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HPC

HPC

- Advertisment -

2021年25G以上高速主動式光纖纜線躍居主流

根據產業研究機構LightCounting的研究指出,從2020年到2024年,光通訊市場有近2/3的產品已1x10G和1x25G主動式光纖(Active Optical Cables, AOC)為主流。該單位對2023年新的AOC預測較2018年12月的預測低43%,主要是由於中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對1xN產品的需求估計有所減少。然而,由於新的400G(8x50G)AOC將持續成長,2023年的AOC收入將成長20%,它將在高效能運算(HPC)、雲端運算和核心路由應用中獲得廣泛使用。 在預測期內,HPC和數據中心的100G產品成長迅速,但HPC現在正迅速邁向從2019年開始的下一個速度200G。但是,如果完全安裝,一台即將推出的超級電腦可能會消耗243,000個100G AOC。儘管HPC和數據中心的100G產品都迅速增加,但HPC現在正迅速邁向從2019年開始的下一個速度200G。 2019與2020年AOC的整體出貨量儘管都較2018年衰退,不過高階25G以上的AOC比重持續提升,2021年25G以上AOC比重將正式超越成熟的10G系列產品,正式躍昇為產業主流。  
0

三星再發全新12層3D-TSV封裝技術鞏固市場優勢

3D封裝技術再現新突破。三星(Samsung)近日宣布,該公司已經開發出業界首個12層三維矽穿孔(3D-TSV)封裝技術。3D-TSV技術(尤其是12層)被認為是現今大規模量產高性能晶片所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因為需要極高的精度才能通過擁有60,000多個TSV孔、以3D封裝垂直互聯的12個DRAM晶片。 三星電子測試與系統封裝執行副總裁Hong-Joo Baek表示,隨著各種新時代的應用不斷興起,像是人工智慧(AI)、高性能運算(HPC)等,能提升記憶體性能的封裝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複雜。同時,隨著摩爾定律的擴展逐漸達到極限,預計3D-TSV技術的效用在未來將更加重要與關鍵,而該公司希望在此一領域一直維持在領先地位。 據悉,12層3D-TSV封裝技術的厚度與當前8層第二代高頻寬顯示記憶體(HBM2)相同,這在元件設計上是一大進步,因對客戶而言意味著可行更高容量、更高性能的設計,而毋須大幅改變系統架構設計。此外,透過3D封裝技術,將可使晶片間的資料傳輸時間更明顯的縮短,在明顯提高資料傳輸速度的也降低功率損耗。 總而言之,依靠新研發的12層3D-TSV 技術,三星將可為資料密集、高速傳輸等應用提供效能更高的DRAM;而且,透過將堆疊層數從8個增加至12個,三星將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大量生產24GB高頻寬記憶體(容量為目前是市場上8GB高頻記憶體的3倍)。另一方面,三星也希望憑藉12層3D-TSV技術,滿足快速成長的大容量HBM市場需求,並同時希望該公司在高階半導體/記憶體市場的競爭優勢。 三星研發12層3D-TSV封裝技術,再強化晶片效能。  
0

2023年2.5D/3D封裝產業規模達57.49億美元

根據產業研究機構Yole Développement(Yole)的研究指出,像HBM和CIS這樣的硬體創造了TSV的大部分收入。2023年整體堆疊技術市場將超過57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27%,2.5D/3D TSV和晶圓級封裝技術中,消費市場是最大的貢獻者,市場比重超過65%。高效能運算(HPC)是立體構裝技術的真正驅動力,並且將呈現高度成長到2023年,市場占有率從2018年的20%增加到2023年的40%。汽車、醫療和工業等領域的應用將是主力。 而消費性、高效能運算與網路(HPC & Network)、汽車、工業與醫療則是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其中消費性應用還是占據最大的規模,市場將從2018年的11億7600萬美元,成長至27億2200萬美元,CAGR 18%,而高效能運算則將從3億5000萬美元成長至23億3200萬美元,CAGR高達46%,是成長率最高的應用,車用市場8100萬美元成長至2億5200萬美元,CAGR 25%,工業與醫療應用合計將從2018年的1億5000萬美元,成長至2023年的4億5200萬美元,CAGR也是25%。  
0

