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PCB

PCB

- Advertisment -

串聯電子產業生態鏈 富比庫FPK Showcase服務上線

富比庫(Footprintku Inc.)近日推出雲端服務平台FPK Showcase,運用既有電子零件資源結合「共享服務」及「隨取即用」概念,消弭電子產業存在已久的零件數位資料格式供需斷層,重新連結電子產業市場供應鏈,創造資源運用最大化,以實現研發創新的無限可能。 整合全球電子零件市場供需 富比庫自成立以來持續以推動電子產業數位轉型為目標,積極投入發展智慧化與自動化的電子零件資料數位轉換技術,幫助企業降低轉換成本,進而將有限資源運用於產品創新研發。以此為基礎,甫正式上線的FPK Showcase提供滿足電子產品設計所需並可相容於多種EDA工具及版本的數位檔案,包含用於電路設計的Schematic Symbol、電路板設計的PCB Footprint和機構設計的3D Model,以打造電子產業首見的一站式供需整合服務平台為發展目標。 富比庫除了將電子零件供應商提供的規格書(PDF Format),透過自行研發的智動化數位技術(AI & Auto-digitization technology,AADT)轉換為電子產品設計所需的數位資料檔案格式,並將其整合至FPK Showcase,以增加供應商品牌及產品曝光機會。FPK Showcase為電子產業提供一個針對資源耗損、效率不佳與零件參數資訊不足等問題的整體解決方案,有效降低系統整合商與供應商資料確認溝通往返所耗費的人力時間成本。 實現電子零件數位化資料共享 隨著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的發展日趨成熟並逐漸導入各大產業,資源重覆運用的概念儼然成為企業拓展市場的嶄新商業模式。今年受疫情影響,電子業界陷入人力嚴重短缺的困境,此時,有助於加速產業轉型的電子零件數位資料結合隨取即用服務模式,便成為推動電子產業創新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為解決傳統電子零件建置過程中因人工作業所產生的資源耗損及品質不一等問題,富比庫所搭建的一站式平台FPK Showcase運用電子零件數位資料與共享經濟的概念,以提供業界豐富多元的電子零件資源為平台營運目標,打造全球唯一提供擁有完整製程設計規則(Design for Manufacturing,DFM)的電子零件數位檔案資料庫。所有參數資料皆經由供應商與富比庫認證與驗證,確保可立即用於電子產品設計,真正發揮隨取即用的特色及優勢,有效提升產品設計效率與縮短時程,降低企業人力及時間成本。
0

