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
Arm致力在共同架構下達到數位沉浸完全運算
5G、人工智慧(AI)、各種實境技術與物聯網(IoT)的加速發展正在改變運算需求。要達到數位沉浸所需要的效能,將超越今天所具有的一切,並朝Total Compute的世界邁進。這需要在設計矽智財時採用非常不同的方法,重點必須深度聚焦在效能、安全性與開發人員存取性的優化。
未來需要的不會是更多現有的東西,而是思考方式的改變。Arm藉由矽智財、軟體乃至於工具內部以及彼此間的全面優化,從聚焦在產品演進轉移至使用案例與體驗導向的系統解決方案,以提供一個安全的基礎,並達成未來複雜運算挑戰所需的效能。
自從推出Cortex-A73後,Arm便逐步且逐世代地提升機器學習(ML)效能,努力大幅拓寬針對ML的CPU涵蓋。為了實現這個全新的數位世界,運算能力將被推升至全新的水準,因此Arm將Matrix Multiple(MatMul)加入新一代的Cortex CPU「Matterhorn」中,因為它與上一代CPU相比,ML效能可有效提升一倍。
除了CPU以外,還需要聚焦,並把Total Compute的方式應用到每一個運算要素,以及系統內的基礎建設。不管是Arm CPU、圖形處理器(GPU)或神經處理器 (NPU)、互連或系統矽智財,都必須優化成整合式的解決方案;而這必須仰賴軟體與工具,包括Arm類神經網路開發套件(Arm NN)、Arm運算函式庫(Arm Compute Library)、開放原始碼社群,以及開放的標準都必須建構在安全的基礎上。
Arm已經開始推出Memory Tagging Extensions(MTE)等創新安全功能並整合到 Total Compute 內,以迎合客戶的各種需求。事實上,Google最近剛宣布安卓裝置將與MTE設計合作的計劃。這些功能結合Arm的平台安全性架構,將可協助整個生態系統內安全性的標準化與重組。
加速物聯網/智慧製造創新 ST MPU搶攻高運算效能市場
物聯網時代來臨,新興應用不斷發展,許多整合性應用需求更高的運算能力,包括工業、消費性、醫療保健、智慧家庭等,需要更高的處理與運算能力,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 ST)以多年積累之Arm Cortex 研發經驗擴大STM32 MCU的功能,推出該公司首款多核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 MPU)具備運算和圖形處理的能力,且兼具高效即時控制和高功能整合度。
ST微控制器部門STM32微處理器產品行銷經理Sylvain Raynaud表示,微處理器整合Arm Cortex-A和Cortex-M,彈性的架構可以兼顧運算效能與省電。
STM32MP1系列微處理器產品基於ST構建的STM32系列生態系統,包括開發工具和技術支援。該公司微控制器部門STM32微處理器產品行銷經理Sylvain Raynaud表示,STM32系列可解決客戶對即時任務和功耗限制的要求,OpenSTLinux以市場上主流的開源Linux發行版發行,將STM32系列從即時任務和功耗限制為主的應用擴大到更廣泛的市場。在MPU和軟體的支援下,ST的解決方案,滿足許多工業和專業應用的供貨需求。
該微處理器整合Arm Cortex-A和Cortex-M兩顆不同核心,Raynaud說明,此彈性的運算架構可以兼顧運算效能與省電。例如,透過暫停Cortex-A7執行指令,只讓Cortex-M4運作,功耗通常可降低至25%。再從這種模式進入待機狀態,功耗可降至1/2500,並且同時支援1到3秒內恢復執行Linux,具體恢復速度取決於實際應用。STM32MP1嵌入了3D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or Unit, GPU),以支援人機介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 HMI)顯示器;外部記憶體則支援各種DDR SDRAM和快閃記憶體。
STM32MP1系列微處理器整合兩顆主頻650MHz的Arm Cortex-A7應用處理器和一顆頻率達209MHz的Arm Cortex-M4微控制器。為防止MPU系統出現性能瓶頸和頻寬問題,STM32MP1支援多種DDR SDRAM記憶體,包括DDR3、DDR3L、LPDDR2、533MHz的32/16位元LPDDR3。此外,STM32MP1亦支援各種快閃記憶體:eMMC、SD卡、SLC NAND、SPI NAND和Quad-SPI NOR。
而在軟體開發部分,ST發布了一款主流開源Linux發行版OpenSTLinux Distribution。OpenSTLinux已通過了...
