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
Digi-Key與Septentrio建立全球經銷合作關係
全球電子元件經銷商Digi-Key今天宣布已與高精密度GNSS定位解決方案的廠商Septentrio建立合作關係。Digi-Key現在可以為全球客戶提供小尺寸、低功率的mosaic-X5,滿足客戶對安全可靠高準確度定位的需要。
Septentrio的mosaic-X5採用完整的多頻率、多星系技術,可以追蹤從所有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星系發出的每個既有及未來訊號。此種訊號多樣性結合先進的抗干擾技術,讓mosaic-X5能夠提供公分等級的定位精密度,即使在嚴苛的工業環境中,也可達到最大可用性。因此,mosaic-X5是一款相當理想的定位解決方案,適用於機器人、自動化、遠距通訊等許多應用。
Septentrio產品管理主任Francois Freulon表示,本公司的mosaic-X5是一款先進的GNSS接收器模組,產品效能完全不折衷。mosaic-X5有小尺寸、低功率的產品優點,可為大量應用提供高效能的定位功能。透過Digi-Key經銷我們的產品,本公司得以向外擴充並推廣自家產品,以便進入需要安全及高準確度定位的全新市場及應用領域。
Digi-Key全球供應商管理副總裁David Stein表示,Digi-Key很榮幸能與Septentrio建立新的合作關係,由於高準確度GNSS接收器具備安全可靠的定位功能,不斷用於新式應用與裝置中,所以市場需求成長強勁。Digi-Key讓客戶能夠輕鬆訂購、開發與部署最新科技,包括採用最新抗欺騙干擾技術的Septentrio高精密度耐用型GNSS元件。
u-blox攜手Sapcorda增強SAPA GNSS服務
定位與無線通訊技術廠商u-blox與先進GNSS增強服務供應商Sapcorda Services GmbH公司宣布,雙方已建立夥伴關係,將建置新制定的SPARTN格式作為校正介面,以奠定把SAPA 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增強服務帶到u-blox F9平台的基礎。工業和汽車將是主要能獲益於此可擴展、平價以及高品質GNSS增強服務的市場。
SAPA優質GNSS增強服務(SAPA Premium GNSS Augmentation Service)自2020年1月起正式推出,透過結合兩項技術:全球PPP服務和本地RTK服務,使其在GNSS校正服務市場中脫穎而出。它的重要特性包括:快速收斂時間、跨洲覆蓋範圍內的效能一致性、頻寬效率以及專用、特定用途GNSS網路。SAPA服務是透過蜂巢式通訊以SPARTN格式進行傳送,近期內將會啟用L波段的地球同步衛星通訊。
SPARTN是即時導航用安全位置增強(Safe Position Augmentation for Real-Time Navigation)的簡稱。這個由業界驅動、開放且免費使用的格式是專為廣播傳送新式狀態空間(State Space Representation, SSR)GNSS校正服務所設計的,鎖定大眾應用市場。
不同於需要在GNSS接收器與校正服務供應商之間進行雙向通訊的傳統觀測空間表示(Observation Space Representation, OSR)校正服務,Sapcorda的SSR校正服務可廣播至整個洲內的接收器。這使其可向任意數量的終端使用者有效地提供高精準度GNSS定位,並實現無限的擴展性和隱私資料保護。SAPA Premium服務目前已在美國和歐盟大陸啟用,並預計將提升為SAPA Premium Plus,以為安全關鍵應用提供至關重要的完整性和功能安全合規性。
這是相容於大眾市場的高精準度GNSS定位解決方案,可滿足客戶對無縫接軌、準確定位和導航不斷成長的需求,同時也是多種新興應用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在工業領域,包括自駕工具,如無人飛行載具(Unmanned Aerial...
