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
POC推動技術/應用更成熟 NB-IoT商機迎面而來
在3GPP於2017年確立NB-IoT R14版本後,NB-IoT發展逐漸蓬勃。到了2019年,在電信商已完成其基礎建設,經過大量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 POC)後,驅使技術、應用更成熟,NB-IoT可望更快邁向大規模商用化目標。
光寶科技通訊模組事業部總經理吳松泉表示,2019年NB-IoT的發展可說是正向、樂觀的。主要原因在於技術逐漸成熟與應用市場的明確性陸續浮現。在技術方面,2017年、2018年中國政府投入很多資金及標案進行POC,獲得的結果讓上游端的晶片商可以改正之前的缺點;而市場應用也因為大量POC而越來越明確,將會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擴散。
吳松泉指出,NB-IoT應用市場大致可分為動態和靜態。靜態的部分包含智慧水表、電表及智慧城市相關資料收集;而動態的部分則包括人、物體(例如腳踏車、電動機車等)的定位追蹤等。這些較為明確的應用將有望推動NB-IoT快速發展。
當然,電信商的基礎建設是否完善也是NB-IoT發展關鍵。對此,吳松泉說明,電信運營商針對NB-IoT的相關建置也會在2019年下半年陸續完成,實現更完善的基礎建設。
另一方面,政府的支援力道也是加速NB-IoT市場發展的一大因素。例如中國,其NB-IoT的推動力道主要都來自於政府,中國江西鷹潭便是其中一個例子。據悉,2017年1月份,中國江西鷹潭市與中國移動、華為簽署「鷹潭NB-IoT試點城市全面合作框架協議」,標志著鷹潭在全國率先邁出建設NB-IoT試點城市的步伐;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也緊隨其后與鷹潭簽署了相關協議。
吳松泉說明,政府的支援是新興技術普及的要素之一,而中國政府對NB-IoT的大力支持,不僅促進了NB-IoT的商用速度,也連帶推升了NB-IoT模組需求(如中國移動有著數百萬片的訂單),使得NB-IoT模組價格開始明顯下降。從原本20美金左右,降到10塊美金以下(甚至還有5、3塊美金),這相當於原本2G模組的標準。這對NB-IoT而言是個很好的立基點,因為2G服務已漸漸退出市場,NB-IoT可以取代2G實現更多物聯網的應用。也因此,模組價格的降低,也是NB-IoT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爆發的另一因素。
吳松泉也表示,未來NB-IoT模組若走到價格戰情況,要比較的便是製造與服務,這正是光寶科技的強項。物聯網應用的一大特點是少量多樣,各種行業有不同的應用需求,而NB-IoT的晶片商不太會願意為了少數的特殊應用,特地開發少量的晶片。也因此,面對需求獨特的客戶,模組供應商便必須要有「客製化」的能力,也就是運用自己內部的開發能力滿足各種應用需求,進行客製化的產品開發。
簡而言之,NB-IoT商用將全面起飛,除了電信業者相關基礎建置陸續完成,以及政府扮演關鍵推手之外,另一要素便是模組價格和2017年相比,有著明顯的下降,而模組價格的降低,意味著建置成本的減少,因此對於NB-IoT的普及也有所助益。
是德科技物聯網創新大賽正式展開
是德科技(Keysight)宣布令人期待的物聯網創新大賽已正式開放報名。這項鼓舞人心的設計競賽將激勵來自全球可參賽國家的學生,投入於低功耗物聯網(IoT)的設計,共同創造更美好的世界。獲勝的個人和團隊參賽者將可獲得最高 50,000 美元的現金獎勵,所就讀的學校也將獲得價值50,000美元的是德科技指定測試設備。
