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Arm

Arm

- Advertisment -

AIoT時代翩然降臨 Cortus積極插旗RISC-V解決方案

Arm在智慧手機時代取得空前的成功,幾乎獨占行動與嵌入式裝置的晶片架構,也大幅壓縮其他獨立嵌入式處理器SIP供應商的市場空間,Cortus台灣分公司總監楊鎮源表示,現在市場上獨立SIP供應商已經不多,產品與客戶經營也走向利基市場,一次性工程費用(Non-Recurring Engineering, NRE)與授權費(Loyalty)的收取近年同樣漸漸產生質變。 一直以來半導體IP的業務模式,都是以NRE與授權費為主,NRE屬於一次性開發費用,是IC與IP廠商早期合作費用,待晶片正式出貨後會依照出貨量再收取授權費,然而近年來由於Arm的獨大,獨立SIP廠NRE與授權費的收取通常都必須做出妥協,楊鎮源形容,NRE與授權費就像是一個蹺蹺板,SIP廠商現在多半只能選擇一項作為主要收入,而且就客戶的產品與應用類型有不同策略,如產業標準型的IP如藍牙、WiFi、USB這類常有版本更新的IP就以NRE為主,授權費很少甚至不收。 若是像處理器IP這種通用型的產品,客戶可能一用非常久,穩定的晶片出貨量又大,楊鎮源說,該公司IP與SIM卡的合作就是此類,合作的模式就會以收取授權費為主,NRE費用也較低。開放架構RISC-V隨著IoT興起,由於各家IP廠商底層架構一致,未來基礎架構IP將朝免授權費發展,SIP廠商需要提供更多客製化服務並努力在開放架構上進行差異化的設計,才有機會吸引客戶。Cortus在2017年以後,將自家的產品依照運算能力推出一系列以RISC-V架構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在IoT時代取得一席之地。 Cortus台灣分公司總監楊鎮源表示,開放架構RISC-V隨著IoT興起,未來基礎架構IP將朝免授權費發展。  
0

AIoT時代翩然降臨 Cortus積極插旗RISC-V

科技產業發展到物聯網時代,數以百億計的IoT終端即將接手智慧手機,成為下世代主流的資通訊終端,站在典範轉移的關鍵時刻,指令集效能更好,生態系更加開放的RISC-V架構,被看好就是IoT終端架構的真命天子,同時吸引矽智財(SIP)廠商積極布局。 Cortus台灣分公司總監楊鎮源表示,開放架構RISC-V隨著IoT興起,由於各家IP廠商底層架構一致,未來基礎架構IP將朝免授權費發展。 相較於x86與Windows主導PC產業、RISC與Android帶領了智慧手機產業,發展中的IoT產業,軟硬體架構主流正面臨新典範建立的過程,RISC-V的開放、精簡特性頻頻被點名,也吸引非Arm架構的廠商積極投入,來自法國的SIP廠商Cortus過去就強調架構中邏輯閘精簡,並以其架構獨特性使用在重視安全的應用中,如手機SIM卡。 Arm在智慧手機時代取得空前的成功,幾乎獨占行動與嵌入式裝置的晶片架構,也大幅壓縮其他獨立嵌入式處理器SIP供應商的市場空間,過去幾年許多SIP供應商陸續遭到併購如MIPS、ARC、Tensilica等,Cortus台灣分公司總監楊鎮源表示,現在市場上獨立SIP供應商已經不多,產品與客戶經營也走向利基市場,一次性工程費用(Non-Recurring Engineering, NRE)與授權費(Loyalty)的收取近年逐漸產生質變。 一直以來半導體IP的商業模式,都是以NRE與授權費為主,NRE屬於一次性開發費用,是IC與IP廠商早期合作費用,待晶片正式出貨後依照出貨量再收取授權費,然而近年來獨立SIP廠市場空間不斷被壓縮,NRE與授權費的收取也必須做出某種程度的妥協,楊鎮源形容,NRE與授權費就像是一個蹺蹺板,SIP廠商現在多半只能選擇一項作為主要收入,而且就客戶的產品與應用類型有不同策略,如產業標準型的IP如藍牙、WiFi、USB這類常有版本更新的IP就以NRE為主,授權費很少甚至不收。 若是像處理器IP這種通用型的產品,客戶可能一用非常久,穩定的晶片出貨量又大,楊鎮源說,該公司IP與SIM卡的合作就是此類,合作的模式就會以收取授權費為主,NRE在所有服務費中比重相對低。開放架構RISC-V隨著IoT興起,由於各家IP廠商底層架構一致,未來基礎架構IP可能朝免費發展,SIP廠商需要提供更多客製化服務並努力在開放架構上進行差異化的設計,才有機會吸引客戶。 Cortus RISC-V處理器架構 IoT對過去幾年發展受到強大壓力的獨立SIP廠商帶來新的機會,尤其在中國引發一波熱潮,但IoT多樣破碎的特性也是不小的挑戰,SIP廠商需要更深入耕耘領域知識,並同時兼顧省電、精簡、易用、聯網、安全、長期支援等特性。 楊鎮源說,Cortus主力產品為32位元處理器IP,並應用在嵌入式系統為主,依照處理器的運算能力,分成1、3、5等不同系列;在2017年以後,該公司又推出一系列以RISC-V架構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在IoT時代取得一席之地。未來,也計畫發展高階64位元的處理器,產品型號為9系列,第一款產品型號為FPS69V,該架構的最終設計可能要到2019年底才會完成。
0