u-blox新LPWA蜂巢式模組增加安全暨定位功能
定位與無線通訊技術廠商u-blox日前宣布已擴展其SARA-R4系列LTE-M/ NB-IoT和EGPRS蜂巢式模組至多個衍生版本,其中均內建了可為物聯網(IoT)數據、裝置和生態系統實現端到端安全特性和服務所需的硬體和軟體功能。
u‑blox蜂巢式產品中心資深產品經理Rado Sustersic表示,新的SARA-R422產品系列可提供優異的安全保護、工業輸出功率,即使在訊號微弱的條件下,也可以使用先進的u-blox GNSS技術在任何位置確保最佳的覆蓋範圍。這些新增的產品特性是u-blox專為LPWA IoT市場所量身打造的重要功能性。
SARA-R4系列是各種關鍵任務IoT解決方案的選擇,包括聯網醫療、工業監控、銷售點和自動販賣機、追蹤與車載資通訊裝置,以及智慧照明解決方案和建築自動化等。
SARA-R4系列的安全特性包括為每台裝置提供唯一、且無法變更的信任根(Root of Trust, RoT),以及能夠存取可擴充的預共享金鑰(Pre-shared Key, PSK)管理系統。這為先進的可信任安全功能奠定了基礎,以實現裝置上(On‑device)、以及從裝置到雲端的數據加密和解密。選用基於PSK的安全性,而不是更複雜且運算密集的公開金鑰基礎架構(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方法,可為許多IoT應用取得建置成本和安全保護等級之間的適當平衡。
所有的SARA-R422模組都可提供23dBm的輸出功率,讓終端裝置能在所有的網路條件下正常運作。這代表,SARA-R422模組可適用於基站邊緣(Cell Edge)、在微弱訊號條件下也不會有覆蓋問題;更重要的是,沒有不必要的重覆傳送,因為重覆傳送會增加傳送時間以及整個系統的功耗,因而縮短電池壽命。
SARA-R422M8S已與u-blox M8 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接收器和單獨的GNSS天線介面預先整合。這個獨特設計提供兼具LTE通訊以及高度可靠、準確的定位數據。該模組亦支援混合式定位策略,可透過u-blox CellLocate服務提供的數據增強衛星星系提供的定位數據,以確保隨時隨地都能取得定位數據。
落實行進安全 自駕通訊/定位技術缺一不可
目前科技業者與車廠都已投入自駕車系統的發展,特別是專注於通訊、光學雷達(LiDAR)感測、定位與操控技術的研發,在自身的產業特色下,兩方發展出現速度和方向不大相同的現象。
科技產業在產品研發、量產、上市等要求向來快速,以速度獲取市場商機,而車廠業者則多是百年工業,其產品使用年限長,對安全性的注重度高,從設計到製造,都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驗證,這也是車商在自駕車進展較慢的原因。
至於發展方向,以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SAE)制定的自駕車6個等級為例,車廠是由第0層逐步往上推,科技廠商則是先從第5層的完全無人自駕等級,回推思考技術有哪些欠缺,這兩種不同發展方向在時間的推演下,將在一定的技術環節交會。
觀察目前各大廠的自駕車發展,大多以自小客車為主,在此類應用中,不但車體中的感測器、運算單元、定位單元與操控單元須具備精準而快速的訊號擷取與反應能力,還須經長時間實地測試,以掌握所面對的複雜環境。本文將以自駕車系統中所須採用的通訊與定位技術為探討主題。
感測器穩定性為自駕技術關鍵
台灣目前由法人(如工研院)制定自動駕駛感知次系統,其中V2X通訊技術與應用於自駕車軟體架構中、行車安全性及聯網接收號誌狀態資訊的提升,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自駕車系統軟體的運作流程概述如下:
