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穿戴式裝置

穿戴式裝置

- Advertisment -

意法為穿戴式裝置提供社交距離監測/接觸溯源/遠端功能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 ST)推出一個高功率密度、經濟的穿戴式裝置參考設計。該解決方案適用於監測社交距離,提供遠端配置啟動、通知提醒和防資料竄改功能,在未來需要時,還能提供接觸者溯源功能,並在各種環境中保護人類健康。 整合意法BlueNRG-2系統晶片,BlueNRG-Tile參考設計利用低功耗藍牙技術測量周遭藍牙Beacon裝置的訊號強度,即時運算與目標的距離。當另一個Beacon進入或資料遭到竄改時,即使未與網路連線,也會發出通知和提醒。與意法S2-LP sub-GHz超低功耗RF收發器搭配使用,透過Sigfox「0G」全球網路,以此參考設計作為基礎,還可增加標籤和雲端之間的雙向通訊功能,支援私有和匿名標籤配置,以及用於緊急通知的報警回路。此外,為了省電並延長電池續航時間,超低功率元件還增加了一個MEMS加速度計,在裝置不移動時關閉電源,可以進一步提升元件的效能。而選擇在記憶體或外部儲存記憶體中長期保存附近的Beacon裝置,以追蹤接觸者。 意法類比元件、MEMS和感測器產品部總裁Benedetto Vigna表示,這個高功率配置之設計可以原樣直接使用,也可以經過改善,用於各種用途,包括設計成手環和手鐲,或安裝到眼鏡、頭盔、口罩和防護罩內。 意法合作夥伴計畫ST Partner Program的一些成員已經評估了該參考設計,並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位置偵測和接觸者溯源平台,提供包括接近提醒和接觸者記錄等一系列功能。
0

匯頂獲CEVA授權低功耗藍牙 發展多元智慧設備

CEVA日前宣布,匯頂科技(Goodix Technology)獲得CEVA RivieraWaves低功耗藍牙IP的授權許可,可將該藍芽部署在匯頂GR551x系列低功耗藍牙系統單晶片(SoC)中。CEVA此款IP已廣泛應用到消費性電子與物聯網設備中,而此次與匯頂的合作,能夠協助匯頂進一步開發適合更多種智慧設備使用的晶片解決方案。 圖 GR551x性能架構。圖片來源:匯頂 CEVA的RivieraWaves藍牙IP平臺為低功耗藍牙和藍牙雙模式連接提供解決方案。每一平臺均由一個硬體基頻控制器和一個軟體協定堆疊組成,具有靈活無線電介面,可以與RivieraWaves RF或各個合作夥伴的RF IP一起部署,以便選擇理想的晶圓代工廠和製程節點。 RivieraWaves藍牙IP平臺支援所有新的藍牙功能,包括低功耗藍牙音訊的等時通道(Isochronous Channel)、測向(到達角/出發角)、隨機廣告通道索引、定期廣告同步傳輸、GATT快取技術和其他擴充功能。 而使用CEVA低功耗藍牙IP性能的GR551x系列,RF、整合度和安全性方面兼具,可協助使用者開發建基於低功耗藍牙的產品,包括智慧行動設備、穿戴式設備及物聯網產品,提供 IoT應用更多的選擇。
0

