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HDMI,VESA,DP,Thunderbolt

HDMI,VESA,DP,Thunderbolt

- Advertisment -

邁向高解析/高更新率/高動態對比 影音傳輸介面驗證挑戰更棘手

不過,在技術推陳出新的同時,廠商在產品開發過程亦會遇到不少技術驗證上的困難點,本篇文章將分享各傳輸技術的演進,並針對不同技術問題提出解析與建議。 DisplayPort技術演進與驗證困難點 數位影音介面DisplayPort(簡稱DP)是由影像電子標準協會(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 VESA)於2006年的時候所制定,其主要用於顯示器等裝置的連線。 該標準甫一推出,便立即受到Dell、HP、AMD,以及NVIDIA等全球知名廠商的青睞,在當年就有採用DisplayPort技術的產品推出,像是液晶螢幕、筆電,以及顯示卡等。 DisplayPort從1.1規格支援2K解析度以及聲音傳輸,到2009年發布的1.2規格,由原有的單通道頻寬2.7Gbps增加到5.4Gbps,解析度更達到4K60,另支援3D功能、High Bit Rate Audio以及單獨使用一個DP接口,即可同時驅動多台螢幕的多螢幕顯示功能(Multi Stream Transport, MST)(圖1)。 圖1 DP支援的多螢顯示功能(MST) 這也讓當時DisplayPort 1.2在跟HDMI 1.4規格作比較時較為勝出,因為當時HDMI 1.4只支援到4K30並且沒有類似MST功能,需要兩個HDMI發送接口以驅動兩個螢幕。 到了2016年底推出的DisplayPort 1.4世代,單通道的頻寬又提升到8.1Gbps,使得影像解析度向上支援到8K30(無顯示串流壓縮狀況下以4:2:2色彩取樣模式),另新增了HDR功能以及顯示串流壓縮技術(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 DSC),DSC技術的壓縮比高達3:1,可在同頻寬條件下,以較好的4:4:4色彩取樣模式,支援較8K30更高的解析度以及更快的更新頻率。 DisplayPort Alt Mode可應用於Type-C介面 除了標準DP以及Mini-DP介面,DP技術亦可應用在USB Type-C介面(亦稱作USB-C),也就是DP Alt Mode Over...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