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Google

Google

- Advertisment -

助開發者部署AI應用 Google AI平台預測服務正式開放

日前Google發布了開放大眾使用的人工智慧(AI)平台預測服務,有助於開發者在雲端準備、建立、執行及分享機器學習(ML)模型,全託管的服務模式可加速模型在終端裝置的布建。這個服務奠基於Google Kubernetes Engine的後端,並具備了高可靠性/彈性及低延遲的架構。 Google發布通用性的AI平台預測服務,有助於開發者在雲端準備/建立/執行及分享機器學習模型 調研機構IDC預測,2020年全球在認知及AI系統的花費將達到776億美元,高於2019年的240億美元。調研機構Gartner也表示,近期針對全球數千家企業管理層的調查中顯示,採用AI的比例在過去4年間成長270%,光是過去一年間即成長了37%。AI平台預測的推出,為Google原有的產品擴增託管服務,將成為與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IBM競爭的利器。 由於該服務的引擎自動選擇了可相容的雲端硬體,如AI加速晶片,有助於使用XGBoost或scikit框架訓練的模型更容易部署。在有支援的虛擬機器(Virtual Machine)上,該服務展現了包含顯示卡、處理器、RAM、網路使用率等效能數據,同時顯示了隨時間計算的模型副本。資安方面,預測服務允許用戶自訂義參數並提供模型部署工具,而這些配備只授權定義範圍內的網路存取相關資源及服務。 該服務提供模型預測的資料和視覺化工具,來協助解釋預測結果。此外,AI平台預測可以持續評估即時增加的模型所需的自動真實標記(Ground-truth Labelling),透過反覆訓練來提升效能增加的機會。而AI平台預測的所有功能都能全託管,在無叢集運算的環境下,由專門的企業支援。如果用戶的流量過大,Google會適時管理,以免模型超載。
0

