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技術頻道 車體控制模組供電求穩定 選對電源管理架構問題少

車體控制模組供電求穩定 選對電源管理架構問題少

- Advertisement -

BCM設計正快速進化,例如接線盒(Junction Box,又被稱為配電盒)原本配送電源至各項繼電器,現已整合至BCM內,或轉換為類似BCM般的模組,將電源傳送至半導體開關。隨著舒適與便利功能增加,連接至BCM的驅動器輸入與感測器也增加。此外,專用於負載管控模組數量增加(如車頂馬達控制),BCM的網路需求也提高。

圖1為BCM原理圖,涵蓋感測器與開關介面、通訊介面及負載驅動器模組,其中的微控制器(MCU)模組包括嵌入式數位處理器和幾項周邊設備。

圖1 BCM通用原理圖

由於BCM複雜程度不一,BCM內主動式半導體零組件數量也各有不同。主動式半導體裝置需要電壓供應(或電源)才能運作。若簡易BCM僅支援少數幾項功能,可能只有幾件負載驅動器和一項網路介面,而當複雜的BCM控制多項功能時,其組成可能包括幾項半導體裝置,例如參考裝置、運算放大器、多工器、多開關偵測介面、高側開關或發光二極體驅動器。

BCM內的主動式半導體裝置雖然功能複雜度不一,但都有一項共通之處,都須要由電源管理半導體零組件提供電源。電源管理架構複雜度依BCM複雜度而定,簡易BCM可能由低壓降(LDO)穩壓器供電,較複雜的BCM電源可能來自多項多階切換穩壓器,而運作所需電源最終仍來自車載12伏特(V)電池。

換言之,BCM內的電源管理裝置自車載12伏特電池獲得12伏特輸入電源後,產生BCM內各項半導體裝置所需的電壓。這些電壓通常介於1.2伏特和5伏特之間,且不論電源架構複雜度高低,至少都有一項電源管理裝置連接至BCM的12伏特電池供電針腳。接下來,將介紹現今BCM內的各種電源架構。

審慎為BCM提供動力

針對BCM等車內多項控制模組而言,車載12伏特電池並非唯一電源。12伏特電池電壓不僅擁有大範圍的運作電壓,也擁有瞬態電壓。BCM的電源管理裝置連接至12伏特電池後,不僅必須在12伏特電源變化下,向BCM主動式半導體裝置供電,且必須不受損害。圖2為電源管理的簡易原理圖。

圖2 BCM的電源管理

輸出電壓軌數量,以及每一軌的電壓和電流高低,取決於BCM的主動式半導體裝置。此外,若BCM為感測器產生的電源並非車載,產生電源的電源管理裝置必須避免故障。

決定BCM電源管理架構

處理BCM供電時,必須先釐清以下兩件事:BCM需要何種電池條件才能運作?BCM整合或控制哪些功能?

回答這些問題後,可協助判斷應該為BCM印刷電路板(PCB)上的各項半導體積體電路(IC)供電採取何種電源管理架構。

BCM運作所需的電池條件,取決於車體架構及BCM負載,若BCM整合多項功能,如被動門禁/啟動系統(PEPS)、免鑰匙進入系統(RKE)或胎壓監測系統(TPMS),積體電路數量就會與微控制器處理需求成正比,以提高系統整體電源需求。

LDO架構電磁干擾較少惟效率不彰

最簡易的BCM電源管理系統為全LDO架構,BCM設計時若採用全LDO架構,通常毋須在引擎冷啟動或怠速熄火等運作。

此外,BCM若採用全LDO架構,通常不會整合額外功能,如PEPS、RKE、TPMS或門禁功能。這些BCM執行數量較少的通訊收發器,如控制器區域網路(CAN)、車內互聯網路(LIN),以及電源需求較低的微控制器。這些BCM稱為基礎BCM,也是最不複雜的種類,而LDO架構在所有必要電源軌中,均使用寬輸入電壓LDO,圖3為LDO電源架構原理圖,若增加LDO可提供更多電壓軌,每項LDO可輕鬆配置在印刷電路板上,且所有LDO僅需要一對電容和一對電阻。

