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
從晶片、系統到雲端全面備戰 物聯網資安危機/商機並呈
低功耗廣域聯網技術(LPWA)與AIoT風潮,驅動物聯網應用商機加速起飛,但也敲響聯網裝置與應用服務的安全警鐘,如何轉危為安成了所有生態圈業者的必修課題。
有鑑於此,新電子科技雜誌、新通訊元件雜誌及網管人雜誌首度攜手合作,於2018年12月中旬共同舉辦專門探討物聯網安全技術與防禦對策的科技盛會--「眺望2019 物聯網安全高峰論壇」,並邀請到長期投入物聯網技術研發的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以及致力推動台灣產業標準走向國際化的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TAICS)共同協辦;此外,趨勢科技、Micro Focus、恩智浦(NXP)半導體、優力國際安全認證(UL)、Aruba、Citrix、銓安智慧科技(IKV),以及合勤科技等業界專家,也與會分享最新資安技術與防護對策,吸引近三百位產業人士到場參加。
物聯網安全更受重視 有挑戰也有機會
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所長馮明惠(圖1)在致詞時表示,隨著資通訊科技的普及,萬物聯網的時代已然來臨,人們所使用的聯網裝置已愈來愈多,包括電腦、手機,甚至眼鏡、衣服、鞋子等穿戴物品未來都會聯網,而這些又將形成新的資通訊基礎建設,進而帶動新的服務、市場與商機。市場研究單位預估,到2021年全球的聯網裝置將達到數十億,甚至數兆規模,相當可觀。而當聯網裝置愈來愈多,安全議題就必須更加重視;另一方面,透過新的資通訊基礎建設,也可以帶動新的安全或安控的服務。
圖1 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所長馮明惠表示,萬物聯網時代到來,使得各種聯網裝置的安全性愈來愈受到重視。
馮明惠進一步指出,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在經濟部技術處的支持下,近兩年積極投入窄頻物聯網(NB-IoT)技術的研究與發展,這是一種介於4G與5G之間的電信等級物聯網技術,具有低功耗、長距離、覆蓋廣、可靠度高等優勢特性,而該單位在發展這項技術的同時,也很重視在此技術之上的安全問題,希望能協助產業界將物聯網的基礎建設架構起來,引領、帶動萬物聯網的商機與市場。
事實上,隨著各種消費性與商用物聯網產品服務不斷推出,駭客攻擊事件也愈來愈猖獗,對於相關業者而言,維護物聯網安全已成為迫切的要務。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技術管理委員會召集人陳逸萍(圖2)指出,各種資安意外的新聞陸續出現,各大企業在資安防護上的預算也將逐漸提高,預計到2021年,全球企業在資訊安全防護上的投資將比2017年增長28%。
圖2 TAICS技術管理委員會召集人陳逸萍指出,隨著各種資安意外的新聞陸續出現,各大企業在資安防護上的預算也將逐漸提高。
陳逸萍也提到,物聯網架構分為感知層、平台層與網路層,涉及範圍相當廣泛,因此資訊安全也將會是涉及晶片、系統與應用,到雲端,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考量到,資安防護必須整個生態系的廠商共同維護,因而衍生出的商機也將相當龐大。
掌握資安漏洞/攻擊手法 避免因小失大
物聯網話題正熱,如今任何設備都標榜可以連上網路。Aruba(HPE子公司)資深技術經理王傑鋒表示,當今無論是智慧家庭、智慧辦公室的應用中,都在驅動著我們的環境導入越來越多的聯網攝影機、感測器,而所有聯網的設備也都將成為資安的威脅所在,任何聯網設備都可能成為駭客入侵的目標。
Citrix技術顧問張晉瑞指出,多年前就有資安專家提出,每個連網裝置平均約有25個漏洞,最大問題是傳輸未加密保存、不安全的操作介面、身份認證機制不夠嚴謹,才被駭客組織利用成為跳板,進而感染更高商業價值利益的系統。
