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AR

AR

- Advertisment -

西門子/歐利速精密工業/遠傳電信攜手打造5G智慧產線

台灣於今年初正式迎來5G世代,5G大幅提升聯網效率、數據傳輸速度、低延遲性等優勢,助於人工智慧、網路安全、數位分身、虛擬實境/擴增實境與智慧智造的結合應用,並透過與電信業者、自動化業者合作將能加速台灣製造業者的智慧化轉型。製鞋設備業者歐利速精密工業,正式攜手遠傳電信與智慧製造解決方案廠商西門子,導入西門子開放式物聯網雲端平台MindSphere,並將5G、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整合應用,實現設備生產產線的智慧化升級。 製鞋設備業者歐利速精密工業將5G、擴增實境整合應用,實現設備生產產線的智慧化升級 MindSphere平台將協助歐利速精密工業匯集產線上設備機台的運作數據,進行智慧化分析,達到機台之間無縫溝通協作,並藉由持續監控耗電量、轉矩和頻率,隨時掌握重要機台的運作狀態,探尋最佳維護時機與實際維護需求,提高機台使用率和產能、延長維護間隔、減少停機時間、實現預測性維護、降低非預期成本的發生,並達到能源資料管理和資源配置最佳化。 基於遠傳電信5G的聯網傳輸基礎架構,則可讓廠務端得以加快擷取和分析所有機台運作資料的速度,進而提高生產運作效率、彈性以及安全性。同時歐利速精密工業將其設計開發的ROMPS(Remote Operation Maintenance Platform Solution)解決方案整合至該平台,並著眼於5G高速連網傳輸能力和AR能將虛擬與現實場景結合互動的特性,進而加以整合應用,提供品牌鞋廠與製造工廠遠端設備維護、操作指導與教育訓練服務,提供即時有效率的服務,還能確保疫情期間,工廠人員出入嚴格控管及員工差旅受限的同時,確保服務與業務持續不中斷。
0

