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聯發科攜手英特爾布局5G個人電腦市場
聯發科技5G布局從手機跨足到電腦及其他領域,與英特爾(Intel)攜手合作5G個人電腦方案。日前通過5G數據機資料卡的開發與認證,邁入關鍵里程碑,成功5G體驗帶入下一代個人電腦。首波搭載聯發科技5G數據機解決方案的筆記型電腦將於2021年初上市。
聯發科技5G布局從手機跨足到電腦及其他領域,與英特爾攜手合作5G個人電腦方案 (來源:Intel)
聯發科技總經理陳冠州表示,與英特爾的合作見證聯發科技在 5G 行動運算業務的全面拓展,也為進軍個人電腦市場開啟了絕佳的機會。憑藉英特爾在個人電腦領域的深厚專業和聯發科技突破性的 5G 數據機研發實力,將能重新定義現代筆記型電腦的使用體驗,為消費者打造最佳5G聯網服務。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暨筆記型電腦用戶平台總經理Chris Walker認為,成功的合作關係取決於執行力,很高興看到英特爾與聯發科技在5G合作案的快速進展,順利於第三季提供客戶5G數據機解決方案。5G將進一步改變聯網、運算和通訊的方式,藉由在4G時代累積的PC地位,英特爾得以提供優良的個人電腦產品。
聯發科技的T700 5G數據機日前已在實際測試場景中成功完成5G獨立組網(SA)通話對接,朝5G部署的目標邁出下一步。此外,借助英特爾在系統整合、驗證和開發平台優化方面取得的進展,除了為用戶帶來良好體驗外,更將協助OEM合作夥伴工程設計開發的支援。
聯發科技T700數據機支援Sub-6頻段5G網路的非獨立與獨立組網,以提供更快速、更可靠的穩定連線體驗。無論消費者是在家中或是路上,都能以 5G 高速瀏覽網頁、收看串流媒體及玩遊戲。聯發科技的數據機產品還具備高能效特性,可延長筆記型電腦的電池壽命,減少消費者充電的次數。聯發科技積極於個人電腦、行動通訊、家庭、汽車和物聯網領域推進5G 技術,促盡快速聯網服務的普及。
ADI攜手英特爾開發5G網路設計解決方案
Analog Devices(ADI)日前宣布與英特爾(Intel)共同開發因應5G網路設計挑戰的彈性無線電平台,協助客戶以更低成本來迅速擴展5G網路規模。新型無線電平台整合ADI射頻(RF)收發器之先進技術及英特爾Arria 10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的高性能及低功耗特性,幫助開發人員能更輕鬆地創建優化的5G解決方案。
ADI攜手英特爾開發5G網路設計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ADI)
英特爾可程式解決方案事業部無線存取業務主管暨資深總監CC Chong表示,ADI與英特爾之協作有助於開發適用於5G網路的新型無線電解決方案。期待與ADI透過FPGA平台加速硬體的開發。FPGA平台易於使用,可滿足不斷變化之需求,並可解決射頻和數位化產品開發的諸多複雜問題。
ADI無線通訊事業部副總裁Joe Barry認為,新型無線電平台可降低設計總成本並縮短客戶產品上市時間,同時無損降低系統性能。透過整合ADI收發器所具有的數位前端(DFE)功能和英特爾的FPGA技術,將滿足客戶對解決方案的高性能要求,同時透過更高彈性更高效地解決新興網路問題。
隨著廠商趨向採用數位化方式來進行商業活動,隨時獲取和傳輸資料需求使通訊市場加速發展,因應頻寬和延遲方面的挑戰。由於私有網路和公共空間的現有無線網路流量大幅增加,因此無線網路營運業者希望能縮短開發時間,同時以經濟高效的方式實現可提高5G網路容量、性能和可靠性的新型解決方案。透過結合開放標準和現有通訊網絡,行動網路營運業者正制定一套更廣泛的技術規範,同時支援漸增的使用者。
此款符合O-RAN規範之高性能解決方案採用ADI的軟體定義收發器(包括創新的DFE功能)以及英特爾的Arria A10 FPGA以建立彈性良好的架構。此次合作使設計人員能進行頻率、頻段和功率客製,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高的系統性能。
英特爾2020年Q2營收成長 7nm製程又要延期
