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市場話題 北科大電資學院院長黃育賢專訪 瞄準需求產學不脫鉤

北科大電資學院院長黃育賢專訪 瞄準需求產學不脫鉤

- Advertisement -

3C轉4C 車用電子帶動研究主題

北科大電資學院院長黃育賢認為,與學術型大學相比,北科大更重視實習課程規畫,研究主題的設定也會較為務實。老師們所開出的論文題目,多為了解決現下產業遇到的問題,汽車電子便是其中一例。

近年來,科技部與教育部皆積極推動各國家型計畫,期許藉此推動前瞻科技發展。其中,汽車電子被視為傳統3C產業(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之外,的「第4C(意指Car)」,正積極將汽車電子領域納入各種政府計畫之中。因此,北科大電資學院亦有所投入,並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開發能夠取代共享單車的自駕三輪車。

黃育賢說明,由於早期的半導體產品皆是以消費電子為主,如今若要跨足汽車電子將會面臨相當的轉型門檻,其中,除了汽車電子對於可靠度、穩定性的高要求之外,高電壓、大電流的能源管理也是重要課題。因此,北科大電資學院也將時時針對這樣的產業趨勢調整課程內容。期許能使學生與產業接軌,學以致用。

與時俱進 AIoT中心即將落成

在北科大電資學院,大部分的同學依然是畢業於高工;然而,亦有透過學測成績招收來自普通高中的學生,因此,該學院針對普通高中學生需求,成立電資學士班。不僅如此,北科大更在2018年,由電資學院搶先試辦大學四年不分系的教學方式,期盼學生能培養更扎實的跨領域知識。

在人工智慧(AI)的時代,除了軟硬整合將會日趨重要之外,許多周邊的技術也將出現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應用。黃育賢舉例,如在大眾印象中與軟體產業關聯較淺的光電領域,在未來也將會在製造過程中有許多的演算法、程式設計需求。更會因光感測、光通訊在人工智慧與物聯網(IoT)的眾多應用,而使得研究學術單位出現與以往不同的樣貌。

有鑑於產業對於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的重視,北科大將在2019年初成立AIoT中心,以因應相關的技術開發需求。在北科大電資學院,有三分之一以上教師具備足夠的AIoT軟體知識,期盼藉由該中心的建立使得教學與研究的力道更加聚焦。黃育賢也提到,要發展AIoT,必須加強人才軟硬整合與系統整合的能力。但台灣科技產業長期以代工為主,因此系統整合的概念較為不足,這也是未來必須要從學院教育慢慢補足的。

補足中階人才缺口 五專學制強勢回歸

北科大在過去以「台北工專」名聲為人熟知,在1997年升格成為科技大學之後,睽違20年,五專部在2018年再次成立。

儘管如今高等教育普及,大學錄取率居高不下,然而,黃育賢表示,在科技業界對於中階科技人才的缺口依然非常大。因此,在政府政策推動與校友的支持之下,台北科技大學五專部在2018年8月首度招生。在首屆招募的30名五專部學生中,有9名學生的應試成績可以進入第一志願普通高中就讀,招生成績相當亮眼。

最後一哩課程加持 科大/產業合作積極

正由於北科大電資學院對產學接軌的重視,更針對此需求規畫了「最後一哩」課程,該課程內容中,有高達三分之二課程時數是由產業中的專業人士講授。

黃育賢說明,人工智慧的發展不但牽涉到處理器、記憶體、電源管理的發展,半導體製程也必須跟著進步,人工智慧的發展與半導體製程的關係非常密切。因此,北科大電資學院便與台積電合作,讓產業界的專業人士在「最後一哩」課程中,直接與同學分享業界目前正在使用的製程技術。除了台積電之外,該學院亦與友達光電、研華科技合作,開設不同科技產業領域的「最後一哩」課程。

目前,許多科技大學皆已逐漸降低校外實習的教學時數,轉而偏重理論教學課程。然而,北科大認為與產業充分接軌才是科技大學最大的優勢與特色,該校學生的校外實習依然是全校必修課程。

北科大電資學院院長黃育賢認為,與學術型大學相比,北科大更為重視實習、實驗類型的課程規畫,對於研究主題也會較為務實。

 

相關文章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