大廠產品/服務頻布局 雲端遊戲商機可期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 林忻祐 對消費終端業者而言,雲端遊戲崛起,意味著消費終端的規格將會產生質變,輕薄、可負擔、易操作的消費終端為玩家所求。對網路提供業者而言,線上串流服務意味著更多頻寬,業者需要投資更多網路基礎建設,而新的商業模式亦為業者所關注。對雲運算業者而言,雲端遊戲新增了雲服務的應用。對遊戲發行與開發商而言,雲端遊戲提供新的平台通路服務。 雲端遊戲鎖定不同分眾族群 綜觀業者提供雲端遊戲服務品質,由串流提供之畫質、畫面更新率、光線追蹤等特殊效果決定,各家業者提出之更新率皆為60FPS以上,但根據目標市場,但業者服務還是有畫質在720p、1080p、4K之差異,產品服務價格大概在月費5元到50美元。 在雲端遊戲商業模式,業者訂價取決於雲端遊戲的體驗品質,根據雲端遊戲業者2020年4月所提供之服務說明,提供4K解析度之業者為Shadow和Stadia,NVIDIA則是提供1080p服務,Shadow以及NVIDIA另外提供光線追蹤之服務,PlayStation Now提供720p服務,而Arcade則未揭露畫質。在價格部分,多數業者提供之服務在11美元以下,其中以Shadow提供之價格最高,其產品服務落於15美元至51美元,NVIDIA服務和Shadow最為相似,但僅為4.99美元之推廣價格,其中X Cloud尚未確認其定價。 觀察雲端遊戲之目標市場,可分為追求高階遊戲終端使用之消費者以及希望可以便利隨選隨玩的消費者,對應雲端遊戲市場雲電腦以及雲平台產品服務。 雲電腦玩家的使用需求為使用高階遊戲終端,在意遊戲體驗中的流暢度、畫質並具有更新硬體設備的使用習慣。在圖1中,遊戲畫質在1080p以上,且具有光線追蹤功能。雲電腦服務類似租賃遊戲硬體,差異僅在該服務以雲端提供,且由廠商定期維護更新。透過雲端遊戲提供消費者高階虛擬遊戲終端,讓消費者不會因為隨著遊戲軟體的迭代,而需要更新遊戲終端,降低遊戲硬體門檻。 圖1 雲端遊戲大廠產品服務比較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4/2020 雲平台玩家的痛點為遊戲主機、遊戲內容的購買,玩家希望可以玩特定的遊戲內容,但不用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在比較圖中,遊戲畫質在720p。雲平台服務類似於跨裝置的遊戲任意門,遊戲終端與內容取得相對容易,得以隨選隨玩。Sony、Microsoft皆將手機視為可以替代遊戲主機的顯示終端,而Sony、Google、Microsoft、Apple皆提供遊戲玩家遊戲庫之服務,消費者繳交月費之後,便可如串流服務隨選一般,自行挑選喜愛的遊戲。 網路頻寬/品質為決定性因素 雲端遊戲服務品質取決網路連線品質,從各家開放國家發現歐美為雲端遊戲的早期市場,一方面固然為當地的網路基礎建設較佳,另方面則取決於業者在當地建立的伺服器資料中心。大廠提供雲端遊戲亦可見兩個發展脈絡,一為業者自行建立資料中心、一為業者和當地之資料中心或電信業者合作。 從Shadow與NVIDIA在歐洲、美國等國提供雲端服務;前者因其新創規模,在美國亦有尚未提供服務的州別,在資料中心建立上與法國和美國的數據中心OVH和Equinox合作,後者為了提供服務運營14個伺服器中心,和電信業者合作提供GeForce NOW Alliance,在日、韓、俄羅斯的伺服器甚至由合作夥伴經營。若雲端遊戲生態系業者願意經營雲端遊戲服務,亦可以選擇和雲端遊戲業者合作。 雲端遊戲雲電腦以及雲平台服務分別為了滿足玩家對遊戲終端規格、以及跨平台、跨裝置玩3A遊戲的需求。因此,雲端遊戲結合IaaS、PaaS、SaaS的特性,其產業範疇不僅涵蓋傳統遊戲的發行商、開發商,亦包含網路服務提供者、消費終端生態系、雲運算生態系,以及雲端遊戲服務業者之新產業。 雲端遊戲服務業者,本身可以為雲運算服務業者,如Google,亦可能為雲運算硬體提供者,如NVIDIA;亦可以為消費終端業者,如Sony、Microsoft;亦可以為遊戲平台商,如Apple;亦可能為新創,如Shadow具有不同的雲端遊戲服務發展優勢。不論業者類型,各家雲端遊戲大廠均對使用者之網速提出5Mbps~15Mbps以上之要求,且大多建議使用有線光纖傳輸,僅少部分業者提出無線傳輸的4G、Wi-Fi的使用規格需求。 從使用者環境要求以及開放國家觀察,儘管雲端遊戲之流量僅用於遊戲指令的上傳、遊戲畫面傳輸,雲端服務體驗最重要的基礎為網路頻寬、上網品質,可想見網路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將會越趨重要。截至2020年4月,臺灣尚未成為遊戲雲端大廠所支援之使用國家,僅可使用Apple Arcade。一方面業者需要確保當地消費者具有穩定之網速,另方面業者在當地需要有良好的雲端資料中心服務。意謂網路提供者,如電信、系統服務商具有進入此產業的優勢資源。 除了網路外,消費者玩遊戲之重要硬體為電競顯卡,雲端遊戲產品服務之賣點為無須因為3A遊戲暢玩汰換消費終端,讓使用者隨時隨地都可以暢玩遊戲。消費者之願付價格為高階遊戲硬體如電競桌機、筆電、手機,與平價消費終端之價差。截至2020年4月,雲端遊戲之月費價格落在5到50美元。若以高階電腦主機約為2,000美元估算,可訂閱最高級的Blade服務40個月,約為3年多,可見高端雲端遊戲市場鎖定之族群約為定期淘汰硬體設備之玩家。 對硬體業者而言,在雲端遊戲產業興起後,圖形運算渲染之需求轉移至雲端遊戲之廠商。再者,雲端服務的運算需要透過伺服器硬體,存取連接需要透過資料中心的儲存空間。雲端遊戲並不會使硬體商機消失,而是使硬體需求轉向。對消費終端業者而言,雲端遊戲崛起, 終端的舒適度、更好的人機介面協同為下一個遊戲終端硬體應發展方向。 再者,遊戲產業過去採用主機、系統、平台等不同通路區分市場,消費者為了玩特定的遊戲需要黏著於某個消費終端。隨著行動網路越趨發達,手機成為玩家最仰賴的遊戲終端,雲端遊戲亦成為跨裝置跨平台暢玩遊戲之戰場,意味著輕薄、可負擔、易操作的消費終端為玩家所求。以挾帶廣大手機終端用戶資源的Apple Arcade為例,月費為5美元,訴諸從手機、筆電、電視的專屬遊戲跨螢遊玩。 雲端遊戲本身的平台化亦為此服務成功之關鍵要素,如玩家社群交流、遊戲購買,平台本身支援的終端以及遊戲大作的豐富度亦為消費者的考量點。 對軟體業的遊戲發行與開發商而言,雲端遊戲提供新的平台通路服務,在雲端遊戲的浪潮下,加入開放陣營擴展玩家數或是自行經營封閉式陣營成為業者的經營策略。
0