發布新授權模式以抗RISC-V? Arm:推動創新契機

Arm日前宣布全新合約模式「Flexible Access」,擴大與既有/新合作夥伴存取與取得半導體設計技術的授權方式;不過,此一模式也被部分產業人士和媒體認為Arm感受到RISC-V威脅而推出的新策略。對此,Arm則表示,Flexible Access是針對更遠大的目標,期能掌握業界契機以推動創新,並歡迎市場新進者加入。 Arm亞太區企業公關行銷副總裁俞艾玲指出,Arm Flexible Access讓標準的Arm授權模式以及DesignStart變得更完整。Arm現有的商業模式運作良好,且對許多的合作夥伴來說已是最佳選擇。而Arm Flexible Access計畫可因應業界快速變化的需求,加入更多的選擇和彈性。合作夥伴得以選擇最適合他們的商業模式。同時,考量一兆台安全連網裝置的願景,Arm Flexible Access提供現有合作夥伴以及市場新進者快速、簡單存取其所需技術,以應對這些全新成長的領域,包含物聯網、機器學習、自駕車與5G。 Arm Flexible Access最主要目的在於推動創新契機。 Arm Flexible Access可讓SoC設計團隊在取得IP授權前就能展開計劃,屆時只要針對生產時使用到的部份進行付費。透過Arm Flexible Access,企業將能驅使他們的設計團隊擁有更多的實驗、評估與創新的自由度。 通常,合作夥伴從Arm獲得個別元件的授權,並在存取此一技術之前預付授權費。藉由Arm Flexible Access,只要支付少許的費用,就可以立即存取廣泛產品系列的技術,隨後只需在確認製造生產時,再支付一筆授權費,以及之後隨每個單元的出貨支付權利金(Royalties)。產品系列包括所有SoC設計所需的必要IP與工具,讓合作夥伴在承諾授權前,便於針對多IP模組進行評估與原型設計。 可以透過Arm Flexible Access計畫存取的IP,包括Arm Cortex-A、Cortex-R與Cortex-M產品系列等大多數Arm架構處理器,這些CPU占過去兩年內所有Cortex CPU 75%的簽約授權。它同時包括Arm TrustZone與CryptoCell安全IP、部份Mali GPU、系統IP,以及SoC設計與早期軟體開發的工具與模型。此計畫同時包括Arm全球支援與訓練服務的存取。 俞艾玲說明,在業界,Arm...
0

