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工業4.0

工業4.0

- Advertisment -

新漢加速推動智慧製造 華亞新廠正式啟用

工業電腦業者新漢近年致力於發展工業4.0解決方案,並將多年研發成果導入其最新落成啟用的華亞新廠。該廠區內有一個完全自主開發的工業4.0智慧工廠暨雲端戰情中心,除了展示自家發展開放標準工業4.0解決方案的成果外,也期盼未來能整廠輸出到其他國家。這個新智慧製造平台也同時會與國內產官學界一同開發分享,並開放國內外組團參觀,讓將來在人工智慧與智慧製造有更多的結合。   新漢董事長林茂昌表示,華亞新廠的啟用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全世界都在談工業4.0,但真正落實的業者不多。該公司的智慧工廠把真正的工業4.0主要元素都實現了,做出了一個真正眼見為憑的整廠解決方案,在企業中的各階主管都能從這樣的多功能整合型資訊平台得到製造、維護、經營、管理等企業賴以發展的各種資訊,並且下達正確的決策,這讓智慧製造有了更實際的體現。   新漢的華亞新廠內有兩大亮點,除了以以8個55吋大電視牆顯示屏,整合展示各種實體層與資訊層的資訊流,使管理者能即時掌握企業所有重要資訊的雲端戰情中心外。該示範廠區的生產線也落實了許多智慧製造的概念。例如印刷電路板經過錫膏印刷機後,會經過機器視覺判斷板上的錫膏塗布狀況,並將結果即時回饋給印刷機,讓印刷機不斷進行參數調整,確保印刷品質維持在最佳狀態。 此外,該廠區的SMT與DIP產線均配有數位看板,現場工作人員可藉由看板上所顯示的資訊,輕鬆掌握機台的運作狀況。而在後段產品組裝、包裝部分,則藉由導入RFID與自動化包裝設備,讓產線工作人員的負擔大為減輕,並且為每台硬體設備建構完整的生產履歷。 華亞新廠是以該公司自行研發,基於開放架構的PC及EtherCAT標準的iAT2000智慧製造解決方案為骨幹。隨著時間演進,未來將再逐步導入機器人與人工智慧(AI)技術,力求成為工業4.0的智慧製造典範工廠。 林茂昌指出,物聯網可為台灣資通訊產業帶來可觀的發展機會,但台灣業者在投入物聯網應用開發時,應該避開消費性物聯網,專注在工業物聯網領域。因為任何物聯網應用講求的都是整體解決方案,開發商必須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客製化。但客製化是昂貴的,一般消費市場往往負擔不起客製化的費用,這也是智慧家庭進展之所以相對緩慢的原因。但工業物聯網因為是B2B的生意,因此成本雖然也很重要,但客戶不會只看成本,也會評估其附加價值。 另一方面,物聯網應用最有價值的元素是資料。許多網路大廠發展消費性物聯網的目的,是取得使用者的資料,而工業物聯網所想擷取的,則是機台設備的資料。由於台灣的內需市場只有2,300萬人口,因此台灣業者若想發展消費性物聯網,很難跟坐擁數億,甚至數十億市場人口基數的國際網路大廠比拚。但工業物聯網則不受人口規模的先天限制,對台灣廠商來說是比較有利的,也有機會從中拓展出新的商業模式。 因此,林茂昌認為,台灣應該在工業物聯網領域跟相關AI技術上投入更多資源,因為台灣在工業設備跟製造業領域已經有相當不錯的基礎,發展起來成功的機會更高。
0

