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鞏固資料中心市場優勢 英特爾攜產業龍頭成立CXL聯盟
繼NVIDIA正式宣布併購以色列晶片製造商Mellanox Technologies之後,英特爾(Intel)隨即發布將攜手阿里巴巴、思科、Dell EMC,Facebook、Google、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華為和微軟等產業龍頭,共同成立Compute Express Link (CXL)聯盟,以開發CXL技術,藉此鞏固在資料中心市場的優勢地位,並建立更完善的高速互聯生態體系。
英特爾資料中心事業群執行副總裁暨總經理Navin Shenoy表示,不同產業所面臨的共通挑戰,便是需要從大量資料中獲取更多價值。為此,該公司與阿里巴巴、思科、Dell EMC,Facebook、Google、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華為和微軟合作成立聯盟,開發CXL技術,這是一種開放式互聯技術,可提高效能,並消除CPU和專用加速器的運算密集型工作負載瓶頸。
Shenoy進一步說明,資料的爆炸性成長和專業工作負載,如壓縮、加密和人工智慧(AI)的快速創新,都使得異質運算逐漸興起,其中專用加速器能與通用CPU並行工作。這些加速器需要與處理器之間有高效能的連接,並且在理想情況下能共享公共儲存空間以減少負擔和延遲。CXL是一種關鍵科技,可以實現加速器和CPU之間的記憶體一致性,提供極高的頻寬,並使用基於PCI-Express Gen 5且易於理解的基礎架構。
具體而言,CXL在CPU和工作負載加速器(如GPU、FPGA和網路)之間建立了高速、低延遲的相互連結,能維持裝置之間的記憶體一致性,允許資源共享以實現更高的效能,降低軟體堆疊複雜性並降低整體系統成本。
Shenoy指出,雖然市場上存在其他的互聯性協議,但CXL獨特之處在於能夠提供CPU/裝置記憶體一致性,降低裝置複雜性,並且在單一科技當中整合產業標準的實體和電子介面,以實現最佳的隨插即用體驗。
總結來說,CXL技術旨在解決CPU和專用加速器不斷成長的高效能運算工作負載,滿足人工智慧、媒體、圖像和語言處理、加密與其他領域的新興資料處理應用。預計CXL第一代規格將在2019年上半年提供給聯盟成員,預估將從英特爾的2021資料中心平台中首先看到整合CXL科技的產品,包括Intel Xeon處理器、FPGA、GPU和SmartNIC。
英特爾與USB推廣組織合推USB 4 Thunderbolt普及力道大增
Thunderbolt普及力道再添強大動能。USB推廣組織(USB Promoter Group)近日宣布即將發布USB 4規格,該架構基於英特爾(Intel)提供的Thunderbolt協定規格,使USB的頻寬加倍,並實現同步傳送多個數據和顯示器協定,也能與現有的USB 3.2和USB 2.0相容。USB 4的發布不僅是一項重大更新,且其基於Thunderbolt協定的架構更有利於英特爾未來推廣和建構Thunderbolt生態系。
英特爾客戶運算事業群總經理Jason Ziller表示,英特爾致力將Thunderbolt推廣到各種產品設備上,與USB推廣組織合作的第一階段,是在定義USB Type-C的規格時,使其可相容於Thunderbolt;第二階段便是釋出Thunderbolt協定,推出基於Thunderbolt協定的USB 4規格。
據悉,USB4解決方案的主要特點包括:使用現有USB Type-C傳輸線進行雙通道運作,透過40 Gbps認證的傳輸線實現高達40 Gbps的運作速度;多種數據和顯示器協定,可有效共享匯流排上的總頻寬;以及與USB 3.2、USB 2.0和Thunderbolt 3的向上相容性。
目前已有超過50家公司積極參與規格草案審查的最後階段,USB 4規格可望在2019年中發布;將與USB 4規格同步發布的是USB Type-C規格的更新版本,其將涵蓋USB 4的匯流排探索(Bus Discovery)、設定和效能需求。
USB推廣組織主席Brad Saunders指出,USB的主要目標是提供最友善且最佳的使用者體驗,透過強大的傳輸線和連接器解決方案來傳輸資料、螢幕畫面和電力。USB 4解決方案能夠為匯流排的運作進行訂製化,透過在單一連接上優化數據和顯示器的組合來進一步提升體驗,並使效能可以進一步倍增。
Ziller進一步說明,釋出Thunderbolt協定規格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透過與USB推廣組織的合作,擴大Thunderbolt相容產品的採用,讓所有人都能夠輕易使用簡單、多功能的連接埠;而英特爾也為各種裝置實現更多創新應用,並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創新體驗。
事實上,為了拓展Thunderbolt市場版圖,英特爾可說動作頻頻。不僅宣布日後10奈米製程的處理器「Ice Lake」將會整合Thunderbolt...