圖3 LDO電源架構

雖然LDO架構具備多項優點,包括電磁干擾(EMI)較少、封裝小、布建容易,但也得考量其他因素,例如LDO的電源效率不彰,所以裝置內可能因為功耗所造成的熱能限制;若BCM電源架構需要400毫安培(mA)以上,LDO因熱能限制而未必是最佳選項。此外,由於壓降與反向電池保護二極體,LDO無法在冷啟動或怠速熄火時運作。

剖析第一階降壓轉換器/控制器電源架構

以下分成降壓至LDO/降壓以及升降壓電源架構兩部分,分別加以探討。

降壓至LDO/降壓

「切換式降壓穩壓器至LDO/降壓穩壓器電源管理系統」為彈性雙級電源架構,採行第一級降壓轉換器/控制器,以及第二級降壓式轉換器(LDO或降壓)。第二級降壓/LDO可能是單一LDO、單一降壓轉換器/控制器,或兩者結合。單一寬輸入電壓降壓轉換器/控制器提供第一電壓軌,再由低輸入電壓LDO/降壓提供較低電壓軌,以供應微控制器及其他裝置。

BCM採用降壓至直流對直流(DC-DC)電源架構後,或許會整合額外功能,在各電壓軌就需要更多電流,BCM若採用此種電源架構,就可能是基礎BCM或多功能BCM,也可能具備閘道功能。

圖4呈現降壓至DC-DC電源架構,只須在第一級降壓軌以外,增加額外LDO或降壓轉換器,就能在最複雜的BCM使用這項架構,選擇寬輸入電壓降壓轉換器,以提供系統內最高電壓軌(一般為5伏特的降壓至LDP/降壓架構)。如此能提升整體電源效能,最高電流軌只會轉換一次(而非兩次),可減少傳導或切換損耗。

圖4 降壓至LDO/降壓電源架構

只要第一級降壓能符合BCM整體電源需求,在第一次降壓穩壓器軌之外增加DC-DC穩壓器就沒有問題,以系統而言,可在BCM增加乙太網路等通訊收發器,以及射頻(RF)積體電路和更高效能微控制器,有多項方式可達到特定BCM需求。

升降壓電源架構

降壓/升壓電源架構,相當類似雙級降壓穩壓器至LDO/降壓穩壓器電源架構,有兩大差異。第一,如名稱所示,第一級為寬輸入電壓降壓轉換器,第二級為低輸入電壓升壓轉換器;第二,相較於先前第一級降壓電源架構無升壓,此處的降壓轉換器的電壓軌較低,讓BCM在引擎怠速熄火時,仍能降壓/升壓架構運作,甚至在某些情況中,能夠在冷啟動時運作(取決於OEM最低輸入電壓要求)。

BCM若採行此種電源架構,則可使用電源需求較高的微控制器,以及多項CAN和LIN收發器,甚至是基地台積體電路,以發揮PEPS/RKE功能,因此降壓/升壓電源架構適合各種BCM。

在圖5中,可在第一級降壓穩壓器輸出增加額外的LDO或降壓轉換器,由於使用兩顆交換式電源積體電路,可提高整體系統電源效能。此外,降壓/升壓電源架構可提高客製化電源架構的彈性,滿足BCM確切電源需求。

圖5 降壓/升壓電源架構

可依據系統確切電流需求,選擇寬輸入電壓降壓和低輸入電壓升壓。若只使用一項寬輸入電壓降壓,以及低輸入電壓DC-DC穩壓器,可改善電源架構成本,若需要較低電壓軌,亦可在第二級輸出軌增加低輸入電壓LDO或DC-DC穩壓器,為各項電壓軌或高電源需求的BCM提供解決方案。

