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
Arm宣布曾志光升任台灣總裁
Arm日前宣布原台灣銷售事業部與應用工程部副總裁曾志光,即日起升任為Arm台灣總裁,負責台灣市場整體營運,帶領台灣團隊邁向新里程碑。原任Arm台灣總經理謝弘輝則轉任Arm全球創新暨投資副總裁,負責Arm策略新商機開發,為台灣Arm IoT Fund提供諮詢建議,以及與公部門和法人機構合作協助拓展新技術,並直接與總部Arm策略長Jason Zajac彙報。
在半導體產業擁有近20年營運管理和產業經驗的曾志光表示,很高興能與Arm台灣團隊致力於活絡市場動能,攜手客戶及夥伴創造價值。他認為台灣生態環境活潑,擁有許多優秀IC設計公司、完整半導體上下游以及多元生態系夥伴。該公司近年與各家合作整合新興技術及資源、擁抱創新,期望在AI、5G及IoT浪潮扮演關鍵引擎,持續最佳化終端產品與服務。未來亦會與產業間、政府機構及學術單位多合作,發掘培育新世代所需技術人才。
曾志光於2010年加入Arm台灣,擔任商業發展與銷售一職,曾主導並協助多項重要產品在台業務、策略規劃和執行;之後曾轉戰雲創通訊(M2COMM)擔任全球業務與行銷副總經理,專注IoT在工業、零售、醫療等產業創新應用與銷售,負責全球市場之營運、並管理日本與歐洲分公司,在2年期間創造超過10倍業績成長。2017年再次受邀回到Arm台灣,管理業務與工程兩大部門,創造業績高峰。
滿足資料儲存需求 DDR5頻寬/密度大增
對於許多的資料中心營運商來說,降低功耗都是他們的首當要務,以降低營運費用。而DDR5目標就是提供資料中心所需的增強效能以及功率管理功能,為400GE的網路速度提供良好支援。
新型的JEDEC DDR5將提供經過改善的效能,與上一代的DRAM技術相比,功率效率更高。DDR5將提供兩倍於DDR4的頻寬和密度,同時還改善了通道的效率。這些增強功能與針對伺服器和用戶端平台而提供的更加易用的介面結合到一起,將在一系列廣泛的應用中實現極高的效能並改進功率管理。
無論如何,一些主要的製造商很快即將發布他們的第一款DDR5記憶體模組,將更高的頻寬和更低的功耗推出市場。新模組將引入新一代的高速記憶體,從而取代現有的標準。
DDR5提高功率/效能
與DDR4技術相比,DDR5改善了效能並且提高了功率效率,因此,對緊湊而又穩健的DIMM插槽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要,以便為這種新技術提供支援。
例如莫仕(Molex)的DDR5 DIMM插槽比DDR4時代的產品更加緊湊,縮小整體尺寸與高度,此外還具有防屈曲功能,實現平穩的模組插入,並提供冠形的觸點以防止觸點斷裂。
DDR5 DIMM插槽的頻寬和密度比DDR4提升了一倍,可以提供6.4Gbps的速度,高度降低後的底座面可以節省更多的印刷電路板空間與豎向空間。DDR4和DDR5的針數保持相同,這兩種DIMM都含有288個插針;DDR4和DDR5的螺距也相同。除了增加速度以外,在整體尺寸和模組卡的厚度上存在著一些區別。
另外DDR5插槽連接器的尺寸要短於DDR4。對於模組卡的厚度來說,DDR4為1.40+/-0.1毫米,而DDR5將達到1.27+/-0.1毫米。至於底座面,將從DDR4的最大2.4毫米縮減為DDR5的2.0毫米最大值。
使用穩定連接器至關重要
當需要遷移到DDR5時,設計人員應當牢記幾個特定於插槽連接器的主要考慮因素。DDR5插槽採用了鍵控功能來防止插入DDR4模組,而且DDR4模組在DDR5中無法工作,反之亦然。
DDR5的確需要更高的速度。如果採用SMT端接,那麼在製程上可能會存在挑戰,與TH或PF端接方式相比或許更難以加工。CTE與印刷電路板的不符合會造成連接器的動態翹曲。隨著自動模組插入製程的到來,使用一種穩健的DDR5連接器就變得更加關鍵。DDR5插槽在插鎖塔上配備一片金屬,可以改善機械強度。
DDR5採用的模組卡更重一些,並且模組重量可能會從50克增至65克。因此,需要考慮採取良好的措施,以機械方式將連接器保持固定在印刷電路板上。
具防斷裂觸點連接器 確保電氣可靠性
