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
貿澤供貨NXP兩款處理器 支援進階語音指令/臉部辨識應用
貿澤(Mouser)即日起供貨NXP Semiconductors的i.MX RT106L和i.MX RT106F分頻處理器。這是兩款專門針對特定解決方案設計的EdgeReady裝置,搭載高階的Arm Cortex-M7核心,運作時脈高達600 MHz,分別適用於在各種物聯網 (IoT) 和智慧型工業設計中執行進階的本地化語音指令動作和即時臉部辨識回應。
貿澤電子開售的i.MX RT106L分頻處理器能讓開發人員以輕鬆、低成本的方式將遠場本地化的指令語音控制功能加入到各種IoT、智慧型零售業和智慧型工業裝置之中。i.MX RT106L處理器採用NXP用於自動語音辨識的統包式解決方案組合,內含類比前端DSP、媒體播放器和串流器,以及用於本地化指令和喚醒詞的自動語音辨識引擎。本處理器整合於適用本地化語音控制的SLN-LOCAL-IOT解決方案,這套方案是全整合式的軟硬體解決方案,能讓OEM快速開發具備低延遲私人語音控制功能的產品。
貿澤供貨的NXP i.MX RT106F分頻處理器是特別針對臉部辨識應用所設計的。處理器隨附授權,能執行完整的NXP OASIS執行時期程式庫來進行臉部辨識,允許開發人員運用一整套的功能組合,包括攝影機驅動程式、臉部偵測、信賴度測量以及許多其他關鍵工具。此外,i.MX RT106F處理器還是適用臉部辨識的SLN-VIZN-IOT解決方案的核心。這套方案是一套完全獨立運作、開箱即用的軟硬體平臺,能大幅縮短臉部辨識裝置的上市時間。
NXP推環保智慧家庭裝置用低功耗無線連接解決方案
恩智浦半導體(NXP)日前宣布推出全新超低功耗、多重協定無線微控制器K32W061/41。全新低功耗裝置完善恩智浦近期推出的針腳相容(Pin-compatible)JN5189/88(Thread/Zigbee)和QN9090/30(Bluetooth LE)MCU,提供OEM廠商更輕鬆的遷移路徑,以支援現有及新興的智慧家庭與建築使用案例。
恩智浦半導體連接解決方案資深行銷總監Tom Pannell表示,隨著可供選擇的無線技術不斷增加,智慧家庭對超低功耗連接的需求亦持續成長。恩智浦推出新款多重協定無線微控制器,運用豐富的技術產品組合和專業知識,幫助OEM廠商能更輕鬆地設計可靠且功能豐富的BLE、Zigbee和Thread物聯網設備,為互聯應用提供超低功耗效能。
降低當前智慧家庭和物聯網裝置的功耗對於最大限度提升單個鈕扣電池(Single Coin Cell Attery)的效能至關重要。恩智浦K32W061/41微控制器透過多種低功耗模式以及低傳輸/接收無線電功率功能實現了此目標。
K32W061和K32W041採用IEEE 802.15.4無線電,支援Thread和Zigbee網路通訊協定、低功耗藍牙5.0(Bluetooth Low Energy 5.0)和整合式NFC NTAG(K32W061)。該設備還支援廣泛的運作溫度範圍(從-40 °C至+125 °C)。身為Zigbee聯盟和Thread Group的創始成員之一、NFC Forum共同創辦人和Bluetooth SIG成員,恩智浦充分運用無線專業知識以及其廣泛的微控制器功能,整合最新連接標準和適當的智慧周邊裝置。這些周邊裝置支援各種使用情境,包含家庭與建築自動化、安全和門禁控制、智慧自動調溫器和門鎖,以及閘道和感測器網路應用。
K32W061/41無線微控制器裝置採用運行頻率為48MHz的Arm Cortex-M4微控制器核心,並具備高達640 KB的板載快閃記憶體(Onboard Flash)和152 KB SRAM,可為複雜的應用和軟體無線(Over-the-air, OTA)更新提供儲存空間和靈活性。選擇性的(Optional)NFC NTAG提供標準化的頻外(Out-of-band)通訊,大幅簡化配對過程。多重協定無線電包含整合式功率放大器,輸出高達+11dBm,可實現長距離傳輸。此外,還支援低功耗藍牙5.0、Zigbee和OpenThread無線網路通訊協定堆疊(Wireless Network...
