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
NEC/ADI合作為Rakuten Mobile提供MIMO無線電方案
NEC與亞德諾半導體(ADI)日前宣布合作為Rakuten Mobile設計出適用於5G網路的大規模MIMO天線無線電單元。該無線電單元採用ADI第四代寬頻RF收發器解決方案,可實現高精度大規模MIMO,並具有5G開放式虛擬無線存取網路(vRAN)介面,可滿足Rakuten Mobile端對端全虛擬化雲端原生行動網路之需求,透過3.7GHz大規模MIMO和數位波束成型技術實現高效的大容量傳輸。雲端原生虛擬網路代表一個重大轉變:通訊服務供應商將以何種方式在全球範圍內以明顯較低的成本提供高速的網際網路存取,並盡可能毋需物理基礎設施相關的維護、保養、維修和人工成本,因為正是這些因素阻礙了傳統網路的發展。NEC則已開始針對Rakuten Mobile提供5G網路大規模MIMO天線無線電單元。
NEC與ADI宣布合作為Rakuten Mobile設計出適用於5G網路的大規模MIMO天線無線電單元
NEC副總裁Nozomu Watanabe表示,ADI的RF收發器專門設計用來支援大規模MIMO和小型基地台系統等無線應用,可簡化系統設計,減小尺寸和重量,並最大程度地降低功耗。虛擬化是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可靠技術,全球領先的電信供應商正不斷探索此領域並將其視為通訊的下一個發展方向。ADI的RF設備使我們提供的連接技術滿足需求,以搭建支援5G全頻譜系統的架構。
ADI副總裁Greg Henderson認為,5G網路連接技術的新一波趨勢是由彈性來定義。透過與NEC攜手合作為Rakuten Mobile開發第一個大規模MIMO裝置,為推動5G連接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這個生態系統錯綜複雜,但其主要目標就是讓各方無縫協作,從成本、時間和資本設備各方面來提高整體效率。這些環節都將使我們朝真正的虛擬化網路更進一步。
ADI第四代寬頻RF收發器將四通道發射器、接收器和數位預失真(DPD)整合在一個晶片內。該無線電方案可完全透過軟體重新配置,並且覆蓋全部sub-6GHz 的5G頻段,簡化無線電設計。
NEC於樂天行動網路採用NXP射頻多晶片模組
恩智浦半導體(NXP)和NEC宣布,NEC選擇恩智浦射頻Airfast多晶片模組(RF Airfast multi-chip module),為日本行動網路營運商樂天Mobile(Rakuten Mobile)提供用於巨量天線MIMO 5G天線無線電單元(Massive MIMO 5G Antenna Radio Unit)。
NEC的Massive MIMO 5G天線RU搭載5G開放虛擬無線接取網路(Virtu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vRAN)介面,並已被樂天Mobile應用於其完全虛擬化的雲端原生行動網路(Cloud-Native Mobile Network)。RU運用極其精確的數位波束成形(digital beamforming)實現高效的大容量傳輸,並透過提高電路整合水平實現小型化,以簡化安裝難度。
恩智浦全新AFSC5G40E38 RF Airfast多晶片模組專為滿足日本5G基礎建設部署的頻率和功率需求所開發。這款裝置為恩智浦正在開發與擴展的射頻Airfast多晶片模組產品組合的一部分,旨在推動全球5G基礎建設部署。恩智浦射頻Airfast多晶片模組能夠針對不同地區的頻率和功率需求提供通用封裝,幫助網路行動營運商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NEC與樂天Mobile運用恩智浦射頻 Airfast多晶片模組,合作開發和製造5G基礎建設。
