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NSA

NSA

- Advertisment -

是德助魅族推5G智慧手機 支援先進行動應用/連接功能

是德科技(Keysight)是日前宣布魅族科技(Meizu)選擇使用是德科技射頻自動化工具套件,來驗證增強型行動寬頻(eMBB)的效能,以支援專為5G智慧型手機開發的多媒體應用。 魅族科技是中國智慧型手機設計與製造商,該公司選擇使用是德科技5G裝置測試解決方案,來因應不斷成長的全球5G市場。這些解決方案基於 Keysight UXM5G無線測試平台,可協助魅族科技在從初期研發到設計驗證、符合性驗證及生產製造的整個工作流程中,全面驗證5G裝置。 魅族科技研發中心助理副總裁李濤表示,選擇使用是德科技5G裝置測試解決方案,來加速對5G智慧型手機進行射頻驗證,讓消費者能獲得簡單、直覺的行動裝置使用體驗。藉由使用經驗證並廣為產業採用的5G裝置測試平台,魅族科技可設計並推出支援先進5G服務的高效能智慧型手機。 魅族科技依賴5G NR獨立模式來支援消費者和垂直產業(例如製造、物流、運輸和遊戲)所需的應用和連接功能。是德科技提供通用的硬體和軟體測試平台,以便在 3GPP 定義的所有頻段中,以及在非獨立(NSA)和獨立(SA)模式下,驗證各種不同外觀和尺寸的5G裝置。 是德科技資深總監曹鵬表示,很高興是德科技5G測試解決方案能協助魅族科技,在全球5G市場中建立成功的領導地位。此解決方案可因應各種不同的測試要求,包括射頻、資料傳輸速率、相符性測試,以及行動通訊業者驗收測試等,讓魅族科技能以經濟有效的方式,在通用的硬體平台上靈活地驗證多元的產品。 不斷成長的5G晶片和裝置製造商生態系統,以及全球 380 多家投資於5G網路試運轉和部署的行動通訊業者,全都需要可靠的測試工具,以便在5G網路進入商轉之前驗證裝置效能。是德科技5G裝置測試解決方案是全球頂尖5G裝置和晶片組製造商的最佳助手。
0