英飛凌統包式eSIM解決方案實現多國/多領域網路覆蓋
英飛凌(infineon)日前針對紛繁複雜物聯網裝置和應用推出全面統包式eSIM解決方案。
英飛凌數位安全解決方案事業部物聯網安全主管Lars Wemme表示,隨著物聯網裝置的數量快速增加,以及雲端平台與5G部署全面普及化,行動物聯網將在未來幾年內成為最頂尖的技術。該eSIM產品組合提供易於整合的解決方案,滿足物聯網裝置製造商的特定需求。
新OPTIGA Connect eSIM物聯網解決方案搭載先進的安全硬體,並預先整合200多個國家及領域的蜂巢式通訊網路覆蓋率,支持區域內的任一載波(Carrier-agnostic)服務。英飛凌攜手Tata通訊公司(Tata Communications),透過Tata Communications MOVE行動裝置與物聯網平台,為客戶提供遍及全球的服務範圍。
該解決方案能輕鬆實現大規模以蜂巢式通訊網路為基礎的物聯網裝置的部署與管理。裝置製造商可透過布建eSIM,使產品擁有全球通用性,而毋須針對個別市場推出特定版本。如此不只可達到規模經濟,且能經由簡化產品管理來降低成本,亦能大幅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英飛凌解決方案已預先整合Tata Communications MOVE eSIM引導設定檔,能讓製造商以無縫、可靠且安全的方式跨全球擷取、移動及管理物聯網資料。此外,Tata Communications與全球超過640家行動網路業者(MNO)合作,製造商可省卻面對不同國家MNO本地化連線方案加起來可能多達數百個版本的複雜管理難題,反之,只要透過Tata Communications單一全球連線方案,便能在不同國家輕鬆讓裝置上網。裝置使用案例包括智慧型儀表部署或車載資通訊及車隊管理應用,這類應用需要橫跨廣泛的地理區域部署裝置。
AI提升認知/本地化資料 協作機器人優化製造流程
越來越多自動化裝置投入工業部署。IIoT是IoT的分支,其主要作用是將自動化設備部署到包括工廠、倉庫和公司等工業環境的製造系統或其他生產流程中。數量日益成長的資料經由IoT支援裝置導入網路,需經過快速有效的處理,才能得到深入見解,進而改善產業的決策和製程控制。
機器人加入工業應用已有很長一段時間,多數人最為熟悉的例子當屬生產線上組裝汽車的機器手臂。其中半導體產業善用機器人達到製程穩定可靠,順利生產需要小心且保持動作一致的產品。
IIoT的崛起推動協作機器人在產業中的利用率。協作機器人是一種協作式的機器人,其經過不斷調整,能與人類並肩合作(圖1)。協作機器人之所以得到重用,是因為IoT使機器人與人類活動相互協調,達到更高層次的合作與效率。傳統機器人則多設定為獨立運作,不需要與人類進行特定的交互活動。相較之下,協作機器人能與人類合作並互相支援。當然不是說協作機器人將全面入侵,用侵略性的方式占據整個產業。相反地,新技術將形成對人類和產業均有利的雙贏工作模式和關係。本文將探究其中的啟用技術,以及協作機器人在IIoT領域的應用。
圖1 新一代協作機器人,開始出現在製程環境中
啟用技術促協作機器人落地
協作機器人投入IIoT,仰賴超越以往傳統機器人領域的技術,這些技術強化人類與機器人的互動,提升工作人員的安全,並降低成本。感測器、執行器、控制功能和運算技術上的改善,讓協作機器人獲得感知、資料融合與處理、人工智慧與執行能力。加上其他技術的出現,更進一步提升方便性和調整能力,同時降低成本。以下將探究三項讓協作機器人在IIoT中落地應用的特定啟用技術,包含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電腦/機器視覺以及智慧邊緣。
AI/ML助機器人認知技能
