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lox
供給/需求兩端一搭一唱 摩托車聯網勢不可當
汽車搭載藍牙、衛星定位甚至3G/4G聯網功能,已經是相當普及的規格,特別是藍牙跟衛星定位接收器,對大多數中階以上車款來說,幾乎已成標準配備。但摩托車搭載上述聯網功能的風潮,則是在最近兩三年才開始。
在創業團隊有濃厚手機產業背景的睿能(Gogoro)推出內建藍牙(Bluetooth)的電動摩托車,讓摩托車可借用手機內建的3G/4G數據機與衛星定位接收器,實現車聯網之後,傳統摩托車品牌廠也紛紛效法,在自家的電動摩托車上整合藍牙功能,進而讓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電動摩托車,均具備一定程度的聯網能力。
汽車供應鏈加持 摩托車聯網進展神速
藍牙技術從問世到打入汽車產業,進而成為目前許多車款的標準配備,前後花了近20年時光。但在電動摩托車問世後,短短兩三年內,幾乎所有台灣廠商生產的電動摩托車,都已經將藍牙當作標準配備。
台灣博世(Bosch)汽車原廠零件業務部總經理楊建新(圖1)認為,電動摩托車搭載網路通訊功能的比率之所以迅速提升,跟技術實作的成本有很大的關係。台灣的摩托車市場結構跟歐美有很大的不同,台灣民眾買摩托車,主要是為了通勤代步,但歐美民眾買摩托車,大多是因為休閒嗜好。因此,台灣的摩托車產品非常注重性價比,一台摩托車的生產成本通常只在1千歐元(約3.3萬元新台幣)上下,但歐洲摩托車廠的所推出的車款,主力是重型摩托車,整車的生產成本可達1萬歐元,甚至更高。
圖1 台灣博世汽車原廠零件業務部總經理楊建新
也因為歐美摩托車廠對成本的承擔能力高於台灣車廠,因此就市場現況來看,其實歐美的重型摩托車在聯網功能上,比台灣的電動摩托車來得更先進。很多重型摩托車都已經搭載衛星定位跟3G/4G通訊模組,不僅滿足歐美車主假日出遊的需要,同時也可以滿足歐盟的eCall法規要求。相較之下,台灣的摩托車在聯網功能方面,扣除共享業者訂製的特殊車款,大多數市售摩托車僅能支援藍牙功能。
事實上,有些歐美大型摩托車的聯網功能,跟汽車相比,已經相差不遠。這或許跟汽車、摩托車廠背後的Tier 1供應商,其實是同一批廠商有關。以Bosch為例,該公司有很多原本是為汽車開發的技術,現在已經轉移到摩托車上。但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客戶對成本的接受度,如果原本是以汽車為目標開發的技術、產品,經過適當調整後,能把成本降低到摩托車廠可接受的水準,摩托車製造商就會有導入的意願。
因此,長期來看,摩托車的聯網能力,一定會漸漸追上汽車。只要成本結構對了,汽車搭載的聯網技術,都有可能會出現在摩托車上。
共享車款必須獨立聯網 模組方案解難題
從楊建新的分析,不難推論出台灣車廠之所以偏好藍牙的原因。相較於3G/4G聯網,藍牙是成本低廉許多的聯網技術,藉由藍牙來連接智慧型手機,車廠可以省下內建行動網路數據機的成本,如果需要車聯網提供的服務,只要開發手機App即可。但這種系統架構需要付出什麼代價呢,又有何應用上的限制呢?
