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CPU

CPU

- Advertisment -

英特爾著手研究通用API 無痛跨平台移植加速軟體發展

異質運算蓬勃發展,但軟體要跨不同的硬體平台執行,卻是相當困難的工程挑戰。近期英特爾(Intel)委託高德顧問公司(J.Gold Associate)研究軟體轉移到不同硬體運作的可能性,並提出oneAPI跨架構模型的概念。 圖 英特爾委託高德顧問公司研發oneAPI。來源:英特爾 高德顧問公司Jack Gold表示:「各式各樣的加速處理器進入市場,並且更多的應用程式工作負載可以應用這些處理器的功能,但前提是應用程式必須具備最高的兼容與彈性。像是oneAPI跨架構模型的技術進展,將有助於確保應用程式移植到新興的加速平台,開發人員不需要重寫。」 針對oneAPI的研究報告中透過一個典型的軟體開發流程,以及隨後移植軟體來使用新的加速器硬體,為企業和開發人員提供參考案例。報告同時詳細說明為何現在需要使用加速器,因而為統一軟體開發流程創造適合的時機,並分析道,如果編寫可以針對多種運算設備使用的軟體,將能避免架構受限於特定的供應商,而難以控制時間與成本。 oneAPI的研究包含三大重點: 1. 以數據為中心的工作負載,以及以最佳流程處理它們的架構將持續多樣化。 2. 當需要跨架構移植進行模型開發,若是每次都能將軟體轉移到新的運算平台,便能省下大量的金錢與時間。報告中的範例花費了五個月的時間,總共節省了30萬美元。 3. oneAPI計畫是開源且跨產業的方法,用於下一代的軟體研發,幫助開發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同時不需要在軟體性能上妥協。 隨著英特爾著手進行統一API的研究,未來可望產生互通於CPU/GPU/FPGA/AI加速器之間,不同硬體皆通用的軟體開發體驗,不只協助軟體無痛移植加速平台,在節省時間與金錢成本的同時,活絡生態系中的協作發展。
0

商用HPC起飛 AMD二代EPYC處理器亮相

繼2019年宣布推出高達64核心,代號為ROME的第二代EPYC伺服器處理器後,為因應資料中心日益成長的趨勢,AMD日前宣布近期策略,針對資料庫、商用高效能運算(HPC),以及超融合基礎架構等三大領域,擴充其第二代EPYC伺服器7Fx2系列三款處理器。該系列新處理器除了高達64核心外,亦降低一半以上的總體擁有成本,同時亦維繫該公司生態系統,進一步拓展資料中心布局。 AMD伺服器業務部資深經理David Chang表示,現代企業需要一個現代的資料中心,進一步檢視該公司本次發布的新產品系列,他認為高儲存能力、高性價比、高跑分為其中的三大重要特性。 AMD推出三款新EPYC伺服器處理器 隨著5G時代的興起,促成電信業者及企業對於資料中心的需求,進一步推升伺服器的市場動能。環視企業中伺服器處理器平台的數量,從2017年的22個、2018年的50個,於2019年成長至110個,預估2020年將增至140個以上。針對未來資料中心的前景,AMD認為必須掌握效率、確保資料中心投資報酬率,以及追求更良好的設計。如此需提升資料庫效能及決策效率、降低人機互動(HCI)總成本,促進高效能運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HPC)。 AMD表示本次發布的三款EPYC 7Fx2系列處理器皆搭載Zen 2核心,分別為8核心、TDP 180W、128MB L3快取的7F32,16核心、TDP 240W、256MB L3快取的7F52,以及24核心、TDP 240W、192MB L3快取的7F72,運作時脈分別介於3.7GHz~3.9GHz、3.5GHz~3.9GHz,以及3.2GHz~3.7GHz之間。 進一步深入企業市場比較市場同等競品,新品針對工作負載提供新效能並增進功能,包括比競爭對手產品高出達17% SQL Server效能的資料庫,而超融合基礎架構方面則在VMmark 3.1的跑分勝出對手達47%。至於商用HPC方面,每核心執行計算流體力學的應用效能更勝出對手高達94%。 放眼企業x86伺服器處理器技術於近年不斷蓬勃發展,本次推出的7Fx2系列EPYC處理器,將可使企業以更少的建置成本加速部署雲端。而近期該公司亦積極維繫其生態系,並與OEM及ODM夥伴多方進行商業布局,像是與IBM合作,提供具有高時脈頻率及高核心數的雙插槽裸機伺服器,同時近期也與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合作開發El Capitan超級電腦。除此之外,AMD生態系夥伴亦包含技嘉、微軟Azure、聯想、華碩、DELL、HPE等。
0

