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CPU

CPU

- Advertisment -

Supermicro支援NVIDIA BlueField-2 DPU 滿足資料中心需求

Super Micro Computer為企業級運算、儲存、網路解決方案和綠色運算技術等領域的供應商,日前宣布將支援最新的NVIDIA BlueField-2 DPU。NVIDIA BlueField-2 DPU現已開始提供樣品,而Supermicro將針對NVIDIA BlueField-2 DPU進行積極的認證計畫,其中包含Supermicro預計於2021年推出一系列領先市場的系統。整個產品組合包括1U、2U、4U、10U機架式GPU系統、Ultra、BigTwin、8U SuperBlade,以及其他的嵌入式解決方案。無論從邊緣到雲端,Supermicro的產品能支援各種進階的資料需求。 Supermicro 執行長暨總裁 Charles Liang 表示,Supermicro與 NVIDIA是關係密切的技術合作夥伴,我們已做好準備,隨時都能開始供應採用NVIDIA DPU的端對端雲端解決方案及邊緣裝置。運用Supermicro的快速上市能力,預計可搶先推出數款整合BlueField-2 DPU的系統,幫助客戶因應瞬息萬變的成長中市場,大大提升各種加速工作負載所需要的效能。 NVIDIA企業級運算部門主管Manuvir Das認為,NVIDIA DPU將成為安全加速資料中心最關鍵的要素,成為現代必備的元件。透過整合BlueField-2 DPU至Supermicro未來系列產品,Supermicro將為其客戶提供更多優勢,滿足其打造現代化資料中心的需求。 Supermicro 多款產品都將採用 NVIDIA 最新的DPU加速技術。Supermicro的 SuperBlade為內建PCIe...
0

Arm同步優化硬體運算暨軟體部署

為因應第五波運算時代來臨,以及5G加速推動AI與物聯網的實現,Arm在日前首次舉辦的Arm DevSummit 2020線上會議陸續發表幾項硬體發展藍圖,以及全新升級的軟體開發環境,為全球廣大的開發者提供發揮創意、實現創新、掌握商機的平台。 Arm揭露未來預計推出的兩個行動裝置 CPU,代號分別為 Matterhorn 與 Makalu。在全面運算(Total Compute)的第一代 – Matterhorn 世代的 CPU 中,將導入名為記憶體標籤擴充(MTE)的全新安全功能,防堵記憶體次系統可能出現的安全漏洞。而 Makalu 世代的 CPU 與現行的 Cortex-A78 相比,效能最高可以提升30%。 開發者若要創造消費者所需更複雜的數位沉浸式體驗,App 就必須持續朝 64 位元轉移。64 位元指令集提供硬體的效能提升與運算能力,讓這些體驗更快速且反應更即時。除了硬體提升之外,移至 64...
0

瑞薩採用晶心科技RISC-V 32位元CPU核心

瑞薩電子日前與晶心科技(Andes Technology)進行技術IP合作。晶心科技提供以RISC-V為基礎的嵌入式CPU核心,以及相關系統單晶片(SoC)開發環境的供應商。瑞薩選擇AndesCore IP之32位元RISC-V CPU核心,嵌入其全新的ASSP中,該產品將於2021年下半年開始為客戶提供樣品。 瑞薩採用晶心科技RISC-V 32位元CPU核心 晶心科技總經理林志明表示,MCU供應商瑞薩電子已經將晶心的RISC-V核心設計到其預燒錄的特殊應用標準產品中。瑞薩和晶心都有相同的願景,就是RISC-V將成為SoC的主流CPU指令集架構(ISA),並欣然迎接RISC-V時代。這不但是晶心科技代表性的里程碑,也代表開放原始碼RISC-V ISA作為主流運算引擎時代的來臨。瑞薩的客戶將會得益於為21世紀運算需求而建構的現代化ISA。 瑞薩物聯網與基礎設施事業部執行副總裁兼總經理Sailesh Chittipeddi則認為,晶心科技的RISC-V核心IP,提供可擴展的性能範圍,可選擇的安全功能,以及客製化的選項,讓瑞薩能夠對未來的特殊應用標準產品,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客戶如果正在為現有或新興的應用產品,尋找經濟的替代方案,就會因此而得益於上市時程縮短與開發成本降低。 瑞薩以RISC-V核心架構為基礎的預燒錄設計ASSP晶片,在交貨時還結合專用的使用者介面工具,來設定應用產品的可程式參數,可提供客戶完整、最佳化的解決方案。這項功能可消除初期對RISC-V開發和軟體的投資障礙。此外,由瑞薩在各地具有特殊專業知識的合作夥伴所組成的大規模網路,將可提供集中化的客戶支援。
0