到了2050年,地球將出現難以想像的變化。屆時,全球將有2/3人口集中在都會區,暴露於危害健康的環境中。此外,超過50億人將感受到水資源缺乏的壓力。是德科技希望藉由舉辦物聯網創新大賽,尋找既有遠大夢想,又能從細微處著手的下一代工程師,以開發可克服上述挑戰的創新解決方案。如欲脫穎而出,參賽者必須想像如何透過智慧感測器,讓擁擠的城市變得適宜居住,或是如何利用智慧監控水道,確保乾淨的水源。
是德科技電子工業產品部門副總裁暨總經理Christopher Cain表示,要設計出兼具準確的感測效能、豐富的資料收集量、更長的使用壽命,以及可擴充性的最佳電子裝置,極具挑戰性,特別是設計時須考慮到城市和水生環境。在這些嚴苛環境中為物聯網感測器提供不間斷的電源,有賴於創新的動態電源利用方式,以及更高的電池續航力,以便為全球數十億人開創更光明的未來。
參賽學生可線上提交書面文件和影片,以闡述其設計理念,入選者可獲得全額旅費贊助,前往紐約參加2019年9月21日至22日的World Maker Faire總決賽。最後將有6組個人或團隊(每隊2人)參賽者可登上決賽舞台,在評審面前展示各自的巧妙創意。獲勝者將在現場活動結束時公佈。所有參賽作品必須於2019年5月15日之前提交。進入決賽的參賽者名單將於2019年6月26日公佈。
借力區塊鏈技術 物聯網應用安全有感升級
其中一些應用呼應了比特幣區塊鏈先行者最初的想法。1991年,Bellcore的Stuart Haber和W.Scott Stornetta發布了一篇論文,成功地預言了區塊鏈的到來,並提議採用一個完整的加密簽名區塊鏈,以便使相關文檔採用的時間戳記和其他憑證可以設置為防篡改方式。偽造時間戳記的唯一方法是再創建一個新鏈,並以某種方式說服使用者這是合法的記錄。雖然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卻是一個繁瑣的過程,在許多參與者都有自己原始副本的情況下,成功率非常低。
支援分散式帳本 資料安全有保障
進行某些活動需要不可撤銷的事件和交易驗證,區塊鏈能夠提供儲存這些資料的方法,並且以一種不需要中央安全資料庫的方式來儲存資料,然而傳統上卻必須仰仗這些。現代區塊鏈透過支援分散式帳本而不再需要單一的資料庫。
在須要採用分散式帳本的應用中,任何參與者都可以持有自己的相同副本,並且透過區塊鏈協定在幾分鐘內,甚至更短的時間接收更新。對於駭客來說,篡改現有記錄非常困難,因為有這麼多用戶擁有自己的副本,並且出於一致性考量,還可以檢查任何導入的更新。
目前,企業和政府都在探索區塊鏈和分散式帳本技術的潛在價值。例如,愛沙尼亞政府已經採用了一種分散式帳本,讓公民能夠檢查官方記錄,並確保即便是部門內的惡意員工也不能篡改這些記錄。
供應鏈的參與者須要驗證他們製造和發運產品的真實狀況,現在他們也開始採用區塊鏈和分散式帳本來確保交易記錄的安全。這些產品從咖啡豆等簡單商品一直涵蓋到鑽石等更珍貴的物品。
善用分散管理功能 運用資料更有效率
物聯網(IoT)和區塊鏈共用了一些關鍵特性,使它們互相彌補而成為能夠支援安全服務的技術。與分散式帳本一樣,物聯網的基本原則是分散管理,沒有單一故障點。網路上的每個裝置都會根據可用的資料做出即時決定,如果遇到故障,就會集中工作去解決。同樣,區塊鏈也避免了集中式資料庫所面對的問題,如果核心伺服器出現故障,整個系統將面臨風險。
區塊鏈和分散式帳本可以用來管理物聯網裝置,這個過程涵蓋裝置製造之初到被分解和零元件回收之時。例如,當工廠製造物聯網裝置時,可以在相關的分散式帳本中為其提供條目,購買者可以採用這個不變的記錄來驗證其擁有一個合法的裝置,並且在區塊鏈上有一個新條目,聲明對該裝置之所有權。在須要讓裝置終止服務時,區塊鏈將被更新以聲明該裝置不再採用。任何進一步採用該裝置的嘗試,包括可能的駭客試圖侵入系統,都可以對照區塊鏈進行檢查,然後將其與網路隔離。