西門子攜手北市府 技職課程導入工業自動化

五大高工導入西門子方案 盼有效拉近產學落差 近日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與台灣西門子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為台北市擘劃未來合作藍圖努力,希望專業人才能夠在社會上得到尊重與認同,國家的技職教育得以蓬勃發展。 台北市自107學年度起辦理數位職人培育試辦計畫,採用西門子自動化教育合作方案(Siemens Automation Cooperates with Education, SCE),導入西門子機電技術一體化國際認證教學模式(Siemens Mechatronic Systems Certificate Program, SMSCP)為主,針對台北市技職學生做國際化數位製造的職人培訓。 該計畫將針對台北市大安高工、松山工農、內湖高工、南港高工及木柵高工五所學校實施。該課程結束後,即安排學生至西門子合作的相關企業見習,將理論與產業實務結合從做中學習。透過此試辦計畫,預期能有效縮短台灣目前的學用落差;並協助技職學校建構國際化教材,紮實累積自動化領域的實務經驗。不僅對學校未來在數位製造課程的規畫和執行有相當大的助益,更強化台灣工業數位人才技術實力和競爭力。 西門子台灣總裁暨執行長艾偉表示,升級產業以永續國家競爭力是各國發展首要策略,其中創新技術至為重要;培育專業人才亦是關鍵。西門子相當重視人才培育,長期與全球各國政府教育機構緊密合作,增進技術知識並與產業無縫接軌。台灣西門子與台北市政府合作數位職人培育試辦計畫,攜手強化產學鏈結,提高台灣技職人才的國際就業力。 在此之前,台北市亦率先於102年度起超越全國辦理海外技職教育見學團,並與西門子公司合作,連續六年為台北市提供柏林、紐倫堡教學技術中心及西門子自動化工廠的見學機會。藉由海外見學機會,提供學生專業技術學習及多元文化認識,促進台灣技職教育向上提升。 大安高工校長陳貴生認為,工業4.0需要數位化與大數據來推動,當今不論是科技大學或是高職都在往該方向調整課程。內湖高工校長林振雄則指出,目前高職畢業後直接進入職場就業的學生比例不高,因此未來將聚焦於基礎課程,協助學生入門扎根,並以銜接科技大學課程為主要目標。 群集教育理念回歸 跨領域人才培育日趨重要 南港高工電機科教師丁一能於2017年起,親身進入西門子實習10個月,再將設備使用方法帶進校園中。他表示,當初會與西門子合作,主要目的是為了弭平台灣的產學落差。 在過往,台灣產業界與技職學界所使用的設備不同,因此學生畢業後進入產業工作時,將面對產學之間的落差。因此,丁一能親身投入,將工業4.0的基礎設備導入高工課程之中,不但帶領了高工課程轉型數位化,在未來更將提升台灣產業技術實力。 丁一能說明,台灣過去曾有一段時間講求「群集教育」,也就是高工的學生必須要同時學習機械製造、電銲、木工以及電子電機課程;然而後來卻逐步走向專精教育,甚至師資培育也是往專精方向發展,造成學生難以跨領域學習。但是近來台灣技職學界又回過頭來談教學廣度的重要性,希望學生畢業進到產業工作後,就算遇到不是主修科目的難題,也能夠具備跨領域的基礎概念,並與產業接軌。 丁一能進一步舉例,在台灣的高工課程安排中,電控與工具機的相關知識屬不同學科,並沒有結合在一起,但是到產業裡是要一起考量操作的。而西門子的機電技術一體化國際認證教學模式,便是較為符合產業現況的操作架構。 丁一能在完成西門子的實習之後,除了在南港高工持續執教之外,也將以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名義到各學校去教導學生操作西門子的設備,估計一年將能培訓240名學生。 西門子台灣總裁暨執行長艾偉表示,升級產業以永續國家競爭力是各國發展首要策略,其中創新技術至為重要,但培育專業人才亦是關鍵。
0

研華舉辦工業4.0致勝關鍵線上直播

2018年研華研討會涵蓋不同工業轉型帶來商機的深入問題,內容包括技術的闡述、現場演示、客戶案例和與專家Q&A的時間。研華首次特別邀請四位來自於研華、RDC、逸奇的工業4.0專家,他們對於市場上的工業製造、設備震動診斷擁有多年的深入研究,將一語道破現在大家面臨的困境,又該如何領先競者。 物聯網與數位化技術可協助產業升級,大家也越來越理解工業轉型帶來的商機。一同剖析系統設備以及產線當中隱含的問題,以及怎麼事先預防、進行即時監控,才能減少龐大的損失。配合資料的雲端計算及視覺化呈現,使生產過程更具效率、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 線上直播內容包含分析工業4.0可能面臨的困境以及其突破策略,並協助學員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實踐監控管理、震動監控。
0

培育數位化人才 西門子/北市技職教育體系擴大合作

台北市自2013年起領先全國,辦理海外技職教育見學團,並與德商西門子(Siemens)公司合作,連續六年為北市技職教育體系的學生提供柏林、紐倫堡教學技術中心及西門子自動化工廠的見學機會,藉由海外見學機會,提供學生專業技術學習及多元文化認識,促進技職教育向上提升。近日,西門子與北市府教育局共同簽署技職產學合作計畫備忘錄,西門子將提供更多資源,讓北市的技職教育體系能有更多機會學習德國技職教育在學校與企業間培育學生的過程,及企業對人才及素養的重視,並透過技職教育向海外先進國家學習與借鏡的經驗,放眼國際與世界技職教育接軌。 台北市自107學年度起辦理數位職人培育試辦計畫,採用德商西門子自動化教育合作方案SCE(Siemens Automation Cooperates with Education),導入西門子機電技術一體化國際認證教學模式SMSCP(Siemens Mechatronic Systems Certificate Program)為主,針對臺北市技職學生做國際化數位製造的職人培訓,課程結束即安排至西門子合作的相關企業見習,將理論與產業實務結合從做中學習。透過此試辦計畫,預期能有效為臺灣目前對縮短學用落差的重視,協助技職學校建構國際化教材,並紮實累積自動化領域的實務經驗,不僅對學校未來在數位製造課程的規劃和執行有相當大的助益,更強化臺灣工業數位人才技術實力和競爭力。 西門子台灣總裁暨執行長艾偉表示,升級產業以永續國家競爭力是各國發展首要策略,其中創新技術至為重要,但培育專業人才亦是關鍵。西門子相當重視人才培育,長期與全球各國政府教育機構產學緊密合作,增進技術知識與產業無縫接軌。台灣西門子十分榮幸能與北市府合作數位職人培育試辦計畫,攜手強化產學鏈結,提高臺灣技職人才的國際就業力。北市教育局長曾燦金則認為,專業與技能相輔相成,需要大量資源與時間的付出,未來工業4.0專業人才培育是相當急迫的,感佩台灣西門子積極投入資源,與本市一同進行技職人才扎根培育,希冀產學合作方案能為台灣培育出更多優秀技職人才。
0

