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飛時測距

飛時測距

- Advertisment -

人臉辨識打響知名度 ToF應用踏上驚奇之旅

自從蘋果(Apple)在iPhone X中首度整合3D感測技術,實現人臉辨識功能後,3D感測技術很快就成為高階智慧型手機的標準配備。但3D感測其實是許多種技術總稱,除了蘋果用來實作臉部辨識的結構光感測之外,還有基於飛時測距(Time of Flight, ToF)原理的3D感測技術。 其中,ToF還可以分成更細的技術流派,一派是真實計算雷射光打出去到反射回感測器所需時間,藉以反推目標距離的ToF,另一派則是光源打出經過調變的光束,反射回感測器後會出現相位差,藉此來估算目標距離的相位式ToF。前者最典型的應用就是自駕車所使用的光達(Lidar),後者則因為成本跟功耗低,可以整合在智慧型手機上,而成為目前最主流的ToF技術。 事實上,由於蘋果已為自家的結構光3D感測技術申請了超過200項專利,滴水不漏地阻斷了其他手機製造商使用類似技術的可能性,因此目前絕大多數的手機製造商,都是採用相位式ToF來實現3D感測。而手機應用所創造出的龐大市場規模,正在為相位式ToF進軍其他應用創造出更多競爭籌碼。 另一方面,蘋果在最新推出的iPad Pro上,採用了類似車用光達的技術,以便讓iPad Pro能用來掃描物件或所處的空間環境,建立對應的數位模型。這也顯示ToF技術在中長距離(公尺等級)的感測上,具有結構光感測所沒有的技術優勢。由於蘋果的產品設計向來具有引導產業趨勢的能力,未來ToF將很有機會進駐平板,甚至NB等大宗市場。 走出智慧型手機 ToF應用全面擴散 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分析師林政賢(圖1)表示,在蘋果推出iPhone X,為消費性應用使用3D感測技術立下標竿之前,聯想便已經利用ToF鏡頭作為智慧手機中的近接感測器(Proximity Sensor)和自動對焦功能,但並未引發其他手機業者跟進。直到iPhone X推出一年多後,Android陣營的手機製造商如Oppo、華為、樂金(LG)才推出搭載ToF鏡頭智慧型手機。 圖1 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分析師林政賢 但ToF鏡頭在智慧型手機市場攻下灘頭堡後,其他終端產品的開發者跟元件供應商很快地就看見這個技術的應用潛力。包含自動駕駛、機器手臂、家電產品、安全監控和虛擬實境/擴增實境(VR/AR),都已經有搭載ToF鏡頭的應用產品。 在2020年的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香港的Hubble Connected便展示了健康護理產品的概念驗證設計。該產品採用亞德諾(Analog Devices, ADI)的3D ToF技術,為初生嬰兒須父母緊密看護照顧,提供嬰兒監控鏡頭。而在車載應用上,在2月ADI與Jungo共同開發ToF和2D IR技術的攝影機解決方案,以實現觀察頭部、身體位置以及眼睛注視情況來監測車內人員的睡意和注意力分散程度,進而提高行車安全性。業界目前正開發新的「Phase TOF」與SPAD晶片用於AR與車載Lidar應用。 整體來看,目前ToF解決方案的領導廠商是意法半導體(ST),ADI的布局則比較偏向醫療、工業跟車載應用。英飛凌(Infineon)、德州儀器(TI)與博通(Broadcom)等知名晶片大廠,也都是ToF感測器的主要供應商。