Arm加速次世代雲端到終端基礎設施

Arm自十年前開始在資料中心部署高效運算的技術,並在不斷變動的環境中,運用新的方式來提供資訊科技基礎設施所需的運算。 經過持續的努力,Arm 宣布推出的ArmNeoverse,為全新且具更高效率的資訊科技基礎設施奠定基礎,成效也逐步展現。預計到 2021 年,Arm Neoverse 全新運算平台,每年都有 30% 的效能提升。首先推出的兩個平台—Neoverse N1 與 E1,具有相當的意義與重要性。這不僅是因為 Neoverse N1 已接近 2 倍的差距突破了原先預設的效能目標,較ArmCortex-A72CPU效能高出 60%;也因為Arm已在這個快速演進的領域中,預見市場對更多選擇與更大彈性的需求。 Arm 現在更聚焦於與生態系攜手合作,瞭解合作夥伴試圖解決的問題,以提供未來資訊科技基礎設施所需的高效能與安全平台。 Neoverse N1 解決方案往新的資訊科技基礎設施跨出第一步,並驅動著創新,從超級電腦到在全球最大型的資料中心增加部署,一路擴展到邊緣。 為了加速資訊科技基礎設施的轉型,並促成全面的創新,Arm 宣布推出 Neoverse 邁入下一個階段,並在產品發表藍圖中新增兩個全新的平台 -ArmNeoverse...
0

英特爾11代處理器增強物聯網/AI效能

日前英特爾(Intel)在2020年的工業高峰會(Industrial Summit 2020)上,發表了新的強化物聯網的功能,包含第11代的英特爾處理器、Atom x6000E系列、Pentium及Celeron N、J系列,提供人工智慧(AI)、資訊安全、即時性給需要邊緣運算的客戶。藉由軟硬體的結合以及完整的生態系統,為邊緣運算晶片市場提供解決方案。 第11代處理器增強物聯網功能  第11代的處理器強化了物聯網設備所需的高速處理、機器視覺與低延遲功能,提升最多23%的單執行緒(Single-thread)效能;多執行緒(Multithread)的效能則提高19%;以及增加2.95倍的圖像處理效能。新的雙影像解碼器可以支援處理器每秒1080p 30fps的速度,並且可同時輸出四個4K或兩個8K頻道。此外,AI演算法可以在多達96個圖形執行單元上運作,也可以在內建Vector Neural Network Instructions (VNNI)的CPU上執行。若搭配時序協調(Time Coordinated Computing, TCC)技術,以及時效性網路(Time-sensitive Networking, TSN),第11代處理器便能應用在以下情境: ‧ 工業:重要的控制系統,如PLC、機器人等,或者工業電腦及人機介面 ‧ 零售、銀行、旅宿業;智慧化、沉浸式的數位廣告、無人商店及自助退房 ‧ 醫療;高解析度且由提供AI診斷的醫學影像設備 ‧ 智慧城市;內建AI推論及分析功能的智慧錄影機
0