u-blox台灣區業務開發經理劉彥呈(圖2)分析,電動摩托車藉由手機來實現車聯網,雖然是一種很低成本的方法,但如果以摩托車主最需要的功能--定位與導航來看,其實是不太理想的作法。手機的定位與導航功能,要靠手機應用處理器來解算GNSS衛星訊號,因此非常耗電。相較之下,GNSS專用晶片的功耗比應用處理器低得多,故專門用來導航的設備,電池續航力通常會比開著定位功能的手機要長許多。
圖2 u-blox台灣區業務開發經理劉彥呈
如果是銷售給一般消費者的摩托車,這項缺點或許還可以接受,但若是共享業者的摩托車,則獨立的定位與聯網功能,將會是必備功能。藉由手機來實現定位跟聯網,最大的問題是車主不能離開摩托車,一旦車主離開,摩托車就會暫時失去透過網路回報位置跟車輛狀況給共享業者的能力,直到下一個使用者的手機跟摩托車重新連線為止。因此,共享業者若要時時掌握自家資產的狀況,則摩托車獨立聯網的能力,將是很基本的規格需求。
然而,要在摩托車上內建獨立聯網功能,對車廠來說,有三個很高的門檻要跨過。首先,車廠必須要有3G/4G通訊子系統的設計能力,但射頻(RF)系統的設計研發是一門專業,除了要有熟悉RF的設計人才外,車廠還要負擔高昂的前期設備投資成本,例如頻譜儀、向量網路分析儀等RF系統開發的必備儀器,還有微波暗室等量測環境配套。
其次,因為聯網摩托車必然要搭配電信業者的行動網路服務,故電信業者會要求摩托車通過入網測試,就跟手機一樣。然不同電信業者的入網測試標準不一,有些電信業者的入網測試十分繁複,測試費用也不便宜,特別是歐美的電信業者。如果車廠的聯網摩托車要銷往歐美市場,入網測試也會是一道非常難以跨越的門檻。
第三,行動通訊技術的智財(IP)授權,對摩托車廠來說,是一個很棘手問題。任何產品製造商要開發支援行動通訊技術的產品,都需要支付一筆為數不低的權利金給擁有相關智財權的業者,否則會有侵權問題產生。摩托車廠對於這些行動通訊產業已經行之有年的遊戲規則較不熟悉,稍有不甚就可能引來官司。
這三道門檻就是獨立聯網摩托車現階段之所以還無法普及的主要原因。但u-blox認為,這些問題是有解的。藉由高整合度的模組,完善的參考設計跟設計指南,車廠不需要擁有完整的RF研發團隊跟設備資源,也能將行動聯網功能整合到自家的產品上;如果模組供應商提供的方案已通過全球各大電信業者的入網測試,車廠通常也不太需要擔心入網測試的問題。最後,模組供應商若有夠強的智財專利組合,也能幫客戶撐起IP保護傘,降低侵權風險。
u-blox在車載通訊市場上已耕耘多年,這些摩托車導入聯網功能時會遇到的問題,其實在汽車市場上也會遇到,因此u-blox早已做好準備,並累積了許多處理這類問題的經驗。u-blox針對車載市場提供的方案不只是模組,還有完整的參考設計,電信入網測試的問題也已經預先解決,因此車廠或車載通訊設備製造商不用煩惱RF設計跟入網測試的問題。至於在IP授權方面,因為u-blox本身也有完整的IP組合,因此可為客戶提供一定程度的專利保護。
共享業者話語權漸增 帶動獨立聯網普及
雖然銷售給一般消費者的摩托車款不一定要具備獨立聯網功能,但由於共享服務商業模式興起,站在車廠的角度,來自這類企業客戶的營收占比,未來將會明顯成長。因此,開發客製化的摩托車款,以滿足企業客戶的需求,將會是車廠很重要的營運方向。台灣已有部分車廠直接跳下來經營共享摩托車業務,正顯示共享業務的發展趨勢,未來將會對車廠的營運產生重大影響。
楊建新認為,共享商業模式是交通產業一個很重要的發展趨勢。在汽車產業,很多共享服務業者,對車廠的影響力跟談判權,已經不容小看。例如中國的滴滴出行,就已經有能力直接跟車廠開規格,要求車廠提供客製化的車款。他相信,類似的案例在摩托車產業也會越來越常見,例如中華汽車本身除了生產eMoving電動摩托車之外,也提供WeMo客製化的電動摩托車,產品規格跟面向一般市場銷售的eMoving有所差異。
具體來說,WeMo所使用的eMoving車款,都搭載了WeMo自行開發的4G智慧控制盒,這是一般市售的中華eMoving電動摩托車所沒有的。
劉彥呈也抱持類似的觀點,並認為電動摩托車跟共享服務業者,將會是u-blox在台灣的重要新客戶群。因為共享摩托車的興起,會帶動獨立聯網功能的需求,而這也是u-blox在現有的車載通訊、工控設備之外,一個進一步擴大業務領域的契機。
額外附加功能拉抬獨立聯網需求
