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工業4.0

工業4.0

- Advertisment -

西門子/精誠資訊攜手加速台灣數位轉型

西門子總部與精誠資訊於日前簽約合作夥伴合約,精誠資訊獲得正式授權成為台灣首家推廣開放式雲端作業系統MindSphere應用的合作廠商,將與西門子攜手合作提供數位轉型服務,並助力台灣企業落實智慧製造。 此次合作夥伴合約簽約之目的除了深化雙方合作關係外,也正式宣布精誠資訊成為MindSphere合作夥伴,提供商業、技術、行銷和市場推廣方面的支援,以協助建立成功的MindSphere IIoT業務或解決方案。除此之外,西門子與精誠資訊將共同推動智慧工廠,物聯網商業策略及發展。 精誠已經協助台灣工具機廠商勝源機械導入西門子MindSphere平台,透過雲端資料分析與專屬應用程式,收集工具機台的數據,瞭解機台刀具的耗損率與最佳維修保養時間等資訊,延伸對客戶的售後服務,是物聯網數據加值運用的成功範例。 在簽約正式成為西門子MindSphere認證夥伴後,雙方將更進一步共同推廣物聯網應用,加速產業在數位化的發展。西門子身為工業4.0智慧製造的領導廠商,以及在未來工廠和數位轉型技術上皆具備一流前瞻的技術,此次與精誠資訊建立合作關係,雙方將共同打造企業數位化,將虛擬與實體世界結合起來,創造出更多雙贏成果。
0

Moxa展示TSN乙太網路之未來潛力

工業通訊及網路設備領導廠商Moxa日前於2018年德國紐倫堡國際自動化工業展(SPS IPC Drives)中,展示其時效性網路(TSN)專業技術,讓與會者一窺採用TSN技術的標準乙太網路,如何以精確的低延遲,在自動化架構中即時進行並聯或串聯資料交換,充分展現了工業物聯網(IIoT)和工業4.0的無限可能性。 TSN技術的願景是在整合式與大規模IIoT網路中,在指定時間將重要資料傳送到指定地點,讓製造業的大規模客製化夢想能夠成真,並可迅速且即時地改變生產模式,而不只是降低總體成本。Moxa展示了具保證服務品質(QoS)及精確低延遲環境的統一標準乙太網路基礎設施之使用案例,包括機器內對監控即時通訊、機器對機器即時通訊,以及基於標準乙太網路的機器內延遲保證通訊。 Moxa並於展會中參加邊緣運算產業聯盟(ECC)、工業網際網路聯盟(IIC)、Labs Network Industry 4.0(LNI 4.0)以及Ethernet POWERLINK標準化組織(EPSG)等多個技術和標準組織舉辦的互通性展示,讓與會者能親眼目睹Moxa TSN切換器,如何與其他廠商的設備,在標準乙太網路基礎設施中交互運作,以便推動工業自動化的未來發展,並開啟IIoT和工業4.0的無限可能性。
0

施耐德電機為凱柏精機布局全球市場

近年來工業4.0浪潮席捲製造業,智慧化成為製造業最重要的發展。在經濟部「五加二產業創新」政策推動下,今年1~8月出口額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將近15%,台灣不但晉身全球第五大工具機出口國,機械製造業更成為另一個兆元產業。位於台中的凱柏精機透過產品、行銷到管理全面數位化強化國際競爭力,是數位轉型的成功典範。 擁有豐富輔導台灣中小型機械製造業者智慧轉型經驗的施耐德電機工業自動化事業部總經理孫志強表示,許多台灣業者在面對數位轉型的時候,以為只是投資產線自動化與收集大數據,往往礙於成本考量而裹足不前;如果企業的管理者能夠把數位轉型當成是企業策略發展與研發的必要投資,從經營管理到產品研發、行銷與售後服務,各個層面都導入數位化,透過收集的大數據提供客戶預防性維護,才能做出差異化的服務,進而改變商業模式,提升國際競爭力。 凱柏精機從2003年公司成立初期就已規劃智慧製造的雛型,包含基礎IT+OT的整合,並導入ERP系統提升管理與決策上的效率,因此能跟隨全球趨勢快速反應經營策略。尤其是利用感測技術擷取設備狀態所累積的大數據,更開啟了製造系統的無限創意。以刀具監控系統為例,在加工製程中,刀具在切削不同材質的工件會產生不同阻抗,以致刀具的震動也會有所差異。現在透過感測技術,將可記錄刀具的震動,判斷加工製程的狀況,在出現故障前就預先維修更換,避免無預警停機,未來更可在刀具中嵌入晶片,讓機台可針對不同製程自動換刀,並紀錄每一製程的換刀數量與頻率,管理者可藉此全程掌握製程紀錄,讓機台效能與穩定性最佳化。
0