[MWC]FPGA晶片加速卡現身 英特爾大秀5G實力
英特爾(Intel)在世界通訊大會(MWC 2019)發布了FPGA可程式化晶片加速卡N3000(Intel FPGA PAC N3000),可以支援下一代5G核心和虛擬化無線電接入網解決方案,並協助加速網路虛擬化工作負載。
英特爾可程式化解決方案集團行銷副總裁Renette Ar表示,受到網路流量和5G影響,手機和電信業爆炸性地成長,對此英特爾設計了Intel FPGA PAC N3000,以滿足市場所需的性能、功效、完善的系統和支援5G網路的功能。
電信業者正面臨快速成長的使用需求,預計未來五年內網路流量將會增加三倍。另外由於手機用戶、物聯網設備和5G使用比例的成長,更增加了網路擴建和營運的成本和複雜度。
Affirmed Networks首席工程師Ron Parker表示,5G是一種變革性技術,它需要先進的網路虛擬化基礎和靈活的軟體架構。透過使用Intel FPGA PAC N3000,Affirmed Networks為5G核心網路和EPC開發了「第一個真正的100G/CPU插槽解決方案」,是一個雲端原生(cloud-native)的儲存解決方案。利用FPGA加速便能處理這種流量負載,並使CPU使用率降低50%。
Intel FPGA PAC N3000是一個可以高度客製化的平台,傳輸量大、具有低延遲及高頻寬的特性。為降低成本同時又能保持高度的靈活性,Intel FPGA PAC N3000允許最佳化資料層效能,並支持端對端產業規格和開源工具,使用戶能夠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負載和規格。
Intel FPGA PAC N3000最高能夠為網路傳輸加速至100Gbps,並支援最高9GB的DDR4和144MB的QDR...
(更新)國防/電信驅動RF GaN需求 專利申請戰全面啟動
電信和國防應用推動射頻氮化鎵(RF GaN)蓬勃發展。根據市調機構Yole Développement調查指出,RF GaN產業於2017~2023年間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3%。隨著市場不斷地發展,截至2017年底,RF GaN市場產值已經接近3.8億美元,2023年將達到13億美元以上。
目前國防仍是RF GaN的主要市場,因為其專業化的高性能需求和價格敏感度(Price Sensitivity)較低,因而為以GaN為基底的產品提供了許多機會。2017~2018年,國防領域占了RF GaN市場總量的35%以上,完全沒有減少的趨勢。Yole Développement資深技術與市場分析師Hong Lin表示,這個重要的GaN市場將持續與GaN的整體滲透力一起成長。
RF GaN已經被工業廠商認可,並明顯地成為主流。領先的參與者正快速地增加收入,這種趨勢在未來的幾年內將保持不變。從智慧財產的角度來看,美國和日本主導著整個RF GaN智慧財產生態系。
Knowmade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Nicolas Baron評論,科銳(Cree)毫無疑問地擁有最強的智慧財產地位,尤其是以碳化矽(SiC)為基底的GaN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igh-electron-mobility transistor, HEMT) 。另一家RF GaN元件的市場領導者--住友電氣工業,專利地位也不錯,但仍落後於Cree,且專利布局動作有放緩趨勢。反觀,富士通、東芝(TOSHIBA)和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等其他日本公司則正在加快他們的專利申請,因此現在也擁有強大的專利組合。
Baron進一步說明,Cree也在RF GaN HEMT智慧財產的競賽中處於領先地位。針對Cree的 RF GaN專利組合分析顯示,它可以有效地限制該領域的專利活動,並控制大部分關鍵國家其他企業的自由營運(Freedom to Operate, FTO)。
另一方面,英特爾和MACOM目前也十分積極進行RF...
