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
意法攜手maxon開發機器人及自動化馬達控制解決方案
意法半導體(ST)正與世界精密馬達製造商、ST合作夥伴計畫成員maxon合作,以加速機器人應用和工業伺服驅動器的研發週期。
maxon motor工業自動化業務拓展負責人Felix Herger表示,該公司馬達以高品質、高精度和高準確度贏得客戶的信賴,雙方合作開發出一個讓更多的產品設計師更輕鬆利用這些產品特質的開發平台。
EVALKIT-ROBOT-1是一個隨插即用的馬達控制解決方案,旨在幫助使用者輕鬆進入伺服驅動器和機器人精準定位,以及高階動作控制領域。套件中包含一個內建1024脈衝增量編碼器的maxon 100w無刷直流馬達。該馬達提供maxon在馬達電磁設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具有優異的平穩性和平衡性,即使轉子在低轉速時也可以精確控制馬達。
意法半導體動作控制產品行銷經理Branimir Ivetic則表示,設計具有精確定位功能的高階動作控制器既複雜又耗時,還需要專業技能。透過與maxon合作,將這些技能全部整合成一個套件並提供給客戶。EVALKIT-ROBOT-1套件可加速下一代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系統的開發,其具備先進功能和彈性,以及出色的可靠性和易用性。
在套件提供的伺服控制板上具備意法半導體的STSPIN32F0A智慧三相馬達控制器和完整的逆變器功率級。逆變器功率級採用意法半導體功率電晶體,可以連接馬達。套件還包括馬達控制韌體,使用者可以輕鬆啟動馬達並發送指令。
Gartner發表年度十大趨勢 人本智慧空間引領科技未來
Gartner近日提出2020年企業必須了解的十大策略性科技趨勢,分別為超級自動化、多重體驗、專業知識的全民化、增進人類賦能、透明化與可追溯性、更強大的邊緣運算、分散式雲端、自動化物件、實用性區塊鏈以及人工智慧安全性。這些技術看似發散,彼此關聯不高,但Gartner認為,這十大科技趨勢可以用「以人為本」、「智慧空間」兩個主題來貫串
Gartner大中華地區資深合夥人龔培元表示,2020年Gartner十大策略科技趨勢均圍繞著「以人為本的智慧空間」這個核心概念,也是現今科技發展最重要的面向之一。從思考科技對顧客、員工、商業夥伴、社會或其他重要利益關係人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企業採取的所有行動都是為了直接或間接影響這些個人和群體,這就是以人為本的做法。
建立在以人為本概念上的智慧空間,則代表人類與科技系統能夠在日益開放、互聯、協調、智慧的生態系統中進行互動的實體空間,結合個人、流程、服務和物件等多項元素,創造出更身歷其境、高互動率及高度自動化的體驗。
根據Gartner定義,策略性科技趨勢是指正處於有所突破或崛起狀態,且未來可能帶來廣泛的顛覆性影響與更多應用的趨勢;此外,策略性科技趨勢同時也具有快速成長、變動性高且將於未來五年內到達引爆點的特性。
Gartner 2020年十大策略性科技趨勢
超級自動化
超級自動化(Hyperautomation)是結合多種機器學習(ML)、套裝軟體和自動化工具來完成工作的過程。超級自動化不僅涵蓋了豐富的工具組合,也包含自動化本身的所有步驟(發現、分析、設計、自動化、測量、監控與重新評估),其重點在於了解自動化機制的範疇、這些機制彼此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進行機制的整合與協調。
超級自動化趨勢起源於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但在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外,還需要結合各種工具來協助複製任務流程中人類參與的部分。
多重體驗
到了2028年,使用者體驗將在使用者對數位世界的感知和互動方式兩個面向發生重大轉變。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和混合實境(MR)改變人們感知數位世界的方式,而對話式平台正在改變人類和數位世界互動的方式。這種感知與互動模式的轉變,將在未來帶來多重感官與多重模式的體驗。
專業知識的全民化
專業知識的全民化是指透過徹底簡化的體驗,且在無須接受密集又昂貴培訓課程的前提下,協助人類取得專業技術知識(機器學習、應用程式開發)或商業領域專業知識(銷售流程、經濟分析)的管道。專業知識全民化的例子包括「公民參與」(citizen access,如公民資料科學家、公民解決方案整合者)、公民發展和無程式碼模式的演進。