打造開放智慧眼鏡生態 Epson相關核心技術開賣啦

以印表機、投影機等產品聞名的愛普生(Epson),同時也是目前全球主要的AR智慧眼鏡設備製造商。為了加速拓展智慧眼鏡市場,該公司於23日宣布,將把其引以為傲的智慧眼鏡光學引擎與相關感測技術轉變為可對外銷售的產品。未來愛普生仍將繼續推出自有品牌的智慧眼鏡,但同時也將藉由提供智慧眼鏡的關鍵零組件,加快智慧眼鏡生態系的創新速度,與合作夥伴一起把餅做得更大。 雖然Google曾經開發出針對消費市場設計的Google Glass智慧眼鏡,但由於未獲市場青睞,因此目前相關產品研發雖仍持續進行,但已不再量產供貨,產品定位也從消費性產品轉變為企業用產品。同樣對智慧眼鏡展現高度興趣的愛普生(Epson),則是從一開始就鎖定企業市場,並成功創造出許多實際應用案例,因而成為目前智慧眼鏡市場上的領導品牌。 但經過近幾年發展,Epson意識到,要進一步開拓智慧眼鏡市場,必須仰賴更開放、強大的生態系,才能為客戶快速打造出適合的客製化智慧眼鏡,因此Epson決定將其最引以為傲的智慧眼鏡光學引擎與相關感測晶片轉變成對外銷售的產品,並強化與台灣眾多供應鏈業者的合作,要把台灣打造成全球智慧眼鏡產業的核心。 Epson將把自家智慧眼鏡所使用的光學引擎轉化為產品,以加快合作夥伴的設計創新的速度。 墨水噴頭打前鋒 促成Epson開放式創新計畫 台灣愛普生董事總經理呂理廸表示,在印表機產業,Epson近幾年發現,有很多產品製造商會購買Epson的墨水匣回去拆解,取得上面的噴頭元件後,再進行二次開發,打造自己的產品。這種情況在中國市場尤其多,也對Epson的商業運作帶來新的啟發。既然自家的墨水噴頭這麼受歡迎,何不乾脆將其轉變成公開銷售的產品? 因此,從2019年起,Epson開始銷售核心元件給更多策略夥伴,啟動集團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未來,我們在視覺、感測及列印的核心技術將可應用在更多具有潛力的產品上,共同加速創造顧客價值,擴大產業生態鏈的影響力。 台灣愛普生視覺科技營業部資深協理黃少白指出,Epson具備領先的AR智慧眼鏡研發與製造技術,自2011年投入AR智慧眼鏡領域,至今已累積近十年的自有品牌銷售經驗,並擁有市場上最成熟的AR智慧眼鏡光學引擎技術,獨家Si-OLED微投影技術搭配先進光學設計與組裝技術,不僅能為商品達到小型化、輕量化的優勢,更能提供高品質的雙眼穿透式影像。 除了AR智慧眼鏡光學引擎,此次計畫中也包含Epson累積多年大數據的智慧感測核心元件及智慧感測器演算法等產品線,如GPS/GNSS晶片以及PPG心律感測模組等。透過開放式創新,Epson將發揮省、小、精的技術DNA,與台廠共築夥伴關係,共同加速創造AR與智慧感測領域在AI與IoT的多元應用市場。 攜手台灣軟/硬體夥伴打造AR產業生態系 Epson乘新興產業浪潮,宣布將其成熟的AR智慧眼鏡光學引擎技術投入市場,並攜手台灣各大軟、硬體夥伴,提出適合各不同領域應用的AR解決方案。 佐臻是台灣AR智慧眼鏡解決方案的領導品牌,除了具備紮實的硬體客製化設計能力,更積極攜手策略夥伴,共同在台灣市場推出AR應用服務;佐臻日前發表的慧眼系列(J-Reality)智慧眼鏡解決方案,在設計上即採用Epson的AR智慧眼鏡光學引擎,不僅較前代產品大幅強化視覺效果,還能幫助提升AR應用方案的使用體驗與市場競爭力,是Epson在台灣市場的第一個成功案例。 在其他硬體相關廠商方面,以眼球追蹤技術為核心的見臻科技,則負責將眼球追蹤帶進AR智慧眼鏡應用,讓使用者可以透過眼球來控制AR眼鏡,進而和虛擬或實體物件進行互動,可有效應用在工業情境中。鈺立微電子則是將深度感知與後端資料處理技術,結合成一3D立體深度視覺解決方案,在低功耗下實現高解析度與高幀率即時深度影像處理,可提供AR擴增實境及3D場景重建。 在軟體跟應用上,資策會運用6-DoF定位追蹤及混合實境技術開發「III Workforce遠端指導與互動解決方案」,透過雙眼智慧眼鏡顯示維修動作指示,協助檢修、組裝等任務更具效率。米菲多媒體專注於影像辨識技術、AI深度學習及學習歷程分析,提供「MAKAR」AR/VR/MR開發引擎,任何年齡層皆可自由創作XR數位內容,MAKAR同時支援AR智慧眼鏡等多樣性載具,讓創作內容隨處可見,共創XR教學新方法。 隨著市場趨勢發展,目前愈來愈多廠商投入AR技術研發,未來產業對於智慧眼鏡的相關零件品質及規格要求只會愈來愈高。Epson也將偕同台灣智慧眼鏡產業協會,為有意投入AR領域的廠商提供顧問式服務,攜手各界夥伴,在台灣建立起領先全球的AR產業生態系,共同實現AR的全球視野。 發揮供應鏈完整優勢 開創台灣AR產業無限前景 黃少白認為,綜觀整體國際市場,台灣擁有最優秀的智慧眼鏡軟、硬體設計廠商,並擁有成熟的生產技術與製造經驗。若能有效整合發揮,台灣不僅會是AR智慧眼鏡這類產品的生產重鎮,也會是產品設計創新的火車頭。Epson此次匯聚台灣頂尖軟體、硬體、設計製造大廠之力,將建構領先全球的AR生態系,為有意投入AR領域的品牌帶來一站式整合服務,同時可為客戶降低開發投入成本,加速將台灣打造成全球AR科技的核心。  
0