日前英特爾(Intel)公布2020年第二季財報,整體營收成長,但是其7nm製程產品的原訂計畫將延遲至少6個月,7nm的處理器會在2022下半年或2023上半年上市。
2020年Q2的營收為197億美元,年增率(YoY)20%,PC-centric的營收為95億,較2019年同期成長7%。而受到疫情帶動,筆記型電腦的營收比去年同期成長14%,桌上型電腦營收則下滑14%。儘管財報樂觀,但7nm的處理器無法如期出貨,仍對英特爾造成影響。英特爾預計最晚至2023年才能推出7nm的產品,然而競爭對手AMD提出在2022年底前將會上市5nm製程的處理器。
圖 英特爾2020年Q2的營收為197億美元。來源:英特爾
從7nm製程的推遲,可推測英特爾仍在盡力克服10nm製程的量產問題,少見的提供對手,如AMD在製程方面與其競爭的機會。英特爾x86在製程上無法取得先機,其他廠商如亞馬遜(Amazon)已推出基於Arm架構及台積電7nm製程的晶片,蘋果也宣布將自行生產7nm晶片的情況下,將會引發市場中的價格競爭。同時7nm計畫為能如其實現,也可能與知名晶片設計師 Jim Keller離開英特爾有關。
Mobileye/WILLER攜手合作 自駕計程車最快明年上路
英特爾(Intel)旗下汽車公司Mobileye與跨足日本、東南亞與台灣的交通營運商WILLER形成策略性合作,將在日本、台灣及東南亞提供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服務。透過基於Mobileye的自駕車(Automated Vehicle, AV)技術,自駕交通解決方案將從日本開始測試並部署。
圖 Mobileye與WILLER形成策略性合作。來源:Mobileye
英特爾高級副總裁暨Mobileye總裁/執行長Amnon Shashua表示,與WILLER的合作促進Mobileye的全球交通生態系布局,帶來有意義的發展。期待透過合作,為亞洲市場帶來便利的自駕車行車服務。
Mobileye與WILLER正在嘗試透過雙方優勢,尋找自駕車與按需求調整班次的自駕接駁車的商業模式。Mobileye將會提供自駕車的整合系統,而WILLER則補足針對不同地區的法規與使用者特性,規劃每個地區的服務形式,並為車隊營運公司提供方案。
兩公司預計在2021年讓自駕計程車在日本上路,同時於2023年推出全自駕的叫車及共享汽車服務,並在未來進一步將類似的服務移植台灣及其他東南亞市場。就Mobileye而言,與WILLER合作增進其邁向全球交通行動服務供應商(Mobility-as-a-service, MaaS)的目標。自從向外宣布成為行動服務的供應商,Mobileye便開始一系列的向外合作,串接不同城市、交通機構與移動技術公司,藉此在主要市場中發展並部署自駕解決方案。
WILLER成為Mobileye的MaaS合作夥伴,而WILLER旨在整合不同國家/區域用戶間的使用者體驗,並在2019年推出一個MaaS App,今年App的QR code可以做為行動支付使用。WILLER已經與台灣的大型巴士營運商、越南最大的計程車公司取得合作,同時投資新加坡最大的共享汽車公司Car Clud,並與150個日本在地的交通供應商合作。
結合Mobileye的自駕技術與WILLER對亞洲市場的緊密合作關係,兩公司的合作將促進新興運輸模式的發展,包含客運、鐵路與共享汽車等。未來自駕車有望提供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乘車體驗,在日本面對高齡化社會與駕駛短缺的狀況下,提供減少交通事故與塞車的乘車服務。
支援8K影像傳輸 英特爾發表Thunderbolt 4
日前英特爾(Intel)公開其Thunderbolt 4規格,除了維持Thunderbolt 3的40 Gb/s傳輸速度,並且瞄準高解析度影響的傳輸需求,可以支援兩個4K螢幕或一個8K螢幕的連接,以及各式配件如電源、影音編輯等。此外,英特爾將會推出整合Thunderbolt 4的PC行動處理器Tiger Lake。
圖 Thunderbolt 4以同時外接4K螢幕的影像和資料傳輸。來源:Intel