Gartner預測到了2023年,專業知識全民化的趨勢將在四大面向加速發展:
1.資料與分析技術的全民化:從以資料科學家為對象,擴大到適用於專業開發人員的普及工具。
2.開發的全民化:利用人工智慧工具自主開發應用程式。
3.設計的全民化:隨著更多的應用程式開發功能實現自動化,低程式碼、無程式碼的場景將持續增加,賦予公民開發人員更多能力。
4.知識的全民化:非IT專業人員透過工具和專家系統,應用超出自身專業能力及訓練的專業技能。
增進人類賦能
增進人類賦能(human augmentation)是利用科技來增進人類在體能和感知力上的機能,並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體驗,其中體能增進是藉由在人體內植入或配戴科技元件(穿戴式裝置)來增進人類的機能;而認知增進則是透過傳統電腦系統及新興智慧空間中多重體驗介面的資訊和應用來實現。
在未來十年,隨著個人開始追求自身機能的增進,人類體能與認知的增進技術將會變得越來越普遍。這將創造一股全新的「消費化」(consumerization)效應,員工將持續增進自身的機能,並進一步拓展到辦公空間的優化。
透明化與可追溯性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意識到個人資料是非常寶貴且必須受管控的,而企業也體認到保護和管理個人資料的風險日益增加,因此各國政府同步實施嚴格立法來確保企業組織確實做到這一點。透明化與可追溯性已成為支持這類數位倫理及隱私權需求的關鍵要素。
透明化與可追溯性指用於符合監管要求、遵守人工智慧和其他先進科技應用的道德規範,並修復外界對企業信任的各種態度、行動及輔助的技術與措施。企業建立透明化和信任感時必須專注下列三個領域: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個人資料的隱私,所有權和控制、符合倫理的設計。
更強大的邊緣運算
邊緣運算是一種運算拓樸,能將資訊的處理、內容的收集與傳送都保留在靠近該資訊來源處,嘗試讓流量和處理工作都在本機進行,目的在縮短延遲時間、發揮邊緣功能並賦予邊緣端更大的自主性。
目前邊緣運算多半著重於物聯網系統的需求,為製造或零售等特定產業提供離線或分散式功能給嵌入式物聯網系統。然而運算資源日趨成熟並走向專業化,加上資料儲存量的增長,使邊緣端的功能日漸強大,邊緣運算也將成為幾乎所有產業和應用的主導要素。特別是機器人、無人機、自駕車和執行系統等各種複雜的邊緣裝置,都將加速此轉變。
分散式雲端
分散式雲端是將目前集中式公有雲服務分散到不同地點,並由原來的公有雲供應商繼續負責雲服務的營運、治理、更新與升級。這代表大部分公有雲服務所採用的集中式模式將進行轉變,為雲端運算開創全新時代。
自動化物件
自動化物件是利用人工智慧讓過去由人類負責的某些流程得以自動化的物理裝置,最典型的自動化物件包括機器人、無人機和自駕車/船與相關設備。它們的自動化程度超越了僵化的程式設計模組,並能利用人工智慧執行各種先進行為,以更自然的方式和四周的環境與人類互動。隨著技能提升、法令開放和社會接受度增加,自動化物件將逐漸被用於不受限制的公共空間。
而隨著自動化物件數量大增,獨立的智慧物件將逐漸轉向成群的協作型智慧物件。這些同時運作的多種裝置,有些需有人力從旁協助,有些已可獨立運作、無需人類參與;而不同種類的機器人可以在同一個裝配流程中同時運行。舉例來說,在貨運市場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可能是使用自駕車將包裹送到目的地,藉由車上的機器人和無人機,確保包裹最後可以安全送達。
實用性區塊鏈
區塊鏈可在各個商業生態系統間建立信任,透明化地進行跨業務生態系統的價值交換,並有機會降低成本、縮短交易結算時間和改善現金流,因此在重新塑造產業樣貌極具潛力。
當資產可追溯來源時,將大幅降低被偽造品替換的機率;在其他領域也極具價值,包括追蹤食物在整條供應鏈中的足跡以辨識污染來源,或追蹤個別環節來協助產品召回。除此之外,區塊鏈還可用於身份管理;而區塊鏈中的智慧合約能讓系統在事件發生時自動觸發行動,例如在每次收到商品時能自動執行付款。
擴充性和互通程度不足等各種技術問題,讓區塊鏈在企業中的應用還不夠成熟。儘管存在這些挑戰,區塊鏈擁有顛覆產業和推動營收增長的巨大潛力,因此就算是認為區塊鏈在短期內不會快速普及的企業,都應開始評估這項技術。