首先,感測分析硬體(Camera、3D LiDAR、Radar與V2X路側通訊設備)收集車輛周圍資訊後(如道路是否有障礙物、道路路形等)先進行前置處理與資料對齊,接著透過深度學習影像辨識軟體針對偵測到的物件與資料進行訓練(Training Data);之後融合多重感測資料(Data Fusion),再進行即時事件推理(Event Sensing)—即區分Event Sensing Type:行人穿越道路(Pedestrian Crossing Road)與橫向來車 (Intersection Movement Assist);最後再儲存資料(Data Logging)。
自駕車系統架構中最關鍵的元件為前端感測器,其為發展自動駕駛技術領域中最重要的回授單元。近年來隨著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普遍應用於高階車輛,且安全、舒適、方便與節能方面亦有改善,使安裝多個感測器逐漸成為趨勢,同時成為發展自動駕駛等級SAE Level 5的基礎。透過這些先進感測器與機器學習軟體演算法處理,可讓車輛電控單元完整模擬,甚至超越人類在駕駛車輛時所使用的各種感官能力(Perception),實現同步即時的全方位環境感測能力,並針對感測結果判斷控制決策,因此感測器的穩定性研究成為目前自動駕駛技術的關鍵要素之一,其中運算速度、抗環境干擾能力與辨識精準度為目前發展的三個重要指標。圖1以NVIDIA為例,運算平台採用GPU架構可加速運算,每年以1.5倍的速度成長,預計於2025年將可達到1000倍的運算速度,可融合運算多種感測器。
圖1 自駕車運算平台以GPU架構為主流。
圖2以Google新創的自駕車公司Waymo為例,車上配掛光達與攝影機等感測設備,融合多重感測器抵抗環境干擾。
圖2 自駕車將融合多種感測器克服環境干擾。
圖3則是顯示目前自駕車採用3D光達技術,目的為提高物件辨識精準度。
圖3 自駕車採用3D光達技術,以提高辨識精準度。
兩大自駕車通訊技術
自駕車通訊技術,即採用車聯網V2X通訊,使自駕車具有對外連網能力,該技術可區分為兩大類,分別為短距無線通訊Dedicated Short Range...
是德C-V2X測試方案通過3GPP驗證
是德科技(Keysight)日前宣布其蜂巢式車聯網通訊(C-V2X)射頻符合性測試案例,通過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驗證,可協助汽車業加速推動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化。
是德科技無線測試事業群副總裁暨總經理Kailash Narayanan表示,該公司在三年多前便提出實現可靠、高效率傳輸的願景。之後加入跨產業5G汽車協會(5GAA),協助制定5G V2X通訊規格。系列C-V2X測試解決方案,提供全面射頻協定和應用層測試方法,讓使用者能跟上最新3GPP標準和安全需求的演進。此外,期待能主動支援完整符合性測試情境,以加速推動此裝置認證。
驗證C-V2X效能,對於實現其認證和商業化至關重要;而經3GPP驗證的符合性測試案例,使C-V2X連接的生態系統能夠符合3GPP第14版本和New Radio(NR)第16版標準所規範的效能相符性。3GPP使用是德的5G射頻(RF)和無線資源管理(RRM)設計驗證測試(DVT)和符合性測試工具套件及Qualcomm 9150 C-V2X晶片組平台,對測試案例進行驗證。
本解決方案支援C-V2X等短程無線技術,預期將改變汽車體驗,為乘客、駕駛及行人提供更安全的路況。5G RF/RRM DVT&Conformance工具套件提供C-V2X端對端信令測試功能,包括用於驗證使用者至UTRAN(Uu)和PC5鏈路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信號模擬功能。
高通科技(Qualcomm)工程部副總裁Prashant Dogra表示,雙方在5G領域合作,協助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建構基於C-V2X技術的統一網路連接架構。期待持續合作,共同展示基於5G NR的C-V2X功能,為自動汽車駕駛提供可靠通訊功能。
