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

- Advertisment -

宅經濟實現OMO體驗 抗疫雲端應用新常態降臨

隨著行動通訊技術正式邁入5G世代,許多人都在好奇,什麼會是5G的殺手級應用?或許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來關注,最近這半年以來,在全民防疫的非常時期,究竟有哪些企業及消費性的雲端應用嶄露頭角,未來在5G世代最有機會引領潮流? 宅經濟發燒 雲端應用快速推進 在抗疫期間,大家為了保持社交距離,被迫在家遠距工作或上課,使得網路流量與應用程式(App)下載量均同步攀高。根據愛立信(Ericsson)最新統計,在疫情蔓延實施禁令後,全球各地的網路流量成長20~100%之多,其中以家用固網的流量成長最多,行動網路的流量則增加10~20%,Wi-Fi或固網寬頻網路的平均使用時間,每天增加約2.5個小時。 另外,根據行動應用分析平台App Annie統計(圖1),2020年第一季全球用戶下載310億個新的App,較2019年第四季增加15%,應用商店支出則超過234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全球手機用戶的每日平均使用時間較去年同期成長20%。 圖1   疫情期間行動用戶使用時間變化 在這波疫情的影響下,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或分流上班的比例大幅提升,讓視訊會議、遠端工作、協同辦公等相關的雲端平台及工具應用大受歡迎,包括ZOOM、Google Meets、Microsoft Teams、華為雲WeLink、釘釘(DingTalk)等App都在不同地區出現爆炸性成長,意外助長了商業工具類App的盛行,第一季全球下載量大增30%。 在消費性App方面,由於民眾閉關在家,對於遊戲、社交、休閒娛樂、健康、學習等應用的需求普遍增加。根據Sensor Tower發布的「Q1 2020 Store Intelligence Data Digest」(圖2),遊戲類App的合計下載量首度超過130億次,年增率逾5成,創下歷史新高,商業類及教育類App下載量都成長1倍以上,另外包括新聞、社交網路、閱讀類App也成長超過50%。 圖2   第一季各類型App下載量變化 5G、AIoT加持 數位應用開創新面貌 如果說2003年SARS爆發,帶動了e化的第一波浪潮,那麼2020年的新冠疫情蔓延,就是推動雲端平台與行動應用普及化的重要關鍵點。過去這些年來,許多產業都在朝向數位化、智慧化、雲端化、行動化的科技演進趨勢邁進,但不可否認的是,包括教育、醫療、運動、商業等許多領域,在數位轉型的道路上仍是明顯落後,觀望的比投入的多很多,直到近期新冠疫情的衝擊才積極回應。不管如何,這波疫情都帶給相關業者發展數位應用的寶貴經驗。 以數位教育為例,目前台灣的發展腳步恐怕遠低於一般人的想像。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教學與學習國際調查(TALIS),台灣的國中教師讓學生使用資通訊工具,進行專題或課堂作業比率僅15%,遠低於OECD國家的53%;另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統計,目前數位學習僅占整體學習方式的1~2成。 但台灣在疫情升溫後,各級學校都密集備戰,並針對線上補課、遠距教學、智慧教育等應用進行部署,疫情期間教育單位與師生較常使用線上學習、遠距課程等模式,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自然會熟悉數位教育的使用習慣,而且發現到科技工具在教育價值鏈能夠發揮的特殊優勢。 尤其在5G網路的高頻寬、AI賦能與大數據分析的助力下,數位教育已經可以做到高度個人化、智慧化、互動化的程度,例如在安排課程之前,可以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興趣、能力、學習進度,透過AI找到最速配的老師、同學、教材及學習方式;在課程當中,可自動為教學內容呈現即時字幕、甚至即時翻譯,並可根據學生的臉部反應、互動狀況評估其學習興趣;課後還能用AI協助老師掌握學生的上課狀況並派發作業,並可辨識學生作業是否有抄襲之嫌。 善用數位科技工具 實現OMO體驗經濟 面對疫情的影響,損失最慘重的莫過於實體經濟了,包括實體零售、觀光旅遊業、實體展覽、演唱會、球賽都受到極大衝擊,但相關業者紛紛為此重新調整戰略,在疫情期間嘗試線上銷售或數位商業模式,未來解封後也會善用數位工具,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新體驗經濟。 疫情期間各類型App使用量變化 以旅遊業為例,在各國實施邊境管制後,旅客根本無法出國,讓提供機票、訂房、體驗旅遊的網站毫無用武之地。不過,包括Airbnb、Expedia等平台業者立刻轉向提供線上體驗服務,Airbnb打造線上達人體驗,讓無法親臨該城市的旅客,也可以透過雲端平台跟著全球體驗達人如葡萄牙品酒師、魔術師、米其林主廚等,一起遊歷世界各地的有趣文化;Expedia則是推出「在家體驗世界」虛擬活動與行程,可以重返古羅馬競技場的榮耀、感受龐貝城的歷史悲劇、穿越凡爾賽宮的富麗堂皇,讓旅友們在家就能重溫世界的美好與多元。 雖然這是疫情期間暫時性的作法,但這樣的雲端體驗或虛擬旅遊,未來很可能成為旅遊業的常態,成為推廣實體旅遊的重要行銷手法。 舉例來說,旅客在訂購旅行團之前,可以先透過虛擬實境(VR)體驗當地的風光,在進入某個博物館或歷史景點時,則可透過擴增實境(AR)穿越時空看到幾百年前的3D場景重現。 另一方面,在疫情期間許多實體活動被迫喊卡,民眾無法親臨現場觀看精彩的球賽或演唱會,但未來如能善用5G、AIoT、VR/AR等科技工具,可以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觀看體驗,也能真正把用戶從線上拉回到線下,參與更具沈浸式、互動式的情境體驗。 事實上,包括台中、桃園都在打造智慧球場,透過5G的高頻寬、低延遲、大規模物聯網等優勢,可以提供票券掃描座位引導、精彩賽事關鍵重播、即時戰術分析、AR擴增實境開場表演、多視角AR觀賽、即時AR互動抽獎遊戲、AI好球自動剪輯等功能,讓看球這件事也能處處充滿驚喜。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也與中華電信、HTC等業者攜手,提供5G及8K多視角高解析度現場直播,觀眾只要戴上VR 360全景顯示器頭盔,就能自行切換多種觀看視角,讓場內後方觀眾也能同步感受最前排觀眾相同的臨場感,甚至切換到後台或來自遠端的影像,擁抱前所未有的視聽體驗。
0