Arm Flexible Access讓投資晶片前實驗/測試更自由

Arm宣布將擴大與既有與新的合作夥伴存取與取得半導體設計技術的授權方式。Arm Flexible Access是一種全新的合約模式,讓SoC設計團隊在取得IP授權前就能展開計劃,屆時只要針對生產時使用到的部份進行付費。透過Arm Flexible Access,企業將能驅使他們的設計團隊擁有更多的實驗、評估與創新的自由度。 Arm IP產品事業群總裁Rene Haas表示,Arm Flexible Access的誕生,主要是因應一兆台安全連網裝置的世界所帶來的機會。藉由無限的設計存取與免預付授權費(Up-front Licensing)方式的結合,讓既有的合作夥伴與新進入這個市場的參與者,得以應對物聯網(IoT)、機器學習、自駕車與5G帶來的全新成長機會。 包括AlphaICs、Invecas與Nordic Semiconductor等數家合作夥伴,都已簽署全新Arm 合約模式,並已可以存取範圍極廣的各種IP產品、支援工具與訓練。Arm Flexible Access 將讓標準的Arm授權計劃更為完整,而原本Arm授權計劃仍是想要存取Arm完整產品系列與最先進IP的最佳選項。欲了解Arm最新合約模式的詳細比較,請參考此網頁。 通常,合作夥伴從Arm獲得個別元件的授權,並在存取此一技術之前預付授權費。藉由Arm Flexible Access,只要支付少許的費用,就可以立即存取廣泛產品系列的技術,隨後只需在確認製造生產時,再支付一筆授權費,以及之後隨每個單元的出貨支付權利金(Royalties)。產品系列包括所有SoC設計所需的必要IP與工具,讓合作夥伴在承諾授權前,便於針對多IP模塊進行評估與原型設計。 可以透過Arm Flexible Access計畫存取的IP,包括Arm Cortex-A、Cortex-R與Cortex-M產品系列等大多數Arm架構處理器,這些CPU佔過去兩年內所有Cortex CPU 75%的簽約授權。它同時包括Arm TrustZone與CryptoCell安全IP、部份Mali GPU、系統IP,以及SoC設計與早期軟體開發的工具與模型。此計畫同時包括Arm全球支援與訓練服務的存取。 Nordic...
0

戴偉民:RISC-V產業鏈開創AIoT開放架構典範轉移

PC時代WinTel的軟硬體架構在PC/NB產品上主導資通訊產業發展,其後行動通訊接手成為下一個主流,Android與ARM成為智慧型手機的兩大支柱;而進入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時代,下世代的軟硬體架構變革,將由強調自主、可控、繁榮、創新的RISC-V架構,帶領開創智慧與聯網無所不在的全新AIoT時代。 AIoT無疑是下一波產業的大浪潮,物聯網破碎化的特性,讓軟硬體架構醞釀新的典範轉移,芯原微電子董事長戴偉民在Computex 2019由台灣RISC-V聯盟、台灣物聯網產業技術協會主辦的「2019 新嵌入式智慧解決方案論壇 RISC-V x AIOT/5G」研討會中表示,PC時代的x86架構自主性低、不可控,軟硬體掌握在微軟與Intel手中,導致行動通訊時代來臨時,省電的RISC架構結合開放的Android系統,以智慧型手機為載體,帶領行動通訊時代的發展。物聯網更強調開放,於是從運算核心底層就開放的RISC-V架構,成為各界看好的物聯網時代硬體架構主流。 芯原微電子董事長戴偉民表示,從運算核心底層就開放的RISC-V架構,被看好成為物聯網時代新硬體架構主流。 Arm架構在過去發展的歷程中,建構了一個名為Linaro的產業推動聯盟,配合IBM、Google等大廠,投資大量的金錢和人力,讓Arm的軟硬體架構在聯盟的平台上獲得良好的發展。並透過大學校園的推廣,主動提供工具、教材與設備,讓學生在養成階段長期接觸Arm架構,成為後來市場推廣最好的種子。戴偉民直言,RISC-V產業鏈的完整性與豐富度現階段發展與Arm還有一段差距,希望可以仿造Linaro的模式,推動軟硬體平台與人才的發展。 1979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David Patterson教授提出了RISC概念,也就是精簡指令集架構,2010年,該校研究團隊推出RISC-V指令集,也就是第五代RISC架構,2014年,正式發布第一版RISC-V用戶手冊,2015年,非盈利性組織RISC-V基金會成立,已有150餘家會員企業,並陸續推出商業化產品,2016年,RISC-V成為印度的事實國家指令集;美國、歐洲、俄羅斯等國家開始全國推行,戴偉民解釋,2018年RISC-V在中國逐步商業化,如杭州中天微CK902,華米黃山1號晶片的推出都是採用RISC-V架構。 RISC-V架構強調自主、可控、繁榮、創新,已獲得許多廠商支持。 2018年10月,中國RISC-V產業聯盟在上海成立,當地政府還推出RISC-V的扶植政策,戴偉民分析,IoT的破碎化和AI需要的異構運算,是RISC-V崛起的良機,Arm架構很難因應萬物聯網的多樣性軟硬體架構,完全開放的RISC-V架構,可以有許多廠商在共同的開放性基礎上,發展專用的硬體核心與軟體平台。根據非正式的統計,中國已經有超過300家公司在關注RISC-V或以RISC-V指令集進行產品開發。 台灣與大陸在AIoT的趨勢之下,可以自身的優勢為基礎,進行緊密的合作,戴偉民解釋,物聯網裝置與商機將遠大於PC或智慧型手機,掌握物聯網的軟硬體架構核心,就能掌握AIoT的發展機會。RISC-V才剛起步,與x86、Arm架構並不存在取代與競爭的問題,透過合作甚至可以共用某些基本指令集,在多樣化的物聯網產業中發展更彈性且高度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
0