人工智慧(AI)是一項用於處理數位資料的技術,會模擬人類思考的功能、行為或結果,雖與人類的邏輯不同,但仍會嘗試透過合理的程序來達到目標。機器學習(ML)為運用AI並導入演算法的程序,這套演算法的目標是產生成果,並以機器在達成設定目標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不斷改善成果。
傳統機器人是按照預先設定的指令作業,並持續重複執行,不考慮作業環境中的任何變動。而協作機器人則整合AI,具有感知環境的能力,可以理解問題並加以解決,同時做到辨識、學習,對新的狀況和脈絡做出調整,並能自主決策、與人類互動。協作機器人要在新環境下運作並不需要經過太多複雜的編程,雖然有時可能需要操作人員手動介入,引導協作機器人手臂進行一次所要的行程,以完成指定動作。
AI需要由高速的電腦處理器,以及整合模糊邏輯、機率證明方法、神經網路和專家系統等多種技術的軟體,賦予協作機器人如同人類般的特質,讓人類與機器達到更好的互動與協作。協作機器人能從許多感測器擷取大量原始資料並加以處理,經過整合、處理和解譯後的資料,有助於協作機器人針對環境做出資訊充足且準確的推論,而後才能採取適當的行動。這整個流程必須以近乎即時的速度完成,避免協作機器人在與人類合作的過程中發生延遲。雖然感測器會散布在工作場所中的不同位置,且感測的時間點可能不盡相同,但編程演算法能有效地整合來自各感測器的所有資料,並對環境和狀況做出資訊充足且準確的推論。AI和ML讓協作機器人擁有某種形式的認知技能,能模仿人類的行為,因而能在IIoT環境下更出色地與人類互動。
電腦/機器視覺提升感知
視覺是人類所擁有最重要的感官,也是人類得到感知能力、察覺外在環境的重要方式。同樣地,機器(尤其協作機器人)也能設計成透過電腦或機器視覺的程序來進行感知。機器視覺能讓協作機器人以模擬人類肉眼的方式,透過可見光(波長430~730nm)、紅外光(波長>730nm)和紫外光(波長<430nm)來偵測及識別物體、空間、景色、方向和位置。光線偵測與測距(LiDAR)是一種偵測系統,其採用雷達的原理運作,但使用雷射光源。機器視覺的主要焦點在於解決適當分辨及正確分類物體的問題上,讓決策和物體處理不致成為工業製程的瓶頸。機器視覺有助於改善準確度、提高處理量、避免碰撞,並能提高狀態感知。
智慧邊緣將資料本地化
邊緣裝置彼此互相連結,部署在物聯網的最前線,協作機器人便是從邊緣裝置衍生而來。這些邊緣裝置的技術功能和情報能力持續提升,智慧化程度也越來越高,能感測及回應更多事物,並依照設定進行傳達和處理。協作機器人代表機器人自主性的下一個階段,能賦予其更多能力,與人類並肩在工作環境中運作及決定如何執行特定作業。要提升機器與人類之間的複雜互動品質,需能貼近作業位置處理及協調龐大數量的資料,因此最好在本機端運用智慧方式處理資料,而非從遠端或透過集線器/閘道。智慧邊緣是一套網路系統和技術,在適當進化和調整後,能滿足本地化資料管理的需求。智慧邊緣必須具備充足的資料容量、適當的系統效能、系統頻寬、安全性和可靠性。智慧邊緣如能獲得進一步的開發,工程師便能讓協作機器人發展出能隨時間提高自主能力的功能。
提升製造業/IIoT產能應用
協作機器人在製造業的新型態應用仍持續發展,可靠的協作機器人能安全地協助製造商提高品質,改善製程調整能力,同時提高生產力。IIoT的應用則包括組裝與操縱、搬運與裝卸,以及檢查。
執行精密組裝與操縱
用於電腦數值控制工具機(CNC)加工的生產機具必須由操作人員持續監看,操作人員負責的工作包括裝載原料、啟動機具、確保機具正確運作以及卸除成品。組裝和操縱為最常見的一些工業作業,單調且無趣,通常不需要高階技能,操作人員也很容易因為重覆不斷地舉起沉重的原料和零件而受傷。組裝和操縱作業的其他例子還包括沖壓、磨削、修邊、焊接、射出成形、印刷電路板(PCB)測試、零件檢查和三座標測量。