比較值得關注的是全球最大的影像感測器供應商索尼(Sony),近期也在加快ToF感測器與VCSEL元件的研發,業界普遍認為,該公司進軍ToF感測器市場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果不其然,在iPad Pro發表後,TechInsights對其Lidar模組進行拆解研究,便發現內含由索尼提供的ToF感測器,顯示索尼的ToF感測技術已悄悄走出實驗室,進入量產階段。 ToF產業應用五花八門 亞德諾大中華應用工程總監李財旺則指出,3D ToF其實沒有一個特定的應用領域局限,從工業類、消費類、汽車類看到,在各個領域裡面,只要對3D感測器有一些特定應用需求的領域,包括物流、品質檢測、導向、機器人、人臉辨識、門禁、監視、保全維安、醫療、以及駕駛監視等使用情境都會運用3D深度感測ToF技術,以解決傳統2D技術目前無法克服的許多問題。 另外,結合高解析深度資料、強效的分類演算法、以及人工智慧等技術,都使各界未來能發掘出許多嶄新應用。以汽車應用為例,目前市場上的倒車雷達只能感應是否有障礙物,但一些矮小的障礙物就達不到感應範圍的要求,如果採用ToF技術,倒車系統就可以同時偵測多個不同距離的行人或障礙物,當有行人或者障礙物靠近時,就算是視線死角車頂的樹枝,透過軟體處理後,也能以影像或聲音警示距離,以幫助駕駛人員了解車後路況。 駕駛管理系統(DMS)也是ToF可以發揮的應用。透過AI Vision結合3D ToF感測器,透過軟體演算法準確判斷駕駛者狀態,當發現眼睛閉上、頭部沒有保持正面向前或與方向盤距離過近、過遠等精神不濟時,系統會立即發出警報提醒專注行車。 在智慧建築領域,以具備人臉識別的ToF 3D立體影像自動門解決方案為例,基於ToF的方案則可識別空間中的人類特徵以及人與物體相對位置距離,避免動物等非人類進入商場。 ToF技術在工業領域也能為機器人帶來視覺效應,使之能像人類一樣具有方向感。尤其是當機器人身處較為擁擠的工作環境中,它們必須能辨認人與機械的動作,並做出迅速的反應以避免受傷。 對於ToF而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領域就是體積測量,因為在體積測量的時候,我們除了2D的資訊之外,還需要多知道一個深度的資料,這樣的3D ToF技術能快速採集三維資訊並快速計算,包括應用於電梯承載容量管理,透過軟體演算法360度同步掌控電梯空間使用狀況,無論空間或重量,只要其中一項達到承載限制便立刻停止額外載客、載物服務,避免能源浪費。另外,在物流業裡面,體積對於物流產業來計算包裹費用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因此如何快速的採集包裹的體積資訊,對於物流業來講,特別是快遞人員的工作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在超商或者無人商店裡面,除了二維碼之外,還有一種支付方式叫人臉支付。3D技術在比對人臉二維資料的同時,需要一個3D技術進行活體採集,說明這是生物識別,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因此在支付這樣比較敏感、安全性要求比較高的應用級別裡面,3D技術是一種類似於強制性的引入技術。同樣,在機場以及大廈的安檢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人臉辨識系統的導入。 此外, 對於工業AGV應用來說,ToF也在onboard處理器執行SLAM演算法,以協助客戶擁有更安全及更乾淨的環境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AR/VR將成消費性ToF應用推手 雖然ToF有廣大的應用潛力,但由於每家企業採取的經營策略不同,因此在業務布局上,出現明顯的區別。