加速5G發展 愛立信/英特爾齊開發新款硬體管理平台
為加速5G發展,愛立信(Ericsson)與英特爾(Intel)宣布攜手合作,結合愛立信旗下Software Defined Infrastructure(SDI)軟體解決方案與英特爾的機架規模設計(Intel RSD),發下一代硬體管理平台,為網路功能虛擬化(NFV)、分散式雲端(Distributed Cloud)和5G提供更高的靈活度、透明度和效率。
愛立信數位策略服務部雲端與NFV基礎架構負責人LarsMårtensson表示,該公司與英特爾的合作歷史相當悠久,此次合作除了研發硬體平台之外,同時也側重軟體,如此一來將有助於提升服務供應商部署開放式雲端與NFV基礎設施的能力,進而從數據中心到邊緣設備,都能有所變革。同時,雙方的合作也進一步強化愛立信SDI軟體解決方案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英特爾網路平台集團資深副總裁Sandra Rivera則指出,5G將會帶來許多變革,加速各種創新應用。該公司與愛立信合作研發的基礎架構平台將幫助通訊服務業者減少部署障礙、降低成本;並且在靈活、可編程與智慧的網路上提供新的5G和邊緣應用服務。
據悉,愛立信和英特爾攜手研發的新一代硬體管理平台,以將雲端的靈活性延伸硬體基礎架構;為此,雙方便結合旗下的SDI Manager軟體與機架規模設計,如此一來,新的基礎架構方案將有助於通訊服務業者的產品上市速度,提高使用效率並降低成本。另外,SDI Manager軟體也會與英特爾RSD參考軟體相容,以保持兼容性。
英特爾/亞太/鴻海三雄攜手 共創5G新應用
英特爾(Intel)、亞太電信與鴻海集團近期舉辦「三強共創5G智慧生活」記者會,展示包括5G小基站C-RAN、無人搬運車(AGV)、智慧倉儲、8K高畫質360度VR等各式智慧生活創新應用服務。三方也於會中表示日後將持續保持密切合作,且也會與交通大學等國內外產學研菁英組成的技術聯盟合作,運用多接取邊緣運算(MEC),以及5G FlexRAN參考平台,研發多項創新應用服務。
英特爾資料中心事業群副總裁暨網路平台事業群視覺雲事業部總經理Lynn Comp表示,亞太電信與鴻海科技集團皆為英特爾在促進網路轉型過程中的重要合作夥伴,透過運用該公司的5G FlexRAN與邊緣運算參考平台,能夠為用戶提供各種創新服務,包含媒體與娛樂、製造、金融、零售、物流及智慧城市等,加速網路轉型和智慧應用。
亞太電信指出,於記者會上所展示的5G應用服務,是透過英特爾在MEC和5G FlexRAN參考開發平台的技術合作,利用5G超高頻寬、超低延遲的特點與邊緣運算,同步搭配亞太電信、鴻海科技集團與交通大學所打造的5G實驗網路,建立3GPP標準之NSA網路架構。其採用3.5GHz的5G頻段與100MHz連續頻寬進行驗證,並透過實驗網路的整合及測試以布局未來5G應用。
據悉,英特爾5G FlexRAN是全面虛擬化的無線接取網路(RAN)參考開發平台,支援網路切片(Network Slicing)技術,在搭載Intel Xeon處理器和FPGA加速器平台上,可利用既有的伺服器產品有效布建系統,輕易實現靈活度、高效率和擴充性,提供高資料傳輸量、低延遲的5G無線連接。
除此之外,英特爾也透過MEC平台實現5G創新應用,其可在無線存取網路內,近距離為行動用戶提供IT及雲端運算能力,可為應用開發商及內容供應商提供滿足5G需求的服務環境,並直接存取即時無線網路資訊(如用戶地點、基地台負載等),使消費者擁有更豐富的使用體驗。
貿澤電子發表Human2.0探索機器人增進人類機能
