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顯示器

顯示器

- Advertisment -

Micro/Mini LED注入新血 台灣顯示器產業轉危為安

Micro LED具備LCD與OLED兩大顯示技術優點,還可補其不足,被視為繼OLED之後的新世代顯示器技術,其關鍵技術的突破與量產解決方案也一直是眾人關注的焦點。台灣是Mini/Micro LED產業重要聚集地,Mini LED背光技術經過近3年的開發後,將正式在顯示器領域與OLED直接競爭。 台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TDUA)副秘書長王信陽表示,隨著蘋果(Apple)積極導入新世代Micro LED顯示器,台廠也打破韓廠長期壟斷蘋果產品顯示器供應的局面,未來可望再爭取iPhone等蘋果產品顯示器訂單,帶動許多台廠供應鏈爭相投入開發,台灣顯示器產業年度盛事「2019智慧顯示展」(Touch Taiwan)將於8月28~30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一樓隆重登場,展覽期間「Micro/Mini LED產品與解決方案」專區規模也倍增,專區內將展出Micro與Mini LED Display的應用產品、解決方案、關鍵零組件、製程材料、生產設備、巨量移轉設備、AOI檢測設備及驅動IC晶片等項目,打造一站式採購平台。 TDUA副理事長梁茂生指出,Micro LED與Mini LED新技術的發展,加上政府的推動,對於近幾年台灣顯示器產業供過於求的景氣,有望轉危為安,促進新興商機。目前Mini LED已經進入商品化的階段,可以看到一些電競螢幕的背光應用等等。至於Micro LED成本仍高,3~5年後可望看到商機爆發。 2019年晶電(EPISTAR)首度攜手元豐新科技以EPISTAR 2.0的形式參展,展出實現LED微小化應用所需的獨特技術;隆達電子(Lextar)也將展示全系列mini LED背光應用、以及mini RGB LED小間距顯示器應用,更將推出Micro LED顯示器技術,為本次Touch Taiwan增加更多話題。2019年首度參展的日本Toray Engineering也針對Micro LED 提出完整解決方案的產品,在本次Touch Taiwan中將介紹適合Micro LED生產之相關設備作為大量生產之最佳解決方案;其他首度於「Micro/Mini...
0

Micro LED利基市場先行 小間距顯示器首先登場

目前Micro LED顯示器,最大的挑戰仍在降低成本。從生產設備的改良、檢測方式的革新以及巨量轉移的開發等,都是廠商正積極努力的方向。由於短期內降低成本的困難度仍高,因此利基型的大尺寸小間距顯示器產品,成為最有機會率先導入市場的應用類別。 工研院電光系統所組長林建中表示,市場應用端接受度的高低會影響一個技術的發展,以Micro LED顯示器而言,小間距顯示器很可能會是最早進入市場的應用。比方說現有的LCD沒有辦法做出100吋的顯示器,因此Micro LED就可以找到一個利基點進入市場。 林建中進一步說明,在2019年可以看到的Micro LED應用應該會是室內小間距顯示器,另一個則是穿戴式裝置,如智慧手表等。Micro LED在功耗、亮度、對比度、反應和壽命等方面都非常有潛力,比目前看到的LCD或OLED更好。但是整體而言,接下來幾年應該都還是會看到LCD、OLED和Micro LED並存於市場的趨勢。因為LCD長期投入了大量的資本,也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與成熟度,在很多應用上不是新技術容易取代的,加上OLED在過去10年也投入了大量資本,這幾年才看到OLED的市場與應用出現,現在正是要收程的時節。因此儘管Micro LED潛力強大,談論取代LCD或OLED還有點太早。 林建中指出,三星(Samsung)和LG在2019年都開始用Micro LED做展示用顯示器(75吋或更大),但價格還是偏高。另外,Micro LED在穿戴式裝置的應用是非常有潛力的,由於Micro LED在戶外也能有極好的亮度表現,功耗也非常低,可以持續夠久而不用充電。但是商品發表或上市時程還是要看各家大廠的打算,因為穿戴裝置的價格敏感度較高,Micro LED成本偏高,也因此LCD在市場上還是有成本的絕對優勢。 林建中說明,Micro LED的成本要下降,巨量轉移就要做得好,同時磊晶的品質也非常重要,磊晶要做到光電特性均勻、發光波長均勻,這些都是做LED基本的要求。但Micro LED要求又會比一般LED更高,因此對晶圓廠來說,就要更努力去達到這個目標,但是成本的降低和產量也非常有關,當生產量提升,也可以逐步提升良率。因此若能找到應用讓產量提升,相信不久的未來就可以突破這些技術上的問題。 另外,林建中也提到台灣的供應鏈目前還在建構的階段,台灣有穩健的基礎和實力可以做Micro LED,包括LED的晶圓廠、晶粒製作技術都有很好的基礎,如隆達(Lextar)、晶電(Epistar)等公司都做得非常好。同時台灣在微組裝技術也有很強的基礎。但除此之外,也希望系統廠和品牌可以進入供應鏈,與大家一起努力。因為要利用Micro LED這個獨特的技術發展應用,只有從應用端出來才能將需求帶出來,通常是系統廠和品牌廠能夠帶出應用端和訂出規格,他們有與消費者接觸的第一手資料,因此最能知道技術要應用在什麼場景,系統廠和品牌的加入,對於串起整個產業鏈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工研院電光系統所組長林建中表示,小間距顯示器很可能會是Micro LED最早進入市場的應用。  
0