雖然第一級降壓架構可提升電源效能與設計彈性,仍有須要妥協之處。例如,所有切換DC-DC轉換器/控制器都需要額外濾波,才能改善電磁相容性(EMC),也必須謹慎配置印刷電路板,BCM的電磁相容性才能提高。此外,加上DC-DC穩壓器後,也會增加物料清單(BOM)總數,因為第一級降壓的EMI濾波與DC-DC的外部零組件需要額外電容器與電感器。以輸入電壓角度而言,降壓至LDO/降壓電源架構無法在引擎冷啟動(或怠速熄火)時運作,而降壓/升壓電源架構能在怠速熄火或冷啟動時保證繼續運作。

採用單級/雙級降壓/升壓電源架構

降壓/升壓電源管理系統是簡易又有效的BCM電源架構,由於採取降壓/升壓方式,系統在有怠速熄火或冷啟動輸入電壓需求時也能運作,BCM若能採用降壓/升壓電源架構,通常是較簡單的系統,在冷啟動時需要1安培(A)至1.5安培,這項架構適合獨立BCM,或甚至是具備閘道功能的BCM。

圖6為降壓/升壓電源架構原理圖。額外的LDO可為系統提供較低電壓軌,積體電路附近只需單一電感器或數個電容器,因此可縮小印刷電路板所占空間,且降壓/升壓具備良好電源效率。

圖6 降壓/升壓電源架構

只須占用小空間,降壓/升壓架構可獨立為整個BCM,包括CAN、LIN收發器和微控制器供電。

雖然降壓/升壓電源架構易於落實,電源效率也很好,但還有一些難題須要考量。例如EMC和所有切換模式DC-DC穩壓器一樣,都會提高系統物料清單成本。若以整體電源架構設計而言,使用降壓/升壓電源架構會導致設計彈性較低,其他電源架構可組合降壓、升壓或LDO以符合系統電流需求,但採用降壓/升壓電源架構時,設計師的選項有限。

認識單級/雙級SEPIC電源架構

單端初級電感轉換器(SEPIC)電源管理系統(圖7),是另一種有效且直接的電源架構,讓BCM能夠在冷啟動或怠速熄火時運作。

圖7 SEPIC電源架構

論優點,相較於降壓/升壓拓撲結構,SEPIC電源架構只需單一升壓控制器,可降低積體電路成本,任何BCM若需在最差輸入電壓條件下運作,SEPIC架構都很適合。

SEPIC轉換器使用單一升壓控制器,若有需要,可在SEPIC電壓軌外增加低輸入電壓降壓或LDO。由於這項架構使用升壓控制器,故需要外部場效電晶體(FET)、二極體和耦合電感器(或兩件電感器),可依據系統需求設計SEPIC轉換器,以處理各種電源範圍及輸入電壓。

雖然SEPIC電源架構的優點包括降低積體電路成本,以及在冷啟動或怠速熄火時持續運作,仍有其他因素必須權衡。加上外部電感器、FET和二極體後,SEPIC轉換器所占面積較大;也因為切換與傳導損耗提高,SEPIC轉換器效能也不如降壓/升壓轉換器。

了解第一級升壓轉換器/控制器電源架構

若第一級升壓或預升壓架構用於BCM內,正是為確保在引擎冷啟動或怠速熄火時能持續運作。預升壓之後為LDO或降壓電源架構。各種BCM都能採取預升壓架構,但BCM若需要預升壓,都得在冷啟動電池條件下繼續運作,以控制或執行車輛功能。

圖8為預升壓電源架構。這項電源架構採取寬輸入電壓升壓,升壓後的功率級必須具備寬輸入電壓能力。因為只有在電池電壓低於特定升壓輸出電壓時,升壓才會運作,必須選擇預升壓輸出電壓或中間電壓,以改善下游DC-DC穩壓器的效能。

