragonX55 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為首見商用數據機到天線之5G解決方案,全面提供穩定快速傳輸,最高傳輸速度可達7.5Gbps。其全方位數據機及射頻系統,支援先進技術如高通5G PowerSave、高通Smart Transmit技術、高通寬頻封包追蹤(Wideband Envelope Tracking)技術,與高通Signal Boost等,提供優異的網路覆蓋、數據傳輸表現,更支援電池全天續航。此5G全球解決方案支援包括TDD與FDD頻段中毫米波與sub-6頻譜的所有關鍵區域與頻段。此外,其與非獨立(NSA)及獨立(SA)模式,動態頻譜共享(DSS)與全球5G漫遊皆可相容,並支援 multi-SIM。除了5G聯網能力,Snapdragon865更經由高通FastConnect6800行動聯網子系統重新定義Wi-Fi6效能與藍牙音訊體驗。Wi-Fi6功能的各種創新讓使用者可享有達1.8Gbps的連接速度和低延遲,特別是在同時多台裝置的擁擠網路環境中表現尤佳。FastConnect6800為率先獲得Wi-Fi聯盟的Wi-Fi CERTIFIED6認證的產品之一。除了支援aptX Adaptive與高通TrueWireless Stereo Plus,新推出高通aptX音訊讓Snapdragon865成為首個以藍牙支援無線超寬頻(Super Wide Band)語音的行動平台,以提供清晰的音訊,並可降低延遲、延長電池續航力、提升各式無線耳機的連線韌性。 全新第五代高通人工智慧引擎與全新人工智慧軟體工具包為最新相機、音訊與電競體驗賦予優越效能。其人工智慧效能可達每秒15兆次(TOPS)運算表現,為前代產品的兩倍。高通人工智慧引擎的核心是全新且升級的高通Hexagon張量加速單元(Qualcomm Hexagon Tensor...
0

實現創新應用 英特爾積極優化資料中心工作負載

物聯網、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新應用的興起,驅動了許多運算與資料處理需求,為資料中心產業鏈帶來龐大新商機;資料中心對於靈活、高效運算方案需求日益增加。也因此,如何優化工作負載,遂成為資料中心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任務。 英特爾(Intel)資料中心事業群副總裁暨行銷總經理Lisa Spelman表示,目前有著三大技術趨勢不斷推動資料中心的發展,分別為雲端運算、5G/Edge擴展,以及人工智慧(AI)。首先是雲端運算,雖說此一技術是三種裡面最為成熟的,但由於新興應用愈來愈多,驅使雲架構的規模和效率須不停提升,並從本地擴展到邊緣。 英特爾資料中心事業群副總裁暨行銷總經理Lisa Spelman。 而在5G/Edge部分,5G的革命性在於可謂每個使用這、行業帶來新的體驗,企業能透過5G創造新的商機。而與5G相結合,愈來愈多的運算、數據產生和服務應用的位置出現的轉移,也就是從雲端轉向邊緣,且發展力道十分強勁。最後,人工智慧則是在以數據為中心的應用中迅速傳播,並將塑造整個產業、人類生活的未來。AI的顛覆性創新已從數據中心轉移至邊緣,可說已遍及各式雲端、邊緣架構,衍生各式創新應用,預計在未來的兩年中,將會有近75%的應用程序整合AI。 簡而言之,這三大趨勢的出現,驅使資料中心的工作負載出現了全新的變化,有了新的應用意味著數據的產生、收集、運算需求也愈來愈高;也因此,優化工作負載成了關鍵任務,如此一來才能實現更高的性能、新功能和更高的服務品質。 Spelman指出,為此,多年來英特爾的硬體一直在追求更高效的分析和機器學習演算法。借助第一代Xeon可擴展處理器,可透其整合的Intel AVX 512引擎賦予CPU更大的AI實力,進一步為深度學習訓練和推論工作帶來顯著的性能提升。至於新發布的第二代Xeon可擴展處理器,內建可使推論加速的DL Boost技術,以進一步促進深度學習效率。 據悉,英特爾新推出的Xeon可擴展處理器代號為「Cooper Lake」,將在每個插槽支援高達56個處理器核心,並在標準插槽式處理器內建AI訓練加速器,該處理器預計在2020上半年問市。Cooper Lake高核心數處理器將會沿用原先內建於Intel Xeon Platinum 9200處理器系列的功能,帶來突破性的平台效能,這些功能已經被許多要求嚴格的高效能運算系統(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HPC)客戶,包括HLRN、Advania以及4Paradigm等所採用。 值得一提的是,新款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與標準的Intel Xeon Platinum 8200處理器相比,提供兩倍的處理器核心數(最高56核心)、更高的記憶體頻寬、以及更高的人工智慧推論(Inference)與訓練效能。透過在Intel Deep Learning Boost(Intel DL Boost)中最新加入支援的bfloat16技術,Cooper Lake將提供內建高效能人工智慧訓練加速功能的x86處理器,該產品亦與即將推出的10奈米Ice...
0