Micro LED從利基市場起步 2023年市值上看42億

目前顯示器市場面臨供過於求的局面,市面上充斥著標準規格的產品,如何創造差異化成了廠商的重要課題。在入場快速且競爭激烈的情勢之下,也刺激了新技術的發展,而Micro LED便是廠商可以選擇用來提升附加價值、提高競爭力、做出差異化的選項之一。 集邦科技綠能事業處研究協理儲于超表示,Micro LED要普及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成本,使用Micro LED技術的面板商品化已經實現,但成本高居不下,消費者普遍仍難以接受。以三星(Samsung)為例,在成本高的情況下,三星也將售價拉高到一個螢幕上千萬台幣的價格,將目標先放在高階利基型市場,鎖定企業等消費能力高的客群,並持續尋找解決方案,若成本能下降到5、6萬,一般消費者能夠負擔,Micro LED面板就能夠普及。持續改良更新技術,Micro LED有望逐步商業化量產,2023年Micro LED市場產值更有機會達到42億美元。 儲于超指出,Micro LED新技術也帶來了新的製程,造成了供應鏈的改變。舉例來說,過去並沒有巨量轉移技術,但Micro LED的製程一次可能必須搬運上百萬乃至上千萬顆的LED晶體,和過去一次只有幾顆的規模完全不同,轉移的效率必須大幅地提升。也因此,巨量轉移的速率和良率提升就顯得至關重要,另外,為了提升轉移的效率,檢測和修復的技術也須要一同提升。 儲于超進一步說明,短期內Micro LED將從利基市場開始,如高階顯示器、大尺寸電視、AR等,後續也將應用於穿戴式設備或是車用面板,估計2023年有機會看到Micro LED應用於手機螢幕。但以現在的技術來看,大尺寸或是小尺寸都相對容易,反而是手機螢幕這類中小型尺寸卻要求高解析度的應用才是最困難的,現在的手機至少都有500、600ppi,要放入那麼多Micro LED晶體,又要全彩,價格也需要合理,困難度可見一斑。
0