在尋求推進到DDR5的過程中,需要牢記幾個方面。請考慮使用一種具有防斷裂觸點的連接器,可以實現穩健的配對接觸效果並確保電氣上的可靠性。耐高溫的無鹵尼龍外殼可以支援較高的回流溫度,同時提供環境上的可持續性。耐振動耐衝擊焊片在條件苛刻的作業過程中可提供最優的效能以及牢固的印刷電路板保持效果。此外,插槽上的金屬嵌件支援嚴格的閉鎖作業,同時可對插鎖塔進行強化。人體工學設計的穩健插鎖在閉鎖過程中以及模組卡釋放時可改善撕扯力以及抗振性。為了解決插針壓碎的問題,可以尋求使用設計良好的端子與外殼。
對於DDR5上的其他考慮事項,動態翹曲可能是一個需要關切的問題。在加工方面,與TH端接方式相比,SMT端接將更具挑戰性,並且更加困難。必須妥善的控制組立製程,同時設計與外殼材質的選取也極其重要。經最佳化的成型製程可以降低外殼內積聚起的內部應力。
隨著資料中心內的速度不斷提升,DDR5將成為一個理想的選取,為這種速度上的提升提供支援。DDR5插槽的生產正在穩步增長,並且將在下一年保持這一成長勢頭。為解決上述問題,有業者提供種類廣泛的記憶體連接器,符合有關雙列直插記憶體模組(DIMM)和單一內嵌記憶體模組(SIMM)的JEDEC產業標準要求,並且還為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工作站、伺服器、儲存及通訊應用提供自訂的記憶體模組。
(本文作者為Molex產品經理)
2025年物聯網模組產業規模將達3.5億
根據產業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研究指出,隨著5G模組於2019年開始緩慢發展,4G IoT模組的出貨量將在三年內達到頂峰,而2023年將成為關鍵轉折點,因為5G模組的數量將超過4G模組。汽車市場將是物聯網蜂巢式模組的最大消費者,並將在2025年之前明顯提高其市場比重。
Strategy Analytics表示,5G的低延遲優勢將使需要即時通訊的物聯網應用成為可能,例如卡車車隊、自動駕駛、低延遲和QoS。製造業以及醫療保健中的遠程手術等領域。當發展至獨立式(SA)5G網路架構以後,用於IoT的5G變得非常有趣。能夠根據客戶要求和eMTC提供網路切片而且NB-IoT標準也與5G NR(新無線電)一起升級到3GPP Release 16的第二階段,很明顯,在預測期內5G將能夠滿足廣泛的IoT需求。”
Strategy Analytics認為,預計中國的成長不會放緩,因為它在亞太地區處於領先地位。除了國家對包括智慧家電和高階消費電子產品在內的製造業進行投資之外,中國政府還在工業控制、能源、金融服務和醫療保健等領域促進物聯網的發展。作為官方智慧城市試點項目的一部分,還將向市政當局和經濟開發區提供資金,這些試點項目正在尋求使用物聯網應用來解決主要的城市問題,例如交通阻塞和污染。
瑞薩Azure IoT建構模組加速安全物聯網裝置開發
瑞薩積極簡化物聯網開發人員從晶片到雲端的過程,其龐大的安全嵌入式系統設計經驗,將結合Microsoft Azure RTOS的輕鬆無縫、即開即用支援,並且橫跨整個瑞薩微控制器(MCU)和微處理器(MPU)的產品陣容都能支援。
這項合作有助於實現完整的晶片到雲端IoT解決方案,這套方案乃是以瑞薩的智慧型安全晶片,以及Microsoft Azure IoT建構模組為基礎,而建構模組則包括Azure RTOS、Azure IoT裝置C語言SDK、IoT Plug and Play、IoT Central和IoT Hub。
Azure RTOS(之前的名稱為ThreadX RTOS)是全球MCU型裝置中,部署極為廣泛的RTOS之一,目前已與Renesas Synergy Software Package(SSP)整合在一起。這項新的成果,將Azure RTOS擴展到了更龐大的瑞薩MCU(RA和RX)和MPU(RZ/A)產品線上,而且可以從最新的瑞薩RA Flexible Software Package(FSP),這套即開即用的整合工具開始。
瑞薩執行副總裁 兼 物聯網與基礎設施事業部總經理Sailesh Chittipeddi表示,Renesas...