PCB產業面臨升級挑戰 導入智慧製造蔚然成風

但在PCB產業繳出亮眼成績的同時,台灣的PCB產業也面臨許多挑戰。在高性能、高附加價值的PCB產品方面,日本PCB產業擁有材料與加工技術的優勢,故享有比台廠更高的附加價值率,在中低階PCB市場上,中國PCB同業近幾年頻頻擴產,台廠的產能領先優勢正在逐漸消失。 圖1 台灣PCB產業鏈總體產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造成勞動力短缺,加上PCB生產現場的工作環境並不舒適,又存在一定工安風險,因此PCB產業缺工的隱憂一直存在。如何提高產品的品質與良率,以便在高階市場上與日本同業競爭,並在缺工的情況下,守住現有的產能規模,為成本競爭力打底,以應對來勢洶洶的中國同業,成為台灣PCB產業的當務之急。在此情況下,導入智慧製造,成為台灣PCB產業必然要走的道路。 五年熬出無人工廠 中華精測加入智慧製造戰局 探針卡業者中華精測在本屆台北自動化展期間,展示了該公司耗費近五年時間所發展出的PCB智慧製造整廠方案,並獲得許多PCB同業關注。由於智慧製造是PCB產業未來必須面對的主要課題之一,中華精測有意將自家發展的智慧製造方案轉化成產品,協助PCB產業進一步實現智慧製造,甚至無人工廠的願景。 中華精測智動化事業處長黎進財(圖2)表示,一般來說,智慧製造是由四個元素組成,分別是AIoT感測器、邊緣運算系統、AI與智慧管理平台。但不同垂直產業所使用的原物料、製程方法不同,面對的數據型態也不一樣,因此每家公司在導入智慧製造時,在既有方案上進行客製化修改,甚至全部自己動手研發,是免不了的。這是製造業者要導入智慧製造,甚至發展無人工廠時,共同面對的挑戰。 圖2 中華精測智動化事業處長黎進財表示,經過四年多的實戰經驗累積,該公司自行發展的智慧製造方案,已達到可以產品化對外銷售的水準 中華精測從四年多前,就已經意識到智慧製造跟無人工廠是未來一定要走的路。由於探針卡本質上是印刷電路板(PCB),而PCB製程所使用的化學品,多少帶有一定程度的安全風險,且有些化學品還有刺鼻的氣味,因此PCB產業要招募現場人員,只會越來越困難。這也是許多PCB業者遇到的難題,只有智慧化跟無人化,才能徹底解決。 另一方面,探針卡是十分精密的PCB板,對製程參數飄移的容許值,遠比一般消費性產品所使用的PCB板來得嚴格。如果不導入邊緣運算跟人工智慧,對製程參數與結果進行即時監控跟補償,很難讓良率持續精進。 出於填補人力缺口跟提升品質兩大考量,中華精測總經理黃水可在四年多前決定在公司內部成立智慧製造團隊,以落實智慧製造、無人工廠為目標,並搭配該公司位於桃園平鎮的新廠落成,逐步導入自家發展的AIoT感測器、邊緣運算、自動化、智慧物流、智慧管理等子系統。 事實上,在規劃成立智慧製造團隊,自行發展相關技術時,黃水可就有意將成果轉為產品,以協助PCB同業,甚至其他製程條件相似的製造業者進行智慧製造轉型。而在自家場域累積大量實戰經驗,確定相關技術已經成熟後,這些原本為滿足自家智慧製造需求所開發出來的各種技術,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中華精測的新產品,智慧製造團隊也轉型成智動化事業處,負責相關業務的推動。 在2020年台北自動化展期間,中華精測端出了可即時量測藥液濃度的在線式(In-line)分光光度計、雷射光度計,以及可同時量測多槽化學藥液濃度、酸鹼值的電極滴定系統。此外,為確保藥液品質穩定,同時避免人類作業員執行高風險的藥液添加作業,中華精測也發表了藥液自動添加系統。這些技術雖然都是為了PCB濕製程需求所研發,但同時也能應用在半導體、化工、環工、造紙等會用到化學溶液,或需要對液體中化學物濃度進行檢測的產業。 除了感測器之外,中華精測也展示了內嵌人工智慧的邊緣運算系統,使用者只要掃瞄RFID卡片,機台就會將工單、製程配方等資料讀入,啟動對應的自動化生產流程。在生產過程中,人工智慧會根據現場狀況,對生產參數進行微調,以確保最終產出的產品符合規格要求。舉例來說,電鍍製程的結果會受到藥水中的金屬離子濃度、藥水溫度、酸鹼值等變數影響,因此,在不同條件下,電鍍的時間長短應該隨之調整,才能獲得品質最一致的產品。 黎進財透露,在導入邊緣運算跟人工智慧前,因為太倚靠人工作業,有些比較精細的製程,良率一直只有七成多。但導入AI後,因為系統會即時對產出品質進行監測,並回饋給機台進行動態補償,所以良率已經拉高到超過九成。 除了現場展示的感測器跟邊緣運算系統外,中華精測也發展出自己的數據後台跟戰情系統,讓管理階層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工廠運作狀況,並進行遠端指揮。也因為中華精測已經自力發展出一整套智慧製造方案,因此其生產運作已經非常接近無人工廠,員工只有在出現異常警報或需要對設備進行維護時,才需要進入生產區域。 中小型板廠智慧化跨出穩健第一步 相較於中華精測超前部署,自行發展其所需要的智慧製造方案,其他同樣面臨缺工挑戰與品質瓶頸的PCB廠,特別是中小型業者,顯然必須另闢蹊徑。作為台灣PCB業內最重要的產業組織,台灣電路板協會也在兩年多前與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展開合作,共同將原本運用在半導體設備的SECS/GEM聯網標準修改為適合PCB設備使用的PCBECI標準,並在經濟部工業局的政策支援下,成立PCBECI設備聯網示範團隊,同時立下2020年在20家中小型PCB板廠,100台PCB製程設備上導入PCBECI標準的目標。 近日此專案執行已告一段落,除了有20家中小型板廠導入之外,生產線上採用PCBECI標準的機台,也達到105台,超過原先制定的目標。這顯示台灣的中小型板廠,對於機台聯網與後續的智慧製造,有很強的需求。為實現智慧製造,生產設備聯網是必要的前期工作,但工業生產所使用的機台往往有很長的使用壽命,如何讓已經在現場運作多年的老設備升級為聯網設備,一直是許多製造業者所面臨的問題,PCBECI則是這個問題的解答。 在此示範團隊中,沃亞科技扮演系統整合商(SI)角色。原本專注在半導體跟面板設備整合的沃亞,為了服務PCB產業,甚至另外設立子公司沃智科技,以便為PCB產業提供更完善的系統整合工程服務。 沃亞科技經理方鴻文表示,此一專案過程雖然艱辛,但也意義重大,它標示著台灣PCB產業的打底固本,藉由共通的設備聯網標準PCBECI的導入關鍵製程,透過整合性解決中小型企業內舊設備聯網各種複雜問題,開發出適合PCB設備統一標準的解決方案,進而發揮出在關鍵站別中,實現資訊流串連的綜效(圖3)。 圖3 沃亞科技向PCB業者介紹其專為PCB廠設計的整廠資訊平台方案 此計畫同時也挹注資源,協助本土代表性的設備商,開發新設備智慧化升級技術,如設備預知保養,除了降低設備商與客戶的維護成本外,也進而提升產品良率,為客戶創造更大利益,大幅提升台灣板廠與設備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除了沃亞之外,其他參與此一專案的設備商,還包含東台精機、志聖工業、揚博科技與群翊工業。這四家台灣本土設備製造商,分別在PCB的鑽孔、曝光、蝕刻與乾燥製程設備市場擁有領導地位。而這些製程正好也都是PCB產業的核心製程。透過SI與設備商的通力合作,此一示範計畫已順利達標,但接下來要如何讓這些聯網設備為PCB板廠創造更高效益,例如實現設備預防性維護、導入人工智慧(AI)等,將是團隊日後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PCB製造智慧化 好戲還在後頭 參與此一示範計畫的凱喬線路、喬旋精密與龍懋電子,也分享了自家導入PCBECI設備聯網後所感受到的效益。這三家中小型板廠的核心業務不同,因此PCBECI所能帶來的效果也展現在不同面向上。但整體來說,實現機台聯網後,板廠管理者最大的感受是,因為一切生產資料都有紀錄,因此員工在工作時的態度也變得更謹慎。此外,也因為機台狀態跟生產資料都有留下紀錄,管理者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注意到的小問題,進而能在問題擴大,對生產良率造成影響前便著手解決。這對於提高客戶滿意度、降低成本與產品品質提升,都能帶來明顯助益。 換個角度思考,這或許也是示範計畫能獲得板廠熱烈回響,最終能超額達標的原因。由於機台聯網布建到位後,板廠很快就能感受到由此衍生的各種應用,對日常營運的改善效果,因此對PCB智慧製造更有信心,導入意願跟期待也更高。 事實上,據台灣電路板協會所作的產業調查,在PCB九項主要製程中,機台聯網只有在其中五項製程設備上,有比較高的普及率,也就是示範計畫所選定的鑽孔、電鍍、曝光、蝕刻,再加上檢驗;至於裁板、線路、壓合、成型製程的機台聯網普及率,則還有一段落差。這或許跟後面幾項製程並非PCB關鍵製程,導入的急迫性較低有關。但樂觀來看,這也意味著PCB業內還有許多未聯網的設備存在,未來商機還有想像空間。  
0