TrendForce估2024年智慧製造市場規模上看4,000億美元

根據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表示,導入智慧製造將是企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生存關鍵,除了帶動AR、遠端操作、視覺辨識等相關工具與技術發展,也透過部署更多自主無人搬運車(AGV)、行動機器人(AMR)等運輸機器,減少人力以維持社交距離。預估2024年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上看4,00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0.1%,主要成長動能來自遠端與非接觸技術的升級。 2020~2024年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 拓墣產業研究院分析師曾伯楷指出,2020年全球工業4.0以較穩健的投報率與更成熟的技術,將物聯網、大數據等要素,透過虛實整合呈現於協作型機器人(Cobot)、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等解決方案,能夠實現降低成本與提高生產力的宗旨,因此受到相關業者高度關注與採用。 自2011年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後,全球知名大廠便紛紛開始採用,因此相關技術發展也日趨成熟,根據愛立信(Ericsson)的評估,部署以行動網路為基礎的工業4.0解決方案,5年平均能節省約8.5%的營運成本。而應用案例包括資產追蹤、AR應用、狀態監測、移動型機器人、以及聯網工具等。其5G製造工廠便利用AR設備執行遠端故障排除、支援教育訓練。 電力管理廠商伊頓(Eaton)憑藉工業4.0解決方案抗疫,以Microsoft HoloLens 2 AR眼鏡在實體廠區顯示3D影像並支援遠距連接,透過遠端執行核心工作並保障員工安全。日本製造廠商日立(Hitachi)不僅以熱像儀確保工作場所的員工體溫,也結合視訊分析個人防護設備的使用情況。 觀察台灣智慧製造趨勢,目前製造業中小企業比例約97%,然數位轉型時往往面臨資訊人力不足、成本效益不彰等瓶頸,因此智慧製造計畫多由政府與法人單位共同推動。全球政經、產業趨勢、後疫情時代振興策略,為目前政府推動智慧製造的三大切入點,如現行的智慧機械雲平台就以升級中小企業產品價值、提高國際競爭力為目標,加速台灣整體智慧製造的進程。 2021年製造業的復甦需要更穩健和彈性的供應鏈,除了現有的遠端與非接觸技術工具外,部署更多IoT感測器與設備以打造虛擬工作場域,或是透過區塊鏈、3D列印擴展營運彈性。預期後疫情時代下,智慧製造將有更多應用場景與商機待開拓,強化製造商在面臨往後危機的生存與盈利能力。
0