此外,2018年5月,歐盟的GDPR法規上路亦是推升物聯網資安熱度的重要大事。以台灣業者來看,只要有處理到或保存歐盟居民的個資便須要符合GDPR的規定;否則公司將受到全球營業額2%~4%不等的罰款。
在此趨勢之下,恩智浦(NXP)半導體市場行銷經理蘇士維認為,物聯網應用產品的數據資料必須達到完整性、真實性、可用性以及保密性等四項要求,才能確保資訊安全。
趨勢科技先進應用市場開發部資深經理鄭朱弘毅則透露,趨勢科技目前已投入自駕車、智慧家庭與工業4.0等三大物聯網應用領域。其中,工業物聯網應用領域跨界資訊科技(IT)與營運科技(OT),所以其中的資安部署更顯重要;在該應用領域中,分層式的資安部署依然是目前的主流趨勢。
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正工程師林奕廷指出,不同的物聯網場域會使用到不同的安全技術,以NB-IoT為例,在該技術的資料傳輸程序中,各有不同的風險,因此必須符合不同的安全機制,必須根據該技術的資料傳輸步驟一一拆解並符合標準,才能確保物聯網終端產品資料傳輸的安全。
至於駭客攻擊的方式有許多種,詮安智慧科技(IKV)總經理鄭嘉信分析,在眾多攻擊方式之中,最有效的大量攻擊方式就是實體攻擊。也就是透過設備的訊號、實體的晶片取得資訊。在硬體設備之中,處理器、非揮發性記憶體都是容易受到攻擊的元件。也正因如此,透過純軟體的方式其實並不能夠保護所有的資訊安全,也必須同時透過硬體的形式來加強保護。
合勤科技(Zyxel)台灣暨香港區營運總部資深經理薄榮鋼則提到,由企業內部的IT與OT架構來看,皆存在著不少網路資安弱點。在IT層面,可能有邊界弱點攻擊;在OT層面,則包含了偽造登入身分、遠端登入攻擊與實體登入攻擊。要如何貫穿IT與OT,並把相關的資安概念落實到應用方案中是最大的考驗。他強調,欲對抗現代已知或未知型惡意程式,甚至是針對性的攻擊活動,打造零信任網路已是全球發展趨勢。
從研發到上市 安全性檢測/認證不容輕忽
Micro Focus企業資訊安全資深技術顧問李柏厚指出,很多人認為維護物聯網安全就如同在建置網路設備一般,必須不斷加裝各種安全設備;結果在採購多樣設備之後發現資安問題還是發生了。因此,重點應該在於必須回頭去看各項產品的安全性檢測是否完善。如果有一個資訊安全標準驗證可以遵循,便不需要在設備採購上耗費多餘的心力。
優力國際安全認證(UL)身分識別管理安全部業務發展經理薛正分享,物聯網設備安全與終端消費者的安全有很大的關係,其中最受到關注的設備為智慧音箱、IP Cam以及智慧手表。物聯網設備所涉及到的層面也相當廣泛,更會由於駭客攻擊的手法每天都在進步,因此設備的弱點將一直不斷被發掘出來,也許這個月通過了相關的安全規範,下個月便已不再適用。這是物聯網安規與傳統安規認證之間最大的差異。
總結來說,物聯網已成了各行各業當前重要的發展主軸,其引發的資安危機已使各界高度關注,唯有深入掌握各種駭客手法與防禦技術,才能克服相關挑戰,創造最大獲利契機。
東芝推出Dual H Bridge驅動IC
東芝電子元件及儲存裝置株式會社針對有刷直流馬達及步進馬達應用,推出TC78H653FTG其內建Dual H bridge(雙H橋)驅動IC,可同時驅動兩顆馬達,並節省外部MOS成本及PCB空間。可應用於行動裝置、家電產品及USB驅動器等乾電池供電的低壓設備所需的低電壓(1.8V)和大電流(4.0A)。
近年,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無線技術的廣泛應用,對可透過智慧型手機和其他工具進行遠端操作的應用的需求正日益增加,因此電池供電型馬達控制也日漸受到重視。 此趨勢推動市場對支援1.8V低電壓驅動設備(0.9V×2顆電池,儘管初始電壓為1.5V、1.2V等,透過放電將其電壓降低至0.9V)的IC驅動器需求。
目前,主流設備依然為採用雙極型電晶體的可在低電壓下穩定作業的H橋驅動器IC。然而,由於馬達輸入電壓降低,該方案存在一系列問題,包括縮短電池壽命和導致IC電流損耗增加的大電流消耗問題以及馬達轉矩不足問題。
東芝新款雙H橋驅動器IC採用東芝獨家低電壓驅動的DMOS專門製程,不僅保證低電壓作業的穩定性,而且延長了電池壽命。此外,還透過低導通電阻減少IC損失提高馬達轉矩。因此非常適用於電壓相對較低的電池驅動馬達(1.8V至7.0V)應用。