電源設計追求高效/低損耗 閘極驅動器巧助SiC設計

碳化矽MOSFET具有較低的導通電阻,可以在開關狀態之間快速地來回切換。因此,它們比絕緣閘雙極性電晶體(IGBT)消耗的功率小得多,IGBT具有較慢的關斷速度和較高的關斷開關功率損耗。此外,碳化矽的寬能隙(Wide Bandgap)使碳化矽元件能夠在高壓下運轉。相反地,矽基MOSFET不能同時實現高阻斷電壓和低導通電阻。因此,碳化矽元件在高功率應用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圖1 閘極驅動評估平台包括主機板、兩個外掛程式閘極驅動器模組,以及支援高達5,000瓦輸出功率的散熱器和風扇 由於碳化矽元件具有較高的功率水準,因此設計人員必須評估碳化矽元件本身及其閘極驅動器電路。碳化矽技術仍是較新的技術,因此目前在各種條件下的元件性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評估平台將協助設計工程師評估在轉換器電路應用中連續運轉的碳化矽MOSFET、碳化矽肖特基二極體以及閘極驅動器電路。有助於加速碳化矽功率轉換器的設計週期,進而加速最終產品上市。 功率轉換電路設計挑戰 為了使功率輸出和功率轉換電路的效率最大化,設計人員必須確保: 電源設備可在額定功率和電流下運行,並提供負載足夠的功率。 電路將內部功率損耗降至最低,以獲得最大效率。 該設計包含用於碳化矽功率元件的保護電路。 印刷電路板(PCB)布局大幅減少寄生電感和電容。 電磁干擾(EMI)輻射在允許範圍內。 該設計使用最少的無源元件,有助於降低成本、尺寸和重量。 閘極驅動器有助於實現上述目標,並可將熱能維持在規定的溫度額定值內。 圖2則為閘極驅動評估平台的簡化圖。其電源配置為半橋輸出式,未顯示的去耦電容器靠近碳化矽元件放置,以在元件切換期間保持電源電壓;去耦電容器和碳化矽元件兩端的電容器作為低通濾波器,以消除直流電源線上的開關雜訊;下方則為閘極驅動環路中的寄生電容和電感。 圖2 閘極驅動評估平台簡化圖 閘極驅動評估平台可幫助設計人員應對這些挑戰。該平台可以連續在高功率下運轉,以表徵所選碳化矽MOSFET和二極體的性能。該平台還可以在多種測試條件下比較不同的閘極驅動器,並可評估閘極驅動器的熱能表現、抗電磁干擾能力,以及驅動功率元件的能力,以使其高效運轉。最後,該平台可對設計進行分析,以提高效率、減少EMI、降低成本、減小尺寸和減輕重量。 閘極驅動評估平台本質上是一個功率級參考設計平台,它由一個主機板和一個以半橋配置的兩個碳化矽MOSFET-碳化矽肖特基二極體對組成。半橋電路在800伏直流總線電壓下可輸出最大5,000瓦的功率。主機板可以容納兩個獨立的閘極驅動器模組板,每個開關位置一個。因此,不同的閘極驅動積體電路和閘極驅動設計可以快速方便安裝在主機板上,以評估閘極驅動性能以及驅動器如何影響輸出功率。 閘極驅動評估平台的第三個主要元素是熱管理,其針對散熱器和冷卻MOSFET-二極體對的風扇。散熱器風扇子系統使功率電路能夠在頻率高達200kHz的MOSFET二極體對切換時,連續輸出高達5kW的功率。 閘極驅動評估平台的印刷電路板布局最小化迴路電感和電源電路與閘極電路之間的耦合;兩個閘極驅動電路則允許獨立評估頂部和底部閘極的驅動品質。 碳化矽MOSFET和二極體的選擇以及閘極驅動器的選擇是功率轉換設計最重要的關鍵。MOSFET必須具有電壓、電流和功率規格,才能滿足轉換器的要求。閘極驅動器有更複雜的要求。它應具有較寬的電壓範圍和足夠的輸出電流來驅動功率MOSFET。 圖3使用降壓轉換器作為負載的閘極驅動器開關損耗測試。此處顯示的是閘極驅動電壓、MOSFET漏源電流和MOSFET漏源電壓。 圖3 使用降壓轉換器作為負載的閘極驅動器開關損耗測試 推薦的驅動電壓為15至20V,以便將MOSFET切換到導通狀態;推薦電壓為0至-5V,以便將MOSFET切換到關閉狀態。閘極驅動器的峰值輸出電流範圍為1至15A,具體取決於MOSFET的功率處理能力。驅動器需要提供高脈衝電流,以減少開關瞬態期間MOSFET的開關損耗。此外,高持續電流和較小的外部閘極電阻可降低碳化矽MOSFET的高頻開關期間的驅動器溫度。 快速碳化矽MOSFET開關引起的高dv/dt使得高共模電流將流經閘極驅動器和功率轉換電路的其餘部分;高共模電流會影響控制電路中的參考電壓節點,進而導致誤操作。共模電流的大小由MOSFET dv/dt和共模電流路徑中的阻抗決定。因此,閘極驅動器積體電路及其電源都需要較高的隔離阻抗以減小共模電流。而閘極驅動器的隔離電容應小於1pF,電源的隔離電容則應低於10pF。 閘極驅動器實現電路穩定運作 傳統的做法是由光耦合器隔離,新的整合電路技術則可以採用電感或電容隔離,這些新方法被稱為數位隔離器技術。光耦合器和數位隔離器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光耦合器提供電流,進而使其輸入不易受到EMI的影響。但是,光耦合器不能處理像數位隔離器一樣高的資料傳輸速率,並且會帶來更長的脈衝寬度失真時間。脈衝寬度失真時間是指透過驅動器積體電路的訊號延遲時間。在半橋電源轉換拓撲中,過多的延遲會產生波形失真和低頻雜訊。 光耦合器的性能隨驅動器電壓、溫度和設備壽命改變而變化。使用數位隔離器的驅動器在整個溫度範圍內具有更穩定的參數。由於數位隔離器在電壓輸入下運轉,因此它們更容易受到EMI的影響。但總體來說,與使用碳化矽MOSFET功率轉換電路閘極驅動器中的光耦合器相比,數位隔離器更穩定的運轉參數使其成為更好的選擇。 對於大功率電路,必須採用保護機制來防止元件熱失控以及由於故障而損壞元件和電路。強烈建議採用帶有保護電路的閘極驅動器積體電路。閘極驅動積體電路應具有去飽和(De-sat)保護,故障情況下的軟關斷、米勒(Miller)鉗位電路和欠壓鎖定(UVLO)。 發生負載短路時,去飽和保護電路會關閉MOSFET。軟關斷可避免較大的瞬態電壓過衝,並在直通故障期間(兩個MOSFET同時導通)關閉MOSFET。Miller鉗位電路透過從寄生漏極-閘極電容中釋放電流來避免直通條件,進而避免閘極電壓的瞬態上升。鉗位電路可防止MOSFET在應處於關閉狀態時導通。如果用於閘極驅動器輸入或隔離輸出電路的電壓供應過低,則UVLO電路會關閉閘極驅動器,以保護MOSFET免受錯誤的開關時序的影響。這些保護電路確保更堅固和安全的電源轉換電路。 PCB板布局對動態電路(如高效功率轉換電路)的性能則有重大影響。PCB走線和接地層的寄生電容和電感會增加電路中的寄生電容和電感;閘極驅動迴路中的寄生元件會降低MOSFET的開關性能;閘極-源極電容則迫使閘極驅動器積體電路產生更高的驅動電流。雜散電感會增加閘極-源極電壓的過衝,並導致在MOSFET開關期間產生振鈴。 為了減少雜散電容和電感,可將閘極驅動器、閘極電阻和去耦電容靠近MOSFET閘極,使閘極路徑盡可能較短。透過將閘極返回路徑直接布置在閘極電源走線的正下方,可將環路電感降至最低。最大化MOSFET閘極走線和漏極走線之間的距離,以減小閘極-漏極電容的大小。這種做法會切斷進入閘極的電流,進而降低米勒效應。 此外,電源轉換電路下方的接地層會增加電容耦合;避免在使用MOSFET開關的功率轉換電路中使用接地層。所有這些PCB布局建議均已在閘極驅動評估平台中實施,以避免訂製測試板的設計、布局和測試(圖4)。 圖4 產生波形的測試條件:輸入電壓=800V、輸出電壓=400V、開關頻率=100kHz、輸出功率=2.5kW 閘極驅動評估平台透過使用不同的閘極驅動積體電路,可以方便比較開關損耗和開關瞬態,並考量在連續開關條件下運轉的降壓轉換器,評估閘極驅動器的情況。降壓轉換器的運轉頻率為100kHz,輸出為2.5kW。 驅動器整合電路的驅動能力和所使用的外部閘極電阻將影響碳化矽MOSFET的開關瞬變和整體開關損耗。在此測試中,第一個閘極驅動器的額定驅動電流為14A,第二個閘極驅動器的額定驅動電流為2A。每個閘極驅動器均使用10Ω和1Ω閘極電阻進行測試(圖5-1)。 圖5-1 具有兩個不同驅動器積體電路和一個10Ω閘極電阻的MOSFET導通瞬變。 10Ω閘極電阻消除了閘極驅動器性能上的差異。10Ω的閘極電阻會降低MOSFET的瞬態開關速度,進而增加開關損耗。高輸出電流驅動器和低輸出電流驅動器之間的差異更加明顯。當以較低的閘極電阻使用高輸出電流驅動器時,MOSFET的開關速度更快。與較高的閘極電阻相比,較低的閘極電阻確實在開關轉換期間產生更多的振鈴。設計人員必須找到閘極驅動器、閘極電阻和MOSFET的較佳組合,以大幅降低開關損耗(圖5-2)。 圖5-2 具有兩個不同驅動器積體電路和一個2Ω閘極電阻的MOSFET導通瞬變。 閘極驅動器評估平台可藉助散熱器和風扇來評估驅動器積體電路的熱能表現,這些散熱器和風扇使MOSFET能夠在連續開關輸出狀態下運轉。該平台還可用於測試驅動器保護功能。 簡而言之,閘極驅動評估平台是一種有助於評估碳化矽元件和閘極驅動器的工具。透過將閘極驅動模組插入主板,設計人員可以很容易比較不同閘極驅動器積體電路的效率和熱能表現。設計人員可以使用評估平台上的PCB布局技術和推薦元件來克服碳化矽元件的設計挑戰,進而開發高效、熱可控和受保護的電源轉換電路。因此,該評估平台可以更快設計高效的功率轉換電路,並加快產品上市時間。 (本文作者皆任職於Littelfuse)
0