至於針對一般大眾銷售的摩托車,如果要採用獨立聯網架構,必須要提出其他額外的行銷訴求,才有機會說服消費者額外花錢。哪些功能有機會說服摩托車主購買更昂貴,但功能更高階的摩托車呢?答案可能還是要從汽車車聯網的發展軌跡去尋找。
歐盟自2018年4月起,已經將eCall列為所有在歐盟境內銷售的新車都必須強制支援的系統,當車主發生交通事故時,eCall系統會自動通報警察跟救援單位,更快趕到事故現場。雖然歐盟政府並未強制摩托車必須搭載eCall,但這項功能已經不再是汽車的專利,德國BMW就走在法規之前,在自家所生產的重型摩托車上搭載eCall,為BMW摩托車的車主提供更多保障。
另一方面,歐盟預計在2022年將智慧限速(Intelligent Speed Assistance)列為新車必須強制支援的功能,在這個功能輔助下,未來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會自動依照該路段的速限調整行車速度。BMW也正在評估,要在自家的汽車跟重型摩托車上同步導入這項功能,但還沒做出最後決策。
至於摩托車的行車導航,在數位儀表板逐漸普及的情況下,未來很可能會直接整合在摩托車的儀表板。事實上,目前台灣摩托車騎士把手機藉由車架放在龍頭上,當行車導航設備使用的做法,是相當危險的,因為手機導航的使用者介面不是為機車騎士所設計,上面有太多不必要的資訊,反而會讓騎士在馬路上分心。
因此有些國內外儀表板業者,已經開發出專為機車騎士設計行車導航介面。這類介面十分簡潔,只有左右轉、前進的箭號,類似Turn-by-turn導航模式,以避免騎士分心。而這種導航模式,最理想的方法還是要靠獨立的硬體GNSS來實現,否則機車騎士的手機一下子就會沒電了。
整體來看,從提高車主行車安全的角度去思考獨立聯網摩托車的賣點,應該會是個可行的方向。畢竟,摩托車是相對危險的交通工具,如果能提供更多安全保護機制,對於車主來說,會有一定的吸引力。
u-blox新LPWA蜂巢式模組增加安全暨定位功能
定位與無線通訊技術廠商u-blox日前宣布已擴展其SARA-R4系列LTE-M/ NB-IoT和EGPRS蜂巢式模組至多個衍生版本,其中均內建了可為物聯網(IoT)數據、裝置和生態系統實現端到端安全特性和服務所需的硬體和軟體功能。
u‑blox蜂巢式產品中心資深產品經理Rado Sustersic表示,新的SARA-R422產品系列可提供優異的安全保護、工業輸出功率,即使在訊號微弱的條件下,也可以使用先進的u-blox GNSS技術在任何位置確保最佳的覆蓋範圍。這些新增的產品特性是u-blox專為LPWA IoT市場所量身打造的重要功能性。
SARA-R4系列是各種關鍵任務IoT解決方案的選擇,包括聯網醫療、工業監控、銷售點和自動販賣機、追蹤與車載資通訊裝置,以及智慧照明解決方案和建築自動化等。
SARA-R4系列的安全特性包括為每台裝置提供唯一、且無法變更的信任根(Root of Trust, RoT),以及能夠存取可擴充的預共享金鑰(Pre-shared Key, PSK)管理系統。這為先進的可信任安全功能奠定了基礎,以實現裝置上(On‑device)、以及從裝置到雲端的數據加密和解密。選用基於PSK的安全性,而不是更複雜且運算密集的公開金鑰基礎架構(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方法,可為許多IoT應用取得建置成本和安全保護等級之間的適當平衡。
所有的SARA-R422模組都可提供23dBm的輸出功率,讓終端裝置能在所有的網路條件下正常運作。這代表,SARA-R422模組可適用於基站邊緣(Cell Edge)、在微弱訊號條件下也不會有覆蓋問題;更重要的是,沒有不必要的重覆傳送,因為重覆傳送會增加傳送時間以及整個系統的功耗,因而縮短電池壽命。
SARA-R422M8S已與u-blox M8 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接收器和單獨的GNSS天線介面預先整合。這個獨特設計提供兼具LTE通訊以及高度可靠、準確的定位數據。該模組亦支援混合式定位策略,可透過u-blox CellLocate服務提供的數據增強衛星星系提供的定位數據,以確保隨時隨地都能取得定位數據。