5G考驗天線設計 模擬將成關鍵技術

上述三大5G應用場景中的eMBB 場景主要提升以「人」為中心的娛樂、社交等個人消費業務的使用體驗,「高速率、大頻寬、低時延」正是提高個人用戶消費體驗的關鍵。而手機終端作為使用者體驗5G的重要載體,在5G時代下面臨著新的通訊架構與設計挑戰。 5G終端天線研發面臨多重挑戰 5G已於2019年底正式進入商用,這將帶來大量資料通訊、萬物互聯、即時交互、工業物聯網等新型業務的快速發展。因此,5G儼然已經成為當前移動通訊產業的關注焦點。未來的5G系統將著眼于全頻段,即不僅局限於低頻段(6GHz及以下頻段),也將考慮毫米波頻段。而天線作為移動通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研究與設計對移動通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5G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用戶體驗的革新:華為Mate30系列手機內部整合了21根天線,不僅支援5G,還要支援4G、3G、NFC、GPS、Wi-Fi、藍牙等無線技術。在這21跟天線中,5G使用了14根,這也揭示了5G新的通訊架構下,手機終端天線發展真正的技術需求。在終端設備中信號品質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用戶體驗,所以,5G終端天線的設計必將成為5G部署的重要環節之一。 3GPP把5G頻段分為FR1頻段和FR2頻段(圖1),其中FR1的頻段通常被稱為Sub-6G頻段,範圍為450MHz~6GHz,FR2頻段為24.25GHz~52.6GHz,通常被稱為毫米波頻段。毫米波頻段的優勢是具備大量的可用頻譜頻寬、波束窄、方向性好、頻段許可獲取成本低。借助于先進的毫米波自我調整波束賦型和波束跟蹤技術,可以確保在真實環境中毫米波終端與基地台實現穩健的行動寬頻通訊。 圖1 5G頻段分成Sub-6GHz與毫米波兩個群組 採用5G初級階段的NSA組網方式,5G網路與4G網路並存,而5G 設備要達到更高速、穩定、低時延等要求則依賴於以下幾個因素: .更多頻段 .多個頻段之間的載波聚合技術 .大規模MIMO等技術 當前手機終端天線淨空普遍壓縮至2mm左右,而終端天線設計中既要兼顧sub6G與毫米波頻段的多頻段需求,又要支援MIMO天線技術,多頻帶CA技術實現場景需求,這些技術的引入都對5G手機終端設計研發提出了高難度的挑戰。 在NSA組網模式下,4G頻段天線與5G頻段天線並存;3GPP中,4×4 MIMO天線作為強制入網要求。5G終端產品內的天線數目激增,面對這麼多天線,天線效率、天線共存、天線佈局等問題亟待研究解決,天線設計面臨著重大挑戰。 其次,在5G通訊中,低頻的頻譜資源終歸是有限的,毫米波應用的潛力巨大,毫米波具有極寬的絕對頻寬,提高通道容量和資料傳輸速率的毫米波技術成為了未來5G通訊關鍵技術之一。但毫米波信號介質和輻射損耗較大,如何減少毫米波在終端內的損耗,確保毫米波更好的傳輸特性是工程師要面臨的一個挑戰。 最後,5G手機中集成多種晶片模組,CPU、射頻模組、基帶晶片、螢幕都是功耗與發熱的大戶,而5G晶片的計算能力要比現有的4G晶片高至少5倍,功耗大約高出2.5倍。並且手機的散熱好壞不僅僅影響用戶體驗,同時影響手機內部器件工作狀態,這使得5G手機的散熱技術研究面臨重大挑戰。 六大關鍵技術應對5G天線設計挑戰 為了滿足5G下行峰速20 Gbps,需要提供最大100 MHz的傳輸頻寬,為了滿足大頻寬連續頻譜的稀缺,在5G通訊中採用載波聚合(CA)來解決。但是如果發送和接收路徑之間的隔離度或者交叉隔離不足,多個頻段的無線RF信號可能會相互干擾,則CA應用中會出現靈敏度降低(Desense)問題。 所以,5G手機終端的Desense問題會比之前更為複雜,需要對Sub6G頻段與毫米波頻段共存狀態下對Desense問題根因分析,提前應對信號干擾問題。以下將介紹六種應對5G手機天線設計挑戰的關鍵技術。 模型處理與前處理 目前市面上5G手機大多採用NSA組網架構,相容4G通訊與5G通訊。相對於毫米波頻段,sub 6G頻段集中在2.5GHz—6GHz,sub 6G頻段天線和4G頻段天線調試方法類似,在當前流行的金屬邊框、全面屏手機內容易實現,天線設計形式採用PIFA天線+寄生形式,傳統的FPC天線(圖2)或者LDS天線都可以勝任。 圖2 FPC天線和支架 而在終端天線設計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跨領域協作的問題,不同領域的模型側重點和建模演算法不一致,外界導入的模型通常有面破損、線段不連續等問題,天線工程師經常耗費大量精力來對導入的結構件進行模型修復以及天線pattern建模。由於對建模要求不同,天線工程師拿到的結構模型通常無法滿足需求,需要多次跨部門多次溝通才能滿足需求,影響終端天線的設計進度。所以天線工程師迫切需要一種能快速對導入模型快速修復、建模等操作,並且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學習的軟體。 應對這種情況,ANSYS提供了前處理模組SpaceClaim來進行模型修復、修改等功能,大大提高天線工程師的開發效率。 ANSYS SpaceClaim是非常強大的幾何建模和修復處理軟體,並且提供了非常易用的中文交互介面。