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市場話題 突破傳統自動化限制 協作型機器人提高競爭效益

突破傳統自動化限制 協作型機器人提高競爭效益

- Advertisement -

現今製造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Deloitte預測2018至2028年期間將有240萬個職缺無人遞補。嬰兒潮世代屆臨退休年齡並帶著技術離開職場,引發嚴重缺工問題;再加上消費者需求比以往嚴苛,期望以更低成本實現商品的即時性、高品質以及良好工作環境等,讓動盪不穩的經濟環境雪上加霜。面對競爭壓力,製造商該如何確保獲利,便自加速導入自動化技術著手。

在工廠內安裝新的工業機器人並不是全然有效的解決方法,畢竟安裝一台工業機器人所費不貲,也僅能執行某些特定任務,還必須考量為維護作業安全所安置的大規模基礎架構。相比之下,為突破傳統自動化限制所設計的新世代協作型機器人(Cobot),在可負擔的價格範圍內,讓製造商皆能感受到自動化技術的高度競爭力與效益。

這十年來,協作型機器人已協助製造商大幅提升操作的敏捷性與作業效能;現代化協作型機器人隨著技術演進,已具備更強大的能力。最新的協作型機器人負載重量已提升至16公斤,能以適當力道執行螺絲或螺帽鎖付等高靈敏度要求的工作,輕鬆安全處理搬運笨重零件、疊棧等重型工作(圖1)。

圖1 協作型機器人能夠與人一同工作,共同完成單調且容易出錯的任務,提高員工滿意度。

以下從五個層面來看,現代化協作型機器人如何力助製造商保持競爭力、創造更高價值。

生產力提升

重複、單調且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工作容易令員工感到無趣或受傷,但此類型工作非常適合協作型機器人。幾乎每種生產環境皆能透過協作型機器人提高生產力。協作型機器人能夠與人並肩處理乏味及重複性任務,進而減少人為疏失發生,使員工可以更有效率處理其他重要工作。

獲利能力提升

創造最大利潤是每個企業的目標。根據2019年Smither Pira的研究顯示,每降低1%的生產成本就能增加34%的利潤。企業若將協作型機器人作為提升操作精確度與一致性的工具,除能大幅減少生產成本,也可避免工廠因意外停機而付出龐大代價;同時縮短生產週期,以更低成本製造高品質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

員工滿意度提高

員工或許會在起初質疑導入協作型機器人的必要性,但事實上協作型機器人不會、也不應該取代人類,他們的目的是要與人一同工作,共同完成單調且容易出錯的任務,讓人們能專注於需要更多知識、技能與判斷力的業務上。當員工們不用再處理乏味且危險的作業時,就能把時間用在報酬率更高的工作上。麥肯錫(McKinsey)在2019年公布針對消費性包裝品(CPG)的產業報告指出,大規模使用自動化技術有助於企業培養新技能員工,再藉由更優渥的薪水、機會與工作環境,成功留住人才、減輕招募新員工的壓力。

產品品質提升

消費者希望以更低價格獲得更高品質的商品,而導入協作型機器人可降低人為錯誤率,確保作業一致性與精準性,使製造商得以在複雜生產過程中發現錯誤,進而大幅提高產品品質(圖2)。

圖2 協作型機器人能以適當力道執行高靈敏度要求的工作,並降低人為錯誤率,確保作業一致性與準確性。

靈活性最佳化

經濟環境不穩定與消費行為無法預測,導致製造商難以掌握適合生產的商品類型、數量、時機與地點。透過協作型機器人,製造商可以彈性視需要增減產量,加速推進新市場。無論金屬沖壓與測試、品質檢驗或搬運等,都可由協作型機器人執行。目前最頂尖的協作型機器人甚至可在維持精確度的前提,自動執行重型任務及處理包含多種部件的材料,尤其是協作型機器人的編程自由且靈活,能輕易被重新部署於工廠內其他產線。

過去十年來,協作型機器人被視為炒作噱頭,如今卻能提供前所未有的功能,讓企業獲得具體效益、創造更多價值。對製造商而言,自動化不再是可有可無,而是不可或缺。若想在競爭激烈的產業中勝出,協作型機器人的採用將成為關鍵。

(本文作者為Universal Robots大中華區總經理)

相關文章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