u-blox高精準度定位模組為無人機提供效能優勢
u-blox宣布其可在數秒內提供公分級定位的高精準度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模組ZED-F9P再度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肯定。專精於民用電動垂直起降(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TOL)飛行器開發和生產的德國業者Quantum-Systems,已在其最新的電動Tron F90+固定翼無人機(UAV)中採用了ZED-F9P模組。性能優異的Tron F90+無人機機翼展開為3.5公尺,飛行速度達160公里/小時,飛行距離為100公里,可用於關鍵任務的後勤工作,例如緊急運送血液到偏遠地區,以及採礦和農業等相關任務。
Tron F90 +是Quantum-Systems eVTOL無人機平台的最新成員,是專為貨物、巡查、測量和測繪,以及惡劣條件下的偵察所設計,其他的產品還包括Trinity F9、Scorpion和Vector無人機。它們全都採用u-blox F9高精準度GNSS技術。
Quantum-Systems工程團隊在開發Tron F90 +無人機時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垂直起降(VTOL)功能,並需存取足夠的準確位置資料,以確保操作順利進行。如此,才能保護無人機所攜帶的貴重物資免受損壞風險。
透過多頻即時動態定位Real-time Kinematic, RTK)和原始碼,以及提供給ZED-F9P的載波相位數據,可確保必要的定位校正,操控飛行員甚至可以完成最困難的操作。每架Tron F90 + UAV都配有ZED-F9P模組。透過RTK或後處理定位校正,絕對位置精準度可降至3~5公分。此準確度意味著,u-blox模組的準確度比標準的公尺級GNSS解決方案高出約100倍,但仍能為客戶提供極具吸引力的價格。
Quantum Systems技術長Michael Kriegel博士表示,此無人機開發計畫需要準確、具成本效益、而且超可靠的解決方案,並能提供PPK功能,以及未來可使用的RTK功能。ZED-F9P模組具備輕巧、堅固結構、易於整合以及元件品質優異等多項特性,這些都是我們決定選用u-blox的重要因素。
u-blox定位產品中心高精準度產品管理總監Peter Fairhurst指出,自我們今年初發表u-blox F9平台以來,在市場上已經獲得了極佳的反應,並在各個不同領域迅速獲得採用。與Quantum-Systems的合作專案便是一個很好的案例,我們把業界領先的定位精準度帶到了不容出錯的應用領域,並且還降低了總體材料清單(BOM)成本。
意法針對大眾追踪導航市場推出ROM架構GNSS模組
意法半導體(ST)之GNSS産品家族增加新成員,新的Teseo-LIV3R價格極具競爭力,是一款基於ROM的定位模組,其具備ST完整的GNSS演算法,提供給注重成本考量的追踪和導航裝置。
意法半導體新款GNSS模組具備里程表和地理圍欄功能。里程表包含三個短里程計數器和行駛距離通知功能;地理圍欄則包括多達八個可配置的圍欄,以及交叉圍欄出入提醒功能。新産品支援免費伺服器存取之即時輔助GNSS技術,確保可靠的導航應用不會出現定位數據間斷的問題。
同步追踪GPS、Glonass、北斗和QZSS等四大導航衛星系統,結合基於衛星的增強系統(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BAS)和RTCM V3.1差分定位系統,新模組讓導航裝置具備1.5公尺以內(50% CEP )之傲人的定位精確度。其追踪靈敏度爲-163dBm,且首次定位時間低於1秒,確保要求高的導航應用具有傑出的性能。新模組整合簡單,還能支援NMEA 特定指令。