瑞薩新電感式位置感測器開創工業馬達換相新時代

瑞薩電子(Renesas)日前推出無磁鐵的IPS2200電感式位置感測器。IPS2200具有高精度和高轉速、對雜散磁場干擾完全免疫,超薄和輕巧的外形尺寸,與馬達整合度高,非常適用於各種工業、醫療和機器人應用產品中作為絕對位置感測器。該感測器讓客戶能夠經濟地為其應用產品,量身訂做感測器設計,並提高感測器最高限度的精度。 瑞薩車用感測器事業部副總裁Christian Wolf表示,電感式位置感測器正在改變工業馬達換相的格局,因為市場對高精度、高效率和成本效益的要求不斷提高,特別是在多極對馬達和離軸應用產品上。有了IPS2200,我們很高興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可以從概念一直到PCB布局解決方案,讓他們能夠設計自己的解角器替代方案,並為工業、機器人、消費和醫療的應用產品,實現更輕便,性能更好的馬達。瑞薩接下來還會更進一步,探索車用電感式感測器。 IPS2200是設計用於馬達周邊,讓客戶將區塊的數量與馬達的極對數相匹配,提高最大程度精度,同時提供離軸(垂直穿軸型和側邊軸型)和正軸定位這兩種類型。與傳統解角器相比,無磁鐵的IPS2200,厚度薄了10倍,重量減輕了100倍,電氣轉速高達250 krpm。該感測器的輕薄外形和雜散磁場耐受度,讓馬達整合更加容易,並提供了所需的標準材料,幫助客戶製造自己的解角器替代方案──可降低BOM成本。與一般解角器式或磁鐵式解決方案相比,IPS2200透過四線或六線式操作可提供高達10倍的更快轉速和較低的延遲。
0