u-blox依據GSM IoT SAFE建議強化IoT安全
定位與無線通訊技術商u-blox日前宣布將透過建置由GSMA(GSM協會)提出的重要安全特性組合,為其基於LTE-M和NB-IoT晶片組所建構的IoT生態系統強化安全性。以UBX-R5晶片組為基礎的u-blox元件,如2020年推出的新SARA-R5系列,將會在其軟體維護版本中包含支援IoT SAFE(安全端到端通訊用的IoT SIM小程式)的建置指南。
SARA-R5系列是5G就緒、可軟體配置的IoT元件系列產品,能夠在多個無線電頻段上支援LTE-M和NB-IoT通訊。它包含了一個通過Common Criteria EAL5+高安全性保證標準認證的安全元素,亦可用來做為驗證和加密等處理的硬體信任根(RoT)。
GSM協會已於2019年12月發布IoT SAFE建議。它可協助IoT裝置製造商和服務供應商利用SIM卡做為強固、可擴展的硬體信任根(Root of Trust),以保護IoT數據通訊。這使得與應用程式雲端/伺服器安全建立(D)TLS會話(Session)變得更容易,進而簡化配置和管理數百萬台IoT裝置的流程。
扮演智慧城市連接骨幹 無線連接加速永續發展腳步
智慧城市及其底層的無線聯網系統,為人們許諾更美好居住空間的未來,不僅如此,各項智慧應用更將成為價值創造的強大引擎。
都市發展持續擴張 永續社會實踐挑戰大
過去數十年來都市化浪潮席捲全球,根據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全球將有68%的人口生活在都會區。隨著都市人口增加,大約到2030年,將有超過十個城市成為超過一千萬居民居住的超級城市,將為既有的基礎建設帶來極大挑戰,尤其是開發中國家。
因此人們尋求利用科技解決人口膨脹引起的問題。如飽和的交通網路、停車空間不足、過度擁擠的大眾運輸系統、空氣汙染、以及長途通勤等。
此外,能源管理不善會導致電網故障,因而限制再生能源發展。過時且未妥善監控的基礎建設會阻礙資源、貨物與人員流動,不僅浪費資源,有時甚至會帶來災難性的損失。況且人口眾多、經濟發展不均的大城市,往往會成為犯罪溫床。為了永續社會發展並解決諸多挑戰,智慧科技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透過採用全面性作法,智慧城市與其底層的無線聯網系統將能使居住環境更滿足人們的需求,並進而提升整體舒適度、幸福感與安全性。
數位系統蓄勢待發
智慧城市的目的為更妥善利用資源提升居民生活。如智慧交通管理與停車系統可節省時間與保護空氣品質;智慧量表基礎建設可節省電力、瓦斯和水;智慧醫療則有助於提升不堪重負的醫療保健系統效率;智慧警務系統可提高公共安全並遏止犯罪。至於社區智慧互動計畫可鼓勵公眾參與,培養更強的歸屬感與凝聚力。
雖然這些觀點聽起來像烏托邦式的理想,但事實上智慧城市帶來的影響絕非空談。麥肯錫的一項研究發現,智慧城市應用能降低8~10%的死亡率、縮短25~35%的緊急救援時間、減少15~25%的通勤時間、降低8~15%的醫療負擔,並削減10~15%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事實證明人們已具備智慧城市應用所需的相關技術。無線連接─結合蜂巢式4G以及即將部署的5G、藍牙和Wi-Fi─已準備好將數量龐大的分散式感測器網路連接至雲端,即時傳遞整座城市流動的資訊,包括人、物、資源及環境;雲端運算平台也已就緒,用來管理、監控和分析大數據。換言之,現在應導入有效的解決方案,並將其整合至智慧城市平台。
許多業者推出適用於特定垂直市場的解決方案實現這些理想。在許多國家,如挪威、西班牙,已開始大規模部署智慧量表解決方案,而義大利和瑞典甚至已採用第二代技術;美國的Ann Harbor等城市已成功試行智慧交通管理系統。
而智慧路燈在全球大城市也正廣泛應用,以改善公共安全,同時減少功耗和光污染。在美國聖地亞哥等城市正於路燈上配備麥克風,可準確定位槍聲,加速執法人員正確抵達犯罪現場所需的時間。隨著Tvilight之類的公司開始提供智慧照明平台來追蹤交通、監控天氣,並作為第三方智慧城市應用的聯網集線器,多樣化應用的可能性將進一步擴展。
