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OLED

OLED

- Advertisment -

摺疊螢幕手機發威 2022可撓式面板產能使用率將達81%

顯示領域研究機構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DSCC)近日公布最新智慧型手機面板成本報告,其中包含了可摺疊(Foldable)螢幕的市場預估。報告中指出,未來可撓式(Flexible)OLED面板的產能使用率將持續提升,到了2022年將達到81%。 在2018年第四季度DSCC智慧型手機顯示器成本報告中,新增了即將上市的三星Galaxy S10手機以及Galaxy系列可摺疊顯示器手機的資訊。可摺疊智慧型手機具備了改變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潛力,了解該產品的成本架構與未來的成本走向,對於未來的智慧型手機市場至關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該報告中指出了中國製造的可撓式OLED的產量在近期出現劇烈的成長。在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 SDC)依然具備了巨大的產量優勢,因此也顯著提升了利潤。然而,自2018第四季度開始,來自中國京東方(BOE)的產量急起直追,產量直接提升了三倍,並且預計在2019年產量將持續成長。 DSCC首席執行長Ross Young表示,雖然京東方至今為止的產能不多,但是B7與B11兩條可撓式OLED產線已經開始生產,著實在可撓式OLED領域成為三星顯示的頭號勁敵。此外,也由於京東方獲得了許多來自政府的補助,因此製造成本可能會比三星顯示來的低。 但是由於可撓式面板的產能使用率低,因此在未來韓國的可撓式面板成本將繼續降低。也因此,DSCC預測,在未來可撓式OLED的產能利用率將緩慢成長,預期在2019年的產能使用率將達到54%,到了2020年則將會成長至69%。至2021年則將繼續成長至77%,到了2022年更有望達到81%使用率。  
0

無鎘QD/矽基氮化鎵聯盟 MicroLED像素縮小87%

Plessey Semiconductors和Nanoco Technologies近日宣布合作,利用Nanoco的無鎘量子點(CFQD量子點)半導體奈米粒子技術,能大幅縮小MicroLED顯示器的晶粒像素尺寸。再加上Plessey Semiconductors所掌握的矽基氮化鎵(GaN-on-Silicon)製程技術,整體驅動架構更能進一步做到微型化。是RGB全彩MicroLED顯示技術進程的新里程碑。 由於真正的RGB全彩MicroLED要做到微型化同時維持轉移良率,其技術難度非常高。因此, Plessey Semiconductors利用其現有的單晶製程,將Nanoco的無鎘量子點導入至藍光LED的選定區域,以增加紅光和綠光。這使最小的像素尺寸(Pixel Size)從現在的30μm縮小到僅4微米(μm),縮小幅度達到87%。在縮小Pixel Size的同時,該製程進展也能使MicroLED顯示器的色彩表現更加寫實,也能增強能源效率。 Plessey Semiconductors業務發展總裁Mike Lee表示,量子點技術為當今新興的顯示器提供了最佳解決方案。Plessey的MicroLED顯示器產品計畫,便是在2019年利用無鎘量子點技術將MicroLED Pixel Size降至4μm。 聚積科技微發光二極體事業部經理黃炳凱說明,由於轉移RGB全彩MicroLED的技術難度過高,因此目前主流的解決方案是利用量子點做到色彩轉換(Color Conversion),就能使的單色藍光LED做到RGB全彩效果。另一方面,驅動電路的設計也是實現超小Pixel Size MicroLED顯示器的一項技術難點,GaN-on-Silicon技術則能做到驅動電路的極度微型化。 Plessey Semiconductors表示,與OLED顯示技術相比,MicroLED能達到更高亮度,體積也更輕巧,並且擁有較高的使用壽命。在AR/VR顯示器應用領域,MicroLED的解析度能夠達到OLED的十倍,對比度更能比OLED高出100倍。而且MicroLED的功耗只有OLED的一半,使注重攜帶的消費電子產品的續航力延長一倍,更沒有如OLED這樣的有機材質所帶來的短壽命與螢幕烙印疑慮。在CES 2019展會上,Plessey展示了其MicroLED技術產品,並獲得了CES 2019創新獎項。  
0

