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戴偉民:RISC-V產業鏈開創AIoT開放架構典範轉移

戴偉民:RISC-V產業鏈開創AIoT開放架構典範轉移

- Advertisement -

PC時代WinTel的軟硬體架構在PC/NB產品上主導資通訊產業發展,其後行動通訊接手成為下一個主流,Android與ARM成為智慧型手機的兩大支柱;而進入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時代,下世代的軟硬體架構變革,將由強調自主、可控、繁榮、創新的RISC-V架構,帶領開創智慧與聯網無所不在的全新AIoT時代。

AIoT無疑是下一波產業的大浪潮,物聯網破碎化的特性,讓軟硬體架構醞釀新的典範轉移,芯原微電子董事長戴偉民在Computex 2019由台灣RISC-V聯盟、台灣物聯網產業技術協會主辦的「2019 新嵌入式智慧解決方案論壇 RISC-V x AIOT/5G」研討會中表示,PC時代的x86架構自主性低、不可控,軟硬體掌握在微軟與Intel手中,導致行動通訊時代來臨時,省電的RISC架構結合開放的Android系統,以智慧型手機為載體,帶領行動通訊時代的發展。物聯網更強調開放,於是從運算核心底層就開放的RISC-V架構,成為各界看好的物聯網時代硬體架構主流。

芯原微電子董事長戴偉民表示,從運算核心底層就開放的RISC-V架構,被看好成為物聯網時代新硬體架構主流。

Arm架構在過去發展的歷程中,建構了一個名為Linaro的產業推動聯盟,配合IBM、Google等大廠,投資大量的金錢和人力,讓Arm的軟硬體架構在聯盟的平台上獲得良好的發展。並透過大學校園的推廣,主動提供工具、教材與設備,讓學生在養成階段長期接觸Arm架構,成為後來市場推廣最好的種子。戴偉民直言,RISC-V產業鏈的完整性與豐富度現階段發展與Arm還有一段差距,希望可以仿造Linaro的模式,推動軟硬體平台與人才的發展。

1979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David Patterson教授提出了RISC概念,也就是精簡指令集架構,2010年,該校研究團隊推出RISC-V指令集,也就是第五代RISC架構,2014年,正式發布第一版RISC-V用戶手冊,2015年,非盈利性組織RISC-V基金會成立,已有150餘家會員企業,並陸續推出商業化產品,2016年,RISC-V成為印度的事實國家指令集;美國、歐洲、俄羅斯等國家開始全國推行,戴偉民解釋,2018年RISC-V在中國逐步商業化,如杭州中天微CK902,華米黃山1號晶片的推出都是採用RISC-V架構。

RISC-V架構強調自主、可控、繁榮、創新,已獲得許多廠商支持。

2018年10月,中國RISC-V產業聯盟在上海成立,當地政府還推出RISC-V的扶植政策,戴偉民分析,IoT的破碎化和AI需要的異構運算,是RISC-V崛起的良機,Arm架構很難因應萬物聯網的多樣性軟硬體架構,完全開放的RISC-V架構,可以有許多廠商在共同的開放性基礎上,發展專用的硬體核心與軟體平台。根據非正式的統計,中國已經有超過300家公司在關注RISC-V或以RISC-V指令集進行產品開發。

台灣與大陸在AIoT的趨勢之下,可以自身的優勢為基礎,進行緊密的合作,戴偉民解釋,物聯網裝置與商機將遠大於PC或智慧型手機,掌握物聯網的軟硬體架構核心,就能掌握AIoT的發展機會。RISC-V才剛起步,與x86、Arm架構並不存在取代與競爭的問題,透過合作甚至可以共用某些基本指令集,在多樣化的物聯網產業中發展更彈性且高度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

相關文章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