Xilinx推出5G O-RAN電信加速器卡

賽靈思日前推出T1電信加速器卡(T1 Telco Accelerator Card),專用於5G網路中的O-RAN分散式單元(O-DU)和虛擬基頻單元(vBBU)。T1加速器卡是透過已在5G網路中部署,且經現場驗證的賽靈思晶片和IP製作,能同時執行O-RAN前傳協定,同時提供L1卸載的多功能PCIe外型規格板卡,藉由其良好的卸載能力,T1加速器卡能大幅減少系統所需的CPU核心數量。此外,與市面上其他解決方案相比,T1使得O-DU能夠提供更好的5G效能與服務,同時降低總體系統功耗和成本。 圖 靈思 T1電信加速器卡 賽靈思有線與無線通訊事業部行銷副總裁Dan Mansur表示,網路虛擬化和O-RAN的趨勢為賽靈思T1電信加速器卡帶來絕佳機會,以推動標準網路解構的下一步,並且使我們能擴展至5G市場的各個層面。賽靈思在硬體、IP和軟體等方面都與我們的產業生態系合作夥伴緊密合作,引領5G O-RAN網路的創新與實踐。 OMDIA固網和行動基礎設施實踐負責人Daryl Schoolar認為,隨著5G基礎設施投資持續成長以支援更高頻寬的新服務,能夠更佳地滿足系統加速,以因應規模和頻寬需求不斷增長的解決方案至關重要。隨著營運商對O-RAN和虛擬化的興趣與日俱增,賽靈思T1電信加速器卡是一個令人讚嘆的解決方案,不僅適時滿足了此一需求,亦同時推動邊緣的軟體和服務等重要領域的發展。 O-DU和vBBU解決方案為廣泛的5G虛擬化服務提供開放的標準平台,其需求也因此迅速增長。T1加速器卡是一種小型單插槽卡,可以插入標準x86或非x86伺服器中,以實現5G虛擬O-DU平台所需的即時協定處理效能。此外,它減輕了線路速率和運算密集型功能的負擔,這些功能包含使用強化的LDPC和Turbo編解碼器進行通道編碼和解碼、速率匹配和解除匹配、HARQ緩衝區管理等,從而釋放處理器核心以執行其他服務,實現真正的虛擬化。T1加速器卡透過生態系合作夥伴提供包含O-RAN前傳和5G NR L1參考設計的統包解決方案,以及使營運商、系統整合商和OEM能夠快速上市的預驗證軟體,以簡化5G的部署。 與沒有進行加速的同一伺服器相比,關鍵通道編碼功能從CPU卸載到T1加速器卡的速度最高可提升45倍,解碼傳輸量則提高23倍。同時,使用T1加速器卡能減少CPU核心的使用,進而降低系統成本和總體功耗。此外,對於O-RAN前傳終端,它可以透過其50 Gbps的光纖埠,以100 MHz的OBW處理5G NR 4TRX的多個扇區。前傳和L1頻寬彼此匹配以實現最佳可擴展性,因此想要搭建越多塔台,就要在伺服器中增添越多的T1加速器卡。目前賽靈思T1電信加速器卡已正式推出,並向全球客戶提供樣品,預計將於2021年初開始量產。
0

傳Nvidia將從軟銀手中收購Arm

近日據傳軟銀集團(Softbank)將出售旗下晶片公司Arm,而Nvidia可能出資320億美元收購Arm。彭博社報導指出,在軟銀有意轉售Arm的消息出現後,Nvidia是唯一出價的企業,而兩方預計在幾週內談成收購協議。 Nvidia可能出資320億美元收購Arm (圖片來源:Nvidia) 總部位於英國劍橋的Arm以設計行動裝置的晶片聞名,處於Nvidia在產業中尚未獲得的地位。若收購成真,採用Arm架構的廠商蘋果(Apple)、高通(Qualcomm)、英特爾(Intel)等,有權要求新的收購單位提供與原本相同的處理器架構使用權。 Nvidia作為全球最大的圖形處理器供應商,其用於遊戲娛樂的零組件也不斷朝向新的領域發展,如研發人工智慧(AI)應用於資料中心與自駕車的處理器。如果結合Arm在CPU上的設計實力,若能提供Nvidia可擴充CPU並將其整合進GPU之中,Nvidia未來便有機會與英特爾及AMD競爭。 實際出售Arm之前,軟銀已經透過出售或公開發行等方式,試圖減少在Arm的持股。即便軟銀因為Arm財報虧損而決定出售Arm,基於未來智慧汽車、資料中心及網路設備的進展迅速,市場上仍看好Arm的前景。根據New Street Research LLP推估,如果Arm在明年IPO,其市值可能達440億美元,2025年則預估增加至680億美元。
0