NEC無線連接解決方案部門副總經理Kazushi Tsuji表示,恩智浦5G射頻Airfast多晶片模組能夠支援日本5G基礎建設所需的頻率和功率級。這項技術的靈活度、整合度和效能讓該公司能夠快速有效地開發用於5G基礎建設的無線電產品。我們很高興能夠與樂天和恩智浦攜手合作,為終端用戶帶來5G體驗。
工研院攜手廣達開發多天線筆電 助攻5G布局「薄」得滿堂彩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生活習慣,帶動遠距辦公、線上教學、網路購物與娛樂的成長動能,人們對5G的需求更迫切,疫情將加速5G布局高速展開。在行動社會下,智慧手機、筆電、穿戴式裝置日趨輕薄短小,輕薄化3C產品需塞入更多天線和電子零組件,才能滿足5G世代下消費電子「高速率」、「多功能」的需求。工研院發表全球首創的「積層式3D線路技術」,此一技術並已導入全球筆記型電腦設計製造大廠廣達電腦,運用在玻璃、陶瓷、金屬等多材質上製作立體多層、並且線寬僅15µm(微米)的電路,有助3C產品達到5G高速率的要求。為助產業搶攻5G商機,工研院與廣達合作,運用此技術成功開發出「超薄多天線(Massive MIMO)高屏占比窄邊框筆電」,此技術筆電屏占比(Screen-to-body Ratio)可提高至90%、提高傳輸速度達1Gbps以上,預估每年將帶動產值達1千億元,有益催化5G發展,協助台灣產業進軍國際,在5G時代大放異彩。
2020年跨入5G元年,5G市場蓄勢待發。依據研究機構Yole報告顯示,由於5G商機,全球手機射頻和天線組件市場產值將從2017年150億美元攀升到2023年350億美元。因應5G時代的來臨,刺激天線和電路板需求走旺,同時未來天線和電路板必須導入更高頻高速和低訊號損失的設計,才能滿足5G終端應用高速率、低延遲的需求。有鑑於此,工研院積極投入前瞻的天線和電路板技術研發,以協助產業搶攻5G市場。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胡竹生表示,工研院已擘畫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協助產業導入高科技布局5G,升級智慧裝置與服務,以利迎向智慧生活。工研院研發全球首創的「積層式3D線路技術」,此技術具備三大特色,一、「細線寬」:電路線寬僅15µm,突破過去3D線寬最細為100μm的瓶頸,可在微小電路板畫出更細、更多的電路,符合5G產品輕薄的需求;二、「立體多層」:能在3D曲面製作立體多層電路,解決機殼背蓋內的電路布局面積不夠的問題,成功讓電路從平面單層往立體多層發展,滿足3D元件的需求;三、「多材質應用」:能在玻璃、陶瓷、金屬等材質製作電路,改善過往僅能在塑膠材質製作的窘境,以提升產業競爭力,協助產業掌握5G商機。
廣達電腦研發中心副總經理許家榮表示,如何讓多天線應用於全金屬且具高屏占比的筆電是目前業界一大挑戰,廣達透過天線技術,材料與製程技術結合產學研發能量,共同開發全球首創的結合金屬機殼的5G多天線通訊系統,此系統可運用在筆電與平板等產品,讓產品能在滿足消費者對於金屬質感外觀與窄邊框全螢幕視覺要求的前提下,同時符合高性能的無線通訊品質,突破台灣代工產業傳統的價格戰,創造產品價值與提升產業的競爭力。
工研院研發的「積層式3D線路技術」,透過創新的材料配方和製程,將電路線寬變細,能在多種材質製作立體多層電路,大幅縮小天線面積逾60%,讓3C產品容納更多天線,譬如以前筆電只能放2隻天線,但這次工研院與廣達合作的筆電,內部可放12隻天線,可助筆電實現多天線、高速率的需求,工研院透過前瞻技術協助業界開發革新產品,搶攻市場新藍海。