人工智慧安全性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將持續用來提升各種應用場景中人類決策的能力,雖然這為實現超級自動化和使用自動化物件進行業務轉型帶來了龐大的商機,但同時也因為智慧空間中的物聯網、雲端運算、微服務(microservices)以及高度連網系統受攻擊機率大增,為安全團隊帶來諸多新挑戰。安全和風險主管應將重點放在以下三大關鍵領域:保護人工智慧系統、利用人工智慧強化安全防護,以及做好攻擊者惡意使用人工智慧的準備。
龔培元認為,對台灣的製造業者而言,超級自動化與自動化物件是最需要關注的兩個科技趨勢,因為這兩個趨勢跟智慧製造的發展息息相關,而且很快就會對正在進行數位轉型的製造業帶來影響。除了導入新科技之外,組織領導者對於組織改造、作業流程變革、企業文化重塑等與人有關的議題,也必須做好準備。
看好三大新應用市場前景 ams強化相關布局
艾邁斯半導體(ams AG)日前宣布,該公司將在通訊、消費性電子及電腦運算三大市場外,將目前所擁有的感測器技術進一步應用在更具未來性的醫療、汽車以及工業等三個新興市場。目前通訊、消費性電子與電腦運算為ams最主要的營收來源。
在汽車領域方面,ams正研發將3D感測技術應用在汽車駕駛的身分認證、智慧手勢識別、駕駛監控以及臉部識別等,涵蓋ADAS先進輔助駕駛系統以及車內人機互動等領域。此外,VCSEL/陣列及驅動器方案可使用於LiDAR應用,位置感測及LED微透鏡陣列方案可運用於充電及先進照明領域,全面支援汽車未來趨勢發展應用。
在醫療領域方面,ams的生物監測、CMOS影像以及無線感測節點在醫療方面的應用廣泛,從測量心率及血壓的健康監測設備、到高效能CT及高畫質X光等診斷用感測器,更有高精確度、體積精巧的微型相機,可在AR/VR等市場發揮威力,更看好在醫療一次性內視鏡的應用。
ams的光學及影像感測器,在工業應用領域的應用更是多元化。運用於工業視覺與監控的3D感測、機器視覺與無人機;運用於航空與無人機的CMOS解決方案、光達(LiDAR)、環境測量、環境光感測及手勢感測等;交通、運輸與物流領域則有用於冷鏈監測的感測器以及用於存在偵測的ToF等;在工業與工廠自動化領域,則有用於品管、生產、壓力、溫度及流體監控的顏色與光譜感測方案;最後,CMOS影像感測器更可應用於高階安全,包括體育場/機場監控、航空測圖、無人機及生物辨識等領域。
ams 以光學感測器、影像感測器以及音訊感測器為三大產品類別,並透過研發及收購不斷強化自身的技術完整性。ams策略清晰,在智慧型手機的成長放緩的趨勢下,穩定布局放眼汽車、醫療及工業等新的市場,為未來的成長做好準備。
機器視覺系統層層把關 藥瓶檢測效率一日千里
許多製藥廠商採用自動化方式進行前期生產、後段包裝,以及包裝之後的檢測過程,以減少因人工檢驗而導致效率低落和巨額的人事與管理成本。為了達到品質要求,許多廠商結合機器視覺系統及自動化機台(生產線機器),透過圖形分析、顏色辨識、條碼辨識以及字元檢測,以實現最高品質及最高效益的生產線流程。
近年來,各地製藥廠商紛紛轉型,部署全自動化生產線。其中,液態藥瓶生產製造及檢測過程歷經層層關卡,借助機器視覺系統、總體檢測效率及檢測準確性都較以往的人力大幅提高。針對此需求,有廠商推出USB 3.1彩色工業相機,能夠在高速運轉的生產線上捕捉到每個經過藥瓶的圖像,然後經過後端圖像軟體分析,進行良品與不良品的篩選,同時也可以記錄圖像資料,以便後序可以快速查詢、追溯和檢索品項。
圖像記錄檢測瓶裝藥品 相對位置標準更準確
液態藥品裝瓶後,通常須要經過個檢測環節,來判斷藥液裝瓶是否夠量、瓶口是否有破損、瓶蓋是否壓裝到位,以確保藥量正確、藥瓶封裝完好,以及瓶內的真空度正常。因此在對瓶裝藥液進行檢測前,製藥商通常會先利用圖像感測器紀錄正常瓶口的特徵和藥液的標準位置。當每瓶藥液經過檢測鏡頭前時,相機會捕捉當前被檢測物體的特徵,然後將捕獲的圖像與先前拍攝的樣本圖像進行比對。檢測標準採用相對位置標準,因此不會因瓶子在傳送帶上受到微弱跳動的影響做出錯誤判斷。
USB 3.1工業相機監控/分析/優化製藥流程
USB工業相機現今已被廣泛安裝在機器輸送帶上,代替人眼進行判斷和測量,因為它能夠在高速移動過程中捕獲清晰的圖像,並能快速且準確地進行圖像資料的傳輸和處理。USB 3.1工業相機能在較為惡劣的環境下長時間連續運行,並能保證穩定、可靠的性能和準確的拍攝效率,較過去USB 2.0傳輸更為快速。將USB 3.1工業相機用在製藥過程中時,可以用來監控、分析和優化製藥流程,確保藥品品質,提高生產率。
空藥瓶在運送過程難免會碰撞缺損,為避免瓶內有碎玻璃混進以及之後瓶蓋無法密合,在填裝藥液之前可運用工業相機進行垂直瓶口檢測(圖1),第一步篩選過濾有缺損或破碎瓶口的空藥瓶。為清楚呈現所拍攝之瓶口,業者所推出的USB 3.1相機搭載感光元件,提供高畫素及低噪點圖像品質,可捕捉快速透過產線的每一個藥瓶,拍攝後的圖像則可即時傳送至小電腦,透過電腦自動比對正常樣本圖像,之後小電腦便可下指令至自動化機器,將不符合標準的藥瓶送入廢品區淘汰。