2020年全球穿戴式裝置消費者支出將達520億美元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預測,2019年終端使用者在穿戴式裝置的消費金額將近410億美元,而2020年可望達到520億美元,較2019年成長27%。2020年智慧手表為終端使用者支出最多的項目,拿下44%市占,而智慧服飾市場成長最為顯著,較2019年提升52%。 Gartner表示,越來越多使用者捨棄智慧手環,轉而加入智慧手表的行列。智慧手表類別雖有Apple Watch和三星Galaxy Watch等領導品牌採高定價策略,但也有小米、華為等較平價的產品平衡市場價格。Gartner預期2020到2021年間,智慧手表平均售價將下滑4.5%。 就出貨量而言,2020年時智慧手錶和耳戴式裝置將居領導位置,Gartner預測2020年時智慧手表出貨量為8,600萬支,而耳戴式裝置則將近7,000萬副。耳戴式裝置市場競爭依舊激烈,領導廠商包括蘋果(AirPods)、三星(Galaxy Buds)、小米(AirDots)、Bose(SoundSport)和新進市場的亞馬遜(Amazon)。而Nuheara、微軟和Starkey等品牌所推出的產品也相當具吸引力,帶動市場對聽覺體驗強化和非處方(over-the-counter)聽覺擴增裝置的需求提升。 促使穿戴式裝置普及的最大原因之一在於新進使用者,其他影響因素包括感測準確度上升、微型化技術演進和使用者資料保護能力優化。裝置製造商專注於讓感測器變得更小、更智慧,而穿戴式裝置內的感測器也將使資料判讀能力更精準,以提供更多使用情境。智慧服飾會因微型化技術的進展而大幅受惠,因裝置製造商能將追蹤睡眠或病情的感測器整合到穿戴式裝置裡,使用者幾乎不會察覺。  
0

Micro LED巨量轉移鴨子划水 聚積良率目標99.99%

Micro LED相較於其他顯示技術而言,在顯示器中最重要之亮度、功耗、對比度、壽命、反應速度這幾方面最為突出,也因此蘋果(Apple)、索尼(Sony)、三星(Samsung)、FB等國際大廠皆相繼投入此技術之研發;唯獨成本上高於其他顯示技術,也因此須鎖定LCD、OLED較無法切入的利基型產品為主。 聚積科技(Macroblock)董事長楊立昌表示,如果考慮目前現有技術能力,Micro LED有兩大應用方向,一是室內小間距顯示器,例如Samsung於2019年CES展出的75吋「The Wall」,在解析度、亮度、對比度上都具有優良的性能。二是可穿戴市場,也有消息指稱蘋果將在未來的Apple Watch和iPhone上使用Micro LED技術;從短期來看Micro LED市場集中在小型顯示器,從中長期來看,Micro LED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橫跨穿戴式設備、室內小間距顯示器、電競螢幕、車載顯示、AR/VR等多個領域。 楊立昌指出,目前Micro LED良率以及產量主要可分為晶粒與巨量轉移兩大部分,前者的克服方式為一片晶圓(Wafer)的晶粒波長均勻性一致性比例須提升,如此可提升晶圓利用率並降低成本,最好是能做到100%的良率;後者為為巨量轉移的轉移次數或是單次轉移數量要增加,又或是縮小晶粒尺寸提升可修補空間,另外巨量轉移的良率與PCB板的平整度也有直接的關聯;但由於兩大問題並未這麼容易可解決,因此檢測與修補設備開發需求就因應而生,檢測設備須縮小可檢測晶粒之尺寸與速度;修補設備則須提升可修補之精度;因此綜合上述所說,若要提升良率、產量必須要從晶粒、巨量轉移、檢測、修補四大方向突破與克服。 楊立昌進一步說明,從基板的角度來看,平坦的程度由高到低是矽基板、玻璃基板、PCB板,穿戴式裝置顯示器可以做在矽基板上,因此會相對只能做在PCB板上的大型顯示器好做。但目前看起來,手表這類穿戴式裝置的市場還是由三星或蘋果等大廠一手包辦。另外,現在已經可以看到的Micro LED應用還有中控室大廳的小間距顯示器,新聞主播背後的顯示器,和車展中心的展示螢幕等等。 Micro LED降低成本的方式可藉由縮小晶粒提升一片wafer的利用率,以及提升每次巨量轉移的數量、次數與良率。同業研究目標集中在巨量轉移上,有各種方式,包括了雷射轉移、電磁吸取、滾軸轉移、流體裝配等不同技術,目前無法得知個別技術的成熟度,但僅能就外觀觀察接合良率與晶粒是否破損,至於電性上是否成功接合仍有待進一步考證。目前在巨量轉移技術的工具和設備都要客製化,廠商須自己開規格,各廠呈現鴨子划水的局勢各自努力。目前聚積與開發夥伴致力於用真空吸取的方式來實現,在可量產性已取得成果,計畫在2019年底前完成巨量移轉線的設置試產。目前聚積巨量轉移技術的良率可以達到99.9%,3個9的水準,2019下半年有望達到4個9的目標。 楊立昌補充,Micro LED產業橫跨面板、LED與半導體,此三大產業台灣皆擁有非常完整且技術含量非常強大的產業鏈,也因此台灣相較其他國家而言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工研院於2009年就投入Micro LED技術,聚積藉由與工研院合作並基於工研院先前研發的經驗來縮短開發時程,聚積也參與工研院於2016年成立全球第一個Micro LED聯盟以加速發展Micro LED面板技術與產品,以及Micro LED驅動IC的開發,就現階段而言在台灣可以算是取得相當的發展基礎;市場機會部分,從目前Apple、Samsung、FB等國際大廠皆投入Micro LED研發可發現他們非常看好此技術。從中長期來看,Micro LED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橫跨穿戴式設備、室內小間距顯示屏、電競螢幕、車載顯示、AR/VR等多個領域,因此也將帶出具有龐大商機的產業需求,市場前景無可限量。 大尺寸室內小間距顯示器是Micro LED切入市場的利基點之一。  
0