Teseo-LIV3R可根據精度,為平均電流和固定頻率提供可擴充功耗,其提供RTC備份低於15μA的待機模式,並支援多種低功耗模式,為有電力考量應用的理想選擇。低功耗模式包括自適應和節能周期式連續定位、僅GPS的間隔性定位,以及裝置處於永久待機狀態的按需定位。
爲了簡化和加速新産品開發,該模組獲得FCC認證,亦支援STM32開放式開發環境。在STM32生態系統具有高階地理定位、智慧追踪和伺服器輔助GNSS等應用軟體。在硬體方面,則提供EVB-LIV3x評估板和X-NUCLEO-GNSS1A1擴充板,協助開發者掌握先機。Teseo Suite PC工具亦可幫助開發者輕鬆配置和調整性能。開發人員可以加入ST GNSS社群,即時分享資訊以更加了解該領域的相關知識。
食品產業鏈數位化進行式 「食聯網」以智慧科技展新意
以下是關於食物的幾個重要事實:全世界有四分之三的食物僅來自於十二種植物和五種動物。我們已經種植了足以餵飽100億人口的糧食,但仍有九分之一的人口營養不良。同時,這可能也是歷史上首次,有更多的人是因為飲食失衡而死亡,而不是因為飢餓。現在,請思索一下這些內容。
全球食品產業是一個非常龐大而且複雜,規模高達數兆美元的產業。從農場、牧場和果園、漁場、溫室和屠宰場到超市和便利商店,各類業者種植、採收、加工食材、運輸、包裝,並將它們配送至橫跨全球五大洲的綿密通路之中。
現今,數位科技已經在食物供應鏈中的每個環節扮演著重要角色。也就是說,如果數據是產業數位化的主要驅動力,那麼用來收集、傳輸、儲存和處理數據的技術則是關鍵的促成因素。所謂數位化,其實就是擷取數據、在邊緣或雲端進行分析、以及利用數據來最佳化開發工作。數據品質的提升,以及用來收集、傳輸和分析數據的技術通常會帶來更佳的流程,或是全新的應用。
雖然我們可能須要花幾年時間才能獲得食品產業完全數位化的成果,但其成果將是豐碩的,包括:以較低的環境成本提高農業生產力、以更高的食品安全建立更透明的供應鏈,並減少欺詐。更智慧的包裝可改善物流、延長保存期限、減少浪費,而新的配送系統可以提升便利性。到2050年時,全球人口將逼近100億大關,我們建構的「食聯網」(Internet of Food)對於支撐如此龐大的人口將至關重要。
挑戰傳統與未來
1798年,英國人口學家Thomas Malthus便大膽預言,人類的持續繁衍最終將超過地球的負荷。從20世紀初的工業革命,到本世紀中葉,更新、更強韌的植物品種、人工肥料和農用化學品,以及近年來的基因改造生物,雖然不斷在增加全球糧食的產量,但是,人口成長一直以來都是全球食品科技突破的一大挑戰。
但這次可能會有所不同嗎?到本世紀中葉,全球糧食需求預計將增加約60%。隨著中產階級的人口越來越多,他們對飲食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樣化、更營養的食品,特別是對肉、蛋和乳製品等能量和營養密集的畜牧產品的需求會更高。
隨著氣候變遷,人口成長也對糧食系統帶來了難以預測的後果。例如,土壤的營養成分日益枯竭,影響了全球的農產收成。由於缺水地區的地下含水層日漸乾涸,也使地下水資源受到威脅。而全球糧食系統本身,由於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驚人的20~30%以及消耗70%的淡水用量,使得問題更加嚴峻。
這種情況是前所未見的,但因應現在所面臨的挑戰,我們所擁有的科技能力也是前所未有的。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已有十多種新興技術被視為具備重塑食品產業的潛力,其中至少有六項─包括精準農業、即時供應鏈監測以及食品感測等,都與數位科技息息相關。
在大量的低價感測器、雲端上幾乎免費的分析和儲存容量、以及新興無線通訊和定位技術的帶動下,數位化可望把農業生產力推升至全新的境界。