艾邁斯半導體於CES展示感測最新技術

為因應未來重重挑戰全球領先的高效能感測器解決方案供應商艾邁斯半導體(ams)於2019年1月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消費電子展上展示多種針對行動設備、電腦、消費電子和汽車產業的領先技術。 在位於威尼斯人酒店(The Venetian)29樓的「感測即生活」展出空間中,可以親身體驗突破性的感測解決方案,包括:監控血壓的醫療級可穿戴設備;可用於智慧手機、電腦、汽車及機器人的最先進3D技術;用於無邊框手機的OLED解決方案;將圖片提升到專業水準的色彩感測器;提供更愜意ANC體驗(數位和類比)的小巧但強大耳塞式的技術。 也能了解ams的業界領先3D技術如何應用在未來的生活中:從固態光達(LiDAR)到3D汽車啟用及操控,再到3D解決方案以及機器人和人工智慧(AI)先進聽取能力。 艾邁斯半導體執行長Alexander Everke表示,ams,感測就是生活,該公司創新的感測方案存在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層面。此外,該公司更持續投資以保持技術最前沿的地位,繼續引領新的市場趨勢,提供客戶超乎預期的實用技術並協助其實現差異化。
0

液晶應用藍海再現 汽車天窗採光更智慧

為因應綠能建築之大趨勢,默克(Merck)充分發揮其領先全球液晶市場的專業能力,開發液晶技術的新藍海應用。在2018年推出液晶玻璃窗戶模組,並已開始導入建築窗戶與車窗應用。該模組能讓窗戶在透明度不變的情形下改變透光率,營造出融合大自然景觀和室內氛圍的舒適環境。 默克顯示器科技事業資深副總裁Michael Heckmeier指出,默克非常期待液晶窗戶在未來的應用表現,這也將是默克未來的推廣重點之一。Heckmeier特別點出,默克的技術能使建築物變得更永續且低能耗,窗戶模組所提供的多種顏色和形狀,能賦予建築師廣泛的設計發揮空間;目前在德國已有多個初期建案開工,其中將導入結合默克液晶窗戶技術的全玻璃牆面。 另一方面,Heckmeier也提到,除了在建築應用之外,默克也正在發展用於汽車產業的液晶玻璃窗,也正在與德國汽車大廠合作研發液晶天窗應用。然而,基於車規的考量,默克目前暫不考慮發展液晶前車窗應用。 除了積極拓展液晶應用藍海之外,默克也持續深耕在高階顯示器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技術。近期十分受到注目的可折疊或可彎曲的OLED智慧型手機顯示器應用,默克亦是材料供應商。 Heckmeier指出,默克OLED 材料能兼顧可撓式和可摺疊的顯示應用,並能結合新式反應型液晶所帶來的反射保護和更高的影像品質。OLED顯示器的薄型設計能為電池留出更多空間,將電池壽命延長10%以上,對於行動終端裝置特別有吸引力。  
0

MiniLED 2019~2023年CAGR高達90%

產業研究機構Yole Développement(Yole)近期發表MiniLED研究報告指出,MiniLED將逐步導入產業應用並開始加速,尤其是高階顯示器應用,預期2019年MiniLED將導入324萬產品,包括顯示器、電視與智慧型手機,同時以年複合成長率(CAGR)90%的速度,到2023年規模將成長至8070萬裝置,除了上述產品之外,車用螢幕將成為成長最快且最大的單一應用領域。 在智慧手機應用上,MiniLED主要競爭者是OLED面板,因為OLED的性價比已經使該技術在高階/旗艦領域占據了有利位置。隨著供應商數量和全球產能在未來五年內快速增加,成本將繼續下降,Yole認為,2019年MiniLED在智慧手機出貨量約180萬,2023年將成長至2410萬。 在顯示器應用部分,MiniLED可以在各種中小型高附加價值顯示器領域中使用,MiniLED可以在成本、對比度、高亮度與輕薄外形上,較OLED螢幕有更佳的表現。MiniLED螢幕在2019年出貨量約140萬台,預計2023年出貨量為1450萬台。 汽車應用可以說是MiniLED未來幾年的發展主力,Yole表示,MiniLED在2019年汽車領域的出貨量還不具體,但到2023年出貨量將高達3570萬,一舉成為四個應用最大的領域,成長爆發力相當驚人。 在電視方面,MiniLED可以幫助液晶顯示器彌補差距,並在高利潤的高階市場上重新搶占OLED電視的市場占有率。對於沒有投資OLED技術的面板和顯示器製造商而言,這個機會更具吸引力,預期MiniLED電視將從2019年的4萬台,成長至2023年的640萬台。  
0