MOSFET/封裝設計/切換頻率最佳化 服務型機器人驅動再進步

服務型機器人是高度複雜的系統,其中強調設計日趨精巧的極限,以及高效率和可靠性。這類機器人不但尺寸小,技術參數和要求也同樣嚴格。能源效率、續航力長的電池、小巧外型和出色的硬體熱管理,是機器人設計滿足及超越使用者期望的關鍵。如果考量軟體元件,連線服務型機器人資料保護、驗證及授權也是消費者最重視的項目。機器人專案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所需半導體解決方案的可用性和擴充性。本文將探討不同機器人驅動器技術的使用案例和優點,其中特別關注MOSFET、封裝和高切換頻率解決方案,如氮化鎵(GaN)。 圖1 服務型機器人近年廣為工業使用 服務型機器人常見系統架構 在大多數情況下,最常見的機器人架構包括中央處理器(CPU)、電源/電池管理單元、電池充電器、無線通訊(COM)模組、人機介面(HMI)、感測器和驅動模組(有刷和無刷馬達)。部分機器人並沒有本文探討的所有元件,但以上架構仍可作為良好的系統概述。 主CPU是中樞大腦,執行大部分的系統智慧功能。此處理器負責系統協調,以排程獨立的方式命令不同模組執行工作。其餘模組則執行指令,並將狀態回報主CPU(圖2)。 圖2 常見機器人系統架構方塊圖 大多數服務型機器人都是以電池驅動,以便靈活運動。這類機器人採用內建充電器,可直接連接交流電網。在這類情況下,機器人內部包含充電器,以產生高電壓DC位準,並由電源管理單元進一步繼續處理。無線充電功能是這項應用的新興趨勢,特別是需要連續工作的機器人,因為無線充電可讓機器人一邊充電一邊運作。 如前所述,現今大多數機器人系統為電池驅動,因此電源/電池管理單元在架構中相當普遍。電池管理單元負責處理電池的整體狀況(包括健康狀態和安全),同時也提供保護,避免受系統過壓或過電流影響。在電池模組中,安全性(包括身分驗證)是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電池也仰賴通用微控制器實作輔助功能,例如電池系統的計量或監控。除電池管理單元外,電源管理單元以穩定方式為其餘模組控制所需的電壓軌(12V、5V或3.3V),向機器人內部的不同元件供電。其中可以採用固定或可調整的降壓轉換器控制器,或使用線性穩壓器。 機器人配備無線通訊模組,能夠與其他機器人或控制單元等系統互連,即時指揮完整的機器人隊。通訊通常採用Wi-Fi或藍牙技術。在許多情況下,本機控制器負責通訊程序,作為機器人主控制器和外部世界之間的閘道。 越來越多機器人與人類有一定程度的互動。簡單的顯示器或甚至高解析度顯示器可實現人機介面,但LED燈也可用於向使用者提供資訊或反饋。一旦機器人具備足夠智慧,能夠透過語言與使用者互動,因此需要語音輸入及輸出裝置。 此外,服務型機器人設計可以考慮採用不同類型的感測器。驅動器通常會採用位置感測器(霍爾感測器、編碼器)、速度、角度或電流感測器。如果機器人需要精確瞭解其環境,就需要更多類型的感測器,例如用於運動感測的雷達感測器(距離和方向)、氣壓感測器,或用於物體識別的3D影像感測器。對周圍環境的感應能力,提升了機器人的自主能力,特別是部署在擁擠倉庫等複雜環境時。 最後,驅動器模組也是常見系統架構的一部分。若需要精確定位、高速或安靜運作,設計人員將決定結合無刷DC(BLDC)馬達和一組位置感測器;或如果低效能馬達控制(慢速、低精度)足以因應需求,設計人員將選擇有刷馬達,受益於該類解決方案較低的成本。此外,也有機器人應用同時採用有刷和無刷馬達,以同時滿足效能和成本效益等目標。 簡單敘述服務型機器人背後的主要技術結構之後,接下來將揭露傳導損耗如何影響機器人整體效能,以及可用於減輕這類損耗的半導體解決方案和技術。 加強MOSFET品質因素 減少切換/傳導損耗 最佳化機器人電池壽命方法之一,就是提升機器人馬達的效率,以減少功率損耗。在馬達應用中,傳導和切換損耗都是重點。像是半導體商英飛凌(Infineon)便加強MOSFET的品質因數,其中特別重視降低MOSFET的RDS(ON)(汲極至源極導通電阻)及閘極電荷(電容),在每代產品中盡可能降低這兩種損耗。 若視控制方法而定,便可發現不同損耗。使用同步整流時,如果電流飛輪通過其本體二極體,低側MOSFET就會導通。這大幅降低本體二極體的傳導損耗(PLoss=IF×VF),因為新一代產品的MOSFET RDS(ON)值越來越低;不過低側二極體仍是主要的損耗來源之一。