當前,工研院與國際品牌廠、系統廠、零組件廠合作,導入「積層式3D線路技術」至3C(天線、連接器、傳輸線)、汽車電子、工業感測器等應用領域,並進行產研合作,結合國內機械、材料、資通等跨領域,促成「積層式雷射誘發3D天線製程與設備聯盟」成軍,整合上下游材料、設備、元件,建立完整自主的台灣3D電路產業供應鏈,強化我國產業競爭力。此外,由工研院、廣達、宏葉新技、連展、霖昱、盛聚等成立的「Gbps高屏占比高速傳輸終端裝置」聯盟,建立台灣B4G/5G高頻通訊產業鏈,率先發展B4G/5G高速傳輸終端產品,可望為台灣廠商在5G市場搶得先機,並已獲得經濟部技術處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支持,發展次世代高屏占比高速傳輸筆電,每年可望帶動產業創造新臺幣1千億元以上產值。
小米Mi 10手機採用NXP射頻前端解決方案
恩智浦半導體(NXP)宣布,小米Mi 10 5G智慧手機將採用恩智浦最新適用Wi-Fi 6標準的射頻前端(Radio Frequency Front-end, RFFE)解決方案。
高階5G裝置推動市場對效能、整合性、尺寸和Wi-Fi 6功能的嚴格要求。恩智浦RFFE解決方案具高度整合性,並採用3 mm x 4 mm緊密封裝。搭配Wi-Fi 6功能,能夠支援包含高階5G智慧手機等高階可攜式運算裝置,並以最高效能支援2x2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功能。恩智浦緊密型高效能RFFE解決方案能夠幫助OEM廠商縮短設計時間,並大幅加速上市時間。
小米Mi智慧手機副總裁暨硬體研發部總經理張雷表示,小米非常高興能夠與恩智浦合作,共同為該公司的旗艦5G智慧手機開發支援Wi-Fi 6功能的RFFE解決方案。恩智浦RFFE符合該公司的要求,並能提供出色的Wi-Fi 6效能,進而縮短設計時間,加速產品上市。
恩智浦的高效能WLAN11ax產品組合提供符合802.11ax Wi-Fi 6標準的2.4 GHz和5 GHz頻段,能夠支援客戶滿足對於頻寬增加不斷成長的需求。恩智浦提供的產品組合可以靈活地在這些規格範圍內擴展。恩智浦針對IEE802.11a/n/ac/ax應用提供2x2 MIMO支援。
恩智浦半導體無線電功率解決方案資深副總裁暨總經理Paul...
是德增強示波器效能 加速毫米波通訊暨應用開發
是德科技(Keysight)日前宣布推出新的UXR系列示波器。這款經濟型單通道量測儀器,專為加速開發下一代毫米波通訊、衛星通訊和雷達應用而設計。
是德科技通訊解決方案事業群數位和光子學研發副總裁暨總經理Brad Doerr表示,為了滿足市場對速度和頻寬不斷升高的要求,毫米波技術將不斷演進,並採用 MIMO 和相位陣列天線等新技術。 有鑑於此,是德科技推出全新的單通道示波器,它具有可動態配置的頻寬,以滿足當今的單通道毫米波寬頻量測需求。新的示波器可以快速升級,以提供兩個相位同調通道,讓業界能輕鬆跟上新興的多通道通訊潮流。
UXR0051AP Infiniium UXR 系列示波器是 UXR 系列示波器的最新成員,價格經濟實惠,提供 110 GHz 的頻率範圍和 5GHz 的標配分析頻寬,讓使用者能更快對寬頻量測進行靈活的分析。 Keysight UXR 系列示波器可搭配使用選配的毫米波寬頻分析功能,以提供出色的訊號完整性、通用性、經濟效益和效能,方便使用者利用單一儀器,進行訊號、頻譜和數位分析。
該儀器重要的特色與優點包括可在 28 GHz 至 85 GHz 頻率範圍內提供良好的...