宅經濟實現OMO體驗 抗疫雲端應用新常態降臨

隨著行動通訊技術正式邁入5G世代,許多人都在好奇,什麼會是5G的殺手級應用?或許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來關注,最近這半年以來,在全民防疫的非常時期,究竟有哪些企業及消費性的雲端應用嶄露頭角,未來在5G世代最有機會引領潮流? 宅經濟發燒 雲端應用快速推進 在抗疫期間,大家為了保持社交距離,被迫在家遠距工作或上課,使得網路流量與應用程式(App)下載量均同步攀高。根據愛立信(Ericsson)最新統計,在疫情蔓延實施禁令後,全球各地的網路流量成長20~100%之多,其中以家用固網的流量成長最多,行動網路的流量則增加10~20%,Wi-Fi或固網寬頻網路的平均使用時間,每天增加約2.5個小時。 另外,根據行動應用分析平台App Annie統計(圖1),2020年第一季全球用戶下載310億個新的App,較2019年第四季增加15%,應用商店支出則超過234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全球手機用戶的每日平均使用時間較去年同期成長20%。 圖1   疫情期間行動用戶使用時間變化 在這波疫情的影響下,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或分流上班的比例大幅提升,讓視訊會議、遠端工作、協同辦公等相關的雲端平台及工具應用大受歡迎,包括ZOOM、Google Meets、Microsoft Teams、華為雲WeLink、釘釘(DingTalk)等App都在不同地區出現爆炸性成長,意外助長了商業工具類App的盛行,第一季全球下載量大增30%。 在消費性App方面,由於民眾閉關在家,對於遊戲、社交、休閒娛樂、健康、學習等應用的需求普遍增加。根據Sensor Tower發布的「Q1 2020 Store Intelligence Data Digest」(圖2),遊戲類App的合計下載量首度超過130億次,年增率逾5成,創下歷史新高,商業類及教育類App下載量都成長1倍以上,另外包括新聞、社交網路、閱讀類App也成長超過50%。 圖2   第一季各類型App下載量變化 5G、AIoT加持 數位應用開創新面貌 如果說2003年SARS爆發,帶動了e化的第一波浪潮,那麼2020年的新冠疫情蔓延,就是推動雲端平台與行動應用普及化的重要關鍵點。過去這些年來,許多產業都在朝向數位化、智慧化、雲端化、行動化的科技演進趨勢邁進,但不可否認的是,包括教育、醫療、運動、商業等許多領域,在數位轉型的道路上仍是明顯落後,觀望的比投入的多很多,直到近期新冠疫情的衝擊才積極回應。不管如何,這波疫情都帶給相關業者發展數位應用的寶貴經驗。 以數位教育為例,目前台灣的發展腳步恐怕遠低於一般人的想像。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教學與學習國際調查(TALIS),台灣的國中教師讓學生使用資通訊工具,進行專題或課堂作業比率僅15%,遠低於OECD國家的53%;另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統計,目前數位學習僅占整體學習方式的1~2成。 但台灣在疫情升溫後,各級學校都密集備戰,並針對線上補課、遠距教學、智慧教育等應用進行部署,疫情期間教育單位與師生較常使用線上學習、遠距課程等模式,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自然會熟悉數位教育的使用習慣,而且發現到科技工具在教育價值鏈能夠發揮的特殊優勢。 尤其在5G網路的高頻寬、AI賦能與大數據分析的助力下,數位教育已經可以做到高度個人化、智慧化、互動化的程度,例如在安排課程之前,可以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興趣、能力、學習進度,透過AI找到最速配的老師、同學、教材及學習方式;在課程當中,可自動為教學內容呈現即時字幕、甚至即時翻譯,並可根據學生的臉部反應、互動狀況評估其學習興趣;課後還能用AI協助老師掌握學生的上課狀況並派發作業,並可辨識學生作業是否有抄襲之嫌。 善用數位科技工具 實現OMO體驗經濟 面對疫情的影響,損失最慘重的莫過於實體經濟了,包括實體零售、觀光旅遊業、實體展覽、演唱會、球賽都受到極大衝擊,但相關業者紛紛為此重新調整戰略,在疫情期間嘗試線上銷售或數位商業模式,未來解封後也會善用數位工具,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新體驗經濟。 疫情期間各類型App使用量變化 以旅遊業為例,在各國實施邊境管制後,旅客根本無法出國,讓提供機票、訂房、體驗旅遊的網站毫無用武之地。不過,包括Airbnb、Expedia等平台業者立刻轉向提供線上體驗服務,Airbnb打造線上達人體驗,讓無法親臨該城市的旅客,也可以透過雲端平台跟著全球體驗達人如葡萄牙品酒師、魔術師、米其林主廚等,一起遊歷世界各地的有趣文化;Expedia則是推出「在家體驗世界」虛擬活動與行程,可以重返古羅馬競技場的榮耀、感受龐貝城的歷史悲劇、穿越凡爾賽宮的富麗堂皇,讓旅友們在家就能重溫世界的美好與多元。 雖然這是疫情期間暫時性的作法,但這樣的雲端體驗或虛擬旅遊,未來很可能成為旅遊業的常態,成為推廣實體旅遊的重要行銷手法。 舉例來說,旅客在訂購旅行團之前,可以先透過虛擬實境(VR)體驗當地的風光,在進入某個博物館或歷史景點時,則可透過擴增實境(AR)穿越時空看到幾百年前的3D場景重現。 另一方面,在疫情期間許多實體活動被迫喊卡,民眾無法親臨現場觀看精彩的球賽或演唱會,但未來如能善用5G、AIoT、VR/AR等科技工具,可以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觀看體驗,也能真正把用戶從線上拉回到線下,參與更具沈浸式、互動式的情境體驗。 事實上,包括台中、桃園都在打造智慧球場,透過5G的高頻寬、低延遲、大規模物聯網等優勢,可以提供票券掃描座位引導、精彩賽事關鍵重播、即時戰術分析、AR擴增實境開場表演、多視角AR觀賽、即時AR互動抽獎遊戲、AI好球自動剪輯等功能,讓看球這件事也能處處充滿驚喜。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也與中華電信、HTC等業者攜手,提供5G及8K多視角高解析度現場直播,觀眾只要戴上VR 360全景顯示器頭盔,就能自行切換多種觀看視角,讓場內後方觀眾也能同步感受最前排觀眾相同的臨場感,甚至切換到後台或來自遠端的影像,擁抱前所未有的視聽體驗。
0