英特爾今年新推的Thunderbolt 4符合USB 4規格,傳輸速度雖與上一代相同,但是因應高解析度影像傳輸的需求日增,原先Thunderbolt 3只能連接一個4K螢幕,Thunderbolt 4則增加為支援兩個4K螢幕或一個8K螢幕的功能,PCIe速度達到32 Gb/s。Thunderbolt 4具有兩公尺的傳輸能力,因此通用傳輸線可達兩公尺,擴充底座最多可支援4個Thunderbolt 4連接埠。外部配件方面,Thunderbolt 4可支援至少一個PC連接埠充電、睡眠喚醒功能。而透過英特爾VT-d的記憶體存取(DMA)保護功能,有助於防止實體連接的資安攻擊。
同時英特爾發布Thunderbolt 4控制器8000系列,可支援整合Thunderbolt 3的PC與其配件。透過通用的Type-C接口與Thunderbolt 4支援充電、影音編輯、高畫質螢幕等功能,在便利性方面有利於吸引消費市場的青睞。目前Thunderbolt 4的開發套件與認證測試已上市,預計在今年年底,英特爾將發布第一台整合Thunderbolt 4的處理器Tiger Lake。
英特爾新一代處理器瞄準AI加速應用
英特爾(Intel)日前推出第三代Xeon Scalable處理器,以及人工智慧(AI)相關軟硬體產品的新增功能,加速數據中心、網路、智慧環境中的分析運算及AI的開發與應用。作為產業中內建支援Bfloat16格式的主流伺服器處理器,此處理器能夠將AI推論與模型訓練廣泛的部署到通用的CPU,適合圖像分類、推薦引擎、語音辨識及建立語言模型的應用。
圖 第三代Xeon Scalable處理器。來源:英特爾
AI與數據分析為金融、保健、工業、電信與運輸等產業開啟新商機,IDC預估在2021年,75%的企業會使用AI。而到2025年,隨著物聯網(IoT)設備創造95%的數據成長,將有四分之一的數據來自即時搜集。
英特爾的數據平台加上使用英特爾AI技術的合作夥伴生態系,共同透過導入AI與數據分析服務,協助優化企業。一系列的產品組合除了第三代內建AI加速器的Xeon Scalable處理器,還有新型Optane 200持續性記憶體,做為第三代可拓展平台的一部分,能夠提供最高每個插槽4.5TB的儲存量來管理密集的數據工作量。3D NAND SSDs、針對AI加速的FPGA、跨架構的OpenAPI以及符合IT需求的Select解決方案,在在強化AI導入企業並落地應用的速度。
英特爾新款處理器採用Foveros 3D封裝 展現微型化實力
日前英特爾(Intel)推出搭載Intel Hybrid Technology的Intel Core處理器Lakefield,運用英特爾的Foveros 3D封裝技術及混合型CPU架構來實現可擴充性的功率和效能,在生產力與內容創作上,是提供Intel Core效能和完整Windows相容性的產品裡,尺寸最小且外型輕巧的設計。
圖 Foveros 3D封裝技術。來源:英特爾
在縮小56%的封裝面積下,Intel Core處理器具有完整的Window 10應用程式相容性,使主機板尺寸縮小47%並延長電池壽命,為OEM在跨單螢幕、雙螢幕和可折疊螢幕裝置的外型設計上提供彈性,同時為使用者創造良好的PC體驗。
英特爾目前已公開兩款與合作夥伴共同設計的產品,皆搭載該款處理器。其中包含於2020年CES中亮相的聯想ThinkPad X1 Fold,其為第一款具有可折疊OLED顯示螢幕的全功能PC,預計在今年發布。此外,搭載英特爾晶片的Samsung Galaxy Book S,將於6月開始在特定市場銷售。
Intel Core i5和i3處理器利用10奈米Sunny Cove核心來承擔工作負載和前台應用程式,而四個節能高效的Tremont核心則平衡了後台任務的功耗和效能最佳化。這些處理器與32位元和64位元的Windows應用程式完全相容,有助於提升產品的輕薄設計。
美議員提案補助半導體商228億
有鑒於新冠疫情(COVID-19)、香港情勢變化以及晶片生產重心逐漸轉往亞洲,美國議員提案補助半導體製造商228億美元,期望在中國的強力競爭之中,刺激美國的晶片產業發展。
示意圖 美國議員提案補助半導體製造商228億美元。來源:Unsplash