賽靈思三大策略擘畫5G/AI藍圖

賽靈思(Xilinx)舉辦的2019賽靈思開發者大會(Xilinx Developer Forum, XDF)亞洲站於北京盛大揭幕。賽靈思總裁暨執行長Victor Peng發表「賽靈思:創新的驅動力」為題的主題演說,分享公司啟動三大戰略一年多來取得的重大成就。賽靈思執行副總裁Salil Raje與Liam Madden也分別以軟體創新、5G部署等兩大領域,進一步展示公司三大戰略在讓所有開發者得以創新及加速全球5G部署的優異成果。來自阿里巴巴、百度、浪潮及中泰證券的嘉賓與Victor一起分享與賽靈思的密切合作,以及齊力推動全新自行調適運算的努力。 Salil為亞洲開發者正式發布Vitis統一軟體平台,並宣布針對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推論的Vitis AI即日起開放免費下載。作為本年度XDF的最終站,XDF亞洲站共吸引近2,000名賽靈思客户、合作夥伴、開發者、媒體與員工参加,舉辦75場精彩的深度演講與實作培訓課程,邀請到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AMD、阿里巴巴、騰訊和北京清華大學等企業院校的產業領導菁英及專家學者與開發者深入交流,分享關於產業與技術的洞察。此外,XDF亞洲站還設立近100個展示攤位,展示優良的企業運用賽靈思技術在人工智慧、資料中心、5G、工業、汽車等各個領域的創新成果,如採用賽靈思Alveo加速器卡的AMD第二代7奈米EPYC(霄龍)處理器。賽靈思全球執行副總裁Salil Raje和Liam Madden也分別分享賽靈思在驅動自行調適技術普及與助力全球5G部署方面的傲人成就。同時,賽靈思亦宣布其人工智慧AI推論開發平台Vitis AI即日起開放免費下載。Vitis AI將成為軟體程式碼的一部分,支持人工智慧科學家和其他軟體開發人員大幅提升深度學習加速的能力。 XDF自2017年首次舉辦,至今已成為產業具影響力的開發者大會之一。今年在北京舉行的是XDF亞洲站,前兩站已於10月1日至2日在美國加州聖荷西、11月12日至13日在荷蘭海牙圓滿落幕,共吸引近2,500名與會者。同時,來自眾多產業的知名企業在XDF矽谷站與歐洲站紛紛亮相,包括亞馬遜、微軟、IBM、三星、美光、小馬智行(Pony.AI),安富利與是德科技(Keysight)等。 2018年初,賽靈思宣布啟動三大策略:資料中心優先、加速核心市場發展及驅動靈活應變的運算。經過逾一年半的發展,賽靈思憑藉高效能與靈活應變能力不斷拓展市場,在資料中心、人工智慧、5G等產業重要趨勢的應用領域,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 針對資料中心領域,賽靈思在去年的XDF上推出快速的Alveo資料中心加速器卡系列,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為滿足用戶對運算、尺寸、記憶體頻寬及成本的不同需求,陸續推出U50、U200、U250和U280四大系列產品,用於大幅提升雲端和在地資料中心伺服器的效能。借助Alveo加速器卡,客户在執行即時機器學習推論與影像處理、基因組分析、數據分析等關鍵的資料中心應用時,能夠以更低的延遲實現突破性的效能提升。此外,最值得一提的是賽靈思已經針對Alveo產品,在短短一年多為企業與學術單位培訓超過7,500人、加速器專案達800多個,並發布近100個相關應用。 本屆XDF亞洲站,賽靈思針對亞洲市場正式介紹最新Vitis統一軟體平台,該平台將使軟體工程師、人工智慧科學家等更廣泛的開發人員都能夠受益於賽靈思硬體加速的優勢。這是賽靈思首次推出一個軟體和硬體設計整合的開發工具平台,也是公司從元件向平台公司戰略轉型的重要產品之一。Vitis可以根據軟體或演算法程式碼自行調適和使用賽靈思硬體架構,讓使用者從繁雜的硬體專業知識中解放。借助Vitis平台,無論是軟體工程師還是AI科學家都將受益於賽靈思的硬體優勢。而對於硬體開發者來說,Vitis則能讓軟硬體工程師在同一個工具平台上協作,顯著提升工作效率。 隨著5G業務迅速成形,其所覆蓋的廣度與深度正達到良好的水準。2019年4月,賽靈思與三星聯手在韓國完成全球首例5G NR商用部署。賽靈思UltraScale+平台功耗小、記憶體容量大且功耗低,助力三星開發出輕量、外形精實、低功耗的頂尖5G產品,成為輕鬆部署5G的理想選擇。除了個人用戶端的應用,工業網際網路、自動駕駛等也是5G業務的重要應用領域,並且對5G業務提出了低延遲的要求,即資料傳輸要在幾毫秒之內完成。對此,賽靈思提供5G通訊平台,採用的高度整合晶片具有RF ADC和DA、加速5G NR功能以及可以滿足mMIMO無線電、大型基站(Macro Base Station)和蜂巢式網路部署所需的高效率效能。 在XDF亞洲站的主題演講中,浪潮、阿里巴巴、百度、中泰證券的參與,以及分會場眾多企業的分享,展示各領域的企業運用賽靈思自行調適運算平台各種富有創意且精采呈現的產品、方案和終端應用,不僅顯示賽靈思攜手知名企業到新創公司所創造的各種創新成就,也展示賽靈思深耕亞洲及中國市場,攜手合作夥伴共創雙贏的信心和努力。 XDF作為賽靈思一年一度的開發者技術盛會,亞洲站每年都是規模最大的一站,充分展現賽靈思在亞太區獲得眾多產業生態系合作夥伴的重視和支持。2019XDF為廣大開發者提供75場產業觀點、頂尖技術和前瞻應用相關的技術論壇,以及為期兩天、總計超過50小時的實作開發者實驗室,從硬體工程師到研究人員、資料科學家、機器學習與AI工程師,再到IP提供商、軟體應用開發者、系統設計人員、加速軟體發展者及嵌入式軟體發展,都將從中受益。 隨著賽靈思業務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不斷擴大,XDF亞洲站的規模與規格也逐年提升。與會者從2017年500多名、2018年1,200多名,到2019年成長至近2,000名,XDF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參與,為其激發靈感、賦予創新能力,助其快速實現創意並率先推向市場。同時,伴隨人工智慧迅速落地、資料中心加速發展、5G部署全面展開,賽靈思正在中國各個產業全面扮演重要角色,釋放創新活力,從而在未來自行調適運算的時代持續發展。
0