ADI整合式隔離電源收發器助縮短設計時間

亞德諾半導體(ADI)日前推出ADM2867E系列強化型iCoupler隔離RS485 + 整合隔離式DC-DC轉換器。新元件具有低電磁輻射干擾,能在更少的電路板返工和避免預算超支條件下滿足EMC合規要求。相較於ADI前一代產品以及競爭對手目前所提供的產品,此款收發器採用簡化的PCB布局,SOIC外形小巧,可在空間有限的應用中整合更多功能。 下載資料手冊、申請樣品及訂購評估板:www.analog.com/en/products/adm2867E.html 透過線上技術支援社群EngineerZone聯繫工程師和ADI產品專家:  ezchina.analog.com/interface-isolation 查看ADI數位隔離技術應用筆記和技術文章:  www.analog.com/products/interface-isolation/isolation.html 此款隔離式RS485 + 整合式隔離電源收發器系列提供智慧功能,可縮短終端系統安裝和調試的時間,以及輕鬆校正與安裝有關的連接問題。憑藉iCoupler數位隔離和IEC 61000-4-2 ESD 值得信賴的安全性,使其可在嚴苛環境下可保持訊號完整性。 ADM2867E主要特性包括5.7 kV rms隔離式全雙工RS-485/RS-422收發器,爬電距離8mm;於不需跨接電容的條件下,雙層PCB符合CISPR32 B類電磁相容裕度;電纜反向智慧特性可修正反向電纜連線,同時保持整個接收器的故障安全特性,以及可連接至FPGA和微處理器的靈活低壓電源軌,及採用5V隔離電源支援PROFIBUS。
0

克服SMT黏著問題 先進封裝晶片翹曲挑戰有解

先進封裝最大挑戰來自於異質整合晶片內含多種材質,堆疊複雜容易導致翹曲(Warpage)。此外隨著線寬/線距的縮小,翹曲的程度易導致表面黏著技術(SMT)過程異常,甚至影響後續板階可靠度(Board Level Reliability)結果(圖1)。除了晶片元件本身會發生翹曲外,晶片透過表面黏著技術結合到電路板時,因晶片與電路板CTE不同,翹曲的狀況就會加劇。而當翹曲超過一定的幅度,就會造成SMT的焊接品質不良,也影響後續的可靠度測試結果。如何妥善安排這些溫度特性不同的材料依序堆疊,在加熱與散熱時不會互相影響,是相當嚴苛的技術挑戰。 圖1 先進製程晶片元件或多或少都會有翹曲現象,若變形量符合IPC規範控制在一定程度內,都不會影響後續元件上板品質(來源:Akrometrix) 由於IC黏著在模擬PCB上的品質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產品壽命判斷精準度,因此表面黏著製程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品質好壞的關鍵因素包括錫膏特性、印刷條件設定(如脫模間距、脫模時間、印刷速度)、置件精準度、鋼板選擇。 以宜特科技可靠度驗證實驗室為例,近年來接到非常多客戶在試驗設計(Design of Experiment, DOE)等研發階段有SMT需求,希望可以在產品量產前,進行一些材料選擇、製程參數調整等少量多樣的需求。然而半導體產業工程師一定遇過自家SMT產線量產產能都已被預約額滿,根本無法支援DOE試驗設計等研發階段少量多樣的研發品。而IC設計工程師也遇過大型封裝廠無法進行研發品少量多樣協助的狀況。因此該可靠度驗證實驗室便提供少量多樣SMT服務,除了可以量身訂作測試樣品進行品質與可靠度驗證外,同時協助執行各式工程DOE及尋找最佳組合參數,協助克服在研發階段所遇到的SMT黏著問題。以下為實驗室常接到的SMT案例。 基板手動除球暨兩類植球應用 錫球成分是決定產品品質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若等到產品量產才發現錫球有問題,可能為時已晚。因此可靠度驗證實驗室遇到許多客戶在產品設計階段初期,嘗試不同錫球成分與封裝的匹配來選擇最佳的錫球材料,植球主要分為兩種應用。 1.錫球焊錫可靠度驗證 使用特殊設計的治工具,將所需驗證的錫球植在基板(Substrate)上。 2.錫球支撐性驗證 因零件尺寸隨著封裝技術日益變大,大尺寸零件容易因翹曲及零件本體重量造成焊接異常如短路。而實驗室的技術可將銅核球結構的錫球植上基板以增加支撐性,避免焊接短路問題發生。錫球種類包括各類錫銀銅合金錫球、不同核心錫球(如銅核球)等,根據錫球植上基板的DOE結果,導入合適錫球,將可提高產品驗證成功率。 除球作業上,因應封裝樣式的多樣性,除了植錫球外,實驗室也遇過需進行除球作業的案例,例如樣品晶背(Backside)有矽(Silicon)時,就須要進行樣品前處理,將錫球去除,以利後續的翹曲量測模擬(Shadow Moiré)能夠順利執行(圖2)。 圖2 除錫球製程 量測篩選先行克服翹曲問題 5~10年前,翹曲幅度只要控制在6~8mil以內,都不至於影響後續SMT等製程(圖3)。然而近年來,異質整合材料堆疊複雜,容易導致翹曲失控,各項先進製程的材料種類複雜且反覆堆疊,受到溫度影響後的變形量已比5~10年前的樣品來得嚴重。該可靠度實驗室發現,隨著未來接腳數(Pin Count)越來越多,晶片上板時,為使錫膏與錫球可以接合順利所使用的治具鋼板(Stencil),厚度就會越來越薄,若繼續維持在6~8mil的翹曲幅度,便難以像早期維持SMT製程品質(圖4)。 圖3 傳統PCB,鋼板因接腳數較少,錫球用的不多,相對鋼板不需要太薄 圖4 隨著先進製程的元件接腳數變多,錫球需要較多,鋼板就需要較薄 許多提出IC設計、晶圓代工及封裝測試廠需求的客戶,希望可以先模擬確認翹曲數據,調整錫膏印刷鋼板設計及回流焊溫度,藉此減少因翹曲造成空焊及短路問題的機率。依據此方式,宜特已為多家廠商克服PCB或IC翹曲的焊接問題(圖5)。量測分析的速度非常快,約半小時就可得知元件在不同溫度的變形量,也能模擬溫度循環的環境,協助客戶與可靠度測試進行搭配,觀察產品在哪個溫度達到最大的變形量,並能在測試中思考如何改善與預防。 圖5 SMT上板前可針對元件與PCB進行模擬分析,預先了解翹曲情形(圖片來源:Akrometrix) 回顧翹曲量測的原理,是應用樣品上的參考光柵和它的影子之間的幾何干擾產生摩爾雲紋分布圖,進而計算出各圖元位置中的相對垂直位移,並可應用於模擬SMT回流焊溫度和操作環境條件,同時捕捉一個完整的歷史翹曲位移表現(圖6)。在板階可靠度實驗室觀察中,翹曲的問題勢必會持續存在,人們無法控制材料的特性,但如果透過篩選的方式,找出翹曲方向相同的零件與PCB,筆者認為這不僅不會降低可靠度的壽命,也能協助客戶找到完美翹曲比例,達到1+1>2的價值。 圖6 翹曲量測原理解析(圖片來源:Akrometrix) 上板治具對位製作 針對Package on Package(POP)類型的案例,為上下兩層PCB、中間印錫膏放置電極零件(圖7);然而此方式容易導致電極材料黏著時在上下兩層PCB時,出現不平整或板彎的狀況。因此必須靠治具對位來解決。治具的製作,最難的地方在於必須考量錫膏厚度及開孔來符合焊接條件,且上下兩層必須精準對位。對此,實驗室進行治具的製作、上板以及後續還可串接故障分析實驗室,透過X-ray確認焊接品質。 圖7 可靠度實驗室可以協助客製化治具,進行治具對位 驗證階段同時模擬可靠度 免於費時修改 先進封裝時代來臨,異質整合成為趨勢,因此,進行IC設計時最怕IC晶片本身品質沒問題,但是當IC上板SMT後,卻過不了後續的驗證。而近期最常見的是上板後的翹曲問題,導致後續可靠度發現早夭,嚴重甚至須將產品退回到最初的IC設計階段,於耗費大量時間修正的同時,也可能趕不上預訂的交件日期。因此在驗設計階段,即可針對產品進行可靠度模擬,了解是否需調整製程參數、調整材料,將可事半功倍,有效率地讓產品快速上市。 (本文由宜特科技提供)
0