天時/地利/人和俱足 開放處理器來勢洶洶

在摩爾定律逐漸走向尾聲,處理器效能提升速度趨緩的情況下,為了榨出更多效能,以滿足人工智慧(AI)等應用對運算能力的需求,晶片設計者開始在主流的處理器IP之外,探索其他的可能性,例如異質運算、異質整合封裝概念的興起,都與CPU效能成長趨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領域專用運算架構(Domain Specific Architecture)的觀念,為許多IC設計團隊帶來新的靈感。在標準處理器之外,利用客製化的指令集跟邏輯電路,提高特定某幾類運算任務的執行效率,以便讓處理器在功耗、晶片面積沒有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執行特定任務時能有更高的效能,是領域專用運算架構的核心概念。而開放式CPU架構具有自由、可擴充等特性,正好與領域專用運算架構的想法一拍即合,也促成RISC-V在短時間內爆紅。 開放架構處理器的概念並非RISC-V首創,自2005年起,產業內便曾陸續提出OpenSPARC、OpenRISC、OpenCores等開源指令集架構,但始終面臨相關生態系不易建立,難以受到市場廣泛採用的難題。直到2010年加州柏克萊分校的Krste Asanović教授在其實驗室中開始一系列的開放原始碼研究,RISC-V即是他的RISC CPU研究計畫中的一項。隨後2015年,RISC-V基金會在瑞士成立,以非營利組織的形式推動RISC-V生態系進展,才奠定了RISC-V的基礎。 柏克萊掛保證 RISC-V成功引起產業興趣 晶心科技(Andes)技術長暨執行副總經理蘇泓萌(圖1)提及,柏克萊大學原先為了教學目的而開發出RISC-V,而柏克萊大學作為電腦科學人才培育的重鎮之一,其響亮的名聲,是初步吸引廠商對RISC-V產生興趣的原因。 圖1 晶心科技技術長暨執行副總經理蘇泓萌 與其他的開源硬體相比,RISC-V具有兩方面的優勢,一是簡單易學,二則是良好的商業模式。原本就是為了教學而發展出來的RISC-V,跟其他主流CPU或開源CPU相比,很容易學習上手,有些比較年輕的工程師,很可能在學生時代就已經接觸過RISC-V,因此開發團隊的培養、建構,跟採用主流CPU架構開發晶片相比,難度比較低。而商業模式方面,RISC-V是開源硬體,開發者不用支付授權費、權利金,免於承擔龐大的資金壓力,也讓許多廠商更願意嘗試在晶片中採用RISC-V架構。 SiFive總裁暨執行長Naveed Sherwani(圖2)則從天時、地利、人和的角度,來分析RISC-V快速竄起的原因。在人和方面,Sherwani的觀點與蘇泓萌類似,認為從學術教育需求中誕生的RISC-V,其單純易學、容易客製化的特性,讓RISC-V在推廣時占了很大優勢,這也讓半導體大廠與EDA工具業者看到RISC-V的發展潛力,進而提供支持。這是其他開源或可組態(Configurable)CPU所不曾享有的待遇,也是RISC-V聲勢快速上漲的原因。 圖2 SiFive總裁暨執行長Naveed Sherwani 各國追求半導體自主 RISC-V來得正好 至於在地利方面,由於國際政治的對立加劇,許多國家都需要在談判桌上累積更多籌碼,而半導體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自然是各國爭相投入扶植的產業。事實上,SiFive在2019年曾經在埃及、巴基斯坦等根本沒有半導體產業的國家舉辦RISC-V論壇,結果動輒吸引數百人、上千人出席,原因也在於各國都想要在半導體領域掌握一定的自主權。對於沒有半導體或資訊科學基礎的國家來說,RISC-V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中國為了追求半導體產業自主,在RISC-V上所投入的資源,更是不在話下。近期中國開放指令生態聯盟才剛舉行CRVS 2020研討會,會中探討了中國RISC-V生態系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及中國本土業者在RISC-V處理器設計、驗證、矽智財(IP)與軟體工具等的發展成果,顯示中國有很強烈的企圖心,欲利用RISC-V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處理器生態系統。 