工業4.0系列展接力展出 基礎製造、AI應用主題月底強勢登場

「亞洲工業4.0暨智慧自動化系列展」包含「自動化工業大展」、「流體傳動與智能控制展」、「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物流暨物聯網展」、「模具暨模具製造設備展」與「3D列印展」等品牌。今年由於規模擴大,礙於場地限制拆分為兩個檔期。8月初「自動化工業大展」與「流體傳動展」已圓滿落幕,其他展覽緊接著將於8月29日至9月1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一樓登場。同期四樓將舉行「智慧顯示與觸控展」及「台北國際光電週」,總規模逾800間廠商、2,400個攤位,精彩可期、不容錯過。 AI應用為本屆熱門焦點,現場設有AI專區搭配AI主題論壇,讓AI不僅是口號,更能落實在生產與生活中。機器人展的知名企業包含上銀、東佑達、勤堃、新漢電腦、Universal Robots、工研院、新代、寶元數控、台灣三菱電機、東培、仁寶電腦、盟立、華映、易格斯…等廠商參展;物流展則有日本大廠Toyota首次參展,將帶來多款物流車輛。其他企業包含奔騰物流、永慕、綠捷、方塊物流、台北貿易、工研院、旭貿等,皆推出可配合各式場地與情境使用的無人搬運設備;模具展的知名廠商包含富強鑫、偉祥實業、松營、松勤、龍記金屬、丞威、新紘科技、亨將精密、馬路科技等;3D列印展則有東台精機、精鐳光電、茂太科技、彩家科技、集盛、三帝瑪、新視代、美道家、溢井…等知名企業展出。 除了攤位展示外,現場還有多樣主題的活動。如:「國際3D列印研討會」、「模具暨應用產業技術論文發表會」、「2018現代物流高峰論壇」、「AI與機器人新創聯合展示論壇」、「國際先進機器人與智慧系統研討會」、「台日智慧製造論壇」、「服務型機器人創新應用服務共創營」,詳情請上www.chanchao.com.tw/linkage-expo進入各展覽官網查詢。
0

Digi-Key擴大工業自動化產品組合

全球電子元件經銷商Digi-Key Electronics持續加強工業自動化(IA)元件的產品供應,讓無數的IA應用得以強化其設計與專案能力。Digi-Key已經在眾多產品類別中增添超過14,000種工業自動化的零件,涵蓋感測器、纜線、安全裝置、控制監測器、繼電器、計時器、開關、照明及控制器等類別。 除了來自OMRON、TE、Panasonic、Molex等既有供應商的產品系列外,這一年來又新增Altech、SICK、IDEC、Carlo Gavazzi 和 Belden 等許多廠商的15個產品系列。 Digi-Key工業自動化部門策略計劃開發總監Eric Wendt表示,工業自動化是個相當龐大的產業,不僅能讓該公司目前的供貨品項更為完備,在大樓自動化、廠房、工業4.0和其他領域也扮演關鍵的角色。該公司期望與這些應用領域的設計和採購人員成為合作夥伴,協助他們在系統、製程與機械層面上發揮創新及功能性。 Digi-Key也在近期更新工業自動化的登陸頁面,提供更多圖形化連結,並且新增相關零件的搜尋功能。此外,此頁面也可用於行動裝置,能讓使用者隨時隨地取得零件資訊。
0