盛群新推BP45F0044無線充電發射端用MCU

盛群(Holtek)針對手持產品與個人護理應用領域,推出簡易型無線充電發射端專用Flash MCU BP45F0044,整合高壓NMOS,直接驅動線圈傳遞能量。內建解調電路,可實現ID識別、異物判斷、降低待機功耗等功能。外部元件精簡,可縮小PCB面積與降低成本,適合簡易型無線充電器產品應用,如電動牙刷、剃鬚刀等產品。 BP45F0044具有0.5K×13 Flash程式記憶體,並內建16MHz與32kHz振盪器。在I/O方面具有4個多功能引腳,皆可直驅LED,具4段電流可調整亮度。具備8-bit PWM驅動內部NMOS,最高耐壓32V、最大發射功率為3W,內建解調電路搭配外部電流採樣電阻可實現無線訊號解調。 在封裝方面,BP45F0044提供8-pin SOP封裝,封裝尺寸小,適合應用於手持與便攜的產品。BP45F0044所製造的無線充電發射端毋需額外元件即可通過傳導干擾、輻射干擾等EMC測試,有效縮短客戶產品上市時間。
0

TE新電纜插槽優化高頻訊號完整性

全球高速運算和網路應用領域創新連接方案廠商泰科電子(TE)日前宣布推出新款STRADA Whisper電纜插槽,可支援系統資料傳輸率高達112G 的PAM-4伺服器、交換機和路由器。該系列電纜插槽與STRADA Whisper連接器配對使用,以連接背板、中板或輸入/輸出(I/O)產品等多種高速解決方案,且繞過了印刷電路板(PCB),能大幅減少插入損耗和串音干擾。 TE Connectivity資料和設備業務部門產品經理Dean Harmon表示,TE致力於成為讓連接器和電纜插槽產品在更高的資料速率下實現連接的廠商,本次全新推出的STRADA Whisper電纜插槽可以優化高頻訊號的完整性,助力企業設計下一代資料中心設備。 新型STRADA Whisper電纜插槽能夠有效維持對高頻訊號完整性的優化,並節省PCB空間,有助於針對高密度設備的系統設計。STRADA Whisper電纜插槽可以相容於多種TE背板、中板或輸入/輸出(I/O)產品,包括SFP連接器、QSFP連接器、QSFP-DD連接器、Sliver連接器、OSFP連接器(以及可依據客戶要求客製的電纜插槽)等,使系統架構師能夠靈活地打造客戶所需的高級通訊設備。
0