Marvell攜手ADI開發高整合度5G射頻解決方案
Marvell與亞德諾半導體(ADI)宣布開展技術合作,將運用Marvell的5G數位平台和ADI的寬頻RF收發器技術,為5G基地台提供充分優化的解決方案。雙方將於合作期間提供全整合5G數位前端(DFE)ASIC解決方案及與之緊密配合的RF收發器,並將合作開發下一代射頻單元(RU)解決方案,包括可支援一組多樣化功能切分和架構的優化基頻及RF技術。
Marvell總裁暨執行長Matt Murphy表示,Marvell很高興能與ADI合作,共同迎接下一波5G網路架構帶來的龐大商機。結合Marvell於基頻、數位ASIC和傳輸處理器領域之地位與ADI的RF收發器技術,為尋求加速上市的5G OEM廠商搭建穩定架構。
大規模MIMO部署與毫米波頻譜需求增加了5G RU的複雜性,並為RF和無線電網路設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滿足5G之低功耗、小尺寸和低成本要求,需針對RF和混合訊號技術與數位ASIC和基頻晶片間的畫分進行優化。Marvell與ADI先進技術之結合實現了高度優化的RU設計,將可支援標準和客製兩種建置方案。
ADI總裁暨執行長 Vincent Roche表示,ADI持續引領蜂巢式無線電技術。透過與Marvell的合作,該公司看到在優化5G RF和數位鏈方面蘊藏著巨大的機會,而可使雙方客戶受益。借助ADI與Marvell共同開發的解決方案,將使客戶能為此動態市場打造高度優化的高性能產品。
是德新5G通道模擬解決方案重磅登場
是德科技(Keysight)日前宣布推出全新的5G通道模擬解決方案,以實現支援無縫連接,並可提升使用者體驗的5G部署。
是德科技通道模擬解決方案總監Janne Kolu表示,是德科技新的射頻通道模擬解決方案,建立一個緊密相連的生態系統,讓其中的參與者能以經濟有效的方式,加速推動創新5G裝置的開發和商業化,並提供更出色的終端使用者體驗。該公司完整的5G通道模擬產品組合,為裝置開發流程提供穩定一致的衰減功能,以支援經濟有效的除錯、最佳化和性能驗證。
PROPSIM FS16通道模擬解決方案為是德科技眾多創新技術的新生力軍,可加速推動5G的開發和商業化。PROPSIM FS16可驗證5GNew Radio(NR)裝置的效能,並可在毫米波頻譜中,透過波束成形技術和多天線配置,支援超寬頻寬的量測。
PROPSIM FS16進一步壯大是德科技5G通道模擬器的產品陣容,可廣泛用於標竿測試,以及裝置與基地台驗證。這項全新的5G通道模擬解決方案,讓晶片和裝置製造商能以經濟有效的方式,有信心驗證使用MIMO和大規模MIMO天線技術提高資料速率的5G設計,在真實環境中的效能。該解決方案為桌上型5GNR射頻(RF)通道模擬器,採用輕巧的模組化設計,具有可擴充的衰減通道數,並提供多種直覺的軟體工具。
PROPSIM F64通道模擬解決方案廣受5G無線設備製造商青睞,滿足其對超高衰減通道數的需求。PROPSIM FS16的問市,進一步補強PROPSIM F64的功能。PROPSIM FS16支援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指定的5GNR頻段和頻寬。這套解決方案可與是德科技諸多5G網路模擬解決方案整合,以滿足超乎全球行動標準組織3GPP規範的符合性測試效能要求。
ADI推出高整合寬頻RF收發器簡化應用設計
亞德諾半導體(ADI)推出新型寬頻收發器ADRV9026,其為RadioVerse設計和技術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用於支援包括單一和多重標準之3G/4G/5G macrocell基地台、大規模MIMO(M-MIMO)及小型蜂巢式系統等基地台應用。ADRV9026為ADI第四代寬頻RF收發器,提供與低功率、小尺寸之通用平台解決方案之四通道整合。此款軟體定義新型收發器支援頻分雙工(FDD)和時分雙工(TDD)標準,可協助簡化3G/4G/5G應用之設計,同時降低系統功率、大小、重量和成本。
RadioVerse設計和技術生態系統提供一站式無線電設計環境,專注於簡化多種市場與應用的無線電開發過程,其中包含快速原型製作平台、晶片級評估系統、模擬工具和開發套件,提供不同層次設計支援的全球化合作夥伴網路。
