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蘋果

蘋果

- Advertisment -

2019年第二季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量再跌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指出,2019年第二季全球智慧型手機對終端使用者銷售量(以下簡稱智慧型手機銷售量)下滑1.7%,總計3.68億支。Gartner資深研究總監Anshul Gupta表示,高階智慧型手機需求放緩的幅度比中階和低階機種更為顯著,廠商為促使消費者換新機,正逐漸將多(前/後)鏡頭相機、無邊框螢幕和大容量電池等旗艦機種功能,推廣到售價較低的智慧型手機。 第二季全球前五大智慧型手機廠商,華為和三星的年銷售成長最為強勁,分別為16.5%和3.8%。Gupta指出,華為和三星的市占率在此季皆有成長,合計拿下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智慧型手機銷售量。 受到美國禁令影響,第二季華為手機銷售量在全球市場經歷嚴重跌幅,但目前禁令向後推延,銷售量有微幅提升的跡象。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面對全球市場需求減緩,華為在大中華區推出的大幅降價方案配合明確的品牌定位,卻創下該地區手機銷售量新高,成長幅度高達31%。 第二季三星智慧型手機銷售量超過7,500萬支,較去年同期增長1.1%。Gupta分析,新推出的Galaxy A系列需求強烈,顯示重新調整定位的三星初階及中階智慧型手機款式亦有助銷售成長。不過本季旗艦機Galaxy S10需求開始衰退,象徵三星在2019年度成長將會面臨重大挑戰。 蘋果iPhone第二季的總銷售量約3,800萬支,再度較去年同期下滑13.8%,不過相對第一季情況稍有改善。Gupta表示,iPhone新機種的新功能少,且改變幅度不大,因此iPhone既有使用者不大願意換新機。蘋果已達商業模式的重要臨界點,正逐漸將業務轉向服務;第一季蘋果因服務產生的營收占總營收的21%。 全球前五大智慧型手機銷售地區中,中國依舊穩居最大市場,第二季售出1.01億支手機,年成長0.5%;隨著越來越多5G手機出現,中國業者面臨盡快出清4G高階手機存貨的壓力。巴西在該季售出1,080萬支智慧型手機,是前五大市場中另一個銷售成長的地區,成長幅度為1.3%。由於巴西經濟逐漸復甦,這波手機銷售成長可視為2020年經濟大幅成長的一項微指標。 印度在第二季則售出3,570萬支智慧型手機,全球占比9.7%。不過因於功能型手機升級至智慧型手機的速度放緩,表現已較去年同期減少2.3%。
0

第二季智慧型手機生產總量季增10.5%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調查,第二季智慧型手機需求走出淡季陰霾,生產總數來到3.44億支,較上一季成長10.5%。然而受國際市場上諸多不確定性訊息的干擾,第二季智慧型手機生產總量與去年同期相比衰退2.4%,全球生產總量前六名依序為三星、華為、蘋果、OPPO、小米以及Vivo。 展望第三季,包含中美關稅爭議、日韓貿易摩擦等影響因素仍在,加上因應5G時代來臨,智慧型手機市場進入世代交替前的觀望期,換機週期因而再延長,都將持續削弱下半年的旺季表現,預估第三季智慧型手機的生產總量約3.63億支,雖較第二季成長5.8%,但和去年同期3.8億支相比衰退4.4%,2019年智慧型手機生產總量估計約為13.8億支,年減5%。 觀察第二季智慧型手機排名,三星依舊穩坐第一,其第二季生產總數為7,650萬支,較去年同期成長3%,是2018年以來單季最佳生產表現。原因在於華為受美禁令影響,流失歐美市占,相反三星因深耕布局歐洲與南美洲市場而受惠。TrendForce預估,第三季生產數量約略持平第二季,來到7,600萬支產出。 然而,看似穩坐龍頭寶座的三星手機,卻依舊面臨市占流失隱憂。因此,三星從產品規劃著手,以中高階的A系列取代中低階的J系列,成為三星主流商品,並藉由A系列既有的市場定位重新塑造品牌形象,與強調高規格配置的中國品牌相互競爭。另外三星也推出大電池容量配置的M系列,鎖定印度、印尼等線上客群。 排名第二的華為近年積極投入研發已逐漸收成,除了受中國國內消費者的青睞外,也在海外市場達高速成長的成績。然而,5月中起受禁令影響,衝擊華為的海外銷售表現,導致第二季生產總數較第一季衰退逾13%,來到5,250萬支,中止連續5個季度生產總量成長的紀錄。 展望第三季,儘管美國政府將對3000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政策自9月初延緩至12月15日實施,對手機市場似乎是一項利多,但華為不僅仍未能從實體清單中移除,美國政府再將華為46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中,其海外銷售將持續受波及。另外,搭載新一代Kirin晶片的旗艦機Mate 30系列,將如期於第三季底發表,屆時若未能解套新機搭載Android系統的限制,仍恐影響其第三季的生產表現。至於5G新機預計要到第四季才有機會問世。 蘋果第二季的生產數量約3,880萬支,為2015年以來的季度新低,全球排名第三。觀察第二季表現,除了因新機定價偏高無法帶動買氣外,中美貿易爭端影響中國市場銷售,以及蘋果手機用戶的換機週期普遍高於Android用戶都是主要原因。 日前,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進口約3000億美元的商品課徵關稅,將分二階段實施(9/1、12/15),由於手機屬於第二階段的課徵範圍,初估對今年影響不大。但若以未來發展來看,蘋果手機仍以中國為主要生產據點,短時間內無法快速移轉生產基地,關稅課徵一旦執行,除了衝擊蘋果獲利外,也將削弱蘋果在手機市場的競爭力。展望第三季,除了受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換機周期延長等因素影響外,即將發表的三款新機創新程度有限,加上蘋果在定價策略上恐難有大幅讓步下,第三季生產總量預估約4,200萬支,較去年同期衰退10%。 中國與海外市場競爭加劇,凸顯品牌差異化成OPPO、小米、Vivo新策略。OPPO、小米、Vivo分別名列全球第四名到第六名。三大品牌皆面臨中國國內市場受到華為持續擴張而衝擊其銷售表現,加上海外市場競爭激烈,導致獲利壓縮。守成國內、突破海外市場既有格局成為三者的共同目標。
0