網路攻擊指數級成長 硬體安全機制保障IoT應用

話雖如此,幾乎每週都有主流媒體不斷提起有關數位安全性的漏洞,通常是涉及消費者信用卡資訊被盜或不當使用的損失。不幸的是,此類新聞僅是每天發生在網路安全遭受攻擊的成千上萬案例之一。安全威脅可用來竊取有價值的資料,造成大範圍的破壞,甚至更令人擔憂的是掌控關鍵的系統。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分散式阻斷服務(DDoS)攻擊可能是最常見的威脅。2016年,Mirai殭屍網路(它造成了整個網際網路的中斷)是第一個讓組織意識到這類威脅的重要警訊。此後,Mirai的後繼者,如Aidra、Wifatch和Gafgyt,以及BCMUPnP、Hunter52和Torii53等新加入的殭屍網路,已經擁有數百萬個IoT設備的侵入許可權,以傳播他們的DDoS惡意攻擊軟體、加密貨幣挖礦軟體以及垃圾郵件的中繼代理。 物聯網安全威脅綿延而生 隨著部署和連接更多社會和工作的場所,造成安全威脅無處不在,而且規模越來越大。以智慧城市為例,在無所不在的無線通訊和機器/深度學習的基礎下,智慧城市背後的基本理念包括依需求調適的交通控制、跨電網的自動負載平衡管理和智慧街道照明。假設城市中智慧交通控制被一個假想敵攻擊,惡意控制交通流量的感測器、交通號誌燈、協調管控車輛的汽車網狀網路和控制設備等基礎設施的情境。利用無線網狀網路在重要的交通要道上控制交通號誌燈或車輛之間的通訊,已經不再是好萊塢大片中才會出現的場景,而是一項嚴肅的現實議題。 另一方面,關注聯網醫療設備的興起,商店裡智慧標籤幫助零售購物的體驗,以及家庭和電器連接手機。如果可以用智慧型手機打開爐子、解鎖前門、解除警報系統,其他人的裝置可以嗎? 上面的例子都與生活相關,但對於那些消費者看不到的案例呢?針對自動化製造環境部署的工業物聯網(IIoT)─一個安全性的漏洞會導致什麼樣的混亂,以及生產停機和設備損壞可能造成什麼樣的財務後果?隨著潛在攻擊面數量的指數級成長,物聯網的安全必須能夠全面普及、穩健以及快速恢復(圖1)。 圖1 物聯網設備和威脅的指數成長 為什麼物聯網安全不能只依靠軟體? 試圖竊聽或非法獲取資訊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最早記錄的事件包括1985年荷蘭電腦研究員威姆.凡.艾克(Wim van Eck)的努力投入。他透過截獲和解碼的電磁場顯示器竊取(讀取)資訊。他的開創性作為強調了一個事實:利用少量廉價的元件,仍可以繞過昂貴的安全措施達到目的。 如今,這種非侵入和被動式的電磁側通道攻擊變得更加複雜,並且成為攻擊者眾多武器的其中之一。其他側通道攻擊方法包括微分功率分析(Differential Power Analysis, DPA),通常與電磁側通道攻擊一起進行。透過這種攻擊方式,加密金鑰、密碼和個人身份等敏感資訊,可以在執行加密處理指示時,經由物聯網設備微控制器的電磁訊號被「洩露」。如今,寬頻接收器作為軟體定義的無線電應用已可以廉價取得,可用於檢測和儲存作業時間線上的電磁訊號模式。 DPA是一種稍微複雜的竊取方式。簡單的功率分析用於測量設備在操作過程中處理器的功耗。由於處理設備消耗的功率因執行的功能而異,因此可以透過放大功耗時間表識別離散功能。基於AES、ECC和RSA的加密演算法功能需要大量運算,並且可以透過功耗量測分析來識別。檢查功耗可以發現以微秒為間隔的密碼學經常使用各個數位運算,例如平方和乘法。DPA在簡單的功率分析中增加了統計和糾錯技術,以達成祕密資訊的高精度解碼。 攔截透過有線或無線通訊方式傳輸的資料也可能會洩露機密資訊。隱蔽通道和「中間人攻擊」是利用監聽IoT設備與主機系統間的通訊,用來收集資料的有效方法。但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可能須放棄控制設備的協定棧,也可能洩漏操控遠端連接設備所需的私密金鑰。 駭客使用的另一種攻擊技術是針對未受保護的微控制器(MCU)和無線系統晶片(SoC)設備植入故障碼。就最簡單的方式而言,該技術可能降低或干擾微控制器的供電電壓,並呈現不穩定的錯誤情況。隨後,這些錯誤可能會觸發受保護的其他設備打開保存機密資訊的寄存器,進而受到侵入。竄改系統的時脈訊號,例如更改頻率,植入錯誤的觸發訊號或更改訊號電平,也可能導致設備產生異常狀況,並傳播至周圍的IoT設備,造成私密資訊暴露或控制功能被操控的潛在威脅。這兩種情況都需要實質造訪設備上的印刷電路板(PCB),而且是非侵入性的。 由於許多IoT設備的保護措施都是基於軟體的安全技術,因此資訊安全容易受到入侵。標準密碼加密演算法,諸如AES、ECC和RSA之類的軟體堆疊,都運作在微控制器和嵌入式處理器上。如今使用價格低於100美元的設備和軟體,不但可以觀察功耗,也可使用DPA技術取得私人金鑰和其他敏感資訊。甚至不必成為這些分析方法的專家,就能利用現成的DPA軟體工具自動完成整個過程。諸如此類型的攻擊已不限於理論領域,現在已被全球的駭客廣泛使用。 隨著各種攻擊面向的不斷增加,物聯網設備和系統的開發人員需要重新考慮其執行和整合安全防護功能的方法,如此才能具備更加穩健和快速回復安全的能力。 OTA更新確保硬體安全 如果設計新的IoT設備,必須徹底檢查該設備可能面對的攻擊以及必須加以防範的威脅模式。嵌入式系統的設計規範通常始於產品要求的功能及其工作方式,從源頭審查安全需求並將其納入產品規格是謹慎的第一步。大多數IoT設備預計可以使用很多年,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透過空中更新(Over the Air, OTA)進行韌體更新,而僅此功能就需要考慮進一步的攻擊面。要防護所有攻擊面向,需要從晶片到雲端確實執行硬體安全的設計模式。 IoT硬體安全建置要素分析 本節將探討一些硬體的安全技術,這些技術可為IoT設備提供可靠的安全機制。從晶圓廠開始即在硬體中實現安全性,並創建一個無法更改的固定識別證,這樣做的目的是嘗試破壞此類IC或設備的代價將遠高於攻擊軟體安全性漏洞的成本。在選擇微控制器或無線SoC時,嵌入式設計工程師應認知到,基於硬體設備安全的功能審查標準與其他設備,諸如時鐘速度、功耗、記憶體和週邊設備同樣重要。 信任根 對於任何基於處理器的設備,建立信任根(Root of Trust, RoT)是硬體驗證啟動過程的第一步。在晶圓廠製造IC晶圓的過程中,RoT通常作為根源的金鑰或映射嵌入到唯讀記憶體(ROM)中,RoT不可變,並在設備啟動過程時形成錨點以建立信任鏈。RoT還可以包含初始啟動映射,以確保從第一個指令執行開始,設備運作的是真正且經過授權的代碼。這種RoT可保護設備免受外來軟體的攻擊危害。 安全啟動過程 創建信任鏈的下一步是確保啟動設備使用安全的啟動過程。使用經過身分驗證和授權的RoT映射完成第一階段的啟動後,啟動的第二階段就開始了。隨後,安全載入程式驗證並執行主應用程式碼。圖2展示使用雙核心設備的方法,而且這個過程也可以使用單核設備進行。如果需要,安全載入器可以在代碼執行之前啟動更新過程。 圖2 信任根和安全啟動過程 另一種大幅提高基於硬體安全性的技術是使用無法複製的物理特性功能(Physically Unclonable Functions, PUF)。PUF是在晶圓製造過程中,於矽晶片內創建的物理特性。由於無法預測的原子結構變化及其對固有柵極或記憶體電子性能的影響,PUF為半導體元件提供了唯一的身分標誌。 從本質上來說,不可預測/混亂的差異為每個IC創建了一個獨特的「指紋」,實質上是一個數位出生證明。它們不可複製,即使試圖使用相同的製程和材料重新創建一個相同的IC,所生成的PUF也會不同。利用PUF技術,包括單向轉換函數(利用空間可變性)或反覆運算的挑戰─回應機制(利用時間可變性),從中提取可重複的加密金鑰。 PUF非常安全,並且具有防竄改能力。PUF可將安全金鑰儲存區中的所有金鑰進行加密,金鑰在啟動時會重新生成而不儲存在快閃記憶體中,而且必須對單一設備發起全面攻擊才能提取金鑰。 PUF包裝的金鑰也可經由應用程式處理,同時保持機密。這種技術和複雜性實質上需要侵入奈米等級的矽晶片,其目的是要進行反向工程或在執行PUF基礎下取得完全複製的分子變異,這對大多數(即使不是所有)入侵者來說都是難以做到的。也有晶片業者將硬體安全嵌入每個安全無線SoC和模組的核心。安全整合涵蓋整個產品生命週期,從晶片到雲端以及從最初的設計到整個生命週期結束(圖3)。 圖3 設備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硬體安全應注意的事項 安全元素 藉由在硬體中提供安全功能,對手在嘗試入侵或攔截機密資訊時將面臨艱鉅、昂貴且徒勞無功的困境。具有全面硬體安全功能的安全性群組件,可將安全性與主機隔離。通常安全元素的屬性是經由獨立的晶片提供。 安全元素具有四個關鍵功能以增強設備安全性:RTSL的安全啟動,專用的安全內核,真正的亂數產生器(TRNG)和鎖定/解鎖的安全調試。使用RTSL的安全啟動可提供可靠的韌體執行並保護免受遠端攻擊。 專用的安全核心結合了DPA對策,其中包括使用隨機遮罩來保護內部計算過程,並將矽晶中執行的這些計算時序隨機化。TRNG使用不確定的高熵隨機值來幫助創建強大的加密金鑰,並且符合NIST SP800-90和AIS-31標準。安全調試鎖定調試介面,以防止晶片在現場作業時受到入侵,並允許經過認證的調試介面解鎖,以增強故障分析能力。 Silicon Labs提供了Simplicity Studio作為上述硬體安全功能的補充,Simplicity Studio為一整合的開發環境(IDE),由一系列軟體工具組成,可簡化開發過程。Simplicity Studio的其他功能還包括查看設計的能耗設定檔和分析無線網路通訊的功能。Silicon Labs是安全物聯網聯盟(ioXt)的成員。ioXt使用國際公認的安全標準定義的認證過程,透過該過程對設備進行評估和評等以確保其安全運作。 維持硬體安全可降低功耗 除了實現強大的安全性並降低成本外,使用基於硬體的IoT安全還提供了降低功耗的優點。在軟體中執行加密演算法會為微控制器帶來巨大的運算負擔,增加功耗並縮短電池壽命。將加密處理分流到專用安全核心可實現更節能和更高性能的設計。所有連接設備的安全威脅無處不在,並且不斷變化。過去,基於軟體的安全技術運作良好,但已延伸為潛在的攻擊面。使用基於硬體的方法可實現安全性,現在並被認為是實踐整體和穩健安全機制的唯一可行方法。 (本文作者為Silicon Labs全球資安長)
0