儘管各種應用接連浮現,麥肯錫(McKinsey)研究報告指出,即便是現今最先進的智慧城市,所發揮的潛力仍屬稀少。那麼是誰阻礙智慧城市的進展?政府的推動與領導力雖然重要,但城市智慧程度不光由政治框架決定。可想而知,富裕城市往往處於領先地位,因為其最有能力支援所需感測和通訊網路,並開放公共數據。但成功關鍵在於公眾意識及技術的採用,尤其是在亞洲城市,由於年輕的數位居民占大多數,智慧應用的推動更易普及。
智慧城市應滿足當地居民需求,並儘早與其互動,使其能參與城市決策過程。此為反覆交替的過程,隨著越來越多城市跟進,更多共享資訊與最佳實務也將隨之出現,透過參與及互動可讓市民更瞭解自身希望自己的城市應如何邁向智慧化,並打造理想居住環境。
智慧城市創造新價值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也是創造價值的強大引擎,民眾與各行業都能獲益。對居民來說,得以透過改善生活品質、更透明化且具參與性的政府,以及新加值服務與行動應用,進而享受智慧城市科技成果。同時藉由城市智慧化吸引企業投入更多經濟投資,居民也可獲益於更好的工作機會。此外,由於更有效利用資源及增加既有基礎建設容量,如道路、公用事業網路、醫療院所以及警力等,市政府能增加稅收並大量節省非必要的支出。
至於「一切皆服務(X-as-a-Service, XaaS)」模式將受到智慧城市的歡迎,首先能使城市支出方式從資本支出移轉至營運支出;同時能使市政機構運用外部人才與專業知識,不需招募內部新團隊,為每個城市打造新智慧應用。在某些情況下,利用智慧科技每年所省下的資金,甚至足以支付所需投資和服務費用。
隨著新使用案例出現,以及智慧城市平台持續演進,可以預期智慧應用的成長。為了使城市更易從眾多硬體供應商取得技術,期望4G LTE、5G蜂巢式網路,以及藍牙及Wi-Fi等標準化技術能成為智慧城市的通訊骨幹,而非採用特定廠商的專有技術。同樣地,標準化介面和API也至關重要,才能使整個系統中的各元件「說相同的語言」。
無線方案力助實現智慧城市
對於如u-blox的技術供應商來說,智慧城市提供令人振奮且快速成長的市場,因為其包含定位、蜂巢式與短距離無線通訊方案的產品組合,符合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的需求。如具備慣性導航功能的衛星定位解決方案能為在都會叢林間穿梭的汽車提供準確定位訊息;涵蓋Wi-Fi、低功耗藍牙、藍牙網狀網路、以及藍牙5等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滿足智慧建築的多樣化應用需求,進一步實現更廣泛的智慧城市應用案例。
在智慧交通管理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方面,V2X晶片組亦扮演重要角色,而蜂巢式技術,尤其是低功耗廣域網路(LPWAN)應用,適合將分散式無線感測器安全、可靠連結上網,為智慧城市奠定重要基礎。
有鑑於各種應用的無限可能性,尚有諸多新領域待探索,尤其是許多智慧城市應用,如智慧停車,最好能「一勞永逸」部署,意即一旦啟用便能無需維護,順暢運作數十年。現今的低功耗廣域網路技術已為此類長使用壽命無線聯網裝置樹立新標竿。未來人們會持續開發能量採集技術(Energy Harvesting),使此類小型裝置能夠自行穩定取得電源。
此外,定位技術的擴展則涉及室內─戶外定位解決方案的開發。欲處理感測器產生的大量數據,需邊緣裝置具備一定程度的分析能力才能處理原始數據,並以最小功耗將訊息傳送給決策裝置。
所有的應用前景皆需業界共同努力才能達成,隨著智慧城市應用起飛,未來亦充滿可能性,業者(如u-blox)將致力於開發完備的無線連接方案,不僅為了實現智慧願景,亦善盡科技業對於永續發展社會的責任。
(本文作者為u-blox企業策略資深總監)
Molex提供模組化汽車連接平台
Molex提供模組化汽車連接(MAX)解決方案,該方案可以同時為傳統的以及新的汽車產業供應商供應高品質、價格合理的車輛網路連接能力,採用了瑞士定位與無線通訊技術領域的領先全球供應商u-blox (SIX:UBXN)的兩種模組。
MAX非常適合小尺寸系列產品使用,例如麵包車或者具有針對性、創新性的電動車專案,在其中作為形形色色的代理和雲端服務之間的安全的用戶端。作為車輛的中心節點,MAX可同時實現內部和外部的網路連接。該解決方案具有極高的靈活性、可擴展性,採取了開放軟體的理念,滿足不斷變化中之行動市場的各種重點需求。