從李財旺的觀察與分享,不難看出亞德諾將ToF產品的發展重心放在各種工業及汽車應用,但也有將業務重心放在消費性市場的業者,如英飛凌就是其中之一。 英飛凌大中華區電源與感測系統事業部總監麥正奇(圖2)表示,該公司從2013年開始,就與另一家德國ToF技術開發商PMD合作,共同研發ToF技術。到目前為止,除了產品已經演進到第五代,且過去幾年在智慧型手機、掃地機器人等消費性產品上,有不錯的斬獲。接下來,英飛凌會開始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的製造商合作,讓這些大宗消費性產品也開始搭載ToF。 圖2 英飛凌大中華區電源與感測系統事業部總監麥正奇 事實上,如果仔細觀察ToF在智慧型手機中所扮演的角色,不難看出ToF將成為AR/VR應用不可或缺的基礎。ToF最早是用來強化手機照相功能,讓手機能像單眼相機一樣,拍出漂亮的淺景深照片。換言之,手機搭載ToF最原始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照相場景的3D資訊,而不是為了用來實現人臉識別功能。 在臉部辨識成為高階智慧型手機必備功能,結構光感測又被蘋果超過200項專利所組成的嚴密保護網包圍,Android手機廠難以導入後,ToF才開始被用在手機正面,作為Android手機實現臉部辨識功能的底層技術。這對ToF來說,算是有點意外的發展,因為ToF本來是用來偵測環境的技術,不是為人臉辨識而開發。 因此,在人臉辨識普及之後,ToF技術在行動裝置跟消費性電子的下一個主要應用,反而是回歸到它最熟悉的領域--3D場景偵測。因為這些終端產品的開發商,都開始將AR/VR功能,以及其所能帶來的全新使用者體驗,視為未來產品的主要賣點。而AR/VR要做得好,一定要有準確的3D場景資料,否則無法將虛擬的資料或圖形很自然地疊加在真實場景中。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智慧型手機跟平板電腦除了正面會安裝ToF感測器之外,背面也得配備ToF感測器,這樣才能讓行動裝置具有感測周圍場景深度的能力。至於AR專用設備,如智慧眼鏡等頭戴式裝置,也會是ToF一個很重要的應用市場。在這類應用產品中,ToF不只讓設備得以感知其所處的3D環境,正確而自然地將圖像資訊疊加在真實場景中,同時也是手勢控制等人機介面所倚賴的底層技術(圖3)。 圖3 ToF在消費性領域的應用潛力 ToF能走多遠?生態系建置是關鍵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ToF技術的發展過程,正好印證了這句俗諺。其實,ToF技術一開始是為了解決超音波倒車雷達死角,避免駕駛人不小心撞到障礙物或刮傷底盤而開發出來的中短距離感測技術。 麥正奇透露,ToF能成功走向消費性應用,最大的關鍵在於和CMOS製程技術結合,發展成類似CMOS影像感測器的解決方案。因為採用類似CMOS影像感測器的設計架構,ToF感測器變得很省電,體積跟成本也大幅縮小,才得以開拓出消費性電子的應用市場。 而隨著ToF感測元件的成本跟耗電量已壓低到行動裝置也能搭載的水準,未來ToF要回過頭去反攻車用、工業市場,技術上已不成問題,關鍵在於個別企業要不要投入資源,去開發不同垂直產業所需要的相關配套。 手機、平板跟筆記型電腦等行動裝置是很大的應用市場,大廠眾多,因此生態系統可以快速建構起來。但如果是工業等比較碎片化的市場,生態系統的建構就會是繁複的工程。這或許也是從汽車應用需求中誕生的ToF技術,反而在消費市場上發展得更快的原因。
0