儒卓力積極拓展大中華區和亞洲市場
儒卓力(Rutronik Elektronische Bauelemente GmbH)專注於擴大在亞洲市場的業務。亞洲地區現在是生機勃勃的全球電子產業增長的驅動力,其中,汽車、物聯網和消費產品仍將持續受到市場的矚目。
在2018年,招募新員工是儒卓力在擴張亞洲市場時的重要一環,而整個招募計畫將持續到2020年,在此期間,整個亞洲地區的聘用人數將以每年20%到50%的速度增長。
整體來說,2018年儒卓力在亞洲地區的員工人數增加了50%,新員工來自各個領域的精英,包括汽車、工業加工和自動化,以及快速發展中的物聯網領域的專家。儒卓力在東南亞和大中華區人力資源的擴充還包括為其線上電子商貿平台Rutronik24成立當地的支援團隊,目標是進一步擴大在中國大陸以及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市場覆蓋範圍。
在2018年年初,儒卓力在亞洲地區共有七個銷售辦事處,其中三個在中國大陸(深圳、上海和成都),另外四個則分別位於香港、台灣、新加坡和泰國,香港同時也是儒卓力的亞洲物流中心。
儒卓力在中國市場的成功,意味著公司已經增加了在深圳和上海的辦公空間,倍增了可用的工作區域。此外,新加坡辦事處還將配備最先進的ERP系統以強化資料管理的能力。而在2018年下半年,儒卓力也開始進軍馬來西亞和印度市場,在兩地成立了業務單位。
經濟部推動物聯網資安標章首發
經濟部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近日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物聯網資安標章啟動暨成果發表會」,由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TAICS)謝清江理事長擔任產業代表,經濟部龔明鑫次長、經濟部工業局呂正華局長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等官方代表,共同啟用物聯網資安標章,首次頒布驗證合格產品證書並於會中展示獲證產品,顯示我國物聯網資安品質提升又向前建立新的里程碑。
本標章制度由經濟部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共同建立,聯合發展物聯網設備影像監控系統、智慧巴士車載系統及無線射頻通傳設備等資安標準及技術指引。並在各界群策群力的合作下,促成4家認可實驗室(電信技術中心、安華聯網、台灣電子檢驗中心及勤業眾信)及2款驗證合格產品(奇偶科技),建構完整物聯網資安認驗證產業生態系統(Eco-System)。
透過引領物聯網設備產業自主投入技術升級模式,推動物聯網資安標準與測試服務產業發展,並在今年結合產官學研力量落地實現我國首套物聯網資安標準檢測認驗證制度。本次成果發表會除成功啟用物聯網資安標章,並發布國內首發4家物聯網資安認證合格檢測實驗室與2款通過資安標準檢測與驗證之網路攝影機。通過驗證取得標章的產品,在國內成為公部門優先採購的安全產品,對國際成為出口到美國、歐盟的最佳利器,在這一波IoT的浪潮下搶得先機。
投資5G技術為確保市場領導地位關鍵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日前公布其2018年5G產業生態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企業紛紛投資於5G技術,以鞏固市場領導地位、滿足客戶需求,並活用可靈活擴充之網路優勢。
根據是德科技2018年5G產業生態調查報告,超過半數(54%)的受訪公司已經開始採用5G技術,其中46%的企業表示在5G生命週期初期確保市場領導地位,是其投資5G技術的主要原動力。此外,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正積極尋求5G測試解決方案,以加快5G技術開發與新產品的問市。