看好智慧眼鏡市場 Google購併AR眼鏡公司North

日前Google買下擴增實境(AR)智慧眼鏡公司North,進一步增加未來的硬體設計與環境計算(Ambient Computing)能力。兩家公司雖未透露收購的價格,但North表示,由於此次的收購,North將會終止其智慧眼鏡產品Focals的功能。 圖 North眼鏡。來源:North Focals 1.0的主要功能是藉由眼鏡支架上的小型雷射光,將圖像投射到使用者眼前。使用者設定眼鏡與手機配對後,即可使用眼鏡來讀取手機通知、觀看導航或透過Uber叫車。 過去North在智慧型眼鏡的市場歷經波折,2019年解雇150位員工,員工也曾經警告公司高層,認為North的眼鏡價格太高且太過男性化。Focals 1.0在2019年1月正式發布後,銷售狀況並不樂觀,發布後一個月內產品的價格下跌將近50%,售價變成599.99美元。因此在2019年12月,North宣布停止生產第一代產品,轉而專注Focals 2.0的開發,但是被Google收購後,這項開發計畫便終止。因此曾經以1,000美元購買Focals 1.0的用戶,近期將無法繼續使用此產品。Google表示,未來會致力於環境計算與相關技術並精進Google眼鏡,但目前尚不清楚North是否會協助Google眼鏡的開發。
0

蘋果/Google發布接觸追蹤API 23國有興趣使用

全球已有23個國家的政府主動接觸蘋果(Apple)與Google合作推出的協作接觸追蹤API,蘋果與Google兩公司日前發布了初版系統。同時這兩家智慧型手機公司基於保護消費者隱私,而將追蹤功能的實用性放到第二順位,因而規定禁止各國政府要求使用者提供電話號碼。 示意圖 蘋果與Google合作推出的協作接觸追蹤API。來源:Unsplash 蘋果及Google表示,美國的幾個州及22個國家已經在尋找這個工具的使用途徑,但還不確定最終會有多少國家採用這個行動APP。此APP將加速追蹤使用者的接觸史,系統的追蹤數據可以與患者的記憶進行比對,更精準找到可能受到傳染的名單,協助政府盡快為可能密集接觸感染者的人篩檢,成為阻止疫情擴散的有效工具。 蘋果/Google表示追蹤系統可以透過設備之間的藍牙連線,紀錄物理上至少接觸五分鐘的用戶。但是有些政府單位認為,蘋果/Google的APP辨識使用者的病毒傳播路徑,找到病毒傳播的重要地點時,若是透過電話或簡訊,而非推播通知,將能達到更有效的警示效果。其中澳洲、英國和其他試圖自行開發追蹤技術的國家,正在經歷修復故障、調整使用電量及採用率受限的研發過程。
0

