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物聯網

物聯網

- Advertisment -

智慧聯網/資安/差異化兼備 智慧家庭趨勢六箭齊發

Navigant Research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智慧家庭平台的全球年收益預計將從2019年的32億美元增加到2028年的143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為18.1%。 技術商如Silicon Labs耕耘新興智慧家庭市場多年,透過提供矽晶和軟體解決方案,並與各種設備製造商、通訊協定技術聯盟(SIG)和智慧家庭技術聯盟緊密合作,推動智慧家庭市場發展。隨著2020年的到來,人們也總結六項關鍵趨勢,這六大趨勢預計在未來一年中將嶄露頭角。 從Smart到Intelligent 傳統上,「Smart」意味著使用者可透過語音命令調節燈光,或者在上下班時以智慧手機打開暖氣。這種聰明智慧很棒,人們都喜歡。但這只是邁向更遠大、更令人振奮旅程的第一步。 物聯網裝置正變得更強大且智慧。外形尺寸不斷縮小。強大的通訊協定提供更廣的範圍和更高功效,消費者能夠在家中增加更多可連接的裝置。這些都意味著實現更複雜功能組合的可能性(甚至是期望)越來越大,多種設備可以無縫並智慧協同工作。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使用者與家人或朋友觀賞電影時。經由單一語音命令可以將電視和機上盒打開,並準備播放電影;同時可降下百葉窗,使燈光調暗,營造出類似電影院的氛圍。 多重協定連接更普及 談到智慧家庭連接時,沒有一種協定能成為絕對主流。這有充分的理由:藍牙、Wi-Fi、Zigbee、Z-Wave、Thread和專屬網路都具備不同的特性,其各自在IoT連接中發揮作用。 設備製造商將持續根據範圍、連接的裝置數量、功率限制,以及其希望整合之智慧家庭生態系統所使用的協定等因素來選擇通訊技術。 這種使用最佳無線技術的方法持續推動對於多重協定連接的需求。例如Silicon Labs開發具備動態多重協定連接能力的無線IoT解決方案,該方案能支援Zigbee、藍牙和其他協定選項;每個協定對延遲和頻寬都有各自的要求,有效的通訊調度是成功利用動態多重協定連接的關鍵要素,如透過單一多重協定SoC進行設計,可以將無線子系統的物料清單(BOM)降低達40%、簡化印刷電路板(PCB)的設計,並藉由射頻共存方法消除多個無線電之間的潛在干擾。 由此產生的多重協定智慧家庭產品對消費者更具吸引力,使其不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查找規格,以確保某些東西可以在設定後運作。展望未來,人們將看到用於智慧家庭的終端產品開始支援多重協定連接,使購買新產品時對包裝盒上會附有何種協定標誌而感到焦慮的消費者而言,選擇將變得更加容易;而它們都可以正常運作,這與人們的下一個智慧家庭趨勢非常契合。 智慧家庭裝置優化使用者體驗 即使使用者的裝置是市場上功能最強大的智慧家庭產品,若是安裝和使用體驗不佳就不太可能會得到迴響。市場上的競爭者盡可能讓智慧家庭裝置的設定和操作變得更容易。如Z-Wave SmartStart安裝系統就是一個例子,其使消費者能透過掃描QR Code,將新裝置增加到他們的網路中。 人工智慧廣泛運用 越來越強大的運算能力,使智慧家庭設備製造商能就近利用裝置附近的機器學習功能,而不是局限在雲端。這種將智慧遷移到邊緣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延遲,並且打造反應速度更快和更智慧的系統;此外,還可透過限制家庭外部共用數據的數量和類型,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隱私性。 差異化為裝置製造商技術突破口 智慧家庭裝置的製造商對於如何使用先進的技術,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都有著某種願景,實現這個願景是他們的首要目標。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希望投入更多時間進行創新和差異化,而不是深入了解元件整合、無線認證等方面的細節。 而結果是智慧家庭裝置製造商不斷尋找能夠提供開發工具,並且標準化跨越多重通訊協定設計過程的半導體和軟體供應商。這些實用工具可解決繁瑣的耗能分析、配置和連結優化等工作,使裝置設計人員的工作更加輕鬆。因此,可以為創新留出更多時間,同時加快產品上市時間。 全面協作模式強化資安 沒有深入研究安全性,也就無從談起智慧技術趨勢和物聯網。隨著越來越多的連接裝置蒐集更多資料,駭客發動的攻擊越來越複雜;加上精通科技的消費者愈發意識到這些攻擊和聯網家庭中存在的風險,安全需求(從裝置到雲端)正日漸成長。 當然,挑戰在於實現安全性,又能免除對電池壽命、頻寬、CPU使用率和系統成本造成不能接受的影響。要確保IoT的安全,需要一種全面、協作的方法,包括半導體和軟體供應商、無線協定SIG、設備製造商、IoT服務供應商和雲端企業的整個生態系統。 例如Silicon Labs的Z-Wave Security S2技術重新設計Z-Wave安全性的工作方式,致力為智慧家庭網路打造黃金標準,其使用橢圓曲線Diffie-Hellman加密技術和非對稱密鑰交換。關鍵為其在裝置上的代碼占用空間很小,為製造商提供新增所需功能的額外空間。S2補足其他針對IP網域的優化機制,這些機制使Z-Wave服務能夠實現端對端的安全性。 智慧家庭市場令人振奮,對於設計和製造智慧家庭產品的人來說,網路協定的互連/互通越加容易;簡化開發和提升使用者體驗的新工具意味著他們能更快設計出更具吸引力的產品。 另外,對消費者而言,好消息是他們將從更快的創新步伐、更廣泛選擇易用產品以及從生態系統互通性中受益,這將讓他們在2020年後實現越來越聰穎的智慧家庭生活。 (本文作者為Silicon Labs智慧家庭產品行銷經理)
0