Micro LED利基市場先行 小間距顯示器首先登場

目前Micro LED顯示器,最大的挑戰仍在降低成本。從生產設備的改良、檢測方式的革新以及巨量轉移的開發等,都是廠商正積極努力的方向。由於短期內降低成本的困難度仍高,因此利基型的大尺寸小間距顯示器產品,成為最有機會率先導入市場的應用類別。 工研院電光系統所組長林建中表示,市場應用端接受度的高低會影響一個技術的發展,以Micro LED顯示器而言,小間距顯示器很可能會是最早進入市場的應用。比方說現有的LCD沒有辦法做出100吋的顯示器,因此Micro LED就可以找到一個利基點進入市場。 林建中進一步說明,在2019年可以看到的Micro LED應用應該會是室內小間距顯示器,另一個則是穿戴式裝置,如智慧手表等。Micro LED在功耗、亮度、對比度、反應和壽命等方面都非常有潛力,比目前看到的LCD或OLED更好。但是整體而言,接下來幾年應該都還是會看到LCD、OLED和Micro LED並存於市場的趨勢。因為LCD長期投入了大量的資本,也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與成熟度,在很多應用上不是新技術容易取代的,加上OLED在過去10年也投入了大量資本,這幾年才看到OLED的市場與應用出現,現在正是要收程的時節。因此儘管Micro LED潛力強大,談論取代LCD或OLED還有點太早。 林建中指出,三星(Samsung)和LG在2019年都開始用Micro LED做展示用顯示器(75吋或更大),但價格還是偏高。另外,Micro LED在穿戴式裝置的應用是非常有潛力的,由於Micro LED在戶外也能有極好的亮度表現,功耗也非常低,可以持續夠久而不用充電。但是商品發表或上市時程還是要看各家大廠的打算,因為穿戴裝置的價格敏感度較高,Micro LED成本偏高,也因此LCD在市場上還是有成本的絕對優勢。 林建中說明,Micro LED的成本要下降,巨量轉移就要做得好,同時磊晶的品質也非常重要,磊晶要做到光電特性均勻、發光波長均勻,這些都是做LED基本的要求。但Micro LED要求又會比一般LED更高,因此對晶圓廠來說,就要更努力去達到這個目標,但是成本的降低和產量也非常有關,當生產量提升,也可以逐步提升良率。因此若能找到應用讓產量提升,相信不久的未來就可以突破這些技術上的問題。 另外,林建中也提到台灣的供應鏈目前還在建構的階段,台灣有穩健的基礎和實力可以做Micro LED,包括LED的晶圓廠、晶粒製作技術都有很好的基礎,如隆達(Lextar)、晶電(Epistar)等公司都做得非常好。同時台灣在微組裝技術也有很強的基礎。但除此之外,也希望系統廠和品牌可以進入供應鏈,與大家一起努力。因為要利用Micro LED這個獨特的技術發展應用,只有從應用端出來才能將需求帶出來,通常是系統廠和品牌廠能夠帶出應用端和訂出規格,他們有與消費者接觸的第一手資料,因此最能知道技術要應用在什麼場景,系統廠和品牌的加入,對於串起整個產業鏈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工研院電光系統所組長林建中表示,小間距顯示器很可能會是Micro LED最早進入市場的應用。  
0