IHS Markit:2020年8K電視出貨衝刺200萬台

根據產業研究機構IHS Markit的最新報告,歷經2017年出貨量衰退後,預計2018年全球電視出貨量將成長3.6%,2019年再成長1.4%。2019年整體市場出貨量將達2.26億部,超過一半將是超高解析度(UHD)產品,4K電視將成為主流。HIS也進一步預測,全球主要電視品牌的8K電視將於2018年底推出,開啟下一波高畫質升級潮流。 IHS Markit認為,電視市場的成長通常是因為大尺寸螢幕的零售價格更具吸引力以及4K解析度持續商品化,推動電視更換和升級;但是,這種透過價格壓縮的成長會對利潤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電視品牌正在積極尋求透過技術與規格的改善獲得更多成長以提高營收。 像8K、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和量子點(QD)這類新興技術為電視售價帶來了相當大的溢價。IHS Markit預測,8K電視市場將從2018年的不到2萬台成長到2019年的43萬台,2020年將挑戰200萬台,而且將集中在60吋和更大尺寸的產品上,65吋電視預計占一半以上的出貨量。 另外,2019年預計OLED電視將成長40%以上,達到360萬台。此一成長與之前的預測一致,根據目前的價格,主流為55吋,但到2020年將是65吋,當新的生產能力針對更大的螢幕尺寸進行優化,預計OLED電視將大幅成長。量子點液晶電視的出貨量預計在2019年超過400萬台,2020年更將超過600萬台。  
0

高階電視技術龍頭勝負未定  三星祭出QD-OLED新法寶

在目前的大尺寸顯示市場上,高階電視以OLED與量子點(QLED)技術為主流。然而由於OLED成本居高不下,QLED則由於其基於液晶螢幕(LCD)的架構,因此在高階市場的推廣也受到局限。近來,韓國大廠三星(Samsung)瞄準高階電視顯示器市場,開始投入量子點有機發光二極體(QD-OLED)技術開發,最快有望在2020年看到終端產品量產。 WitsView研究協理范博毓指出,由樂金(LG)領導的OLED電視技術,在2017年拉入Sony加入該陣營後,其市占率與市場聲勢皆備受看好;目前,LG也正在積極擴充OLED電視產能。而三星則以QLED做為自家主打的高階電視產品。 范博毓進一步說明,目前的QLED電視是將量子點技術導入至光學膜上與背光整合,以背光模組的方式實現該顯示技術。此QLED之架構依然LCD大同小異,難以做出市場區別,三星以QLED技術進攻高階電視市場時,反饋並不如預期;在與OLED電視競爭時更是相對弱勢許多。 因此,三星自2018年初開始積極經營QD-OLED新電視產品線,使用量子點技術於濾光片(Color Filter)之中,並整合藍光OLED技術做為發光層。QD-OLED電視不僅能夠在色飽和度、厚度上與OLED批敵,甚至將有望以低於OLED的價格上市。 范博毓認為,三星接下來將對於高階電視市場著墨更多,也將積極降低對於LCD產品線的依賴,以進一步擺脫來自中國的LCD產能競爭。因此,三星正積極發展QD-OLED生產線,有望在2019年下半年看到終端產品的展示,最快將在2020年量產。並將先以55吋、65吋的4K電視為首先出現的規格。 另一方面,范博毓指出,4K發展至今市場滲透率已達45%,在2019年更有望進一步提升至56%。8K的發展也希望能夠複製4K脈絡推廣,然而目前8K電視成本太高,軟硬體配置與基礎建設整合也尚未成熟,因此短期內滲透率依然無法有顯著提升。 同時,由於目前看來8K電視還是以LCD為技術主流,但做為許多廠商最高階產品的OLED電視與QD-OLED電視卻只能做到4K畫質,其中的矛盾將為廠商的產品定位策略帶來挑戰,這也將成為該二高階電視顯示技術在市場推廣的一大困境。  
0