破解四大迷思 5G跨界發現新大陸

2020年2月,隨著台灣兩個階段的5G頻譜競標作業底定,也意味著台灣將正式進入5G元年。事實上,最近兩年以來,5G就一直是科技媒體、論壇、展會、新創圈最熱門的主題之一,不管與5G的關聯性有多高,業界似乎都希望藉由5G議題的高關注度來吸引注意。不過,與其盲目地蹭5G、跟流行,不如好好思考如何善用5G,發揮真正的優勢。 5G只是比4G更快? 許多對5G一知半解的人,經常說5G就是比4G更快的新一代行動通訊技術。這句話其實只講對了一部分,總結來說,5G技術有三大特色:高頻寬、低時延、大連結。所謂的高頻寬,指的是5G傳輸速率比4G提升10~100倍,達到1Gbps以上;另外低延遲是指5G的時間延遲比4G減少10分之1以上,達到0.001秒;大連結則是指每平方公里可支援上百萬個裝置。 因此,如果拿5G跟4G相比,除了速度更快之外,很重要的差異有兩個:第一是時延更低、幾乎達到同步,這樣就能達到一些過去4G較難做到的事,例如遠端開刀,醫生不會因為影像延遲而影響用刀的精準度,自駕車也不會因為時延太長而影響車聯車(Vehicle to Vehicle, V2V)通訊,可大幅加快反應速度;第二是可同時支援的裝置更多,得以串連非常多的物聯網裝置,包括所有的家電、水表/電表、汽車、路燈、監視器、工業機台都能聯網,真正實現萬物聯網的目標。 從這個角度出發,如果業者要發展5G的相關應用,就不應該只是關注速度更快這件事,而是可以思考如何發揮更低時延、更多連結的特點,從智慧醫療、工業4.0、智慧城市、車聯網、物聯網等方向去探索創新的商業模式,如此能夠擁有跳脫現有4G網路基礎建設之下競爭格局的機會(圖1)。 圖1 5G關鍵技術及應用場景 5G的焦點還是手機? 在5G主題的成功案例或應用場景中,最常見到的大概就是球場的5G VR/AR互動體驗、明星5G直播陪伴等消費性應用,儘管這樣的畫面對民眾而言比較有感,也更容易掌握5G的技術特性,但不免讓消費者或業者有種誤解—5G還是聚焦在手機的應用。 如果回顧行動通訊技術,從2G、3G、4G一路到5G的演化歷程,人們可能有注意到,過去2G到4G幾乎都是以手機應用為主,讓消費者的溝通方式從語音、文字影像到視訊,並且實現隨時隨地高速上網的目標;但進入5G世代後,將從人與人的連結邁向萬物聯網的願景,包括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訊將日益緊密,焦點絕對不會只有傳統的手機及平板電腦。 以此觀察,5G在各種垂直產業的應用,將更具潛力、且有更高附加價值的切入點。舉例來說,5G在車聯網的應用就相當受到矚目,一旦具備高頻寬及低延遲的5G聯網能力,就可實現車聯車、車聯基礎設施(V2I)、車聯行人(V2P)等V2X(Vehicle to Everything)應用,不僅可快速下載圖資及掌握即時路況,車用多媒體娛樂系統也將大幅升級,並可從車聯網延伸到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等領域。