高通新行動平台昇華5G行動體驗

高通(Qualcomm)旗下子公司高通技術發表首款7系列高通Snapdragon行動平台,向更多消費者提供5G技術。最新Snapdragon765與765G結合第二代高通Snapdragon 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與第五代高通人工智慧引擎(Qualcomm AI Engine),打造一流的行動體驗,包括智慧多相機功能、突破性娛樂和高速電競體驗,同時維持電池續航力。 高通技術公司資深副總裁暨行動部門總經理 Alex Katouzian表示,預期過渡至5G的速度將是蜂巢式網路史上最快。該公司致力於在短時間內推動Snapdragon系列產品支援5G。擴展後的產品線,包括Snapdragon765與765G,有潛力使全球數十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體驗5G,並且提供全球使用者高速電競、智慧多相機拍攝、及全日電池續航力等使用體驗。 Snapdragon765優點包括端到端5G連網能力,具備Snapdragon X52數據機及射頻系統,是全球5G商用化進程的一大里程碑。Snapdragon X52 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旨在為全球使用者帶來三大利器—峰值下載速率可達快速數千兆元級3.7Gbps與可達1.6Gbps的上傳速率、為全球使用者提供強大覆蓋率、以及全日電池續航力。完整的數據機及射頻系統支援先進技術如高通5GPowerSave、高通Smart Transmit技術、高通寬頻封包追蹤(Wideband Envelope Tracking)技術,與高通Signal Boost等,造就優越5G性能。本產品致力於將5G優良的多模連網能力拓及全球,並支援所有關鍵區域與頻段,包括5G毫米波與sub-6GHz、5G獨立(SA)與非獨立(NSA)模式、TDD與FDD頻段的動態頻譜共享(DSS)、全球5G漫遊與multi-SIM支援等。 第五代高通人工智慧引擎結合最新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全面提升行動體驗,包括相機、音訊、語音與電競。Snapdragon765的人工智慧引擎具備全新高通Hexagon張量加速單元(Qualcomm Hexagon Tensor Accelerator),運算效能為前代處理器的兩倍,提供尖端、順暢的行動體驗。此外,最新低功率高通感測樞紐(Qualcomm Sensing Hub )讓使用者的裝置能依據周遭情境意識語音命令,且無過度耗電。 而Snapdragon765的智慧多相機拍攝功能讓使用者能選擇遠攝、廣角與超廣角鏡頭,不需額外器材拍攝絕美影像,亦可拍攝超過十億色階的4K HDR影片。 此外,5G傳輸可極度快速下載智慧、精彩的娛樂內容與順暢的4K HDR影片串流,使用者下載的最新影劇作品不僅畫質清晰,更只需短短幾分鐘。即使在離線狀態,裝置內建AI處理器也能夠將一般品質影片轉化成畫面鮮明、令人目眩的影像,宛如觀賞4K影片。高通aptX Adaptive音訊自動切換高清晰模式與低延遲模式,確保音訊與畫面同步,減少影音不同步的問題。 新高通Kryo475速度可達2.3GHz,先進的Adreno620GPU可提升效能達20%,造就順暢電競體驗、影片渲染等性能。除了良好電池續航力,裝置內建人工智慧可確保全天使用皆為最高效率、智慧監控電池健康狀況與安全性,並確保一切運作更為直覺。高通Quick Charge人工智慧可延續電池使用週期最高達200日,並可支援快速充電,讓使用者可隨時投入最愛活動,不需等待。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