為了解決這項問題,採用整合式肖特基二極體的MOSFET,可降低正向電壓,進而將二極體功率損耗降到最低。這類產品稱為OptiMOS FD(快速二極體),可透過字尾LSI識別,例如BSC010N04LSI。 圖3顯示功率損耗分析,於使用區塊整流PWM(6階)搭配同步整流的三相變頻器之中測量。供應電壓為18V,選擇用於比較的MOSFET為LS和LSI版本的BSC010N04。 圖3 功率損耗分析,顯示高側(HS)及低側(LS)MOSFET及本體二極體(D)損耗的傳導(Cond-)及切換(SW-)損耗。低側本體二極體損耗主要為傳導損耗,可使用LSI零件降低。 燭光圖清楚顯示傳導(Cond-)及切換(SW-)損耗,在高側(HS)及低側(LS)MOSFET都扮演重要角色。其中有三項與此有關的主要發現: 1.低側MOSFET允許軟切換,因此切換損耗可忽略不計。 2.低側二極體的傳導損耗,是迄今為止最主要的損耗來源。 3.LSI(快速二極體)版MOSFET採用整合式肖特基二極體,大約可降低25%的傳導損耗,降低幅度取決於電流位準等系統條件。 切換損耗與切換頻率密切相關。機器人變頻器的常見頻率範圍為10kHz至40kHz。切換頻率越高,損耗越大。像是英飛凌的OptiMOS解決方案提供低RDS(ON)及低電荷MOSFET,可大幅降低這兩種損耗;不過損耗不可避免,電源切換時也一定會產生熱。因此熱管理是驅動器設計的主要挑戰之一,特別是在考量小型機器人手臂等高功率密度裝置時。 DirectFET封裝(圖4)為雙側冷卻封裝,直接連接金屬封裝及內部的矽晶片,而矽晶片則直接連接底部PCB,盡可能減少外部熱阻。這類封裝有效將熱從接面傳播到PCB底部,並從頂部通過金屬封裝傳播到空氣中,或可選擇使用散熱器,因應更嚴苛的情況。此封裝除了採用較薄外型,也是空間受限設計的良好選擇。圖3顯示DirectFET和D2Pak封裝之間的熱阻比較。DirectFET熱阻(8.1℃/W)不到D2Pak(16.8℃/W)的一半。 圖4 比較DirectFET和D2PAK封裝的熱阻,DirectFET封裝可在高密度驅動器最佳化熱設計 高切換頻率驅動使馬達控制更精確 工程師在應用中使用氮化鎵(GaN)裝置具有多項優點。GaN特性包括以較低的導通電阻,提供比矽替代品更低的導通損耗,以更低電容減少切換損耗,或改善本體二極體逆復原,使其成為高切換頻率功率應用的理想選擇。提升切換頻率有助於加強驅動器效能,例如減少轉矩波動。在電源供應器等其他應用中,這項技術也用於有效縮小磁性元件尺寸。 隨著切換頻率增加,必須調整控制器。其中應考量PWM解析度,以確保完整迴路能保持所需精度。例如英飛凌便提供XMC4100系列等微控制器產品,配備高解析度PWM模組,用於此類高解析度迴路用途,特別是在切換頻率增加時。此外,切換頻率升高時,必須考量微控制器的處理能力。假設採用逐週期控制方式,就要在更短時間內完成新工作週期計算。而該公司提供的控制器產品組合,其中包含32MHz的XMC1000系列ARM-Cortex-M0,乃至於144MHz的XMC4000系列ARM-Cortex-M4F和AURIX,因應更高的功能安全及效能需求。提升控制迴路執行頻率,可以加強馬達動態,進而實現更精確的控制。 而英飛凌產品方案還包括專門用於驅動器控制計算的特殊MATH輔助處理器(包括用於三角計算的CORDIC單元和一個除法單元)。相較於標準實作,此輔助處理器可縮短XMC1000系列控制迴路的執行時間(比較硬體與軟體計算)。 圖5顯示餘弦和除法函數的執行時間比較—通常用於驅動器控制演算法,如磁場導向控制(FOC)。 圖5 使用標準ARM Cortex-M0和XMC1300進行餘弦和除法函數的標準化執行時間 傳導/切換損耗最小化 機器人開發技術再提升 工程師重視驅動器的設計參數,以便能夠開發下一代機器人解決方案和裝置。他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半導體解決方案以微調其設計。最終產品的切換頻率和熱阻等技術參數,訂定了驅動器的要求。為了建構充分最佳化的系統,設計人員必須盡可能減少傳導和切換損耗,並最佳化熱管理。 採用整合式肖特基二極體的MOSFET可降低正向電壓,進而將二極體功率損耗降到最低。工程師還可以利用DirectFET等新型封裝設計,提供最佳化熱管理。新型寬帶隙解決方案(如GaN裝置)可建立基礎,打造切換頻率更高的驅動器,在精度及占用面積等層面提供協助。 (本文作者為英飛凌科技應用工程師)
0

