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S
77GHz雷達需求增 英飛凌宣布擴建研究中心
自動駕駛推升毫米波雷達需求持續攀升,因應此市場需求,英飛凌(Infineon)宣布擴建其位於奧地利林茨(Linz)的研發中心。該中心目前主要業務為發展77GHz汽車雷達,以及高頻元件應用(如行動電話、導航);現今有180名員工於該中心任職,而預計2020年研發中心擴建完成後,將可容納400名員工,換言之將會新增220個工作機會。
英飛凌集團汽車部總裁Peter Schiefer表示,該公司正在塑造未來的行動通訊,而位於林茨的研發中心將持續研發未來市場所需的解決方案,像是智慧手機、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平板電腦,以及導航設備等,都是未來推動英飛凌持續成長的強大動能,而這些產品的半導體解決方案,多是在林茨的研發中心(和其他地方)所開發出來。
英飛凌首席執行長Sabine Herlitschka也指出,該公司位於林茨的研發中心持續致力於未來的高頻技術研發及專業知識擴展,而當地的教育、研究機構也提供了強大的專業知識,可共同實現更多、更卓越的創新研發。
據悉,目前英飛凌已售出超過一億顆的77GHz汽車雷達晶片,並於2009年推出採用矽鍺(Silicon-germanium)技術的77GHz雷達晶片,而這些雷達多用於距離預警和自動緊急煞車系統(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s),進而提升駕駛安全。
英飛凌表示,基於售出一億顆77GHz的汽車雷達,該公司目前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優勢,而未來英飛凌會進一步發展汽車雷達技術,驅使雷達感測器成為每一台新車的標準配備,推動自動駕駛發展。
車用AI市場2018~2028年CAGR高達49%
在2018年,只有實驗性的自駕車可以聲稱擁有車載人工智慧(AI)。過去一段時間AI運算市場由數據中心的應用驅動,2018年運算市場的市場規模達到1.56億美元。在未來10年,隨著自駕出租車和接駁車的發展,產業研究機構Yole Développement(Yole)研究表示,該市場仍將是人工智慧在汽車產業的主要營收來源,預計2028年的營收規模將達到90億美元。
2019年,首批符合Level 3標準的汽車將上路,人工智慧將進入ADAS Level 2等級的汽車上,取代傳統的機器視覺算法。預計2019年ADAS的運算市場將達到6300萬美元,到2028年強勁成長至近37億美元。在資訊娛樂系統上,AI已經出現在高階BMW、Volvo和Benz車型中。此外,嵌入式車載運算仍然相當便宜,因為運算大部分都透過雲端完成。然而,就智慧家庭市場而言,願意為Edge帶來智慧功能,這意味著需要創建功能強大,更昂貴的運算能力。Yole預期資訊娛樂運算收入將大幅成長,從2018年的1800萬美元增加到2028年的7.68億美元。
整體而言,所有與人工智慧相關的運算實際上正經歷爆炸式的成長,Yole認為在2018年到2028年之間,AI在汽車相關的應用上,產業規模將從1.74億美元,成長到近14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49%。
安全因素驅動 車用影像感測器需求將倍增
根據市調機構Counterpoint針對智慧汽車服務的最新研究,全球對於汽車嵌入式影像感測器的需求估計將在2023年倍增。這些影像感測器出貨量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將達19%,到2023年將超過2.3億顆。
Counterpoint智慧汽車資深分析師Aman Madhok表示,目前,大多數配備倒車鏡頭的汽車都將其用於輔助日常的停車視野。然而,隨著產業進入互聯汽車時代,一切將產生改變。多個影像感測器可以提高安全性和自主性。在所有感測器中,影像感測器是未來提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功能的關鍵。