為工程師量身打造 太克推出全新4系列MSO

為縮短工程師學習儀器操作所耗費的時間、並提升示波器的解析度與使用體驗,太克(Tektronix)近日推出了全新的4系列混合訊號示波器(Mixed-signal Oscilloscopes, MSO),全新登場的4系列MSO延續了5和6系列MSO中的使用者體驗,具有直覺易用的觸控式螢幕使用者介面、同級產品中尺寸最大和解析度最高的顯示器,以及現代化的工業設計。 Tektronix此次推出的新品具有Spectrum View功能,有獨立的頻率和時域控制,能更快取得混合域的深入分析。同時具備多達6個通道頻率和時域相關性,適合進行複雜系統除錯。使用Spectrum View能提高頻率解析度,同時有更快的頻譜顯示更新率,並能設定中心頻率、頻距、解析度頻寬,如同頻譜分析儀。 Tektronix時域業務部副總裁暨總經理Chris Witt表示,Tektronix是一家奠基於為了工程師服務和存在的公司,也時時秉持著這個理念,為工程師開發各款創新的示波器。Tektronix的團隊耗費了100多個小時與世界各地的工程師訪談,且歷經了不斷的測試和設計新功能和設計原型。Tektronix很高興能根據工程師日常工作的需求,打造出最傑出的示波器並推向市場。 Witt繼續說明,在設計時,Tektronix將可用性和多功能性視為首要任務,讓工程師可以將寶貴的時間耗用在創新和解決難題上,而不是浪費在試圖弄懂如何使用示波器。4系列採用直覺易用的介面設計,再搭配觸控式螢幕和前面板,讓重要的控制功能伸手可得,工程師可輕鬆地在顯示器上按兩下即可顯示相應的讀數或量測功能,無須再挖掘層層功能表來尋找所需的設定。 全新的4系列MSO配備13.3吋的顯示器,並具備1920×1080 HD解析度,而這也是同級產品中最大的尺寸和最高的解析度。此系列MSO可提供高達1.5GHz的頻寬,並使用12位元ADC,擁有同級產品中最高的垂直解析度。這是同級產品中第一部提供六個輸入通道的示波器,同時還採用了創新FlexChannel技術,只須連接邏輯探棒,任何輸入通道皆可從單個類比通道轉換為八個數位通道。 為了滿足各種應用要求,4系列MSO所提供的頻寬自200 MHz開始,並可搭配包括串列解碼和分析、任意/函數產生器和DVM/頻率計數器等選配使用。新的頻譜視圖功能提供了時間相關的頻域分析和獨立的頻譜控制功能。電源分析套件可用於自動化AC線路、切換式裝置、漣波和序列量測。頻寬和選配皆可現場升級。所有機型在所有類比和數位通道上均可提供6.25 GS/s的取樣率。標準記錄長度為31.25 M點,搭配選配則可達62.5 M點。
0