Digital Twin創造企業價值 製造業/服務業優先導入

隨著數位科技技術越來越成熟,企業導入數位科技的比重越來越高。IDC調查發現全球前2000大企業中有70%的比例已投資物聯網解決方案,人工智慧(AI)投資占比亦逐年增加,此對於未來企業走入Digital Twin概念建立良好基礎,並且將由製造業以及服務業優先開始導入Digital Twin技術應用。 IDC台灣區跨產品與顧問服務資深市場分析師蔡亦真表示,由於目前製造業的少量多樣開發需求越來越多,開發時程與交期也越來越短;Digital Twin技術能協助製造業在不添加硬體設備的狀況下,減少30%的工作量並提升30%的企業營收。目前,在製造業的Digital Twin模型已逐漸成熟,預期到了2020年,在全球前一千大企業中,將有30%的企業導入Digital Twin技術,而其中製造業預估將占60%。 Digital Twin強調透過感測器的資訊蒐集,導入過往數據分析與在虛擬世界中模擬,達到虛實技術間的融合,此對於企業在管理,溝通,協作, 以及預測上都有所助益。目前該應用在製造業已逐漸成形,預期將解決製造業「大量生產」與「客製化」之間的不協調,並增加生產效率與節省成本。 另外,蔡亦真亦指出,除了製造業應用之外,在未來Digital Twin技術也將導入服務業應用。對於服務業而言,Digital Twin能協助業者掌握客戶喜好,並且分析購物體驗,進一步可提升消費者在任何分店的購物品質。透過Digital Twin,服務業可優化客戶體驗、提升服務效率和維持穩定的服務品質。 IDC預測2019年台灣市場中,製造業將逐步導入Digital Twin,目前台灣企業落在第一階段(Digital Visualization)和第二階段(Digital Development),僅達公司內部管理或是部門數位化為主,預計未來將逐步應用Digital Twin朝向完善企業本身的生態系統並增進生態系統之間的協作(Digital Twin Orchestration)能力。藉此,企業將在不增加設備的情況下,達到同步協作、提升營運效能和掌握並預測未來動態,創造企業核心價值。  
0

西門子數位工具機製造啟動產業升級

2018台灣國際工具機展於日前於台中隆重登場,西門子數位工廠事業部工具機處將以「數位工具機製造」為主題,展出一系列CNC加工製程鏈整合的數位解決方案,以及協助客戶立即實現工具機數位製造的解決方案。 台灣西門子數位工廠與製程工業暨驅動科技事業部總經理席德塱(Mr. Tino Hildebrand)表示,隨著智慧製造以及數位化的趨勢發展,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進而縮短了產品設計、製程以及生產的時間,另外,消費者對於產品要求多樣化及更新頻率增加,而因應消費者需求,工具機業者也必須有所應對,提高產能。西門子推出的工具機系統產品SINUMERIK以及SINUMERIK Integrate Shopfloor Management軟體平台可支援團隊提供多項產品服務,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最高效率作業方法,提升生產力。 西門子本次以加工生產流程中的加值服務展示出數位企業的解決方案,SINUMERIK Integrate In Line診斷軟體Manage MyPrograms(MMP)、Manage MyTools(MMT)、Analyze MyProfor-mance(AMP)整合使用者需求打造工業機聯網。SINUMERIK 4.8版軟體搭配Side Screen或是Create MyHMI WinCC透過TIA portal及預配置人機介面整合創新HMI,設備商將能降低開發時間有效打造HMI以及降低機械面板使用,更將加速業者乃至於整體產業的智慧升級。  
0