看好智慧眼鏡市場 Google購併AR眼鏡公司North

日前Google買下擴增實境(AR)智慧眼鏡公司North,進一步增加未來的硬體設計與環境計算(Ambient Computing)能力。兩家公司雖未透露收購的價格,但North表示,由於此次的收購,North將會終止其智慧眼鏡產品Focals的功能。 圖 North眼鏡。來源:North Focals 1.0的主要功能是藉由眼鏡支架上的小型雷射光,將圖像投射到使用者眼前。使用者設定眼鏡與手機配對後,即可使用眼鏡來讀取手機通知、觀看導航或透過Uber叫車。 過去North在智慧型眼鏡的市場歷經波折,2019年解雇150位員工,員工也曾經警告公司高層,認為North的眼鏡價格太高且太過男性化。Focals 1.0在2019年1月正式發布後,銷售狀況並不樂觀,發布後一個月內產品的價格下跌將近50%,售價變成599.99美元。因此在2019年12月,North宣布停止生產第一代產品,轉而專注Focals 2.0的開發,但是被Google收購後,這項開發計畫便終止。因此曾經以1,000美元購買Focals 1.0的用戶,近期將無法繼續使用此產品。Google表示,未來會致力於環境計算與相關技術並精進Google眼鏡,但目前尚不清楚North是否會協助Google眼鏡的開發。
0

Facebook智慧眼鏡添專利 深度感測增進虛擬體驗

日前Facebook取得深度感測的專利,該專利特別針對涉及使用光偏振跟相機組件的深度量測(Depth Determination)技術,該相機組件的像素增加,且每個像素都具備多重閘極(Multiple Gates)與本地儲存。Facebook的新專利前景可期,未來有機會超越蘋果(Apple)及Google的智慧眼鏡技術。 Facebook的專利指出,為了實現吸引使用者的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系統的使用者體驗,必須仰賴精確且高效的相機來感測3D環境。然而設計兼具高性能與低耗能的深度相機並不容易,還須同時滿足在不同環境中保持穩定,且尺寸精巧、操作靈活的需求。此外,用於深度感測的傳統方法是三角測量或飛時測距(Time of Flight)的深度量測,但這些方法有諸多缺點。例如,三角測量通常需要高昂的計算成本來生成深度地圖(Depth Map),而深度地圖則使用兩個立體圖像來校正與尋找對應點。 Facebook的解決方案是透過深度鏡頭裝置(DCA)確定本地區域中,與一個或多個對象的相關訊息。DCA包含光源組件、相機組件與控制器。光源組件可以將光脈衝投射到本地區域,而相機組件有多個增強像素,其中每個增強像素具有多重閘極,部分閘極具有各自的本地儲存位置。控制器則用於根據本地儲存位置中的圖像數據之相關的偏振類型,來確認與本地相關的深度資訊。 此眼鏡平台是一個近眼顯示器(Near-Eye Display, NED),或者可以視為整合DCA的耳機。NED搭載顯示器與光學組件,可能成為AR系統的一部分。NED的顯示器會將圖像光投影到使用者眼睛位置所在的眼盒中,圖像光可能會夾帶DCA所確認過的本地區深度資訊。 圖 近眼顯示器(NED)。來源:Patently Apple  
0

