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LiDAR

LiDAR

- Advertisment -

進軍光達市場 Nikon投資Velodyne 2,500萬美元

為加速光達應用普及度,日本光學巨頭宣布將與自動駕駛光學雷達(Lidar)供應商Velodyne合作,成為Velodyne策略投資人,投資金額達2,500美元。Velodyne指出,有了Nikon協助後,預期能再提升光達性能,並進一步降低售價,目前雙方已開始討論建立涵蓋多方面的商業聯盟。 Velodyne Lidar創辦人兼執行長David Hall表示,該公司正在建構為全球自動駕駛汽車業提供支援的強大聯盟網路。而100年前,Nikon所擁有的光學和相機技術幫助人們看得更清楚;現在,這些技術的基本原理將運用至電腦當中,幫助電腦看見周遭環境。 Velodyne致力於為自動駕駛和駕駛輔助提供更智慧、更強大的光達解決方案,並透過即時環繞視的光達系統改變汽車、地圖、機器人和安全領域等的感知能力和自主性。而Nikon則為全球光學技術市場的先驅,利用先進技術提供廣泛的產品,包含數位相機、相機相關產品、雙筒望遠鏡、火焰光度檢測儀(FPD)、半導體微影系統、顯微鏡和測量儀器等。 為了將Nikon的光學和精密技術與Velodyne的感測器技術相結合,目前兩家公司已開始研究廣泛的業務關係,包括技術開發和製造方面的合作。對此,Velodyne認為,兩家公司對適用於廣泛應用的先進感知技術擁有共同的未來願景,雙方的合作關係將加快光達的製造和量產,使其可應用至更多領域,包括機器人、地圖、安全、穿梭班車、無人機和道路安全等。
0

邁向自動駕駛 集中式運算成大勢所趨

要實現自動駕駛,感測元件如毫米波雷達(Millimeter Wave Radar)、光達(LiDAR)和影像感測器(Camera)等皆不可或缺,如何將這些感測器所收集的資料整合、分析是日後發展主軸。對此,賽靈思(Xilinx)汽車事業部資深總監Willard Tu表示,智慧汽車的發展十分活躍,而目前大部分車輛都採用「分散式運算系統」,但最終將轉化為「集中式運算系統」。 Willard Tu指出,目前每家OEM可能都有不同的感測器配置組(攝影機、雷達、光達及超音波等),當資料一旦聚合起來,就能進行一定的預處理,在感測器將資料傳輸至中央控制單元中其他處理元素前,對其進行最佳化。 Willard Tu說明,在集中式運算解決方案中,所有感測器資料都聚合在中央節點上,而在這種情況下,All Programmable FPGA技術能顯著降低效能要求與系統成本,並能改變SoC的功能,讓其支援相互排斥的功能,例如駕駛監控與自動代客泊車、全景低速和高速物體檢測等。  除此之外,OTA(Over The Air)晶片也扮演加速自動駕駛發展的關鍵角色。Willard Tu指出,目前OEM製造商要求所有ECU和感測器都必須做到OTA,也就是能支援「Over The Air」升級。由於ADAS仍在經歷創新的階段,每隔3到6個月就會有重大進步,而OTA晶片能夠最大限度地因應這種變更;其他系統採用固定的硬體方案只能進行軟體升級,但採用OTA晶片則能達到軟硬體的升級,為開發人員帶來更高的創新靈活性。 Willard Tu舉例,LV3或LV4的智慧車輛仍須要監控駕駛行為,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將控制權交還給駕駛,這就需要採用「駕駛監控」系統。當駕駛一旦離開車輛,車輛可以通過對軟硬體進行重新編程來改變運算SoC的功能,進而達到「自動代客」泊車功能;而透過靈活的軟硬體功能,僅使用一個SoC,就可以落實這兩種操作,並降低效能需求,也減少熱管理需求及成本。
0

車用光達2023年市場規模達63億美元

車用感測器近年來的成長力道強勁,產業研究機構Yole Développement(Yole)宣布,2016~2022年間,汽車雷達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3%。自動緊急煞車(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AEB)應用是77GHz雷達市場成長的主要動力,2022年全球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75億美元。另外,光達(LiDAR)的汽車應用市場在2017~2023年期間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3%,市場規模將從7億2600萬美元,成長到63億美元。 隨著最近對安全的強烈關注,ADAS的市場潛力已經擴展到中階汽車,隨著自動駕駛的出現,另一個趨勢是使用角落雷達進行汽車360°監視。這些短程和中程雷達採用24GHz技術,未來將以79GHz模組支援。事實上,自2010年以來,自駕車的LiDAR相關的專利每年成長21%。 與此同時,半導體製造商提供高性能解決方案,使毫米波雷達能夠以可靠和準確的方式運行,這對安全功能至關重要。他們提出了GaAs、SiGe BiCMOS和RFCMOS平台的技術。關於汽車77 GHz雷達晶片,目前主要採用130nm SiGe,恩智浦和英飛凌為最大供應商,RFCMOS技術正在與德州儀器等半導體公司進入市場,其技術製程為45nm,ADI採用28nm CMOS製程。  
0

Quanergy獲認證 固態光達量產更進一步

固態光達(Solid State LiDAR)開發商Quanergy Systems近日宣布旗下固態光達生產線已通過IATF 16949認證,這是繼7月初獲得ISO 9001認證後又一里程碑,在獲得這些品質管理認證之後,該公司將開始批量生產S3固態光達。 Quanergy首席執行長Louay Eldada表示,該公司生產線獲得IATF 16949認證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隨著車廠和車用電子技術未來在自動駕駛的發展上會有越來越密切的合作,能否生產車規級的固態光學雷達至關重要。 據悉,國際汽車工作組(IATF)16949認證代表了對汽車業內組織的品質管制體系要求。為了符合認證,Quanergy的固態光達生產線經過了5個階段,一共113項任務的全面定量評估,這些任務是基於嚴格的汽車行業要求和通過統計過程控制(SPC)和測量系統分析(MSA)獲得的數據而設定。Quanergy品質和可靠性副總裁Bruce Shibuya說,IATF 16949認證為Quanergy打開了許多大門,通過這個極其嚴格的認證,也意味著確保了Quanergy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 Quanergy指出,該公司若想實現將車規級固態光達推向市場的目標,獲得IATF 16949認證是關鍵的步驟。車規級固態光達須採用嚴格的生產製程,必須透過可顯著降低感測器故障率的測試;雖然認證過程平均需要24個月,但憑藉Quanergy在產線上的自動化設施,該公司只用18個月便通過該認證的資格要求。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