精確測距/快速對焦/低成本 飛時測距力助家電智慧化

智慧家庭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而智慧家電在智慧家庭中的比例最高。智慧家電是將微處理器、感測器、網路通訊技術導入家電設備後形成的家電產品,具有自動感知家電自身狀態、家電服務狀態的功能,能夠自動控制及接收住宅用戶在住宅內或遠端的控制指令。例如透過智慧手機、智慧音箱指揮掃地機器人、電視機等家電的工作。 家電的智慧化需根據周圍環境的不同自動作出反應,不需要人為干預,這種自動感知周圍環境,必然少不了感測器的參與。近兩年推出的1D飛時測距感測器則漸漸獲得各大智慧家庭廠商的認可和應用。 測距技術各有所長 市面上常用的測距方案主要有紅外線對射管(Infrared Pair Tube)、接近感測器、1D飛時測距感測器和三角距離感測器,其原理以及優缺點如表1所示。 表1 主流測距技術比較 紅外線對射管和紅外線接近感測器兩種測距方案比較適用在智慧家庭的自動翻蓋和自動掀馬桶圈的衛浴,自動水龍頭等應用場景,因為這種場景對精度要求不高,但是高品質的衛浴和自動水龍頭也逐漸採用1D飛時測距解決方案。 1D飛時測距感測器應用在掃地機器人的障礙物識別和樓梯偵測較為普遍,也包括智慧電視的人體接近偵測,智慧燈的靠近點亮,投影儀的人眼保護以及自動對焦功能,3D智慧門鎖等應用場景。接下來具體介紹1D直接飛時測距感測器原理及以智慧電視為例的應用。 1D飛時測距感測器運作原理/優勢 以艾邁斯半導體(ams)發表可偵測2cm~2.5m距離的解決方案為例,其內部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ams 1D直接飛時測距感測器內部結構圖 IR雷射發射器(使用的是VCSEL技術)經過光學元件打出光子,同時給時間數位轉換器(TDC)發出一個開始的訊號,光子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被模組的接收端單光子雪崩二極體(SPAD)所接收,並導致SPAD產生雪崩,進而給TDC一個停止的訊號;TDC透過計算開始和停止訊號之間的時間,即於光速已知的前提下即可算出物體距感測器的距離,實現真正的時間飛行測量(圖2)。 圖2 距離計算原理 輸出長條圖資料 感測器模組可以直接輸出長條圖資料(圖3),長條圖是資料分布的精確圖形表示,透過連續採集遇到物體反射回來紅外光的訊號進行處理,反映TDC資料的分布情況,便於距離演算法的精確計算(圖4)。 圖3 玻璃蓋板和物體反射回來的資料長條圖 圖4 資料輸出演示圖 抗油污與環境光干擾 感測器模組毋需做汙漬校準,具有抗汙漬特性。因為第一個回來的反射訊號永遠都是玻璃蓋板的返回值,而汙漬和玻璃蓋板成為一整體,作為第一個反射訊號。只不過有汙漬後,第一個反射回來的訊號會很強,相對於第二個反射回來被測物體的訊號峰值較弱,感測器模組內置演算法測的是兩次返回訊號峰值的時間差,所以汙漬不會干擾感測器模組工作。 此外,發射的紅外線光源波長在940nm,940nm的紅外光在環境光中的成分較少,干擾相對會較小。 近距遠距分段測量 感測器模組內建演算法可以根據測量的結果,自動切換近距和遠距離模式,使近距和遠距的距離計算更加的精確。 自動校準 校準分為兩種,一種是時間校準,感測器模組主要靠紅外光雷射打出去和反射回來的時間計算距離,所以對內建時鐘精度要求很高,為了避免時鐘偏差,感測器模組會自動以系統時鐘為標定即時校準。另一種是產線一次性光學校準,無需人工參與,只需保證在暗光或是無光環境下,且40cm內無遮擋,即可軟體觸發校準。 另外,感測器模組受照明角度的限制(圖5),可以放多顆1D時間飛行感測器,擴大偵測的角度。 圖5 飛時測距感測器晶片的接收角度和照明角度 飛時測距感測器導入電視應用趨向智慧化 2019年8月,華為發表榮耀電視「智慧屏」,將智慧電視互動功能大幅提升,酷炫的語音互動、手機與大螢幕間魔法互動、聯控智慧家庭、升降相機拍照等,如果搭載1D飛時測距感測器則可實現更多應用。 眾所周知,看電視的距離攸關眼睛健康,離電視越近,眼內的睫狀肌收縮力也愈強,也就愈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尤其是小孩子,自控力不足,不自覺地就會靠近電視。如果電視裝有一個可以感測物體接近的功能,一旦有物體在一定的範圍內,就自動調暗或關閉顯示器背光並發出警告,提醒小孩子遠離電視,保護小孩的視力。現在市場上部分雷射電視,為了防止人靠近雷射發射端傷害人眼,已經加了距離類的感應感測器。 在智慧電視機上搭載多顆1D飛時測距感測器可以多角度偵測不斷靠近的活動物體的距離,進而做出相應的反應(圖6)。 圖6 多顆1D飛時測距感測器在電視上應用效果圖 除了人體接近偵測外,1D飛時測距感測器還可以搭配智慧電視的相機實現自動對焦功能。目前主流的相機對焦方案有兩種,一種是基於CCD半導體成像元件的聚焦技術,其利用物體光反射的原理,物體反射回來的光被相機上的感測器CCD接收,透過電腦處理,帶動電動對焦裝置進行對焦。隨著相機的象素數越來越高,對焦時間會越來越久。另一種是測距的對焦方案,使用1D飛時測距感測器,可以直接給出對焦距離,提高對焦速度,相對於其他對焦方案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智慧家庭的發展擴大了感測器的應用市場,而1D時間飛行測距感測器作為感測器家族的一員,有著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可以應用於許多日常的家電中,進一步升級智慧家庭產業,協助家電的智慧化。 (作者任職於ams艾邁斯半導體)
0