隨著用於汽車日常停車輔助的倒車鏡頭幾乎成為新車款的標準配置,未來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汽車配備前置和側置鏡頭,以加強ADAS功能。例如環景攝影機,目前雖然是高階選項,但將在5~6年內被廣泛地採用。形成這個趨勢的關鍵因素是,政府鼓勵廠商提升先進安全功能,另外還有客戶對於先進安全功能逐漸上升的關注和偏好。
此外,隨著ADAS成本的下降,廠商致力於將自動緊急煞車等功能作為主流車款的標準配置。還有停車輔助等便利的功能也有望快速地成長。
Counterpoint智慧汽車研究總監Vinay Piparsania進一步補充,在2018年,受到嚴格的安全法規影響,美國和歐洲占全球汽車嵌入式影像感測器三分之二以上的出貨量。例如,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強制要求所有在2018年5月之後生產的汽車皆須安裝後視鏡頭。
然而,隨著ADAS前置鏡頭的採用率提高,到2023年,在美國銷售的每輛新車將配備超過3個鏡頭。Piparsania進一步補充,中國的安全法規與歐盟新車安全評鑑協會(Euro-NCAP)的標準同步,因此要求相較於其他發展中國家要來的嚴格,未來幾年將成為影像感測器主要市場,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將繼續驅動中國汽車市場對於影像感測器的需求。
滿足自駕/電動車需求 車用MCU效能/安全性大增
隨著汽車朝智慧化、自動駕駛的方向發展,對微控制器(MCU)需求持續增加;未來不論是自駕車、車聯網,都有著各式各樣的連接控制、數據與訊號處理,而MCU便扮演關鍵的控制角色。
恩智浦半導體(NXP)大中華區車用微控制器與微處理器事業部產品行銷經理張曦(圖1)表示,雖說2019全球整體車市成長可能放緩,但是受各地區更嚴格的安全和排放法規影響,汽車的電子化比重還會成長,也就是說車內電控系統的裝載率還會提升,車用MCU市場還會保持成長。
圖1 NXP大中華區車用微控制器與微處理器事業部產品行銷經理張曦表示,新能源、智慧聯網和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日趨成熟,對MCU的性能與功能要求也逐漸增加。
其次,伴隨著新能源、智慧聯網和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日趨成熟,以及整車電子電氣架構的演進,對車用MCU不僅需求增加,且對其性能、功能、生態以及開發難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運算力、功耗、功能安全、資訊安全、線上升級、軟體相容性、複用性、可攜性等等。
創新應用/安全推升車用MCU需求
德州儀器(TI)半導體行銷與應用嵌入式系統總監詹勳琪(圖2)表示,MCU在車用市場可分為五個應用,第一是影音娛樂,第二是電動車的電源管理(尤其是電動車的OBC、OBG、AC-DC、DC-DC等),第三是現今十分熱門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DAS),再來是車體照明,最後則是汽車被動安全(安全氣囊)。而目前電動車、ADAS話題相當熱門,也因而成為驅動車用MCU成長的兩大關鍵推手。
圖2 德州儀器(TI)半導體行銷與應用嵌入式系統總監詹勳琪指出,車用MCU的應用十分廣泛,然而不論是用於電動車或自駕車,安全是MCU共通的設計重點。
詹勳琪指出,MCU於電動車的主要應用還是在馬達控制、電源管理之上,像是OBC、OBG、AC-DC、DC-DC,最主要的目的便是使電動車能有更好的能源使用效率。至於ADAS方面,則是車用感測器帶動(如超音波、雷達、攝影機等),因ADAS的感測器都會搭配MCU進行控制,MCU的需求遂而上揚。
因應電動車、ADAS市場需求,TI也備有相關解決方案,像是C2000 Piccolo微控制器組合最新產品「C2000 F28004x MCU」,可優化如電動車車載充電器、馬達控制逆變器和工業電源供應等高成本電源控制應用。開發人員可利用該產品減少物料成本,同時建構更小、更可靠的系統,提供系統保護和新功能,實現高性能的電源控制系統。