圖1 使用垂直相機進行瓶口瑕疵檢測。
當藥瓶經過自動化機器填充完液體藥品後,便直接封口。一般醫療用藥液會有內塞先封住瓶口,接著再使用機器將外蓋(鋁蓋)內壓密合,以確保瓶內藥液不受污染或變質。先透過彩色工業相機垂直拍攝瓶蓋顏色,獲得的圖像傳輸至電腦,透過事先儲存設定的色彩,進行顏色比對,來辨識所經過的藥瓶是否正確。
接著,在下一個關卡架設側拍相機,取得的圖像經過量測軟體或程式來辨別液位高度,同時上下比對瓶蓋位置,確認是否每個瓶蓋都已密封。在此兩關卡上,不合格的藥瓶則如瓶口檢測後的結果,由小電腦自動下指令至自動化機器,送至廢品區。
而除了藥瓶檢測,許多製藥商會在藥瓶瓶身或瓶蓋上貼上或嵌入標籤號碼、日期或相關的藥品名稱。使用具高效穩健條碼辨識演算法的相機,能迅速地偵測並辨識任何方位的一維與二維條碼;也可設定只掃描特定的條碼圖形及方位;或設定感興趣區域(ROI)加速偵測及解碼效率。製藥廠商只須利用工業相機讀取標籤上或噴塗在包裝上的一維或二維條碼,就可以即時獲得藥品的詳細成分、生產日期等資訊。
機器視覺結合自動化生產提高製藥品質
上述條列機器視覺在藥瓶檢測的部分應用,然而機器視覺用以提高製藥工作的效率和準確度仍需仰賴與自動化製藥生產系統緊密結合,才能達到提高品質,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標。也由於藥瓶檢測常與自動化機配合使用,端看不同藥廠的需求以及不同廠家自動化機所提供不同的功能,對於機器視覺相關的應用也有不一樣的變化。然而,對於要求高品質和高可靠性的製藥廠商而言,USB 3.1工業相機的設計,在製藥過程中滿足了高速、高解析度、高畫質影像、完整色彩重現及高穩定性等需求。
(本文作者任職於兆鎂新)
邁向工業4.0 協作機器人安全再提升
安全第一 專利安全功能掛保證
Universal Robots大中華區總經理蘇璧凱(圖1)表示,Universal Robots為協作型機器人申請了17項專利保護的安全功能,是市場上最多安全專利功能的協作型機器人,也可以說Universal Robots協作型機器人是市面上最安全的機器人。另外,針對工業用機器人可能會加裝的安全皮膚等安全裝置,蘇璧凱說明,Universal Robots協作型機器人已經內建了安全機制,所以並不須要再支出額外費用特別安裝。
圖1 Universal Robots大中華區總經理蘇璧凱表示,人機協作機器人的需求十分可觀,目前逐漸導入中小型企業。
蘇璧凱也指出,台灣名列全球前十大自動化國家,尤其在汽車零組件、LCD製造、半導體、金屬加工與塑膠射出等製造業的自動化發展動能強勁;此外,近年來如手搖飲料店等民生消費產業也能看見協作型自動化解決方案的蹤跡,而設定快速、安裝位置靈活且能在較小空間中作業的Universal Robots協作型機器人,獨具各關節正負360度旋轉能力,並在經安全評估後可免安全護欄,近距離與人協作等特性,為企業主的生產應用增添更多彈性,協助企業快速適應自動化生產流程,進而加速成本回收。
蘇璧凱進一步說明,儘管目前景氣的大環境並不友善,但是Universal Robots在協作型機器人的業務還是有成長,可見市場對於協作型機器人的需求量是很可觀的。過去Universal Robots在台灣的業務著重在工具機、3C產業等,現在也導入中小型企業。Universal Robots志在藉由協作型機器人和無人搬運車的合作,將人力從單調無聊、危險、無產能的工作崗位上解放,讓人力資源去經營更有價值的工作。
根據Interact Analysis預估,協作型機器人市場規模至2027年將成長逾10倍,達到75億美元。為協助各領域企業加速導入協作型自動化解決方案,Universal Robots藉由建立全球第一個由第三方末端夾治具(即機器手臂終端工具或EOAT解決方案)與其他協作型機器人配件製造商組成的生態系統UR+,為各領域與不同規模的企業創造附加價值。
現在多樣化的生產需求讓產業自動化應用情景越趨豐富,不僅促使工業機器人市場穩健成長,具備編程簡易、設置快速、部署靈活、投資回報期短、協同作業及安全無虞等六大優勢的協作型機器人,更成為許多企業評估自動化解決方案時的選向之一。
強化機器人安全性 提升工廠空間應用
除了申請專利的內建式安全功能之外,為機器加裝安全功能也是另外一種選項。過去工業機器人的危險性高,考量安全因素,多用圍籬與人員隔離,避免傷及工廠人員。而過去的協作型機器人在速度與精度又不及工業型機器人,使得工廠應用工業機器人時總是必須犧牲空間以確保安全性。但隨著自動化與科技演進,機器人安全機制的發展使得工廠機器人應用率提升,也釋放許多過去不能利用的空間。
