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飛凌
英飛凌科技旗下高電壓產品系列推出全新封裝XHP 3
英飛凌科技(Infineon)旗下高電壓產品系列推出全新封裝XHP 3。新款彈性的 IGBT模組平台適用於電壓範圍介於3.3 kV~6.5 kV的高功率應用,提供最佳可靠性與最高功率密度的可擴充式設計。新款模組具備低雜散電感的對稱性設計,可顯著改善切換特性,因此,XHP 3平台可為嚴苛要求的應用提供解決方案,例如牽引,商用、營建及農用車輛,以及中壓馬達。此高功率平台將於PCIM 2019中展出。
英飛凌XHP 3封裝具備長140 mm、寬 100 mm、高 40 mm的精簡外型尺寸。此全新高功率平台的首款IGBT模組具有3.3 kV阻斷電壓及450 A額定電流的半橋拓撲。為符合客戶需求,同時推出兩種不同的隔離等級:分別為6 kV(FF450R33T3E3)與10.4 kV(FF450R33T3E3_B5)隔離。超音波焊接端子與氮化鋁基質及鋁碳化矽基板可確保最高的可靠性與耐用水準。
高功率IGBT模組專為並聯而設計,因此提供了全新的可擴充性。系統設計人員現在可藉由並聯所需的XHP 3模組數量,輕鬆調整出理想的功率等級。為了有助於擴充,英飛凌提供具有一組匹配的靜態與動態參數的預先群組裝置。使用上述群組模組,可在不降額的條件下,並聯最多八個XHP 3裝置。
英飛凌將在2019年PCIM展中展示創新的從產品到系統(Product-to-System)、多項驅動世界及未來應用的解決方案。英飛凌將於第9展覽廳313號攤位(德國紐倫堡,2019年5月7~9日)進行產品展示。有關PCIM展的重點產品,請瀏覽 www.infineon.com/pcim。
英飛凌推出全新OptiMOS 6系列具備優異切換效能
英飛凌科技推出全新OptiMOS 6系列,為分立式功率MOSFET技術奠定新技術標準。新產品系列採用英飛凌薄晶圓技術,提供顯著的效能優勢,並涵蓋寬廣的電壓範圍。全新40 V MOSFET系列已針對SMPS的同步整流進行最佳化,適用於伺服器、桌上型電腦、無線充電器、快速充電器及ORing電路。
相較於前一代產品,新款OptiMOS 6 40 V的導通電阻降低了30%,具備更佳的優質係數(Qg x RDS(on)降低29%、Qgd x RDS(on)降低 46%)。因此新款裝置在SMPS應用中成為在寬廣輸出功率範圍內進行效率最佳化的理想選擇,避免在低負載和高負載狀況之間進行取捨。
其效率曲線明確顯示 OptiMOS 6在低輸出功率位準表現上優於前代產品,這歸功於其優異的切換效率。即使RDS(on)損耗較大時,但仍可在較高的輸出功率上維持上述優點。因此,可簡化散熱設計並減少並聯數量,進而降低系統成本。
英飛凌旗下XDP LED系列新添驅動器XDPL8221
新興的智慧照明與物聯網發展趨勢皆需要新一代的LED驅動器。英飛凌科技 (Infineon)旗下XDP LED系列新添XDPL8221產品,一款以先進功能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兩級驅動器。此裝置整合準諧振PFC與具有一次側調節電流/電壓/功率的準諧振返馳式控制器以及通訊介面。全方位可設定的保護機制可確保在各種使用案例中提供安全、可靠且強固的LED驅動器。
XDPL8221結合先進功能,例如提供以恆定電壓、恆定電流及限定功率作為可設定操作參數的多重控制,打造多功能的高效LED驅動器。XDPL8221的效能有助於設計更有效率的裝置。此驅動IC在額定輸入電壓範圍100~277VAC或127~430VAC區間支援交流(AC)與直流(DC)輸入的完整功能。其內建數位核心可依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操作模式,並可在準諧振、不連續導通或間歇模式之間進行切換。
含指令集的XDPL8221 UART介面可控制裝置的功能,並提供狀態資訊,實現數值交換的即時資料。此資料可用於監控或其他本機控制功能。新款驅動IC可調暗至低於1%而不發生閃爍,同時仍可以獲得高精度電流輸出。此晶片亦提供調至全暗(dim-to-off)的功能,可在燈光關閉的狀態下,以低待機功率(低於100mW,依據驅動器設計而定),將裝置保持在待機模式。