採用分散式帳本,不須要仰仗單個供應商來維護可靠的資料庫。只要有與區塊鏈交互的系統,那麼就會有帳本的副本,使用者可以確保記錄是完整的。無須將交易僅限於啟動、購買和刪除,區塊鏈可以支援新的業務模式,例如出租服務,甚至是暫時移交裝置。
例如,在農業應用中有一種可以為同一地區的各式各樣農場主承擔任務的自動曳引機。當一個農場主付錢租用曳引機時,會行駛到其田地並一直工作到租期結束。隨著狀態的每一次變化,曳引機都會更新區塊鏈,以表示它做了什麼,為誰工作。在每個階段,曳引機都可能與雲端服務交互,與這些服務相關的區塊鏈上的條目確保對特定的農場主收取相關費用,於是能更加靈活地分配可用資源,並減少各個農場主的資本投入。
醫療物聯網
醫療物聯網是另一個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之領域,尤其是近年來出現更複雜的醫療形式。比特幣需要所有參與者能夠看到所有交易的能力。資料是匿名的,有了足夠的外部資料,就可以分析比特幣區塊鏈上的支出模式,以識別個人以及他們是何時進行的交易。醫療保健立法要求保護隱私,須要避免採用完全開放的區塊鏈。於是就要使用授權區塊鏈。
使用者授權可分級
在授權區塊鏈上,有不同的訪問級別,只有授權使用者才能查看任何分類帳本資料。還有更多的許可權控制層面,可以在不影響區塊鏈抗篡改能力的情況下保護其各個部分。在這樣的區塊鏈中,只有具備正確憑證的醫生才能看到患者的詳細記錄,而保險公司就只能看到這些記錄的其中一部分。當一個物聯網裝置將心率和其他生物資料上傳到區塊鏈時,透過適當的金鑰對記錄進行簽名以鎖定每個項目。
比特幣應用區塊鏈 降低耗能成為關鍵
儘管區塊鏈概念顯示出在物聯網中的美好應用前景,但也需要一些相應的支援技術來進一步改進。對比特幣和其他網路貨幣的主要批評在於其能源的大量消耗,這是由於協定在不受信任的參與者進入信任網路時要確保信任,而參與者中許多可能是惡意的。
比特幣協定採用工作驗證以確保參與者相信儲存在區塊鏈中的更新。任何貨幣系統都具有一種可能,惡意使用者可以將虛假交易放入區塊鏈,並有效地盜取用戶的錢。比特幣仰仗於許多用戶之間的共識,能夠避免出現這種問題。只要這些用戶彼此獨立,他們就更有可能在真相基礎上集體達成共識,而不受欺騙。然而,此類網路中的一個漏洞是,如果用於處理更新的運算資源一半以上落入某個用戶之手,原則上,他們可以開始進行其他人無法阻止的虛假交易。這就是為什麼比特幣的工作驗證是一種運算密集型散列演算法,其運算水準也需要根據部署在比特幣網路上的運算能力定期調整。對於單個用戶,為了獲得對網路的控制權,他們須要部署大量的運算引擎,而回報卻非常有限。
用戶在完成更新任務時將獲得比特幣供應,這維護了獨立的比特幣「礦工」的利益,並有助於確保任何單一用戶都無法控制網路。如果一個用戶真的獲得了控制權,他們會得到大部分被挖掘的比特幣。但隨著參與者退出,區塊鏈本身將很快失去價值,他們對運算資源的投資將只有非常低的回報。因此,比特幣的架構設計是鼓勵廣泛的資源配置,反過來說,這些資源又提供可信賴。然而不幸的是,由於採礦界的競爭,工作驗證(Proof of Work)演算法也導致了很高的環境成本。
其他區塊鏈則不須要承受這種環境成本。區塊鏈技術效能的關鍵是在參與者之間達成共識。認識到這一點,就能夠開發新的技術,透過增加對更傳統認證形式的支援,避免了與工作驗證相關的運算成本。例如,權威驗證採用安全憑證讓參與者顯示具有訪問區塊鏈所需的級別。在這個系統中,有些使用者是驗證者(Validators)。他們取代了礦工,因為他們被批准能夠對區塊鏈進行更新。要成為驗證者,須要向一個根授權節點驗證他們的身份。這類系統與支援協定所涉及的身份驗證技術並無不同,如網路上的安全通訊端層(SSL)和傳輸層安全性(TLS)。然而,這樣的系統可能會受到駭客的攻擊,他們的攻擊目標是根授權節點或特定的驗證者。
