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四大垂直應用先舉紅旗 中國半導體市場逐漸關門
除了斥資扶植之外,近日台灣工業電腦業界盛傳,中國政府已發布紅頭文件,針對國防、網路、金融、運輸這四大類垂直應用,設備供應商應盡可能使用中國本土IC設計供應商所提供的元件,以維護國家安全。由於事涉敏感,多家工業電腦業者都不願公開證實,但私下確認已收到政府有關部門的通知,並已經開始針對產品線做出調整。
工業電腦業者表示,未來出貨給中國的工業電腦,如果最終應用落在上述四大領域,將會推出採用「中國芯」的設備。不過,業者也補充說明,對台商而言,中國政府的指令只會影響到三個領域的業務拓展,因為台商基本上無法接觸到國防工業市場。
中國半導體本土化逐步落實
在半導體業內,關於中國政府將對部分採購標案內容進行限制,要求設備供應商必須使用中國自產晶片的傳言,已經醞釀了好幾個月。據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中國本土的上海兆芯及天津海光已經具備x86處理器的開發與供貨能力,加上電源、類比等領域,也有許多中國當地的IC設計公司可以提供解決方案,因此中國政府正在考慮對部分設備採購標案進行限制,要求設備供應商必須使用中國本土廠商提供的晶片。
日前,工業電腦大廠研華在法說會上表示,該公司針對今後5年,已提出了新的成長計畫,強調將透過深度在地化及人才培育等方式,為研華今後奠定成長的基礎。
研華表示,將針對北美、歐洲、中國大陸與新興市場等四大區域,分別設計制定從2019年到2024年的5年成長計畫。規劃中,將擴大各區域在地投資與人才經營。期待藉由IoT SRP(Solution Ready Package)的軟硬整合服務,驅動新一波的成長。此外,研華也透露,目前物聯網軟體平台部分,已有超過150家付費VIP客戶;而2020年將會是SRP由平台建置階段,邁入應用整合階段的關鍵時刻。
在中國市場方面,根據規畫,研華北京二期大樓增建計畫目前已進入建築規劃階段,透過投資展現研華深耕大中華市場的決心,擴大相關軟體研發人才的投資,並加速工業物聯網第二波在能源、製造等不同產業應用領域的實現。
研華中國區總經理羅煥城指出,大中華市場過去十年是研華穩定的成長引擎,期待在未來5年也仍會是重點成長區域。因此,該公司將在中國市場率先推出以客戶為導向的服務內容,期望藉此實踐5年營收倍增的目標。此外,羅煥城也將「中國芯」議題拉上檯面,並表示為了符合中國政府跟當地市場、客戶的要求,該公司將會推出採用中國本土晶片的設備產品,這也與研華落實全球在地化的精神一致。
事實上,除了研華之外,針對中國市場,多家台系工業電腦業者也有意推出使用中國當地晶片的設備產品,但大多數業者都希望對此保持低調,不願具名評論。有工業電腦業者指出,中國政府目前確實已經發出正式公文,也就是俗稱的紅頭文件,內容要求只要是應用在國防、網路、金融與運輸這四大具敏感性的垂直應用,設備供應商就應該盡可能使用中國本土供應的晶片,只有在中國本土晶片商還無法提供解決方案,或產品技術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外商提供的晶片。
來自工業電腦產業的消息,證實了幾個月前在半導體圈子裡傳得沸沸揚揚的消息,正在逐步成為現實。對國際半導體業者而言,工業電腦屬於利基型市場,目前中國的政策要求,又僅針對工業電腦中比較具有敏感性的應用做出規範,因此外商半導體業者在中國的營運不會立刻受到巨大影響,但倘若中國政府持續推動半導體進口替代政策,其半導體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恐怕會越來越低。
半導體供應商各自面臨不同挑戰
在這波中國工業電腦/工業設備半導體本土化的浪潮下,來自不同地區的半導體供應商,由於產品跟經營策略的差異,受到的影響跟挑戰也大不相同。
整體來說,相較於歐美日,台灣跟韓國的邏輯/類比晶片供應商在工業市場的著墨較少,而是以消費性市場為主,因此受到的影響較為輕微。但由於韓國的半導體出口是以DRAM跟NAND Flash為主,在中國也大力培植自家記憶體產業的情況下,受到的影響不可等閒視之。這或也是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積極強化晶圓代工布局,要與台積電一爭長短的主因之一。