Arm全新Mbed作業系統夥伴治理模型加速物聯網合作
近30年來,由上千個合作夥伴組成的Arm生態系統通過基礎共用的成功模式進行協作,交付了超過1,500億個晶片。此一生態系統被形容為是推動這個集體參與的氧氣,同時也讓開發工作變得跟呼吸一樣輕鬆。
談到解決物聯網(IoT)開發與部署的挑戰,Arm生態系統模型一直具有超高的可應用性,特別是IoT若要成功需要群策群力,光靠一家公司是辦不到的。到目前為止,Arm的生態系統模型已經產出數十億個由Arm夥伴出貨、基於Arm 架構的晶片所帶動的IoT裝置。為了替開發人員簡化IoT,過去十年內,Arm以免費、開放原始碼的IoT作業系統(Mbed OS)為中心,開發出一套龐大的生態系統,其中包含超過42.5萬個第三方軟體開發人員,以及超過150個Mbed賦能(Mbed-enabled)的機板與模組。
隨著市場逐漸擴大成包括數千億個、最終變成一兆個聯網裝置,物聯網生態系統模型想要成功,唯有仰賴夥伴持續協同合作與追求差異化。也因為如此,Arm基於半導體供應夥伴的直接回饋,宣布推出全新的Mbed作業系統夥伴治理(Mbed OS Partner Governance)模型。這對於Arm在IoT生態系統內推動持續創新與差異化,是相當重要的一步。透過這個模型,Arm對其半導體合作夥伴授權,讓他們有能力幫忙塑造與決定Mbed OS的未來方向,同時仍保有Arm 多年來提供的強大商業領導地位與後援。
儘管Mbed OS一直是一套開放原始碼的IoT作業系統,Arm正轉移其治理權,以便讓半導體夥伴得以直接影響未來的發展,並強化打造新能力、新特色與新功能的努力,這對於把規模擴展到一兆個聯網裝置極為關鍵。
要做到這點,Arm的新機制為成立每月召開一次的產品工作群會議,會議中與半導體夥伴們將投票決定那些新能力會優先加入至Mbed OS中,也歡迎所有 Mbed半導體夥伴計劃(Mbed Silicon Partner Program)成員免費加入。多家半導體合作夥伴,包括亞德諾半導體、賽普拉斯半導體、Maxim Integrated、新唐科技、恩智浦半導體、瑞薩電子、瑞昱半導體、三星、芯科科技與 u-blox,都已積極參與這個工作群。
Arm推出嵌入式CPU客製化指令
Arm近日在Arm TechCon 2019大會中宣布推出Arm Custom Instructions,這是針對Armv8-M架構新增的功能。2020年上半年開始,Arm Custom Instructions初期將在Arm Cortex-M33 CPU上實施,並且不會對新的或既有授權廠商收取額外費用,同時讓SoC設計人員在沒有軟體碎裂風險下,得以針對特定嵌入式與 IoT應用加入自己的指令。
Arm資深副總裁暨車用與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Dipti Vachani表示,一個擁有一兆個安全智慧裝置的世界,將建立在複雜使用案例的多元性上,同時需要增強硬體與軟體設計之間的協同綜效。我們已經開發出Arm Custom Instructions以帶動硬體與軟體更密切的共同設計努力,以便實現特定應用的加速,同時開啟更大的裝置差異化。
Arm Custom Instructions享有安全性的Arm TrustZone技術,是Armv8-M架構演化的一環,同時也是基於一個簡單的指導原則。CPU是供Arm半導體夥伴進行創新的框架。這種方式讓晶片設計人員藉由把獨特的特定應用功能加入Cortex-M33 CPU中,有機會將效能與效率進一步向上推進。
Arm Custom Instructions針對CPU進行修改產生功能,而這些CPU為設計人員保存編碼空間,以便他們能輕易增加客製化資料路徑延伸,同時保有既有軟體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這個功能加上既有的共處理器介面,可以讓Cortex-M33 CPU利用針對機器學習(ML)與人工智慧(AI)等邊緣運算使用案例優化的各類型加速器,進行延伸。
Arm Custom Instructions結合最近推出的Arm Flexible Access,強調Arm更加致力於增強晶片合作夥伴的靈活性和差異化,以支援ML、AI、自駕車輛、5G與IoT等全新邊緣運算的機會。為了進一步強化這個承諾,Custom...
