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6G

6G

- Advertisment -

凌華加入全球合作計畫 以邊緣運算探索B5G技術

凌華科技日前加入全球Joint Beyond5GResearch Initiative (JB5GRI)計畫,將與其他九家公司共同探索5G之後的新技術,研究並描繪6G未來。 凌華科技將在JB5GRI中與其他成員共同探索各種技術,例如AI網路自動化、如何將通訊去集中化並進一步分散、以及如何推動高頻譜通訊等等。JB5GRI 著重於未來行動通訊系統的前瞻性技術,目標是針對5G之後的網路與服務進行早期預先標準化和技術整合,朝 6G 邁進。 凌華科技先進技術事業處資深技術專家兼研究員 Luca Cominardi 表示,該公司正在規畫未來。新一代行動網路從概念到上市的時間約為10年。為了讓 6G 上線前準備就緒,必須從現在就開始研究和創新。 JB5GRI將研究假設性使用案例,包括未來的AI聯網車、具有端對端網路安全性,並以分散式AI為基礎的全網路資源共用、與AR/VR 智慧眼鏡結合的觸覺網際網路,以及驗證 THz 頻段的波束成形(beamforming) 凌華科技以其在開放原始碼 Eclipse Edge Native 以及IoT 專案如Zenoh、Fog05、Cyclone DDS的地位,為JB5GRI提供包括邊緣運算、霧運算和多接取邊緣運算(MEC)等分散式通訊、分散式管理和分散式運算的專業知識。 Zenoh 是從零開始打造的新通訊協定,解決霧運算和邊緣運算的資料管理挑戰。Zenoh屬於去集中化和分散性質,能夠從受限情境縱向擴充到網際網路規模;Fog05 針對霧和邊緣基礎架構中的分散式裝置、虛擬化應用程式以及機器人運作提供去集中化基礎架構管理;Cyclone DDS...
0