該產品特色包括:優化的性能和功率;先進的驅動和靈活的設計,可有效提高效率和功率密度;強化的數位和類比交叉開關,靈活地支援控制和保護機制;以及嵌入式即時分析和診斷單元強化了除錯功能,超高速序列介面提高了隔離範圍內的輸送量,靈活的引導模式使開發人員能夠減少或消除引導模式針腳。
又或是用於安全控制的Hercules MCU系列產品,該系列產品強化多項安全特性,憑藉整合型即時指令和資料追蹤支援,系統和軟體開發人員將得到富有洞察力、高效率和更好的代碼分析除錯體驗以及更高的執行力,將有助於設計人員更為簡便快速地滿足針對交通運輸應用的ISO 26262功能安全性標準,如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網域控制、電子推進系統等。
詹勳琪表示,事實上,車用MCU的應用十分廣泛。然而,不論是用於電動車馬達控制、ADAS系統或車體控制等,車用MCU的共通設計要點便是「安全性」。為了要確保安全性,MCU不僅須通過ISO26262 ASIL A~D(依車廠要求)的認證,也須在MCU中添加所謂的「備援機制」,也就是車用MCU開始採用雙核心鎖步(Lockstep)的設計。
詹勳琪進一步說明,具備雙核心的MCU意味有著雙重保險,也就是同樣的程式由兩顆核心進行運算,而當其中一顆核心故障時,另一顆可以立刻進行錯誤處置,而不致於使運算出現問題,影響駕駛安全。
扮演稱職綠葉 新應用/技術少不了MCU
意法半導體(ST)亞太區汽車產品事業體行銷經理陳錫成(圖3)則透露,車用市場一直都是穩定成長,而MCU扮演著輔助的角色,只要有新的應用、技術出現,MCU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
圖3 意法半導體亞太區汽車產品事業體行銷經理陳錫成透露,MCU向來是扮演輔助的角色,只要有創新應用,MCU的需求就會穩定成長。
陳錫成說明,不論是油電混合車、電動車或是自駕車,將過往機械控制部分改為半導體晶片控制(例如車窗、座椅等)時,除了需要高效能的中央處理器外,也需透過MCU進一步強化控制效率。又或是要將AI導入汽車當中,當中央處理晶片運算效能不足時,也需要MCU從旁輔助,進而提升資料存取、運算能力和加強隱私,也因此,隨著創新應用的崛起,MCU的需求也會持續增加,且用途會愈加廣泛。
為此,ST備有SPC5 32位元微控制器系列產品,其結合了可擴展的單核,雙核和多核解決方案以及ST獨有的嵌入式閃存技術、符合ISO 26262(最高為ASIL-D)等標準的安全性、完全性能高達150℃、符合標準的數據安全性,包括安全硬體擴展(SHE)和電子安全車輛入侵保護應用程序(EVITA),以及完整的開發環境(從免費的IDE,代碼編譯器和低成本調試器解決方案到支持AUTOSAR設計的高階解決方案)等特色,得以滿足汽車聯網、馬達控制、安全、低功耗等設計需求。
此外,因應自動駕駛發展,ST近日也宣布旗下內建嵌入式相變記憶體(ePCM)的28nm FD-SOI車用MCU技術架構和性能標準,並從現在開始提供主要客戶搭載ePCM的微控制器樣片,預計2020年按照汽車應用要求完成現場試驗,並取得全部技術認證,未來將用於汽車傳動系統、先進安全閘道器、安全/ADAS系統以及汽車電動化。
據悉,隨著汽車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提升處理能力、節能降耗、更大儲存容量等需求推進微控制器廠商開發新的車用MCU架構。隨著韌體複雜性和代碼量大幅提升,對容量更大的嵌入式記憶體需求是當前汽車工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而ePCM解決方案可以克服這些晶片和系統的挑戰,以進一步滿足AEC-Q100汽車標準的要求,其最高工作溫度可達+165℃,並確保在高溫回流焊製程後其韌體/數據可完好保存,並且抗輻射,為數據提供更多的安全保護。
陳錫成進一步解釋,隨著新應用不斷浮現,對於車用MCU而言,最明顯的要求除了系統效能越來越高之外,「提升安全性」更是勢在必行。也因此,雙核備援機制的設計開始增加,MCU開始從單核走到雙核;同時也需通過ISO26262 ASIL的認證,且隨著自駕車開始朝Level 3、Level 4發展,愈來愈多的車廠期望車用MCU不僅通過ASIL A/B/C的認證,也能符合最高級,也就是ASIL D的標準。