Plessey/Facebook聯手開發AR眼鏡

日前英國Micro LED廠商Plessey宣布與Facebook合作,進一步發展擴增實境(AR)與虛擬實境(VR)技術,合作內容包括Plessey的LED製造團隊將提供AR螢幕技術,協助Facebook開發新的AR/VR技術與應用場景。 圖 Plessey宣布與Facebook合作,進一步發展AR/VR技術。來源:Plessey Plessey與Facebook簽署商業協議,將共同發展AR/VR技術。過去幾年間,Facebook旗下Oculus VR已開發VR頭盔等穿戴式消費電子裝置,具備研發AR眼鏡的潛力,打造貼近人類日常生活之科技產品。Plessey則持續從傳統的半導體業務轉型,發展應用於AR產品的Micro LED,提供AR解決方案。 Micro LED優於LCD與OLCD的亮度與功效,加上輕薄/節能等優勢,適合AR眼鏡採用。由於過去Plessey使用Micro LED製造1080 p的顯示器,成為產業內的技術先驅之一,因此Plessey及Facebook兩公司結合各自的技術專長,可望開拓AR/VR下一波的消費應用藍海。
0

AR/VR消費支出突破180億美元 投資走向待觀察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Statista的數據,2020年全球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AR/VR)總支出金額將達到188億美元。所有支出中以消費者支出占比最高,預計支出70億美元,其次依序是經銷、製造、公共事業、以及基礎建設的應用。其中2019年Q4與2020年Q1的投資量皆下降,須持續觀察AR/VR今年上半年的表現,才能得知市場的活絡狀況。 示意圖-交易量最大的類別是AR/VR技術、遊戲、教育、智慧型眼鏡、醫療、企業軟體/服務,以及解決方案/服務。來源:Unsplash AR/VR消費端支出屢創新高,吸引了龐大的投資金額。光電協進會(pida)分析Digi-Capital的資料指出,2019年全球AR/VR投資金額達41億美元,這是有記錄以來第三高投資額,僅次於2017年和2018年。然而綜觀每一季的投資額,2019年第四季的投資在交易量與交易價值方面都大幅下降。 投資方向在過去12個月中,交易量最大的類別是AR/VR技術、遊戲、教育、智慧型眼鏡、醫療、企業軟體/服務,以及解決方案/服務。而2019年的AR/VR投資金額比2018年下降35%。與上一季相比,2019年第四季的交易價值顯著下降,再加上2019年第一季的下滑,導致全年整體投資金額低於2018年。 從個別領域來看,AR/VR技術與社群公司獲得最多的投資金額,其中投資者在2019年看好智慧型眼鏡、娛樂和遊戲應用,其他類別的投資則較低。投資來源地區方面,美國和中國在2019年持續主導AR/VR投資,緊接著是以色列、英國以及加拿大。 截至目前為止,AR/VR領域的併購交易較其他產業少,去年併購交易金額約為7億美元。其中占比最高的是AR/VR解決方案/服務、遊戲、智慧型眼鏡以及技術等。除了幾筆大型交易外,自2014年以來,每兩季的AR/VR併購價值(即收購公司所支付的美元)一直保持在每季數千萬至數億美元的水準。 針對整體AR/VR發展趨勢,新冠疫情對技術市場的投資影響有待觀察,只有時間才能證明從2019年底開始的投資金額下降趨勢是否會繼續。因此,從上半年的發展來,將是觀察AR/VR市場是否活絡的重點。
0

人機介面技術大突破 蘋果申請AR觸控專利

近日蘋果(Apple)為搭配擴增實境(AR)使用的觸控技術申請專利,未來蘋果的AR眼鏡可望減少使用者原先對觸控面板的依賴。根據專利申請文件,蘋果已發展出透過機器學習(ML)與深度地圖鏡頭(Depth-mapping Camera),測量物體觸碰虛擬螢幕的距離,並進一步辨識輸入內容的特殊觸控技術。 蘋果擴增實境APP─ARKit 2。 針對AR的觸控輸入,蘋果透過三個鏡頭初步確認手指輸入的位置變化,建構出三維深度空間,同步搭配機器學習的模型訓練與深度地圖鏡頭,辨別手指的輸入位置、時間和輸入意圖,並能將觸控螢幕固定投影到牆壁或其他平面上。AR觸控技術除了未來AR眼鏡的應用,即將發售的新iPad Pro也將搭載類似的多鏡頭配置。 蘋果在2017年首度提出該專利的申請文件,並附上圖片與實際測試結果,顯見此一專門搭配AR使用的觸控技術並非只是理論,而會應用在未來的產品之中。蘋果執行長Tim Cook曾表示,AR技術是公司的重要業務,並已規劃好接下來發布AR眼鏡的時間表。
0