100~10,000GHz頻段拓荒 太赫茲THz產業應用超前部署

5G時代甫揭開序幕,行動通訊首次進入30GHz以上高頻毫米波頻段,也帶動高頻技術的研究,前瞻研究團隊紛紛著手5G下世代行動通訊的研究,其中,比毫米波頻段更高的太赫茲(THz)就是最主要的研究標的。而不僅是在通訊領域,該技術在國防、國土安全、天文、醫療、生物、計算機等領域都具備高度應用與商業價值。 太赫茲技術被美國評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被日本列為「國家支柱十大重點戰略目標」之首。太赫茲頻率上高於微波,低於紅外線;能量大小則在電子和光子之間。由於此交叉過渡區,既不完全適合用光學理論來處理,也不完全適合用微波理論來研究。所以,過去一度被人遺忘,因此也被稱為「太赫茲空白」。基於技術的進步,近年該頻段範圍被認為有高度技術價值,吸引許多團隊投入研究,本文將簡單討論太赫茲技術概況與產業應用潛力。 THz技術具低能量/高穿透特性 太赫茲泛指頻率在0.1~10THz (100~10,000GHz)頻段內的電磁波,與30~300GHz的毫米波頻段部分重疊,波長範圍為0.03~3mm,處於電子學與光子學的過渡區域(圖1)。具有可酬載大量訊息資料、亞皮秒(ps)量級脈衝、高時空同調性(Coherence)、低光子能量、穿透性強、使用安全性高、指向性好、頻寬高等特性。1THz電磁輻射的光子能量只有4.1meV,不及X光電磁輻射能量的百分之一,在醫學檢測上深具應用前景;另外,非極性材料在THz頻段沒有明顯的吸收,因此太赫茲對這些材料有非常強的穿透能力,可以應用在公共場所的安檢。 圖1 太赫茲THz頻段位於電子與光子之間 由於太赫茲輻射的典型時間寬度大約在皮秒或亞皮秒量級,利用其時域光譜技術,可以得到大於104的訊噪比(SNR),遠高於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FTIR);太赫茲的同調性具有相位訊息,在成像、感測方面能提供更多厚度與距離的資訊。由於太赫茲技術深具應用潛力,根據統計目前已有超過300個前瞻技術研究單位投入相關研究,如美國的國防先進研究計畫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貝爾實驗室(The Bell Labs)、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等知名研究單位,DARPA自2004年起,已先後投入超過20億美元,確保其掌握的相關研究水準居全球領先地位。 歐洲與亞洲部分,也有包括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固體物理研究所(Fraunhofer IAF)、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hysikalisch-Technische Bundesanstalt, PTB)、英國拉塞福-阿普爾頓實驗室(Rutherford Appleton Laboratory)等;亞洲的NTT docomo、東京大學、京都大學、韓國太赫茲應用研究中心等。加上中國大陸也投入近百個研究團隊。 成像/先進行動寬頻應用潛力十足 在產業應用方面,除了第六代行動通訊6G可能導入太赫茲應用之外,在半導體材料、高溫超導材料的性質研究、斷層成像技術、無標記的基因檢查、細胞水準的成像、化學和生物的檢查,以及微波定向等許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潛力。太赫茲頻譜能提供分子的基本結構訊息,如許多輕分子的轉動頻率、大分子或功能團震動模式的諧振頻率都處在太赫茲頻段;太赫茲頻譜也覆蓋了電子材料的低能激勵現象,凝聚態相位介質的低頻振動模式,固體材料的聲子、磁振子、電漿體激元以及液體分子震動等激勵現象。 而隨著對太赫茲特性的深入了解,THz可以成為自動光學檢查(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 AOI)的下世代技術,利用太赫茲成像系統把目標物品的透射譜或反射譜(包括振幅與相位的二維訊息)進行處理、分析,可以得到物品的太赫茲影像,其高透性、無損性以及大多數物質在太赫茲頻段都有指紋譜的特性,使太赫茲成像比其他成像方式更具優勢。可應用於生物醫學、品質檢測、安全檢查、無損檢測等領域。 另外,太赫茲與可見光與紅外線相比,同時具有極高的方向性與較強的雲霧穿透能力,THz通訊可以極高的頻寬進行高保密衛星通訊。所以THz也將成為5G毫米波之後,6G的應用重點(圖2)。2019年3月15日,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投票通過開放95GHz~3THz頻譜,為6G應用暖身;歐盟也發起6G研究,針對前向糾錯編碼技術、高階通道編碼、通道調變技術進行研究,設定目標為6G傳輸速率超過100Gbps,使用高於275GHz的頻段;中國工信部也發動6G網路研究,目標下載速度每秒1TB,2030年投入商用。 圖2 太赫茲THz於未來無線通訊應用扮演重要角色 太赫茲產業發展如鴨子划水 根據產業研究機構統計,2018年,太赫茲技術市場規模約1.7億美元,預計2019~2024年複合成長率(CAGR)約26%。太赫茲零組件可以分為太赫茲源、太赫茲感測器,截至2014年,全球太赫茲零組件與系統的市場規模為5,600萬美元,預計2023年將成長至4.15億美元,CAGR為25.9%。以應用類型而言,成像應用2021年規模達2.48億美元,2016~2021年CAGR為26.8%;光譜應用2021年產業規模約0.22億美元,2016~2021年CAGR達7.4%,通訊領域的應用2016~2021年CAGR高達213.8%。 太赫茲的頻率很高、波長很短,具有很高的時域頻譜訊噪比,且在濃煙、沙塵環境中傳輸損耗很少,可以穿透牆體對房屋內部進行掃描,是複雜戰場環境下尋敵成像的理想技術,不過太赫茲與毫米波一樣波長短的特性讓訊號容易耗損,單就通訊距離來看,太赫茲在空氣中傳播時很容易被水分所吸收,訊號衰減嚴重,成像掃描需要在一定的距離範圍內。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有限的傳輸距離反而能成為優勢。因為大氣衰減能使訊號根本無法傳播到遠處敵人的無線電技術監聽機構,可實現隱蔽的近距離通訊。因此也傳出美國正在利用太赫茲傳輸距離相對較短、不易被截獲的優勢,研製通訊距離在5,000公尺左右的近距離戰術通訊設備,一旦成功也可能引發另一波軍備升級風潮。 正當資通訊產業還在忙於解決毫米波元件的成本、散熱、接收、整合性問題之時,6G的話題也悄悄蔓延,以過去成熟的技術為例,太赫茲儘管有許多技術優勢與應用潛力,但目前還處於研究階段,實際應用可能會從航太與軍事領域開始,待更了解技術特性之後,才會逐步導入商業化應用,此時需要開始發展標準、規範,並推動產業鏈的成形。 2030年是不是太赫茲進入商用的時間點,可能有幾個觀察指標,第一個就是5G毫米波技術的進展,現在毫米波應用還有一些瓶頸,未來幾年若能順利解決,有助於太赫茲商業化的推展;第二是太赫茲未來幾年在軍事、航太領域的發展概況,這兩個市場沒有商業考量,單純以技術的可行性為重點,若能證明前述太赫茲技術的各項優勢,對廠商而言就有更高的商業價值。新技術的發展總是令人期待,從現在開始的未來十年,「太赫茲」可能會越來越頻繁出現在人們的工作或生活周遭。
0