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就認為,5G的發展歷程將有三個階段—2019~2020年將以影音串流、VR/AR內容及雲端遊戲等娛樂應用為主;2020~2022年開始出現緊急醫療、無人機運輸、工業安全、智慧製造等專屬網路產業應用;2022年之後則將邁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智慧機器人等巨量聯網應用(圖2)。 圖2 5G裝置成長圖 電信業者仍是老大? 從4G時代開始,業界就一直在討論電信業者的角色轉變,已經不能再當「笨水管」(Dumb Pipe),而是要積極轉型,發展多元型態的內容、產品及服務,尤其是5G商業化之後,更要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在消費市場以外拓展更多的應用版圖及商業模式。 儘管電信業者仍掌握核心的基礎建設及行動通訊服務,但可以預期的是,為了讓各種垂直產業的場景落地實現,電信業者勢必得擺脫過去的老大心態,尋求與不同產業進行跨界合作與業務融合,包括媒體、娛樂、公用事業、金融、醫療、交通、教育、農業等產業在內;但以公司規模及產業生態來說,電信業者如何放下身段,尊重或倚重不同業別的領域知識、通路、分潤模式,確實還需要不少磨合。 儘管5G的產業應用可能不會像一般消費市場發展那麼迅速,但電信業者已注意到相關商機,也開始吸納更多元專長的人才(圖3)。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就曾表示,迎向5G新世代,遠傳將超越傳統電信商角色,轉型為數位服務提供者,組織人才不僅要擁有基礎資訊工程知識,還要具備多方面的斜槓技能,才能跟上這一波的數位轉型,例如之前派遣許多員工前往越南,協助織布廠進行智慧驗布,透過5G服務為傳統產業進行升級。 圖3 不同行動通訊技術之預估用戶分布圖 5G是神科技? 在部分業者勾勒的5G願景中,一般民眾的生活及各行各業都會帶來很大的變革,把5G描繪成一種神科技,似乎期待5G能帶來劃時代的突破;但其實光是5G技術並無法完整實現這些美好想像,必須搭配人工智慧(AI)、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一起發力,才可能真正改變科技世界甚至人類的生活樣貌。 高通(Qualcomm)副總裁暨台灣與東南亞區總裁劉思泰就表示,5G與AI密不可分,未來終端產品將變得更加聰明與多元,且在邊緣運算的網路架構下,可以提供過去做不到的智慧應用服務,無論效能、隱私、安全都會提升,網路傳輸也會更有效率。根據高通預估,2018年具有AI功能的終端裝置只有10%,但到了2025年將會達到100%。 舉例來說,在智慧醫療應用方面,5G固然可以實現遠距醫療、居家照護等服務,例如藉由5G高速傳輸4K現場影像及零時差生理數據,並在遠端進行手術教學,但還必須搭配AI影像辨識、邊緣運算、室內精準定位等技術,才能完整實現智慧急診室、智慧開刀房的場景。 又如VR/AR的產業應用,也有賴5G與AI的整合,在深山峻嶺或其他危險地區,可透過5G無人機基地台傳輸訊號,透過AR來引導現場工作者進行危機處理;在機場、車站、球場等大型場域,如要提供VR/AR廣告或其他服務,光有大頻寬的5G網路還不夠,還需要AI電腦視覺、空間感知、室內定位導航等技術的配合,才可能創造全新的虛實整合場景體驗。
0