至於歐美日晶片業者,在工業市場的布局則遠比台廠來得深,因此在這波中國工業用半導體市場逐步本土化的過程中,將是首當其衝。當然,這些國際外商也不是省油的燈,只要手上還握有中國本土業者還沒有完全掌握的核心技術,暫時就還不用擔心會被中國本土晶片商取代。這個情況在射頻前端、FPGA、GPU等領域最為明顯,例如目前中國半導體業者在低雜訊放大器(LNA)、高速數位類比轉換器(ADC)等射頻前端會用到的元件方面,技術還不是很成熟;至於FPGA,中國半導體產業才剛開始有廠商投入。
至於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這波中國半導體市場逐漸展開進口替代的過程中,究竟會受到何種影響,則得看個別公司在產業鏈中的地位而定。對半導體製造族群來說,由於中國封測產業的技術能力跟台廠的差距比較小,因此相較於前段製造,後段封測業者的壓力是比較大的。至於前段製造,目前台積電跟穩懋,在良率、供貨能力上,跟中國同業相比,還是有一段比較明顯的領先優勢。因此,在中國半導體市場走向進口替代的過程中,前段製造還比較不須擔心,甚至還有可能接到新的客戶訂單。
至於在IC設計端,前面已經提到,因為中國的政策是從台灣業者布局較少工業領域開始推動,故即便營運會受到些許衝擊,影響還是不大。事實上,台灣IC設計業者之中,還有不少公司根本就沒有工規產品線。
另一方面,有部分台灣IC設計業者早已透過與中國合資設立子公司,完成在地化布局。因此,在中國政府推動半導體進口替代的大計畫中,這些台商已經被中國視為「自己人」。例如上海兆芯本身就是威盛跟中國政府的合資企業,其x86處理器的效能雖然還不能與英特爾(Intel)、超微(AMD)的最先進產品相提並論,但對工業應用來說,其實也已經夠用了。
中國客戶自造晶片威脅更大
雖然目前中國政府僅就與國安有高度關聯性的電子設備做出半導體供應本土化的要求,但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來說,中國半導體市場逐漸封閉,仍是一個不可等閒視之議題。除了華為早已有強大的晶片設計能力之外,OPPO、小米、格力等手機/消費性電子產品業者,也都開始在晶片設計領域投入重資,想開發出自己的晶片解決方案。
雖然業界對於中國的終端應用廠商投入晶片研發一事,一直有不少懷疑的論調,畢竟晶片設計本身也是一門專業,為了喝牛奶而養一頭牛,不見得是最具經濟效益的選擇,但在中國政府有意推動半導體進口替代的情況下,終端應用廠商投入研發自己的晶片,仍會受到政府鼓勵。加上EDA工具跟IP生態系統的成熟,現在要開發出一款晶片,技術難度已經比過去要低。只要這些中國終端產品業者堅持下去,假以時日,還是有機會開發出自己的晶片。
換言之,對台灣的IC設計公司來說,最大的隱憂或許不在中國政府頒布的法令規定,而是當地客戶對半導體領域的雄心壯志。事實上,相較於政府直接指點江山,匡列重點半導體品項並投入資金發展,官方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半導體產業的作法,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是更有威脅性的。
用計畫經濟的思維來發展半導體,其實是風險很高的作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但計畫經濟通常是五年為一期,要負責產業規畫的官員猜測五年後半導體市場會是何種風貌,有哪些現在還沒成熟的技術、產品會竄起,是非常困難的事。計畫經濟適合運用在某些已經存在多年的產品、市場,例如CPU、記憶體,就還有計畫經濟發揮的空間。但官民力量結合則不然,民間企業本身對市場、技術的脈動,會有更靈敏的嗅覺,成功的機率也會比較高一些。
力助台產業轉型升級 產官研搶先布局智慧製造
經濟部技術處端出鏈結產業新戰略,2019年將一連舉辦三場「Do It Today產業科技焦點展」,鎖定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科技三大產業,日前以智慧製造揭開焦點展序幕,首場係與機械公會共同籌劃,邀請柯拔希理事長、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以及13家企業董總,偕同工研院、資策會、金屬中心、精機中心四家研發型法人代表,研議智慧機械發展策略,共商智慧機械系統整合及建構高科技設備自主化供應鏈。