ADI攜手Jungo開發座艙監測技術提升車輛安全性

亞德諾(ADI)日前宣布與Jungo合作,共同開發基於飛時測距(ToF)和2D紅外線(IR)技術的攝影機解決方案,以實現車內駕駛員及座艙監測。結合ADI的ToF技術和Jungo的CoDriver軟體將可透過觀察頭部、身體位置以及眼睛注視情況來監測車內人員的睡意和注意力分散程度。該解決方案並可望實現基於臉部、身體和手勢的智慧互動,提供每位車內人員的人臉識別功能,實現個性化資訊娛樂及服務,以及共乘支付等功能。 ADI汽車連接暨感測產品總監Vlad Bulavsky表示,ADI與Jungo的合作,為目前手勢控制之外的創新擴增實境應用開啟了大門。相信此次合作可將座艙監測和基於ToF的駕駛員和乘客監測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進而提高行車安全性。 3D ToF為一項無掃描LIDAR布光檢測和測距技術,藉由發射奈秒級高功率光脈衝來捕捉相關場景的深度資訊(通常是短距內)。ADI提供可直接提升3D ToF系統功能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處理、雷射驅動器、電源管理以及開發板和軟體/元件,進而快速實現3D ToF解決方案。 Jungo的CoDriver軟體運用先進的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和電腦視覺演算法,透過面向駕駛員的攝影機即時偵測駕駛員狀態。該軟體並支援車內全面偵測技術,如乘客人數統計、安全帶使用情況偵測、危急醫療偵測或觀察等功能。 Jungo執行長Ophir Herbst表示,OEM廠商已運用Jungo的CoDriver監測演算法來保障駕駛員和乘客的安全,並開發監測車內乘客狀態的創新用例。很高興與ADI合作,透過該公司的演算法和ADI的ToF技術使車輛更智慧,協助OEM滿足法規要求,並於下一代車輛中實現創新。
0

CES 2020英飛凌推智慧手機用小型3D影像感測器

可靠的人臉驗證、強化相片功能和逼真的擴增實境體驗:3D深度感測器在智慧型手機及仰賴精確3D影像資料的應用中扮演關鍵角色。英飛凌(Infineon)與軟體及3D飛時測距(ToF)系統專業夥伴pmdtechnologies公司合作,開發出小、功能強的3D影像感測器,並於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上亮相。全新REAL3單晶片解決方案,晶片尺寸僅4.4×5.1mm,是英飛凌成功研發的第五代飛時測距深度感測器。除了體積小巧,只需少數元件即可整合至輕薄的裝置以外,該晶片以低功耗就能提供最高解析度的資料。 英飛凌電源管理與多元電子事業處總裁Andreas Urschitz表示,第五代REAL3晶片具備強固、可靠、強大、節能,且同時保有體積精巧的優勢。該公司預見3D感測器的發展潛力,在安全、影像以及情境式裝置互動等應用領域都有穩定成長。3D感測器也能讓裝置以手勢控制,達到不需觸碰的情境式人機互動。 採用飛時測距技術的深度感測器可取得精確的3D影像,像是臉部、手部細節或是需要確保相關測量的影像與原始影像相符之物體。這項技術早已應用在手機或裝置上的支付交易,不需銀行帳戶資訊、金融卡或銀行行員,僅透過人臉辨識即可完成付款。此功能需要非常可靠且安全的影像以及回傳高解析度的3D影像資料。相同的技術也應用在3D影像解鎖裝置。英飛凌3D影像感測器在像是日照強烈或一片漆黑的極端照明條件下也能完成上述要求。 此外,晶片針對相機提供更多功能強大的相片拍攝選項,像是強化自動對焦、加強相片或影片的散景效果,以及改善低光源下的解析度。即時全3D成像技術可提供更加真實的擴增實境體驗。
0