泓格發布無線通訊三色燈監控模組新品

以三色燈模組監控管理機器狀態可減少停機時間和降低生產成本。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便捷方法是藉由安裝無線通訊三色燈智慧模組,監測工廠機器的燈號顯示輸出但不影響設備的操作,從而可以即時掌握設備當前的運行階段資訊,確保及時支援流程系統的命令,以順利達成生產目標。 泓格科技新產品SL-P6R1-WF/SL-PA6R1-WF是一款具備無線通訊的三色燈監控模組,包括6通道的直流/交流數位輸入和1通道繼電器輸出,可用於監控工廠的製造執行系統(MES)的三色燈的即時狀態。 該三色燈模組可偵測到每一個顏色燈號的狀態為關閉、開啟或是閃爍。除了檢測每一個單獨顏色燈號狀態之外,還可以定義多個顏色燈號狀態的組合,還包含可以查看目前和先前燈號狀態的持續時間。藉由整合三色燈監控模組到系統中,可以很容易通過SCADA軟體整合到系統中的製造執行系統上進行三色燈狀態監測,提高工廠機器設備使用率和生產量。 泓格科技一直致力於發展遠端I/O控制器、分散式I/O模組、I/O資料擷取卡,擁有完整的工業自動化解決方案及完善的售後服務,近年來更積極發展可程式自動化控制器、網際網路相關產品及運動控制系統等一系列產品。
0

TI工業4.0 TSN處理器新品支援多協定Gigabit

德州儀器(TI)近日宣布推出業界首款支援多協定Gigabit TSN(Time Sensitive Network)處理器系列。這款高度整合的新型Sitara AM6x處理器可提供工業級可靠度,並具備四核和雙核的ARM Cortex-A53兩種選擇,以滿足工廠自動化、馬達驅動和電網基礎設施等應用中快速增長的工業4.0需求。 透過在特定子系統上支援Gigabit傳輸速率的TSN標準和其它工業協定,Sitara AM6x處理器可在單一網絡上匯合乙太網路和即時數據流量。這項功能對於工業4.0應用中的即時通訊具有關鍵的影響,並讓重新組裝軟體的虛實整合系統有望實現於工廠中。 透過整合內建隔離雙核微控制器(MCU)子系統,設計師可以利用AM6x處理器創造更加可靠、具功能性安全認證的產品,同時簡化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和多軸馬達驅動應用的整體系統層級的複雜性。該處理器還為晶片記憶體和外部DDR記憶體提供誤差校正碼(ECC)保護,並在105˚C接面溫度(TJ)下運作時可實現長達100,000個小時的通電時間(PoH),因此AM6x處理器在實際應用中具備極高的可靠度。該處理器能讓開發人員擴展設計,使不同接腳兼容處理器在同一軟體平台的系統需求都能夠被滿足。
0

雙箭齊發 TI全新隔離收發器強化工業/車用通訊保護

為提高工業和車用系統的通訊可靠度和保護功能,德州儀器(TI)近期推出兩款新型隔離控制器網路(CAN)靈活資料速率(FD)收發器「ISO 1042/ISO1042-Q1」,新產品整合更高的匯流排故障保護、更高共模瞬間抑制能力(CMIT),和最低電磁放射,且尺寸縮小了35%並具備更高工作電壓;可提供更好的低壓電路保護,並提高如電網基礎設施、馬達驅動和建築自動化等工業應用,以及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HEV/EV)的通訊輸送量。 TI隔離系列市場產品經理Neel Seshan表示,隔離是為了避免系統內兩區域的DC與不需要的AC相遇,且仍然能同時在這兩區域之間實現數據與功率傳輸的一種方式,提升系統設備的穩健性和可靠性,以因應高電壓和惡劣的工作環境。 Seshan進一步說明,隔離保護很少用於個人電子產品當中,因為這類產品電壓不高,但是在工業傳輸、工廠自動化、汽車、電網基礎設施及馬達驅動等領域中,高電壓十分常見,而為了避免儀器設備受到損壞,便需要隔離方式以保護操作人員、處理通訊子系統之間的接地電位差異,以及改善雜訊抑制能力(Noise Immunity),特別是在工業4.0和電動車熱潮興起後,隔離產品的需求更是向上攀升。 新推出的兩款隔離CAN FD收發器特性包括:工作電壓提高18%,達1,000 Vrms,耐受電壓為5,000 Vrms,具備更長的使用壽命,進而有效提升系統可靠度;具備±70V的高匯流排故障保護,對Short-to-DC容許範圍提高20%,可在發生高壓短路時保護12V、24V和48V電池或電源系統;兩款產品共模瞬變抗雜訊抑制能力為最低的85 kV/us,具備+/- 8 kV的高ESD保護,可幫助工程師設計出能夠在嘈雜環境下仍保持正常運作的電子設備;具更低的電磁相容性(EMC)放射,可有效保證系統訊號的完整性;以及支援高達5Mbps的CAN靈活資料速率(FD),迴圈延時短,僅為215 ns,因此與傳統CAN相比,可實現更快的有效負載。
0