全球智慧音箱出貨 2019年Q2飆升96%至3030萬台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研究,智慧音箱的全球銷量在2019年第二季持續飆升,達到3030萬台,幾乎是2018年同期的兩倍。亞馬遜以21.9%的市占率保持領先品牌,但其市占率已從2018年第二季的29.1%下降。谷歌保持第二、其次是百度、阿里巴巴和小米。與去年同期相比,蘋果的智慧音箱銷售額成長81%,但其市占率略有下降,並保持在第六位。 Strategy Analytics表示,全球所有地區的第二季銷售額皆較去年成長,較2019年第一季也是,亞太地區仍然是最大的市場。中國對智慧音箱需求的持續成長使2019年全年的全球預測略微增加至1.488億部,總計在2019年底全球智慧音箱的安裝量將超過2.6億部。 Strategy Analytics指出,智慧音箱的需求幾乎沒有出現緩和的狀況,即使在像美國這樣已達到30%家庭普及率的市場。在當地語言支援有限的尚未開發地區仍然存在巨大潛力,語言本地化設備在俄羅斯、墨西哥和巴西等大型市場將支持未來幾個月和幾年的需求成長。  
0

2019智慧手機銷售前景黯淡 2020寄望5G收復失土

智慧手機產業發展進入成熟期,成長動能逐漸疲軟,根據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 Gartner預測,2019年全球智慧手機對終端使用者銷售量總計15億支,較去年同期下滑2.5%。另一家研究機構IDC報告也指出,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2019年將比2018年下降1.9%,由於在開發國家市場的高度飽和與開發中國家緩步成長之際,這已經是智慧手機產業連續第三年面臨這種情況。 2020年5G版iPhone被視為是智慧手機產業成長的重要指標產品 包括折疊式螢幕、5G等大型新興技術變革,被期待能為智慧手機的成長帶來救贖,Gartner預測2020年有更多5G智慧型手機上市,屆時智慧型手機銷售量可望再度成長,通訊服務供應商(CSP)也將開始於不同地區推廣5G服務方案。另外,分析師預估第一款支援5G功能的蘋果iPhone機種將於2020年問世,更是智慧手機成長動能的一劑猛藥,料能帶動iPhone用戶升級。 Gartner表示,智慧型手機換機周期拉長,加上華為被禁止向美國供應商取得技術,使得今年上半年智慧型手機需求走弱。預期2019下半年市場需求會更加萎靡,畢竟不論高階、低階或中階智慧型手機,換機好處皆不夠顯著,因此換機速度持續減緩。不過,IDC看法則相反,認為2019年上半年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下跌5.5%,但是下半年在5G布局加速、高階手機低價化以及印度等市場的帶動下,將呈現1.4%的正成長。 市場領導廠商已開始為首批5G智慧手機布局,包括LG V50 ThinQ、OPPO Reno 5G、三星(Samsung)Galaxy S10 5G和小米Mi MIX 3 5G;而通訊服務供應商也正透過積極定價策略提供5G服務方案,但Gartner預計2019年5G智慧手機銷售仍占少數,整體市場要到2020下半年才會開始攀升,屆時5G的覆蓋率和相關硬體服務的可用性都將有所改善。