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華為

華為

- Advertisment -

2020大幅成長46% AMOLED成高階智慧手機主流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日前釋出的報告指出,AMOLED智慧手機全球銷量至2020年底將超過6億台,同比成長46%。此波成長動力為包括華為、Vivo、OPPO、realme及小米等數家中國品牌推出AMOLED中階機種。至於主要品牌智慧手機滲透率,依照排名依序為三星、OPPO、蘋果、Vivo、華為、小米。 2020年主要品牌產品AMOLED智慧手機滲透率(資料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Counterpoint副總監Tarun Pathak針對市場動向表示,2019年智慧手機供應商為促使消費者升級手機功能而推出各種革新,如降低顯示螢幕與機身比例、提高產品汰換率(Refresh Rate)、推出可摺疊外型;或是透過減小槽口、嵌入前置攝影鏡頭、升降式鏡頭(Pop-up Camera)、改進指紋感測器等方式,盡可能使顯示螢幕變大。此舉推動AMOLED面板銷售成長,已為高階智慧手機標準配備。 綜觀智慧手機供應商的滲透率,三星仍然穩居第一,占2019年AMOLED智慧手機總銷量的45%,緊追於後者為蘋果(16%)及OPPO(11%)。 Counterpoint Research資深研究分析師Jene Park表示,雖然主要品牌皆於2019年推出AMOLED面板的旗艦機,但論及AMOLED智慧手機成長的主因之一,為數家中國廠商於中階機種採用OLED面板—華為、OPPO、Vivo及小米分別以300至500美元的價格採用該面板,為一大關鍵。至於未來市場趨勢,預計2020年AMOLED智慧手機銷售將持續成長,原因在於價格將可下探至200美元以下,以及蘋果可能在下次發布周期推出全OLED產品。 Counterpoint估計2020年AMOLED智慧手機銷售量將突破6億台。 即便智慧手機品牌趨向選配AMOLED,其需求亦將持續成長,至於成長幅度,便得先觀察從LCD轉至OLED面板的速度—取決於面板製造商的產能,如三星顯示器目前占OLED面板市場版圖近90%,而其他擁有LCD晶圓廠的品牌如京東方、天馬及CSOT皆仍在轉型中,尚需時間待大量生產;值得留意的是,可穿戴裝置、電視等其他產品對AMOLED的需求亦將影響OLED面板製造商的供應量;至於價格低於200美元的其他大多數智慧手機品牌,則將繼續使用LCD面板。
0

Gartner宣布2019Q3全球智慧型手機需求衰減

國際研究顧問機構Gartner調查顯示,2019年第三季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量再度下滑,總計3.87億支,與2018年第三季相比萎縮0.4%。由於消費者越來越在意是否物有所值,導致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持續疲軟。 Gartner資深研究總監Anshul Gupta指出,多數使用者對智慧型手機需求已轉變,最便宜或高階機種皆不是他們最想要的產品,反倒是中階機種最得人心。此外,使用者正等待5G網路覆蓋範圍擴及更多國家,因此購買決策也隨之延後至2020年。 使用者心態轉變促使三星(Samsung)、華為(HUAWEI)、小米(Xiaomi)、OPPO和Vivo等品牌強化入門款和中階產品組合。該策略相當奏效,華為、三星和OPPO銷售量在2019年第三季都有所增長。相較之下,蘋果(Apple)與2018年相比則再次呈現兩位數下滑。 Anshul Gupta表示,三星聚焦中階和入門款,改進產品組合進而強化競爭優勢,第三季銷售量較前一年增加7.8%,穩居市場冠軍。 2019年第三季全球前五大智慧型手機廠商中,僅華為銷售量呈現兩位數成長,賣出6,580萬支智慧型手機,較去年同期增加26%。華為銷量成長推手為中國大陸市場,於該國市占率增近15%。 即便美國對華為祭出技術禁令尚未全面施行,卻仍對華為在國際市場形象帶來負面影響。然而華為在中國大陸擁有強大生態系,加上長期投入子品牌、線上與零售營運以及5G等技術創新開發,因此銷售量仍持續成長。中美關係亦激發華為合作夥伴愛國心,使其更熱衷於在中國大陸銷售華為手機,使該國其他本土廠商更難與華為競爭。 Anshul Gupta認為蘋果雖持續在不同市場推出特賣促銷及折扣,仍無法刺激全球消費者需求。針對大中華區市場,iPhone年初時銷售下滑幅度高達兩位數,但近期持續回升,iPhone 11、11 Pro和11 Pro Max初期銷量良好,因此第四季銷售量可能較樂觀。iPhone銷售量在第三季再度下滑,較去年同期減少10.7%。 資深研究總監Roberta Cozza指出,為提供與消費者高度相關的個人化體驗,未來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必須改善人工智慧(AI)功能整合程度,也得一併將隱私與安全功能視為關鍵要素。市場競爭將偏重產品智慧功能,依使用者所處情境與偏好,提供個人化的內容與服務。 (Cyber Monday)祭出的優惠,可望帶動2019年第四季智慧型手機的消費需求。Google、三星等廠商可能積極打促銷牌,不只針對舊款智慧型手機,也包括Google Pixel 4、三星Galaxy Note 10等新款裝置。
0