搶進車用/電視市場 群創AM miniLED開革命第一槍

日前群創(Innocom)在甫落幕的2018 Touch Taiwan展會上,先聲奪人發表業界首款主動矩陣式(Active matrix, AM miniLED,為汽車與電視市場注入新氣象。有別於一般市場上miniLED設計方式主要採用被動式矩陣(Passive Matrix, PM)方式,群創採用的AM-miniLED方法可說是miniLED技術革命,可同時縮小LED之間的間距,並降低整體設計成本。 群創執行副總丁景隆表示,一般小間距的顯示螢幕結構簡單,電路板正面會鑲嵌進多顆LED,而背面就會有許多驅動LED的驅動IC。當LED之間的間距越小,則LED數量就會越多,背後的驅動IC數量也會跟著增加,最後將可能導致背後的驅動IC排不下去,而為了要解決縮小驅動IC,則會延伸出成本問題。 這也意味著,市面上一般看到PM-LED顯示螢幕雖然普遍,但卻無法在符合成本效益的情況下,持續縮小LED間距提升性能。丁景隆認為,唯一的路就是透過AM-LED的方式,並採用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 TFT)驅動電路,進而符合成本要求。 丁景隆分析,該公司AM-miniLED的特點除了採用TFT驅動外,其miniLED也是封裝好的,可降低後續製程上的難度;此外,該產品亦可實現於軟板上,可做為車載應用曲面背光源,取代OLED在車用市場的發展。 丁景隆表示,OLED具有物理上的限制,在高溫環境材料會產生劣化,但因現階段汽車產業一直找不到完美的曲面顯示方案,故不得不尋求OLED實現曲面顯示的可能性。不過,AM-miniLED的出現,將成為一個新的替代方案,提供車廠曲面顯示的最佳選擇,預計兩年後AM-miniLED在車用市場將大幅成長。 另一方面,在電視市場來看,目前8K領域OLED全球銷售不到一成,其關鍵要素在於成本上的考量。丁景隆指出,由於OLED有其技術上的難題有待克服,故需要增加許多研發成本,導致產品價格居高不下,使其商品成本高出LCD電視許多倍。而AM-miniLED的出現,價格剛好位於這兩項技術產品的中間位置,不僅具備高解析度與效能,更可滿足成本需求。他透露,該公司搭載AM-miniLED的電視預計2019年第二季進行商品化。  
0