佳世達智慧能源事業處處長黃氣寶(圖2)表示,由於安全性的提升與各種因素,機器人在台灣工業製造應用率有顯著的提升。明基/佳世達的目標就是工廠機器人的應用要超過本來的50%,希望有一半的人力可以用機器人取代,只留下一半的人力搭配機器人。
圖2 佳世達智慧能源事業處處長黃氣寶(圖左)表示,少樣多量需求趨勢推動,人機協作的彈性產線很適合現在的工廠環境,讓機器人部分取代人力。
黃氣寶指出,以目前台灣的電子業、組裝產業和傳統製造業的狀況來說,並不適合盲目地追求關燈工廠。由於現在產品少樣多量的需求趨勢推動,更適合推廣人機協作的彈性產線,保留部分人力從事特定機器人難以取代的工作,剩下的事就交由機器人完成。
外加式安全皮膚 工業機器人不危險
不過在人機協作的過程中,安全性可說是至關重要。因此明基/佳世達與策略夥伴ABB備有機器人安全協作方案,又稱安全皮膚,安裝在工業機器人上,人員靠近到一定範圍時機器人便會開始減速,當觸碰到人員時,機器人動作便會停止。安全皮膚藉由壓力感測技術,當感測到1公斤的碰觸力道時便會即刻停止機器人動作,承受1公斤的力道人體雖然還是會有感覺,但是不會致傷。另外,安全皮膚利用設置在機器人周圍的地墊感測附近人員的距離,以判斷是否須要減速。
黃氣寶說明,台灣地狹人稠,實際上可用的工業用地其實非常少,但是由於過去工業機器人的危險性很高,必須要用圍籬將工業機器人與工廠人員隔開,而被圍起來的空間就不能夠利用,使原本就不多的空間更加壓縮。透過安全皮膚,就可以提升工廠廠房空間利用率,釋出過去被圍籬圍起來的工廠空間。工廠坪效的利用率就會大幅提升,透過這樣的機制,可以在一樣的空間內設置更多設備,而不須要增添新的廠房,回收過去不得不浪費掉的空間。
另外,黃氣寶也提到,傳統機器人是在固定位置進行固定工作,而現在發展的方向就是要提升機器人的機動性與靈活性。例如機械手臂搭配AGV,可以當作移動式工站機器人,可以做不只一個工站的工作,更能夠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和提升產線資源調配的靈活性。AGV取代無效率搬運人力,提高物料到現線的準時性,減少線邊倉提高生產線坪效使用,目前包括大型汽車物料倉庫與台灣半導體大廠,均有採用明基/佳世達AGV解決方案;而自主移動式機器人(AMR)結合機器人和AGV,採用最新SLAM的AGV搭配6軸工業機器人,使用於移動式工站使用,可以大幅節省人力與空間。
少樣多量需求驅動 機器人更智慧/靈活/模組化
為協助製造自動化,提升人機協作的安全性刻不容緩,同時,提升機器人的靈活性也是不容忽視的。
台灣人口負成長的壓力增加,加上產業對少量多樣製造的需求,驅動著製造自動化,也因此對工業機器人要求更加智慧化、靈活化與模組化。因應製造自動化需求的提升,庫卡(KUKA)備有多樣自動化智慧技術,為未來工業製造奠定轉型基礎。
KUKA亞太區銷售總監梁信裕(圖3)表示,台灣在全球製造業中扮演關鍵角色,KUKA在物聯網和工業4.0方面,打造出整合網路、雲端以及行動工作平台三大面向的技術整合優勢。KUKA提供了從輕型到高階的機械自動化設計解決方案,打造人機協同的作業環境,有效提升製造精準度與效率。
圖3 KUKA亞太區銷售總監梁信裕表示,庫卡提供從單機到系統,從獨立作業到協同整合的多樣解決方案。
台灣製造業中橫跨大型企業與中小型企業多樣化的市場型態,KUKA提供了一致性符合國際標準卻靈活多樣的組合方案,可以與企業與時俱進的步伐下,提供不同階段的智動化作業需求。
KUKA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人與機器人之間的協作」和移動性智慧機器人未來領域的開發。而KMR iiwa正是KUKA實現「機器人同事」的目標,智慧移動式單元能夠自主動作。移動平台上的機器人能夠自主運動,以高達毫米的精確度進行對準,找到目標。
針對台灣大型精密製造,像是晶圓無塵室此類的環境,KUKA推出結合自主移動式無人搬運車KMP與LBR iiwa輕型協作機器人,合稱KMR iiwa;它具有可以提供地點應用方面的極高彈性,以及適合舊工廠的布局改造,並提供了客製化組合、高度靈敏、獨立自主、智慧靈活、執行精確五大特色,協助台灣的製造業者順利邁向工業4.0。
梁信裕指出,KUKA在台灣除了經營電子產業之外,與傳統產業如汽車零組件、飲料食品產業、紡織製造業等也都有合作。台灣傳統產業在導入工業4.0的意願其實是很高的,但由於數位化轉型需要大量的數據傳輸,在這方面的轉型將會是比較大的挑戰。另外,台灣中小型製造業,在面臨人口老化以及少子化的社會現象中,找尋保有企業原有的活力快速回應市場,成為中小企業主的重大議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KUKA針對消費產品所設計的Conveyor Tech軟硬體整合解決方案,將可在合理的成本投資下,加速中小企業出貨或是流程再改造等企業競爭力,透過KUKA Conveyor Tech搭配Vision Solution,客戶可以較有彈性的使用機器人追蹤並取放產品,同時可使用Vision Solution同步評估與確認產品特性,以達到更彈性、更有效率的取放應用需求。