協作機器人是組裝和操縱應用的理想選擇之一,可放在傳統生產機具的前端,經過簡單編程就能執行所需要的裝卸作業,再定期由具專業技能的技師對機具和工具進行檢查,執行定期保養即可。由協作機器人進行技術門檻較低的手動作業,而檢查、維修及更換工具、執行品管測試和採取適當的修正動作等技術需求較高的作業則交由技師負責,如此合作將能改善工作場所的人力。透過適當的工作分配,不只可省下大量勞力成本、降低人員受傷機率、縮短產線停機時間,更能激勵人心,同時提高生產力。
拾放製程機器人需要精準放置未完成的組件和零件,協作機器人則能經過調整後用在非高精度的放置作業,因為其整合機器視覺系統,可提供定位回饋。協作或調整式的組裝作業一開始需要先由操作人員進行檢查、分類,並選出特定零件,接著將零件概略對準放到未完成的組件上(亦即處理中工件)。在後續的組裝步驟中,再由協作機器人將零件固定到未完成的組件上,如此便算是完成組裝。這種作業方式能在以下情境中改善生產效率與提升工作安全:零件太小,用人類肉眼難以對準的情況下;或零件的最終對準及連接需要高靈敏度或力道;抑或是最終組裝需要在高溫、高挑戰性的環境下,甚至用到危險化學物質或黏著劑的情況。因此當未來將零件放到未完成組件上不需要精準或重複性的定位、方位調整或放置動作,協作機器人便能派上用場。
協作搬運與裝卸
搬運與裝卸作業包括移動產品或從組裝線或輸送帶上拿下產品,經過計數和適當的包裝,貼上標籤,放入紙箱,然後封箱。高產速、高產能的製造商或許會生產專用的機器人機具和設備來進行包裝,但協作機器人也可以是搬運與裝卸應用的選擇。
協作機器人可用來擴展人類在製造和組裝作業中的能力,輔助執行低技術含量(重覆性)的作業,或需要高強度或拉長延伸範圍的作業。此外,製造作業經常會需要舉起像是車門等大型零件,然後放到車體等未完成的組件上。這類製程不見得適用於完全自動化的作業,因為其需要微調零件位置,確保將零件正確組裝到未完成的組件上。在汽車組裝作業中,各類車款可能有不同數量和外型的車門需要安裝,因此不適用於全自動製程。不過,對於需要舉起大型零件的作業場景,則可以使用協作機器人,它可執行操作人員的「指令」,對操作人員的觸碰作出回應,將零件移到未完成組件上所需的位置。
機器人檢查可改善製程
協作機器人能對物品執行細膩的檢查或複查,且絕不會感到疲累、無趣或心煩意亂。對於改善IIoT製程的安全、品質與生產力來說,是很重要的資產。協作機器人只要經過簡單的編程,便能辨識及計數輸送帶上的物品、加入包裝材料和標籤,然後將物品放入合適的紙箱內。但工作人員在執行高技能等級的作業時仍能與協作機器人一起合作,像是執行與監督有關的品管檢查等。此外,協作機器人的程式易於修改,可針對產品包裝需求的變動加以調整。
機器人與人類共構新合作模式
協作機器人在IIoT領域的參與程度越來越高,它們可以與人類並肩作業。IIoT在人類和技術之間建構了全新的關係,透過數位與機器人技術改善效能,滿足人類的需求。在未來的工業自動化領域中,機器人並不會完全取代人類,而是與人類齊力合作,使工作環境更美好。
(本文作者任職於貿澤電子)
貿澤供貨ADI精密MEMS慣性測量單元
貿澤電子(Mouser)即日起供貨亞德諾半導體(ADI)的ADIS16507精密慣性測量單元(IMU)。ADIS16507出自Analog Devices微機電系統(MEMS)IMU系列,以簡單且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將精準的多軸慣性感測功能整合到工業系統,以及物聯網(IoT)應用、無人飛行載具(UAV)、智慧農業和自動駕駛車之中。這些裝置也適用於持續成長中的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市場。