調研:蘋果5G 手機2020 現身將直取龍頭?

2020年5G產業即將火熱開打,面對插旗的黃金時段,中國移動日前公布5G服務資費,並將5G手機銷售目標訂在1億支;產業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則發表研究預測,對於市場最期待的5G iPhone,蘋果依然於2020年第三季才會正式參賽,並且隨即躍居5G智慧手機的領先地位。在前幾大手機品牌廠中,蘋果將是最晚推出5G手機的廠商,卻也被看好將在新興智慧手機技術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三大手機品牌5G產品市占率表現 資料來源:Strategy Analytics(10/29) Strategy Analytics表示,目前看來,沒有5G手機的蘋果將能夠超越當前5G市場的領導者三星和華為,似乎違反直覺。但是明年將有三款新的5G iPhone問世。目前,三星是5G智慧手機的市場領導者,但是隨著2020年兩個最大的5G市場權面商轉,預期這兩個廠商明年將在5G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儘管預計蘋果將在2020年實現5G的強勁成長,但從長遠來看,三星將重獲5G桂冠。隨著更多市場進入5G,三星將憑藉其在整個智慧手機產業的主導地位,以及從低階到高階完整的「機海」產品線,維持其市占率龍頭的寶座。 在華為部分,該公司5G智慧手機銷售方面的潛力受到美國技術貿易禁令的限制。Strategy Analytics認為,華為在中國占主導地位,並且很可能仍將如此。但是在禁令解除之前,華為在其他區域市場的5G智慧手機銷售前景有限。 另外,2019年10月底,大陸三大電信營運商分別公布5G資費,正式拉開了大陸5G全面商轉的序幕。中國移動指出,2019年已經銷售百萬台5G終端,5G預約客戶超過1000萬,中國移動豪情壯志的喊出,到2020年擁有7000萬的5G用戶,完成3億筆5G業務,銷售1億部5G手機、5000萬台家庭泛智慧終端以及1500萬產業模組。
0

布局5G商機 黃金時期稍縱即逝

2019年拉開5G時代的序幕,2020年5G預計將進入高速發展期,從技術標準、5G釋照進度、電信業者商轉、5G關鍵零組件發展、5G手機出貨趨勢等來觀察,5G雖然還沒進入一般消費者的生活,但是5G已經升級成國家競爭力戰略的一環,政府與產業都在積極布局,最激烈的角力戰其實就是現在,2020年下半年以後,許多基礎建設與方案選擇都將塵埃落定,順利卡位的廠商將享受第一波5G超額利潤紅利。 5G手機出貨量將從2020年開始起飛 鴻海董事長劉楊偉日前發表演說指出,5G是科技地位爭奪戰,也是國家競技賽,5G將重構整個產業鏈,這是新科技的影響,不能避免,製造業必須開拓新商業模式。研究機構IHS Markit研究報告指出,2035年全球5G產值達12.3兆美元,台灣可掌握的價值鏈可望達1,340億美元,創造將近51萬個就業機會。而5G行動通訊,能為台灣業者帶來600億美元產值,其中348億美元是出口。 而在技術標準部分,繼3GPP R15之後,更完整的5G規範R16,預計將於2020年初釋出,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陳梅鈴解釋,R15是初版5G標準,主要目的是提供早期5G商業部署;R16協助5G規範更為完整,並將提供給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ITU)作為IMT-2020技術候選,2020年5G技術標準將更加完備,有助於商轉推動。 釋照部分,包括韓國、美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芬蘭、瑞士、奧地利、德國等都已經完成釋照,2020年將有更多國家進行5G釋照,並著手推動商轉,根據GSA統計,全球已有296個電信業者投入5G網路建置,2020年更多國家地區完成釋照,原先的實驗網路會轉成商業網路,對於5G基礎建設如基地台、核心網路伺服器等設備的需求將正式引爆。 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估計,2019年售出的手機中只有不到1%是5G手機,但到2020年,5G手機市占率將成長至近10%。2019年韓國市場大力推動,刺激三星5G手機下半年出現強勁銷售,並透過擴大在美國等5G市場的市占,因此三星已成功在5G手機取得領先。LG、華為、OPPO、vivo和小米在2020年將急起直追,Strategy Analytics認為,包括蘋果在內的所有主要智慧手機供應商都在開發5G手機,並將在2020年推出更多設備。 在5G手機關鍵零組件基頻晶片部分,Strategy Analytics解釋,高通、海思、聯發科、三星和英特爾在2019年第二季占據全球蜂巢式基頻處理器市場的前五名。高通2019年第二季市占率約43%、海思(HiSilicon)15%、聯發科則為14%。2020年5G手機的出貨量將突破億支大關,預計引發5G手機晶片第一波卡位肉搏戰,能在這波需求取得良好市場位置,也等於拿下未來2~3的產業商機。
0