貿澤電子(Mouser Electronics)發表新世代機器人系列最新的電子書《Human2.0》,該系列為貿澤Empowering Innovation Together計畫的活動之一。
《Human 2.0》電子書由知名工程師兼貿澤代言人的格蘭今原撰寫前言,主題包括機器人在傷殘修復中的運用、感測器技術在義肢中的運用,以及具自行修復能力,功能類似人類皮膚的電子皮膚之最新發展。其中一個特別章節探索了大腦與神經元對機器人外骨骼和四肢的控制以及這項技術所面臨的各種挑戰,還列出了能讓大腦控制與神經元控制介面成真的最新突破。
貿澤電子行銷部門資深副總裁Kevin Hess表示,最新出版的這本電子書新世代機器人系列收藏了許多來自業界創意領袖的有趣文章,講述了機器人的運用使人類機能增進這方面最新的成就和可能的發展。先前的電子書已討論過人類與機器人一同並肩合作的可能性,在這本電子書中,將探討機器人元件與人類身體整合的潛在益處。
新世代機器人系列共包含五部影片,由Imahara擔任主持人,拍攝地點遍佈世界各地,影片中的人物、公司和機器突顯出人類對機器人的看法和互動方式正在改變。系列影片將呈現各種內容,包括從機器人理論,到如同科幻小說般的機器人的實際應用,同時也將一窺人類/機器人共存的真實世界。新世代機器人系列由貿澤的重要供應商合作夥伴Analog Devices、Intel、Microchip Technology及Molex聯合推出。
搶占市場先機 英特爾宣布提前推出5G基頻晶片
搶占5G市場先機,英特爾(Intel)宣布提早推出Intel XMM 8160 5G數據機晶片組,此一經過優化多模數據機,可為手機、個人電腦和寬頻存取閘道器等設備提供5G連接,將可加速5G通訊技術被廣泛採用。Intel指出,該產品提早半年上市,預計將於2019下半年推出,而使用該數據機晶片組(包括手機、PC與寬頻存取閘道器)的商用設備預計將於2020上半年上市。
Intel公司副總裁暨通訊與設備事業群總經理Cormac Conroy表示,該公司看到市場對於XMM 8160進階功能集的龐大需求,因此決定將這款數據機晶片組的上市時間提早半年;新推出的數據機晶片組可支持大容量以擴充至多種設備類別,配合全方位的5G部署。
XMM 8160為一款多模數據機,可透過單一晶片組支援5G新無線電波(New Radio, NR)的新標準,包括獨立(Standalone, SA)和非獨立(Non-standalone, NSA)模式,以及4G,3G和2G傳統無線電波。
該產品還提供單晶片支援多模,可以設計出更小更省電的裝置,這可適用於5G與之前的無線網路、並且不會造成額外太複雜的設計、電源管理和外型規格調整等問題;另外,透過直接導入多模解決方案,新款數據機的功耗、尺寸和可擴充性方面皆有明顯的改進;值得一提的是,整合式多模解決方案還支持LTE和5G的雙連接(EN-DC)功能,當5G訊號無法使用的時候,5G行動網路可以跟4G標準相容。
同時,為解決用戶、裝置和連網機器帶來的更多巨大頻寬的需求,業界紛紛轉向毫米波(mmWave)頻譜和中頻頻譜,為此,該數據機也支持新的mmWave頻譜以及6GHz以下5G NR通訊標準(包括600MHz至6GHz的FDD和TDD頻段)和下載速度高達6Gbps所需的先進技術。
ACAP平台彈性/智慧高 Xilinx轉型全面擁抱AI
2012年的ImageNet機器學習影像辨識學術競賽,被喻為是正式掀起這一波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浪潮的關鍵活動之一,GPU平行運算架構在圖形辨識上的高效能,讓深度學習網路可以大幅增加層數,以提升影像辨識準確率;也旋即於2015年以3.57%的錯誤率超越人眼,揭開AI產業化與產業AI化的大門,運算平台除了近期超熱門的GPU之外,CPU、FPGA與新興的神經網路處理器(NPU),更亟欲搶占AI深度學習網路運算與推論市場大餅。