電晶體密度提升速度減緩 摩爾定律越走越艱辛

引領半導體產業向前邁進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近年來明顯遇到瓶頸。記憶體、處理器等使用先進邏輯製程生產的晶片,均已很難按照摩爾定律預期的速度,實現每兩年電晶體數量翻倍。 研究機構IC Insights整理英特爾(Intel)、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等半導體公司、產業組織的資料,發現不管是DRAM、NAND Flash、CPU或GPU,這些使用最先進邏輯製程的晶片,都已經先後遇上電晶體數量成長速度放緩的問題。 以NAND Flash為例,雖然目前業界已普遍轉向3D結構,但NAND Flash的密度在2012年以後,每年成長速度就只有30~35%。英特爾CPU的電晶體數量,在2010年以前的平均成長速度還有40%,但此後的成長速度則只剩下一半。 蘋果的A系列應用處理器算是比較特別的例外,自2013年以來,A系列應用處理器的電晶體數量成長速度,還能維持在每年40%以上。  
0

Ampere推出80核心處理器 瞄準雲端大數據應用

處理器供應商Ampere日前推出內建80個安謀(Arm)核心的Ampere Altra處理器,建基於Arm的省電與高性能的架構,單路最高支援4TB記憶體與128條PCIe 4.0通道,功耗則為210W,是一款專為雲端工作及邊緣數據中心設計的雲端原生CPU。目前Ampere Altra已經出貨給全球客戶,由客戶在各自的軟體中測試。 圖 Ampere日前推出80核心的Ampere Altra處理器。圖片來源:Ampere 做為Ampere的合作夥伴,美光(Micron)行銷策略副總Roger Peene表示:「進行深度學習、邊緣運算及高性能雲工作時,最重要的即是在分析海量數據的同時盡可能降低功耗。Ampere Altra處理器搭配美光的數據中心SSD和記憶體產品,可以協助用戶透過良好的計算功能與儲存聯接性,在低功耗解決方案中發揮大數據集的價值。」 Ampere Altra是Arm的64位元處理器,應用Arm Neoverse N1平台設計,加上單線程核心的特性,可望達成高性能與低功耗的技術突破。該處理器採用台積電7 nm技術,運行時脈為3 GHz,支援8個DDR4-3200記憶體通道,每個插槽可提供最高4TB的記憶體容量,同時每路支援最高128條PCIe Gen4通道,功耗為210W。
0

貿澤供貨TI Sitara處理器

貿澤電子(Mouser)即日起開始供應Texas Instruments(TI)的Sitara AM574x處理器,這些以Arm Cortex為基礎的裝置可提供高處理能力,是專為滿足現代嵌入式應用的密集處理需求所設計,其應用包括有工業通訊、人機介面(HMI)以及自動化和控制。 貿澤電子所供應的TI Sitara AM574x處理器整合雙核心Arm Cortex-A15精簡指令集電腦(RISC)CPU,搭載Arm Neon擴充功能和兩個TI C66x浮點運算DSP核心。處理器內含兩個雙核可程式即時單元和工業通訊子系統 (PRU-ICSS),可用於Profinet、EtherCAT和Ethernet/IP等工業乙太網路通訊協定。此外,裝置亦結合可程式的視訊處理功能,加上高整合度的周邊裝置組,提供兩個嵌入式視覺引擎(EVE),並內含加密加速。 裝置整合了功能強大的影像與視訊加速—高解析度(IVA-HD)子系統,支援15fps的4K影像、H.264編解碼器的編碼與解碼、2D圖形加速器和雙核心3D GPU。其他特色還包括雙埠Gigabit乙太網路、一個通用型記憶體控制器、增強型直接記憶體存取(EDMA)控制器、16個32位元一般用途計時器和一個32位元MPU監視計時器。 Sitara AM574x處理器受到TMDSIDK574工業開發套件(IDK)支援,該套件為獨立的測試、開發與評估模組,能讓開發人員針對工業控制和工業通訊應用撰寫軟體及開發硬體。TMDXIDK574提供六個乙太網路連接埠,其中四個可同時使用,即兩個Gigabit乙太網路連接埠和PRU-ICSS子系統提供的兩個10/100乙太網路連接埠。 TMDXIDK574 IDK亦包含用於Mini PCIe、USB3.0和HDMI的連接器,並支援選購的TMDXIDK57X-LCD觸控式螢幕顯示器。套件提供定義的功能組合,可讓開發人員透過各種序列或乙太網路型介面體驗工業通訊解決方案。TMDXIDK574 IDK可經由標準介面連接其他處理器或系統,作為通訊閘道或控制器使用。此外,也可直接作為標準型遠端I/O系統,或作為連接至工業通訊網路的感測器。
0