中間電壓提升至48V LED更明亮/壽命更長

造成LED面板發熱的一個因素是:在視訊牆中進行功率轉換和配電時會出現熱損耗;這種損耗來自功率轉換以及布線與印刷電路板的電阻性銅損。那應該怎樣解決呢?對不同分區選項進行優點評估,將有助於在設計高功率LED應用時,確定最好的選項。 LED電源/供應器影響效率高低 直觀式LED顯示器可以用更少的能量產生更多的光輸出(即有用功率),因此除了比LED背景光液晶顯示器更亮以外,功率效率也高很多。雖然如此,它們仍然以熱量形式產生大量的「耗散功率」。LED摸起來一般會很涼,這種現象似乎令人感到訝異。這是因為它們通常並不會以紅外線輻射形式產生熱量,一接觸就能感覺到。事實上有85%的能耗都是以熱量形式耗散的,因此,大型LED陣列需要的功率遠遠超過了光轉換功率。 大型LED面板的LED功耗會很高。例如,弗蒙街體驗顯示器(圖1)全亮時功耗為2.2MW,白天甚至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抵消陽光的作用;即使是小型顯示器,同樣也有大量的LED,功耗也很高。 圖1 弗蒙街體驗LED顯示器的解析度為7,552×552 個像素,像素間隔為2吋,全亮時功耗為2.2 MW。採用1,250萬LED,尺寸為 1,500×90。 圖片來源: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 例如一家領導製造商產製的顯示模組有一個80×80的陣列,總共有6,400個LED,需要300W(5V、60A)的電源。因此,要實現效率最大化,關鍵須看LED電源供應器的設計。 大型LED陣列 無縫影像伸縮自如 由多個面板組成的大型LED陣列可以提供任意大小或形狀的無縫影像,從任何角度都能獲得優異的觀賞效果。就尺寸而言,從簡單的捲動訊息顯示器到與圖1所示的弗蒙街體驗(使用的LED有1,250萬個)類似的顯示器舉不勝舉。圖2是LED技術具有獨特優點的兩種顯示器實例:安裝在計程車上的LED廣告顯示器和環繞建築物側邊的高彎曲曲面顯示器。 圖2 LED顯示器可以變幻,以對即時車輛位置資訊作出回應(A),或者符合三維形狀(B)。 圖片來源:Vicor與commercialledscreens.com 級數最小化須優先設計 電源供應系統必須採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將傳入的AC電壓轉換成隔離的低電壓、高電流DC電。每一級功率轉換都會增加成本,浪費能量,因此,級數最小化須要優先設計。 大型視訊牆由許多連結在一起的模組組成,因此,有效率的設計還必須調整適當大小,使重複的功率轉換級最小化。 前兩大優先設計選項: 1.最小化配電損耗—電力透過電阻線路從電源供應器傳輸給LED陣列,會以熱量方式產生功率損耗,俗稱配電損耗。電流(I)的配電損耗與該電流的平方成正比,即:P=I2R,其中R為電線、母線或印刷電路板跡線的電阻。降低配電損耗,需要降低電流或降低電線的電阻。 降低電流的同時為負載輸出相同的總功率,則需要增大電壓(P=VI)。舉例說明,電壓從24V加倍到48V,會將電流降低50%,進而會使配電損耗下降75%。 嘗試藉由降低電線電阻來得到相同的結果時,導線截面積需要變為四倍,這樣會使重量和成本同時增加,這不太實際。 2.降低LED的發熱效應—如前文所述,熱量是LED的死對頭,而無效率的電源設計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溫度過高會縮短LED的有效壽命,並會造成變色(圖3)。更糟糕的是,光輸出會隨接面溫度的升高而下降;為LED應用提供有效的電源供應系統,必須注意每個獨立元件,避免局部熱點,這些局部熱點不僅會使LED更早損壞,而且在整個使用過程中也會更暗、不明亮。這對於光品質和均勻度同樣重要的視訊牆而言至關重要。 圖3 不同顏色LED的相對光輸出與接面溫度的關係 資料來源:RPI/LumiLeds 改善電源系統效率的簡易方法是最大限度減少轉換級數。例如,去掉一個轉換級可將系統效率改善5%~10%,並且以功率位準為準,可減少系統內所產生的熱量。要取消轉換級,設計人員需要選擇可在不影響效率的情況提供高降壓轉換比的元件。 電源系統元件實現差異化 有許多方法都可分區電源供應系統,將AC市電轉換成用於LED驅動器及控制電路的低電壓DC電。無論選擇哪種特定分區,一般的設計都包含以下組塊: .由熱保護金屬氧化物變阻器(TMOV)或類似裝置提供的輸入保護。 .AC濾波整流組塊。 .含功率因子校正(PFC)的整體式AC-DC轉換組塊,用於最大化AC市電提供的電源並遵守嚴謹的設備功率因子要求。 .負載點(PoL)DC-DC降壓穩壓器,用來產生負載端高穩壓率電壓輸出。 如圖4所示,簡化大型視訊牆的電源供應器設計。這會帶來可最大幅度減少轉換級並且只需極少外部元件的簡易設計。 圖4 混合電壓AC-DC電源系統分區。PFM將中間母線電壓輸出至各面板的負載點轉換器。 資料來源:Vicor AC輸入級 AC輸入前端模組(AIM)可執行線路整流、EMI/RFI濾波、暫態保護及湧流限制,為後級提供非隔離式整流AC線路電壓。 AC-DC轉換 PFM系列可為AC-DC系統提供具有PFC的隔離、穩壓型AC-DC轉換器。這款AIM/PFM組合能夠以高達92%的效率,將通用AC轉換成隔離式48V或24V電壓,以供高達400W的系統使用;其外形比普通智慧型手機還小。本系列採用雙面散熱外殼,提供底盤安裝和電路板安裝兩個選項。 DC-DC降壓轉換 Cool-Power是高輸入電壓、寬輸入範圍DC-DC零電壓切換(ZVS)降壓穩壓器系列,採用單個封裝高度整合了控制器、電力開關以及各種支撐元件。ZVS拓撲可實現百萬赫茲切換頻率,其可降低閘極驅動損耗與本體二極體傳導損耗;Cool-Power ZVS穩壓器的運作輸入電壓可以是12V、24V,也可以是48V,可達到超過97.5%的效率,並且只需一個外部電感器和極少的電容器,便可構成完整的DC-DC降壓穩壓器解決方案。 使用上述建置組塊,LED視訊牆可能有幾種系統分區。由多個較小面板組成的大型面板顯示器必須能夠關斷公用母線電壓。將AC電源直接配送給各面板,然後在各面板上進行AC-DC轉換,這樣做不僅成本高,而且體積大,通常不是基於安全考慮的選項。相反,單個整體式AC-DC轉換器級常用於供應隔離式低電壓母線電壓,為各個獨立面板提供電力。就大型面板而言,從整體式AC-DC供應器到LED驅動器的距離可達數公尺長,隨著功率位準提升,挑戰也會跟著出現。 採用48V配電 既安全又省電 24V和12V配電一直是LED面板最常用的母線電壓。與AC配電相比,可從面板消除潛在致命的電壓,而且符合低電壓電源供應器的安全特低電壓(SELV)「安全」電壓位準要求。 然而,比12V或24V更好的選項是,將中間電壓加倍到48V。48V低於60V,因此仍然符合SELV準則,甚至還包含20%的過壓保護容差。與24V系統相比,這不僅可在給定功率位準下將電流減半,而且還可減少纜線成本和重量,達到更加節省的效果。 此外,它還可將配電損耗減少75%,熱產生降低。更低的運作溫度可提高系統可靠性,而更低的電流則可縮減LED面板的厚度。母線以更低的配電損耗傳輸更高的電壓還會使視訊牆更有效率,讓終端使用者的生命週期運轉成本降低。 生成隔離式48V配電母線可能會非常簡單,除了AC輸入PFM以外,高功率3相位AC-DC轉換器後面可能還連接有母線轉換器模組(BCM),用來以高達98%的尖峰效率將380V轉換成隔離式48V。單個高電壓BCM能在63×22毫米封裝內進行1.75kW的功率輸出,功率密度為2,735W/in3。48V解決方案後面隨後既可連接48V輸入Cool-Power降壓穩壓器,也可連接48V輸入Cool-Power升降壓穩壓器,以直接供電給LED或LED驅動器。 48V讓LED更亮/壽命更長 先深入了解幾種方法的優點。在大型視訊顯示器中驅動成千上萬個LED,需要有效率的電源系統,才能產生所需要的低電壓、高電流電源。將電壓提升到48V,也可獲得許多24V無法提供的效益: 1.熱產生減少/熱管理更容易。 2.更少的電纜敷設/降低了成本,縮小了尺寸及重量。 3.LED效能提升/顯示品質改善。 4.面板壽命更長/可靠性更高。 5.功率效率更高/用電量更少。 以Vicor的模組化電源系統元件為例,可以輕鬆組合可組配、高密度、高效率的LED電源供應系統。性該組件系統具備高靈活只需極少的操作,就能適應幾乎任何功率位準、尺寸或封裝。高靈活、高效率的建置組塊與直觀式線上設計工具及易於使用的開發套件相結合。 為了確保下一代大型LED顯示器部署,讓LED更亮、使用壽命更長,請從48V開始。 (本文作者為Vicor資深產品行銷經理)
0