滿足安全規範
MCU設計挑戰多
自動駕駛風潮起,連帶推車用MCU需求增加,其效能和安全性也須跟著提升。張曦表示,自動駕駛是個極其複雜的系統,總體來說,要打造自動駕駛,需處理來自於各種感應器的資料,因此資料處理量大;同時需要有很強的運算能力,以透過神經網路深度學習來處理感應器資料,建立環境模型;再來是要有很強的自糾錯和異常恢復能力,實現Fail-Operation,才能確保駕駛安全,最後則是要有可靠的通訊能力,使前端與感應器通訊,收集資料,後端與執行機構通訊,完成自動駕駛。
如前所述,由於自動駕駛的特殊性,整個系統必須有很強的自糾錯和異常恢復能力,實現Fail-Operation,也就是在出現異常後,系統必須還要維持至少一定時間的最小系統運行。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就要求系統能夠在最短時間內診斷恢復異常,如果不能恢復就要即時切換到備用系統,以保證整體功能安全。為此,必須採用符合功能安全ASIL-D級的處理器和控制單元,滿足高可靠性的需求,同時也必須有高性能的平行運算能力,滿足大量資料處理、運算需求。
張曦進一步說明,要開發ASIL-D級的處理器,在設計上會有許多特殊的考量,包含互相校驗的互鎖內核、帶自動校驗和恢復的匯流排和記憶單元、內置自測試模組、亂序記憶陣列,以及異常搜集通訊模組等。須符合這些考量,才能開發與具功能安全的處理器和控制元件,進而簡化功能安全系統的開發,克服系統複雜度高、代碼量大;系統複雜度成長快、升級頻繁;新應用新技術導入加速、開發週期縮短;以及對系統功能安全和資訊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等挑戰。
如前所述,為了打造更加安全、可靠的車用MCU,在設計上會有很多特殊的考量,而為了應對這些挑戰,NXP推出S32處理器平台,藉由基礎共用平台涵蓋不同應用處理器間的共同需求,像是運算性能、功能安全、資訊安全、線上升級等,進而提升軟體移植性和複用性,同時在不同的應用處理器上搭載專屬硬體加速器提升系統應用功能處理能力。
張曦指出,透過這種方式,使得該公司的車用處理器提升了10倍以上的性能,並提高代碼複用度,縮減系統開發週期;且全平台支援功能安全,資訊安全和系統升級,也大幅提升系統覆蓋度,使得車上任何區域的電控系統,都可找到NXP相對應的車用處理器進行開發。如此一來,便能協助汽車電子業者加速系統開發週期和上市時間。
MCU供應商/車廠密切合作打造完善安全系統
Microchip汽車產品事業部門美洲區行銷經理David Schellenberger(圖4)則認為,現今的汽車行業有四大趨勢,分別為自動駕駛、電氣化、網路化和資料安全性。消費者的偏好和政府新法規的制定是這些趨勢背後的關鍵驅動因素,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提供的眾多便利和改進感到興奮,從共享移動性到增強的交通多元化,再到更安全的道路;至於電動汽車改善了環境,使汽車製造商能夠滿足政府規定的燃油效率法規。
圖4 Microchip汽車產品事業部門美洲區行銷經理David Schellenberger認為, MCU必須要具備相當高的處理以及傳遞速度,才能夠應付自駕車感測器產生的大量數據,保持通訊可靠性十分重要。
此外,也需要先進的網路連接規畫來實現這些趨勢,消費者同時也渴望跟他們的車輛有更智慧的連結;最後,所有目標都需要更好的資料安全防護,使車輛更安全,更能抵禦惡意攻擊。
不過,要實現自動駕駛車輛,必須要仰賴感測器和外部環境所蒐集的大量數據,才能夠安全可靠地運行。也因此,汽車MCU必須要能以非常高的速度處理和傳遞這些數據,以便進行即時決策,這種通訊必須非常安全可靠。
Schellenberger透露,為此,該公司正致力於將汽車MCU的設計重點放在先進通訊協定和網路安全模組等領域,由於自動駕駛是一個新興市場,其中會包括許多並非傳統汽車領域的產業,因此缺乏一致的產業要求以及不斷演進的技術會帶來很大的挑戰。因而推動了半導體供應商與汽車OEM和一級設計師之間的密切合作,以滿足這些不斷變化的需求。
