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縮短企業內數位落差

縮短企業內數位落差

- Advertisement -

 

文 | 萬岳憲
文 | 萬岳憲
資策會MIC產業躍升事業群總監

我重新檢視去年旁聽一年的筆記,發現最普遍來上課的理由是「我以前不負責做A,後來主管要我做A,因為不太懂,所以出來上課學。」其次是「我就在做B,想學學新的方法,讓我可以把B做得更好。」再來是「因為現在C很熱門,所以我想增加自己在C方面的能力。」

絕大部份學員的在職學習動機,來自現職要求或轉職的需求,或個人想要追求更好的工作環境與報酬,所以絕大多數的學員,都非常渴望學習到即學即用的技能,期待在六小時的外部揮棒訓練後,就可以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擊出全壘打。我更好奇的是,部份已經擁有多項專業領域的π型人才,還要拼命的學習更多專業領域,彷彿要將自己變成一個鴨博士,每個領域都有涉獵,也都不專業,就很像一隻鴨子,叫不長、飛不高、走不遠、游不快。

直到最近我從廣播中,聽到某個廣播電臺的徵人條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職場需求,引導社會大眾的在職學習動機,有點像「考試引導教學」的味道。怎麼說呢?先來看看這家廣播電臺的徵才條件「國內外大學以上畢業(新聞傳播科系優先考量);具傳播相關知識,有新聞編採播報、影音剪輯及節目製作等相關工作經驗(口齒清晰,具臺、客語或外語能力優先考量);具公文書製作能力尤佳,並熟諳電腦軟體(Word、Excel、Audition、威力導演等)操作。」請您清點一下,要滿足這些條件,得學會多少的技能啊。

再來看看徵才的工作項目,包括「採訪編輯播報新聞(需配合假日及晚間輪值)、專題企劃與執行、撰寫活動企劃及辦理活動、影片拍攝剪輯及臉書粉絲團經營、一般行政工作、其他臨時交辦事項」,這六大項工作範疇,需要很多元的科技應用能力,才能勝任啊。

在數位經濟時代,社會大眾普遍接受將類比環境成長的世代稱為「數位新移民」,而在數位環境中成長的世代稱為「數位原住民」。但是這樣的區分,彷彿在宣示數位原住民,就可以很輕易的駕馭使用各類型數位科技產品,而數位原住民們也認為,自己運用科技的表現會比「數位新移民」更厲害。

真的是這樣嗎?荷蘭學者保羅(Paul A. Kirschner)在2017年發表的研究結果,明確指出千禧世代(1980年至2000年出生)的科技運用能力並沒有比較強,這是社會普遍的科技應用迷思。雖然「數位新移民」比「數位原住民」更會多工運用(Multitask)科技產品處理事情,但不代表就會有更高的科技應用學習能力。也就是說,科技應用能力與年齡、世代都沒有相關性,與個人的學習能力有關。

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這個名詞有許多面向的意義,在教學上,要縮短學生們近用資訊科技的差異;在社會上,要提供公平近用資訊科技的資訊環境。而我要借用這個名詞,突顯「企業內數位落差」的現象。

企業內使用電腦工作的一群人,往往被視為是電腦軟體使用能力較佳,或比較會應用各類型軟體來解決工作需要的人,但仔細檢視後就會發現,有些人很會使用Word軟體就不太會使用Excel,很會使用文書軟體的人,就不太會使用繪圖軟體,每天使用軟體工作的人,不知道Word也可以排序、計算簡單數字,不知道Excel的函數可以讓工作更有效率。

舉個實際案例,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學院要印製82位學員的結業證書,多數人會使用Adobe Illustrator向量圖形軟體,設計製作證書的版面型式後,再儲存為ai檔案格式,作為日後印製不同學員姓名證書的模板(Template)。在實務上,有二個利用模板印製證書的方法,第一個方法,是逐個逐次的鍵入學員姓名,逐張列印檢查,費時又沒有完整建檔,會形成日後查證是否曾經印製過的困擾;第二個方法則是複製82張證書在同一個檔案內,再逐一修改學員姓名後印製,雖然易於日後查閱,但是儲存大量的向量圖形,會讓檔案變得很龐大,影響軟體操作過程的存取效率,而重複儲存82張向量圖檔,也會浪費大量的硬碟儲存空間,本案例是82張證書,若是要印製200張,則更加費時費力。

比較有效率的方法是使用Adobe InDesign印刷品排版軟體,ai檔內只有一張證書的版型,有點類似MS-Powerpoint的簡報母片概念,排版時只要建立一次的圖檔連結,然後再逐個修改學員姓名,即可印製。我想要比較這兩個軟體的個人使用效率,所以就找一位熟悉Illustrator和InDesign兩套軟體操作的同事,要求她印製100位學員的結業證書。測試結果,兩者的效率差距相當驚人(如下表)。

簡單的測試結果與軟體好不好用無關,而是再次證明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順著這樣的思維,好好想想自己,每天上班都會使用到的文書軟體或繪圖軟體,您是真的會使用嗎?還是每天都習慣性的使用相同的功能;您的軟體應用方法,是讓自己能夠高效率完成工作,準時下班,還是讓自己忙得團團轉,感嘆每天時間都不夠用。

持續學習軟體的應用功能來改善本身的工作效率,才是讓自己高效率上班,快樂下班的關鍵;而企業主管也要觀察團隊的科技應用能力,縮短企業內數位落差,節省的人力物力,就能引導團隊為組織創造更高附加價值的工作成果,唯有提升團隊的高效率工作力,才能建立敏捷式管理的工作團隊。

相關文章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