台廠聯手解技術難題 MicroLED蓄勢待發

在2018年各大消費性電子或顯示技術展會中,MicroLED顯示器以及MiniLED背光源的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螢幕無疑是鎂光燈的焦點。包括三星(Samsung)、索尼(Sony)、友達(AUO)等大廠皆展示相關的概念性產品。 MicroLED在技術壽命、對比度、能耗、反應時間與可視角等均勝過LCD和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全球各大龍頭廠商早已積極布局,鴻海更砸重金打造MicroLED全產業鏈,皆有助推進MicroLED商業化進程。在2018年8月底登場的智慧顯示與觸控展(Touch Taiwan 2018),更首度新增了「MicroLED/MiniLED產品與解決方案」主題專區,眾台灣LED與面板大廠皆參戰展示最新技術與解決方案。根據研究單位LEDinside報告預估,至2022年MicroLED以及MiniLED的市場產值將會達到13.8億美元(圖1)。 圖1 MicroLED與MiniLED產值預估 資料來源:LEDinside LED技術進展神速,如今LED燈泡的滲透率已比幾年前預期的還要快上許多。晶元光電(Epistar)營業暨市場行銷中心產品管理群資深處長鄧紹猷認為,在2005年時,業界普遍認為LED通用照明(General Lighting)市場將在2020年達到飽和,然而時至今日,市場上LED燈泡與螢光燈管的價格已經不相上下,LED通用照明市場的飽和比預期提早了2~3年發生。因此,鄧紹猷亦指出,儘管現今業界普遍認為尚需5~6年MicroLED顯示器才能量產並普及,然而依照目前的技術發展速度,MicroLED顯示器很有可能將會如同LED通用照明的發展歷程一般提早發生。 台LED產業鏈完整 精密機械市場有潛力 從映像管(Cathode Ray Tube, CRT)顯示器當道的時代,一直到近期的OLED顯示器崛起,亞洲的廠商一直都在顯示器產業鏈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在台灣,更有著非常豐富的LCD、LED生產經驗,掌握了相當多關鍵技術;再加上強健的設備製造產業,在未來有望在MicroLED製程的精密機械製造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台大光電研究所副所長黃建璋(圖2)指出,台灣是難得少見在LCD與LED產業都非常完備的區域,因此,在MicroLED顯示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台灣廠商將更有能力往終端品牌與精密機械進行布局。 圖2 台大光電研究所副所長黃建璋指出,在MicroLED顯示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台灣廠商將更有能力往終端品牌與精密機械布局。 然而,目前LCD製造所涉及的精密機械製造技術多為日本廠商掌握,儘管台灣的精密機械製造廠商生產品質優異,但多以生產工具機為主。加上目前巨量轉移技術未定,因此台灣業者多還在觀望,少有廠商開始投入資源展開研發。 不過黃建璋認為,儘管目前巨量轉移眾流派各自發展,何種轉移技術將會是未來的主流尚未出現定論,但是無論未來何種技術方法成為主流,在轉移過程中皆會需要高度精密的物理對準處理,因此精密機械的市場需求潛力將相當龐大,而台灣廠商在精密機械製造的表現優異,因此將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也將是台廠在MicroLED產業鏈中成為關鍵製造商的重要切入點。 由於看好台灣LED人才與技術資源,許多國外大廠也開始在台投入更多資源,搶攻MicroLED製造市場。默克(Merck)全球識別與照明科技銷售處長楊貴惠(圖3)便指出,無論是由LED或是顯示器製造市場看來,亞洲都還是最重要的區域,因此默克近年來逐漸將LED與顯示相關的業務主管駐點於亞洲區域。 圖3 默克全球識別與照明科技銷售處長楊貴惠指出,無論是由LED或是顯示器製造市場看來,亞洲都還是最重要的區域市場。 楊貴惠也提到,由材料供應到量產的過程中,應用測試(Application Test)是最為重要且費時的階段。為了時時提供台灣客戶最新LED相關材料,並且讓實驗結果回饋更加即時,因此默克在台灣設立了三座實驗室。其中包含在桃園的液晶原料研發實驗室,以及2017年在高雄創立的積體電路(IC)材料應用研究與開發中心,期盼能藉此近距離與客戶合作並即時提供解決方案。 OLED經驗為助力 MicroLED驅動IC發展更快 隆達電子技術中心副總經理黃兆年指出,LED產業在台發展近50年,許多現今正熱議中的MicroLED技術發展方向以往都曾嘗試過,然而當時資源、設備、材料尚未到位,因此未具體實現相關概念,看見商用成品。但時至今日許多條件已滿足,因此過往所累積的技術能量將逐漸看到成果。 舉例而言,台灣在10年前曾經投入過OLED顯示技術開發,然而近年來該顯示技術的關鍵設備與材料由韓國廠商控制的產業狀況已底定。台灣廠商雖已難在OLED顯示器生產鏈中成為關鍵供應商,然而當初投入該顯示技術研發時所留下的研究成果將有助於MicroLED顯示技術發展,例如驅動IC的架構便是一個重要的項目。 巨量轉移方法多 晶粒製程為重要挑戰 MicroLED顯示技術的發展備受矚目,其中巨量轉移無疑是眾廠商迫切需要突破的技術瓶頸。業界普遍認為轉移良率必須要達到99.99999%才算是及格,然而目前無論是何種轉移方法,良率皆尚未突破99.999%。不僅如此,不同的轉移方法將對應到不同的晶粒製程,在轉移後的壞點修復方法也有所差異,提升良率的挑戰不僅是在轉移過程。 鄧紹猷便指出,如何在將LED微型化的同時,依然保有一樣的效能,便是LED在磊晶、長晶製程階段的重要挑戰。 黃兆年也表示,MicroLED由LED的晶粒製程開始,便與傳統的LED製程大有不同。例如,在長晶過程中必須導入弱化結構,使晶粒易於抓取,後面的轉移過程才能夠順利進行。 另一方面,KLA-Tencor產品行銷經理Mukund Raghunathan指出,在MicroLED技術中,每個LED晶片構成一個像素,只要一個缺陷或污染粒子就可以導致像素損壞。因此,生產無缺陷的磊晶晶圓也是製程工程師面臨的重要任務。 降低巨量轉移難度 玻璃基板成MicroLED小尺寸主流 由於玻璃基板相較於PCB基板而言,較容易實現巨量轉移,因此已成為眾廠商們的技術優化方向。玻璃基板更已經成為手機、智慧手表等中小尺寸MicroLED顯示器的首選方案。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綠能事業處研究協理儲于超(圖4)指出,在2018年比較值得留意的是,許多廠商開始展示拼接式的大型MicroLED看板。例如,索尼(Sony)在2017年便展出了「CLEDIS」(Crystal LED Integrated Structure)顯示器,並宣告即將開始開賣;三星也宣稱The Wall即將在2018年下半開賣,大型MicroLED顯示器即將量產。 圖4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綠能事業處研究協理儲于超指出,在2018年許多廠商開始展示拼接式的大型MicroLED看板。 儲于超認為,在所有目前所展示過的產品中,以Sony的CLEDIS顯示器之技術最為成熟。由於Sony CLEDIS所使用的PCB板尺寸已是目前的極限,MicroLED的晶粒等級已小於30微米(Micrometer, μm),更採用了主動式驅動方案。以此技術架構而言,未來會遇到比較大的挑戰依然將在於MicroLED巨量轉移至PCB板的過程。 儲于超進一步說明,由於PCB板的平整度不高,因此MicroLED晶粒難以直接轉移至PCB板。以Sony小於30微米的晶粒尺寸而言,在晶粒轉移至PCB板的過程中,必須要先轉移至一個暫時的基板,才有可能再次轉移至PCB板上。而MicroLED晶粒轉移至玻璃基板的程序則相對比較容易,因此,目前眾廠商們皆在思考,未來若是MicroLED成本要降低,可能必須考慮將PCB板換成玻璃基板,再以玻璃基板去做TFT的主動式驅動方案,以此方式降低製造成本。正因如此,目前在如智慧手表的中小尺寸MicroLED顯示器開發上,玻璃基板已成為主流方案。 大型看板以PCB為主流 解析度需求逐漸提升 儘管玻璃基板能夠降低巨量轉移難度,然而,若採取玻璃基板拼接製成大型顯示螢幕,也可能會遇到許多尚未解決的技術問題。因此在大型看板(Signage)應用中,將依然以PCB基板方案為主。 目前傳統LED大型看板市場已相當成熟,並且對於RGB LED晶片的需求量非常龐大。因此短時間內,該市場將是重要的LED產能出海口。而LED的微型化趨勢,對於相關廠商而言,先將目前的市場經營妥善,再慢慢往較小的晶粒尺寸的方案前進,也無非是一個應戰的好策略。 聚積科技微發光二極體事業部經理黃炳凱(圖5)指出,對於解析度要求較高的室內大型看板市場是該公司目前的重要經營方向。現今室內大型看板的主流像素間距(Pixel Pitch)為0.9~1.5mm,而Pixel Pitch越低需要搭配越高階的驅動方案。 圖5 聚積科技微發光二極體事業部經理黃炳凱指出,對於解析度要求較高的室內大型看板市場是該公司目前的重要經營方向。 由於對大型看板顯示品質的要求逐漸提升,然而RGB...
0