除此之外,數據安全運作和網路傳輸安全是目前最重要的兩個趨勢,因此Microchip致力於了解產業需求並在這兩個領域開發解決方案,並與汽車業者密切合作,確保整體系統解決方案,包括MCU、類比、連接、記憶體和安全零組件等性能與可靠性,使其能夠開發高效能/高安全性的嵌入式控制系統。
車用MCU持續滿足節能/安全/舒適要素
總而言之,汽車工業的目標始終是為使用者打造更為節能、更為安全、更為舒適的車輛,所有的汽車電子發展也是圍繞這三大主題展開,包括最近十分熱門的新能源,智慧聯網和自動駕駛技術。
張曦指出,圍繞上述三大目標,現代車輛便須裝載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同時卻必須越來越安全的電控系統。因此,對車用MCU的要求可歸納為以下六點:
1.需更高的性能,以適用越來越複雜的系統。
2.需更低的功耗實現節能環保。
3.需更高的功能安全和資訊安全,打造更為安全可靠的系統。
4.需更高的複用和移植性,以更快更可靠的實現新功能和系統開發。
5.需更高的相容和線上升級能力,才能更快更方便實現新功能的反覆運算。
6.需更強的通訊能力,以支援更多通訊介面和協定,實現各模組間的交互通訊。
感測融合技術助力 自駕車安全性大幅提升
自駕車感測與融合技術商機不斷
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EK Consulting(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Knowledge Consulting)之預估,2017年台灣車用電子約占台灣車輛零組件37%,產值超過新台幣2,080億元,隨著台灣車用電子產值逐年成長,預估2020年可超過新台幣2,700億元,成長力道不容忽視。而未來隨著通訊與感測融合技術成熟,將創造更多元的自駕車及相關應用領域的商機,台灣廠商若能掌握這波商機,並推出自動駕駛之關鍵系統、零組件與應用服務,將更有機會打入國際供應鏈,創造台灣產業之更多元化之發展。
自駕車的另一個商機,以車廠為例,根據Euro NCAP歐盟新車安全評鑑協會和ANCAP澳洲新車安全評鑑協會,分別擔任歐盟和澳洲第3方獨立車體安全認證單位,共同在「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期」發表「配備自動緊急剎車(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AEB)車輛在現實世界發生追撞之有效性研究報告」(Effectiveness of Low Speed 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Real-world Rear-end Crashes)。研究報告結果顯示,有安裝「AEB自動緊急煞車」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車輛,在車速小於50公里/小時,可減少38%的追撞意外事件。
向來在車用安全配備法規與撞擊測試標準等領域,執全球牛耳地位的美國,日前在AEB領域又有重要突破之舉,在DOT美國交通運輸部(U.S....
Mobileye/美光攜手推動第五代自動駕駛平台
美光科技公司為創新記憶體和儲存解決方案的領導廠商,近日在CES 2019上宣布Mobileye選擇美光記憶體解決方案,以推進其第五代EyeQ 5系統單晶片(SoC)EPM5平台的發展,實現全自動駕駛。美光是Mobileye EPM5平台的主要記憶體供應商,提供業界最廣泛的記憶體與儲存解決方案產品組合。兩家公司將共同爲美光的LPDRAM、Xccela NOR快閃記憶體與e.MMC記憶體解決方案產品組合進行測試及驗證,以加速推出等級1至5自動駕駛汽車中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功能。
美光嵌入式業務單位行銷副總裁Kris Baxter表示,技術與平台供應商需要彙整彼此專業知識,以實現ADAS和自動駕駛平台所需的性能。美光作為車用記憶體解決方案領導廠商,憑藉多年累積的深厚經驗與Mobileye展開合作,未來將為Mobileye最高達等級5的自動駕駛汽車ADAS平台,帶動更多發展。