Molex車輛通訊設備產品總監Dietmar Schnepp表示,MAX為我們的承諾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援,那就是為整個市場上的汽車提供下一代的連接能力,而不僅僅作為豪華車製造商才能使用的奢侈品。Molex的創新和專家經驗正在推動著解決方案的發展,改變了汽車市場的環境,為我們的客戶提供便利。
採用單獨的組態,MAX 可以針對客戶的要求而客製化。平台將頂尖通訊技術的高品質與必要程度的標準化良好結合到一起,實現成本控制。此外,與自訂的解決方案相比,獨立的模組化設計還可以縮短上市時間。對於可以將 MAX 用作後端連接的基礎、以及將其用於各種應用的開發過程的遠端通訊服務供應商來說,這是一種理想的取代方式。
u-blox最新M9技術平台滿足汽車/高階車載資通訊系統
u-blox宣布推出專為高階要求的汽車、車載資通訊系統和無人機應用所設計的新款超堅固公尺級M9全球定位技術平台。憑藉其高效能UBX-M9140 GNSS晶片,M9技術平台和基於該平台的首款模組NEO-M9N最多可同時接收四個GNSS星系(GPS、Glonass、北斗和伽利略)的訊號,即使在都會區大樓林立的嚴苛條件下也能實現優異的定位精度。
u-blox M9還具有針對RF干擾、詐騙偵測的特殊過濾功能以及先進偵測演算法,使其能快速回報欺詐攻擊,讓使用者的系統能夠及時做出反應。結合了RF路徑中的低噪音放大器 (LNA)的表面聲波(SAW)濾波器也整合在NEO-M9N模組中。即使在強大的RF干擾下,例如,把蜂巢式數據機與NEO-M9N放在同一個位置時,也能確保正常運作。
u-blox定位產品中心GNSS產品策略經理Bernd Heidtmann表示,u-blox M9是延續我們非常成功的u-blox M8 GNSS平台所開發的,它可提供更強大的公尺級定位技術和安全功能,以保護汽車、車載資通訊和無人機市場應用的完整性。
u-blox M9的使用者將受益於更廣泛的u-blox產品系列,這意味著開發人員僅需設計單一PCB,便能以極少的電路板設計變更移轉至不同的定位技術,例如慣性導航增強GNSS 技術。
u-blox亦透過發佈Explorer Kit M9(XPLR-M9)開發板來支援u-blox M9的導入,可供設計人員用來評估此技術。這款精巧、即插即用的裝置搭配了簡易好用的u-star軟體,其中包括許多預設的情境,可協助使用者探索新裝置的效能。
u-blox M9技術平台符合ISO/TS 16949、ISO 16750,AEC-Q100標準。首款基於M9平台的NEO-M9N模組的工程樣品、UBX-M9140高效能晶片,以及Explorer Kit 開發板即日開始供應。
u-blox高精準度定位模組為無人機提供效能優勢
u-blox宣布其可在數秒內提供公分級定位的高精準度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模組ZED-F9P再度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肯定。專精於民用電動垂直起降(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TOL)飛行器開發和生產的德國業者Quantum-Systems,已在其最新的電動Tron F90+固定翼無人機(UAV)中採用了ZED-F9P模組。性能優異的Tron F90+無人機機翼展開為3.5公尺,飛行速度達160公里/小時,飛行距離為100公里,可用於關鍵任務的後勤工作,例如緊急運送血液到偏遠地區,以及採礦和農業等相關任務。
Tron F90 +是Quantum-Systems eVTOL無人機平台的最新成員,是專為貨物、巡查、測量和測繪,以及惡劣條件下的偵察所設計,其他的產品還包括Trinity F9、Scorpion和Vector無人機。它們全都採用u-blox F9高精準度GNSS技術。