IIoT工業物聯網大行其道 安馳智慧製造方案齊備

ToF飛時測距 ADI ToF技術採用脈衝型雷射,可以大幅降低功耗,搭配CCD感測器,畫素達640×480 VGA等級影像解析度及精準度,安馳科技資深技術應用工程經理吳明宗表示,在製造現場,ADI的ToF是感測6公尺以內的範圍,可以應用在自動導引車(AGV)或帶有手臂的智慧移動機器人(IMR),ADI ToF解析度是CMOS ToF的四倍,其深度資料可有效地增加影像辨識度,室內採用850奈米(nm)波長雷射,室外應用為避免陽光吸收,採用940奈米波長雷射。 在應用部分,ToF電子圍籬能建置安全防護Virtual Wall,以ADI的ADDI9033搭配ToF感測元件,提升產線作業人員與機器手臂協同作業的安全性,吳明宗提到,IMR或AGV則可以使用機器視覺,協助其空間辨識或避障;汽車應用以駕駛監控與手勢辨識兩類為主,在夜晚低光源的環境下還是可以進行影像辨識,甚至可以清楚辨識駕駛的表情。 應用於商業空間的3D人流統計時,則可利用影像技術分辨身高,有效分辨進出人流,並計算總量。傳統自動門採用紅外線反射原理,讓動物也可以自由進出一般商場,造成管理上的困擾,使用ADI ToF 3D立體影像感測時,可以辨識區分空間中人與物體的相對位置距離遠近,有效摒除非人類進入商場。 BMS電池管理 另外在電池管理(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部分,吳明宗指出,ADI BMS產品最大的優勢便在於鋰電池的管理精度,無論面對什麼環境,都能把精度誤差控制在非常小的範圍內,且可以保持十年不變。也能在同樣電池容量下提高電動汽車的整體續航里程。因為ADI BMS產品內建了Buried Zener Reference技術,能夠為測量系統提供高精確度。 LTC6813是一款多節電池堆棧監視器,該元件可測量多達18個串聯電池單元,總測量誤差小於2.2mV。電池測量範圍為0V~5V,使LTC6813適用於大多數電池化學成分,所有18個單元都可以在290μs內測量,多個LTC6813元件可以串聯連接,同時監測電池、高電壓電池串。也可以直接由電池組或隔離電源供電。該監視器包括每個單元的被動平衡,每個單元具有單獨的PWM工作週期控制。其他功能包括板載5V穩壓器,9個通用I/O線和睡眠模式,其中電流消耗降至6μA。LTC6813適用於電動/混合動力汽車,電池備份系統和高功率電池系統。 無線工業聯網模組IIoT RF Module ADI無線工業聯網模組IIoT RF Module可延伸更多感測器,吳明宗解釋,該模組兩端協定是由IEEE 802.15.4作為溝通,模組可選擇2.4GHz,其優勢在於具有高傳輸速率。ADI IIoT Module為低功耗,待機時間約可達到數年之久,且可依客戶需求搭配多種的感測器,可達到99.999%可靠度,抗干擾能力強。工廠可監測溫度、濕度或有毒氣體等。 雖然增加這些裝置,可能提高了硬體建置成本,但後續所產生的效益可能會遠遠超過傳統的方式。例如在工廠廣泛布點後,能夠減少監控人員巡點或手動檢測、紀錄的耗時,因此在人員配置上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益,並且在系統收集資料的同時,上傳雲端,直接與後台做聯結提供大數據分析,不需再額外花費人力,蒐集、紀錄、上傳等。 深度學習智慧監控 AI機器學習無處不在,賽靈思專注於深度壓縮技術,安馳科技技術應用工程部經理吳文忠說,利用Zynq-7000 SoC和Zynq UltraScale...
0