晶片設計內銷轉出口 客製化成Cisco首要挑戰

Cisco在網路晶片設計上深耕多年,過去從未採用晶片獨立銷售策略;而今面對市場變化,愈來愈多的企業放棄自行搭建私有網路,轉而使用雲端服務,考慮市場空間萎縮,加上大型資料中心技術架構的改變,對交換器與路由器網路設備市場皆造成衝擊,直接影響Cisco的核心業務收益,此次Cisco決定單獨出售交換器晶片,而這也是Cisco近年來最具突破性的銷售策略。 上述市場變化也促進大型資料中心與雲端服務提供商的發展機會,然而大型雲端服務提供商常有白牌交換器採購搭配自家開發的軟體方案的部署策略,因此交換器品牌業者近年來也陸續提出開放式解決方案,與白牌代工業者共同競爭,市場版圖挪移也逐漸侵蝕Cisco的市占率。此次Cisco決定單獨出售交換器晶片即是回應市場變化,亦為Cisco近年來最具突破性的銷售策略。 新的銷售策略包含客戶得以因應不同的商業模式採購所需技術,對Cisco來說,Silicon One不僅會為Cisco自家產品所採用,還可以直接對各大服務提供商及其潛在合作夥伴進行出售,新品發布的同時,Cisco也表明目前主要出貨客戶為Microsoft與Facebook。 帶領Cisco進入交換器晶片市場的產品主要是網路矽晶片架構Cisco Silicon One,以及建基於全新矽晶片的Cisco 8000系列電信等級的路由器產品。 Silicon One的最大亮點是提供統一的可編程矽晶片架構,其將助力營運商降低營運成本,並在更短的時間內推出新的業務服務;而單晶片系列也允許針對不同應用程序執行各種網路相關的功能,如回程、核心、邊緣與交換等,在性能上確然有其優越之處。Silicon One也是第一款設計用於電信營運商、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在網路規模市場中通用的網路晶片,未來將成為Cisco路由器產品系列的基礎,在性能上,網路傳輸效能高達每秒25Tbps。 首款Silicon One「Q100」型號可在不影響可編程性、緩衝、能源效益且保持功能彈性的情況下,提供超過10Tbps的網路頻寬,新產品在定位上標榜大容量、低成本的優勢,彰顯Cisco切入市場的發展利基,希望藉此滿足大型雲端服務業者對容量及性價比的需求。 交換器晶片大廠動態與新品盤點 Marvell自2018年起陸續進行多個併購案,首先是2018年收購伺服器處理器知名廠商Cavium,取得ARM處理器架構開發的ThunderX系列產品;2019年後再分別買下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業者Avera與乙太網路IC設計業者Aquantia,希望在ASIC領域再下一城。 原本Marvell在伺服器、交換器、儲存裝置就已經有對應產品,其看重Cavium在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a Chip, SoC)處理器、網路通訊、安全晶片等領域的優勢,希望能夠增加產品完整性,為客戶打造更完整的平台,在技術實力提升的同時,進一步往雲端、邊緣互連、全覆蓋等面向轉型,並深耕基礎設施、雲端控制、物聯網層級領域,最終切入資料中心市場。 得益於對Cavium的收購,2019年3月,Marvell發布了將會應用於邊緣運算市場的交換器晶片Prestera CX 8500(以下簡稱CX 8500),最高可支援12.8Tbps頻寬,除頻寬表現亮眼外,更大的特點是模組化晶片設計給CX 8500充分的靈活性,多核封裝下的晶片可支援業界最高的一千個Port,將原有的資料中心四層架構精簡為兩層,對成本的降低和維運管理性都有很大的幫助。 為邊緣運算處理而生的CX 8500可根據不同需求增減模組中的晶片數量,進一步為客戶打造客製化解決方案,尤其邊緣運算數據量不比雲端運算規模,不見得需要到12.8Tbps的傳輸需求(一般會出現1~4T不等的頻寬需求),此種應用就較適合選用Marvell的解決方案。 作為一款模組化的晶片,CX 8500在可擴展性、散熱性以及I/O連接埠方面更具優勢,除了彈性支援2~12.8Tbps傳輸需求外,其在功耗上的表現,以數據流量增加一倍的情況下計算,系統功耗只增加20%;此外CX 8500還提供25Gbps和50Gbps兩種輸出入(Input/Output, I/O)選擇,最多支援1,000個連接埠,遠高於傳統交換器IC所支援的128個連接埠數目,進而在系統層級降低35%以上能耗,並多出25%的總暫存空間,性能表現相當良好。 收購Barefoot Networks...
0