建造一座晶圓廠需要150億美元,大部分支出在於昂貴的工具。補助的提案如果通過,除了將會為半導體設備創造40%可退還的所得稅抵免額度,還會提撥100億美元的聯邦資金來鼓勵建廠,同時提供120億美元的研發基金。補助法案將根據美國國防部的「國防生產法」取得授權,而得以動用資金。
晶片生產中心移往亞洲已是大勢所趨,雖然英特爾(Intel)與美光(Micron)等公司仍在美國當地生產晶片,但是半導體產品生產轉為以亞洲為主。其中台積電即掌握了晶片代工過半的市場分額,以及更先進的製程技術。而蘋果(Apple)、高通(Qualcomm)及Nvidia等公司都依賴台機電和其他亞洲的代工廠製造晶片。
傳Mac將改用蘋果自家處理器 WWDC正式公布
蘋果(Apple)即將在六月底舉行的線上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彭博社(Bloomberg)報導指出,蘋果可能在WWDC 2020中發表採用Arm架構處理器的Mac,取代以往使用的英特爾(Intel)晶片。
傳WWDC 2020將推出蘋果自行生產,用於Mac電腦的處理器。來源:蘋果
據傳蘋果將在WWDC 2020中向外部開發者公布新的晶片計畫,將自家生產的處理器用於2021年發布的Mac電腦中,然而由於硬體設備的過度需要數月時間,確切的公布日期可能會改變。
新款處理器的架構來自Arm的授權,將採用與iPhone及iPad相似的技術,不過未來的Mac仍會使用MacOS系統。這是Mac問世36年後,第一次使用蘋果自行研發的晶片,這段時間內,蘋果只換過兩次處理器。90年代初期,蘋果的處理器從Motorola換成PowerPC,並在2005年的WWDC中,賈伯斯(Steve Jobs)宣布改用英特爾的處理器,而2006年1月便推出首批使用英特爾處理器的Mac電腦。
WWDC 2020蘋果還會更新iOS、iPadOS、tvOS與WatchOS等作業系統,包括增強實境功能、外部應用程式、更深入的服務整合,並且強化Apple Watch的健身功能。有鑒於去年發布的iOS 13出現問題,蘋果將會優先改善軟體性能。
強化Wi-Fi布局 英特爾購併Rivet Networks
英特爾(Intel)日前宣布收購Rivet Networks,並準備將其Killer Networking系列Wi-Fi網路產品整合到自己的無線產品組合。Rivet未來將併入英特爾客戶運算事業群轄下的無線解決方案部門,其Killer軟體授權業務也會繼續推動。
英特爾行動用戶端平台事業群總經理Chris Walker表示,對消費者而言,Wi-Fi已經是非常普及且不可或缺的聯網技術,不管是工作、學習或上網,都會使用到Wi-Fi。目前平均每一戶家庭所擁有的Wi-Fi硬體數量,已經達到11台之多,且根據Comcast、Charter Communications等公司所提供的數據資料顯示,過去幾個月經由Wi-Fi連接的各種數據流量,都成長了接近一倍,甚至數倍之多。即便是智慧型手機,也有超過7成的數據流量是透過Wi-Fi傳輸,而非蜂窩網路。
由於Wi-Fi已成為現代使用者不可或缺的聯網技術,在這個領域耕耘超過20年的英特爾決定加碼布局Wi-Fi,藉由收購Rivet Networks來強化其Wi-Fi事業的競爭力。Rivet是一家網路軟體與雲端技術的領導廠商,擁有多種網路軟體技術,例如Killer Prioritization Engine與Killer Intelligence Engine。這兩種軟體都是以強化服務品質(QoS)見長,可優先最佳化遊戲和網路串流的IP封包。Rivet在2019年發表AX1650 Wi-Fi無線網卡時,就表示在Wi-Fi 6和自家軟體互相加持下,網路延遲可比標準Wi-Fi降低3倍,影像串流效能亦可提高5倍。Killer Intelligence Engine還可辨識並標記較舊款的網路接取設備,進而鼓勵使用者在路由器無法提供足夠的傳輸速率時,購買更好的路由器。
Walker表示,Rivet所擁有的軟體技術,與目前英特爾的Wi-Fi事業形成互補,可以為PC平台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無線網路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