自動駕駛汽車仰賴各種感應器技術,包括視覺、光學雷達與雷達,會在偵測和分類汽車所在環境時產生大量數據。能夠快速處裡取得數據是ADAS的重要條件,可以比人類駕駛員大腦更快上好幾倍的速度回應行動。這種快速決策水準需要足够的記憶體頻寬來實現ADAS在自動駕駛汽車中所需的運算和數據處理。此外,等級5自動駕駛汽車需要强化的主動安全及防撞系統,已超越當前可用的功能,如自動緊急剎車(AEB)和主動巡航控制(ACC)等。如此增加了對高價值記憶體解決方案的需求,它們能滿足ADAS對數據輸送量的性能需求。
創新應用推波助瀾 車用MCU需求上揚
隨著汽車朝智慧化、自動駕駛的方向發展,對微控制器(MCU)需求持續增加;未來不論是自駕車、車聯網,都有著各式各樣的連接控制、數據與訊號處理,而MCU便扮演關鍵的控制角色。
德州儀器(TI)半導體行銷與應用嵌入式系統總監詹勳琪表示,MCU在車用市場可分為五個應用,第一是影音娛樂,第二是電動車的電源管理(尤其是電動車的OBC、OBG、AC-DC、DC-DC等),第三是現今十分熱門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DAS),再來是車體照明,最後則是汽車被動安全(安全氣囊)。而目前電動車、ADAS話題相當熱門,也因而成為驅動車用成長的兩大關鍵推手。
詹勳琪指出,MCU於電動車的主要應用還是在馬達控制、電源管理之上,像是OBC、OBG、AC-DC、DC-DC,最主要的目的便是使電動車能有更好的能源使用效率。至於ADAS方面,則是車用感測器帶動(如超音波、雷達、攝影機等),因ADAS的感測器都會搭配MCU進行控制,MCU的需求遂而上揚。
因應電動車、ADAS市場需求,TI也備有相關解決方案,像是C2000 Piccolo微控制器組合最新產品「C2000 F28004x MCU」,可優化如電動汽車載充電器、馬達控制逆變器和工業電源供應等高成本電源控制應用。開發人員可利用該產品減少物料成本,同時建構更小、更可靠的系統,提供系統保護和新功能,實現高性能的電源控制系統。
該產品特色包括:優化的性能和功率;先進的驅動和靈活的設計,可有效提高效率和功率密度;強化的數位和類比交叉開關,靈活地支援控制和保護機制;以及嵌入式即時分析和診斷單元強化了除錯功能,超高速序列介面提高了隔離範圍內的輸送量,靈活的引導模式使開發人員能夠減少或消除引導模式針腳。
又或是用於安全控制的Hercules MCU系列產品,該系列產品強化多項安全特性,憑藉整合型即時指令和資料追蹤支援,系統和軟體開發人員將得到富有洞察力、高效率和強大的代碼分析除錯體驗以及更高的執行力,將有助於設計人員更為簡便快速地滿足針對交通運輸應用的ISO 26262功能安全性標準,如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網域控制、電子推進系統等。
詹勳琪表示,事實上,車用MCU的應用十分廣泛。然而,不論是用於電動車馬達控制、ADAS系統,或車體控制等,車用MCU的共通設計要點便是「安全性」。為了要確保安全性,MCU不僅須通過ISO26262 ASIL A~D(依車廠要求)的認證,也須在MCU中添加所謂的「備援機制」,也就是車用MCU開始採用雙核心鎖步(Lockstep)的設計。
詹勳琪進一步說明,具備雙核心的MCU意味有著雙重保險,也就是同樣的程式由兩顆核心進行運算,而當其中一顆核心故障時,另一顆可以立刻進行錯誤處置,而不致於使運算出現問題,影響駕駛安全。
Arm多執行緒處理器新品強化自駕車安全信任
全球IP矽智財授權廠商Arm近日宣布為Arm Safety Ready計畫推出全新Cortex-A65AE處理器,提供強化的多執行緒功能,以因應高資料處理量作業負載,並支援Split-Lock技術,實現整合安全性,加速未來自動駕駛車的部署與創新。
根據美國汽車協會(AAA)的資料顯示,73%美國駕駛人非常畏懼在完全自動駕駛車中行駛,更有63%的美國成年人認為自己在步行或騎自行車時旁邊有自駕車時較不安全。這些數據反映出唯有駕駛人與乘客認為安全性足以信賴時,大眾才會接受新型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以及自動化程度持續攀升的自駕車技術。