貿澤電子所供應的Analog Devices ADIS16507 IMU採用MEMS型三軸陀螺儀和三軸加速度計,擁有六自由度(DoF)感測功能,能讓裝置在各種條件下將各種動作準確地表現出來。該IMU尺寸僅15mm×15mm×5mm,其偏壓、對齊、靈敏度及線性加速度均經過測試與原廠校正,確保每個感測器皆能透過動態補償公式提供準確的測量結果。
ADIS16507裝置提供每秒±125、±500或±2000度動態範圍的版本。該產品的正交對齊很緊密,可簡化導航系統中的慣性座標系對齊,同時序列周邊裝置介面(SPI)及暫存器結構還提供了一個簡單的介面,用於資料收集和組態控制。
泓格全時待命案場管理機器人亮相
泓格科技所研發的物聯網雲端管理軟體IoTstar,除可協助使用者建立遠端設備監控與感測器資料自動彙整的系統外,如今,更可透過IoTstar Bot Service套件的強化,在IoTstar系統中加入了LINE聊天機器人,提供使用者透過LINE app進行即時查詢案場資訊、控制現場設備、接收事件影像與訊息等功能。透過與LINE App的連接,為原本生硬的IIoT科技,披上了一層人性化的外衣。
為了滿足使用者透過手機進行操控的需求,很多智慧型家電都會提供專屬App來進行控制,但這需要有廠商架設的公有雲才能夠運作。很多工業控制的整合商也會為客戶撰寫app來進行案場控制,但是只靠帳號密碼來進行人員管控的系統安全性是否足夠?使用者對於安裝App的抗拒感與學習操作的門檻,也成為目前推廣App應用的難題。以LINE聊天機器人作為核心的IoTstar Bot Service,解決了以上的難題。
IoTstar是由泓格科技所研發的物聯網雲端管理軟體,可安裝於PC平台幫助使用者建立專屬的私有雲系統,亦可安裝於公有雲系統的Virtual Machine(VM)平台架設雲端應用。IoTstar除可對泓格科技WISE/PMC/PMD物聯網控制器提供遠端監控管理、設定調整及韌體更新等維運管理服務外,更可自動收集泓格泓格WISE/PMC/PMD所連接I/O模組、感測器與數位電表的數據資料並進行雲端化資訊庫儲存,以提供監控系統雲端化的狀態監控、資訊查詢檢視及資訊加值應用等服務。
而新研發的IoTstar Bot Service套件,以IoTstar系統為基礎,使用LINE Messaging API建構了LINE聊天機器人,提供使用者透過手機,使用LINE app即可進入IoTstar系統。藉由LINE聊天機器人的服務,可隨時進行案場設備的監控。搭配網路攝影機,更可於案場發生事件時,將快照和影片傳送至手機。而一般app最令人擔憂的安全性問題,也因透過LINE的通訊機制而得到完整的保障。
透過IoTstar Bot Servic使用者可使用手機上的LINE app,隨時隨地的與遠端控制器進行雙向溝通,不再受限於只能透過電腦進行監控。透過IoTstar Bot Service所提供的便利介面,使用者不需要重新學習如何使用監控軟體,用聊天式的互動選單即可完成遠端設備監控。
LINE App的對話式介面,搭配IoTstar Bot Service所提供的功能介面,使用者憑直覺即可學會如何進行操作。另外,一般自行開發的app,常會因為iOS與Android系統升級而需要進行改版。但使用IoTstar Bot Service則可將app的更新交由LINE公司處理,而使用者僅需要安裝最新版的LINE app即可。
在實務運用上,使用者可將案場設備依照需求進行群組劃分,透過IoTstar網頁進行I/O通道及電表迴路的群組設定,設定完成後,即可透過LINE聊天室快速瀏覽群組I/O通道(與電力迴路)的即時資訊,亦可對群組中I/O輸出通道數值進行變更。
IoTstar...