數位連續性/數位雙胞胎新思維發酵 智慧製造應用加速落地

無論是將其稱為工業4.0還是「智慧製造」,全球專家都一同在關注如何從智慧設備中獲得資料並加以分析,進而改善他們的產品以及製造產品的過程。這種方法的優勢包括提高效率與降低成本,並且能夠透過個性化解決方案迅速回應市場波動。 然而,在這場工業4.0的長跑中,許多製造商都被自家資料作繭自縛。儘管這些老舊過時的系統在部署之初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水準,但它們的資料通常必須在下游的某個系統或多個系統中重新建造。因此導致資料複製和不一致性對深度分析資料造成了阻礙,也為現代製造業帶來各種弊端。 「數位連續性」是此症狀的解藥,現在的所有權模組(Ownership Model)、燃料種類與駕駛自主程度發展快速,推動汽車製造商應對日益繁雜的產品組合,因此數位連續性的概念成為了關鍵。 數位連續性是我們在21世紀的數位世界中所需要的核心特色。如果我們毫不知情地使用已被新設計淘汰的版本,代價將會十分慘痛。如果生產部門明知道設計無法被正確製造或以合理成本製造,那麼工程部門遞交設計時也將同樣付出慘痛代價。如果我們對機械設備之間的溝通毫不知情,那麼將會造成重大製造事故。 孤立性資料使產業價值鏈複雜化 據麻州一間專門分析數位轉型的商業諮詢公司LNS Research表示,所有類型的製造商都已意識到目前的難題。在2015年「The Global State of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Management Software: Weaving the Digital Thread Across Industrial Value Chains」的研究中,LNS對北美、歐洲和亞太各種規模的離散式與流程型製造商進行了調查。 研究發現,受訪者反映最多的兩大營運難題都與數位連續性的斷層直接相關。48%的受訪者表示部門之間缺乏合作,而39%的受訪者表示離散式系統與資料來源之間欠缺互通。 約38%的受訪者認為,供應和需求鏈之間的合作困難,因為製造業表現指標的即時透明度不足,缺乏持續改進的文化與流程,而數位連續性有機會解決以上所有難題。 LNS研究亦指出,在持續不斷的資訊流支援下,來自各部機構的營運決策,如品質問題、資產管理、會議耗材、客戶意見等資訊,都能支援訪問並與相關企業及部門具體決策合為一體,促進生產力、品質、利潤等關鍵績效指標的總體提升。 原有系統差異性造成資料混淆 前福特汽車全球製造部執行副總裁暨現任佛州麥爾茲堡獨立汽車諮詢顧問John Fleming指出,隨著工業4.0被廣泛接受,汽車產業認識到原本系統所帶來的難題,但尋求臨時解決方案的想法仍然強烈。 重要系統的異動帶來成本和投資方面的問題,往往造成不夠周全的決策。根據現代技術而言,我們是否付出足夠的努力去辨別技術能為哪些領域帶來機遇?有時候人們並未完全理解那些商業案例。 風險的威脅也是持續不斷,汽車製造商無法承擔採用不同機制結果卻一敗塗地的代價,他們面臨極大的壓力,所以和完全顛覆現有方式相比,淺嚐即止的改變較為容易。然而,仍有許多人認為先完成產品開發,再給製造部人員生產同樣可行。 數位連續性保障資訊完整 數位連續性能夠打造出一套獨特、權威且具一致性的資料來源,貫穿從概念到設計、工程開發、製造與售後服務的整個產品生命週期。 數位連續性背後的理念在於,仍然保持由產品開發到產品營運和支援的時序進展,然而各階段中的資訊能夠實現相互整合。例如在產品開發階段,產品的設計不僅需要滿足功能要求,還要符合可製造性與可支援性。有關實際可製造性的資訊回饋到工程開發階段,便於解決未來潛在的製造可行性問題;有關產品實際效能的資訊回饋到工程開發和製造階段,便於改進對產品及其製造可行性的評估。 數位連續性能帶來巨大影響的一個領域就是資訊保障。如果經銷商需要為消費者進行零件替換,他們要向製造商收費,而製造商又要向供應商收費。現在的問題在於,如何能夠運用現場的數據,不僅要用於成本調整與會計,還要將數據發回零件開發流程。這樣製造商的下一代產品就不會發生同樣的品質問題。 幸運的是,藉由推動數位轉型的技術實現數位連續性已不再困難。由於能夠和汽車製造商已部署的原有系統平穩交流,此類技術還能避免風險因素。 