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十分重要,而欲提供這樣的信任經驗,車廠需要理想的解決方案,不僅要在創新與安全之間取得正確的平衡點,還須兼具可部署、可擴充、以及能夠量產等特性。業界領導的OEM大廠和一線廠商等各界看法,反映出大家需要各種類型的運算來滿足未來汽車的諸多需求,因此驅動這些新型車輛的運算能力,預料不會有一體適用的萬能型晶片。
Arm在今年稍早承諾,致力協助OEM與一線廠商加速安全的完全自動駕駛車部署,發表Safety Ready計畫,以及一套專屬的Automotive Enhanced IP產品系列,包含Cortex-A76AE處理器,除了提供自動駕駛應用對於處理效能的需求,更顛覆以往內建安全的定義。為進一步擴展Automotive Enhanced IP陣容,Arm宣布推出Cortex-A65AE,亦即產品藍圖中所稱的Helios-AE。
Xilinx ADAS解決方案助比亞迪創立里程碑
賽靈思(Xilinx)近日宣布,中國電動汽車製造業的領導廠商比亞迪公司(BYD)今年發佈量產全新一代的商用車及轎車,其採用了賽靈思Zynq SoC L0/L1 前置攝影機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解決方案,成為中國市場第一家採用賽靈思Zynq ADAS 解決方案並量產的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的發佈,不僅創造了賽靈思ADAS解決方案在中國汽車市場的里程碑,同時也成為賽靈思Zynq 和Zynq MPSoC 產品在汽車領域的領導地位提供有力證明。
擁有超過十年安全合規認證的賽靈思ADAS解決方案,在效能、成本及功耗方面,皆為比亞迪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領先優勢,其中包含為新一代的車型,新增同級少有的車道偏離警示系統(LDW)、前方碰撞警示系統(FCW),及行人偵測預警(PDW)等越級配置功能,進而使其使用者擁有更高階的安全駕駛保障。根據比亞迪研發部門的資料指出,與先前的ADAS解決方案相比,賽靈思ADAS解決方案能幫助比亞迪節省60%以上的成本,但僅消耗約2瓦的功耗。
賽靈思汽車事業部資深總監Willard Tu表示,比亞迪是一家致力於「用技術創新提供更好生活」的高科技企業,該公司感到非常榮幸能與比亞迪一起發佈賽靈思在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要里程碑,並相信賽靈思的全球先進汽車解決方案,將持續為比亞迪從ADAS到自動駕駛等各類先進應用,提供強大的發展動能。
貿澤供應適用於車用攝影機與ADAS應用序列器
貿澤電子(Mouser Electronics)即日起開始供應Texas Instruments(TI)的DS90UB935-Q1序列器。這款汽車級序列器出自TI FPD-Link III系列,是專為支援受空間限制的高速原始資料感測器所設計,適合用於攝影機、衛星雷達、LIDAR和飛行時間(ToF)等應用。
貿澤電子所供應的TI DS90UB935-Q1序列器提供了高速正向通道和超低延遲的雙向控制通道,支援單條同軸電纜或屏蔽雙絞線(STP)電纜供電。序列器相容於視訊資料的MIPI CSI-2介面,可提供每秒2.5 Gbits以上的頻寬。本裝置提供多種先進的診斷與資料保護功能,包括CRC資料保護、感測器資料完整性檢查、I2C寫入保護、電壓與溫度測量、可程式警報及線路故障偵測,能支援自主駕駛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
DS90UB935-Q1序列器支援寬廣的作業溫度範圍,範圍介於-40至105°C,並採用小巧的5mm×5mm VQFN封裝。結合TI DS90UB936-Q1等配套的解除續列器使用時,DS90UB935-Q1可提供精準的多重攝影機感測器時脈和感測器同步。DS90UB935-Q1裝置符合汽車應用的AEC-Q100標準,包含HBM ESD分類3A級和CDM ESD分類C6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