貿澤攜手Microchip推新電子書 介紹新物聯網應用
貿澤電子(Mouser)日前宣布與Microchip合作出版新電子書,書中探索最新物聯網(IoT)解決方案的尖端應用。在創作概念一書中,貿澤和產業的專家提供物聯網技術最新使用案例的詳細資訊,重點介紹實現創新設計所需的相關Microchip產品。這本電子書刊載多篇深度文章,主題涵蓋從智慧型農業到應用物聯網的托育服務,以及有助於實現雲端連線的實用資源。
許多物聯網裝置已成為家中不可或缺的常備工具,包括家庭助理和智慧照明。但物聯網解決方案仍有廣大的潛能待開發,能徹底顛覆除居家生活以外的日常流程,開發人員更是早已將思維延伸到智慧農業、智慧生產和智慧城市等領域。最新電子書針對物聯網應用的多種可能性提出詳細見解,這些應用包括簡化供應鏈和製程,以及管理構成智慧城市的基礎架構。
貿澤和Microchip出版的最新創作概念電子書中介紹包括MPLAB X整合開發環境(IDE)等產品的詳細資訊,此IDE具有高組態能力,能針對使用Microchip數位訊號控制器和微控制器的設計流程,為開發人員提供其中每個步驟所需要的工具。ATmega328PB Xplained Mini評估套件具備完全整合的偵錯工具,能輕鬆將ATmega328PB微控制器整合到客戶的設計中。此外,電子書亦重點介紹可用於管理物聯網網路安全性的ATECC608A CryptoAuthentication裝置,其提供包括驗證、機密性和資料加密等重要功能。Microchip PIC-IoT WG開發板具備PIC微控制器、Wi-Fi模組和CryptoAuthentication安全元件IC,可打造隨插即用解決方案,用於開發包括智慧照明系統和無線感測器節點
NXP新Wi-Fi 6產品加速Wi-Fi標準於IoT/汽車/工業應用
恩智浦半導體(NXP)日前宣布推出Wi-Fi 6(802.11ax)產品組合,極大化拓展能夠採用最新Wi-Fi標準的產品與市場規模。恩智浦擴展的Wi-Fi 6產品組合顯現恩智浦全新端對端解決方案的願景與差異化技術方法,旨在幫助汽車、存取、行動裝置、工業和物聯網市場,迎接連結創新的時代。
恩智浦半導體安全與連接部門資深副總裁Rafael Sotomayor表示,為向更廣泛的市場提供Wi-Fi 6,OEM廠商需要能夠滿足其需求的Wi-Fi 6選項以及能夠符合不同細分市場的效能和成本需求的產品系列。透過恩智浦最新連接解決方案,可幫助客戶能更輕鬆地投資該公司的Wi-Fi 6平台,進而將Wi-Fi 6用於智慧家庭、互聯汽車與工業機械。
Wi-Fi 6針對連接增添眾多改進,包含對稱的數千兆位元(Multi-gigabit)上傳和下載、大幅降低延遲、增加容量,並提升跨應用程式的電源效率。截至目前,這些技術進步一直僅限於高階產品。透過恩智浦的產品組合,現在這些優勢可運用在多個市場進行大規模部署,讓產品具備當前先進的Wi-Fi功能,其中包含效能提升高達4倍、覆蓋範圍更廣、電池壽命延長,以及連接可靠性更高。
ABI Research Wi-Fi、藍牙與無線連接部門首席分析師Andrew Zignani表示,目前為止,Wi-Fi 6的普及主要是由智慧手機推動。然而,該機構希冀自2020年開始,能在物聯網、基礎建設和汽車市場內建立強大的推動力。此成長將由已經過功率和成本最佳化的晶片組(如恩智浦最新產品)進一步推動,進而提高Wi-Fi在其他應用的可行度,並協助為該技術開創全新機會。
戴樂格供貨SmartBond TINY模組 加速IoT應用開發