行動晶片大廠紛推高效/低耗能方案 5G SoC市場邁入群雄割據

5G手機成為各大行動晶片供應商進軍5G行動商機的首座灘頭堡,而為讓消費者享受到最佳的5G行動體驗,同時又兼具尺寸小、功耗低、高效能等特點,聯發科、高通、華為、三星等大廠,相繼在2019年發布5G SoC解決方案;眾多5G SoC方案問世,代表5G部署腳步不停邁進,也意味著各大行動晶片供應商在5G行動市場的競爭更趨激烈。 聯發科強打高速/AI特點 搶攻5G行動商機,聯發科開響第一槍,在2019年Computex展會期間宣布推出最新款5G系統單晶片。此一5G系統單晶片為採用7nm製程的多模數據機晶片,能夠為首批旗艦型5G智慧手機提供強勁的動能。 據悉,該款5G SoC內置5G數據機「Helio M70」(圖1),縮小了整個5G晶片體積。該產品包含Arm最新的Cortex-A77 CPU、Mali-G77 GPU和聯發科先進的獨立AI處理單元(APU),可充分滿足5G功率與性能要求,提供超快速連接以及更佳的使用者體驗。同時,該產品採用節能型封裝,此設計優於外掛5G數據機晶片的解決方案,能夠以更低功耗達成更高的傳輸速率,為終端手機廠商打造全面的超高速5G解決方案。 圖1 聯發科在2019年Computex展會期間鳴槍起跑,宣布推出最新5G系統單晶片。 該款多模5G行動平台適用於5G獨立與非獨立(SA/NSA)組網架構Sub-6GHz頻段,支援從2G~4G各代連接技術,以便使用者在全球5G逐步完成部署之前,享有無縫連接高品質的網路體驗。 聯發科技總經理陳冠州表示,該款晶片的所有功能均以滿足首批旗艦型5G終端產品而設計。業界、手機品牌客戶和消費者對5G有很高的期望,而此行動平台憑藉其更優秀的架構和影像功能,以及強大的AI和超高速5G連線速度,將協助終端裝置有強大的功能,為消費者帶來更佳的用戶體驗。 聯發科指出,該行動平台已於2019年第三季向主要客戶送樣,首批搭載該行動平台的5G終端產品最快將在2020年第一季問市。目前該公司已與領先的電信公司、設備製造商和供應商合作,以驗證其5G技術在行動通訊設備市場的預商用情況。 此外,聯發科同時與5G元件供應商及全球營運商在射頻技術領域(RF)展開密切合作,以迅速為市場帶來完整、基於標準的優化5G解決方案。在RF技術中合作的企業包括OPPO、Vivo,以及射頻供應商思佳訊(Skyworks)、Qorvo和村田製作所(Murata)。多家企業將共同合作,打造適用於纖薄時尚智慧手機的5G先進模組解決方案。 華為以小體積/高效能作為賣點 繼聯發科在2019 Computex展會期間發布5G SoC之後,2019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也成為各大手機晶片供應商輪番發布5G SoC之地。首先是華為於2019 IFA上發表全新麒麟990 5G SoC晶片(圖2),並已宣布量產,且該公司旗下最新款旗艦手機Mate 30已搭載此一5G SoC。 圖2 華為新推出的麒麟990 5G SoC晶片強調小體積、高運算效能。 該款晶片是華為推出的全球首款旗艦5G SoC,並宣稱是業界最小的5G手機晶片方案。該產品基於7nm+EUV製程,將5G Modem整合到SoC晶片中,達到面積更小,功耗更低。 毫無疑問地,該款5G SoC也支援NSA/SA雙架構和TDD/FDD全頻段,滿足不同網路、不同組網方式下對手機晶片的硬體需求;而基於Balong 5000高效的5G聯接能力,麒麟990 5G在Sub-6GHz頻段下可實現2.3Gbps峰值下載速率,上行峰值速率達1.25Gbps。 此外,該產品還採用創新的NPU雙大核+NPU微核架構,以打造強大的AI演算能力。NPU大核可針對高運算場景實現卓越的性能,而NPU微核執行超低功耗應用,充分發揮全新NPU架構的智慧運算能力。 至於GPU搭載16核Mali-G76,全新系統級的Smart Cache實現智慧分流,可以有效節省頻寬、降低功耗。在遊戲方面,麒麟990 5G升級Kirin...
0