加快自動駕駛發展 Arm等大廠宣布成立AVCC組織
為了盡早實現自動駕駛願景,打造更安全的交通運輸環境,Arm、豐田(Toyota)、博世(Bosch)等大廠宣布共組自駕車輛運算協會(Autonomous Vehicle Computing Consortium, AVCC)。此一組織由一群聚焦在依所需規模,加速實現更安全、更負擔得起的自駕車輛的業界領導企業組成,目前會員除了上述所提的廠商外,還包含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Denso、德國馬牌(Continental)、恩智浦半導體(NXP)與NVIDIA等。
Arm資深副總裁暨車用與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Dipti Vachani表示,要實現全自動駕駛,並達到大量部署規模和生產,同時又要確保其安全性,需要史無前例的業界協同合作,換言之,實現自駕車輛不是單一一家公司可以辦到的事,需要整個業界層級的協同合作。為此,AVCC集合了來自整個汽車產業環境的領先企業,共同處理複雜且基本的技術和運算上的挑戰,以加速邁向真正自駕的目標。
AVCC瞭解部署自駕車輛必須克服的技術複雜性與障礙,未來的目標是共同努力推出一個概念的運算平台,以面對這些挑戰。這個組織集結了相當獨特的專業知識與共同的目標,而其第一個目標就是定義一個參考的架構與平台,以便在車輛部署實際上與經濟性的限制下,達成自駕車效能的目標。此一運算平台設計用意就是要讓今日的原型機系統,進化成可依所需規模進行部署,並針對自動駕駛系統中每一個組成元件,開發軟體API的需求。
AVCC會員企業也十分瞭解自駕車輛部署需要克服的技術複雜性與障礙,因此,他們計劃共同合作,以促成可應對這些挑戰的解決方案,並打造一個由業界專家組成的生態系統,以聚焦可滿足這些目標的創新。各個工作團體將分享彼此的想法、研究共同的技術挑戰、促成跨界的協同合作,並以讓產業共榮共贏的前提,藉由定義、教育與文件發表等方式,協助汽車業共同實現自動駕駛願景。
總結來說,AVCC承諾透過業界層級的協同合作,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車輛,並將著手開發一個系統架構的整套推薦以及一個運算平台,以促進自駕車輛的部署。同時,也呼籲所有利害相關團體以及全球汽車生態系統的成員,共同迎打造產業未來的挑戰,一步一腳印地尋求逐步突破,同時與科技界共享每一個重要的進展。
AVCC將會共同研發自動駕駛運算平台。
2019 Arm科技論壇將於新竹盛大展開
Arm將於11月6日在台北萬豪酒店、11月7日新竹國賓大飯店舉辦2019 Arm 科技論壇。今年議程以「Drive Innovation with Arm Technology」為主軸,聚焦5G、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等數位轉型的關鍵技術,完整重現美國聖荷西的年度最大技術年會Arm TechCon精華內容,更聯手產業夥伴以前瞻技術共創數位轉型創新動能。
隨著數據含金量持續攀升,尖端科技對高吞吐量運算技術和多裝置連接管理的需求遽增,2019 Arm科技論壇特別邀請Arm資深副總裁暨車用與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Dipti Vachani,以及Arm資深副總裁暨物聯網雲端服務總經理Hima Mukkamala發表主題演講,分享Arm領先技術如何催化數位轉型的關鍵應用,激發從終端到雲端、從資料到平台的多元創新;業界重要意見領袖更將受邀針對關鍵科技發展趨勢進行深入剖析。
而在下午的分組議程中,Arm各事業部的技術專家以及產業夥伴將暢談趨勢洞見與先進技術,共同探討在5G前景下,如何應用高效能運算技術、解決方案、工具與平台安全架構等,打造創新科技新場域、改變人類生活。現場也將設置實機體驗區,讓與會者能近距離體驗前瞻技術的實際應用,一覽Arm與夥伴共建的生態系所驅動的數位轉型價值。
此外,台北場次將同步舉行第14屆Arm Design Contest設計競賽「Arm Idea,實現創意有意思」頒獎典禮,共有來自全台28所大專院校的百件參賽作品,在醫療保健、機械、運動與生活等多元領域發揮設計巧思,融合科技與人文關懷打造全新智慧應用。
Arm Treasure Data導入Treasure Boxes與Custom Scripts