它基於直接建模思想,提供一種全新的CAD幾何模型的交交互操作模式,在集成工作環境中使設計人員能夠以最直觀的方式進行工作,可以輕鬆地對模型進行操作,無須考慮錯綜複雜的幾何關聯關係,並且提供了高級的實體建模、特徵編輯、裝配、分組功能。介面方面可以直接讀取主流CAD軟體模型,並支援Parasolid,ACIS、STEP、IGES等中間格式模型檔。 對於模型處理和修復,SpaceClaim能夠快速的完成對細小特徵的自動檢查、刪除、模型中面的自動抽取等,並具有一鍵式的檢查和修復功能。另外,提供的布耳運算、倒角、印痕、抽殼、抽中面以及參數化建模等功能,可以快速的説明工程師完成複雜模型向有限元模型的轉化工作。 毫米波天線設計 5G行動通訊技術中,低頻的頻譜資源終歸是有限的,毫米波應用的潛力巨大,未來運營商可以利用5G低、中、高頻段三層組網,1GHz以下頻段做覆蓋層,Sub 6G做容量層,毫米波做熱點覆蓋的高容量層,建成一張全國性的廣覆蓋、大容量的5G網路。毫米波相比於Sub 6GHz的時延更短,是Sub 6G頻段的四分之一。由於具有極寬的絕對頻寬,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通道容量和資料傳輸速率的毫米波技術成為了未來5G移動通訊關鍵技術之一。 相比於4G無線網路的寬範圍覆蓋,5G無線網路的特點是天線波束實現波束指向性,波束成型可以限制波束在很小的範圍內,因此可以降低干擾從而有效降低發射功率。多天線技術帶來了更多的空間自由度,因此使通道的反應更加精准,從而降低了各種隨機突發情況通道性能的降低。 要實現波束指向性與波束跟蹤能力,需要使用相位控制陣列技術。通過相位控制陣列可用于生成輻射方向圖及用以控制輸入信號,進而解決毫米波覆蓋問題。所以,相控陣技術,包含相位控制陣列波束成型(圖3)與相位控制陣列波束切換(圖4),對於在終端設備中採用毫米波天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圖3 相位控制陣列波束成形 圖4 以相位控制陣列技術實現波束切換 而為了將毫米波相控陣天線裝進手機終端產品中,毫米波天線實現形式也有了突破。目前毫米波天線陣列的實現的方式可分為AoC(Antenna on Chip)、AiP(Antenna in Package)兩種(圖5)。其中AoC天線將輻射單元直接整合到射頻晶片的後端,該方案的優點在於,在一個面積僅幾平方毫米的單一模組上,沒有任何射頻互連和射頻與基頻功能的相互整合。考慮到成本和性能,AoC技術更適用於較毫米波頻段更高頻率的太赫茲頻段(300GHz~3000GHz)。 圖5 AoC天線與AiP天線 而AiP是基於封裝材料與工藝,將天線與晶片集成在封裝內,實現系統級無線功能的技術。AiP技術利用矽基半導體工藝整合度提高,兼顧了天線性能、成本及體積,是近年來天線技術的重大成就及5G毫米波頻段終端天線的技術升級方向。 目前毫米波天線在手機終端產品中的應用,面臨著天線性能與製程技術的挑戰。相位控制陣列天線需要進行波束掃描,天線各通道處於不同相位的狀態,高頻率毫米波經歷較高的介質、材料損耗和衰減,一系列天線元件協同工作後,通過幅相加權技術來實現波束掃描功能,通過將信號聚合形成波束,以擴展其覆蓋範圍。而相位控制陣列天線中所整合的元件,增加了終端內部的占用空間,如何保證相控陣天線性能是毫米波天線的關鍵技術。 此外,毫米波波長短,天線單元結構複雜、疊層結構、垂直對位元精度影響,就會導致較大的相位差,這就給天線毫米波元件、饋線的設計和加工帶來巨大的困難。因此,毫米波天線的關鍵技術還包括保證天線單元及相關器件的加工精度。 HFSS是功能強大的任意三維結構電磁場全波模擬設計工具,是公認的業界標準軟體,它採用有限元法對任意三維結構進行電磁場模擬,模擬精度高,可用於精確的電磁場模擬和建模,國內有廣泛的應用,它擁有功能強大的三維建模工具,能夠方便地建立任意的三維結構,支援所有射頻和微波材料,實現元件的快速精確模擬(圖6)。 圖6 HFSS中採用的模擬方法 HFSS採用了自動匹配網格剖分及加密、切線向向量有限元、ALPS(Adaptive Lanczos Pade Sweep)等先進技術,使工程師們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有限元素法(FEM)對任意形狀的三維結構進行電磁場模擬,而不必精通電磁場數值演算法。HFSS自動計算多個自我調整的解決方案,直到滿足用戶指定的收斂要求值。其基於麥克斯韋方程的場求解方案能精確模擬所有高頻性能。 HFSS中可實現天線布局設計中的參數掃描,參數優化,敏感度分析,統計分析等精細化設計的設計空間探索功能,結合高效能運算技術,能對毫米波天線進行天線性能快速優化、關鍵尺寸敏感度分析。通過敏感度分析可以分析天線性能的關鍵尺寸影響,在製造中對關鍵尺寸進行精度把控,是提高產品良率,保證產品性能的有效手段。 場路協同模擬 終端5G毫米波天線採用了AiP技術進行天線設計,整個天線內部需要將天線、射頻前端模組以及相位控制陣列結構整合封裝,封裝中天線與射頻模組的結合需要精確模擬分析阻抗匹配。 在5G毫米波的研究過程中,後端電路與天線匹配以及堆疊影響,是毫米波天線開發的關鍵技術。針對AiP天線設計,我們可以使用ANSYS HFSS + Circuit Design來進行有源天線模擬。在Circuit Design中對射頻電路進行原理圖搭建與模擬。其中,軟體中內置有全面的RF器件並且支援對HFSS中求解的3D模型的動態連結,從而能建立準確、完善的RF電路。在Circuit...
0