存亡關鍵時刻 新興消費科技決勝2020

對於蘋果(Apple)、Google和亞馬遜(Amazon)等巨頭還有其他科技公司來說,2020年將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因為服務與裝置的關係將更密切,並且顛覆既有的商業模式。隨著行動裝置成長動能停滯,企業會更倚重尚未取得成功的新興裝置與科技,意謂著這將是決定眾多新技術「成敗」的一年。 考量許多裝置與技術預期將持續成長(圖1),2020年的前景依舊樂觀。雖然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已飽和,但仍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就算只是小幅個位數成長,還是能達到其他應用領域無法媲美的數量與營收水準。因此,智慧型手機是否出現具影響力的新技術依舊值得關注,尤其需注意人工智慧(AI)和摺疊螢幕。而不少科技公司持續將智慧家庭視為發展重點,特別是亞馬遜和Google,因為兩家公司正積極尋找其他可與核心服務更密切整合的發展機會。最後,對於致力轉型服務供應商的蘋果來說,2020也非常重要。而這也會對整體產業有深遠影響,像是會有裝置廠商首次與蘋果簽訂服務經銷合約,或是蘋果將更投入於5G與智慧家庭等產業小組討論。但不要上當,蘋果的核心價值並不會改變,競爭者與合作夥伴仍須提防蘋果在年底將端出的硬體新菜。 圖1 智慧家庭將持續帶動2020年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成長 以下為本文將聚焦的三個重點: ・智慧家庭持續成長,但得利者寡 智慧安防產品和智慧廚房是2020年成長最顯著的領域,但價格將持續快速下滑,衝擊許多廠商的獲利。 ・蘋果無法靠服務扭轉整體營收下滑的態勢 發展服務是蘋果找到下一個硬體金雞母之前的過渡手段。考量新裝置銷售在2019年成長41%,蘋果可能加速發展智慧家庭、穿戴式裝置和擴增實境(AR)。 ・摺疊手機將找到發展利基 從平板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發展過程可知,大螢幕一向能在市場找到立足之地。2020年只要能兼顧規格、可靠性和價位,摺疊手機將撥雲見日。 服務暨平台/內容供應商/技術公司發展有解 對於服務供應商/平台廠商來說,有三個重點值得留意。 ・幫助裝置廠商和技術公司發展服務策略 這些公司永遠不會是讀者真正的對手,應該把他們希望將服務與產品更進一步整合的需求作為機會。裝置與服務要作出差異化,最終還是回歸到體驗的品質。 ・雖然蘋果發展服務失利,但還是有可以學習之處 蘋果的行銷機器通常都能造福所有人,就連最大的競爭對手也是。其他服務供應商應當從蘋果的失敗中吸取教訓,並發展出更好的替代方案。 ・投資智慧家庭網路技術 每一家戶的聯網裝置數量快速成長,同時催生家庭網路的龐大需求;至於連線失敗以及安全和隱私漏洞會日漸受到重視。 而針對內容供應商,則需關注兩個項目。 ・設計與智慧顯示器搭配的新體驗 2020年亞馬遜Echo Show等智慧顯示器價格將跌破75美元,並快速取代家中的智慧音箱,並成為媒體公司觸及既有客群和吸引新閱聽眾的新接觸點。 ・與摺疊手機品牌合作開發專屬內容 智慧型手機品牌會需要可以展現自家裝置強項的專屬內容。手機的高昂價格代表可以與多種服務一起搭配銷售,為內容供應商開創最大利益。 至於技術公司則有三個焦點需注意。 ・開發真正的「智慧」產品 智慧家庭市場目前同質性過高,所以新產品只有聯網功能是不夠的。展示裝置與附加服務的使用案例有助廠商從紅海中脫穎而出。 ・與服務供應商建立更緊密的合作 為建立雙向合作,技術公司可借重服務供應商平台能力,而服務供應商則使用新技術為服務加值。