羅姆攜手艾睿電子舉辦研討會剖析最新市場脈動
羅姆(ROHM)與艾睿電子(Arrow Electronics)日前舉行了「ROHM Tech Day」技術交流展示會,針對 ROHM在IoT車電工控等領域的最新產品及先端技術,為現場的業界人士進行深入探討與應用趨勢分析。本次研討會活動是ROHM首次和代理商合作針對重點客戶所舉辦的技術交流活動,希望藉由雙方之間的緊密配合與主動出擊,在市場中取得Win Win雙贏先機。
艾睿電子為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半導體市場中趁勝追擊,今年與ROHM擴大合作領域,希望結合雙方優勢共同在客戶端搶攻版圖。為了加深業界人士對於ROHM的了解,艾睿電子特地主辦了「ROHM Tech Day」技術交流展示會並廣 邀各地重點客戶來場,介紹ROHM在物聯網,工控及車載相關等全方位產品線。
活動當天ROHM台灣技術中心也精銳盡出,由各專業講師從不同面向深入剖析ROHM專注的解決方案,包含建構IoT環境所不可或缺的最新感測器產品及應用趨勢、具有傳輸距離長及耗電量低等優勢的無線通訊規格Wi SUN模組產品、 ADAS車電關鍵技術及應用範例、工控市場的應用解決方案與今後展望等精彩內容,並透過每堂演講後的有奬問答,增加更多趣味與互動性,確保來賓對課程內容有充份的理解。
除此之外,現場也備有多款展示機及週邊應用裝置,提供來賓體驗交流,其中 智慧工廠Machine Health展示組,透過不同的感測器,可以提早偵測出工廠機器運作時的突發狀況,例如馬達振動或顏色顯示異常等現象,並加以防範或迅速對應。而其他展示主題像可用於穿戴式裝置的Nano Energy超低消耗電流,或是可運用在車載電源領域的一段式降壓Nano Pulse DC-DC轉換器,也吸引不少來賓參觀詢問,顯示出針對各式市場應用,ROHM皆能提供特定方案滿足客戶不同的需求。
是德PathWave Test 2020軟體套件加速開發流程
是德科技(Keysight)日前宣布推出PathWave Test 2020軟體套件,可為電子裝置領導廠商提供整合式測試體驗,並大幅縮短數位和無線平台及產品的上市時間。
PathWave Test 2020軟體套件基於PathWave軟體平台,適用於5G、物聯網(IoT)和汽車產業,讓工程和管理人員能夠簡化測試資料的處理與分析,以便加速推出新產品,並且維持市場競爭優勢。
PathWave Test 2020軟體亦支援跨平台軟體工具間的資料分享與管理,支援範圍涵蓋自動化、高階量測、信號產生和資料分析等工具。有了此整合式軟體平台,工程師可輕鬆發展並部署適合特定用途的解決方案,進而加速推展電子測試流程,並且在市場中捷足先登。
是德科技科技長Jay Alexander表示,許多工程公司正經歷數位轉型,他們必須運用一流的軟體和硬體,來全面縮短產品從設計到上市的時間。PathWave Test 2020軟體套件展現了是德科技致力於打造強大軟體解決方案的決心,以協助客戶簡化產品開發的整體作業流程。
PathWave Test 2020軟體套件的核心元件為PathWave Desktop Edition,方便使用者存取整個平台,使其能在設計測試生態系統中,發表並管理應用軟體。
高效處理器/MCU助力 IIoT/IoT產品開發輕而易舉
5G、AI和物聯網(IoT)技術不斷進化,讓萬物智聯應用加速擴大蔓延,工業領域更掀起智動化和智慧製造等新風潮,這些發展在在牽動嵌入式系統與工業設備的設計變革,並帶來新的開發與部署挑戰。舉例來說,工業應用產品往往必須依照個別產業的需求進行深度客製化,因此工業物聯網雖然整體規模龐大,蘊含誘人商機,但對相關設備製造者來說,要進入這個市場,將面臨形形色色的挑戰。為此,恩智浦(NXP)半導體推出完整的解決方案,涵蓋面遍及核心處理器、微控制器到各種介面與安全元件,滿足工業與物聯網設備開發者的各種需求。