台灣德國萊因選用安立知MT8000A驗證5G NR用戶端設備

安立知宣布台灣德國萊因(TÜV)採用安立知的MT8000A無線通訊綜合測試平台,成功為其用戶端設備 (CPE) 實現 sub-6 GHz射頻 (RF) 測試,為 5G NR產品開發提供了靈活的測試平台,並將持續合作共同推動 5G NR發展。 安立知的 MT8000A 無線通訊綜合測試平台,為使用寬頻訊號處理與波束成形的超快速、大容量 5G 通訊提供了靈活的測試平台。憑藉其尖端的非獨立式 (NSA) 及獨立式 (SA) 模式,多合一功能的 MT8000A 支援 sub-6 GHz 與毫米波...
0

5G商用起跑 愛立信上調全球用戶數預估

武漢肺炎(COVID-19)改變人們工作暨生活型態,部分地區的5G用戶發展因而遞延,但大多數市場並未受到影響,因此電信設備商愛立信(Ericsson)日前上調其預估的2020年底全球5G用戶數。而面對5G開台加上商用網路起跑,愛立信於日前發布行動趨勢報告表示,5G可望成為史上部署最快的行動通訊技術;企業及垂直領域導入獨立組網(Standalone, SA),也將邁出第一步。 愛立信技術長姚旦表示,動態頻譜分享是加速5G覆蓋的一大關鍵 5G的覆蓋可分為於6Hz以下的新頻段、現有的LTE頻段,以及毫米波頻段進行部署,同時預估於2025年時將覆蓋全球65%的人口。台灣愛立信技術長姚旦表示,若顧及用戶需求及傳輸量的增加而欲加速5G覆蓋,需採用動態頻譜分享(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DSS),讓4G及5G共用動態的頻譜,並因應頻寬變化調整。如愛立信的4G/5G頻譜共享技術(Ericsson Spectrum Sharing)及主動式天線的上行訊號強化演算器功能(Uplink Booster)可協助電信業者加速部署5G網路,增加5G容量及覆蓋率,並優化網路上行傳輸效率,以因應不同場景所需的無線資源即時動態分配,提供彈性網路架構並滿足消費者與企業的不同需求。 進一步回顧國內近況,各大電信業者紛紛啟用商用5G,而根據愛立信的趨勢報告指出,5G商用化趨勢仍不容小覷—疫情即便將於中短期內影響5G裝置銷售量及網路建設,但整體的發展趨勢將不會有所變動,因此5G全面商用化的進程也不會有所遞延。如愛立信目前已與電信營運商簽署了超過95項5G商用協定或合約,包含中華電信在內,其中有40個5G商用網路已經上線。 同時,有鑑於5G SA組網難度及成本兼具,核心網路架構漸由NSA轉往SA雖為全球企業用戶及垂直領域的趨勢,姚旦則表示,目前台灣尚未布建5G SA基地台,且尚處於實驗及測試階段,其中關鍵不只在科技的成熟度及終端覆蓋率,消費市場的需求及成熟度也至關重要。他預期5G開台後將帶領話務量從4G往5G移動,待4G頻譜壓力減輕時,才較能考量SA架構的採用;同時,他也認為一般消費者對於5G的需求量也是決定SA架構採用時間點的關鍵,有賴市場未來持續反映5G資料傳輸的需求量。
0