本產品採用14x14mm BGA封裝,主要特性含整合雙通道觀測接收器的四通道發射器和接收器;LO頻率範圍為650MHz至6000MHz;最大接收器/發射器頻寬為200MHz;最大觀測接收器/發射器頻率合成頻寬為450MHz,可用於所有本機振盪器及基頻時脈的多晶片相位同步。
開啟直覺人機互動新篇章 高整合140GHz雷達系統顯威
比利時奈米電子和數位科技研究與創新中心imec,5月14、15日於安特衛普(Antwerp)法蘭德斯會議中心舉辦年度科技盛會「Future Summits」,活動除邀請英特爾(Intel)技術長Mike Mayberry、益華電腦(Cadence Design Systems)執行長陳立武、微軟(Microsoft)HoloLens硬體與客製晶片副總裁Ilan Spillinger、嬌生公司全球負責人William Hait、WD執行長Stephen Milligan,以及美光科技(Micron)技術策略與營運副總裁Linda Somerville等多位產業界重量級人物分享創新科技思維與觀點外,亦展示超過50多項imec與合作夥伴共同研發的技術與應用成果,堪稱科技界最具指標性的前瞻技術交流平台。
在眾多展示成果中,採用140GHz頻段的多重輸入輸出(MIMO)雷達單晶片方案,格外令人注意,除了使用的毫米波(mmWave)頻段更高外,其採用CMOS技術高度整合多天線與收發器,實現精巧、小尺寸設計,亦是一大特點;再結合imec研發的機器學習演算法,可達到超精準解析度與高靈敏感測效能,為雷達感測在直覺式人機互動的應用發展再寫新頁。
5G/自駕車熱潮帶動 雷達感測應用前景俏
近來,隨著5G與自駕車發展日益升溫,毫米波技術的應用潛力逐漸受到產業界重視,相關研發活動與投資也不斷增加,除了聚焦在5G高頻通訊與汽車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雷達應用外,利用毫米波雷達實現更多元的感測應用,亦是另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舉例來說,德州儀器(TI)除了力推車用毫米波雷達方案外,亦積極將該技術拓展至工業自動化、智慧建築、智慧監控等其他應用領域,利用60GHz高頻毫米波雷達實現如人員計算、動作偵測、使用狀態偵測(Occupancy Detection)及生命跡象監測等應用。此外,英飛凌(Infineon)、Acconeer、Silicon Radar、NOVELIC等歐洲晶片廠,也都朝同樣的方向發展,甚至已推出基於60GHz毫米波雷達的感測方案。
事實上,目前上也有不少廠商是以24GHz毫米波雷達方案,來拓展上述非汽車ADAS應用的雷達感測市場,不過,由於業界已傳出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和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決定於2022年前,逐步淘汰使用24GHz超寬頻段(Ultra Wide Band)的產品,再加上基於60GHz頻段的毫米波雷達,本質上可提供比24GHz頻段更高的感測解析度,因此不少廠商已開始往60GHz技術靠攏。
至於汽車雷達常用的77GHz頻段,若要用於工業、建築和城市基礎建設,包括那些需要人機互動的應用,在全球大多數地區都是受到限制的。
頻寬決定距離解析度 140GHz方案來勢洶洶
值得注意的是,毫米波雷達感測器的距離解析度(Range Resolution)效能與使用頻段的頻寬大小息息相關,頻率愈高頻寬也相對較大,意味著感測器距離解析度愈好,因此目前已有業者推出採用120GHz頻段的毫米波雷達感測器,而imec此次所發表的140GHz毫米波雷達系統單晶片,則是另一突破性的技術進展。
以60GHz頻段來說,根據德州儀器所提供的產品資料顯示,頻寬上看4GHz,因此基於該頻段的雷達感測器距離解析度可達3.75公分;而根據imec的規格表來看,140GHz頻段的頻寬可高達10GHz,距離解析度則可到1.5公分等級(表1),而距離解析度愈小代表雷達感測後所能獲得的點雲圖資料(Point-cloud Data)可以更密,進而達到更精準的判斷效能。