在本次調查中,大多數受訪者(63%)認為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的延遲,將對5G產業造成更大的衝擊,這些因素對於促成新商機至關重要。受訪者表示,實用的5G技術應具備三大優勢:網路速度更快、更完整的物聯網(IoT)部署,以及更普及的車聯網。
5G可善用新技術和現有技術,包括毫米波頻率、更寬的頻寬、massive MIMO和虛擬化網路,可全方位地滿足眾多垂直產業客戶的需求。
是德科技5G專案經理Roger Nichols表示,許多受訪者都在尋找出色的測試解決方案,這意味著發明和部署5G技術的業者,需確保其部署能如預期般運作,並維護市場領導地位。對無線通訊世界來說,他們使用的許多技術都是全新技術,因而需積極尋找新的工具,來幫助他們分析、設計、量測和驗證採用這些技術的設計。
NB-IoT設備低價趨勢擋不住 儀器商推新品應戰
通常示波器、頻譜分析儀、網路分析儀等萬用型的量測儀器會被歸類為基礎儀器。面對物聯網此大趨勢,無論是研究階段或是量產階段,廠商對於基礎儀器要求皆與以往有所差異。儀器廠商也積極推出相對應的產品系列應戰。
安立知業務暨技術支援部經理林光韋表示,以NB-IoT為例,由於該連線技術可以透過原本已架設好的LTE頻寬傳輸,再加上NB-IoT執照有NCC的扶植,因此電信營運商也更有推廣的動力。但是也由於物聯網設備對於成本的要求非常高,必須要夠低價,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普及化,這也將對於測試儀器市場有所影響。
正因為物聯網設備對於成本要求,因此設備廠商對於量測儀器的投資預算也會壓低。在未來,基礎儀器將會逐漸更加的小型化、輕量化。由於物聯網設備對於成本的考量以及對量測的需求已不是過去傳統的基礎儀器能夠滿足的範疇,因此,在未來無論是NB-IoT或是其他物聯網的量測需求都將更為複雜。
針對更加繁複的量測需求,安立知推出了VectorStar寬頻向量網路分析儀,該產品的頻率涵蓋範圍為70kHz~110/125/145GHz,能夠滿足更高階的量測需求,這些需求也依然是現在需多研發單位需要的功能。然而,在另一方面,對於已經邁入量產階段的許多物聯網相關模組、天線或是被動元件廠商來講,量產的階段測項較少,也對於成本更為考究,因此安立知也提供了ShockLine高性能向量網路分析儀產品系列,以滿足該需求。
敏博新品攻AIoT智慧監控存儲市場
Flash儲存裝置與DRAM模組整合方案的敏博(MemxPro)近日推出新一代智慧儲存裝置監控軟體服務mSMART 4.0,不論是敏博或其他廠牌的記憶體模組與儲存裝置,mSMART 4.0都能加以偵測其主控資訊、生命週期、讀寫表現、系統資訊、磁碟健康狀態等資訊,使用者皆可自行上網供免費下載。在智慧物聯(AIoT)智慧預測分析時代,不但能偵測問題並進行警示,減少客戶端設備巡檢次數與營運管理成本,更能即時擷取儲存裝置關鍵資訊,結合企業資料庫,協助大數據分析應用與決策制定。
敏博mSMART 4.0功能強大且易於使用,相較其他工控儲存監控軟體,最大特點在於mSMART整合了市面上各大工控模組廠商之SSD詳細資料。許多工控使用者都希望對SSD本身的主控制器能有更進一步的瞭解,然而有些模組廠商會以打磨重印(Remark)方式遮蓋原生主控型號,使用戶受騙與產生混淆。mSMART能真實顯示原生主控型號資訊,超越現有工程人員倚賴的測試工具crystaldiskinfo之功能,藉由先進的演算法計算其使用壽命,預防後續相關的損害。
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匯流進入AIoT的時代,各種智慧應用發展出其邊緣運算的AI系統,可實現秒或微秒的即時運算需求,避免時間延遲而產生問題。以自駕車為例,用戶端的終端裝置、感測系統、閘道器、邊緣伺服器等,搭配路側端設備,負責擷取路況車流和鄰近街區資料並執行演算法,做出快速判斷和反應,保障行車安全。
NI 2019年度報告聚焦IoT/5G商用/大眾自動化駕駛
國家儀器(NI)以軟體為中心的平台供應商,加速自動化測試與自動化量測系統的開發進程和效能提升。近日NI宣布推出2019年NI趨勢觀察報告,探討在瞬息萬變的科技環境中,最為重要的工程設計趨勢,包括物聯網、5G技術從原型製作模組進入商業布署,以及大眾使用的自動化駕駛。