安立知5G測試方案助芯訊通開發驗證模組

安立知(Anritsu)日前宣布,其5G終端測試解決方案已用於芯訊通(SIMCom)的5GSub-6 GHz 與毫米波模組的研發驗證測試。該解決方案是基於 安立知無線通訊測試平台MT8000A、無線通訊綜合測試儀 MT8821C 以及 CATR 電波暗室 MA8172A 的綜合測試解決方案,能夠支援芯訊通進行5GSub-6GHz 模組 SIM8200EA-M2、SIM8200G和毫米波模組 SIM8300G-M2 的射頻、OTA 等測試需求,確保芯訊通產品的性能。 安立知的5G終端測試方案可進行全面的驗證,能滿足5G非獨立 (NSA) 和獨立 (SA) 模式的測試,並覆蓋5G使用的 FR1 (Sub-6 GHz) 與 FR2...
0

安立知5G NR SA載波聚合測試首獲3GPP認證

安立知(Anritsu)日前宣布其獲得了首例 5G 新無線電 (New Radio, NR) 獨立模式 (SA) 載波聚合 (Carrier Aggregation, CA) 測試的認證。這些測試是基於 3GPP TS 38.523 規格,並獲得了 3GPP RAN5 工作組在頻率範圍1 (FR1) 的認可。安立知隨後還取得了 3GPP 批准其用於...
0

安立知將於MWC 2020揭5G網路解決方案

安立知(Anritsu)為整個電信生態系統以及與5G相關的不同產業垂直領域提供測試與監控解決方案,該公司的測試和量測解決方案廣泛包括所有裝置、基地台和接取網路、資料中心以及核心網路,並涵蓋研發(R&D)、認證、生產和安裝/維護的完整生命週期。針對行動網路的監測解決方案具備先進分析以及網路性能的洞察力,更提高跨領域的能見度。 在2020年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 MWC 2020)期間,安立知將聚焦於5G裝置及應用測試、一致性測試、車聯網(C-V2X)、現場安裝與測試、雲端無線接取網路(C-RAN)部署、先進分析以及電信雲端支援等關鍵的測試與監控解決方案。 舉例來說,安立知的5G V2X解決方案搭配dSPACE系統,使用硬體迴路(HIL)車輛模擬技術進行車輛對網路的測試;SmartStudio NR則為首個基於狀態機的圖形使用者介面(GUI),可模擬5G-NR行動網路,實現快速、高效率的 5G裝置測試和驗證;用於5G裝置/晶片組研發測試的最新MT8000A 5G網路模擬器整合行動邊緣運算(Mobile Edge Compute, MEC)應用伺服器,並提供網路切片能力,可為新產業垂直應用環境進行測試。 而安立知ME7873x及ME7834x一致性測試系統持續進化。ME7873NR支援sub-6 GHz與毫米波(mmWave)的5G NR非獨立(NSA)和獨立裝置(SA)進行射頻(RF)、性能和無線電資源管環(RRM)一致性測試。ME7834NR系統支援sub-6 GHz與mmWave的5G NR NSA和SA裝置進行協議一致性測試;MS2090A Field Master Pro為5G NR現場測量工具,具有5G解調/分析功能與即時頻譜分析儀;MT1000A Network Master Pro具有10G、25G和100G介面的可攜式易用測試解決方案,可準確測量和分析關鍵網路性能參數,包括PTP、定時精度和延遲,讓5G營運商得以確保URLLC性能,且更有信心提供端對端的服務品質。 eoMind提供增強分析和機器學習異常檢測功能,這讓...
0