透過隨意選擇參與者來進行更新,重要嘗試工作驗證(Proof of Stake Attempts Work)可以免除對已知驗證者的可能攻擊。為了降低惡意呼叫概率,只有在過去取得足夠數量的有效交易使用者才會有資格從中選擇。由於在區塊鏈中儲存有重要資料的使用者不希望其貢獻無效,因此系統能夠確保高級別的可信度。
區塊鏈高速發展 物聯網應用成熟
區塊鏈現在已是一種快速發展的技術,其普及的範圍也越來越廣,因此目前也正在開發其它的系統,以滿足不同的需求,提高彈性水準,並支援高的可信任度。有一組安全架構現在已經成熟,並可用於新型物聯網應用。這些成果將促進開發新的商業模式,並能夠使部署在與物聯網基礎設施中的智慧型裝置得到最好的利用。
(本作者任職於貿澤電子)
施耐德推出EcoStruxure Power 2.0電力解決方案
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宣布推出新的物聯網電力管理系統EcoStruxure Power 2.0,不僅使用了在市場上具領先地位的連網產品、邊緣控制軟體及顧問服務,更是首個全面通過ISO能源管理標準系列認證並符合IEC網路安全標準的系統,可使樓宇、工業及資料中心等領域客戶在中低壓配電傳遞上更加簡單、安全、長遠。
施耐德電機樓宇及雲端資訊科技事業部執行副總Philippe Delorme表示,現在所有的企業都加緊腳步以滿足最新的標準及法規要求,降低電器火災等工安風險,進而改善系統的運作效率及持續運行時間。EcoStruxure Power做為市場上最全面的物聯網及數位電力管理架構平台,積極更新強化系統表現以滿足企業需求,從感應器、邊緣運算及雲端三層架構提供客戶更具價值的產品及服務,同時改善其能源管理效益。
最新的EcoStruxure Power解決方案架構通過 ISO50001、ISO50002及ISO50006認證,是市場上第一個通過此國際標準的全面數位電力管理系統,可幫助客戶更有效率地使用能源,並能透過全面的能源資料管理節省成本。
符合IEC 62443-4-2網路安全標準
現今與配電及工業控制系統相關的物聯網應用都必須遵守IEC網路安全規定。EcoStruxure Power的邊緣控制解決方案領先業界,引入IEC 62443-4-2 安全保障,持續全面保護、評估、監測及管理客戶系統。
EcoStruxure Power整合感應器、邊緣運算及雲端三層架構的獨特解決方案,透過持續監控中低壓電力系統的溫升來防止電器火災。此解決方案與傳統的紅外線熱成像技術相比更加安全、更具成本效益,透過監測趨勢以及警示來支援預測性維護策略。
EcoStruxure Power的事件分析工具讓用戶透過使用者友善介面,就能找出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比以往更容易、更快速。同時可就所有設備提供簡易而深入的資料分析,並整合所有資訊,改善並提高電力系統運作的可靠度。
對於強韌性、永續性及成本控管有高度需求的設施來說,微電網具有極為關鍵的角色。最新的EcoStruxure Power 架構應用EcoStruxure Microgrid Operation管理網路、分散式能源(DER)及系統保護,提升微電網的穩定性及效率,同時也讓這些設施在使用EcoStruxure Power Monitoring Expert 及Power SCADA Operation時,可以離島型或一般運作模式來監控微電網。
鎖定5G商機 Qorvo購併Active-Semi強化競爭優勢