貿澤供貨TI支援多頻段環境感測原型設計平台

德州儀器(TI)的全球授權代理商貿澤電子(Mouser)日前宣布開始將TI SimpleLink LPSTK-CC1352R LaunchPad SensorTag套件引進代理通路中。這款外殼密閉、以電池供電的套件可加快原型設計的速度,協助物聯網(IoT)開發人員評估新產品概念,且毋需從頭開始開發任何新的軟硬體。 貿澤電子供應的LPSTK-CC1352R LaunchPad SensorTag套件提供整合式的環境與動作感測器、多頻段無線連線、Sub 1GHz旋轉式天線和簡單易用的軟體,可加快連網產品的開發速度。套件整合了CC1352R SimpleLink多頻段與多重通訊協定無線微控制器,透過裝置內的單一晶片,即可支援Sub-1GHz和2.4GHz同步運作。微控制器的FCC、CE和IC認證無線電相容於Bluetooth低功耗、Thread、Zigbee以及802.15.4 PHY和MAC,可支援多種聯網選項。 此外,包含LAUNCHXL-CC1352R1 LaunchPad開發套件在內的開發生態系統均能透過此板載微控制器的豐富連接協議棧建立自定義拓撲。LaunchPad SensorTag套件亦包含環境光感測器、溫度與濕度感測器、霍爾效應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另外也可透過TI BoosterPack生態系統及其他元件靈活添加更多感測器。
0

安提國際2020 Embedded World秀GPU方案加速AIOT創新

GPGPU和邊緣AI運算解決方案供應商安提國際(Aetina)於2020年度德國紐倫堡Embedded World展會展示全套的人工智慧運算解方,和物聯網中的智慧操作案例。 在2020年的Embedded World,安提的展會攤位展出一個巨大的平台,展示三隻機器人,這是專屬於SparkBot的展示區域。首先在展台的後半部,以倉儲工廠作為背景,安提TX2機器人Line和Nano機器人Dot所負責的區塊。Line以安提TX2-AN310平台打造,能夠接收肢體動作的指示,並依照指令移動、夾取特定物件;Dot則是以Nano-AN110平台打造,負責入口處的安防控制,以人臉辨識的演算法來進行人員進出的黑、白名單,同時機器人上安裝有環境監測感測器,可以實時掌控工廠內的空氣品質。再來,展台前方區塊則規畫有戶外意象的道路規畫,展示安提Xavier機器人Surface。Surface機器人以安提Xavier-AX710平台打造,並搭配三個4K相機,以自動車為概念並設定為物流車,可以自動行走在展台上,偵測環境事物外,遇到停止指示亦會暫停移動。三隻機器人皆透過5G無線通訊解決方案連結至後台iCAP雲端監控系統,有效提供實時的裝置監測,並達到良好的邊緣裝置管理。 此外,不僅有Jetson平台的展示,安提國際也設置GPGPU相關解決方案的展示區域。其中包括PCIe工業用顯示卡系列、嵌入式MXM繪圖模組,無不展現出它們高效能的圖形運算能力。未來針對GPGPU解決方案,安提國際將持續升級其運算效能,為開發者提供更高效能的產品外,也根據Nvidia開發的腳步,逐步推出持續進步的加速工具。
0

華邦TrustME安全快閃記憶體獲PSA Certified Level 2 Ready認證

華邦電子(Winbond)日前宣布TrustMEW75F安全快閃記憶體在經由Arm平台安全架構認證計畫(PSA Certified)合作的獨立安全測試實驗室測試後,取得PSA Certified Level 2 Ready認證。 華邦電子行銷處長陳宏瑋則認為,身處安全意識日益增加的世界裡,為可信賴啟動與韌體更新打造的穩健解決方案,對於物聯網安全是不可或缺的基石。華邦TrustME的外接式安全快閃記憶體,透過保護可信賴啟動與韌體更新的數據代碼儲存,以強化平台安全架構建置的穩健性。華邦電子期許憑藉自身的安全專業能力,持續提供可認證的安全記憶體解決方案,以滿足物聯網世代對於安全、可認證與靈活解決方案持續攀升的需求。 取得PSA Certified Level 2 Ready認證後,TrustMEW75F安全快閃記憶體可望提供安全、可認證且靈活的記憶體子系統,與基於ARM v8-M架構系統相輔相成。藉此,SoC與MCU業者可設計安全可靠且可認證的解決方案,同時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華邦提供各類範疇經過驗證的安全儲存方案,包含始於設計階段的安全性(Security by Design)、不可更改的信任根(Immutable Root of Trust)、可信賴啟動(Trusted Boot)、韌體機密性與完整性,可信賴元件的工廠初始化以及安全韌體更新。可認證的安全記憶體子系統有助擴大PSA認證計畫晶片平台規模,支援有更高儲存容量需求的應用。因此,在以安全為導向的物聯網時代,SoC與MCU晶片製造將不會局限於採用嵌入式快閃記憶體製程的製程節點。 在物聯網價值鏈與生態系之下,不分產品、服務與製程,網路安全認證對於信任度與安全性而言,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若要解決各種物聯網環境的安全性問題,必需在產品設計階段就開始著手設計安全。PSA認證計畫是奠基於平台安全架構(PSA)而生的獨立安全性保障架構。由ARM推出的PSA旨在透過獨立安全評估建立可信度。PSA Certified Level 2 Ready認證提供PSA信任根的預認證安全評估,針對有效阻擋可擴展遠端軟體攻擊,展示解決方案。 PSA Certified Level 2...
0