UR推出協作型機器人高負載生力軍UR16e
協作型機器人廠商Universal Robots(UR)在上海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宣布推出擁有傲人負重能力的UR16e,承載重量高達16公斤,工作範圍更廣達90公分,重複精度為正負0.05公厘,適用於重型物料與零件的處理及搬運。
Universal Robots總裁Jürgen von Hollen表示,現今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下,製造商需要彈性靈活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以保持高度競爭力。在處理重型工作時能兼顧安全及效率的UR16e,完美符合製造商對協作型機器人的高標準要求。這款全新的協作型機器人不僅將讓我們的產品組合更豐富多元,也能協助製造商在改善效能、克服人力問題與推動業務成長時,擁有更多選擇。
UR16e讓自動化導入變得更輕鬆迅速,不論使用者是否具備相關經驗或知識,都能輕易地進行協作型機器人的編程與系統整合。如同所有型號的UR協作型機器人,UR16e從拆封、裝機到設定機器人的第一項任務,僅需花費1個小時。此外,輕巧的體積與廣達90公分的工作範圍,讓UR16e能在不影響產線運作的前提下,迅速整合至任何生產環境。
以Universal Robots創新的e-Series為基礎而開發的UR16e克服人體工學的挑戰並降低成本,UR16e的負重能力高達16公斤,不僅能解決搬運重型零件與產品時所面臨的人體工學與生產力問題,還能降低成本並縮短系統停機時間。
堅固耐用又安全的UR16e是高負載任務與CNC機械看照等作業自動化的絕佳選擇,此外,UR16e亦適用於需要極高精準度的多重零件處理。
Jürgen von Hollen補充說明,Universal Robots不斷挑戰協作型自動化技術的極限,我們希望透過負重能力更勝以往的協作型機器人,幫助所有製造商更輕易地享有自動化的加乘效益。
如同UR3e、UR5e及UR10e等其他型號的e-Series協作型機器人,UR16e配有直覺化編程流程,且內建力矩感測器與17項可調式安全功能,包括可自由設定機器人運作與停止時間、最短安全距離等,並符合EN ISO 13849-1(Cat. 3 PLd)以及EN ISO 10218-1等最嚴格的法令遵循與安全標準,保障人機協作的安全性。
NI結盟蔚華打造半導體量測新紀元
國家儀器(NI)聯手蔚華科技舉辦雙方結盟記者會,由NI台灣區總經理林沛彥與蔚華科技總經理高瀚宇共同出席,說明雙方2019年5月的重大結盟。未來NI將持續借助蔚華完善的經銷服務體系和應用工程技術,為大中華與台灣客戶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與即時的自動化量測服務,實踐NI投資大中華區市場的承諾。
隨著萬物互聯的時代來臨,自駕車、物聯網等各種前瞻應用將為半導體行業帶來無限商機。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預估,台灣2019年可望超越南韓,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NI國家儀器台灣區總經理林沛彥表示,台灣已是NI投資大中華的重要布局之一;未來NI看好整個大中華市場,將持續注入量測技術活水,助力半導體產業挖掘創新商機。值此良機,NI透過經銷夥伴蔚華科技深厚的技術實力與廣泛的經銷通路,聯手推出最高品質的量測服務,以協助半導體產業大幅縮短產品從研發到上市的時間,並確保客戶能獲得最完善的技術支援。
蔚華科技總經理高瀚宇表示,蔚華三十多年來致力耕耘半導體市場,累積堅強技術實力,從客戶需求出發,與IC設計業者及專業封測廠共同打造完善的測試解決方案。蔚華與NI結盟後,將負責NI大中華區的半導體測試系統經銷,搭配蔚華其他分類機、針測機、探針卡等經銷產品,期待能為台灣及大中華區半導體產業提供更多元且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尤其,NI在射頻相關測試領域具領導地位,雙方合作將以此為起點,逐步擴大至其他類比或混合訊號IC測試範疇。