美議員提案補助半導體商228億

有鑒於新冠疫情(COVID-19)、香港情勢變化以及晶片生產重心逐漸轉往亞洲,美國議員提案補助半導體製造商228億美元,期望在中國的強力競爭之中,刺激美國的晶片產業發展。 示意圖 美國議員提案補助半導體製造商228億美元。來源:Unsplash 建造一座晶圓廠需要150億美元,大部分支出在於昂貴的工具。補助的提案如果通過,除了將會為半導體設備創造40%可退還的所得稅抵免額度,還會提撥100億美元的聯邦資金來鼓勵建廠,同時提供120億美元的研發基金。補助法案將根據美國國防部的「國防生產法」取得授權,而得以動用資金。 晶片生產中心移往亞洲已是大勢所趨,雖然英特爾(Intel)與美光(Micron)等公司仍在美國當地生產晶片,但是半導體產品生產轉為以亞洲為主。其中台積電即掌握了晶片代工過半的市場分額,以及更先進的製程技術。而蘋果(Apple)、高通(Qualcomm)及Nvidia等公司都依賴台機電和其他亞洲的代工廠製造晶片。
0

德國政策大轉彎 改採蘋果/Google方案收集接觸史資料

日前德國宣布將透過智慧型手機追蹤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感染狀況,但卻主張採用集中式架構,與蘋果(Apple)、Google所提出的分散式架構相反。但在兩天過後,德國政府態度大轉變,決定改採蘋果跟Google所主張的作法。為了對抗COVID-19,各國政府均緊急投入App開發,以蒐集COVID-19傳染的資訊,但卻也引發公眾利益與隱私權保障孰輕孰重的爭議。德國總理辦公室主任布勞恩(Helge Braun)與衛生部部長斯潘(Jens Spahnz)在聯合聲明中表示,柏林將採用分散式管理使用者足跡,協助衛生單位取得COVID-19的相關感染數據。 圖 德國宣布將透過智慧型手機追蹤COVID-19的感染狀況。來源:Unsplash 目前大部分的歐洲國家不開放提供使用者的位置資訊,也無法透過短距藍牙來聯繫可能感染的民眾,而且他們不同意將聯繫人的資料記錄在任何設備上,因此無法有效連絡有感染風險的對象。而若是採用分散式管理,使用者可以選擇共享他們的電話號碼或現在的身體症狀,藉此與衛生單位建立聯繫管道,並由衛生單位在發現危險情況時提供建議。上述功能必須透過下載App執行。 德國原本支持泛歐洲隱私保護追蹤(PEPP-PT)計畫,而此計畫需要iPhone改變設定才能實行。但蘋果在日前已拒絕配合修改iPhone,因為PEPP-PT採用集中式架構,政府將藉此擁有大量使用者的個資。因此,經過一個周末的討論後,德國總理辦公室主任布勞恩與衛生部部長斯潘在聯合聲明指出,該國將改採行分散式架構,App的內容必須在符合資訊安全的情況下自願公開,目標是盡快釐清並打斷感染鏈。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藍牙追蹤使用者與他人之間的親密程度及接觸時間,如果其中一個人的COVID-19測試為陽性,密集接觸者即須就醫、檢疫或自主隔離。 德國決定改採分散式架構後,蘋果與Google都將開發新工具,以支援分散式的連絡人追蹤。不過,法國及英國仍支持PEPP-PT,因此法國與英國政府開發的接觸史追蹤App,或將無法在iPhone上正常運作。
0