穩定產能/降低風險 5G巧扮工業4.0關鍵推手

智慧製造的核心主要在於連結與優化,前者連接生產過程感知層的人、事、物等資料,後者則是藉採集的所有資料,透過分析轉為資訊,提供相關單位進行不同決策,包含:製造現場的作業管理、業務規畫與運籌以及整體企業日常應用之管理等。 在5G助力之下,近程而言,可提供單一應用服務更高的規格表現,如即時監控的毫秒級反應;遠程而言,在5G的架構下,則更容易將過去分散的資料整合為單一整體系統。整體來看,預估2023年全球5G智慧製造的應用服務市場僅有2.52億美元;而隨著5G通訊技術成熟,帶動需求與供給上升,預期2026年全球5G智慧製造下的應用服務市場可達約420億美元。 根據5G特性及相關智慧製造應用需求觀察,結合智慧製造應用產值與成長率,資策會MIC認為設備監測、AR/VR、無人搬運車(AGV)/自主移動機器人(AMR)、數位分身、人工智慧、網路安全,將會在未來六年內的智慧製造場景中優先被實現。 5G進入工業製造場域 2019德國漢諾威自動化工業展、2019上海工業博覽會,相繼展出5G於數位分身的應用。中國移動電信與上海菸草機械公司合作,在2019工博會現場展示5G+數位分身,兩個螢幕中右側顯示一個工廠產線的監控畫面,左側則是3D建模後生成的虛擬模型,為透過技術「1:1」還原的產線模型。 動畫中所有內容,如設備艙門的開關和真實世界中都是同步的,任何工件發生故障,模擬的視角也都能看到細節。其中使用許多不同種類的感測器,能把設備的運作狀態等數據傳到數位平台上,進而監控生產過程。 德國工業巨頭博世(Bosch)提出建立5G工廠的願景,該工廠的生產環境(地板、牆壁和天花板除外)都是移動的。機台、設備和AGV將就生產需求藉5G傳輸移動,並透過基於邊緣和雲端的分析實現智慧化,進而使工廠能根據需求更改生產線。博世認為AGV移動採用無線是必然的,而5G通訊技術才是最佳選擇。 傳統以工業無線網路(工業Wi-Fi)控制AGV訊號,然而,AGV驅動控制訊號需要穩定傳輸,整個網路的傳輸延遲不得超過50毫秒;否則系統將判定AGV數據不健康,導致車輛運作效率低。但工業級Wi-Fi在覆蓋率、移動性、抗干擾、換手以及眾多AGV同時接入的表現並不理想,致整套AGV自動駕駛方案效能不如預期。 而5G可連接上萬至上億台設備,除了博世外,高通(Qualcomm)也表示AGV若結合機器人以每1m/s的速度移動1mm,則系統需每1毫秒計算一次。尤其當廠區內AGV/AMR數量龐大時,由於各自都相當接近,更需要精準移動。 此外,協作型機器人重複精準度多為0.1mm,AGV必須要有精準移動能力,才能搭配機器人進行生產活動,否則AMR僅能從事低階搬運動作(如半導體廠內AGV及協作型機器人僅能提供搬運工作),無法協助有效帶動整體產線升級。 為了解台灣產業對5G智慧製造需求的想法,本文針對台灣製造業者進行深度訪談,包含石化業、鋼鐵業、機械業、光學業、半導體業、汽車製造業、機車製造業、電子製造業、智慧製造系統整合商等(圖1)。 圖1 臺灣5G×智慧製造三大潛力應用 無人巡檢降低人為疏失 近幾年,無人機作為新興的巡檢工具,憑藉其機動靈活性、成本逐漸降低、不受地形限制等諸多優勢,已逐漸成為產業界日常巡檢。 在無人巡檢部分,特別是石化業者由於園區廣大,管線必須例行性巡檢,並且頻率通常為一天一次,面對數公里的管線,目前多以人力方式每日重複檢查,未來若結合5G與無人車技術,將可透過相機、紅外線、微波等感測方式,進行無人化巡檢,例如管線巡檢、電力巡檢等,除了減少人力負擔外,也可降低人為疏忽造成的意外。 