2019年手機3D感測用VCSEL產值達11.39億美元

根據TrendForce LED研究(LEDinside)最新紅外線感測市場報告指出,在2019年智慧型手機整體出貨預估衰退的情況下,手機品牌廠商針對下半年旗艦機祭出規格競賽,3D感測模組成為其中一項重要配備。受此趨勢帶動,預估2019年手機3D感測用VCSEL市場產值有望成長至11.39億美元。 TrendForce表示,2019年除了蘋果iPhone仍將全面搭載臉部3D辨識外,包括三星、華為與Sony也規畫在下半年的旗艦機種搭載後鏡頭3D感測(World Facing 3D Sensing)。到2020年估計將有近10款高階機種可能採用3D感測方案,且部分機種將擴大至前後鏡頭皆採用,進一步拉升VCSEL產值。 目前應用於消費性市場的3D感測方案為結構光與飛時測距(TOF)。結構光是以圖案成像,其深度的準確性極高,然而缺點為成本與運算複雜性高,加上專利主要由蘋果掌握,專利壁壘難以突破。 飛時測距的精度和深度不及結構光,但是反應速度快,辨識範圍也更有優勢。飛時測距分為前鏡頭(Front Facing)和後鏡頭(World Facing),前鏡頭成本相對較高,後鏡頭則需要功率較高的VCSEL。目前主要VCSEL相關供應商為Lumentum、Finisar、OSRAM旗下Vixar、ams、穩懋、宏捷科、VIAVI Solutions Inc.等。隨著3D感測的市場需求興起,未來的手機3D感測將不再只限於單純的臉部辨識與解鎖用途,將進一步延伸至立體景物的辨識以及模型建構及擴增實境等功能。  
0

艾邁斯榮獲Sensors Expo 2019最佳工程團隊獎

艾邁斯半導體(ams)宣布該公司在Sensors Expo 2019展會中獲得兩個重要獎項,分別是以其TMF8701飛時測距(Time of Flight, ToF)感測系統贏得最佳感測器創新獎,同時更獲得了年度最佳設計及工程團隊大獎。這兩個於Sensors Expo 2019所頒發的獎項,具體表彰了在感測器創新的貢獻以及工程團隊的卓越表現。 艾邁斯半導體執行長Alexander Everke表示,我們的團隊日復一日在努力為互聯的世界推動創新以及差異化的解決方案。從Sensors Expo評審團手中獲得這些重要獎項不僅是極高的榮譽,更是一項有力證明,肯定我們的努力確實對於世界上所有人的日常生活產生的正面的影響。 Sensors Expo & Conference活動總監Cal Groton表示,三十多年來,Sensor Expo匯集了業界最令人興奮的技術進步和尖端應用。今年最佳感測器創新獎的獲獎者證實了這些創新的影響有多深遠。ams團隊則體現了我們對工程卓越的承諾和我們所尋求的整體創造力,我們很高興能以獎項肯定他們在競爭激烈環境下所達成的成就。 創新獎頒發給了ams的真正飛時測距(ToF)感測器。 該獎項旨在表彰感測器和感測器相關技術的具體進展,無論是採用新技術還是對現有技術進行重大改進。 1月份由ams所推出的TMF8701 ToF感測器,採單一模組封裝,透過次奈秒光脈沖和抗鋸齒秒表方法進行高精確的深度精度(Depth Accuracy)檢測,以測量脈衝的往返時間。它提供物件的單區檢測,而與物件的顏色,反射率和紋理無關。具有VCSEL發射器的單一模組提供高動態範圍,可在接近模式(0~10 cm)或測距模式(10~60 cm)下進行檢測感應。 TMF8701採用高靈敏度SPAD檢測,具有快速緊湊的時間數位轉換器,可進行高精確度距離測量,可在黑暗環境中順利運作。 內建直方圖用於檢測玻璃蓋板和玻璃後面的物體,以選擇具有最高SNR的物體,同時補償蓋玻片上的污垢和污跡,從而產生多個物體的無偽影測量。
0