2019年NI趨勢觀察報告深入剖析下列主題,提供詳盡資訊給各個自動化測試與自動化量測的組織,並協助他們一同面對迅速席捲而來且令人振奮的科技前景。
首先5G無線裝置將會漸趨複雜,因此工程師必須重新思考過去用於測試前幾代裝置並經高度優化的技術,以確保 5G 產品與解決方案能夠確實商業化。
另外,自動駕駛可能會對社會帶來重大影響,但在從單一感測器轉變為多感測器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時,業界必須妥善評估各項成本、技術與發展策略,且這項任務迫在眉睫。
物聯網趨勢也讓裝置日趨複雜,並使測試難度隨之提高,但是物聯網同時也能大幅改善自動化測試工作流程。跨界整合有利於加快創新速度並提供前所未見的產品,同時亦大幅提高測試的複雜性;產業之間的合作與相互學習可為繁複的測試難題帶來光明前景。
貿澤/格蘭今原攜手推出新系列影片
貿澤電子(Mouser Electronics)近日與知名工程師格蘭今原一同發表介紹萬物物聯網的全新系列影片,該系列為貿澤獲獎肯定的Empowering Innovation Together計畫的活動之一。
在最新影片中,今原與貿澤共同深入探討物聯網(IoT)的面貌,一窺這場技術革命如何徹底改變人類的家庭、工作及都市,同時從根本上重新定義我們對通訊、生產力與安全的看法。萬物物聯網系列由貿澤與最重要的供應商合作夥伴Digi International、Maxim Integrated、Murata及TE Connectivity聯合推出。
這部影片探索了「萬物物聯網」生活中錯綜複雜的關係,一開場便提到我們可以如何利用家中的每一寸空間,讓住家環境變更智慧。影片開頭出現一間空間不大但藏有智慧巧思的房子,透過這個例子說明當下日漸受歡迎的趨勢,一方面對抗都市化效應,維持居家生活的經濟實惠性,另一方面節約能源效率。今原與貿澤發現,居家自動化不僅能在狹小空間內提供更舒適的生活,也有助於降低能源成本。
在萬物物聯網影片中,今原前去拜訪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HPE)物聯網創新實驗室的Gerald Kleyn。他們一同探討了實驗室的創新案例研究,研究物聯網如何大範圍影響我們的工作空間和都市生活。
IoT提升電源量測挑戰 低功耗/大電源皆為未來趨勢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基礎儀器所涵蓋的電源量測功能已漸漸不能因應時下廠商的需求。其中,物聯網設備講求低功耗的特性,時常要求電源需長達10年以上;另外也由於車聯網的趨勢帶動,使得大電源的量測需求也在提升當中。
是德科技行銷處資深行銷專案經理郭丁豪表示,在以往,基礎儀器普遍是指電源供應器、示波器、訊號源頻譜分析儀這樣的量測儀器;然而隨著物聯網設備的發展,以往基礎儀器的量測效能已無法滿足新設備的要求。
在以往,電源相關的量測儀器多是屬於基礎儀器的範疇之內,然而由於物聯網設備多對於低功耗的要求更高,因此電源相關的量測儀器的應用範圍與功能都必須要再提升,才能符合物聯網設備的需求。
為了延長電池續航力,製造商必須分析物聯網裝置在運作、閒置、待機和休眠模式下的電流
消耗情況。裝置製造商還需重新建立各種運作條件,例如遠端軟體更新、極限覆蓋條件下的重複傳輸,以及裝置無法連接到伺服器等條件,以充分掌握每一種情境中,分別需要消耗多大電流。
郭丁豪進一步分享,以整體物聯網設備需求來看,除了低功耗的量測需求之外,由2018年開始也出現了許多客戶也提出了大電流的量測需求,該需求主要是來自車輛聯網設備。面對此超低功耗與大電流兩個物聯網設備未來的進展方向,是德科技亦推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為了克服功耗問題,是德科技依據系統或元件測試低電流分析需求,提供直流電源分析儀(N6705C)以及元件電流波型分析儀(CX3300系列)。另外,物聨網裝置電池壽命最佳化解決方案(X8712A)則能幫忙有效分析耗電狀況。另一方面,CX3300同時滿足低電流量測要求,且具高取樣率,涵蓋100pA到100A的寬廣量測範圍,並提供高達200MHz的頻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