XDPL8221可減少物料清單(BOM)與提供更高的設計彈性,大幅降低整體系統成本。其採用 DSO-16 封裝並有多種設計工具支援,可輕鬆進行設計,有助於加快設計週期及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英飛凌推出智慧型IPM馬達控制器
英飛凌科技推出智慧型IPM馬達控制器,針對高至80W的BLDC馬達的完整軟硬體整合,而且無需散熱器。新款iMOTION IMM100系列將馬達控制IC和三相變頻器級整合於單一且精簡的12 x 12 mm2 PQFN封裝。這樣的整合有助於降低BOM數量及PCB尺寸,進而降低系統成本。新款最小型的馬達驅動IC非常適用於空間受限的家電,例如吹風機、抽油煙機、天花板與空調風扇,以及洗碗機與洗衣機的幫浦。其他應用包括低功率冰箱壓縮機、熱汞及工業幫浦。
IMM100系列提供兩種最佳化版本,以滿足設計人員的需求。T版本在iMOTION MCE 2.0(馬達控制引擎 2.0)中整合了極為複雜的FOC演算法。此版本可使用簡單易用的軟體工具進行系統組態及調校,也能使用iMOTION指令碼或PFC控制(選用)加入其他系統層級的功能。
此外,工程師可利用IMM100 A版本,透過完全可程式的整合式ARM Cortex-M0 MCU,實作專有的馬達控制軟體,同時享有完全硬體整合的優點。在此情況下,業界標準的ARM MCU IDE工具可支援軟體設計流程、編譯及除錯。由於具有高度的整合性,這兩種版本皆可縮短硬體設計的研發週期時間。此外,由於整合生產就緒的MCE 2.0軟體,T版本可大幅降低研發成本,並加快產品上市速度。
iMOTION IMM100系列馬達控制IC具有三個不同的MOSFET功率級:500 V/6 Ω、600 V/1.4 Ω 及 600 V/0.95 Ω,以提供最符合設計人員的效能與成本目標。這些裝置亦透過支援單路或支路分流拓撲(無感測器選項),提供彈性的感測選項,並且支援霍爾感測器。此外,IMM100整合多種保護功能,例如欠壓/過電壓保護、過電流保護、轉子鎖定及貫穿保護。
LG最新手機 G8ThinQ搭載英飛凌ToF技術
LG和英飛凌科技聯手為全球熱愛智慧型手機自拍的使用者推出最先進的飛時測距(ToF)技術。
於巴塞隆納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發表的LG G8ThinQ,內建的前鏡頭搭載英飛凌REAL3影像感測器晶片。這款創新的感測器結合了英飛凌的專業知識和pmdtechnologies在處理3D點雲(3D掃描所產生之空間中的資料點集合)領域的演算法所打造而成,將使智慧型手機的前鏡頭功能提升至全新境界。
相較於其他 3D 技術採用複雜的演算法來計算物體至鏡頭之間的距離,ToF 影像感測器晶片則是透過擷取從被攝主體反射出來的紅外線,藉此取得更精準的測量結果。因此 ToF 能更快、更有效地感測環境光,減少應用處理器的工作負載,有助於降低耗電量。
ToF技術擁有快速的反應速度,因此廣泛地應用在臉部辨識等各種生物驗證方法上。此外,ToF 能以3D掃描物體,不受外部光源所影響,因此無論室內外的辨識率都更為出色,非常適合實作於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等應用。
英飛凌展望2019擴大電源領先優勢 搶占車用鰲頭
德國半導體大廠英飛淩(Infineon)科技在功率半導體領域市占全球第一、車用半導體領域全球第二。2018年全球營收達76億歐元,而本於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環保的目標之下;2019年,也將在汽車電子、工業電源控制、電源管理與多元電子、數位安全解決方案等四大事業持續推動與發展。