例如,精密的數位平台現在已搭載了強大的搜尋引擎,能同時運用原有系統中儲存的結構化與非結構化資訊,該平台可搜尋企業所有系統的相關資訊,在編譯之後以資料和預測分析的形式呈現給客戶。無論是來自OEM或供應鏈合作夥伴的授權使用者,都能看到同樣的資料,並針對每個人的具體功能需求調整格式。隨著下游產生的變動,呈現給使用者的資料也會不斷更新,進而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與時效性。 以傳統方式手動蒐集數據並針對關鍵利益方傳遞分享,這種方式不但無法持續且收益迅速減少。現在的技術可支援涵蓋由設計到工程開發、製造、傳遞及服務的整個產品生命週期資訊整合,能夠採用比以往更快、更準確和更高效率的方式,透過一個數位化模型將可運用的即時資訊傳送給需要的部門。 數位雙胞胎改善企業營運 另一方面,現今有遠見的企業也正以「數位雙胞胎(Digital Twins)」的方式運用營運數據及虛擬模型。 世界各地的製造商在設備中納入感測器與通訊功能,用於即時資料的蒐集。其中,最先進的設備可以將採集到的資料提供給分析師所稱的數位雙胞胎,在使用中的設備和用於開發這些設備的3D模擬之間形成即時回饋迴路。對於如何將此構想運用在改進善客戶體驗,本文亦針對幾家公司進行了研究調查。 由芬蘭動力系統大廠瓦錫蘭(Wärtsilä)設計和製造的四衝程柴油發動機能為70個國家的遠洋貨輪和遊輪提供動力。瓦錫蘭發動機的壽命通常為25~30年,為世界上最大型的發動機。2015年版「金氏世界紀錄」也將瓦錫蘭發動機認證為世界最高效率的發動機。 而瓦錫蘭是如何做到的?於上世紀70年代初,瓦錫蘭就意識到每台巨型發動機構建物理原型(用於發現和杜絕錯誤)的成本非常昂貴。因此該公司率先採用了先進的3D建模和模擬技術,實現了能夠「一次性成功」製造的發動機設計。 瓦錫蘭數位設計平台經理Juho Könnö表示,船艇產業採用模擬的是一種水到渠成的發展方式,模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斷地逼近現實,運用模擬時,可以更理解產品以及真正需要關注的問題。 今日,瓦錫蘭利用安裝在每台新發動機上數百個感測器所提供的現實效能數據,不斷強化自身模型與模擬,創建出重現實際工作條件下的數位雙胞胎模擬(圖1)。在使用支持科學準確性的3D模擬時,此類數據能夠幫助力瓦錫蘭的專家顯示具體發動機的使用方式並操作「假設」場景,尋求改善效能的機會。根據分析,瓦錫蘭能夠提出設置和操作參數的調整建議,幫助船商更順利的操作自己的發動機。 圖1 瓦錫蘭利用安裝在每台新發動機上數百個感測器所提供的現實效能數據,不斷強化自身模型與模擬,創建出數位雙胞胎。 另外,瓦錫蘭還能將已確認的設計改進並納入未來的發動機設計。Könnö表示,從實體發動機取得資料對開發模擬而言至關重要,儘量運用模擬去調整校正發動機。相反地,該公司還利用模擬模型探索發動機哪些地方適合測量參數,這是一種相輔相成的應用。 數位雙胞胎已成趨勢 在全球各地,其他創新型企業也正在努力將自身產業達到類似的應用水準。透過將迅速增強的運算能力、配備感測器的機械設備和透過物聯網實現的即時資料採集與分析結合在一起。這些企業正將智慧3D模擬提升到新的水準,大幅度改進設計和建造流程、製造環境以及客戶互動的成效。 因此,資訊技術諮詢公司Gartner將「數位雙胞胎」評為2017年十大戰略科技發展趨勢之一。「數位雙胞胎」概念即透過各種先進軟體工具的使用,在虛擬環境下真實再現客觀世界的場景,透過強大的模擬技術來進行模擬、驗證,盡可能取代傳統比件進行驗證的方式,以降低研發成本。雖然大多數企業還沒有達到瓦錫蘭的先進水準,但其他產業的競爭者也在追尋連續回饋與實驗的虛擬-現實迴路的優勢。 以賽車為例子,法國永馳集團(Everspeed Group)的設計生產部門Onroak Automotive正在開發為期三年的專案,希冀徹底改變自行生產汽車、培訓機械師和車手以及管理利曼車賽的方式。利曼車賽(Le Mans)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汽車耐力賽,目前該專案已進入第二年。這項年度賽事要求參賽車輛連續行駛24小時,完成12圈賽道。賽道是由封閉公路和一條環形賽道所組成。 即便是極小的優勢也能決定勝負,Onroak...
0