2019年全球智慧手機再現衰退 2020年恢復成長

智慧手機市場逐漸飽和,近年成長性受限,加上2019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遭遇外界環境影響,根據資策會MIC研究指出,今年智慧手機市場三大挑戰包括:美對中懲罰性關稅、華為禁令、5G大浪將至,預估出貨量年衰退4.7%,從2018年的14.719億支,衰退至14.031億支。 預期2020年5G將帶動成長,隨中國等市場5G商用,有利當地品牌手機出貨,同時晶片廠商中高階5G SoC方案出爐,會促使5G手機價格下滑至285美元左右,驅動用戶換機,2020年5G議題仍持續延燒,除R16標準將完成外,後續R17標準將朝如5G工廠、5G醫院等應用需求功能強化。但美中貿易戰仍為最大不確定因素,MIC認為,2020年智慧手機出貨量將成長至14.587億支,雖然恢復成長,但出貨量仍未回到2018年的水準,直到2021年才會回升到15億支,再憑藉5G的驅動,2023年成長至15.288億支。 中美貿易戰導致華為受到美國禁令無法繼續使用Android的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未來可能在手機上搭載自家鴻蒙作業系統,此一發展也將對未來全球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的市占率產生影響,MIC預測,若華為啟用鴻蒙預期2023年該作業系統市占率將達9.6%左右。  
0

2019年全球智慧手表市場規模飛越8000萬支

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表示,2019年全球智慧手表出貨量預估將達6,263萬支,2020年受到Apple調降舊款Apple Watch售價帶動,加上各品牌推出智慧手表態度更趨積極,出貨量預計將達8,055萬支,年成長28.6%;而Apple Watch的出貨量也將從2019年的2,790萬支成長到2020年的3,400萬支,年增長率達21.8%。 觀察智慧手表市場成長主因,拓墣產業研究院指出,Apple Watch自第二代產品推出後,出貨量快速成長,成為市占率最高的廠商,原因除了Apple積極發展智慧手表產品之外,Series 1產品的降價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隨著最新一代Apple Watch的推出與Apple Watch Series 3的降價,以及更多品牌與產品投入智慧手表市場,帶動未來整體市場的成長動能,預估2022年智慧手表將正式突破1億支關卡,總量來到1.13億支。 拓墣產業研究院認為,雖然智慧手表上尚未出現吸引消費者的殺手級應用,但從各種生理資訊感測到各類生活功能,已具備不少有價值的功能。因此,近年來產品發展的重點在於提高消費者嘗試的意願,而非提供大量新功能與零組件的搭載。在這個情況下入門款產品即成為銷售關鍵,而這也是新款Apple Watch Series 5的硬體規格與Series 4差異並不大,同時保留Series 3作為入門款產品的原因。 此外,在智慧手機等產品成長停滯的情況下,品牌的目光開始轉向其他具備成長潛力的產品,如智慧手表、真藍牙無線耳機等穿戴裝置就成為廠商嘗試發展的重點。隨著華為、三星、小米等既有廠商持續推出更多新款手表產品,其他諸如OPPO、vivo、Google等更多品牌廠商也可能嘗試踏入此市場,2020年的非蘋智慧手表預估年成長率將達34%,整體市占版圖也將隨之變動。  
0