人工智慧發展全面展開,可編程邏輯廠商美商賽靈思(Xilinx)認為,未來已經沒有一個架構可以滿足所有的應用需求,因此該公司正式踏上轉型之路,2018年3月啟動策略轉型工作,宣示從元件廠商轉型為平台廠商,提出自行調適運算加速平台(Adaptive Compute Acceleration Platform, ACAP),並舉辦賽靈思開發者大會(XDF),發表未來幾年的技術與產品重點,全面擁抱人工智慧的發展趨勢,以資料中心(Data Center)為發展策略的起點,目標為打造靈活應變、萬物智慧的世界。
自行調適/運算加速/平台化策略
多年來以可編程邏輯元件技術立足產業的Xilinx,為了在AI的創新浪潮中注入下一波成長動能,啟動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轉型工程,Xilinx總裁暨執行長Victor Peng(圖1)表示,在AI無所不在的時代,相關應用日新月異,晶片設計週期已經落後創新的速度,FPGA彈性的特點則可以應用在AI的創新上。目前一般新晶片設計週期高達24個月,透過ACAP平台的協助,可將AI模型加以拆解,變成數個不同的發展(Develop)、優化(Optimize)、部署(Deploy)流程,該平台動態範圍廣泛彈性,可針對不同的應用調整需要的加速範圍。
圖1 Xilinx總裁暨執行長Victor Peng表示,該公司自行調適運算加速平台ACAP目標為打造靈活應變、萬物智慧的世界。
因此Xilinx未來不再是元件供應商,而是平台化解決方案開發與供應商。而資料爆炸、AI興起、摩爾定律放緩,顛覆了原有的市場和業務,Peng認為,平台策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也就顯得更加重要,系統和基礎設施在全球迅速擴張,對於運算能力和頻寬也有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同時,也要更加迅速地滿足不斷變化的要求和標準。就像自然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一樣,在數位世界,靈活應變的系統也是最具彈性和可持續性的。
Xilinx於10月推出第一款ACAP平台產品Versal,Peng指出,Versal字面上是由Variety與Universal組合而成,希望在技術與應用上可以兼顧多樣性與通用性。Peng強調,ACAP平台是整體軟體的堆疊,不僅僅是晶片,還包括高整合度工具、最佳化函式庫、作業系統等,還有AI框架標準,只須利用符合業界標準設計的流程就能針對其硬體與軟體進行編程與最佳化,針對整體應用的加速,而不僅止於深度學習網路。
Versal架構專為AI應用開發
Versal的架構將發展兩個系列、六個應用區隔,兩個系列以有無AI核心為主要差異,未搭載AI引擎的系列,運算能力由低至高為Prime、Premium以及HBM三個產品線;而搭載AI引擎的系列,主要以應用區隔為AI核心、AI邊緣以及AI RF系列。未搭載AI引擎系列,針對市場上廣泛適用性進行設計,並就作業負載的連結與線上加速進行最佳化。搭載AI核心的系列,針對雲端、網路以及自駕車應用進行最佳化,該系列配有5個元件,並提供128至400個AI引擎。