從策略方面來看,技術公司必須瞭解服務市場並尋找可以從中獲利的方式。 ・投資影像與AI技術 2020年將有更多聯網顯示器以及4K影像與虛擬實境等高品質內容問世。AI將大量運用於導覽和探索內容與服務。 兩大因素促整體智慧家庭銷售量超車智慧手機 智慧家庭已成為消費性技術產業的新寵,不僅是未來五年成長潛力最大的領域,而且2019年在法國、德國、日本、南韓、英國和美國等市場銷售量已經超越智慧型手機。亞馬遜和Google等網路與科技龍頭在過去幾年已積極投入智慧家庭領域,除了建構涵蓋裝置與應用程式的生態系統,也收購自家裝置品牌,如Ring和Nest。 智慧安防產品為驅動智慧家庭銷售量成長主因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Omdia的預估,亞馬遜和Google在2018年合計售出5,000萬台智慧家庭裝置,預期2019年數量將翻倍,且2020年繼續上升。但相較2020年整體智慧家庭裝置銷售量的12億台,兩家廠商的市占只是冰山一角。在各應用中,以智慧安防占比最高,2020年銷售量達7.7億台,較2019年成長24.7%,等於新增1.74億台裝置。這些裝置絕大多數會是警報系統的感測器,價格不高,但相機的銷售量將快速成長。Omdia預期智慧家庭相機銷售量將是2020年數位相機市場的冠軍。智慧家電將是2020年成長最快速的應用類別,年增31.4%至7,000萬台。而最令人期待的是智慧廚房,將有各式各樣的中小型聯網廚房家電問世(圖2)。 圖2 2022年全球智慧家庭銷售量將超越智慧型手機 價格下跌將進一步整合市場服務及硬體 以量而言,智慧家庭的確成長快速,但以售價而言卻不見起色,因為每台售出裝置的營收相較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仍舊微乎其微。智慧家庭裝置銷售額的成長速度是銷售量的一半,預計2020年將成長12.8%至818億美元。平均售價則快速下滑,從2018年的83美元下滑至2019年的74美元,2020年則剩65.4美元。小米(Xiaomi)、螢石(EZVIZ)和小蟻(YI)等眾多中國品牌則以破天荒的價格在亞馬遜或其他電商平台銷售,比亞馬遜或Google自有產品低三倍甚至四倍。因為技術非常容易複製與規模化,所以智慧家庭裝置市場有利可圖之處很快就會消失不見。像美國的Canary和英國的Neos等廠商選擇主打服務價值而非硬體設備,試圖穩固營收。而2020年欲進軍智慧家庭市場的廠商若想獲利,就不能仰賴硬體,同時在推出服務與使用案例之前也需測試消費者接受程度。這塊餅確實很大也快速擴增,但現行使用仍局限在基本功能,如果一直如此,就很難大舉搶占消費者荷包。 蘋果整合軟硬體服務 短期內將與現況持平 蘋果服務營收估計將突破500億美元,但非iPhone裝置成長更為快速。2020年對蘋果而言非常關鍵,必須說服投資人公司可以將營收組合轉往服務並重返成長。蘋果指望Apple TV+、Apple News+和Apple Arcade能將服務年營收提升至500億美元以上。不過,蘋果對於iPhone銷售的依賴也體現在服務事業上,因為有三分之二的營收來自App Store帳單和iCloud。隨著未來幾年有數家主要的服務供應商和媒體公司準備退出App Store,蘋果的服務營收實際上可能是面臨威脅的。 從圖3可以看出,蘋果2019財年的營收相較前一年衰退1.7%,主要原因是iPhone營收下滑15%所致,然而服務營收成長24%,其他產品(Apple Watch、AirPods和HomePod)更是大增41%。 圖3 服務營收成長無法彌補iPhone銷售下滑 服務一直以來都是蘋果產品策略的重點,但仍偏向整合軟硬體以提供最高品質的體驗,而不是直接從服務獲利,像是iTunes的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一直都很低。