以最新一代的高精準度定位技術u-blox F9為例,透過利用多頻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並與GNSS校正數據結合,可大幅降低技術的擁有成本。此技術不僅將應用擴大至更寬廣的市場,還能為開發新的自主化解決方案奠定基礎,例如自動駕駛農用車或無人運送機等。
數據與分析提升效率/產量
從一開始,農業就是依靠經驗,隨著季節更迭,世代交替,經過艱苦的試錯過程才發展至今。但是隨著農業發展為科學,並成為一門生意,透過最佳化的機械採收並因應人們的消費需求,農業進步的速度越來越快,產量越來越高,品質也越來越趨穩定。
農業的施作方式不斷地進化推展。以農曆時程為基礎,傳統的農民曆已被更合理的科學方法所取代。在可能的範圍內,播種、耕種、施肥和噴灑農藥等所需的體力勞動也都可由機械設備代勞。現今,分散式感測器、高光譜相機和衛星定位的結合,可使所需的農業勞動投入降至最低。它們還有助於保護環境,節約用水,並使消費者更少接觸到具毒性的農藥。
感測器、數據和自動化也改變了畜牧業。今天,有些連網乳牛已配備了計步器和牛隻行為追蹤項圈來監控放牧時間,還有其他的感測器可安裝在它們的乳房、尾巴,甚至胃裡。數位科技和精準畜牧不僅可以提高牧場的效率,還可以更輕鬆地達到高品質標準。
透過配備可捕捉窄頻帶光線(Light Narrow Frequency Bands)的高光譜相機,農民可利用無人機在田野上飛行來遠端監控農作物。由瑞士的Gamaya等新創業者提出的解決方案能讓農民繪製各類地圖(圖1),包括農作物類型、壓力因素,用水量和生化品數量等。有了這些資訊,農民可以進一步最佳化農業投入的利用率,同時,也能透過幾近手術精準度的無人機來進行噴灑肥料或農藥。
圖1 由瑞士公司Gamaya等新創業者提出的高光譜影像數據,可讓農民繪製各類地圖,包括農作物類型、壓力因素、用水量以及生化品數量等。
改造食物供應鏈
供應鏈的發展歷史與貿易一樣地古老。最早的貿易商品特點是它們不易腐壞。例如,鹽和乾燥香料,它們能夠穿越撒哈拉沙漠或絲路不會變質。今天,我們對於商店所提供的商品有著更高的期望。易腐壞的商品通常必須在幾天內設法通過食品通路到達最終消費者(圖2)。如果未能如此,全世界所生產的糧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都可能面臨風險,也就是說,會有高達13億噸的食物可能被丟棄。在食物供應的過程中,它們被運輸、加工、測試品質、儲存,包裝並運送至全球各地,最後到達消費者附近的超市或餐廳。
圖2 當一顆草莓被摘下、一條魚從水裡被撈出來,或者母雞下了一顆蛋的那一刻,一場對抗時間的比賽就開始了。
數位技術可使供應鏈達到前所未有的資訊透明度。無線資產追踪裝置、智慧包裝和射頻辨識(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標籤都可用來確保商品能準時、完整無缺地透過食物鏈來運送,而且低溫供應鏈不會中斷。蜂巢式數據傳輸和硬體的成本,長期以來一直是廣泛部署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瓶頸。最新一代授權的低功耗廣域網路,包括LTE-M和NB-IoT,如u-blox SARA-N3 NB-IoT模組,透過提供增強的地理覆蓋範圍、低成本硬體和數據資費方案,以及在某些使用案例中超過10年的電池使用壽命,正迅速地掃除這些限制,包括農作物監測、牲畜監測和車隊追踪等,將會是首波獲益於此技術的應用。
此外,透過利用區塊鏈(一種分散式分類帳Distributed Ledger),遵循性報告(Compliance Reporting)可以大規模地自動產生,以確保供應鏈中每個步驟的資料準確度。
食物供應鏈智慧化流程革新
雖然食品供應鏈對消費者來說是不透明的,但超市和其他賣場的變化卻很難不被注意到。Amazon Go超市是第一個完全取消人工結賬的超市,沃爾瑪首創的貨架掃描機器人也是自動化的新概念。在不久的將來,物聯網、人工智慧和虛擬實境的結合將提供全面改造和強化購物體驗,並使用互動式表格為消費者提供有關食品出處、營養價值和廢物處理說明的訊息。