Quantum-Systems工程團隊在開發Tron F90 +無人機時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垂直起降(VTOL)功能,並需存取足夠的準確位置資料,以確保操作順利進行。如此,才能保護無人機所攜帶的貴重物資免受損壞風險。
透過多頻即時動態定位Real-time Kinematic, RTK)和原始碼,以及提供給ZED-F9P的載波相位數據,可確保必要的定位校正,操控飛行員甚至可以完成最困難的操作。每架Tron F90 + UAV都配有ZED-F9P模組。透過RTK或後處理定位校正,絕對位置精準度可降至3~5公分。此準確度意味著,u-blox模組的準確度比標準的公尺級GNSS解決方案高出約100倍,但仍能為客戶提供極具吸引力的價格。
Quantum Systems技術長Michael Kriegel博士表示,此無人機開發計畫需要準確、具成本效益、而且超可靠的解決方案,並能提供PPK功能,以及未來可使用的RTK功能。ZED-F9P模組具備輕巧、堅固結構、易於整合以及元件品質優異等多項特性,這些都是我們決定選用u-blox的重要因素。
u-blox定位產品中心高精準度產品管理總監Peter Fairhurst指出,自我們今年初發表u-blox F9平台以來,在市場上已經獲得了極佳的反應,並在各個不同領域迅速獲得採用。與Quantum-Systems的合作專案便是一個很好的案例,我們把業界領先的定位精準度帶到了不容出錯的應用領域,並且還降低了總體材料清單(BOM)成本。
u-blox助力AddMobile實現聯網建築工地服務
u-blox宣布,該公司的藍牙低功耗模組NINA-B1已被瑞典的建築工地管理設備和服務供應商AddMobile選用,作為其短距離設備追蹤信標產品AddTrackers的基礎。此服務是該公司AddMobile Toolbox平台的最新增強功能,可為任何需要追蹤的工具或設備增加無線電信標。
AddMobile Toolbox 可協助工地主任管理流動性的施工通知、記錄車隊里程數、確保工地門禁安全、登記工作人員的進出情況,以及處理車隊管理和設備安全的相關事宜。此平台採用多種硬體來實現這些聯網建築工地(Connected Construction Site)服務,包括具有藍牙低功耗和蜂巢式連接性的固定集線器和門禁控制單元、RFID讀取器,以及內建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藍牙低功耗及蜂巢式連接功能的行動集線器。
除了NINA-B1之外,AddMobile Toolbox還採用了u-blox的GSM/GPRS蜂巢式模組SARA-G3以及u-blox MAX-M8 GNSS模組系列。
AddMobile業務開發經理Bo Lyvall表示,AddTracker信標和集線器是透過結合GNSS定位、蜂巢式連接和藍牙低功耗短距離無線電介面來實現的。u-blox能為我們的解決方案提供這三項關鍵技術,並在馬爾默(Malmö)地區提供良好的在地支援。
在使用上,配置著信標的工具和設備能與適當配備的智慧型手機或其他的AddMobile硬體基礎架構通訊。當其中一個裝置收到資產的訊號時,資產的唯一ID和GNSS座標會發送到AddMobile的雲端平台,然後可以向管理人員顯示資產的影像以及它在地圖上的位置、列出設備的特性,並顯示其預定的維修時程。
追蹤器並不一定是靜態的。在某個使用案例中,可將行動集線器安裝在車輛上,而此集線器包含了GSM連接、GNSS定位、以及在行李區中的藍牙低功耗介面。放在工地現場的工具可以透過靜態集線器來追蹤,並在它們被放入公司貨車,帶到場外使用時繼續追蹤。這意味著,安排場外工作的員工可以知道所有行動人員的位置,以及他們是否有合適的工具來完成每項任務。
此外,u-blox優異的產品的成本效益以及其互通性藍牙低功耗技術的龐大安裝基礎,對AddMobile而言,深具吸引力。展望未來,AddMobile和u-blox之間的合作可望擴展到使用較長距離的藍牙衍生技術,以進一步降低在大型和複雜工地上資產追蹤的成本,並共同探索如何適當地把蜂巢式技術應用到資產追蹤上。
u-blox收購Rigado藍牙模組業務擴大低功耗產品組合
u-blox宣布已與Rigado簽署資產購買協議,收購其藍牙模組業務。Rigado是商業物聯網Edge-as-a-Service(EaaS)閘道器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已於2015年開始提供通過認證的無線模組。