Arm Treasure Data宣布為其顧客數據平台(CDP)推出新產品能力與功能,包括Treasure Boxes與Custom Scripts,兩者都能協助加速企業達到營運成果,並可從平台上看到。Treasure Boxes是業界第一個CDP成套預生成的編碼與應用程式的解決方案程式庫。Treasure Boxes可以很容易地佈署於客戶的Arm Treasure Data帳戶內,以便針對特定使用案例順利無縫地利用客戶的資料。Custom Scripts則可讓企業針對其資料,進行基於AI/ML的分析,為行銷活動驅動出可被執行的洞見。
Arm物聯網服務事業群科技副總裁Kazuki Ohta表示,企業現在面對不斷湧進的線上或線下資料來源已疲於應付,它們需要一個具有彈性的科技來有效管理並保全其資料,以便驅動有意義的洞見。擴展我們的CDP平台、並加入Treasure Boxes 與Custom Scripts,可以讓客戶更便利地部署新的使用案例,同時從資料中擷取更多的價值。
無論是需要提供更為個人化體驗的行銷人員,或是需要簡化資料工作流程的工程師,這些CDP技術的最新進展,都能提供更多橫跨各種客層的彈性。既有用戶毋需另外付費便可使用的Treasure Boxes程式庫,結合編碼小知識、整體組件與視覺化,並應用累積近十年的資料心得,讓企業得以立即利用新的資料分析與使用案例。這些使用案例,包括依據客戶的社群媒體分數提供下一個最佳的行動推薦、預測能源消耗、追蹤銷售或顧客流失率,以及分析線上廣告活動等。
Custom Scripts的導入帶來運行基於AI/ML分析的能力,讓資料更加豐富,並可透過Arm Treasure Data CDP取用全新的資料來源。不管其程式語言或程式庫為何,Custom Scripts都可讓用戶在平台上利用所有的資料管道。這意謂客戶不用再建立一次性的整合來存取資料,也因此免除此一曠日費時的程序。此外,企業針對經濟條件較好的客層需要加速活動決策,在進行機器學習模型的產生時,也可以節省時間。
格芯發布3D測試晶片/技術加入異質整合戰局
為滿足資料中心、人工智慧(AI)、5G等新興技術發展,半導體設計除持續朝微縮製程邁進之外,異質整合技術也成為下一波IC晶片創新動能。為此,IC設計業者、晶圓代工廠等皆紛紛投入發展,例如格芯(GLOBALFOUNDRIES)近期便宣布旗下基於Arm架構的高密度3D測試晶片已成功流片生產,可滿足資料中心、邊緣運算和高端消費性電子產品應用的需求。
據悉,此款晶片可提升AI、機器學習(ML)和高端消費性電子及無線解決方案等的運算系统性能與效能,其採用該公司12nm Leading-Performance(12LP)FinFET製程製造,並運用Arm 3D網狀互連技術,讓資料數據更直接地傳輸至其他内核,達到延遲最小化,提高資料傳輸速率,滿足資料中心、邊緣運算和高端消費性電子產品應用的需求。
此外,兩公司還驗證了一種3D可測試設計(Design-for-Test, DFT)方法,使用格芯的混合式晶圓對晶圓接合,每平方公厘多達100萬個3D連接,拓展12nm設計在未來的應用。
格芯發言人表示,3D可測試設計方法為屬於異質整合技術,該公司和Arm共同驗證了此一測試設計方法,使用格芯的混合式晶圓對晶圓接合,每平方公厘多達 100萬個3D連接。用於3D IC的DFT架構實現了各種晶片的模組測試方法,其中具有嵌入式IP核心、基於穿透矽通孔的晶粒間互連和外部I/O可作為獨立的單元進行測試,從而可靈活優化的3D IC測試流程。DFT是一項能夠採用3D技術的重要測試設計方法而3D DFT架構具備支持板級互連測試的特色;而該公司的差異化F2F晶圓鍵合技術為工程設計人員提供了異構邏輯和邏輯/記憶體整合。
格芯發言人說明,3D晶圓架構具有減少線長的本質能力,是減輕下一代微型處理器設計中互連問題的最有潛力的解決方案之一;而3D技術和異質整合功能為新設計方法提供了低延遲、高帶寬的優勢。對於異質整合來說,雖然沒有其餘的技術層面挑戰,但針對規劃、執行和驗證2.5D和3D IC的設計工具、薄晶圓處理技術、熱管理和測試等,這些製程仍需要更好的解決方案。
由於目前異質整合生態系統成熟緩慢,主要的挑戰在於單位成本高昂、低產量和實行風險,業界正在努力降低製程成本並簡化整個行業合作。未來格芯會與所有主要EDA合作夥伴密切合作,將3D IC放置在庫中,然後使用晶圓對晶圓鍵合進行組裝,使複雜的晶圓設計和組裝成果更快且更低成本。
格芯推3D IC提升邊緣運算、高端消費性等電子產品應用需求。
新唐推出具低功耗/安全性M261/M262/M263系列微控制器
新唐科技針對新世代物聯網應用推出具低功耗與安全性的NuMicro M261/M262/M263系列微控制器,配備安全性Arm Cortex-M23嵌入式核心,支援Armv8-M指令集架構,工作頻率高達64 MHz,支援無線更新韌體技術(OTA)的雙區塊(dual bank)512 KB Flash,96 KB SRAM,特別符合新世代物聯網應用的全系列產品解決方案。