Arm Treasure Data報告指出數據孤島效應導致錯誤行銷

許多公司迄今仍然疲於整合與分析來自各種不同技術平台與app的數據,而這些數據會構成全通路體驗(Omnichannel Experience)。Arm Treasure Data最新發布的「2019年顧客旅程現況報告」發現,近半(47%)的受訪者因為數據的孤島效應,而難以從他們的行銷數據中獲取洞察。 整個行銷技術生態最近幾年出現爆炸性發展,市面上有超過7,000家廠商提供各種行銷科技(Martech)解決方案。這些公司提供獨立管理所有種類的工具,從行動廣告、互動內容到影響力行銷活動(加上數十種其他的銷售與行銷作用)。由於工具與數據的快速成長,企業會疲於存取與妥善分析這些數據,並不令人意外。 這份Arm Treasure Data報告同時發現,54%的企業表示它們對於其行銷數據乃至於顧客旅程,並沒有完整的概念。這些盲點,讓達成出色的客戶體驗出現了風險。少了對每一個顧客體驗旅程的完整看法,在錯誤的時間點傳送錯誤的行銷訊息的可能性,也因此顯著增加。 散落在各處的數據,加上數據分析技巧上的落差以及缺乏行銷、技術與數據科學的資源,讓許多企業組織很難針對它們的顧客旅程發展出精準的概念。同時使用不同行銷科技工具的企業,往往是孤島效應最大的受害者,原因是來自某套系統的數據,與其它系統的軟體與數據,很難將其整合。例如,一套電子郵件行銷解決方案可能很難與公司的行動應用共享數據,大大限制了提供全通路體驗的能力。 為了協助破除孤島效應,整合已經搜集到的數據,相當重要。有用的行銷科技,如顧客數據平台(CDP),能夠結合來自許多包括線上與線下來源的數據,以便針對買家與潛在買家採取的不同顧客旅程,勾勒出完整的圖像。有了更為統整的數據,企業組織就能判定什麼可以促使顧客購買,以及背後的原因。
0

Arm DesignStart力助新創/中小型企業奪得市場先機

Arm首度參加InnoVEX,於眾多優秀新創企業雲集展會,展示Arm DesignStart解決方案,協助新創公司與中小型企業。基於Arm的晶片在過去二十多年間已經出貨超過1,300億顆,更預計從2017至2021年間,Arm生態系統夥伴將再出貨1,000億顆晶片。這樣的成長動能來自於物聯網,包含智慧家庭、健康和車聯網汽車娛樂系統應用;同時,製造業、運輸業和公共事業等工業層面亦支撐此一需求。Gartner報告指出,一個典型的家庭在2022年將會擁有500個智慧裝置。而 IDC預測,到2022年,全球物聯網(IoT)的技術支出將達到1.2兆美元。 這些數字背後都代表創新發展的速度越加快速,資訊爆炸推動了自主性的世界,物聯網及次世代運算將迎來商機。成功掌握物聯網應用,裝置的運算是關鍵因素,但須注意的是,其中頻寬、功耗、成本、延遲、可信任度、安全性和隱私,都非常重要。 在物聯網裝置中,大量的作業負載及創新都在基於Arm的解決方案中完成,自DesignStart計畫推出以來,以提供免預付授權費的Arm IP,讓新創團隊能夠快速使用,加速設計流程。在過去兩年間,Arm DesignStart已有超過5,500個CPU 原型(Prototype)下載和超過450個CPU商業授權。如今,DesignStart已經擁有包含Cortex-M0、Cortex-M3與Cortex-A5的DesignStart for Custom SoCs/ASIC,以及包含Cortex-M1和Cortex-M3 CPU的DesignStart FPGA等兩種類型,提供企業多元化的彈性選擇,這讓開發團隊擁有較佳彈性以及降低成本的方式研發產品,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們將能使用Arm廣大的生態系統,獲取諸多業界成熟的資源。 Arm生態系統經理Alessandro Grande表示,Arm擁有許多來自業界各個領域傑出的生態系統夥伴,在包括物聯網、無人機、汽車、穿戴式等各種應用大放異彩,這些專家為創新提供能量,不斷突破基於Arm科技的疆界。 Arm資深解決方案專家Stephen Su表示,許多客戶在開發晶片時,需要不僅僅只於CPU,而是包含軟體、工具、訓練、服務及IP等完整的內容,而Arm DesignStart提供這樣的模式,讓客戶能夠透過Arm的生態系統,得到完整的支援以開發自製晶片,贏得先機。Arm DesignStart計畫目前已經協助多家廠商達到成功,包含EiGENCOMM、Seeed Studio以及來自台灣的DT42等新創公司。
0

