閘道器
宸曜工業級物聯網閘道器亮相
強固嵌入式電腦品牌宸曜科技(Neousys)日前宣布推出最新的IGT-30系列工業等級物聯網閘道器。該款閘道器內建類比輸入與數位輸入/輸出通道,可連接不同的感測器與傳感器,滿足不同的物聯網應用需求。IGT-30系列符合公有雲服務與產業認證,且內建Debian作業系統,可有效減少系統整合工作,是適合於智慧製造、環境監控、能源監控以及智慧城市等各種物聯網產業的工業等級閘道器。
IGT-30系列支援類比輸入,適用於溫度、濕度、氣體等環境監控感測器與傳感器。除了各種I/O如LAN、COM、CAN bus、DIO、mPCIe等,IGT-30系列還可以通過選配模組將資料傳輸到雲端服務器。IGT-30的敏捷性使得邊緣設備和雲端服務器之間能夠無縫連接,同時提供即時監控。
IGT-30支援多種電源輸入,除了既有的大範圍直流輸入(12至25V)外,IGT-30系列可以在PoE供電設備(PD)模式下運作,在狹小的空間中提供穩定的電源和資料傳輸,同時節省連接外部電源的額外成本。
雲端服務方面,IGT-30系列通過Microsoft Azure for IoT認證和AWS IoT Greengrass認證;無線運營商方面,IGT-30系列已通過美國AT&T和Verizon的認證。透過物聯網生態系統合作夥伴認證,確保IGT-30和廣域無線網路與公有雲服務的穩定連線。
除了易於開發和整合的潛力之外,IGT-30系列還預載Debian作業系統,並為用戶提供了大量的開源資源,從而可在應用層級進行加值開發,如數據處理(Data Wranging)、資料暫存與視覺化等應用程式開發。
泓格推出GRP-540M-NB工業級NB-IoT物聯網閘道器
GRP-540M-NB閘道器採用NB-IoT傳輸具有長距離傳輸、低消耗功率特性。支援Modbus RTU/TCP、MQTT等通訊協議,具備 NB-IoT 自動及重新連線機制,藉著高性能的CPU,GRP-540M-NB可以處理大量數據且可運作於嚴苛的工業環境。具備RS-232、RS-485、CAN Bus與RJ-45等多種通訊介面,可高度整合裝置與感測器進行資訊收集、彙總連線至雲端服務平台,即時的監控管理與自動化控制。
當與NB-IoT Server連接時,使用者還可以從遠端控制所有連接到GRP-540M-NB的Modbus 設備。GRP-540M-NB閘道器可外接GPS天線,提供32個通道且具有全視圖跟踪功能,便於後端雲端平台追蹤設備與場域的位置,滿足不同物聯網需求應用。
Moxa推出串列連網伺服器/Modbus閘道器連雲新功能
Moxa四零四科技在其NPort IA(W)5000A-I/O系列串列設備服務器和MGate 5105-MB-EIP系列Modbus RTU/ASCII/TCP至EtherNet/IP閘道器產品中推出新的雲連接功能,提供用戶輕鬆將其串行設備連接到雲系統以用於IIoT應用。此隨時可運作的連網連雲解決方案可以收集多種現場數據,如串列、I/O、Modbus和EtherNet/IP,並將這些數據通過通用MQTT傳輸到公有雲服務,如Microsoft Azure、阿里雲,或私有雲服務。更重要的是,這些解決方案具有直觀式的用戶界面和易於使用的功能,使設備操作人員的維護工作從設置到全面操作變得更簡易。
因應著全球工業物聯網的趨勢,帶動了新一波的管理需求,現在的設備不僅僅是要連網,更要連雲。雲端計算的便利,可大幅精簡在廠內建置IT設備以及維運的費用,並且不論是大公司或小公司,都沒有因為預算的差異而影響使用的IT設備等級有所高低。小公司也可使用與大公司相同等級的IT設備,並且只要支付相對自己建設相當少的預算。將機台設備的工作訊息送上雲端運算,可利用雲的計算能力,更精準更快速的找出問題的癥結點,提升生產的效率以及提早進行設備的維護保養。因應IIoT應用的需求,Moxa在其串列連網伺服器及Modbus和EtherNet/IP閘道器推出連雲新功能,可直接將各種OT設備數據輕鬆連至雲端應用程式作分析與監控。