折疊面板手機千呼萬喚 初期鎖定高階/利基市場

產業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表最新報告顯示,儘管圍繞折疊面板智慧手機進行了大肆宣傳,但主流應用還遠遠不夠。可折疊顯示設備將在智慧手機中創建自己的獨特市場區格,就像第一個Note建立的Phablets一樣,折疊面板智慧手機將是一個超高階市場,擁有有限的客戶群,可以買得起昂貴的新設備。折疊面板智慧手機最初主要針對商業用戶。對於該客戶群而言,價格可能不是一個問題,但對於大規模採用價格必須降低。 Samsung Galaxy Fold折疊面板智慧手機的面板耐用性,是目前潛在消費者觀望的原因 Strategy Analytics認為,2019年不到0.1%的智慧手機將擁有可折疊顯示器,到2024年的市占率將成長到3%以上。耐用性是潛在的折疊面板智慧手機買家的主要關注點,供應商必須努力工作並花費大量的行銷預算來說服消費者,這些設備在日常使用中都是耐用的。 另外,延後上市的三星Samsung Galaxy Fold折疊面板智慧手機9月5日正式宣布將於 9/6 在韓國推出,接著會陸續在法國、德國、新加坡、英國、美國等市場限量開賣,共有宇宙黑與太空銀兩色,以及4G LTE與5G兩種版本,透過部分市場所提供的5G服務,將讓消費者得以享受到最快的網路速度。至於原先有意引進銷售的台灣市場則是經過重新思考上市計畫後,考量全球限量供應,確定並不會在台灣販售。 Samsung Galaxy Fold是三星旗下首款可折疊螢幕的手機,當螢幕完全折疊時,正面4.6 吋21:9的 HD+ Super AMOLED 螢幕適合單手操作,螢幕展開時能有7.3 吋 QXGA+ Dynamic AMOLED 大螢幕,帶來全新型態的手機體驗。該機今年 2 月底在美國正式發表,原定 4 月上市,後來產品傳出災情,鉸鏈頂部與底部外露區域受影響,裝置內部物質亦影響顯示螢幕的性能表現,因此延後上市計畫,因此調整成9月開賣。 Samsung Galaxy Fold限量開賣,各方都希望不要再出現"摺疊面板門"事件 折疊面板智慧手機的領導廠商是三星和華為。兩者都已經展示了折疊面板智慧手機,但是也都面臨著嚴重的品質和耐用性問題,特別是與顯示器有關。所有主要的智慧手機供應商,包括Apple、Xiaomi和其他正在開發或評估由折疊面板智慧手機創造的市場機會,並將在未來推出自己的設備。儘管開局不順,新類別正在興起。可折疊顯示器將不可避免地改變消費者使用智慧手機的方式,Strategy Analytics表示,可折疊設備是未來,但大規模採用仍在等待。
0

2019年第二季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量再跌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指出,2019年第二季全球智慧型手機對終端使用者銷售量(以下簡稱智慧型手機銷售量)下滑1.7%,總計3.68億支。Gartner資深研究總監Anshul Gupta表示,高階智慧型手機需求放緩的幅度比中階和低階機種更為顯著,廠商為促使消費者換新機,正逐漸將多(前/後)鏡頭相機、無邊框螢幕和大容量電池等旗艦機種功能,推廣到售價較低的智慧型手機。 第二季全球前五大智慧型手機廠商,華為和三星的年銷售成長最為強勁,分別為16.5%和3.8%。Gupta指出,華為和三星的市占率在此季皆有成長,合計拿下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智慧型手機銷售量。 受到美國禁令影響,第二季華為手機銷售量在全球市場經歷嚴重跌幅,但目前禁令向後推延,銷售量有微幅提升的跡象。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面對全球市場需求減緩,華為在大中華區推出的大幅降價方案配合明確的品牌定位,卻創下該地區手機銷售量新高,成長幅度高達31%。 第二季三星智慧型手機銷售量超過7,500萬支,較去年同期增長1.1%。Gupta分析,新推出的Galaxy A系列需求強烈,顯示重新調整定位的三星初階及中階智慧型手機款式亦有助銷售成長。不過本季旗艦機Galaxy S10需求開始衰退,象徵三星在2019年度成長將會面臨重大挑戰。 蘋果iPhone第二季的總銷售量約3,800萬支,再度較去年同期下滑13.8%,不過相對第一季情況稍有改善。Gupta表示,iPhone新機種的新功能少,且改變幅度不大,因此iPhone既有使用者不大願意換新機。蘋果已達商業模式的重要臨界點,正逐漸將業務轉向服務;第一季蘋果因服務產生的營收占總營收的21%。 全球前五大智慧型手機銷售地區中,中國依舊穩居最大市場,第二季售出1.01億支手機,年成長0.5%;隨著越來越多5G手機出現,中國業者面臨盡快出清4G高階手機存貨的壓力。巴西在該季售出1,080萬支智慧型手機,是前五大市場中另一個銷售成長的地區,成長幅度為1.3%。由於巴西經濟逐漸復甦,這波手機銷售成長可視為2020年經濟大幅成長的一項微指標。 印度在第二季則售出3,570萬支智慧型手機,全球占比9.7%。不過因於功能型手機升級至智慧型手機的速度放緩,表現已較去年同期減少2.3%。
0