MiniLED進攻車尾燈應用 裸晶可靠度成最大挑戰

近年來由於LED通用照明(General Lighting)市場廝殺激烈,因此台廠正積極開發新興的利基市場,試圖以技術實力對抗削價競爭。其中逐漸往微型化發展是一大重要趨勢,微型化的MiniLED/MicroLED不僅能在顯示技術上有所應用,在智慧照明領域的發展同樣倍受注目。目前看來將由車尾燈率先導入MiniLED,但是微型化的LED裸晶封裝製程與傳統LED不同,該如何提升可靠度依然是一大挑戰。 聚積科技微發光二極體事業部經理黃炳凱表示,目前已有大型車廠開始投注資源,試圖將MiniLED/MicroLED導入至車燈之中,並將以車尾燈率先開始導入。 以往亦有許多車廠將OLED照明應用於車燈之中,其最大賣點在於能在車燈上打出字樣、圖示以傳遞各種資訊,以及其可撓特性能夠做出多種車燈造型。然而,由於車內環境時常處於高溫度、高濕度,為OLED車燈的可靠度帶來挑戰。有鑑於此,目前開始有車廠投入資源開發,試圖將MiniLED/MicroLED導入至車燈應用中,期盼能藉由其無機材質的特性,做到相較於OLED車燈更高的可靠度。 黃炳凱進一步說明,由於目前傳統照明使用的LED燈泡相對較為完善的封裝程序,因此在面對車內可能的高溫高濕環境時可靠度較高。但是由於目前封裝尺寸難再縮小,MiniLED/MicroLED多使用黑膠固定(Molding)而非傳統封裝製程,原先仰賴封裝做到的抗UV、抗高溫、防水等等保謢功能,爾後都必須重新思考該如何透過黑膠固定做到。因此,在MiniLED/MicroLED導入車燈照明的過程中,裸晶的可靠度與黑膠固定的材料研發將會是最住要的課題。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