Arm用多變/靈活策略簡化物聯網設計

要實現萬物聯網願景,如何加快聯網產品設計、上市時程是一大要素。為此,Arm近期宣布推出完全運算(Total Compute)方案,該方案代表矽智財設計的全新方式,並聚焦在使用案例導向的系統解決方案。 Arm資深副總裁暨車用與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Dipti Vachani表示,未來需要的不會是更多現有的東西,而是思考方式的改變。Arm藉由矽智財、軟體乃至於工具內部以及彼此間的全面優化,從聚焦在產品演進轉移至使用案例與體驗導向的系統解決方案,以提供一個安全的基礎,並達成未來複雜運算挑戰所需的效能。 Arm資深副總裁暨車用與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Dipti Vachani。 Vachani指出,物聯網設備的設計重點在於,如何適當的開發IP。實現更多萬物互聯的目標,並不是單純的在IP上強調更強的效能,而是不同IP之間要能夠配合、運作的更順暢,以解決各種工作附載的問題。例如CPU會搭配GPU、或CPU搭配ISP等,各種不同的IP搭配在一起處理工作負載已是常態,而這也是所謂的「完全運算」。 Vachani進一步說明,完全運算是一個整體的概念,不僅是與各種IP如何搭配、運作相關,同時還包含效能、耗電及安全性等,以及事後的驗證。對於一些物聯網設備設計/製造業者而言,要實現這樣的「完全運算」需要耗費許多時間.除了要考量各式IP間的溝通、運作外,還須加上支援的演算法、設計驗證、安全性疑慮等。 為此,Arm推出了完全運算的參考設計方案,也就是將CPU、GPU、神經處理器(NPU)、互連或系統矽智財,都優化成整合式的解決方案,且確保安全性,像是可偵測與防禦漏洞、透過透明且便於存取的安全標準進行重組等。讓產品設計人員可以直接套用,再依據需求行自行調整,做出差異化。換言之,此一完全運算方案,讓產品設計人員免去「不斷嘗試」的過程,也就是IP搭配是否順暢、能否承受工作負載、演算法是否能支援、有沒有安全疑慮等,以加速產品上市時程。 簡而言之,Arm認為,產業發展已經來到關鍵的十字路口,特別是試圖解決整合方面顯著的挑戰:個別矽智財與片斷不完整的解決方案很難優化。如果要利用龐大的未來科技機會,矽智財設計必須以使用案例、消費者體驗與生態系統的需求為核心。 因此,任何的Total Compute解決方案都將包括各式各樣的元素,它可能是虛擬實境的頭戴式裝置,或是穿戴裝置、智慧型手機或數位電視;Arm的目標是為未來的運算平台提供基礎,而有了Total Compute這個方法,將能簡化安全性,提升效能與效率。
0

