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技術
2030十大科技消費趨勢 感知聯網翻轉數位感官體驗
愛立信(Ericssion)日前公布「2030年十大消費者趨勢」呈現消費者對未來科技趨勢的看法與預測,期望人類視覺、聽覺、味覺、嗅覺以及觸覺等感官互動的連接技術將對生活帶來助益,並且於現實生活實現嶄新感官體驗。
愛立信技術長姚旦表示感知聯網將改變未來人們的生活方式。
愛立信消費者行為暨工業研究室負責人Pernilla Jonsson表示,該公司討論目前智慧型手機網路連接沉浸式體驗的轉變,而這種體驗正源於感官實現連接。這份報告以AR眼鏡作為切入點,探索轉變對消費者來說意味著什麼。消費者預期人工智慧(AI)、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5G以及自動化技術實現的感知聯網會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巨大變化。
消費者預測的2030年十大熱門消費趨勢包含:意念觸發、聲如其人、隨心調味、數位氣息、實感觸覺、融合實境、去偽存真、後隱私時代消費者、聯網服務催化永續發展,以及全感知服務。而感知聯網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沉浸式娛樂和線上購物、氣候危機以及盡可能降低氣候影響的相關需求。
59%的消費者認為,未來只要想像出目的地,就能透過VR眼鏡看到地圖路徑;67%的受訪消費者認為將能夠透過麥克風逼真模仿任何人的聲音,甚至可以騙過家人。至於44%的消費者預期,未來將有裝置能對食物進行數位強化,讓任何食物嘗起來都是最喜愛的味道;約60%的消費者希望能透過數位技術暢遊森林或鄉村,包括體驗這些地方的所有自然氣息。
同時超過60%的消費者希望按下智慧型手機的數位圖示及按鈕時,螢幕能同時傳達形狀及質感;70%的受訪者預期,至2030年時VR遊戲世界將與現實真假難辨。此外,「假新聞」可望被終結—半數受訪消費者表示,2030年提供全面事實審核的新聞報導服務功能將普及;半數受訪消費者認為自己屬於「後隱私時代消費者」,期望隱私問題能被解決。
另一方面,60%的受訪者認為感知聯網發展將更易催化環境永續性;45%的消費者預期未來將會出現新購物體驗,除了以往視覺,還能有運用聽覺、味覺、嗅覺、及觸覺甚至五種感官併用的數位購物商場。
該報告為愛立信消費者研究室在全球範圍內為期24年多的研究活動,主要參考2019年10月針對全球15個城市的進階網際網路用戶所進行的一次線上調查結果。
突破傳統自動化限制 協作型機器人提高競爭效益
現今製造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Deloitte預測2018至2028年期間將有240萬個職缺無人遞補。嬰兒潮世代屆臨退休年齡並帶著技術離開職場,引發嚴重缺工問題;再加上消費者需求比以往嚴苛,期望以更低成本實現商品的即時性、高品質以及良好工作環境等,讓動盪不穩的經濟環境雪上加霜。面對競爭壓力,製造商該如何確保獲利,便自加速導入自動化技術著手。
在工廠內安裝新的工業機器人並不是全然有效的解決方法,畢竟安裝一台工業機器人所費不貲,也僅能執行某些特定任務,還必須考量為維護作業安全所安置的大規模基礎架構。相比之下,為突破傳統自動化限制所設計的新世代協作型機器人(Cobot),在可負擔的價格範圍內,讓製造商皆能感受到自動化技術的高度競爭力與效益。
這十年來,協作型機器人已協助製造商大幅提升操作的敏捷性與作業效能;現代化協作型機器人隨著技術演進,已具備更強大的能力。最新的協作型機器人負載重量已提升至16公斤,能以適當力道執行螺絲或螺帽鎖付等高靈敏度要求的工作,輕鬆安全處理搬運笨重零件、疊棧等重型工作(圖1)。
圖1 協作型機器人能夠與人一同工作,共同完成單調且容易出錯的任務,提高員工滿意度。
以下從五個層面來看,現代化協作型機器人如何力助製造商保持競爭力、創造更高價值。
生產力提升
重複、單調且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工作容易令員工感到無趣或受傷,但此類型工作非常適合協作型機器人。幾乎每種生產環境皆能透過協作型機器人提高生產力。協作型機器人能夠與人並肩處理乏味及重複性任務,進而減少人為疏失發生,使員工可以更有效率處理其他重要工作。
獲利能力提升
創造最大利潤是每個企業的目標。根據2019年Smither Pira的研究顯示,每降低1%的生產成本就能增加34%的利潤。企業若將協作型機器人作為提升操作精確度與一致性的工具,除能大幅減少生產成本,也可避免工廠因意外停機而付出龐大代價;同時縮短生產週期,以更低成本製造高品質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
員工滿意度提高
員工或許會在起初質疑導入協作型機器人的必要性,但事實上協作型機器人不會、也不應該取代人類,他們的目的是要與人一同工作,共同完成單調且容易出錯的任務,讓人們能專注於需要更多知識、技能與判斷力的業務上。當員工們不用再處理乏味且危險的作業時,就能把時間用在報酬率更高的工作上。麥肯錫(McKinsey)在2019年公布針對消費性包裝品(CPG)的產業報告指出,大規模使用自動化技術有助於企業培養新技能員工,再藉由更優渥的薪水、機會與工作環境,成功留住人才、減輕招募新員工的壓力。
產品品質提升
消費者希望以更低價格獲得更高品質的商品,而導入協作型機器人可降低人為錯誤率,確保作業一致性與精準性,使製造商得以在複雜生產過程中發現錯誤,進而大幅提高產品品質(圖2)。
圖2 協作型機器人能以適當力道執行高靈敏度要求的工作,並降低人為錯誤率,確保作業一致性與準確性。
靈活性最佳化
經濟環境不穩定與消費行為無法預測,導致製造商難以掌握適合生產的商品類型、數量、時機與地點。透過協作型機器人,製造商可以彈性視需要增減產量,加速推進新市場。無論金屬沖壓與測試、品質檢驗或搬運等,都可由協作型機器人執行。目前最頂尖的協作型機器人甚至可在維持精確度的前提,自動執行重型任務及處理包含多種部件的材料,尤其是協作型機器人的編程自由且靈活,能輕易被重新部署於工廠內其他產線。
過去十年來,協作型機器人被視為炒作噱頭,如今卻能提供前所未有的功能,讓企業獲得具體效益、創造更多價值。對製造商而言,自動化不再是可有可無,而是不可或缺。若想在競爭激烈的產業中勝出,協作型機器人的採用將成為關鍵。
(本文作者為Universal Robots大中華區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