是德加入6G旗艦計畫啟動尖端無線通訊研究

是德科技(Keysight)日前宣布以創始會員的身份加入6G旗艦計畫,支援比5G更進化的無線通訊研究。該計畫獲得芬蘭科學研究院支持,由芬蘭奧盧大學(University of Oulu)統籌執行。 6G旨在加速推動經濟和社會的數位化,讓全世界向全球化數位社群的美好願景邁進。這項計畫為期8年,預計在2030年建立一個由大量資料驅策整體運作的社會,並享受近乎即時且不受限制的無線網路。基礎研究必須比產業標準提早10~15年, 而醫療、製造、能源、運輸和公共安全等產業早已少不了網路,因此6G將奠基於5G即將為前述垂直產業提供的功能,並進一步擴充,以大幅提升網路使用體驗。  是德科技通訊解決方案事業群資深副總裁Satish Dhanasekaran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夠加入6G旗艦計畫並成為創始會員,以便共同展開革命性的6G研究。該計畫預示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屆時無線通訊技術將打破高速和高頻寬應用的限制。是德科技是唯一受邀參加該計劃的量測大廠,充分證明我們在引領科技浪潮與克服設計挑戰方面佔有一席之地。 是德科技擁有業界最齊備的設計、模擬和驗證解決方案,使其能夠投入早期研究,以協助該計畫達成全方位目標,包括加速垂直產業採用 5G 技術、開發人工智慧和智慧UX等6G的基礎技術,最終實現社會數位化的理想。 芬蘭奧盧大學無線通訊中心(CWC)6G旗艦計畫主持人Matti Latva-aho教授表示,我們期待和是德科技維持長期合作關係,以透過產學協作完成全球第一個 6G 跨領域研究計畫。 5G之後的下一代無線通訊,預計將採用高於毫米波的頻譜,稱為兆赫波(Terahertz Wave),頻率介於300 GHz~3 THz之間。它是讓資料速率達到每秒1 TB 並實現超低延遲的關鍵。是德科技具有支援這些頻段所需的專業技術和解決方案,並且在高速數位技術、網路安全、裝置特性分析及網路測試等領域建立了領導地位,有助於加速推展6G計畫的四項策略性研究:無線網路、分散式無線智慧運算、裝置與電路技術、垂直應用和服務。  
0

2030前瞻科技開始布局 6G重要性亞洲第一

面對未來全球創新趨勢,工研院與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合作,針對亞洲進行2030 前瞻科技調查,透過向日本、新加坡、韓國、台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與印度等十個亞洲國家前瞻技術研發之專家及研發機構進行問卷調查後,提出未來十年亞洲最看重的前十大技術發展項目,並進一步與全球重點技術進行交叉比對。其中,6G行動通訊技術的重要性排名亞洲第一。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蘇明勇指出,行動通訊技術大約每十年演進一次,故預估2030年將進入6G時代,將結合5G行動通訊和衛星網路以達到全球覆蓋,讓行動終端傳輸速度達到11Gbps,並以滿足5G未能達到的各種生活應用與商業需求邁進。 蘇明勇進一步強調,儘管第一階段5G將會結合4G設備以NSA(Non-Standalone)架構實現,然而未來將會轉向SA(Standalone)架構,才算是真正完成5G理想。在未來,由於6G願景是必須整合衛星通訊與海底通訊,其中的技術挑戰相當大,因此5G邁向6G的設備演進,也不會是跳躍性的改革;5G與6G也會共存一段時間,再慢慢往獨立的6G架構演進。 IEK指出,調查亞洲國家對於6G的投入,可發現6G對於先進國家、開發中國家亦均有非常大的影響性;在投入6G技術的理由中,經濟發展、社會是最主要的因素;在滲透度上,6G對於先進國家、開發中國家都一樣重要;在投資優先度上,先進國家明顯較開發中國家積極;在投資額上,開發中國家較先進國家多;整備度上則以先進國家較為領先。 在2019年,在全球部分區域將會看到5G行動網路商轉,然而台灣要等到2020年才會發布5G頻譜。面對即將來到通訊產業發展,蘇明勇認為,台灣廠商的弱勢是缺乏大基站的設備技術,然而在手機等終端設備設備零組件的供應上,台灣廠商依然具備相當能量。因此,台灣廠商應該積極與諾基亞(Nokia)、愛立信(Ericsson)等大型設備廠商配合,並開始投入設備的驗證測試,唯有在2019年開始布局,才能在2020年切入國際市場。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