高通新推5G行動平台優化行動體驗

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旗下子公司高通技術公司宣布推出高通Snapdragon865行動平台,結合先進的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與先進行動平台,旨在為新一代旗艦裝置提供良好的聯網能力與效能。 高通技術公司資深副總裁暨行動部門總經理Alex Katouzian表示,Snapdragon865支援先進的5G聯網能力與各種功能,全面提升行動裝置的標竿,這是高通在無線通訊累積超過三十年的領導技術與創新之結晶。 該平台的高通SnapdragonX55 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可提供最高達7.5Gbps的傳輸速度,超越多數有線聯網裝置,帶來全新行動體驗。第五代高通人工智慧引擎(Qualcomm AI Engine)與最新高通感測樞紐(Qualcomm Sensing Hub)帶來智慧與個人化體驗。Snapdragon865包含高速Spectra480影像訊號處理器(ISP),其每秒達二十億畫素的十億級畫素處理速度,賦予行動裝置全新攝影與錄影功能。電競玩家可利用Snapdragon一系列全新Snapdragon Elite Gaming功能,體驗媲美桌上型電腦的電競體驗與超逼真影像效果,展開最高級別電競競技。新一代高通Kryo585CPU效能提升最高達25%,全新高通Adreno650GPU整體效能提升最高達25%(與前代相比),確保新一代旗艦裝置處理能力更為優越。從電競、捕捉影像、多工至聯網,Snapdragon865賦予使用者良好能力。 Snapdragon865優點包括其為先進的5G行動平台。其SnapdragonX55 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為首見商用數據機到天線之5G解決方案,全面提供穩定快速傳輸,最高傳輸速度可達7.5Gbps。其全方位數據機及射頻系統,支援先進技術如高通5G PowerSave、高通Smart Transmit技術、高通寬頻封包追蹤(Wideband Envelope Tracking)技術,與高通Signal Boost等,提供優異的網路覆蓋、數據傳輸表現,更支援電池全天續航。此5G全球解決方案支援包括TDD與FDD頻段中毫米波與sub-6頻譜的所有關鍵區域與頻段。此外,其與非獨立(NSA)及獨立(SA)模式,動態頻譜共享(DSS)與全球5G漫遊皆可相容,並支援 multi-SIM。除了5G聯網能力,Snapdragon865更經由高通FastConnect6800行動聯網子系統重新定義Wi-Fi6效能與藍牙音訊體驗。Wi-Fi6功能的各種創新讓使用者可享有達1.8Gbps的連接速度和低延遲,特別是在同時多台裝置的擁擠網路環境中表現尤佳。FastConnect6800為率先獲得Wi-Fi聯盟的Wi-Fi CERTIFIED6認證的產品之一。