透過讓網路中的各個節點傳遞資訊,網狀網路(Mesh Network)技術提供了一種可有效擴展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新方法,使其能擴展覆蓋範圍,並實現包括連網超市在內的廣泛應用。藍牙網狀網路這類的標準化平台可確保裝置保持互通性,即使它們來自不同的供應商。此外,透過能夠利用行動通訊網路傳輸訊息的節點─形成所謂的毛細管網路網狀網路還能進一步擴展,以實現雲端應用。
然而,若決定在舒適的家中購買生鮮雜貨,那麼,消費者可能會錯過這些發展。據Tetra Pak的研究,有14%的消費者會在網上購買生鮮雜貨,而且有59%的消費者打算這樣做。到2021年,預估電子商務將占所有食品購買量的10%。
不過,購買的產品仍然可以識別,但包裝方式會有所革新。屆時,智慧包裝將告知消費者食物何時過期,以減少被丟棄的過期食物數量。此外,了解顧客在用餐後的體驗也一樣重要,具備特定數位程式碼的個性化智慧包裝將能與顧客互動、提供學習和娛樂特性。而且,生產廠商也可藉此更深入了解他們的消費者。
食聯網將帶動破壞式創新
食物最初是一種生存的手段。當衣食無虞時,它成為身分地位的表徵、情感安慰的來源、全球暖化的貢獻者,甚至有時是有害的成癮物質。社會趨勢都指向了更加豐富的食物多樣性。根據Accenture的報告,對健康的期望已成為消費者的最高目標,他們願意為更健康的食品花更多的錢,同樣地,他們希望食用具備透明資訊和永續來源食材的食品。
那麼十年後,我們會在餐盤上看到什麼呢?或多或少,會與今天吃的東西相同嗎?或者,我們可能會從基於微生物的高營養和可持續食物中獲取主要營養素?還有很多問題尚待解答。未來,人們是否會像過去渴望節慶家庭聚餐一樣地渴望明天的Food X.0?或者,是否會堅持烹飪傳統,只是使用更有效率的種植、加工和運送食材?有一點似乎是肯定的:食物鏈中每個一步驟的量化、數位化和整合都只會加速進行。與此同時,營養基因學和個人化營養、實驗室培養的「肉類」和食用昆蟲等新趨勢也都即將出現。從農園到餐盤─以及在食品工廠、實驗室和商店中─「食聯網」已經推翻了許多習以為常的做法。我們可以深具信心地說,未來,將會出現更多的革命式創新!
(本文作者為u-blox台灣區總經理)
妥善權衡DSP與MCU運算資源 IoT應用兼顧成本與續航力
由於IoT裝置一般都需要兩種功能,因此必須登入至少兩組內核。這對充電後可用時間要求不高的高冗餘裝置可能無關緊要,但對多數IoT應用就成為大缺點;後者需要的是能以高成本效益及長充電週期滿足前述兩種需求的優化混合處理器。針對處理器的真正需求進行詳細的分析,結果顯示這樣的解決方案不僅可行,且在各種物聯網應用中皆具有競爭力。
以共享自行車或滑板車為例,這些設備必須追蹤定位,因此須要採用以GNSS定位的內建裝置;這些設備同時還必須在遠離藍牙覆蓋或Wi-Fi接入點的位置進行通訊,因此行動接入是理想的平台;由於通訊流量不大故最好採用NB-IoT協議;受到日益高漲之安全及隱私要求影響,會需要一定程度的本地計算能力,且其程度可能大到出乎意料。
總結而言,簡單設備必須支持4G或5G、GNSS、應用程序、加密及安全指定位址空間/安全開機,並且要密集部署在許多個城市。企業成敗取決於這些設備的可用性和成本,盡可能降低成本和功率(維護極小化)成為企業存亡的關鍵。
數位訊號處理/控制間須平衡
這些應用的計算需求值得進一步探索,特別是在數位訊號處理和數位控制間的平衡。以NB-IoT連接、GNSS和安全標準的底層演算法為始,將資產追蹤器裝置(頻率為100MHz左右)的活動分解為DSP功能(基頻數據機和實體層控制的某些部分)和控制功能(協議堆疊、安全性和一般內務處理性)。NB-IoT通訊流量不大的輕量級應用,可以發現下列的循環模式:
.數據機PHY(大部分為DSP)~35%
.L1控制(DSP及控制)~25%
.協議堆疊(大部分為控制)~40%