蘋果營收與獲利一向都是由硬體銷售貢獻,Omdia認為未來幾年也不會改變。2019年蘋果新產品類別出現顯著成長,遠超過所屬產業平均營收(如穿戴式裝置),代表未來蘋果的主力仍會是裝置與技術。 更注重隱私幫助蘋果與亞馬遜/Google形成差異化 亞馬遜和Google大舉進軍裝置市場,尤其是智慧家庭領域,而且通常是以賠本價格販售,希望能靠廣告和電商銷售彌補回來。兩家公司的商業模式都高度仰賴消費者數據,以用來鎖定服務與產品客群。2020年亞馬遜和Google將首次嘗試靠智慧音箱和AI語音助理的使用來獲利,可能成功亦可能失敗。蘋果高度重視隱私保護,凸顯與亞馬遜和Google等公司之間的最大差異,也因此取得消費者信任,並得以在多變的時代緊抓住消費者的心。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等重要政治事件將讓隱私議題日趨重要。 Omdia的消費者研究指出,不管是廣告贊助的免費服務還是注重隱私的頂級服務都各有龐大受眾,所以可以互相共存。不過,蘋果稱霸智慧型手機市場,對於消費者有很大的影響力,公司會持續標記來自第三方應用程式的消費者數據追蹤,並於Safari和iOS中阻擋廣告。 消費者熱衷螢幕將為新興領域發展動能 2019年摺疊手機的起步並不順利。 摺疊手機將日趨普及 三星(Samsung)發表的Galaxy Fold定價高達2,000美元,又因摺疊設計脆弱導致上市時程推遲,所以招致不少質疑。摩托羅拉(Motorola)原預計在美國重新推出廣受歡迎的Razr智慧型手機,搭配摺疊螢幕定價1,500美元,但計畫同樣延遲。最後是華為(Huawei)的Mate X,原定2019年在全球開賣,但最後只在中國上市且數量非常少,價格約2,400美元。 2020年下一代摺疊手機將問世,價格與設計都更吸引人。但並非人人都買單,像是在德國、英國和美國有超過半數的消費者對摺疊手機興致缺缺。然而,大螢幕行動裝置的魅力不容小覷,想想當年平板電腦和平板手機剛推出時也是飽受批評。消費者越來越喜歡在行動裝置上使用Netflix等OTT服務應用程式觀看影片,對於Instagram和Snap等社群媒體還有遊戲的需求也將只增不減,而摺疊手機是能夠充分滿足這些需求的不二選擇(圖4);另外其也是展示5G能力與新興AR應用的最佳裝置,這些因素應該足以讓電信營運商願意繼續販售摺疊手機。 圖4 法國與西班牙超過四成的消費者對摺疊手機感興趣 智慧顯示器將超越智慧音箱 Omdia預期2020年智慧音箱銷售量將年成長26%,低於2019年的50%。截至目前為止成長動能依舊為谷歌和亞馬遜力推的入門款裝置(根據Omdia的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智慧音箱銷售量中,有超過55%為低於75美元的產品)。2020年智慧顯示器的價格將壓低至75美元以下的區間。早在2019年12月亞馬遜就已經將121.95美元的Echo Show 5下殺至59.99美元,而Echo Show 8和Google Nest Hub等較新款產品則以79.99美元促銷,還免費贈送Echo Dot或Google Nest Mini。 雖然智慧顯示器比摺疊手機便宜許多,但消費者感興趣的程度還是低於平均值。問題同樣出在消費者若沒有實際擁有產品,就很難理解其中價值。事實上智慧顯示器的優點顯而易見,像是將語音助理的回應視覺化,讓溝通變得簡單許多並提供使用者更多選擇,在播放音樂、播報新聞或玩聲音遊戲時也能顯示其他內容。而互動式智慧顯示器是智慧音箱的未來趨勢,並將在2020年普及,讓服務供應商和媒體公司又多了一個可以從中獲利的家用接觸點。 (本文作者為Omdia消費性科技暨媒體與娛樂部門實務主管)
0