此收購將使u-blox擴展其在Bluetooth低功耗、Zigbee和Thread領域的產品組合,並開拓更多的市場區隔和通路。透過結合Rigado的短距離無線電產品,可協助u-blox增加新的模組產品,以鎖定像運動和健身等消費性市場,而Rigado的現有客戶將可為其IoT應用取得u-blox所有的 Wi-Fi、蜂巢式和定位解決方案。此外,Rigado的客戶也將受益於u-blox的全球業務與技術支援能力。
u-blox短距離無線電產品中心主管Herbert Blaser表示,Rigado的藍牙模組業務能與u-blox既有的廣泛產品組合互補,並使我們擴展到智慧家庭、穿戴式裝置、以及健身等領域的更多通路和新客戶。我們也期待與Digi-key或Future Electronics等通路夥伴的持續合作,讓產品的供貨能無縫接軌。
Rigado總裁Greg Rau補充說,對於我們領先市場的模組部門和Rigado快速成長的邊際基礎建設閘道器業務,我們感到十分自豪。透過此收購行動,將使我們進一步加速Rigado在閘道器市場的成長 ─ 特別是在智慧建築和資產追踪等關鍵領域。
展望未來,Rigado前任執行長Ben Corrado將成為u-blox短距離無線電產品策略團隊的一員。 此外,Rigado模組部門的其他主要成員也已加入u-blox,而Rigado位於美國奧勒岡州Salem市的現有辦公室將成為u-blox的北美短距離無線電工程中心。
蜂巢科技成長可期 5G驅動工業4.0變革
所謂工業4.0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收集設備上感測器的資訊,而後分析收集到的資料做格式化、圖型化的轉換,再對這些經過整理的資訊進行預測,例如產品何時要維修、產品生命週期等等。最後一個則是視覺化(Visualization),包括攝影機、光學電視等具有高數據資料量的應用,而與5G通訊結合的工業應用也因此變得更加重要。
美商優北羅(u-blox)商業開發主任林世澤表示,在工業與車用方面,隨著電信資費的降價、5G基地台越來越普及,將有更多的設備商會直接透過蜂巢(Cellular)科技,將資料上傳到基地台。根據Machina Research的預測,到了2025年蜂巢式網路的物聯網設備連結數目將會達到220萬。
林世澤指出,5G通訊有三大應用,增強型行動寬頻通訊(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可以結合AR/VR,或是遠距醫療,而超可靠度和低延遲通訊(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主要用於車輛、工業應用,大規模機器型通訊(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mMTC)常用於CAT M1/NB-IoT,其好處是非常省電且可以支援的連結數相當高。
u-blox主要著重在URLLC與mMTC的應用,其中針對CAT M1和NB-IoT兩種通訊協定,林世澤分析道,CAT M1可用於地下室,並可用在移動中物體或行駛中車輛。NB-IoT則可以在地底下(比地下室更深)使用,但是須要用於靜止設備上連接固定基地台,另外,NB-IoT的電池可以使用10年之久,非常適合用於電表等應用。
林世澤進一步說明,對u-blox來說5G應用包括了三大應用場景,物聯網、定位與V2X。在工業物聯網領域,現今應該都還是透過Wi-Fi、ZigBee等通訊協定將感測器資料傳送到設備供應商,供應商再藉由有線上傳雲端或是利用NR、NB-IoT等傳到基地台,但是u-blox在這裡看到了Wi-Fi、5G蜂巢通訊的機會,利用蜂巢式網路就可以直接將資料傳送到基地台;另外,定位方面就是GPS和蜂巢技術的結合,從衛星收到GPS訊號,再藉由5G傳回基地台;最後一個則是V2X,車與車之間或是車與交通設施之間的資訊交換可以直接藉由蜂巢技術傳回基地台。
u-blox商業開發主任林世澤表示,蜂巢式網路的物聯網設備連接數目正大幅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