Gartner預測,2019年5G智慧手機銷售量將超過1,500萬支,僅占2019年度整體智慧手機銷量1%不到;IDC則預估,2019年5G智慧手機市場占有率僅僅0.5%,到2023年,5G智慧手機的市占率才會提升到26.3%。 日本(下滑6.5%)、西歐(下滑5.3%)和北美(下滑4.4%)預計為2019年智慧型手機銷售量下滑幅度最大的地區。Gartner指出,在成熟市場中,高階智慧型手機供過於求和商品化的現象特別嚴重,不僅平均售價(ASP)較高,也缺乏吸引人的新用途或體驗來鼓勵使用者升級。 而在一片不樂觀的氣氛中,華為可以說是最難能可貴的廠商之一,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在2019年第二季衰退3%,達到3.41億支,其中華為的智慧手機出貨量與市占率持續挺進,並沒有因為成為中美貿易戰的焦點之一而受挫,從2018年第二季的5420萬支成長到2019年第二季的5870萬支,成長率8%,整體市占率從15%提升到17%,主要來自中國國內市場的熱情支持。
0

5G晶片不求人 Apple收購Intel手機基頻技術

在蘋果(Apple)與高通(Qualcomm)世紀大和解不久之後,Apple與英特爾(Intel)簽署了一項協議,Apple決定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特爾智慧型手機基頻晶片相關部門的技術與人員。大約2,200名英特爾員工將隨相關智慧財產權、設備一同加入Apple。預計交易將於2019年第四季完成。 Apple硬體技術高級副總裁Johny Srouji表示,該公司已經與英特爾合作多年,並且知道這個團隊與Apple一樣,致力於設計能夠為客戶提供最佳體驗的技術。因此,Apple非常高興有這麼多優秀的工程師加入,一同為不斷發展的行動通訊技術貢獻心力,相信他們將在Apple充滿創意的環境中可以茁壯成長。新的夥伴以及Apple對創新IP的重大收購,將有助於加快Apple在未來產品和新技術的發展,為Apple增添進步的強大動能。 英特爾執行長Bob Swan表示,這項協議使英特爾能夠專注於開發5G網路新技術,同時能保留英特爾團隊創立的關鍵智慧財產和智慧型手機基頻晶片技術,英特爾長期以來一直非常尊敬Apple,英特爾相信Apple可以為這個才華橫溢的團隊提供最合適的環境,幫助這些重要的技術知識持續進步。英特爾也十分期待全心投入5G技術發展,與全世界的客戶,包括網路營運商、電信設備製造商和雲端服務供應商的需求緊密接軌。 過去Apple並沒有基頻技術,只有單獨推出應用處理器,因此Apple在5G晶片設計的動態始終備受關注,一直有部分產業人士猜測Apple將會自行研發5G基頻晶片,而現在Apple確定收購英特爾智慧型手機基頻晶片部門。 與英特爾簽署這項協議之後,加上Apple現有的產品,Apple將能夠掌握17,000項無線技術專利,涵蓋了行動通訊標準專利以及基頻架構與運作專利。但是英特爾將保留為非智慧型手機應用開發晶片的自由與權利,例如PC、物聯網(IoT)設備和自動駕駛汽車等。 蘋果斥資1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智慧型手機基頻晶片技術。  
0