未來NI持續與在地經銷夥伴合作,將全球領先技術與思維帶入大中華與台灣地區,並協助亞太區半導體產業在量測技術上全面革新,讓客戶乘著新科技趨勢興起之際,量身打造落地產業應用的自動化量測解決方案,掌握市場先機。
隨著5G浪潮,半導體測試也被推向新時代;針對日趨複雜的5G New Radio(NR),新興無線標準實作檢驗或生產測試策略變得更加困難,NI2019年推出最新mmWave VST(向量訊號收發器),結合了射頻訊號產生器、射頻訊號分析儀和整合開關,可在高達44 GHz的頻率下提供1 GHz的瞬間射頻頻寬,並具備優異的量測準確度,以因應5G mmWave RFIC收發器與功率放大器所面臨的測試挑戰。該產品從提高測試速度與提供量產級別的高性能測試系統兩個方面,幫助5G設備廠商加速研發。此外,為有效降低5G mmWave IC生產測試的風險與成本,NI更於2019年與合作夥伴聯手打造四核心站台mmWave 5G封裝測試解決方案以及5G mmWave半導體晶圓探針測試解決方案。NI一系列智慧化的量測裝置與解決方案除了能協助大規模生產測試,更能滿足最新的射頻與混合式訊號IC測試,縮短大中華半導體業者的產品開發時程,加速產品上市時間。
施耐德推動半導體能源管理/自動化數位轉型
5G、AI、物聯網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創造了成長契機,也同時面臨大量晶片需求以及異質整合、先進製程等創新製造技術所帶來的電力管理壓力;因此有效且穩定的廠區能源管理方案成為半導體業者穩健發展的最關鍵因素。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累積豐富經驗,洞察半導體產業需求,將在9月18日~20日的SEMICON Taiwan國際半導體展4F高科技廠房專區攤位L0500展出,擴大展示開放式物聯網平台EcoStruxure解決方案,針對廠房節能安控、設備管理等展出EcoStruxure Power、IT、Machine與Asset資產生命週期管理等解決方案,從IIoT設備聯網分析到擴增實境等數位科技應用,打造整廠能源到產線監控的全方位解決方案,透過全球的最佳典範(Best Practice) 幫助半導體廠房提升電力穩定性、可靠度與使用效率,降低電力耗費及人員作業管理成本。
施耐德電機半導體業業務副總經理劉慧瑾博士表示,施耐德電機成立超過180年,也歷經四次工業革命,一路伴隨與見證製造業不斷的成長與精進;隨著工業4.0時代來臨,施耐德電機藉由與世界各行業領導者的成功合作經驗,提供智慧且開放的產品及解決方案,以因應半導體業在能源管理上的各項需求。我們希望,透過SEMICON Taiwan展示EcoStruxure工業物聯網的平台應用,能夠與台灣半導體業者在能源管理上共同轉型升級,並成為半導體業者最堅實的後盾。
18日上午10:40,施耐德電機國內外專家亦將在TechXPOT創新技術發表會發表專題演講,介紹工業物聯網時代半導體產業的創新電力管理解決方案,歡迎有興趣的業者報名參加,了解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在半導體產業能源管理的深度觀點與解決方案。
機器人安全性大提升 明基/佳世達目標取代50%人力
過去工業機器人的危險性高,考量安全因素,多用圍籬與人員隔離,避免傷及工廠人員。而過去的協作型機器人在速度與精度又不及工業型機器人,使得工廠應用工業機器人時總是必須犧牲空間以確保安全性。但隨著自動化與科技演進,機器人安全機制的發展使得工廠機器人應用率提升,也釋放許多過去不能利用的空間。
佳世達智慧能源事業處處長黃氣寶表示,由於安全性的提升與各種因素,機器人在台灣工業製造應用率有顯著的提升。明基/佳世達的目標就是工廠機器人的應用要超過本來的50%,希望有一半的人力可以用機器人取代,只留下一半的人力搭配機器人。
黃氣寶指出,以目前台灣的電子業、組裝產業和傳統製造業的狀況來說,並不適合盲目地追求關燈工廠。由於現在產品少樣多量的需求趨勢推動,更適合推廣人機協作的彈性產線,保留部分人力從事特定機器人難以取代的工作,剩下的事就交由機器人完成。
但是在人機協作的過程中,安全性必須是首要考量。因此明基/佳世達與策略夥伴ABB備有機器人安全協作方案,又稱安全皮膚,安裝在工業機器人上,人員靠近到一定範圍時機器人便會開始減速,當觸碰到人員時,機器人動作便會停止。安全皮膚藉由壓力感測技術,當感測到1公斤的碰觸力道時便會即刻停止機器人動作,承受1公斤的力道人體雖然還是會有感覺,但是不會致傷。另外,安全皮膚利用設置在機器人周圍的地墊感測附近人員的距離,以判斷是否須要減速。