恩智浦台灣區業務經理卓正民(圖1)表示,該公司目前的市場目標主要可以規劃成四大領域,分別是汽車、工業與物聯網、行動裝置、通訊基礎建設(如家庭閘道器、智慧城市/零售、語音助理等)。現在中美貿易戰持續進行中,而這對台灣來說是個不錯的機會,因為台灣目前較處於中立地位,在貿易大戰上未停歇的情況下,有不少工業與物聯網相關商機開始轉向台灣,因此,本研討會聚焦在工業和物聯網,期能透過恩智浦的技術、產品協助台灣業者布局。
圖1 恩智浦台灣區業務經理卓正民表示,汽車、工業與物聯網、行動裝置、通訊基礎建設是該公司四大市場規劃。
i.MX產品線滿足多元應用開發需求
因應智慧製造、IIoT設計,恩智浦備有i.MX系列產品。恩智浦應用工程部經理簡志達(圖2)介紹,i.MX系列相當多元,有商規、工規以及車規,因此可以滿足許多應用,像是機器視覺、工控人機介面(HMI)、行動裝置、高階消費性產品等。
圖2 恩智浦應用工程部經理簡志達指出,i.MX系列相當多元,可滿足機器視覺、工控HMI、行動裝置、高階消費性產品等不同應用市場。
據悉,i.MX系列可分為i.MX RT系列、i.MX 6系列、i.MX 7系列、i.MX 8系列以及i.MX28系列。各個系列的產品有著各自的規格、特性,可滿足不同應用市場。
i.MX RT系列為交叉處理器,具有即時功能和MCU可用性,適用於下一代消費和工業物聯網應用;i.MX 6系列為通用解決方案,提供汽車、消費和工業應用的均衡特性、性能和可擴展性;i.MX 7系列為低功耗解決方案,適用於安全、可穿戴和可攜式物聯網應用;i.MX 8系列為強大的解決方案,具有先進的神經網路處理、圖形、機器視覺、視頻、音訊、語音和安全關鍵應用;至於i.MX28系列則是具備電源管理和連接功能,適用於汽車、消費和工業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i.MX 8系列處理器為2018年發布,旨在於實現更多物聯網創新設計(滿足語音、影音和音訊需求),讓使用者享受更為便利、感官更為豐富的使用體驗。
該系列處理器可整合A/V與機器學習,滿足設計人員對於統一平台的要求,便於其打造語音指令控制的互聯產品;且兼具處理技術和邊緣運算能力,能夠有效管理並縮短智慧互聯裝置回應命令和詢問的時間。此外,該系列處理器也非常適合管理照明、恒溫器、門鎖、居家安全、智慧灑水器等各類系統與設備,能夠讓使用者享受直覺簡單、迅速回應的智慧家庭體驗。
簡志達表示,i.MX系列處理器有三大價值,首先是值得信任的供貨。產品的使用壽命長達10~15年、產品(硬體、軟體、硬體加速器)具備保密性和安全性、獲得標準認證(AEC-Q100、JEDEC等);以及透過零缺陷管理(Zero-defect Methodology)、ULA、Low SER FIT等方式讓產品更具可靠性。
第二價值為具備極大的平台擴展性,像是Pin腳兼容性和軟體可移植性、高整合性以及可製造性;第三個價值為可支援/啟用各種軟體,如Linux、Android、 Windows-embedded、RTOS等,並適用各種應用領域,包括語音、影像、機器學習、感測器、電源管理、連接等。
i.MX RT實現人機互動
恩智浦資深應用工程師陳則理(圖3)則從工業與人機介面領域切入,說明i.MX RT系列處理器如何開創人機互動新體驗。陳則理表示,現今不論是消費或是工業領域,人機互動的應用越來越多,像是臉部辨識、語音助理等,意味著人機介面的設計需求明顯增加。
圖3 恩智浦資深應用工程師陳則理說明,人機互動應用越來越多,為此,該公司備有i.MX RT系列處理器,可創造新的互動體驗。