R&S無線通訊測試儀獲交大寬頻行動通訊實驗室採用

在5G發展上,絕大多數行動網路營運商初期皆在現行的LTE行動網路基礎上採用非獨立(NSA)模式運行並擴展5G新頻段。因此,行動裝置必須可同時在兩種網路中運作。羅德史瓦茲(R&S)推出的R&S CMX500無線通訊測試儀即針對5G NR所研發,可無縫整合到現行的LTE測試環境中,也是5G NR獨立(SA)模式下的測試選擇。 R&S CMX500透過測量5G NR傳輸的RF參數及協定測試,增加了5G NR信令和RF測試功能,並在全球認證論壇(GCF)中通過了由3GPP所定義的41個測試案例。這些案例分別為不同的FR1和LTE頻段組合,是新一代行動通訊裝置和晶片製造商進行5G NR測試的量測選擇。 R&SCMX500測量5G NR傳輸的RF參數並執行協議測試,採用模組化設計和先進的使用者介面,使用者可輕鬆進行配置以滿足特定的測試需求。此外,R&S CMX500並可和現有的LTE測試設置整合;搭配R&S CMW500寬頻無線通訊測試儀,可提供研發過程中通用的測試解決方案。R&S CMX500可支援獨立和非獨立兩種模式,透過這套完整的測試設置,5G終端設備和基礎設施的開發人員可快速、可靠地進行測試並確保研發出的設備符合5G NR標準。
0

高通新行動平台昇華5G行動體驗

高通(Qualcomm)旗下子公司高通技術發表首款7系列高通Snapdragon行動平台,向更多消費者提供5G技術。最新Snapdragon765與765G結合第二代高通Snapdragon 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與第五代高通人工智慧引擎(Qualcomm AI Engine),打造一流的行動體驗,包括智慧多相機功能、突破性娛樂和高速電競體驗,同時維持電池續航力。 高通技術公司資深副總裁暨行動部門總經理 Alex Katouzian表示,預期過渡至5G的速度將是蜂巢式網路史上最快。該公司致力於在短時間內推動Snapdragon系列產品支援5G。擴展後的產品線,包括Snapdragon765與765G,有潛力使全球數十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體驗5G,並且提供全球使用者高速電競、智慧多相機拍攝、及全日電池續航力等使用體驗。 Snapdragon765優點包括端到端5G連網能力,具備Snapdragon X52數據機及射頻系統,是全球5G商用化進程的一大里程碑。Snapdragon X52 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旨在為全球使用者帶來三大利器—峰值下載速率可達快速數千兆元級3.7Gbps與可達1.6Gbps的上傳速率、為全球使用者提供強大覆蓋率、以及全日電池續航力。完整的數據機及射頻系統支援先進技術如高通5GPowerSave、高通Smart Transmit技術、高通寬頻封包追蹤(Wideband Envelope Tracking)技術,與高通Signal Boost等,造就優越5G性能。本產品致力於將5G優良的多模連網能力拓及全球,並支援所有關鍵區域與頻段,包括5G毫米波與sub-6GHz、5G獨立(SA)與非獨立(NSA)模式、TDD與FDD頻段的動態頻譜共享(DSS)、全球5G漫遊與multi-SIM支援等。 第五代高通人工智慧引擎結合最新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全面提升行動體驗,包括相機、音訊、語音與電競。Snapdragon765的人工智慧引擎具備全新高通Hexagon張量加速單元(Qualcomm Hexagon Tensor Accelerator),運算效能為前代處理器的兩倍,提供尖端、順暢的行動體驗。此外,最新低功率高通感測樞紐(Qualcomm Sensing Hub )讓使用者的裝置能依據周遭情境意識語音命令,且無過度耗電。 而Snapdragon765的智慧多相機拍攝功能讓使用者能選擇遠攝、廣角與超廣角鏡頭,不需額外器材拍攝絕美影像,亦可拍攝超過十億色階的4K HDR影片。 此外,5G傳輸可極度快速下載智慧、精彩的娛樂內容與順暢的4K HDR影片串流,使用者下載的最新影劇作品不僅畫質清晰,更只需短短幾分鐘。即使在離線狀態,裝置內建AI處理器也能夠將一般品質影片轉化成畫面鮮明、令人目眩的影像,宛如觀賞4K影片。高通aptX Adaptive音訊自動切換高清晰模式與低延遲模式,確保音訊與畫面同步,減少影音不同步的問題。 新高通Kryo475速度可達2.3GHz,先進的Adreno620GPU可提升效能達20%,造就順暢電競體驗、影片渲染等性能。除了良好電池續航力,裝置內建人工智慧可確保全天使用皆為最高效率、智慧監控電池健康狀況與安全性,並確保一切運作更為直覺。高通Quick Charge人工智慧可延續電池使用週期最高達200日,並可支援快速充電,讓使用者可隨時投入最愛活動,不需等待。
0