在架構上,Xilinx FPGA與SoC產品管理暨行銷資深總監Kirk Saban(圖2)解釋,Versal架構中有幾個主要的核心,包括:純量處理引擎(Scalar Processing Engine),搭載Arm Cortex-A72與Arm Cortex R5應用處理器,還有可完全軟體編程的平台管理控制器;自行調適硬體引擎(Adaptable Hardware Engine),可動態重新配置,即時加速能力最高達八倍;DSP引擎可提供高準確性浮點運算與低延遲,針對客製化資料路徑的細微性控制;AI引擎具有高傳輸率、低延遲與高效率,可協助AI推論與高階訊號處理,搭配先進記憶體和介面技術,可提供強大的異質加速能力。
圖2 Xilinx FPGA與SoC產品管理暨行銷資深總監Kirk Saban解釋,自行調適硬體引擎,可動態重新配置,即時加速能力最高達八倍。
而在軟體支援與開發環境部分,Xilinx軟體業務執行副總裁Salil Raje說,AI人工智慧有兩個階段,訓練和推論。在訓練階段,資料科學家將海量的資料放到模型中,然後微調模型、改善模型以減少誤差,之後將訓練模型部署到應用當中。在推論過程當中,資料量相對較少,在推論階段,回應速度與功耗就顯得更加重要,如果部署在搭載電池的邊緣設備當中,要盡量降低功耗。未來幾年,推論需求的成長性將明顯高於訓練(圖3)。
圖3 AI推論需求將持續攀升
資料來源:Barclays Research(05/2018)
AI創新與應用日新月異
而推論帶來的挑戰包括:AI創新的速度,低延遲、高通量和高效能與整體的應用加速。Raje指出,幾年前AI關注圖像的分類以及推薦的引擎,但是AI應用和AI模型的使用數量成長的速度非常快,包括目標識別、分割、語音辨識、異常檢測等,在每個應用當中都有很多的創新發生在AI的模式上。2012年的AlexNet促成AI模型的大爆炸,在過去六年,絕大多數的創新都是為了改善精確度。最近則是想提高AI模型的效率,以應用於行動裝置和IoT終端。
現在AI的應用、AI模型和精度方面有很多的創新,Raje舉例,有一個最先進的深度學習網路,等專為其設計的晶片生產時,技術已經產生了變化,此固定功能晶片,只為了支援一個舊的網路架構。所以固定晶片架構不是好選項,要靈活應變的硬體如賽靈思FPGA和ACAP元件,使得使用者能夠客製資料流程以針對最先進的網路,同時可彈性調整,而不需更換晶片。靈活應變的硬體也能夠客製記憶體的層次結構,可以用更多的On...
凌華推支援四核心6MB緩存模組化電腦
凌華科技日前針對支援第八代Intel CoreTM i5/i7和Xeon處理器(代號Coffee Lake)的Express-CF,再推一款支援四核心Intel Core i3-8100H處理器的COM Express Type 6基本型模組化電腦,使旗下Express-CF模組化電腦系列更加完備,提供博奕遊戲、醫療與工業控制等產業多元選擇。
前幾代的Intel Core i3處理器僅支援雙核心和3MB緩存,而全新的Intel Core i3-8100H處理器是同類產品中,第一款支援4個CPU內核和6MB緩存的處理器。相較前幾代產品,這一重大升級使得MIPS(每秒百萬條指令)效能提升了80%以上,且記憶體或緩存頻寬幾乎翻倍,對客戶而言,設備更新的費用與過去相去不遠,在效能與頻寬的獲益上卻大幅成長。
凌華科技先前已推出搭載Intel CoreTM i5/i7和Xeon處理器的模組化電腦Express-CF,此次加推支援Intel Core i3處理器之Express-CF,使其產品系列更完整,提供客戶更多的選擇。目前Intel Core i3處理器被業界視為最具性價比的處理器,凌華科技此次發佈的新款Express-CF,將有效協助客戶提高效能,對於有大量設備需求同時講求性價比之應用,如遊戲、醫療以及工業控制等產業而言,實為理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