ROHM研發內建MOSFET升降壓DC/DC轉換器

ROHM針對行動裝置、穿戴式裝置及IoT裝置,研發出內建MOSFET、具業界頂級高效率和低消耗電流的升降壓DC/DC 轉換器BD83070GWL。 BD83070GWL是針對小型電池驅動的電子裝置,以「低功耗節能元件的標準版」為目標研發而成的超低功耗升降壓型電源IC。產品內建低損耗的MOSFET,並配置低消耗電流電路,在各種電池驅動裝置(電動牙刷及電動刮鬍刀等)工作(負載電流200mA)時,功率轉換效率高達97%,而且消耗電流僅為2.8µA,在升降壓型電源IC 領域中也達到極高水準。因此在應用待機(負載電流100µA)時,相較於普通產品,更具優異的高效率,其電池續航時間可延長1.53 倍(根據ROHM 調查),非常有助於延長以小型電池驅動的電子裝置續航時間。 本產品已於2019年4月開始出售樣品,計畫於2019年10月開始暫以月產100 萬個的規模投入量產。此外搭載本產品的評估板「BD83070GWL-EVK-001」也開始在網路平台上進行銷售。 近年來,行動裝置、穿戴式裝置及IoT 裝置等用電池驅動的電子裝置已迅速普及。為了提高產品的設計靈活度,並預留新功能所需的安裝空間,會要求這些產品上所搭載的元件功耗要降低到極限,以實現小型化並延長電池續航時間。 ROHM 利用類比設計技術、電源系統製程以及垂直整合型生產體制優勢,致力於研發滿足市場需求的電源IC。其中,針對行動裝置也推出了升壓電源IC「BU33UV7NUX」和降壓電源IC「BD70522GUL」等高效率、超低功耗的電源 IC,有助於延長以電池驅動應用的續航時間。此次,產品系列又新增了高性能的升降壓電源IC,將可滿足更多市場需求。 新產品BD83070GWL為1.2mm×1.6mm 尺寸的小型升降壓電源IC,有助於配備乾電池或小型電池的裝置實現長時間驅動,比如在應用待機(負載電流100µA)時,與普通產品相比,電池續航時間可延長1.53 倍。該產品還具有以下特點: 在廣域負載電流範圍內實現最高達97%的高轉換效率透過內建採用功率系統製程0.13µm 的BiCDMOS 的低損耗MOSFET,在各種電池驅動裝置(電動牙刷及電動刮鬍刀等)運行(負載電流200mA)時,實現最高達97%的高功率轉換效率,在其他從輕載到最大負載範圍內(100Μa~1A)也實現了高達90%以上的高轉換效率。並且,採用ROHM 獨有控制技術「X Ramp PWM 控制」,能夠對輸入電壓進行升降壓無縫切換。 在升降壓電源IC 領域中,實現業界頂級水準的2.8µA 超低消耗電流新產品採用了兼具超低消耗電流與高速回應性能的低消耗電流電路,以及為降低損耗而對負載進行最佳切換控制。透過ROHM 累積的低消耗電流類比技術優勢,在升降壓電源IC領域,實現了僅2.8µA的超低消耗電量。
0

2018~2023年無線充電接收器累計出貨達60億個

無線充電應用越來越廣泛,根據產業研究機構IHS Markit最新研究指出,預計所有應用、產業和產品領域的無線電力接收器和發射器的年度出貨量將從2017年的4.5億台成長到2023年的22億台。預期2018年至2023年接收器出貨量累計超過60億個,而接收器出貨量則超過27億個。 IHS Markit說明,2017年,近3100萬台支援無線充電的穿戴式設備出貨,預計2023年無線充電醫療設備(消費性)的出貨量將成長至約1300萬台,主要是助聽器市場的發展。就單位出貨量而言,2017年的前三大接收器應用是智慧手機、穿戴式設備(如智慧手錶)和個人護理設備(如電動牙刷)。 在Apple的iPhone 2017年正式導入磁感應(基於Qi)無線充電技術之後,其他無線電源解決方案供應商已經從手機轉移到其他領域,以尋找新的機會。包括穿戴式設備、醫療設備和電動汽車(EV)領域的機會。 IHS Markit認為,2019年,市場預計將推出更廣泛的應用和產品區隔市場。並將採用無耦合解決方案,使用射頻(RF)或紅外線(IR)技術。多頻解決方案適用於可攜式應用,如手機和智慧手錶,預計未來四年內市場占有率將提升。汽車(EV充電)是另一個受到廣泛關注的無線電源解決方案領域。  
0