看好8K電視市場 康寧推出Oxide面板技術

隨著顯示器產業不斷向8K電視、高效能筆記型電腦,還有平板電腦等中大型尺寸沉浸式顯示技術發展靠攏,氧化物半導體(Oxide)市場也成為生產新一代高效能顯示器的重大機會。因應此需求,康寧推出新款玻璃基板Corning Astra Glass,以滿足消費者對畫面更明亮、更新頻率更高、影像更逼真的需求。 台灣康寧顯示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崇凱表示,康寧非常看好8K電視的成長力道,隨著8K電視需求成長,也推動了高效能顯示器的發展。目前全世界前五大的面板客戶均已投入高效能顯示器的市場,而舞台就在2020年冬季奧運,各大廠商摩拳擦掌,可以期待在冬奧看到高效能顯示器大幅度的成長以及更多元的應用。 康寧玻璃科技集團資深專案經理蘇柏樺更進一步說明,Corning Astra Glass是基於Oxide薄膜電晶體(TFT)技術的玻璃基板。由於高效能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以及8K電視要求玻璃基板需要兼具熱穩定與尺寸穩定特性以提高產量,同時達到所要求的解析度。所以康寧選擇使用Oxide TFT技術,低漏電流屬性能在低更新頻率的情況,讓靜態影像不會出現閃爍畫面;尺寸變異(TPV指標)小且厚度變異(TTV)低,加上玻璃下垂量少,使螢幕效能再提升生產更順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目前不斷成長的可撓式OLED面板,康寧也有Lotus NXT Glass,可用於生產OLED面板。由於生產OLED面板需要能夠耐高溫不變型的玻璃,康寧對此也不斷地對產品進行優化。蘇柏樺透露,因為需要禁得起彎折,目前可撓式面板材料皆是塑膠為主,玻璃僅是輔助生產的工具。但是用於手持式裝置耐刮也是重要的特性之一,玻璃具有耐刮的特性,但是要能夠彎折須要將厚度縮減得更薄,而康寧現在也已經投入開發相關技術。
0