專訪新思科技設計事業群聯席總經理Deirdre Hanford 萬物智慧化讓EDA工具更吃重

新思科技設計事業群聯席總經理Deirdre Hanford(圖)表示,各種智慧應用的蓬勃發展,是帶動半導體產業成長的主要動力來源,但這個趨勢也使得晶片設計變得更加複雜,晶片開發者必須要有新的設計工具輔助,才能趕得上客戶要求的產品上市時程,進而抓住商機。 新思科技設計事業群聯席總經理Deirdre Hanford表示,萬物智慧化讓IC設計更加複雜,IC設計業者需要更強大的EDA工具。 為此,新思推出了融合設計平台(Fusion Design Platform),並在推出的第一年即達到超過100個產品投片(Tapeout),寫下7奈米製程的重要里程碑。該平台協助客戶提升20%的設計結果品質(Quality-of-Results, QoR),並達到超過2倍的結果效率(Time-to-Results, TTR)。融合設計平台整合新思科技的數位設計工具,並重新定義傳統設計工具的範疇,包括共享引擎、用於邏輯及物理表現(Logical and physical representation)的單一數據模型。 此外,新思也與安謀國際(ARM)擴展合作關係,推出支援新思Fusion Compiler解決方案的QuickStart實作套件(QIK)。這是一個從RTL到GDSII完全整合的實作系統,可讓採用ARM架構的SoC設計達到最快速的結果效率,並改善功耗、效能與晶片面積,能快速實現具備安謀最新核心架構的高度差異化產品。這項合作已讓採用內含Cortex-A76與Neoverse N1處理器的SoC先期用戶,成功實現投片。 而為了協助推動AIoT晶片研發,新思在台灣也已經與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央大學以及成功大學等五所頂尖大學共同啟動「AIoT設計實驗室」產學合作計劃,捐贈各校晶片開發核心套件與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教材(AI/Machine learning),以誘發學界對於AIoT設計的強大研發能量,並培育先進半導體設計人才。
0

Arm分享AI時代的Total Compute大策略

Arm IP產品事業群總裁Rene Haas發表「全面運算引領AI成長」主題演說。探討AI運算在各個市場所面臨的複雜挑戰,以及Total Compute解決方案為何能夠同時滿足AI效能提升與應用開發的需求。 Rene 一開始即指出一個重大趨勢:AI核心平台邁向異質化時代。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已經內建許多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ML)的基礎功能,包括即時影像擷取、人臉辨識等,但在全球將近四十億只的智慧型手機中,目前約有85%的手機還是將機器學習的工作負載交由CPU或者CPU + GPU (圖形處理器) 執行的。 而根據Arm對AI處理器工作負載的研究,為達成更佳的應用效能和使用體驗,發揮AI和ML的優勢,未來智慧型裝置的AI運算核心,將以CPU為中心,再整合運用GPU、NPU (類神經網路處理器)、DPU (資料流處理器)、FPGA (現場可編程邏輯閘陣列)等運算資源。 從產業轉型方面來看,不論是自動駕駛、5G引爆的邊緣伺服器需求、AI型穿戴裝置和虛擬實境 (VR)、擴增實境 (AR)、高畫質遊戲體驗、5G 智慧手機等,都帶來超高的運算效能與智慧功能要求。此外,安全也是一項極大的考驗,前述各種市場領域的設備與裝置,都儲存了大量的個人資訊,沒有人希望竊取個人機密資料的事件再次發生。 Rene指出,這些大規模運算流程、跨處理元件的運用、安全保護要求,以及特定領域運算 vs 通用運算等,都將讓應用開發變得越來越困難且成本越來越高,市面上太多不同軟體的選擇,造成開發人員/生態系統碎片化的擴大,增加了推動裝置AI化的困難。 針對上述的AI運算與體驗挑戰,Arm提供從系統整體出發,結合硬體IP (矽智財)、軟體架構和最佳化工具,一次解決未來運算複雜性的「全面運算」(Total Compute)解決方案。 一方面,Total Compute解決方案能以CPU為任務控制核心,再透過System IP確保AI運算的工作負載能達到最佳分配。例如影像搜尋作業由NPU執行,將比CPU更快、更有效率。再加上 Arm 的GPU、ML 處理器、顯示處理器、Arm...
0