台灣5G商用2020啟動 IDC:垂直應用再等2~3年

NCC將於12月10日開始進行5G頻譜競標,意味著台灣5G商用服務即將啟動。對此,IDC 國際數據資訊觀察,在5G頻譜競標、釋照後,預計在2020年6、7月台灣電信業者就會開啟5G商用,不過會先以消費性服務為主(如智慧手機、AR、VR等),至於垂直應用方面,需要一段時間部署SA基礎建設與設備,因此如工業、醫療、汽車等領域要實現5G商用,時間點約落在2023年左右。 IDC資深市場分析師葉振男表示,垂直應用是5G市場關注焦點,不過這些應用多是要等5G SA架構和標準完善後才有辦法實現。目前標準部分預計在2019~2020年釋出,3GPP原本預計在2019年底釋出R16版本,但依照其以往釋出時間通常會延遲個一到兩季的情況,較有可能的公布時間應會是在2020年第一季。而在釋出之後,電信設備商還需要約兩季的時間打造設備,而電信業者取得設備後也需花將近一年的時間進行試驗,以落實垂直場域的應用和服務,上述流程、時間加起來,推出台灣5G垂直應用服務真正實施的時間點約莫是在2023年或之後。 IDC資深市場分析師葉振男說明,在SA建置尚未完善下,台灣5G會先以消費性應用為主。 葉振男進一步說明,5G垂直整合應用之所以須等SA架構完善後才得以實現,主要原因在於許多應用(汽車、醫療等)都需要更好的延遲性,延遲性要達到3GPP的標準(10的負6次方);而這基本上是SA架構才有辦法達到,NSA架構是無法達成的。也因此,在延遲性無法達到3GPP制定的標準推出垂直應用服務的話,基本上都不會有好的效果或是使用體驗。也因此,目前台灣電信業者在垂直應用的布局上,傾向等SA的架構底定,在設備端準備好也做過試驗之後,才會推相關商用服務。 葉振男指出,在垂直應用服務推出之前的時間,也就是2021~2023之間,台灣電信業者除了加快SA基礎設施的建置外,同時會先以NSA架構為主推出相關商用服務,也就是比較偏消費性的應用。像是智慧手機、頭戴式裝置(VR、AR)、球場導覽等提升民眾體驗的沉浸式應用(因這些應用對延遲性的要求沒有垂直產業高),透過這些服務讓民眾感受到5G的使用體驗是遠高於4G時代,加強民眾對5G的接受度。 葉振男說明,總而言之,在2020年5G商用開啟後的2~3年時間,台灣5G會先以消費性應用為主,同時電信業者也會花兩年的時間(2021~2023)加快SA的部署,待SA的基站、核心網和軟體都完善之後,才會開始推動車用、醫療、工廠等垂直應用。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