線掃描/雙鏡頭3D視覺各有所長 康耐視方案齊發

機器視覺若要擴大在工業中的應用,3D機器視覺是重要發展方向之一。不同於2D機器視覺,3D機器視覺加上了深度的量測,應用範疇便能增加許多。要做到3D機器視覺有許多不同的技術方式,製程自動化機器視覺系統開發商康耐視(Cognex)便於近日發表了最新的雷射掃描與雙鏡頭3D機器視覺解決方案,以因應最新的產線需求。 康耐視資深應用工程師陳元得表示,以雷射線掃描技術實現的3D機器視覺而言,最常遇到的局限是必須在掃描精度與速度之間取捨,無法兩者兼具。因此,該公司於今年推出了新品DSMax雷射位移感測器,以雷射線掃描做到3D機器視覺感測,並期盼能同時兼顧業界所需的量測精準度與作業速度。 陳元得進一步說明,DSMax在正式推出之間便已與三星(Samsung)合作許久,針對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組裝需求研發。該方案能做到20KHz掃描速度與2K解析度圖像的感測器,同時其採用單幀高動態曝光技術(HDR),因此非常適合用於量測與檢測物件。例如,在智慧型手機生產線上組裝時,能用來檢測元件周圍的預留空間是否足夠,以保護電器使用時的安全。 另一方面,康耐視同時也推出了雙鏡頭解決方案--ES-A5000系列面陣掃描3D攝影機。陳元得表示,能快速取得影像並判斷方位是雙鏡頭3D機器視覺的最大優勢,因此該技術多是落實在機器手臂的引導應用之中。該產品亦推出了各種不同的解析度規格,以符合各類業者需求。  
0

博世力士樂展出工業4.0最新應用

台灣博世力士樂(Bosch Rexroth)於日前展出工業4.0最新應用相關元件及解決方案。內容包括首次在台亮相的數位價值流概念(Digital Value Stream)、最新型柔性輸送系統(FTS)、整合測量系統IMS-A、液壓動力單元CytroPac與工業4.0升級套件等產品。透過整合軟體、硬體及服務,協助客戶進行產業轉型與升級,成功邁向工業4.0之作業環境,進而提升產能及競爭力。 近年來全球產業競爭快速,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繼續保持領先,是許多台灣廠商目前所面臨的課題。台灣博世力士樂總經理何鉅恒表示,工業4.0並非只屬於大型製造商才能擁有的應用,台灣的製造業多屬於中小型規模,既有的生產基地作業環境亦可透過工業4.0解決方案來提高生產效率及提供更客製化的產品設計,進而提升生產品質並減少庫存。 為符合客戶不同的需求,博世力士樂本次展出廣泛的工業4.0相關應用。其中包含數位價值流概念(Digital Value Stream),在訊息流及物理流同步精簡及優化的前提下,融入互聯的自動化技術。柔性輸送系統(FTS),則是可應用於綜合性輸送定位功能。CytroPac是專為工業4.0 概念所設計的液壓動力單元,設計輕巧、低噪音、性能高效,且具連網功能,可滿足快速安裝的需求,並節能30%至80%。 未滿足個別客戶不同的需求,博世提供完整一站式服務、既有設備舊翻新的解決方案及完善的售後服務等,致力於協助台灣製造業成功轉型到智慧製造。
0

機器視覺受大廠重視 AI助力工業應用大爆發

2D機器視覺技術已發展相當成熟,也越來越受到工業領域的重視。在台灣,許多半導體大廠甚至開始設立部門,培養專業團隊來開發最為適合自家產線的機器視覺應用。人工智慧(AI)亦是眾廠商關注的另一項技術,未來在機器視覺與人工智慧兩大技術聯手之下,將開展出更多工業相關的新應用。 康耐視(Cognex)資深應用工程師陳元得表示,近兩年來機器視覺技術越來越受到台灣半導體大廠的重視。在以往,半導體廠商多半直接向設備製造商購買製造設備,然而自2016年開始,許多半導體廠商開始成立機器視覺的產線應用研發部門,直接觀察生產線中對於機器視覺的需求,並導入技術優化、改善生產流程。 傳統的2D機器視覺技術已幾乎發展到極致,未來該技術若要持續突破,勢必得導入人工智慧(AI)深度學習功能。陳元得指出,目前儘管是針對工業領域的人工智慧應用,依然多以如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這樣常見的算法為大宗,然而使用該演算法往往需要使用上萬張圖片供機器學習,許多業者皆相當困擾無法蒐集到如此大量的圖片資訊。 為因應工業對於人工智慧的需求,康耐視於今年推出了專為工廠自動化設計的ViDi解決方案,適合用於工業瑕疵檢測、瑕疵分類、對位等應用。更針對工業需求開發了獨特的演算法,只需要30~50張圖片就能夠使機器完成學習,進而輔助生產線的瑕疵檢測。 在康耐視今年所推出的ViDi解決方案中,亦導入了光學字元識別(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功能,能做到文字的判讀辨識。該解決方案不只能做到英文字母與數字的辨識,更能夠依照客戶的需求進行學習,做到中文字的判讀。 在工業領域中,業者普遍對於新技術的導入較為保守,然而陳元得指出,在近期業務推廣的過程中發現,業界對於深度學習技術的接受度很高;因此,在未來康耐視希望盡可能接觸不同業者,透過與合作夥伴的交流開發更多深度學習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可能。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