imec研發團隊負責人Andy Dewilde說明,imec長久以來在CMOS技術的開發與多天線整合設計上擁有相當厚實的能力與經驗,因此能在一個外觀尺寸只有幾平方公分的完整MIMO雷達系統下,實現1.5公分的精準解析度。而更好的距離解析度性能,可開啟更多新的應用機會,這是該公司140GHz雷達系統單晶片重要的差異化特色之一。
Dewilde進一步談到,使用140GHz頻段的另一個明顯好處是,電磁波波長更小,僅2.1毫米,換言之,天線也就可以做得很小,因而imec僅透過28奈米Bulk CMOS製程技術,即可將天線直接整合至單晶片中,毋須使用昂貴的天線模組或外部天線,達到更高整合度與小尺寸設計,且未來也可輕易藉由大量量產來達到降低成本目標。
不僅如此,高頻毫米波波長小的特性,也可偵測到更小的位移變異,如細微的臉部表情變化與皮膚運動,能顯著提升位移靈敏度,有助於生命體徵偵測等應用,因此該雷達是實現車內生命體徵監測系統極佳的方案,可促成非接觸式駕駛狀況追蹤,例如偵測駕駛有沒有打瞌睡、壓力狀況是否異常,或者預防因急性健康危害如心臟疾病或癲癇發作。另一個可能應用,是利用動作和生命體徵偵測來監測小孩狀況,例如當兒童不小心被留在車內時發出警報,即使當下是嬰兒蓋著毯子睡覺,該雷達感測器也可發揮作用。
結合MIMO/機器學習 打造直覺人機互動體驗
除了140GHz高頻毫米波頻段所帶來的技術優勢外,imec也在該款雷達晶片中,加入MIMO多天線配置與機器學習能力,從而打造直覺簡單的人機互動介面。
以手勢辨識來說,其需要最小角度解析度以便能在三度空間中擷取手勢,而提升角度解析度的一個巧妙方式,是使用多顆收發器晶片的MIMO雷達原理。Dewilde說明,MIMO是為了手勢辨識而設置,藉此可達到更精確的角度解析,以正確解讀目標物相對於雷達的方向。而訊號處理與機器學習技術亦是用來偵測和分類手勢動作,從而實現直覺式人機互動。
事實上,imec已開發出一種特定的機器學習演算法,是基於一個包含長短期記憶模型(LSTM)層的多層神經網路,並透過監督式學習方式,亦即使用超過25人的內部標籤記錄(包括針對7種不同手勢的幾次擷取記錄),來訓練推論模型。實驗結果顯示,該模型可對記錄的7種手勢進行分類,且94%的時間可正確預測手勢。
imec荷蘭雷達專案研發經理Barend van Liempd指出,藉由加入機器學習能力,imec已證明雷達基於都卜勒(Doppler)訊息來偵測和分類細微動作的可行性,這將開啟新的應用機會,如實現直覺的手勢辨識人機互動。以擴增實境/虛擬實境(AR/VR)應用來說,新的雷達方案就可支援與虛擬物件的直覺式互動,手勢辨識還可以實現直覺的裝置控制,與現今語音控制或智慧觸控螢幕的人機介面相輔相成。
據了解,imec所研發的140GHz雷達晶片方案主要適用於室內的應用,操作範圍可達10公尺,且尺寸極為小巧,單一晶片大小僅1.5×4.5mm(圖1),可在幾乎各種裝置中被無形地整合,諸如筆電、智慧手機或螢幕邊框。
圖1 imec所研發的140GHz雷達單晶片尺寸僅1.45mm×4.52mm
圖片來源:imec
imec表示,該款雷達晶片初期將用於智慧建築的人員偵測和分類、遠端汽車駕駛生命跡象監測,以及手勢辨識等應用;而更多的創新應用預期將隨著開發者的創意不斷湧現。
邁向更高整合/增強感測性能
目前imec的140GHz雷達開放創新研發合作計畫,主要係由Panasonic和Sony所支持,對該項研究有興趣的公司也可加入這項合作計畫,或另外的雙邊研發計畫,或者取得該技術功能區塊的授權。
為了增加感測數據的豐富性和空間資訊,imec已著手開發下一代採用4×4的MIMO雷達系統,以及新的雷達晶片(將採用Tx和Rx是分離的兩顆獨立晶片的設計)。這將使MIMO陣列元件在可用電路板區域的分布更有彈性。同時他們也將探索獨立的雷達晶片功能能否被增加,以實現擁有更大晶片陣列的MIMO系統。
Dewilde指出,此次在Future Summits展出的140GHz雷達系統原型(圖2),採用的是2×2 MIMO設計,所以只能做一個方向的角度偵測,下一個系統,會使用新版晶片,預計研發4×4 MIMO,有更多天線,以達到3D偵測。
圖2 imec研發團隊負責人Andy Dewilde利用imec 140GHz雷達系統原型,展示手勢辨識應用。
毫米波雷達感測有可為
與其他類型的動作感測技術相比,例如基於飛時測距(Time-of-flight,...