德國政策大轉彎 改採蘋果/Google方案收集接觸史資料

日前德國宣布將透過智慧型手機追蹤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感染狀況,但卻主張採用集中式架構,與蘋果(Apple)、Google所提出的分散式架構相反。但在兩天過後,德國政府態度大轉變,決定改採蘋果跟Google所主張的作法。為了對抗COVID-19,各國政府均緊急投入App開發,以蒐集COVID-19傳染的資訊,但卻也引發公眾利益與隱私權保障孰輕孰重的爭議。德國總理辦公室主任布勞恩(Helge Braun)與衛生部部長斯潘(Jens Spahnz)在聯合聲明中表示,柏林將採用分散式管理使用者足跡,協助衛生單位取得COVID-19的相關感染數據。 圖 德國宣布將透過智慧型手機追蹤COVID-19的感染狀況。來源:Unsplash 目前大部分的歐洲國家不開放提供使用者的位置資訊,也無法透過短距藍牙來聯繫可能感染的民眾,而且他們不同意將聯繫人的資料記錄在任何設備上,因此無法有效連絡有感染風險的對象。而若是採用分散式管理,使用者可以選擇共享他們的電話號碼或現在的身體症狀,藉此與衛生單位建立聯繫管道,並由衛生單位在發現危險情況時提供建議。上述功能必須透過下載App執行。 德國原本支持泛歐洲隱私保護追蹤(PEPP-PT)計畫,而此計畫需要iPhone改變設定才能實行。但蘋果在日前已拒絕配合修改iPhone,因為PEPP-PT採用集中式架構,政府將藉此擁有大量使用者的個資。因此,經過一個周末的討論後,德國總理辦公室主任布勞恩與衛生部部長斯潘在聯合聲明指出,該國將改採行分散式架構,App的內容必須在符合資訊安全的情況下自願公開,目標是盡快釐清並打斷感染鏈。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藍牙追蹤使用者與他人之間的親密程度及接觸時間,如果其中一個人的COVID-19測試為陽性,密集接觸者即須就醫、檢疫或自主隔離。 德國決定改採分散式架構後,蘋果與Google都將開發新工具,以支援分散式的連絡人追蹤。不過,法國及英國仍支持PEPP-PT,因此法國與英國政府開發的接觸史追蹤App,或將無法在iPhone上正常運作。
0

Google開源框架加速AI訓練 最高節省80%成本

近日Google研究人員發表一篇說明SEED RL框架的文章,該架構可將人工智慧(AI)模型的訓練擴及數千個機器。並且促進每個機器達到每秒訓練數百萬個框架的速度,同時減少80%的成本,可望為過去無法與大型AI實驗室競爭的新創公司帶來平等的發展機會。 圖 近日Google研究人員發表一篇說明SEED RL框架的文章。來源:Google AI 在雲端進行複雜的機器學習非常昂貴。華盛頓大學曾經為了訓練用來製作/辨別假新聞的AI模型Grover,在兩週內花費了25,000美元。人工智慧研究組織OpenAI每小時支付256美元來訓練語言模型GPT-2,而Google支出大約6912美元訓練雙向轉換器模型BERT,用以重新定義11種自然語言處理任務的最新狀況。 SEED RL建構在Google的TensorFlow 2.0框架之中,透過集中模型使用圖形卡與張量處理器(tensor processing units, TPU)。為了避免遇到數據傳輸瓶頸,其使用分散式推論(distributed inference)訓練模型的學習元件,集中執行AI推論。目標模型的變量和狀態資訊保留在原本的位置,而每個步驟的觀察結果則會回傳給學習者,並且基於開源的通用RPC框架網路庫,維持在延遲最低的狀況。 為了評估SEED RL,研究團隊在常見的Arcade環境,以及DeepMind實驗室/Google Research Football三種環境中進行基準測試。團隊表示,他們解決了在Google Research Football中未解決的任務,並透過64個雲端TPU核心,達到每秒240萬幀的處理速度,此成果是目前最先進的分散式代理人機制的80倍。
0