德國本來就是全球汽車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因此英飛淩投入汽車電子領域甚早,該公司大中華區總裁蘇華表示,英飛凌是為數不多的能全面涵蓋汽車領域重要應用的汽車半導體製造商之一,產品組合包括微控制器、智慧感測器、射頻收發IC、雷達以及分立式和整合式功率半導體,適用于動力總成、底盤、舒適性電子設備以及駕駛安全應用。
根據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報告指出,英飛凌2017年汽車半導體市場市占率為10.8%,居業界第二,僅落後於恩智浦(NXP)的12.5%。蘇華指出,在汽車潔淨、安全、智慧的大趨勢下,電動車、ADAS、車聯網等技術與應用為來幾年將持續發展,2018會計年度,英飛凌汽車電子事業處營收為32.84億歐元,營收占比達43%,該公司有信心汽車電子業務將持續發展並更上一層樓。
而在工業電源控制部分,該領域對於高效發電和輸電而言至關重要,相關應用包括風力發電機、高壓直流輸電系統、儲能系統、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以及家用電器等。為了進一步強化此領域業務,英飛凌致力發展碳化矽(SiC)技術,並應用於整合控制器、驅動器與功率開關的智慧功率模組(IPM)。根據IHS Markit的報告,英飛凌在分立式功率半導體與模組市場中,以18.6%的市占率,連續15年居業界第一,蘇華說明,2018年,英飛凌工業電源控制部門營收13.23億歐元,占公司營收17%。
而在電源管理與多元電子方面,專注於打造用於能源管理的功率半導體以及用於無線基礎設施與行動裝置的元件,尤其是MOSFET產品。採用氮化鎵(GaN)製程的驅動器與控制器,近年產業潛力十足;在高頻與感測器領域,矽製程的MEMS麥克風、飛時測距(Time of Flight, ToF)解決方案都是熱門的產品,根據IHS Markit研究,英飛凌於2017年MOSFET功率半導體市場,市占率達26.3%,2018年度,該部門營收達23.18億歐元,占該公司整體營收31%。
而面對5G、物聯網、自駕車、AI等趨勢,蘇華強調英飛凌會採用靈活開放的策略,包括發展5G前端晶片解決方案、mmWave雷達應用、導入AI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於其軟硬體產品中;製造部分該公司除了在德國擁有全球唯一量產的12吋功率半導體廠之外,也要在奧地利興建第二個12吋功率半導體廠,並且擴大委外代工,包括持續與台灣或中國的後段封裝廠的合作關係。
專訪英飛凌電源及多元電子事業處資深產品行銷經理鄧巍CoolGaN大幅提升電源工作效率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Yole Développemen研究顯示,2016年氮化鎵(GaN)功率元件產業規模約為1,200萬美元,而到了2022年,該市場將成長到4.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79%。
對此,英飛凌電源及多元電子事業處資深產品行銷經理鄧巍表示,GaN市場成長十分強勢,其市場產值從千萬美元不停攀升,甚至十年後可能達到10億美元的產值;而主要驅動力來自於電源和汽車產業。
因應電源產業對GaN需求明顯增加,英飛凌也於近期宣布推出CoolGaN 600V增強型HEMT和EiceDRIVER驅動IC。新款增強型HEMT採用可靠的常閉概念,實現快速開通和關斷,並可在開關式電源(SMPS)中達到高能源效率和高功率密度;且具更低的柵極電荷及反向導通狀態下的優異動態性能,大幅提高工作頻率。
鄧巍說明,GaN元件其中一項設計挑戰在於,如何將其從Normally ON設計成Normally OFF,以滿足安全考量。對此,英飛凌運用了獨特的常閉(normOFF)概念,採用P-GaN技術,把源極和漏極的電子層變薄,使其容易箝斷,因而能讓GaN元件實現Normally OFF的特性。
另一方面,為使電源產品設計業者更能發揮GaN特性,英飛凌也推出EiceDRIVER驅動IC,該系列產品可提供負輸出電壓,以快速關斷GaN開關。在開關應處於關閉狀態的整個持續時間內,EiceDRIVER IC可以使閘極電壓穩定保持為零,以保護GaN開關不受雜訊影響導致誤導通;且可實現恒定的GaN HEMT開關轉換速率,幾乎不受工作迴圈或開關速度影響,確保運作穩健性和高效能,大幅縮短研發週期。