除了支援aptX Adaptive與高通TrueWireless Stereo Plus,新推出高通aptX音訊讓Snapdragon865成為首個以藍牙支援無線超寬頻(Super Wide Band)語音的行動平台,以提供清晰的音訊,並可降低延遲、延長電池續航力、提升各式無線耳機的連線韌性。 全新第五代高通人工智慧引擎與全新人工智慧軟體工具包為最新相機、音訊與電競體驗賦予優越效能。其人工智慧效能可達每秒15兆次(TOPS)運算表現,為前代產品的兩倍。高通人工智慧引擎的核心是全新且升級的高通Hexagon張量加速單元(Qualcomm Hexagon Tensor...
0

高通新運算平台驅動常時啟動/連網PC

高通公司(Qualcomm)旗下子公司高通技術公司日前宣布一系列高通Snapdragon運算平台產品組合,為現代運算實現無風扇的輕薄設計,並擁有長效電池續航力、蜂巢式連線能力與人工智慧加強效能。此產品組合設計著重行動力,可以滿足行動裝置消費者日益變化的需求。如今Snapdragon7c與8c加入了日前發表的 Snapdragon8cx,為高級、主流、入門級筆記型PC導入快速的行動網路連線能力。此產品組合將以多項價位推出,讓合作廠商為各類消費者設計常時啟動、常時連網的PC。此外,Snapdragon8cx運算平台支援連線安全軟體與安全核心PC,專為想為員工導入行動力的現代企業打造。 高通技術公司資深副總裁暨行動部門總經理Alex Katouzian表示,高通在智慧型手機和連線能力上的創新為手機導入了桌上型PC的能力,現在手機回頭為PC實現了輕薄、常時啟動、常時連網、全天電池續航力的體驗。行動優先的消費者想要跟智慧型手機一樣的體驗,高通掌握的創新、發明與技術能為不同價位顧客提供這份體驗。 Snapdragon7c運算平台升級入門級裝置,與同級平台相比可提升系統效能20%,增加電池續航力最高達二倍,更能透過高通Snapdragon X15 LTE數據機提供快速的連線能力。八核Kryo 468 CPU與Adreno 618 GPU為入門級產品實現敏捷效能與優異的電池續航力。此外,高通人工智慧引擎(Qualcomm AI Engine)為Windows10的最新人工智慧加速體驗提供超過每秒五兆次(TOPS)運算表現。這將是入門級PC中的首創,也是消費者迫不及待想體驗的。 先進7奈米Snapdragon8c運算平台比起Snapdragon850可提升最高達30%的效能,透過更迅速的CPU效能帶動多工作業與生產力。為此運算平台專門設計的整合式Snapdragon X24 LTE數據機實現數千兆位元級的連線速度進行流暢的雲端運算,並擁有隨開即用的靈敏度與智慧型手機的多天電池續航力。此平台的高通人工智慧引擎為加速機器學習應用提供每秒六兆次(TOPS)運算表現,GPU則能提供驚豔的影像表現,都能放入主流用途的超輕薄、無風扇優化設計中。 全新Snapdragon 8cx運算平台以7奈米PC平台為基礎,為21世紀的現代職場注入新一代能力。各公司能利用優化系統效能與連線安全軟體為Snapdragon8cx的效能、電池續航力、連線能力增添更高一級的效能與強化安全性,帶動生產力不斷提升的員工同時保護他們的資料。完整的Snapdragon行動運算產品組合能賦予合作夥伴更多彈性,讓他們選擇如何將產品系列差異化,滿足產業的多元需求。
0