液晶應用藍海再現 汽車天窗採光更智慧

為因應綠能建築之大趨勢,默克(Merck)充分發揮其領先全球液晶市場的專業能力,開發液晶技術的新藍海應用。在2018年推出液晶玻璃窗戶模組,並已開始導入建築窗戶與車窗應用。該模組能讓窗戶在透明度不變的情形下改變透光率,營造出融合大自然景觀和室內氛圍的舒適環境。 默克顯示器科技事業資深副總裁Michael Heckmeier指出,默克非常期待液晶窗戶在未來的應用表現,這也將是默克未來的推廣重點之一。Heckmeier特別點出,默克的技術能使建築物變得更永續且低能耗,窗戶模組所提供的多種顏色和形狀,能賦予建築師廣泛的設計發揮空間;目前在德國已有多個初期建案開工,其中將導入結合默克液晶窗戶技術的全玻璃牆面。 另一方面,Heckmeier也提到,除了在建築應用之外,默克也正在發展用於汽車產業的液晶玻璃窗,也正在與德國汽車大廠合作研發液晶天窗應用。然而,基於車規的考量,默克目前暫不考慮發展液晶前車窗應用。 除了積極拓展液晶應用藍海之外,默克也持續深耕在高階顯示器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技術。近期十分受到注目的可折疊或可彎曲的OLED智慧型手機顯示器應用,默克亦是材料供應商。 Heckmeier指出,默克OLED 材料能兼顧可撓式和可摺疊的顯示應用,並能結合新式反應型液晶所帶來的反射保護和更高的影像品質。OLED顯示器的薄型設計能為電池留出更多空間,將電池壽命延長10%以上,對於行動終端裝置特別有吸引力。  
0

8K液晶材料就位 穿透度提升15%效能更加倍

液晶面板無論是在大小尺寸的顯示應用上,皆是目前的主流,液晶層材料也持續推陳出新,以提升顯示效能。針對電視顯示器的8K超高解析度應用,材料供應廠商也已經針對該需求推出相對應的液晶材料,將背光穿透率提升15%之多。 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謝志宏指出,8K對於液晶材料有更高的穿透度要求,目前該公司已與面板大廠合作,開發出8K電視顯示器專用的液晶材料,成功將穿透率再提升15%。 謝志宏進一步解釋,一般的背光源在穿透液晶層之後,往往只剩下10%亮度,因此若是液晶層的穿透度能夠提升,背光源所使用的LED數量與功耗便能降低,也進而能夠減少成本。 另一方面,謝志宏指出,不同於電視顯示器應用,行動裝置在使用時會有將螢幕橫擺、直放等由不同角度觀看的需求,對於廣視角的要求將比電視更高;因此,電視顯示器與行動裝置螢幕的液晶層材料亦有不同。然而,相同的是,無論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等小尺寸應用上,穿透率同樣是重要考量。在未來,無論是大小尺寸顯示器的液晶材料都將往更高的穿透度發展。 謝志宏以小尺寸螢幕使用的UB-FFS材料與FFS為例說明,FFS穿透度較低,目前以中階手機為主要應用市場;UB-FFS的穿透度較高、顯示效果較好,目前多運用於高階智慧型手機中。然而,儘管單就液晶材料而言UB-FFS成本較高,但由於較好的穿透度能降低背光LED等其他零組件的用量與成本,因此,UB-FFS其實能提升整體BOM Cost的競爭力。 謝志宏認為,儘管未來顯示技術將持續往MicroLED與OLED顯示器發展,然而由於TFT LCD產能穩定、成本較低,因此,在未來五年之內TFT LCD將持續為主流技術。默克也將秉持著好奇心及材料研發經驗,持續推展材料新應用,以因應5G、無人駕駛、智慧建築等未來趨勢。未來,默克也將持續研發新世代液晶材料,實現高色飽和窄邊框的精品顯示器,以呈現絕佳的視覺體驗。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