圖8 第一級升壓電源架構

相較於第一級降壓電源架構,所有連接至升壓輸出電壓的DC-DC穩壓器,都需要寬輸入電壓;此外,增加另一項DC-DC穩壓器後,會擴大印刷電路板所占空間,也需要另一項電感器和一組輸入及輸出電容器。

最後,電磁相容性也和其他切換式DC-DC穩壓器一樣,都是主要的考量,故唯有必須在最低冷啟動條件下運作時,才會選擇預升壓設計。

SBC缺點明顯  限制BCM設計

系統基礎積體電路(SBC)是種半導體裝置,同時具備電源管理與網路功能,由於BCM兩者都需要,設計時可使用SBC,SBC潛在優點包括工程設計較簡單及電路板所占空間較小。不過,SBC有些明顯缺點,如前所述,BCM複雜程度不一,所以電源管理和網路功能複雜度也有所不同。

在BCM使用SBC後,SBC裝置可能包括BCM不需要的額外功能,導致此設計的成本增加;若是切割電源管理與網路功能,只須增減印刷電路板上的相關裝置,就能滿足特定BCM的功能需求。

另一項缺點在於無法採用新式電源管理裝置,便無法運用其中的創新技術降低靜態電流、EMI、熱能管理、效能或尺寸。若在BCM中選用較為創新的電源管理裝置,可減少設計作業、縮小電路板空間、減輕EMI障礙。

由於網路裝置需要原始設備製造商(OEM)許可,在SBC中納入創新電源管理技術可能更耗時,造成設計師無法利用創新電源管理技術。另外,SBC非但無法達到理想的BCM架構或車體電子架構,反而會限制BCM設計。若電源管理與網路功能分開建置,則可能因為彈性提升而改善BCM整體成本。

針對油電混合/電動車的電源架構

隨著油電混合與電動車增加,連接至12伏特匯流排的電壓範圍、瞬態電壓和負載也在改變。例如,圖9為傳統內燃機車輛12伏特板網內的啟動引擎與交流發電機,以及BCM連接至12伏特匯流排。而圖10是油電混合車內的48伏特匯流排系統,其中馬達/發電器連接至48伏特匯流排。在此架構中,BCM仍連接至12伏特匯流排。

圖9 傳統12伏特匯流排和啟動馬達,會導致啟動時的電池電壓較低,以及交流發電機造成負載突降情形。
圖10 馬達/發電機連接至48伏特匯流排的車輛

在48伏特油電混合架構中,因為交流發電機並不在12伏特匯流排上,連接至12伏特匯流排的控制模組(包括BCM)最大輸入電壓較低。這代表能使用最大輸入電壓較低的電源管理裝置,進而壓低BCM成本。

在此情況下,電源與網路零組件分開建置較為有利,因為不論在傳統引擎車輛或油電混合車輛中,只需最小變化即可使用BCM。

挑選電流管理架構 納入各類因素考量

選擇適當的電源管理時,涉及多項設計難題,表1列舉在挑選電源管理架構時,應考量的各種因素。

車載BCM支援多項功能,各種BCM設計需要不同電源管理架構,才能為BCM印刷電路板上的所有積體電路供電。電源管理架構包括LDO電源架構、第一級降壓架構、降壓/升壓架構、SEPIC電源架構、第一級升壓架構。要選用何種電源架構,取決於運作電壓的需求,包括是否在引擎冷啟動或怠速熄火時繼續運作、電壓軌所需數量、每一軌所需電流等等。

電源管理積體電路設計須考量諸多層面,包括電源架構複雜程度、EMI、所產生熱能、電路板空間和成本。可利用創新技術的新電源管理裝置,以減少設計電源管理積體電路的難題。此外,隨著車輛匯流排電壓提高,也必須改善BCM設計,才能在匯流排電壓運作條件下運作。

(本文作者為德州儀器車體電子與照明總經理及系統工程師)

相關文章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