美國占世界過半量子專利 他國仍有競爭機會

量子電腦是未來人工智慧(AI)的運算平台,而各國的量子專利數量可以反映該國在此領域的研發能力。根據光電協進會(PIDA)分析2019年的專利數,美國以110件保有領先地位,占世界量子專利數的52%,位居第二的中國僅有50件。另外,從申請歷史與總數來看,加拿大廠商D-Wave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圖 加拿大廠商D-Wave。圖片來源:D-Wave 量子電腦可處理急劇增長的數據,同時被視為終極運算工具與未來AI的運算平台,依據日本經濟新聞調查,美國仍是此領域的領頭羊。pida指出,2019年的量子專利中,美國即占全世界申請數的52%,達110件。相較之下,排名第二的中國只有美國申請量的一半(50件),顯示美國的電子專利幾乎等於世界他國申請量的總和。 就公司的專利申請歷史與總數來看,加拿大的D-Wave是世界上第一家成功將量子電腦商業化的廠商,過去D-Wave的量子電腦專注於優化,例如選擇最短的商業路線以及創建飛機和火車的時間表,但近期發展落後於Google及IBM。 Google在量子電腦的技術發展,從2013年向D-Wave購買量子計算機後開始全力發展。2014年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John Martinis教授等人加入Google團隊,並著手開發商用的量子電腦,自此Google的研究逐漸超前。 目前Google量子計算雖已達到53個量子位元,但實際使用時還需要增加100或1000倍,技術仍有大幅進步空間,其他廠商如IBM已經透過雲端提供通用量子計算服務。日本方面,NEC則宣布對D-Wave投資1000萬美元,兩家公司將聯合開發軟體,力圖與Google競爭。
0

Google增加資本支出 可望帶動伺服器訂單回穩

2019年雲端市場的資本支出微幅下滑,連帶影響伺服器廠商的訂單數量。然而日前Google宣布2020年將投資超過100億美元,在美國包括科羅拉多、喬治亞、紐約等11州設立辦公室與資料中心,除了為當地帶來工作機會,同時可望帶動伺服器出貨量回升。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統計顯示,長期而言,市場對雲端服務的需求持續增加,2013~2017年的雲端廠商資本支出皆呈現上升趨勢,但是2019年的雲端廠商資本支出縮水,相比2018年同期呈現明顯下降,因此推估伺服器供應商受此影響,2019年的訂單數量減少。 2019年的雲端廠商資本支出縮水,相比2018年同期呈現明顯下降。圖表來源:semi 而本月26日Google表示,2020年會有超過1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主要投注在美國共11州的Google資料中心與辦公室設置。雲端大廠的投資舉動,為去年緊縮的雲端服務市場注入活水,除提供地方更多就業與商業合作的機會之外,也代表伺服器供應市場將同步回穩。
0

Google Coral產品搭載瑞薩高效電源管理IC

先進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瑞薩電子(Renesas)日前宣布其ISL91301B電源管理IC(PMIC)應用於最新的Google Coral產品當中,包括Mini PCIe加速器、M.2加速器A+E密鑰(M.2 Accelerator A+E Key)、M.2加速器B+M密鑰(M.2 Accelerator B+M Key)、以及系統模組(System-on-Module, SoM)。Google Coral可和任何規模的程序(Process)無縫整合,進而協助設計人員為多個行業創建各種當地的人工智慧(AI)解決方案。 瑞薩電子行動基礎設施與物聯網能源事業部副總裁Andrew Cowell表示,很高興能和Google合作,一起開發創新的下一代產品。該公司的多相位PMIC採用瑞薩電子的R5調變技術,可實現極為快速的暫態響應,因此Google的設計人員能夠機動性地調整功率來改善整體的系統效能。 Google Coral技術支援低功耗設備的高等神經網路(Advanced Neural Network)處理程序,其核心是Google Edge張量處理單元(Tensor Processing Unit, TPU)協同處理器,能執行每秒4萬億次的操作(Trillion Operations Per Second, TOPS),而每TOPS所使用的功率僅為0.5瓦(每瓦2TOPS)。例如能以節能的方式,執行諸如以400 FPS速度運作MobileNet...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