第二季智慧型手機生產總量季增10.5%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調查,第二季智慧型手機需求走出淡季陰霾,生產總數來到3.44億支,較上一季成長10.5%。然而受國際市場上諸多不確定性訊息的干擾,第二季智慧型手機生產總量與去年同期相比衰退2.4%,全球生產總量前六名依序為三星、華為、蘋果、OPPO、小米以及Vivo。 展望第三季,包含中美關稅爭議、日韓貿易摩擦等影響因素仍在,加上因應5G時代來臨,智慧型手機市場進入世代交替前的觀望期,換機週期因而再延長,都將持續削弱下半年的旺季表現,預估第三季智慧型手機的生產總量約3.63億支,雖較第二季成長5.8%,但和去年同期3.8億支相比衰退4.4%,2019年智慧型手機生產總量估計約為13.8億支,年減5%。 觀察第二季智慧型手機排名,三星依舊穩坐第一,其第二季生產總數為7,650萬支,較去年同期成長3%,是2018年以來單季最佳生產表現。原因在於華為受美禁令影響,流失歐美市占,相反三星因深耕布局歐洲與南美洲市場而受惠。TrendForce預估,第三季生產數量約略持平第二季,來到7,600萬支產出。 然而,看似穩坐龍頭寶座的三星手機,卻依舊面臨市占流失隱憂。因此,三星從產品規劃著手,以中高階的A系列取代中低階的J系列,成為三星主流商品,並藉由A系列既有的市場定位重新塑造品牌形象,與強調高規格配置的中國品牌相互競爭。另外三星也推出大電池容量配置的M系列,鎖定印度、印尼等線上客群。 排名第二的華為近年積極投入研發已逐漸收成,除了受中國國內消費者的青睞外,也在海外市場達高速成長的成績。然而,5月中起受禁令影響,衝擊華為的海外銷售表現,導致第二季生產總數較第一季衰退逾13%,來到5,250萬支,中止連續5個季度生產總量成長的紀錄。 展望第三季,儘管美國政府將對3000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政策自9月初延緩至12月15日實施,對手機市場似乎是一項利多,但華為不僅仍未能從實體清單中移除,美國政府再將華為46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中,其海外銷售將持續受波及。另外,搭載新一代Kirin晶片的旗艦機Mate 30系列,將如期於第三季底發表,屆時若未能解套新機搭載Android系統的限制,仍恐影響其第三季的生產表現。至於5G新機預計要到第四季才有機會問世。 蘋果第二季的生產數量約3,880萬支,為2015年以來的季度新低,全球排名第三。觀察第二季表現,除了因新機定價偏高無法帶動買氣外,中美貿易爭端影響中國市場銷售,以及蘋果手機用戶的換機週期普遍高於Android用戶都是主要原因。 日前,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進口約3000億美元的商品課徵關稅,將分二階段實施(9/1、12/15),由於手機屬於第二階段的課徵範圍,初估對今年影響不大。但若以未來發展來看,蘋果手機仍以中國為主要生產據點,短時間內無法快速移轉生產基地,關稅課徵一旦執行,除了衝擊蘋果獲利外,也將削弱蘋果在手機市場的競爭力。展望第三季,除了受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換機周期延長等因素影響外,即將發表的三款新機創新程度有限,加上蘋果在定價策略上恐難有大幅讓步下,第三季生產總量預估約4,200萬支,較去年同期衰退10%。 中國與海外市場競爭加劇,凸顯品牌差異化成OPPO、小米、Vivo新策略。OPPO、小米、Vivo分別名列全球第四名到第六名。三大品牌皆面臨中國國內市場受到華為持續擴張而衝擊其銷售表現,加上海外市場競爭激烈,導致獲利壓縮。守成國內、突破海外市場既有格局成為三者的共同目標。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