戴樂格半導體(Dialog)日前宣布開始供應其DA14531 SmartBond TINY模組,協助客戶開發新一代連結設備。
Dialog Semiconductor連結及音訊產品部門資深副總裁Sean McGrath表示,該公司在2019年發表了SmartBond TINY DA14531系統單晶片,以不到50美分的價格立下新基準。新上市的DA14531模組,是充分運用了DA14531晶片的功能,包括整合天線以及所有必要組件,讓IoT系統添加藍牙低功耗功能,同時兼顧效能和品質,且批量單價還不到1美元,在此BLE功能和效能基礎上表現優異。
SmartBond TINY模組經過特別最佳化,可大幅降低為IoT系統添加藍牙低功耗功能的成本。其易於使用的設計和軟體使開發人員可以快速、直覺地開發功能強大的連接設備,市場聚焦於下一代連線消費性設備,連線醫療,智慧家居和智慧家電。 該模組具有兩個獨特的軟體功能,專為消除傳統藍牙低功耗開發常見的複雜性,協助客戶開發強大的IoT產品,而毋需考慮其軟體撰寫能力。
第一個是Dialog DSPS(可配置序列埠服務)軟體,該軟體可在BLE上模擬通用非同步收發器(UART)序列埠,因此在將模組連接到主控MCU序列埠時,無需為BLE Pipe應用編寫藍牙軟體。第二個是Dialog的新Codeless軟體,用一系列簡單的人類可讀的ASCII命令代替複雜的程式碼,以用於產生客戶應用。 Codeless使用業界標準Hayes AT風格的命令集來配置和操作該模組。
Arm攜手杭州海興電力擴展物聯網生態系
根據2020經濟學人物聯網商業指數的研究,近三分之一的外部物聯網專案仍處於早期的實施階段。即使與過去幾年相比已出現長足的進步(2017年只有14%),但距離大規模部署仍有努力空間。因此,Arm致力於提供基礎的物聯網連接與管理技術,使其合作夥伴得以快速從概念的證實,躍進至廣泛的全球性擴充。Arm近期與杭州海興電力科技的策略夥伴關係可謂範例之一。Arm的Pelion物聯網平台為其提供基礎,協助它為其客戶打造完整堆疊的物聯網解決方案,並拓展新市場。
談及為何要運用Wi-Sun與Pelion,杭州海興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良璋表示,單一網路、並能相容於Wi-SUN標準的多樣應用部署,可讓公共設施的管理者對於運用目前在可靠性、經濟效益與網路安全擴展性方面最好的科技而倍感信心。整合Arm的Pelion平台進入海興的智慧表計產品與Orca應用,為服務提供者帶來可驗證的裝置管理與表計控管,來操作與維護仍在生命週期內的資產,為公共設施管理提供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
Arm Pelion物聯網平台曾協助智慧電表廠商與公共設施業者部署、連接、確保安全與管理次世代先進的智慧電表基礎建設(AMI)。杭州海興電力科技則是類似應用的最新案例。海興利用Pelion裝置管理與標準基礎以遵從Wi-SUN規格的連接,以智慧電表與AMI解決方案進入新興市場,如東南亞、印度、南美與歐洲。在不影響頻寬、流量或安全性的前提下,Wi-SUN提供最小的裝置直接連網的網狀網路架構,大幅降低大規模部署裝置的作業成本,這對於新興市場極為重要。Pelion裝置管理則確保這些智慧電表在多年的生命週期內,可透過無線方式進行維護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