Arm為5G世界帶來次世代人工智慧體驗

Arm宣布推出旗艦IP解決方案,包含Arm Cortex-A77、Mali-G77與Arm ML處理器,定義2020年高階智慧手機效能,提供次世代的人工智慧體驗。過去12個多月中,Arm推出數個可從網路終端擴展到雲端的的全新解決方案,包括Arm Project Trillium、Arm Neoverse、兩個具有安全功能的全新Automotive Enhanced汽車強化處理器,以及專為安全管理物聯網裝置的Pelion物聯網平台。 上述所有的全新解決方案,都凸顯出Arm在匯聚5G、物聯網、人工智慧(AI)與自駕車的投入。Arm每年也持續增強對行動創新的承諾。不管是為全時啟動(always-on)/全時連網(always-connected)的筆電帶來新的效能水準,或是為最信任、也最安全的運算夥伴--智慧手機帶來更多的機器學習(ML)效能,全新的行動IP套件,都是為了滿足以上、乃至於更多的需求而設計。 每個新的智慧手機體驗,都從更高的硬體效能與功能開始,因為它會賦予開發人員發揮更多軟體創新的能力。對於開發人員,CPU比起以往更為重要,它不僅處理一般運算任務,更包含裝置上許多的機器學習運算,而此類運算規模勢必超出目前的限制。對於更為沉浸、無線的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應用,以及高畫質行動遊戲(HD gaming),也是一樣。 全新Arm Cortex-A77 CPU,擁有比Cortex-A76裝置高出20%的IPC效能提升,可帶來先進的ML與AR/VR體驗。事實上,透過硬體與軟體的優化組合,過去兩個世代的Cortex-A7x系列處理器(Cortex-A76與Cortex-A77)的整體ML效能,已經提升了35倍。全新的Cortex-A77 CPU證明了Arm在智慧手機有限的功耗限制下,持續推動在性能上媲美今日主流筆電、同時又兼顧同級最佳能耗效率的努力。 預計在2019年,全球遊戲市場產值將高達近1,500億美元,將是全球最大營收的市場之一,同時也是驅動運算需求與日俱增的主要原因。Mali-G77 GPU利用全新的Valhall架構迎接此一挑戰,與用在現今裝置中的前代Mali-G76相比,具有近40%的效能提升。Mali-G77同時也在關鍵的微架構上進行強化,包括引擎、texture pipes、與load store caches,並將能源效率與效能密度提升了30%1。 展望未來,當今最大的挑戰之一,即是市場上許多不同的解決方案。看似永無止境的軟體選項與硬體架構清單,造成碎片化生態系統的擴大,讓終端到雲端的擴充性變得十分困難,對於開發人員以及新技術的採用也更為挑戰。5G將帶動對效能與效率的強烈需求,意謂著共同架構的必要性,才能讓設計與部署更為便利。為了真正釋放次世代的沉浸式體驗,每個元件都必須優化,以便開發者輕易存取效能的共通工具鏈協同合作;而唯有Arm可以提供全面運算所需的每個IP。Arm全新的旗艦IP套件:Cortex-A77 CPU、Mali-G77 GPU、 Arm ML 處理器、Arm NN框架,以及最近發表的Mali-D77顯示處理器,讓大家一窺2020年高階智慧手機的更多可能性。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