半導體廠商Q1營收稍見樂觀 Q2預估現疫情衝擊

半導體廠商SK海力士(SK Hynix)/賽靈思(Xilinx)/德州儀器(TI)陸續公布Q1營收以及Q2的營收預測。其中,除了賽靈思Q1營收低於預期,SK海力士及德州儀器Q1的收入雖低於去年同期,但仍高於原先的Q1營收預估,受新冠疫情影響較小。然而德州儀器下修第二季的營收預測數字,可推測新冠疫情已在今年Q2明顯衝擊半導體產業。 SK海力士做為蘋果及華為的晶片供應商,Q1利潤下降41%,但是與原先因疫情而來的保守估計相比,大幅超出預期。1~3月的營利為8000億韓元(6.49美元),高於Refinitiv SmartEstimate推估的4470億韓元,但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4兆韓元。 賽靈思Q1的收入則約在6.6億至7.2億美元之間,低於分析師預期的7.388美元及去年同期收入則為8.496億美元。受限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賽靈思並未提供年度營收預估。而德州儀器Q1盈餘為每股1.24美元,多於市場預期的1美元,營收下降7%來到3.33億美元,仍高於預估的3.17億美元。而德州儀器預計Q2營收將低於華爾街的預期,為每股1.04美元、盈利64美分,營收落在26.1億至31.9億美元之間。 圖 德州儀器預計Q2營收將低於華爾街的預期。來源:TI  
0

微軟/蘋果開發者大會相繼線上化 避免新冠疫情加劇

新冠狀肺炎的疫情向中國境外擴散,連帶影響科技產業大型活動。繼上月MWC宣布取消之後,日前微軟(Microsoft)表示原訂五月的Build開發者大會,改為線上進行。隨後蘋果(Apple)發出新聞稿,說明蘋果六月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也將改為線上會議。 圖 微軟Build 2020已確定改為線上舉行。圖片來源:Microsoft Build 2020 微軟Build網頁開宗明義寫道:「基於安全第一的原則,加上新冠肺炎及政府的防疫措施,例行的Build開發者大會將在今年改為數位體驗。」Build 2020原先預計今年 5月19~21日在西雅圖舉辦,然而碰上需要避免大型集會的新冠疫情,只能為了健康安全取消。 微軟的消息發布之後不久,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在官網發出聲明,逐一說明蘋果針對疫情的一連串相關措施。除了承諾針對疫情捐款,並決定關閉大中華地區以外的蘋果實體店兩週之外,WWDC 2020將以線上會議形式進行。面對疫情變化,產業內的展會與公司大型活動,無不走向取消或改成線上活動,盡可能降低群聚感染風險
0

新冠疫情難擋 蘋果坦言供應鏈不穩

智慧型手機供應鏈人力需求密集,因此面對冠疫情缺工及原料不足的狀況,整體生產都受到影響。17日蘋果(Apple)官方即坦承,雖然iPhone在中國的組裝生產線不在湖北,且工廠都已經復工,但產量比預期低。即便蘋果表示將在4月的電話會議提供更多資訊,外界仍多方揣測iPad Pro及新版平價iPhone是否能如期出貨。 蘋果的生產及銷售皆因新冠疫情而出現變動,位於中國的合作工廠復工後,生產速度低於預期。銷售部分,目前中國的蘋果實體店人流下降,已減少營業時間。對此,蘋果表示,在兼顧員工與合作對象的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將會逐步恢復中國零售商家的營業。而即便蘋果的線上購物平台仍保持開放,但商品如AirPods Pro,網頁顯示必須等待一個月才會開始出貨。 除了蘋果受到供應鏈不穩定的影響,其他手機大廠如設廠越南的三星,仍有部分零件來自中國,受限零件數量與物流阻力,推測可能影響三月推出新機的計畫。至於中國手機公司員工為防範疫情擴散,部分採取在家辦公,然而智慧型手機上市前的驗證無法透過線上作業進行,因此遠端工作勢必影響新型號的手機發售。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