穿戴裝置前景看俏 高階智慧手表扮推手

在整體穿戴式裝置市場中,智慧手環與智慧手表因應用情境明確,是目前接市場接受度最高者。隨著應用市場逐漸成熟,高階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也帶動穿戴式裝置市場持續成長。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報告,全球可穿戴式裝置市場在2018年第二季(Q2)已達到2790萬台,較去年同期成長5.5%;而在高價的智慧手表帶動下,市場產值漲幅更大,較去年同期成長8.3%,市場產值達48億美金。 針對穿戴式裝置2018 Q2市場概況,IDC穿戴式裝置團隊研究主任Ramon T. Llamas表示,高階智慧手表需求逐漸成長,而基本型穿戴式裝置成長逐漸趨緩,是值得關注的現象。這意味著,消費者對於穿戴式裝置的功能需求不斷提升,進而帶動高階智慧手表市場需求。 進一步分析不同地區的市場概況可發現,市場成長驅力主要來自亞太地區(不包含日本)、中歐、東歐以及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與2017年同期相比,出貨量成長14%。IDC指出,這些新興市場對於基本的智慧手環仍有一定的需求,同時,高階智慧手表的市場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而穿戴式裝置在北美、日本與西歐這些成熟市場出貨量則呈現下滑,比2017年同期下降6.3%。這些市場在2017年主要由基本的穿戴式裝置(如智慧手環)所主導,而隨著智慧手環的市場漸趨成熟,消費者開始轉向智慧手表這類更高階的穿戴裝置,然而,智慧手表成長幅度並不及智慧手環市場萎縮幅度,導致整體出貨量下滑。 不過,IDC穿戴式裝置資深分析師Jitesh Ubrani表示,不須對於成熟市場出貨量下滑感到擔憂,因為這只是市場轉向高階智慧手表的過渡期。過去,基本的智慧手環主要提供計步等描述性數據,未來智慧手表的性能與準確性將不斷提升,以作為診斷工具。而與高階智慧手表應用相關的產業,包括電信營運商應用程式開發商、元件製造商與醫療保健機構,也都有望在未來幾年興起。 儘管基本型穿戴式裝置出貨量在過去幾季中逐漸下滑,但其仍維持一定的市場占比。Llamas說明,進一步細分市場,可觀察到部分地區的消費者偏好功能簡單、低價的穿戴式裝置。
0