迎戰5G大數據運算難題 GPU力助電信商導入AI效能

5G高頻寬、低延遲與大資料量傳輸特性,預期將會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也意味著在5G時代將帶來處理大數據運算的難題。為此,電信商開始攜手GPU廠商,企圖以導入人工智慧(AI)效能的方式,解決5G資料量爆炸的課題。 NVIDIA全球電信產業發展負責人Soma Velayutham表示,雖然5G環境不會一蹴可幾,但不容置疑的是它與過去的通訊技術截然不同。舉例來說,智慧手機與雲端服務的普及化,使得消費者每天使用社群媒體和影音串流的應用服務逐漸增加,可看到4G用戶每天所產生約1GB數據資料量,而5G時代,在雲端AR/VR、車聯網、工業物聯網及智慧城市的帶動下,每天用戶所產生的資料將高達300GB,此現況也將為布局5G的電信業者帶來全新挑戰。。 Velayutham進一步說明,從4G轉型為5G網路的過程中,最大的不同在於5G提升了100倍的頻寬、200倍的密度與40倍的延遲速度,而這些效能亟需仰賴更多的雲端支援,也就是軟體定義網路(SDN)的技術,同時結合AI、深度學習、大規模多重輸入多重輸出(Massive MIMO)與可編程(Programmable)等技術能力予以支援,藉此滿足5G所需要的頻寬、網路速度與大連結效能。 而當5G應用需要更多的運算需求,CPU成長曲線也正逐漸趨緩當中,也有人說摩爾定律即將步入終點。Velayutham認為,網路速率以30倍的速度飛快成長,通用型運算處理的CPU已無法滿足需求,此時就需要GPU加速器的運算才能予以滿足。以NVIDIA來說,提供了軟硬體整合平台,其中結合GPU Cloud、高效能運算(HPC)、AI、視覺化(Visualization)等能力,超越摩爾定律的效能,並以每年1.5倍的指數級速度成長,預計2025年成長將達千倍以上。 當5G、AI與GPU的相遇會產生甚麼火花呢?時至今日,也有越來越多的電信商開始產生濃厚興趣,包含中國移動、AT&T、SK Telecom與Verizon皆有相關的布局。舉例來說,SK Telecom將目標放在智慧城市的應用,期能透過智慧影像分析(IVA)的方式保護公民與財產,實現這項能力背後須具備即時分析百萬台攝影機之數據的技術,須仰賴深度學習與強大的運算能力。基於此,SK Telecom採用NVIDIA GPU支援AI遠端影像監控應用服務(VSaaS),提升5倍的訓練速度,並透過TensorRT拓展推理引擎能力,使其在不犧牲精度的情況下兼具成本效益。 此外,Verizon則是希望了解設置於各地的基地台網路品質,期能藉由GPU的導入提升基地台網路分析能力並確保網路QoS。據了解,Verizon使用NVIDIA GPU將傳統基於ML-ARIMA演算法升級於DL-LSTM,從而提升網路分析精度並縮短分析時間,將過去需要一整天分析的時間,所短成一小時內完成。 Velayutham強調,NVIDIA與內容供應商、行動設備,以及各類型消費性電子商合作,在此基礎下,已清楚了解各種應用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扮演串聯上中下游5G相關產業與應用的關鍵角色,預計將能更加深入的協助電信商克服5G挑戰,加速其5G相關建設的布署。
0

Mentor自動化布局工具加速矽光子設計開發

Mentor近日宣布,推出業界首套矽光子自動化布局系統--LightSuite Photonic Compiler。這款新工具可使設計矽光子布局的業者能以Python語言來描述其設計,然後工具能自動產生可供製造的設計。它的設計結果可以「通過Calibre來修正(Correct by Calibre)」--是以Mentor Calibre RealTime Custom驗證工具的精確導引來實現的。LightSuite Photonic Compiler可使設計人員能夠在幾分鐘內產生並更新大規模的光子布局,毋須再耗費數周的時間。   利用此突破性技術,業者能大幅加速矽光子設計的開發時程,把光速通訊直接帶到高速網路和高效能運算(HPC)系統中。它還可加速更具成本效益的LiDAR(光達)技術的開發,這對實現自駕車的大規模部署至關重要。   直到目前,光子設計人員不得不使用類比、全自訂的IC工具來創建光子設計。在此流程中,設計人員先手動地放置製程設計套件(PDK)中的元件,然後手動地互連這些元件。光子元件必須與彎曲波導(Curved Waveguide)互連。在他們手動放置與互連這些元件之後,通常需執行完整的Calibre物理驗證,以檢查是否有違設計規則,因為Calibre DRC甚至能找出有違反規則的光子設計。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