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市場話題 關鍵應用含金量高 手機/汽車AI吸引大廠競折腰

關鍵應用含金量高 手機/汽車AI吸引大廠競折腰

- Advertisement -

AI新興應用持續推進

自2018年起,在演算法層面,AI已經相對成熟,賽靈思(Xilinx)人工智慧業務高級總監姚頌(圖1)提到,目前應用層面還在不斷進展的是神經結構搜索(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 NAS)相關的領域,希望透過電腦自動找到最佳演算法結構、減輕演算法工程師的負擔。MIT的韓松教授推出One-For-All神經網路,可以訓練一個複雜的網路,針對不同場景的需求(高精準度、低延遲等),自動選擇部分子網路來滿足要求。2020年,對於邊緣運算解決方案需求最大的還是手機與汽車,二者共同的特點都是無論網路與通訊狀況如何,都需要AI做出迅速的反應。

圖1 賽靈思人工智慧業務資深總監姚頌

姚頌進一步指出,手機、平板電腦已經從通訊工具,升級為娛樂工具,再升級為邊緣的核心設備。除iPhone全系列產品已經搭配了用於FaceID的結構光相機,需要即時、私密的AI識別之外,最新推出的iPad Pro,還新增了dToF的微型雷射雷達,可以進行高精度測距、實現良好的AR效果,而AR也是AI的一個重要應用場景。另外,2020年在自動/輔助駕駛、智慧車艙已全面採用AI,特別是隨著電動車的推廣,汽車被視為下一個智慧終端裝置。

過去影像辨識與語音辨識通常是各自發展的應用,主要原因是影像採用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語音使用遞歸神經網路(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RNN),然而近期Google公開演示了使用CNN網路進行語音辨識,也開啟了影像與語音辨識複用的可能,NVIDIA技術行銷經理蘇家興(圖2)認為,目前已有應用同時導入兩種辨識技術,讓人機溝通更自然,雖然目前還不是使用同一套網路,但或許不久的將來就會相互整合。

圖2 NVIDIA技術行銷經理蘇家興

手機/汽車AI競爭如神仙打架

手機與汽車是兼具雲端與終端的裝置,一方面需要強大的運算效能,一方面對耗電非常在意,這類產品也被看好具有高度潛力,於是大廠的邊緣應用都投注心力在這兩類產品。姚頌表示,AI晶片除了性能需求足夠出色,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簡單易用的開發環境、豐富的生態以及滿足使用場景的產品功能。賽靈思2019年推出了全新的軟體發展環境Vitis與Vitis AI,就是旨在協助不同開發者輕鬆地開發AI應用。而針對AI產業的Vitis AI以及Vitis AI Library,可以允許演算法工程師直接在提供的大量案例上二次開發,也可以透過簡單的命令與腳本編寫完成AI演算法的編譯與執行。

在晶片層面,賽靈思推出了新的車規級運算平台XAZU7與XAZU11,可以廣泛用於L2到L3的輔助駕駛與自動駕駛場景,也可以用於智慧車艙的各類應用。到目前為止,Vitis AI已經發布了最新的1.1版本。而賽靈思的自動/輔助駕駛方案也得到戴姆勒、百度等汽車產業認可。

另外,NVIDIA在GTC也公布新一代自駕車平台Orin,將整合具新一代TensorCore之Ampere架構GPU,針對L2的標準可在45W耗電水準下,提供200TOPS性能的版本;針對先進輔助駕駛的Orin ADAS SoC,可在5W功耗提供10TOPS的性能,能夠滿足當前先進輔助駕駛的需求。標準的Orin採用12核Arm Herculus CPU搭配Ampere GPU,記憶體頻寬達200GB/s,與支援四路10Gbps乙太網路,具備170億個電晶體。在L5自動駕駛平台部分,NVIDIA藉由雙Orin搭配兩組Ampere架構GPU組成,功耗800W,但算力可達2,000TOPS。

而在CES 2020,高通發表Snapdragon Ride平台,正式進軍自駕車領域。該平台共有三種不同的配置,其中,單處理器版已經足夠應付ADAS系統;雙ADAS處理器版本,算力則更進一步強化,同時也為系統準備了安全備援,可以支援L2和L3半自動駕駛。第三種配置則在上面的基礎上多了加速晶片,三晶片版本的配置包括兩塊ADAS處理器外加自動駕駛加速器,算力可達400TOPS。

關鍵應用投入大量資源/時間

除了汽車與手機之外,蘇家興表示,智慧醫療、5G等應用也需要高運算力,而由於AI模型發展越來越複雜,在業界希望賦予AI更多能力的前提下,導致資料庫越加龐大,所以在訓練過程中希望可以優化網路,以提升整體系統的效率。

AI晶片在重要裝置如手機、汽車等平台的發展目前由大廠主導,除了含金量高之外,這類平台的應用需要整合許多相關資源,與雲端的網路訓練關係也很密切,如自駕車就需要非常龐大的網路資料庫輔助,目前相關廠商已累積不下數百萬英哩的測試里程,但實際上離自駕車可以安全上路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另外,智慧醫療除了資料數量之外,更要求資料品質,而且醫療行為攸關人命,發展過程會更加謹慎。相信未來幾年,人工智慧還會發生更多有趣的事,開創更多可能性,值得市場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