工研院/SEMI結合產學研 發展軟性混合電子應用

工研院與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長庚大學、國立體育大學於6日簽約,共同開發「軟性混合電子」,並制定相關產業技術發展藍圖,以精準運動科學的智慧穿戴產品為標的,協助體育界以實際的數據分析,作為精準發掘潛力選手、提供教練調度、甚至戰術應用的依據,並鏈結國內外廠商,建立台灣在軟性混合電子產業之自主供應鏈,前進運動科技龐大市場。 工研院電光系統所所長吳志毅表示,智慧穿戴式裝置市場近年來持續成長,帶動穿戴式設備模式更加多元。軟性混合電子結合了重佈線層(RDL)技術與軟性電子基板材料,可在軟性基板材料上整合現有的半導體元件,卻又具備軟性、服貼、可拉伸的特性,能夠有效貼附於身體部位,提升整體穿戴的舒適度與生理訊號量測的精準度,未來對於運動與健身等穿戴裝置之應用有極大幫助。工研院此次在SEMICON Taiwan展出的軟性混合電子之精準運動偵測系統,利用無線傳輸技術即時將使用者身上的肌電訊號傳輸至電腦,並藉由演算法判讀其肌肉用力程度及疲勞度,結合運動訓練的知識,未來可作為運動員訓練或是教練調度選手的依據。 SEMI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台灣具備完整且高度垂直分工的微電子產業鏈與高度水平整合的能力,是掌握這波軟性混合電子龐大商機的關鍵優勢。透過與工研院的共同合作,SEMI-FlexTech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策略夥伴ᅳ軟性混合電子產業聯盟),將於10月3日正式成立軟性混合電子產業委員會,期望透過結合產學研建立並強化台灣軟性混合電子產業供應鏈,以精準運動與健身領域的智慧穿戴裝置為標的,協助制訂軟性混合電子產業技術發展藍圖,共同推動國際標準,藉由SEMI-FlexTech的全球平台串聯國內外廠商,促進更多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並透過FLEX Taiwan軟性混合電子國際論壇暨展覽,強化台灣軟性混合電子技術優勢與國際能見度。 長庚大學校長包家駒表示,長庚大學甫獲2018「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的肯定,生物醫學工程(全台第三)、護理學科(全台第一)雙雙入榜世界百大的學術排名。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研究已經成功整合物理感測的生理訊號以及生物標幟的生物訊號,並且實務應用於智慧衣、心震圖研究、超音波腦部藥物釋放系統開發等,由工學院賴朝松院長所率領的團隊,更爭取到科技部「半導體射月計畫」補助,研發帕金森氏症臨床需求之工程技術,預期可以達成大量快篩與高風險年長者的精準測量,為病程輔助判斷的數位醫學科學提供一個準確的依據。藉由此次結盟,能夠將工學院賴朝松院長所率領工學院團隊,結合長庚大學在醫學領域健康老化生活品質的提升以及老人照護成果,並整合由物理治療系主任張雅如的疲勞研究及穿戴式研發能量,期盼有效地應用於個人化精準運動的提升。 國立體育大學表示,現階段發展競技運動科學的重要課題之一,就是如何精準輔助競技訓練, 提升運動表現。然而,目前國內不但缺乏競技運動科學資料庫,對於各種數據的整合與判讀缺乏經驗,更遑論執行大數據分析預測選手表現這項重要的工作。此外,隨者感測元件產業的蓬勃發展,穿戴式科技應用在運動上的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雖然市面上所販售的商品林立,但真正經過科學方法驗證,俱有良好信、效度者卻寥寥可數。再者,由於比賽規則限制,大部分穿戴式科技產品只能在練習時使用,無法在運動員比賽的過程中做出立即回饋,提供教練調度、甚至戰術應用的依據。 綜合上述幾點,發展更服貼與舒適的感應器,並且能精準地蒐集不同運動項目中所需要的訓練內容,最後能在比賽則許可下仍可使用之智慧型裝置,紀錄下所有訓練、比賽的歷程,將資料傳輸至雲端資料庫進行分析運算、即時回饋,成為我國當前發展競技運動科學刻不容緩的課題。國立體育大學團隊期盼能藉由參與此一計畫,第一線融合教練與運動員之需求,使研發之產品更具國際競爭力。 未來四方的合作將以教練、選手之需求為主要導向,透過「精準定位潛力選手」、「精準訓練介入監控」、「精準預測準備狀態」、「精準調控競賽過程」、「精準收集運算分析」五大面向,由國立體育大學團隊選擇長跑,籃球,自行車,跆拳道為目標項目,進行短至長期的訓練介入與監控,搭配長庚大學在物理、生物智能、運動訓練上的專業知識,特別是疲勞的偵測,提供工研院進行軟性混合電子技術開發,並藉由SEMI鏈結相關的供應鏈廠商,提供運動競技上精準的推進方案,共同將相關成果應用至國內頂尖選手上,達到精準發掘潛力選手、精準監控、精準預測、即時回饋,以及精準收集運算分析之目標,在專業的運動科學的助攻下,達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長期來說,也希望將相關成果推展至紡織產業以協助智慧衣技術的發展,以協助紡織產業進攻高附加價值市場。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