尤其是石化產業特別重視安全,一旦意外發生,不只波及生命、財物損失,甚至是企業形象及衍生成本影響(股票下跌、徵才不易、社會觀感不佳、其他廠房停機受檢等)。 惟石化產業所採用之設備,須符合防爆規格要求,因此在設備本身的強化上都須更勝於其他產業設備。 AR/VR協助工業維修/教育訓練 普遍而言業者認同在製造場景中,為符合移動力與頻寬需求,AR/VR確實需要5G搭配,然而業者同時亦考量即便有需求,內容部分仍待開發,如教育訓練內容、維修操作程序等。 台灣系統整合商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客戶遍及全球各地,其中有廠商考量面對客戶的合約中,常有限定時間內(幾小時或幾日)赴現場進行維修與障礙排除,目前對策是將維修廠商派駐於當地服務,或是派遣附近人員飛到當地。因此系統整合業者認為,如果透過AR/VR的應用,能快速協助客戶障礙排除,或是遠端即時了解障礙問題,將有助於維修保養效率,對客戶和業者都是雙贏。 相較於維修保養,教育訓練需求為其次,生產成本高的業者較有需求,原因是生產成本低者,業者傾向讓新進人員實地操練、訓練手感,或直接透過影片方式進行教育訓練。反之,面對生產成本高者,業者面對教育訓練造成的報廢成本承擔壓力較大,因此樂於採用教育訓練的方式代替現場訓練。 5G實時監測促進產能 在設備監測部分,無論是機台維護或是生產優化,由於涉及核心生產,因此一直是企業關注的課題。事實上設備監測應用已行之有年,只是多用於蒐集歷史數據再進行機台或生產情形的推估,進而實施應對措施。然而企業對於高價值的產品,如前述所提BLISKS的航空器零件,由於生產成本極高,所以期望能透過5G以實時監測的能力,倘若涉及大量連結生產設備,則看中5G低延遲、大連結的特性。 以更換刀具為例,產線實際上有現場人員根據經驗判斷,過早更換造成刀具的浪費墊高生產成本,而過晚更換則衍生不良品的機率提升,同樣為墊高生產成本。因此企業仍期待透過科學、數據的方式,提供現場人員機台維護、零件更新的資料作為決策依據,以降低停機風險,達成生產效能最佳化。 智慧製造連結人員、資料和資產間的流暢溝通,透過持續改善生產流程,穩定生產過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品質。製造資訊是以數據分析改善作業基礎,存取諸如溫度、濕度、壓力、轉速、震動等即時參數,有助建立並優化生產模型。對於工業物聯網來說,保持低延遲、同步尤其重要,5G在3GPP R16版本中,已具備TSN標準。隨著R16最終版本底定在即,R17標準逐漸具備制定方向,在乙太網路TSN風潮下,預期5G互通性將有助於其落實到工廠通訊技術中。 3GPP R16規範預計2020年初完成後,該版本支援更多URLLC應用,並增強URLLC對應IIoT的挑戰。供應端將逐步推出5G設備與5G解決方案,在設備與環境逐漸完備下,將有助於5G智慧製造整體發展。現階段主要是周邊環境尚未成熟,企業不易評估所需投入的資源,使其態度相對保守。業者應建構協助企業快速評估ROI的模式,以加速企業導入5G意願。 工廠營運首要是安全、可靠,當前智慧製造尚未有非5G不可的應用服務,因此大幅削弱5G對智慧製造的影響力道,因此未來5G將針對應用服務提供更高規格要求為主,如設備監測、人工智慧、數位分身。此外,對於生產環境具有高風險者,在工安意識抬頭當下,也是5G導入解決方案之機會,如AR/VR、即時安全警示、虛擬圍籬。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