技術處處長羅達生表示,「Do It Today產業科技焦點展」是2019年首創產研鏈結的重要作法,預期達成三大目標,第一是產研快速對接,以首場智慧製造為例,技術處近5年在製造精進領域累計挹注逾百億元法人科專經費,每年平均投入約700位研發人員開發相關的前瞻及創新技術,是機械產業堅實的研發後盾,藉本次展示讓產業與29項智慧製造科專技術的研發團隊面對面交流,縮短研發進入商業化的距離,提高產業附加產值。
第二是建立與公會合作新模式,本次展覽與機械公會攜手合作,邀請機械公會逾2,000家機械業者參訪,讓法人成果精準與產業客群對接。第三是掌握產業未來需求,邀請產業關鍵人物參與焦點展會後首長高峰會議,為我國智慧製造發展獻策,助國內機械業者快速邁向智慧製造,掌握核心競爭力。
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表示,國內機械產業基礎穩固、發展健全,加上發展智慧機械漸有所成,帶動台灣由目前的機械出口大國,如工具機是世界第4大出口國,製鞋機械為全球第二大出口國家等,進一步蛻變為智慧機械王國;目前機械業已是兆元產業,要挑戰在2025年達成總產值新台幣兩兆元之目標,因此更加需要協助會員廠商導入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透過本次產業科技焦點展,可以讓公會二千八百多家會員廠商,快速掌握高附加價值之智慧機械及邁入智慧製造的技術,並且讓法人研發可以快速與產業需求對接,讓研發能量能夠確實落地,衍生出新的商業獲利模式。
另外,柯拔希也提到,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機械業展勢必受到影響,但是許多廠商將從中國移出,由於設備無法一同帶走,重新建設工廠的設備需求將是機械業者的新機會。另外,台灣機械設備性價比高,智慧化再提升附加價值,有望在變遷的時局搶占商機。
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呼籲台廠把握商機,機械產業景氣可望先蹲後跳,相信2020年將浮現剛性需求。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表示,創新技術是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這次由技術處帶頭舉辦「Do It Today產業科技焦點展」,一次性的展示科技專案在智慧製造的研發成果,而且讓產官研深入對話,這個做法非常好,有助產業加快以創新技術提高附價值。站在業者的立場,十分肯定科技專案對產業來的效益。
Gartner預測2019年全球半導體營收將下滑9.6%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預測,2019年全球半導體營收總計4,290億美元,較2018年的4,750億美元減少9.6%,這是從2018年第4季以來對2019年營收的第三次下修。
Gartner資深首席分析師李輔邦指出,全球半導體市場受多重因素交互影響,正面臨2009年以來最大的跌幅。除了記憶體和其他種類晶片的售價下跌,中美貿易戰和手機、伺服器、PC等主要應用裝置需求停滯亦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半導體廠商應重新評估生產和投資策略,以確保在衰退的市場中仍能站穩腳跟。
DRAM自2018年第三季起受到需求減弱影響,面臨供過於求的狀況,價格持續下滑。2019全年售價預計再下跌42.1%,供過於求現象估計將延續至2020年第二季。應用面來自超大規模伺服器(hyperscale)廠商需求速度減緩,加上DRAM供應鏈庫存持續增加,過去DRAM產業長期供不應求的狀況已在2018年下半年翻轉結束。