此處可見循環均勻分布於訊號處理和控制之間,混合型處理器因此為可行的選擇。不能同時運行這兩種功能是否會對效能產生影響?不見得,因為這些都不是高性能應用程序。在需要速度的應用(如最新版的eNB-IoT)通常可藉由功能序列化以降低淨能耗;每個循環輪流快速運行後停止是能源管理的常見做法。
將分析範圍擴大,針對聲音處理和語音控制進行研究,例如智慧型音箱、無線耳塞、可穿戴設備、聲控裝置,以及由玻璃破碎等特殊噪音觸發的安全裝置。在這些應用中有不同的需求組合:用於音樂播放的音頻編解碼器(如Dolby)、語音/聲音拾音降噪和神經網路處理,以識別觸發短語或用於設備控制的少量詞彙。
此處採用Dolby Atmos及自有的降噪和語音識別基準,按循環區分活動產生下列粗略的分類:
.音訊編解碼:7成控制、3成DSP
.降噪:9成DSP(多個篩選)、1成控制
.RNN/LSTM神經網路:6成DSP、4成控制
這些實例雖然DSP活動偏多,但控制元件仍有相當比例,因此混合內核仍有意義。
雖然合併這兩個功能於單一處理器看起來非常有說服力,實務上卻不僅止於在控制器中加幾個MAC而已。DSP必須滿足高階DSP應用(例如最新通訊標準)的需求,亦即需有16×16和32×32 MAC、SIMD,以及對GNSS浮點和雙精度的原生支持。由於NB-IoT和各種GNSS標準不斷進化,因此本架構必須非常靈活才能在軟體層面進行調整;同時,這樣的解決方案必須是高效能的控制器、支持非常緊湊的代碼(DSP在計算方面效能欠佳)和高效的開箱即用C開發支持,才能以連接傳統、開源和生態系統代碼源。
(本文作者為CEVA處理器架構總監)
u-blox推出高精準度多頻GNSS模組內建慣性感測器
定位與無線通訊技術廠商u-blox宣佈,推出內建慣性感測器的u-blox ZED-F9K 高精準度多頻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模組。此模組結合最新一代的GNSS接收器技術、訊號處理演算法和校正服務,可在數秒內提供公寸級的準確度,以滿足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市場不斷演進的需求。
ZED-F9K高精準度慣性導航模組是以u-blox F9技術平台為基礎。具備與最新GNSS校正服務的相容性,透過補償電離層和其他誤差可進一步提昇定位精準度。多頻帶、多星系的即時動態定位(Real Time Kinematics, RTK)接收器模組可從所有在軌道上運行的GNSS星系接收GNSS訊號。由於可視衛星的數量增加,即使訊號受到阻擋也能提升定位效能,同時,由於可接受更多種的衛星訊號,因此在訊號中斷時仍可提供更快的收斂時間(convergence times)。
整合到模組中的慣性感測器可持續監控行進中的車輛路線變化,並在衛星訊號部分或完全被阻擋時,例如當車輛位於停車場、隧道、或大樓林立的都會區,繼續提供車道精準定位功能。當衛星訊號再次可用時,該模組可結合慣性感測器數據與GNSS訊號,提供快速收斂時間和準確度至公寸級的解決方案。
藉由結合GNSS技術、校正服務和慣性感測的最新發展,使得此模組的定位效能比標準定位解決方案提高了十倍之多。透過穩定地提供車道準確位置訊息,ZED-F9K可滿足ADAS和自動駕駛應用,以及頭戴裝置和先進導航系統的需求。此模組的定位準確度和低延遲也使其成為汽車OEM製造商和開發V2X通訊系統的一線業者的理想選擇。透過與其他車輛不斷地共享位置,V2X系統將有助於提高整體的道路安全性並減少交通壅塞。
u-blox慣性導航產品策略經理Alex Ngi表示,ZED-F9K是一款完整的高精準度GNSS解決方案,可滿足現今和未來的連網汽車的需求。ZED-F9K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整合了多項技術,從GNSS接收器到慣性測量單元,並把相關的慣性導航演算法帶到單一裝置中,因此可確保客戶整個產品開發週期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