全新一代的NuMicro M261/M262/M263系列,採用全新低功耗和高安全性技術,並兼備高效能的通訊周邊,其正常運行模式下耗電流僅為45μA/MHz(DC-DC模式),全系列配備安全開機功能和硬體加密引擎,安全性配置上大幅領先同級產品,可滿足對低功耗與安全性有強烈需求的物聯網應用。結合SDHC 2.0、USB 2.0 FS OTG和CAN 2.0B介面等通訊周邊;以及3.76 MSPS採樣率ADC等高性能類比電路,可滿足對接外部感測器和通訊模組的需求,以最精簡的成本,快速升級至Arm Cortex-M23內核的全新世代物聯網應用,是智慧家庭與物聯網產品設計的極佳選擇。
新唐科技NuMicro M261/M262/M263系列基於Arm Cortex-M23內核,支援完整Armv8-M指令集架構,並相容所有的Armv6-M指令,基於新唐Cortex-M0微控制器的代碼可立即升級至Cortex-M23運行。此系列工作頻率高達64 MHz,支援無線更新韌體技術(OTA)的雙區塊512 KB Flash,96 KB SRAM,可運作於1.8V...
Arm推出全新先進自動化引擎Pelion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2.0
Arm宣布推出擁有全新的先進自動化引擎的Pelion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2.0,並與葡萄牙行動網路領導廠商NOS合作導入該平台,挹注物聯網連接管理的商機並擴大規模。
隨著企業進行數位轉型,自動化將是提升生產力、降低成本與創造全新機會的核心。從物聯網的觀點來看,我們認為以人工處理來滿足全球數十億,乃至於最終將有數兆台裝置所需的連接與管理時,終將不敷使用。
我們持續從行動網路業者(MNO)接收到的訊息是,自動化是物聯網規模擴大所需、去除連接阻礙的關鍵。針對此,Arm推出Pelion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2.0,包括一個全新的先進自動化引擎。Pelion Connectivity Management已經提供MNO業者在其所有裝置的生命周期內,於單一平台上簡便管理物聯網連接。隨著Pelion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2.0的推出,MNO業者現在可以讓他們的企業客戶具有自動配置其物聯網裝置的能力,進而帶動更多的營收機會。
這些自動化能力,將大幅提升MNO業者提供給企業客戶的物聯網服務以及連接的速度與可靠性,無論是新裝置的配置(Provisioning),或是確保每個月的帳單不會超過預設的門檻。
Pelion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2.0目前可用的自動化功能包括即時資料觸發,制定受真實世界發生之事物所觸發的規則;以及無縫遠端用戶身份模組(eSIM)配置管理,隨著裝置在全球各地移動,自動化引擎會確保正確的服務與商業組態;自動化的商業程序為提供物聯網服務的MNO業者降低物聯網部署的運作成本,並提升獲利率。
如上述所提,這些全新的自動化功能是直接受到MNO業者意見回饋的成果,也是我們與葡萄牙最大通訊與娛樂集團NOS新簽訂協議的催化劑。NOS計劃運用Pelion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2.0協助其物聯網連接業務獲利,並擴大在葡萄牙境外的客戶服務。該公司從全新的自動化引擎上看到立即的價值,也看到可與他們現有網路與系統無縫整合的能力。NOS計劃把他們整個物聯網用戶資料庫轉移至Pelion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2.0,這將讓他們得以針對網路效能與裝置配置進行分析,同時也能依據相當數量的數據使用或特定的時間框架,讓流程與設定自動化。
除了為MNO業者提供這些全新的自動化功能,我們同時也是第一家直接對全球企業推出自動化引擎的行動虛擬網路業者(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MVNO)。Arm將大力協助企業,克服把試行的物聯網專案擴大推至全球規模時面臨的挑戰。當物聯網部署已經包括數千個裝置、橫跨許多國家與不同的行動網路時,企業直接以人工方式管理每個裝置的方式,早已不可行。Pe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