黃氣寶說明,台灣地狹人稠,實際上的工業用地其實非常少,但是由於過去工業機器人的危險性很高,必須要用圍籬將工業機器人與工廠人員隔開,而被圍起來的空間就不能夠利用,使原本就不多的空間更加壓縮。透過安全皮膚,就可以提升工廠廠房空間利用率,釋出過去被圍籬圍起來的工廠空間。工廠坪效的利用率就會大幅提升,透過這樣的機制,可以在一樣的空間內設置更多設備,而不須要增添新的廠房,回收過去不得不浪費掉的空間。
另外,黃氣寶也提到,傳統機器人是在固定位置進行固定工作,而現在發展的方向就是要提升機器人的機動性與靈活性。例如機械手臂搭配AGV,可以當作移動式工站機器人,可以做不只一個工站的工作,更能夠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和提升產線資源調配的靈活性。AGV取代無效率搬運人力,提高物料到現線的準時性,減少線邊倉提高生產線坪效使用,目前包括大型汽車物料倉庫與台灣半導體大廠,均有採用明基/佳世達AGV解決方案。自主移動式機器人 (AMR)結合機器人和AGV ,採用最新SLAM的AGV搭配6軸工業機器人,使用於移動式工站使用,可以大幅節省人力與空間。
相較於傳統工業機器人,觸覺感測除了能讓機器人更像人一般靈活操作,觸覺感測除了能讓教導機器人上更加便利和靈活,也大幅縮短使用機器人的技術門檻,最重要的是還能確保使用上的安全性。此外,人機協作也完全符合少量多樣與客製化的製造趨勢。
安全第一 UR為協作機器人申請17項專利安全功能
隨著產業自動化浪潮襲來,協作型機器人的需求也跟著水漲船高。然而,製造環境的安全考量也不可輕忽,為確保人機協作機器人的安全性,Universal Robots(UR)協作型機器人內建17項專利保護的安全功能,讓自動化除了便捷不忘安全。
Universal Robots大中華區總經理蘇璧凱表示,Universal Robots為協作型機器人申請了17項專利保護的安全功能,是市場上最多安全專利功能的協作型機器人,也可以說Universal Robots協作型機器人是市面上最安全的機器人。另外,針對工業用機器人可能會加裝的安全皮膚等安全裝置,Universal Robots協作型機器人已經內建安全機制,所以並不須要再之出額外費用特別安裝。
蘇璧凱也指出,台灣名列全球前十大自動化國家,尤其在汽車零組件、LCD製造、半導體、金屬加工與塑膠射出等製造業的自動化發展動能強勁;此外,近年來如手搖飲料店等民生消費產業也能看見協作型自動化解決方案的蹤跡,而設定快速、安裝位置靈活且能在較小空間中作業的Universal Robots協作型機器人,獨具各關節正負360度旋轉能力,並在經安全評估後可免安全護欄,近距離與人協作等特性,為企業主的生產應用增添更多彈性,協助企業快速適應自動化生產流程,進而加速成本回收。
蘇璧凱進一步說明,儘管目前景氣的大環境並不友善,但是Universal Robots在協作型機器人的業務還是有成長,可見市場對於協作型機器人的需求量是很可觀的。過去Universal Robots在台灣的業務著重在工具機、3C產業等,現在也導入中小型企業。Universal Robots志在藉由協作型機器人和無人搬運車的合作,將人力從單調無聊、危險、無產能的工作崗位上解放,讓人力資源去經營更有價值的工作。
根據Interact Analysis預估,協作型機器人市場規模至2027年將成長逾10倍,達到75億美元。為協助各領域企業加速導入協作型自動化解決方案,Universal Robots藉由建立全球第一個由第三方末端夾治具(即機器手臂終端工具或EOAT解決方案)與其他協作型機器人配件製造商組成的生態系統UR+,為各領域與不同規模的企業創造豐碩附加價值。
多樣化的生產需求讓產業自動化應用情景越趨豐富,不僅促使工業機器人市場穩健成長,具備編程簡易、設置快速、部署靈活、投資回報期短、協同作業及安全無虞等六大優勢的協作型機器人,更成為許多企業評估自動化解決方案時的首選。為使各領域產業能更直觀地了解協作型自動化解決方案多元且彈性化的應用情境,全球協作型機器人領導廠商Universal Robots於2019年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期間,展出最新系列的UR5e打保齡球、雜亂物件3D取放、第七軸多組CNC銑床上下料,以及搭配2D視覺辨識進行螺絲鎖附等多元應用,大秀工業5.0時代的生產新圖景。
以PICKIT 3D視覺校正系統和ROBOTIQ 2F-85電動夾爪,搭配最新系列的UR5e協作型機器人精準抓握與丟擲保齡球,展現協作型機器人靈活且多樣化的應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