僵持不下的中美貿易戰導致匯率不穩定,而美國也因安全考量向中國企業實施貿易限制,對半導體產業的供需狀況帶來長期的影響。一方面這將加速中國國內的半導體生產,並促使中國針對多項技術(如ARM處理器)研發在地化的分支版本。另一方面有些製造商會在中美貿易戰期間遷出中國,或者為了減少未來紛爭而開始找尋多個不同的生產基地。
全球NAND市場則更早從2018年第一季即面臨過度供給,本季價格又因NAND短期需求不如預期而更加下跌。李輔邦表示,Gartner預期手機的高存貨率及固態陣列(Solid-State Array, SSA)需求遲緩將延續到未來幾季,並給價格帶來更大價格下跌壓力,預計要到2019年第四季後市場供需才可望更趨近平衡。不過市場的長期走勢(2022年後)表現就較讓人擔憂,畢竟PC和手機等產品的長期需求增長正在下降,而中國NAND新廠也將增加更多產能,而這些都是影響市場的重要因素。
無畏禁令頻傳 華為:全球已獲50份5G商用合約
中美貿易戰持續上演,美方祭出華為(HUAWEI)禁令,繼高通(Qualcomm)、英特爾(Intel)等供應鏈紛暫止與華為合作後;日本、澳洲等國也跟進,像是軟銀(Softbank)於近日的股東會上透露,未來5G將不採用華為設備。面對禁令頻傳,華為指出旗下5G業務未見影響,5G商用合約持續增加,現已在全球範圍內獲得50份5G商用合約,而全球三分之二已發布的5G商用網路是透過華為部署。
華為近日於MWC19上海展會期間,舉辦主題為「5G部署拉動中國數位化升級」的5G is ON峰會,華為常務董事、運營商事業部總裁丁耘於會中表示,目前各行各業正加速擁抱5G,而5G也正快速推動社會經濟的數位化轉型及提升效率;而華為模組化、全系列的解決方案有助於營運商更輕易的建構5G商用網路。
丁耘進一步指出,截至目前為止,華為在全球已獲得50個5G商用合約,5G 設備發貨量超過15萬個,2019年上半年來有許多國家完成5G商用網路發布,包含韓國、英國、瑞士、義大利和科威特等,其中有三分之二是由華為協助構建。
丁耘強調,華為會將網路安全和使用者隱私保護作為最高綱領,持續打造安全的產品,並實施可信的作業交付來保障運營商的5G網路安全。在構建安全產品方面,華為充分參與3GPP指定的5G安全保障標準專案(SCAS),完全支持由GSMA和3GPP聯合發起的NESAS專案;而在可信的作業方面,華為會遵從國際標準ISO27001,並積極滿足更多的協力廠商可信認證。
至於美方發布華為禁令,導致多家供應鏈停止供貨,是否將大力影響華為未來業務及產品發展?對此,丁耘於峰會上回應,聲稱華為的晶片、模組、數據庫和作業系統等核心能力得到有效保護,可保持業務連續性;華為具備晶片、模組等底層能力,可以持續的發展,而非媒體所報導的,仰賴12個月的庫存以保證營運。
中美貿易戰助攻 新漢力拓IP CAM業務迎轉單商機
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台灣安控業者也因而獲得轉單效益,並趁此擴大監控設備市占率。新漢董事長林茂昌表示,從美中貿易戰開始以來,網路攝影機(IP CAM)轉單情況便陸續浮現,該公司IP CAM業務也因此明顯成長。市場則預估,2018年新漢IP CAM業務可望年增2成,2019年上看4~5成。
林茂昌指出,新漢的IP CAM業務已發展5年以上的時間,但之前因受到中國安控業者(如海康威視、大華科技等)挾生產、製造成本優勢影響,因此經營的比較辛苦。不過,在中美貿易戰爆發,且越演越烈之後,歐美業者對於在中國生產有所疑慮,擔心在中國生產恐受到影響後,便開始將訂單轉移至台灣業者,新漢也因而收到部分歐美客戶的訂單;而因應中美貿易和轉單效應,該公司已將部分產能從中國移回台灣。
另外,據紐約時報日前報導指出,外傳美國政府下一步計畫將中國安控廠商列入黑名單,限制中國影像監控巨頭購買美國技術的能力,預計將海康威視、大華科技等公司列入黑名單。對此,林茂昌則說明,目前沒有因此而有明顯的轉單情況出現,但預期會有利於後續的接單狀況。
林茂昌補充,依照目前己接入的訂單來看,在轉單效應帶動之下,2018年IP CAM的業務將較2017年會有明顯的成長;未來若轉單持穩,2019年的成長幅度可望比2018年更高。也因此,新漢除了先將部分產能移回台灣之外,未來也不排除在板橋新建產線或擴廠,以因應轉單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