實現智慧工廠 標準聯網不可缺

為落實工業4.0與智慧製造願景,製造業者已積極展開部署工作,期能達到打造安全環境、確保產品品質、降低能源成本,以及增加產能效率等願景。然而,欲實現工業4.0或智慧製造,不僅須花費相當的成本,更新現場設備,更大的挑戰莫過於是現今的工業自動化控制網路標準繁多,造成整合困難,也因此,急需一個統一標準,OPC UA便趁勢而起。 泓格科技副處長游尚明表示,目前統工廠所遭遇的挑戰,不外乎是生產的產品少量多樣且生命週期低、利潤長期在低端徘徊、隨著間接或直接汙染,環保規範愈來愈嚴格,以及中國人口紅利已成歷史(開始朝東南亞聘僱勞工)等。因此,如何讓傳統工廠轉型智動化,已成為製造業最重要的課題。 而要達到智動化目標,大數據應用是十分重要的關鍵。透過大數據應用,可實現更完善的機電設備預防性保養(產線設備、空調設備或緊急發電機等);還可進行生產數據分析,提供更完整的生產履歷,優化產能等。 游尚明說明,目前工廠端常碰到的問題包括:無法有效針對問題提出改善方案,例如政府要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工廠決策人員卻因為數據、資料不足而不知如何改進;機台數據未記錄或是數據只是粗略整理,無法活用資料供決策參考、分析;或是系統間彼此孤立,像是ERP、MES、FA的資料各自獨立,無法相互連結,導致整合困難等 游尚明進一步解釋,須先解決上述困境,才有可能實現大數據應用,而要達到此一願景,須仰賴統一的聯網標準,如此一來才能有效串連工廠內的各種聯網機台,進行資料擷取、整合;而OPC UA標準也因而愈來愈受到重視。 OPC(Open Platform Communications)是用於工業自動化的一種通訊標準,主要作為工業與自動化行業用戶端之間的資料交換及交互操作的參考規範。簡單來說,符合OPC標準的設備,可透過OPC將即時資料傳送給OPC Server,而使用者則透過OPC Client向OPC Server取得即時資料,進行設備監控。 OPC UA則是OPC下一代標準,同樣用於工廠網路與企業通訊,目的是改善OPC的缺點,以符合現代工業自動化的理想架構。OPC UA優點包含:功能等同性(Functional Equivalence),所有傳統的OPC規範都對應到OPC UA;跨平台(Platform Independence),從微控制器(MCU)到雲端基礎架構皆通用;安全(Secure)提升,具備加密,認證和審計(Auditing)功能;可擴展性(Extensible),能在不影響現有應用程式的情況下添加新功能;以及全面的資訊建模(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Modeling),以定義複雜的資訊。 游尚明指出,過往工廠的聯網架構多採用內部乙太網(Modbus TCP),然而此一聯網架構在進行設備偵測時,是採用輪巡的方式;也就是中控系統不停發送 訊息到各機台端點,確認是否有異常狀況,機台並不會主動回報異常狀況。此一方式缺點在於,當聯網設備愈來愈多,架構越來越大時,中控系統不停的發送訊息確認,會導致處理時間拉長,效率降低。也因此,已開始有工廠將聯網架構轉變成OPC UA,以提升資訊處理的即時性與資訊共享、整合。 總而言之,面臨工業4.0和智慧工廠的浪潮,自動化資訊採集是必要的建置,而一個統一聯網標準,可有效串接聯網設備與整合資料,進行海量數據分析,進一步打造一個安全、高效率及節能的智慧環境。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