英飛凌推OptiMOS源極底置25V功率MOSFET

英飛凌(Infineon)持續專注於解決現今電源管理設計面臨的挑戰,透過元件層級的強化實現系統創新。源極底置(Source Down)是符合業界標準的全新封裝概念,英飛凌已推出首批基於該封裝概念的功率MOSFET—採用PQFN3.3×3.3mm封裝的OptiMOS 25V。這款裝置在MOSFET性能方面樹立了新的產業標竿,不僅導通電阻(RDS(on))降低,還具有良好的散熱管理指標,其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包括馬達驅動、SMPS(包括伺服器、電信和OR-ing)及電池管理等。 新封裝概念將源極(而非傳統的汲極)與導熱片相連。除了實現新的PCB布局,更有助於實現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性能。目前推出兩種不同封裝的版本,分別是源極底置標準閘極(Standard-Gate)和源極底置置中閘極(Center-Gate)的PQFN 3.3×3.3mm封裝。源極底置標準閘極的封裝是基於既有的PQFN 3.3×3.3mm引腳輸出組態。電子連接的位置保持不變,使得全新的源極底置封裝能直接取代現行標準的汲極底置(Drain-Down)封裝。另外針對置中閘極版本,其閘極引腳被移至中心位置,可輕鬆達成多個MOSFET並聯。由於汲極到源極的沿面距離增加,因此可將多個裝置的閘極連接到同一PCB層上。此外,將閘極連接移至中央位置還能使源極面積變大,亦有助於改善裝置的電子連接。 這項創新技術可大幅降低RDS(on),較現行技術減少多達30%。相較於目前的PQFN封裝,結殼熱阻(RthJC)亦獲得大幅改善。由於寄生效應降低,PCB耗損改善,加上出色的散熱效能,新封裝概念將為任何當代的工程設計帶來更多附加價值。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