英飛凌電源及多元電子事業處資深產品行銷經理鄧巍表示,GaN市場成長快速,為此,該公司推出新一代GaN解決方案。
提升人機互動體驗 毫米波雷達應用更多元
人機互動(Human-Machine Interface, HMI)概念帶動毫米波雷達(mmWave Radar)應用更新穎。人機互動將從過往由鍵盤、滑鼠、觸控等方式,發展至更多元與直覺的控制方法,智慧化的人機互動過程需要越來越多的感測器,而毫米波雷達可利用無線電波偵測物體的位置、方向、距離與速度,因此,英飛凌(Infineon)將毫米波雷達與智慧音箱結合,讓智慧音箱具備更多感知能力知悉外在環境,使其不僅只是執行指令,也能與使用者有更多互動,進一步提升使用者體驗。
英飛凌電源管理及多元電子事業處射頻及感測元件經理吳柏毅表示,毫米波雷達德特點包括可偵測到很細微的運動,例如心跳;不受外在惡劣環境的影響(像是霧、灰塵);也無隱私問題,因為沒有鏡頭無法拍攝圖像等,使其在車用與工業外的應用市場有著更多發展機會。舉例而言,該公司將60Ghz毫米波雷達結合智慧音箱,使智慧音箱不僅可執行使用者指令,並可透過毫米波可偵測物體位置的特性,與使用者進行互動遊戲。
目前毫米波雷達主要應用於車用和工業市場,不過由於其可偵測物體的位置、方向、距離與速度的特性,使毫米波雷達在未來可望自汽車市場延伸至工業等多元領域,其中,24GHz與60GHz雷達應用更是前景可期。英飛凌預期24GHz盲點偵測(BSD)應用將快速增長,而2021~2027年將是價格具有競爭力的BSD模組的黃金期,其他像是室內外智慧照明、安防監控與智慧家電,也都是24GHz的新興應用範圍。
例如香港科學園區已採用內建英飛凌LED驅動器、24GHz雷達與微控制器的智慧室內照明,建立智慧人流管理系統;另外,也可於智慧路燈中內建24GHz雷達感測器和數位控制器,對車流量和照明狀態進行即時監測,提升交通管理的效率和路燈預防性的維護。
至於在60GHz雷達方面,目前英飛凌也已有許多合作夥伴計畫於前瞻計畫中採用60GHz雷達晶片,共同開發用於穿戴裝置、物聯網(包含上述所提的智慧音箱),以及汽車應用中的手勢辨識。
總而言之,隨著人機互動朝更多元與更直覺的方向發展,需要更多感測器實現智慧化的人機互動。對此,英飛凌電源管理事業處大中華區射頻及感測器部門總監麥正奇表示,該公司將持續擴大投入感測器的研發,發展更多不同類型的感測器,並與區域市場的夥伴攜手合作,共同開發新興應用,打造新世代的智慧生活。
英飛凌射頻開關樹立新里程碑
英飛凌於2008年開始量產第一個Bulk-CMOS射頻(RF)開關。接著在5G時代,英飛凌的產品組合與產品獲得全球無線市場的歡迎。如今,英飛凌射頻Bulk-CMOS開關的年產量已超過10億,累積對客戶的出貨量已逾50億組。
英飛凌射頻系統部門副總裁暨總經理Philipp von Schierstaedt表示,英飛凌憑藉其在半導體製造方面的專業知識與傳承,已成為所有OEM、ODM與晶片組經銷商的優良合作夥伴。絕佳的市場接受度證明了我們對射頻前端系統的洞察、技術實力、卓越的品質以及供應保證,這些正是英飛凌的生產策略。
Bulk-CMOS提供多項產品整合優勢。自1960年代「固態」面市以來,射頻開關的設計技術走向兩大類:微機電開關(MEMS)和固態開關。MEMS的低切換速度、薄弱的重複性及可靠性,使其無法成為5G應用的理想選擇。
同時,科學上的努力讓固態的發展有了多種技術選擇。相較於砷化鎵與氮化鎵,以Bulk-CMOS為基礎的電晶體–電晶體邏輯展現出優秀的整合能力,最終使空間受限的設計得以在印刷電路板上實現。不同於其他替代方案,Bulk-CMOS不需要額外的氧化層,也無需在晶圓處理中使用不同的材料,這意味著直接的經濟效益。
整體產業的步伐不斷加快,5G電信的出現也為OEM與ODM業者手中一系列的技術參數帶來令人雄心勃勃的挑戰。英飛凌也將開發更多能支持射頻工作者抱負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