專訪英飛凌大中華區射頻及感測元件事業處總監麥正奇 英飛凌ToF強攻智慧型手機應用

英飛凌科技(Infineon)日前發表新款3D飛時測距單晶片,並以消費性行動裝置市場為發展重心,特別是以小型鏡頭提供高解析度影像的需求所設計,應用範圍包括:臉部或手勢辨識等用以解鎖裝置及確認支付的安全驗證。此外,3D ToF晶片也可實現擴增實境(AR)、影像變形與拍照(例如散景)等效果或用於掃描室內環境。 新款影像晶片第四代REAL3影像感測晶片IRS2771C面積為4.6×5mm,提供150k(448×336)像素輸出,解析度達HVGA的水準。英飛凌大中華區射頻及感測器部門行銷總監麥正奇表示,其像素陣列對940nm紅外線具高靈敏度,在戶外的使用透過該公司的專利背光抑制(Suppression of Background Illumination, SBI)技術,延長曝光時間,減少過飽和(Saturated)的現象,提升強光環境的感測解析度。 由於具備高整合度,每個影像感測器都是一個微型且單一晶片方案的ToF相機,麥正奇強調,該解決方案可實現全球最小,可整合至智慧手機的相機模組,面積僅約12mm×8mm因此可降低整體材料成本(BoM),同時仍維持效能與低功耗表現。樣品於2019年3月推出,並預計於2019年第四季開始量產,包括前代的解決方案,英飛凌2019年ToF感測晶片出貨能力超過1億片。 ToF可以廣泛地應用在像是臉部辨識等各種生物驗證方法上。此外,麥正奇說明,能以3D掃描物體,不受外部光源所影響,因此無論室內外的辨識率都更為出色,適合實作於擴增實境和虛擬實境(VR)等應用,以Android平台為例,2019年預計出貨1.5億套、2020年成長至2.5億套,2021年再成長至3.6億套,市場前景看好。 英飛凌大中華區射頻及感測元件事業處總監麥正奇表示,其影像感測晶片透過背光抑制技術,提升強光環境的感測解析度。  
0

O-S-D元件2019年產業規模突破90億美元

隨著廣泛使用的功率電晶體和二極體的供應吃緊推動價格走揚和新的光學成像應用進入更多系統,光電元件(Optoelectronics)、感測器/致動器(Sensors/Actuators)、離散元件(Discrete)2018年總銷售額成長11%,預計將連續第九年市場規模成長。根據研究機構IC Insights的調查顯示,今年三個市場的總銷售額達到832億美元,預計2019年要再成長9%,市場規模將再創下906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2017年,O-S-D營收成長11%,單位出貨量也成長11%,但到2018年,總銷售額預計將成長約11%,整體單位出貨量成長9%,平均銷售額成長今年三個區隔市場的產品價格(ASP)接近1.5%。預計2018年功率電晶體、二極體和其他廣泛使用的零組件缺貨將使今年整體離散元件平均銷售價格上漲近8%,導致銷售額成長12%,達到創紀錄的276億美元。 預計2018年光電元件銷售額將成長近11%,達到409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今年單位出貨量成長18%,但由於價格下降,預計該市場的平均售價將下降約6%。影像傳感器、紅外線元件、雷射元件、光耦合器和以LED為主的照明裝置。由於光傳感器的需求急劇增加,光電元件銷售強勁,光感測器用於智慧手機和其他系統的顯示器自動控制、心率監測、接近檢測和色彩感應。光感測器以及紅外線和雷射發射器也在新的3D深度感測系統和飛時測距(ToF)相機中得到強勁成長動能。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