Moxa的NPort Device Server自1998年以來,已經協助許多工廠將PLC、CNC及其它利用串列通訊的機器設備,連接區域網路,使得工程師得以遠端集中管理分散在廠內的機器設備,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節省工程師一台一台逐一維護機台的時間。NPort IA5000A-I/O Series具有1或2個序列通訊埠以及6~12個Digital IO點,目標是連線串列設備,如CNC機台,三色燈,以及其他量測的傳感器等,將收到的設備資料直接連接乙太網路至中控中心,如今更可透過內建微軟Azure跟阿里雲的SDK,直接將收到的序列通訊資料轉送至雲端。或者以MQTT通訊協定,將工具機台資料轉送到其他私有雲或公有雲。而MGate 5105-MB-EIP系列Modbus RTU/ASCII/TCP至EtherNet/IP閘道器,可做為Modbus主或從設備將現有的Modbus設備整合至EtherNet/IP網路,與EtherNet/IP設備進行資料蒐集與交換,現在更可透過MQTT通訊協定,將收集的EtherNet/IP和Modbus RTU/TCP數據傳輸到公有雲服務或私有雲服務應用系統中,於雲端控制或監視Modbus設備。
物聯網應用大爆發 邊霧運算帶動閘道器商機
物聯網帶動無所不在的裝置聯網,舉凡燈具、家電、感測節點都要上網,根據產業研究機構預測,2035年各式聯網裝置總數將突破1兆個,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農業、工業物聯網、5G、車聯網等應用,為了管理這些節點也帶動物聯網閘道器的需求,透過Gateway進行聯網、即時運算等處理功能。
近年雲端運算應用相當普遍,物聯網的興起讓雲端資料處理量大增,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組長何智祥指出,現有集中式雲端架構將運算、分析與決策集中在雲端平台,而且網路頻寬成本高,大數量應用會產生壅塞,無法保證即時性,加上大量資料串流至雲端暴露許多資安風險。因此可以強化即時應用的雲霧運算熱度不斷提升,雲霧協同計算,彈性分派、協作、管理與安全維護運算與網路資源,不僅連續兩年成為Gartner評比全球IT十大策略性技術,也帶動物聯網閘道器的需求水漲船高。
分散式的雲霧運算,可執行輕量化分析決策功能,進一步降低時延,並彈性階層式的布建網路架構,何智祥表示,延遲、干擾、安全性、在地化、可實現與頻寬都是邊霧應用考量的因素。物聯網閘道器需求包括:全時運行、支援各式通訊技術、精準排程、暫存/備分資料、近端分析/學習、讀取設定工具、資料過濾/回報、近端呈現、整合特定產業需求等。
著眼於此一商機,許多軟硬體廠商都推出解決方案積極卡位,包括網通設備大廠思科(Cisco)、企業應用軟體大廠SAP、晶片廠NXP等;許多國際性的組織與專案如OpenFog Consortium、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ECC)、ETSI EMC、EdgeX fiundry、Kubernetes for Fog computing、Fog05等,皆投入將技術標準化、建立流程、推動應用發展等工作。
反觀台灣,何智祥建議,物聯網產業範圍廣泛,編霧運算也是剛萌芽的技術,應該掌握產業缺口,以台灣產業專長的物聯網閘道器硬體為基礎,搭配自主的霧端設備中介軟體、支援的邊霧運算雲平台、各種雲霧協作的垂直領域解決方案,加速培養雲霧協同運算技術人才與解決方案,並探索其創新商業營運模式,掌握物聯網大潮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