因應此一需求,恩智浦備有i.MX RT系列解決方案,該系列產品具備低功耗應用處理器和高性能微控制器的優勢,可實現更佳性能、即時操作、更高整合、簡單易用等目標,適用於音訊(如麥克風)、消費性產品(智慧家電/攝影機等)、家庭與樓宇自動化(溫度/安防/照明等)、工業運算設計(PLC/工廠自動化/條碼測試器等)、電機控制和功率轉換(3D印表機/無人駕駛等)。
另一方面,因應日漸增加的語音助理和人臉辨識應用,恩智浦也進一步添加i.MX系列處理器產品線,於近期發布i.MX RT106F產品與基於i.MX跨界處理器打造的「Alexa for MCU Solution」語音解決方案。
i.MX RT106F基於恩智浦的OASIS臉部處理引擎功能,在價格和效能方面皆有突破,運用神經網路演算法進行臉部檢測、辨識與防範詐欺,且處理時毋須連接雲端。以MCU為基礎的臉部辨識解決方案可實現臉部和表情辨識時所需要的精準度與低延遲,它將一切功能結合於超小外形以適用於各類現有應用。與應用處理器方案相較,基於RT106F的解決方案可節省一半或更多的總系統成本。恩智浦目前正與OEM廠商積極合作,以求儘快推出該解決方案的評估和開發套件,該解決方案將於2020年第一季全面上市。
而為了能夠使更多人體驗語音應用,Amazon目前正積極推動「Alexa Built-in...
Gartner:聯網汽車將在2023年成為5G最大市場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預測,未來三年戶外監視攝影機將成為全球5G物聯網(IoT)解決方案最大市場,在2020年時達到5G物聯網端點裝機總數70%。就數量而言,2020、2021和2022年將分別為250萬、620萬和1,120萬台,不過到了2023年時將被聯網汽車超越,萎縮至市場的32%。
Gartner資深研究總監Stephanie Baghdassarian表示,戶外監視攝影機除了用於城市部署外,也能確保建築物安全、偵測入侵者;由於它們往往位於室外、橫跨城市不同角落,且需要蜂巢式聯網功能,因此市場商機最為龐大,相關投資應著重戶外監視攝影機、聯網汽車、政府及人身安全等項目。
5G開啟了全新的企業市場商機,因此當通訊服務供應商(CSP)評估各式使用情境時,須以打造物聯網解決方案做為投資優先順位;而Gartner預測2020~2021年間,5G物聯網端點裝機量將超過三倍,由350萬台增至1,130萬台;到了2023年,裝機量甚至將近4,900萬台。
不過,此一市場趨勢到了2023年將有明顯轉變。Gartner指出,2023年時,汽車業將成為5G物聯網解決方案最大市場商機,占比為53%,其中嵌入式聯網汽車模組是5G的主要使用案例。2023年時,商用及消費性市場的聯網汽車嵌入式端點裝機量將達到1,910萬台,整體汽車業5G端點數量則為2,590萬台。
戶外監控市場將在2023年被聯網汽車超越。
Baghdassarian認為,聯網汽車內嵌入式5G連線裝置的潛在市場,成長速度已超過整體5G物聯網。商用及消費性聯網汽車的嵌入式5G端點,在2020年將占所有5G端點裝機量11%,2023年底可望達39%。
此外,可主動連接5G服務的5G聯網汽車,市占率將從2020年的15%增加到2023年的74%,並於2028年達到94%,屆時5G技術將用於蜂巢式車聯網(V2X)通訊,使用者不僅可以在汽車內部傳送和接收訊息,亦能在車輛、基礎設施、行人、單車騎士等個體間進行溝通。可主動連線5G服務的聯網汽車,最終有望協助維持交通順暢並提升道路安全。
Baghdassarian說明,長期來看,汽車業將成為物聯網端點和5G物聯網最大宗的使用案例,建議欲進入5G物聯網市場的通訊服務供應商,在投資時須將汽車業放在首位,著重尋找了解產業的人才,並透過結盟推動市場向前邁進。
Arm針對物聯網資料洪流強化生態系統
第五波運算技術的匯集,像是人工智慧(AI)、5G 與物聯網(IoT)持續帶動令人驚訝的變化,並驅動全新的資料消費模型。在僅考量IoT的情況:即使還在發展初期,我們已經看到它褪去全球微型感測器網路的原始面貌,進一步擴展並包含所有高效能的端點:從智慧影像感測器到自駕車輛。