全球前10大半導體買家 中國廠商排名/家數躍進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最新全球半導體設計總體有效市場前十大企業排名顯示,2018年仍由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蘋果(Apple)拿下半導體晶片買家冠亞軍寶座,兩者合計占全球整體市場17.9%,較前一年下滑1.6%;不過前十大OEM廠商晶片支出的占比,則是從2017年的39.4%增加到40.2%。 Gartner資深首席分析師山路正恆表示:「2018年前十大半導體買家中有四家為中國大陸OEM廠商(高於2017年時的三家),包括華為、聯想、步步高電子和小米,其中華為的晶片支出增加45%,躍升成為第三名,超越戴爾(Dell)和聯想。反觀三星電子與蘋果在2018年的晶片支出成長均大幅趨緩。」 2017年排名前十大的企業中,有八家仍維持在2018年前十名,而金士頓科技(Kingston Technology)和小米則為新入榜的廠商。小米較2017年上升了八個名次至第十位,主要原因在於2018年半導體支出增加了27億美元,年成長率63%。 PC與智慧型手機市場持續整併,對半導體買家排名產生極大影響,尤其是中國大陸的智慧型手機OEM大廠,在收購競爭對手後增加了市場支配能力。正因如此,前十大OEM廠商的半導體支出大幅增加,在2018年半導體市場的占比也達到40.2%,高於2017年的39.4%。這股整併趨勢可望延續,卻將使得半導體廠商更難維持高毛利率。 記憶體價格也是另一個影響市場的因素。過去兩年居高不下的DRAM平均售價(ASP)現在已經開始下滑,但造成的影響卻十分有限,因為當平均售價下滑,OEM廠商將會增加記憶體容量,同時投資頂級機種。Gartner預測,2019年和2020年記憶體晶片營收占整個半導體市場比重將分別達到33%和34%,高於2017年的31%。  
0

5G帶動典範轉移 手機龍頭換人坐坐看

以過去三十年行動通訊發展的經驗觀察,每一代新行動技術都會造成巨大的破壞,市場領導者容易在轉移的過程中失去地位,在大多數情況下永遠無法恢復昔日的輝煌。根據產業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研究顯示,目前全球前三大智慧手機廠商(三星、華為、蘋果)的市占率在5G時代很可能會面臨衰退。 隨著每一代新產品(GSM、WCDMA、LTE)的出現,行動終端的設計與應用都會產生明顯的變化。諾基亞在2G中達到頂峰,在3G中損失了1/3市占率,在4G世界中消失了。同樣地,在從2G的巔峰到3G的過渡期間,摩托羅拉失去了其全球手機市場市占率的五分之四。而現有的領導者三星則是抓住了2G到3G發展的機會,使其市占率提升一倍,並成為全球領導者。 華為在4G時代嶄露頭角,憑藉其快速追隨產業領先者的能力,與價格合理的技術口號飆升至全球第二。Strategy Analytics認為,像小米、Vivo和OPPO則是未來值得觀察的品牌。小米現金豐富,在中國,印度和歐洲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很快將在美洲與各種智慧設備展開激烈競爭。 Strategy Analytics認為,當消費者越來越不願意花費800到1000美元在新手機上時,4G時代真正的贏家蘋果,其iPhone的高價策略可能必須要進行調整,只是5G手機目前除了高速傳輸之外,其他的應用情境相對模糊,消費者對於手機功能與硬體的升級期待值越來越高,在研發成本難以調降,如何在售價與硬體功能上取得平衡,同時挖掘5G時代的最新應用,將是所有手機品牌業者的共同課題。
0

平板電腦成長趨緩2018年出貨量衰退4.3%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研究指出,2018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在智慧音箱崛起以及匯率大幅波動影響下,低價平板出貨表現不如預期,全年平板電腦出貨約1.46億台,年衰退約4.3%。 展望2019年平板電腦市況,TrendForce指出,2019年平板電腦仍有助於品牌實現戰略性目標,如透過維持裝置用戶數,以強化5G時代品牌在物聯網的影響力,因此一些大品牌即便減少低階產品布局,也不願棄守平板市場。此外,華為在平板市場的快速竄升、Google對於平板裝置依舊野心未減,將支撐平板電腦出貨表現。TrendForce預估2019年平版電腦出貨約1.40億台,年衰退約4%。 在平板電腦市場陷入低價搶市之際,華為反而逆向操作,將行動裝置事業延伸至平板產品,帶動2018年平板電腦出貨量年增逾三成,站上1,400萬台出貨水準,市占率更可望一舉拉高2.6個百分點至9.8%,超越亞馬遜站上第三名位置。 亞馬遜方面,智慧音箱崛起分散部分低階平板銷售動能,即便產品組合加速往8吋(含)以上尺寸區間調整,恐仍難逃出貨年衰退的命運,預估亞馬遜平板在經歷三個年度的強勁成長後,將於2018年轉趨保守,出貨量預估年減1%至1,340萬台,排名退居第四。 龍頭廠商蘋果雖然趕在歐美銷售旺季前發表11吋以及12.9吋全螢幕新品,但推出時間與高單價iPhone接近,同時也將iPad Pro售價天花板推升25%,恐不利於iPad旗艦機種銷售,預估2018年iPad出貨將微幅下滑至4,300萬台左右,年衰退約2%。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