摩爾定律走向尾聲 運算效能提升要靠客製化 而在天時部分,摩爾定律的進展趨緩,導致處理器效能提升速度大不如前,加上AI應用蓬勃發展,都使得晶片業者必須設法在既有的CPU架構外另闢蹊徑,以滿足客戶對運算效能的需求。 Sherwani就指出,如果處理器的效能提升速度,還能保持十多年前的水準,業界恐怕不會對RISC-V產生這麼大的興趣,因為標準CPU就能滿足應用需求,就算有些電晶體閒置不用或工作效率不彰,對晶片公司跟使用者來說也無所謂。但在摩爾定律走向尾聲,客戶對運算效能的需求卻因為AI暴增之際,晶片業者必然要想辦法讓處理器上每個電晶體都能發揮到極致。針對特定應用進行客製化設計,則是實現這個目標必然要走的路。 蘇泓萌也認為,RISC-V的發展,跟AI有很密切的關係,當AI應用不斷更新,以聲音、人臉辨識與資料中心為主的應用發展比通用的處理器開發更快,須要彈性靈活的解決方案,允許客戶自行修改指令集,才能透過硬體加速滿足AI的效能需求。 應用廣泛的RISC-V便是AI加速的解決方案之一,藉其彈性修改的特性,可依照不同客戶的需求客製化處理器,縮短產品從開發到上市所需的時間。目前RISC-V架構以中低階產品為主,並以美國及中國發展最快。未來RISC-V將走向高階產品,同時持續與學界合作拓展整體生態系。 生態系建立仍為RISC-V最大考驗 基於精簡、可擴充、易於客製等優勢,讓許多廠商對RISC-V躍躍欲試。具代表性的科技公司如英特爾(Intel)、三星(Samsung)及高通(Qualcomm)三大廠商皆對RISC-V處理器IP/解決方案商SiFive投入資金;而聯發科除了是RISC-V基金會的成員之一,也是晶心最大的股東,令市場更加看好RISC-V的發展前景。面對處理器開放架構應用的討論,處理器大廠Arm則選擇部分開放自家處理器架構,因應日益增加的客製化需求。 主流的處理器IP與開放式架構兩陣營各有支持者,而RISC-V架構的出現,提供處理器設計人員在現有IP之外,另一個更具彈性的選擇。基於開源的核心宗旨,RISC-V的開放性可加速創新。然而硬體架構仍須搭配編譯器與軟體工具支援,才能發揮其作用。因此RISC-V的挑戰便在於建立一套完整的支援系統,藉由建立生態系來穩固市場定位,期望未來與主流處理器並駕齊驅。 為了建立RISC-V生態系,學界與業界人士成立基金會共同推動,RISC-V社群中的處理器廠商之間除了各自的策略布局,同時反映了半導體產業的競合關係。蘇泓萌表示,RISC-V社群的廠商間呈現合作性競爭(Co-opetition)關係,競爭對手與合作對象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生態圈中存在競爭,但是上下游廠商,甚至競爭對象還是可以合作把餅做大,透過互相支援拓展RISC-V生態系。
0

超微處理器生產日益倚重台積電

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研究報告估計,對超微而言,台積電將成為無可取代的晶圓代工夥伴。自2021年起,除了伺服器CPU將100%交由台積電生產外,屆時90%的超微桌上型處理器、85%的筆記型電腦處理器,也都將由台積電製造。 超微原本的晶圓代工夥伴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占超微處理器代工的比重正在迅速降低,預估到2021年時,僅有5%桌上型處理器、10%筆記型電腦處理器是由格羅方德生產,三星為超微代工桌上型與筆記型電腦CPU的比重也僅各占5%。  
0

NVIDIA提升TPCx-BB運算表現 破大數據分析基準紀錄

NVIDIA(輝達)剛向世人展現出一舉刷新舊紀錄的實力,將運行 TPCx-BB 這項大數據分析基準的效能表現提高近20倍。 NVIDIA 使用由 16 台 NVIDIA DGX A100 系統支援的 RAPIDS 開源資料科學軟體庫套件,僅花費 14.5 分鐘便完成了這項基準測試,而對比先前的紀錄,使用 CPU 系統花了 4.7 小時才完成測試。這 16 台 DGX A100 系統共有 128...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