隨著IoT持續成長並帶動全球數位轉型,往上游雲端帶來巨大的資料海嘯,讓長期以來針對下游分配優化的網路基礎建設出現裂痕。它也驅動出一個迫切的需求,就是整個全球網際網路的架構,運算必須更為分散,因此對Arm Neoverse邊緣運算解決方案的需求也與日俱增。整個生態系統已經對這個挑戰作出回應,而針對我們過去一年內的進展,Neoverse已將過去的原始願景,轉換成今日能夠實現的應用。
展望未來,Arm將聚焦在為次世代的基礎設施科技奠定基礎,重點則擺在AI要如何才能更為分散。另外,隨著決策的要求朝邊緣移動,AI將扮演雙重的角色。除了依據資料本身包含的資訊作出及時決定外,當大量的資料需要導引至正確的位置時,AI從流量管理到封包檢驗都必須發揮功能。這同時是訓練與推論的問題,而傳統的電腦系統根本跟不上。傳統上在互聯網邊緣的網路橋接器現正迅速成為智慧運算平台,最終將導致我們稱為AI Edge的浮現,並在2025 年前為運算半導體潛在市場範圍(TAM)帶來高達300億美元的機會。
我們預計2035年達成的一兆個IoT裝置的世界,這將帶來全新規模的基礎設施與架構上的挑戰,技術也需要與時俱進才足以應付。在邊緣運算方面,這意謂 Arm將持續大量投資硬體、軟體與工具的開發,以便在基礎設施堆疊的每一個點,都賦予智慧決策能力。另一方面也說明在處理器層級與整個網路 - 從雲端到邊緣到端點裝置,將廣泛使用異質運算。
Arm全新Mbed作業系統夥伴治理模型加速物聯網合作
近30年來,由上千個合作夥伴組成的Arm生態系統通過基礎共用的成功模式進行協作,交付了超過1,500億個晶片。此一生態系統被形容為是推動這個集體參與的氧氣,同時也讓開發工作變得跟呼吸一樣輕鬆。
談到解決物聯網(IoT)開發與部署的挑戰,Arm生態系統模型一直具有超高的可應用性,特別是IoT若要成功需要群策群力,光靠一家公司是辦不到的。到目前為止,Arm的生態系統模型已經產出數十億個由Arm夥伴出貨、基於Arm 架構的晶片所帶動的IoT裝置。為了替開發人員簡化IoT,過去十年內,Arm以免費、開放原始碼的IoT作業系統(Mbed OS)為中心,開發出一套龐大的生態系統,其中包含超過42.5萬個第三方軟體開發人員,以及超過150個Mbed賦能(Mbed-enabled)的機板與模組。
隨著市場逐漸擴大成包括數千億個、最終變成一兆個聯網裝置,物聯網生態系統模型想要成功,唯有仰賴夥伴持續協同合作與追求差異化。也因為如此,Arm基於半導體供應夥伴的直接回饋,宣布推出全新的Mbed作業系統夥伴治理(Mbed OS Partner Governance)模型。這對於Arm在IoT生態系統內推動持續創新與差異化,是相當重要的一步。透過這個模型,Arm對其半導體合作夥伴授權,讓他們有能力幫忙塑造與決定Mbed OS的未來方向,同時仍保有Arm 多年來提供的強大商業領導地位與後援。
儘管Mbed OS一直是一套開放原始碼的IoT作業系統,Arm正轉移其治理權,以便讓半導體夥伴得以直接影響未來的發展,並強化打造新能力、新特色與新功能的努力,這對於把規模擴展到一兆個聯網裝置極為關鍵。
要做到這點,Arm的新機制為成立每月召開一次的產品工作群會議,會議中與半導體夥伴們將投票決定那些新能力會優先加入至Mbed OS中,也歡迎所有 Mbed半導體夥伴計劃(Mbed Silicon Partner Program)成員免費加入。多家半導體合作夥伴,包括亞德諾半導體、賽普拉斯半導體、Maxim Integrated、新唐科技、恩智浦半導體、瑞薩電子、瑞昱半導體、三星、芯科科技與 u-blox,都已積極參與這個工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