高通重磅推出首款5G擴增實境XR平台

高通(Qualcomm)Snapdragon XR2平台是全球第一個支援5G的延展實境(XR)平台,其連結高通技術公司的5G與人工智慧創新,以及XR技術,迎來行動運算新時代。此平台推出客製功能,更有許多能在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與混合實境(MR)上擴展的創舉。 相較已被廣泛採用的高通XR平台,Snapdragon XR2平台效能全面顯著提升,提供2倍的CPU與GPU效能、4倍的影片頻寬、6倍的解析度,以及11倍的人工智慧效能。Snapdragon XR2平台是首款支援同步七鏡頭與專用電腦視覺處理器,也是第一個實現以低延遲鏡頭解開MR體驗的平台,讓使用者戴著VR裝置時看見、互動以及創造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混合體。為了滿足真正身臨其境的XR的要求,此平台提供採用人工智慧基礎技術與5G連線能力的客製化影像表現、互動與音訊技術。 在視覺表現上,為在XR中體驗更逼真的真實感,就必須縮小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之間的視覺間隙,這需要先進的顯示器與繪圖處理能力。此平台在核心GPU處理能力上大躍進,為高效能圖形渲染支援1.5倍的像素速率與3倍的紋理速率。XR專有功能,例如眼動追蹤式注視點渲染技術、讓畫面更新率更順暢的增強型可變速率著色等,協助處理重度工作負載,同時維持低功耗。顯示面板能以90fps提供達3k×3k的單眼解析度,更支援60fps 8k 360度影片的XR平台,為串流與本機播放提供擬真的視覺表現。為了AR顯示器研發的客製矽晶降低整體系統延遲,維持AR體驗。 於互動性的表現,讓使用者能被瞬間傳送到全新環境。為精確有效做到,平台導入對同步七鏡頭與客製電腦視覺處理器的支援。同步多鏡頭能實現以高精準度即時一起追蹤頭部、唇部、眼睛,加上26個骨架點的手部追蹤技術。電腦視覺能提供高效率場景理解與3D重建。這些功能相互搭配後將讓使用者走入全新環境,在其中的數位世界憑直覺互動。 至於音訊部分,平台能在3D空間音效中提供全新等級的音訊層,同時透過無雜訊語音互動加深沉浸感。此平台搭載客製的內建常時啟動低功耗高通 Hexagon DSP,以支援語音啟動與情境偵測等硬體加速功能,助使用者在數位世界也能掌握真實世界的動靜。 人工智慧與5G是形塑通訊與運算未來的兩大技術。高通帶動兩大技術融入包含XR在內等行動運算領域。此平台多項功能皆已透過人工智慧提升效能,包含視覺表現、互動性、音訊,以便帶領使用者浸潤在實境中。平台是第一個支援5G連線能力的XR平台,有潛力釋放需低延遲與快速資料速率的創新XR體驗浪潮。如5G能利用裝置與邊緣雲間的拆分處理呈現擬真高品質體驗,實現真正無拘無束的XR,不受線路或空間限制。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