匯頂獲CEVA授權低功耗藍牙 發展多元智慧設備

CEVA日前宣布,匯頂科技(Goodix Technology)獲得CEVA RivieraWaves低功耗藍牙IP的授權許可,可將該藍芽部署在匯頂GR551x系列低功耗藍牙系統單晶片(SoC)中。CEVA此款IP已廣泛應用到消費性電子與物聯網設備中,而此次與匯頂的合作,能夠協助匯頂進一步開發適合更多種智慧設備使用的晶片解決方案。 圖 GR551x性能架構。圖片來源:匯頂 CEVA的RivieraWaves藍牙IP平臺為低功耗藍牙和藍牙雙模式連接提供解決方案。每一平臺均由一個硬體基頻控制器和一個軟體協定堆疊組成,具有靈活無線電介面,可以與RivieraWaves RF或各個合作夥伴的RF IP一起部署,以便選擇理想的晶圓代工廠和製程節點。 RivieraWaves藍牙IP平臺支援所有新的藍牙功能,包括低功耗藍牙音訊的等時通道(Isochronous Channel)、測向(到達角/出發角)、隨機廣告通道索引、定期廣告同步傳輸、GATT快取技術和其他擴充功能。 而使用CEVA低功耗藍牙IP性能的GR551x系列,RF、整合度和安全性方面兼具,可協助使用者開發建基於低功耗藍牙的產品,包括智慧行動設備、穿戴式設備及物聯網產品,提供 IoT應用更多的選擇。
0

CEA-Leti發表新一代能量採集技術 推動無電池感測器進展

電子暨資訊技術實驗室(CEA-Leti)日前於ISSCC 2020上發表兩篇能量採集系統的論文,各自描述了一款30nW MPPT自相位調變SECE壓電能量採集晶片,以及無外接元件的電磁機械能量採集晶片。第一款晶片的能量轉換效率可達94%,能量頻寬則提高446%;第二款晶片的轉換效率則為95.9%,可收集的能量比現有技術提升460%。 首篇論文主要作者Adrien Morel表示,從振動中擷取能量的主要問題在於能量採集器的頻寬,其能接近採集器的共振頻率範圍較局限。事實上,振動頻率無法預測,其可能會隨時間變化,與能量採集器的固定共振頻率關係不大。 CEA-Leti日前於ISSCC 2020發布兩篇能量採集論文。 首篇論文主要聚焦於小規模(即人體內)應用的能量採集;第二篇論文則針對大型裝置,如家庭自動化(Domotics)及航空應用裝置。首篇介紹一個系統,透過光束上的壓電材料將振動能量轉為電能;第二篇論文則介紹了如何透過線圈中的振盪磁鐵,將能量轉為電能。 壓電能量採集IC的研究團隊設計一種自調變介面,可收集採集的能量,亦可彈性調整採集的共振頻率,使採集頻寬提升446%。能量採集與調諧為自主供電,兩者總功耗(約1µW)相較環境中振動(100µW至1mW)採集的能量至少低兩個單位,Morel表示該電路端到端效率高達94%,相較文獻中發現的其他電路,展現較高效率。 該機構發表的能量採集系統。 第二篇論文主要作者Anthony Quelen表示,超乎預期的95.9%端到端效率是能量擷取和轉化效率之間的關鍵因素,而實時輸入阻抗器可大幅提升採集效率;此外,使用採集線圈的新型升壓架構可將轉換效率最大化。該論文描述電磁能量採集器IC的製造過程,達到95.9%的最高端到端效率,且大幅降低物料成本,相較全橋式整流器,在週期性振動及衝擊模式中,能量擷取量分別比現有方案提升210%及460%。 能量採集可輔助或替代電池,讓感測器節點部署更不受限制,亦可加速無電池感測器開發,將其用於高溫等惡劣環境或人體及飛機難以接近之處。同時,本次低成本IC效率的最大化為推動部署多感測裝置於物聯網的關鍵因素。
0