手勢/心跳皆可偵測 140GHz MIMO雷達超有感
比利時奈米電子和數位科技研究與創新中心imec,發布以28奈米CMOS技術打造的140GHz MIMO雷達單晶片,能在兼顧小尺寸、低成本、低功耗前提下,實現更高解析度與靈敏度,可望進一步擴展毫米波雷達在手勢辨識、生命體徵監測與細微運動偵測等領域的應用版圖。
隨著5G與自駕車發展日益升溫,毫米波技術的應用潛力逐漸受到產業界重視,相關研發活動與投資也不斷增加,除了聚焦在5G高頻通訊與汽車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雷達應用外,利用毫米波雷達實現更多元的感測應用,亦是另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針對非汽車ADAS的雷達感測應用,目前市場上以60GHz毫米波雷達方案為主,而imec此次所發表的140GHz毫米波雷達單晶片,則是另一突破性的技術進展。
imec研發團隊負責人Andy Dewilde說明,imec長久以來在CMOS技術的開發與多天線整合設計上擁有相當厚實的能力與經驗,因此能在一個外觀尺寸只有幾平方公分的完整MIMO雷達系統下,實現1.5公分的精準解析度。而更好的距離解析度性能,可開啟更多新的應用機會,這是該公司140GHz雷達系統單晶片重要的差異化特色之一。
Dewilde進一步談到,使用140GHz頻段的另一個明顯好處是,電磁波波長更小,僅2.1毫米,換言之,天線也就可以做得很小,因而imec僅透過28奈米Bulk CMOS製程技術,即可將天線直接整合至單晶片中,毋須使用昂貴的天線模組或外部天線,達到更高整合度與小尺寸設計,且未來也可輕易藉由大量量產來達到降低成本目標。
不僅如此,高頻毫米波波長小的特性,也可偵測到更小的位移變異,如細微的臉部表情變化與皮膚運動,能顯著提升位移靈敏度,有助於生命體徵偵測等應用,因此該雷達是實現車內生命體徵監測系統極佳的方案,可促成非接觸式駕駛狀況追蹤,例如偵測駕駛有沒有打瞌睡、壓力狀況是否異常,或者預防因急性健康危害如心臟疾病或癲癇發作。另一個可能應用,是利用動作和生命體徵偵測來監測小孩狀況,例如當兒童不小心被留在車內時發出警報,即使當下是嬰兒蓋著毯子睡覺,該雷達感測器也可發揮作用。
除了140GHz高頻毫米波頻段所帶來的技術優勢外,imec也在該款雷達晶片中,加入MIMO多天線配置與機器學習能力,從而打造直覺簡單的人機互動介面。imec荷蘭雷達專案研發經理Barend van Liempd指出,藉由加入機器學習能力,imec已證明雷達基於都卜勒(Doppler)訊息來偵測和分類細微動作的可行性,這將開啟新的應用機會,如實現直覺的手勢辨識人機互動。以擴增實境/虛擬實境(AR/VR)應用來說,新的雷達方案就可支援與虛擬物件的直覺式互動,手勢辨識還可以實現直覺的裝置控制,與現今語音控制或智慧觸控螢幕的人機介面相輔相成。
據了解,imec所研發的140GHz雷達晶片方案主要適用於室內的應用,操作範圍可達10公尺,且尺寸極為小巧,單一晶片大小僅1.5x4.5mm,可在幾乎各種裝置中被無形地整合,諸如筆電、智慧手機或螢幕邊框。
為了增加數據的豐富性和空間資訊,imec已著手開發下一代採用4x4的MIMO雷達系統,以及新的雷達晶片。Dewilde指出,目前的140GHz雷達系統原型,採用的是2x2 MIMO設計,所以只能做一個方向的角度偵測,下一個系統,會使用新版晶片,預計研發4x4 MIMO,有更多天線,以達到3D偵測。
imec研發團隊負責人Andy Dewilde利用imec 140GHz雷達系統原型,展示手勢辨識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