騰訊雲攜手意法推中國LoRaWAN開放IoT平台

在2019騰訊雲物聯網生態系統高峰會中,騰訊雲IoT與意法半導體(ST)宣布雙方將在騰訊雲之最新物聯網作業系統TencentOS Tiny中嵌入STM32LoRaWAN軟體擴充套件,讓連網裝置無縫連接騰訊雲物聯網一站式開發平台IoT Explorer,加速大規模物聯網應用的開發上市速度。 意法半導體亞太區微控制器和數位IC產品負責人暨副總裁、亞太區IoT/AI能力中心及數位行銷負責人Arnaud Julienne表示,作為32位元MCU的廠商,仰賴ST的生態系統和物聯網相關基礎建設等優勢,STM32成為騰訊物聯網作業系統的首選合作平台。騰訊以物聯網平台,結合意法半導體的LoRaWAN解決方案,以及STM32生態系統支援,雙方將致力於為物聯網開發商和客戶提供一流的開發體驗。 TencentOS Tiny是一款低功耗、低資源占用的開源IoT嵌入式作業系統(OS)。為了簡化LoRaWAN連接騰訊雲物聯網開發平台的流程,同時加速物聯網開發速度,騰訊TencentOS Tiny產品系列新增TencentOS Tiny LoRaWAN元件。作為首個接受TencentOS Tiny LoRaWAN移植的微控制器(MCU)廠商,意法半導體將為騰訊提供STM32LoRaWAN軟體擴充套件,其中包括STM32 MCU和最新無線韌體更新(FUOTA)規範。 此次騰訊雲與ST的合作旨在讓開發者能方便在STM32產品上創建LoRaWAN及FUOTA節點,並在安全、高效、輕鬆的狀況下使用騰訊雲IoT Explorer物聯網開發平台驗證的全部所需軟體元件,讓開發者和客戶在開發產品的時候能享有更大的便利性和更高效率。
0

Qorvo購併Decawave 大舉進軍UWB市場

RF射頻技術製造商Qorvo日前宣布將以約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UWB技術供應商Decawave,此舉將提高IR-UWB技術市場滲透率,並廣泛於全球採用,促進行動通訊、汽車及物聯網應用發展。 Qorvo購併Decawave拓展UWB市場版圖。 Qorvo行動產品總裁Eric Creviston表示,結合該公司於RF射頻的技術,Decawave可進而擴展並加速全球採用IR-UWB技術,同時拓展行動、汽車及物聯網等相關領域應用,加速UWB應用程序運作。 Decawave由現任執行長Ciaran Connell以及CTO Michael McLaughlin於2007年在英國都柏林成立,致力於開發半導體解決方案、軟體、模組及參考設計,以提供實時、準確的區域微定位服務;該公司總部位於愛爾蘭,在美國加州及中國設有地區總部,並於韓國、法國和日本設有辦事處。 Decawave採IEEE標準的新IR-UWB技術可以實現精準定位功能,隨著時代及科技演進,該技術日漸被外界視為必不可缺的關鍵元件技術,普遍應用於電子感知裝置,如GPS、Wi-Fi及藍牙等定位功能;且同時應用於智慧手機、汽車行業等40多項垂直產業,提供室內精準定位服務、安全通訊、情境感知使用者介面以及進階分析功能。 日後Qorvo將攜手Decawave持續為IEEE、國際汽車連線聯盟(Car Connectivity Consortium, CCC)、FiRa及UWB聯盟作出貢獻,定義新一代PHY及協定、確保跨應用程序操作、推動IR-UWB技術採用,以及加速IC及模組研發,推出更多解決方案至市場,並鞏固合夥關係,提供使用者整合的解決方案。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