為實現高功率射頻(RF)應用,並提升市場競爭優勢,Qorvo近日宣布將收購電源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Active-Semi International。Active-Semi日後將歸屬於Qorvo基礎設施與國防產品(IDP)部門,並運用其技術資源持續研發高功率解決方案,以因應日益成長的5G、工業、數據中心、汽車和智慧家庭等應用。
Qorvo總裁兼首席執行長Bob Bruggeworth表示,透過收購Active-Semi,不僅能增加IDP產品種類和數量,也能將Qorvo的業務範圍拓展到目前正在成長的電源管理市場。將Active-Semi創新的類比/混合信訊號解決方案與Qorvo的全球營運規模、銷售管道、客戶關係等優勢相結合,將能在未來創造更多的市場機會。
如何提高電源使用效率是目前IDP市場(包括5G基地台、汽車、物聯網等)的發展重點,而Active-Semi的可程式設計混合訊號功率解決方案,將能提供更高的效率,並使設計更簡易、靈活,進而降低物料成本和縮短上市時間。
Active-Semi首席執行長Larry Blackledge則指出,該公司的可程式設計模擬功率解決方案與Qorvo旗下產品、技術組合相結合之後,將可開創大量的市場機會,不僅能為公司增加營收,日後也能進一步開發更高整合度的系統解決方案,以進軍5G基礎設施等高成長的新興市場。
Qorvo預計在收購後第一年實現根據非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所計算的毛利率(Gross Margin)和每股盈餘(EPS),未來將會在2019 財年第四季度營收情況電話會議(預定於2019年5月7日召開)上提供關於本次Active-Semi收購交易的更多詳情。
簡化聯接至關重要 Sigfox突破IoT應用技術障礙
在工業和消費應用中,感知、處理、驅動和聯接這些關鍵模組對於IoT的設計至關重要。如果為每個模組提供模組化的、隨插即用的方案,可以顯著地加快和簡化新的設計,用於如智慧家庭/智慧建築、健康和資產追蹤等應用,不一而足。模組化的方案包括制式的開發工具,並在必要時預先通過任何相關國際監管標準和協議要求的認證尤為重要。
Sigfox幫助聯接 挑戰IoT普及
聯接是最具挑戰性的領域之一,視每一應用的特定性質而定,許多協議或多或少都是相關的。Sigfox具備內建基礎設施(Built-in Infrastructure)和遠端聯接(Long-range Connectivity),已成為最有用的協定之一。然而,對於許多潛在的IoT方案設計人員,Sigfox是個新的技術領域,因此,易於採用是IoT普及的關鍵。
共有超過310億的設備聯接到IoT。這些設備為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和商業用戶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家裡,自動照明控制節省能源和提供安全,而遠端門鈴支援用戶從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回家」。
在企業中,可以監控工廠或其他設施的每一個細節;這些資料將前所未有地提高營運效率。經營偏遠地區設備的企業可以從舒適的辦公室監控工作,進而減少定期視察的費用。隨著資料分析、即時監控、預測維護和其他高價值主張的加強,正在實現IoT的總體效益。
尺寸精巧度再提升
然而,要使這些IoT設備具有如此方便和利於攜帶的特性,如它們的小尺寸、互聯功能和遠端運用能力,也給設計人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雖然這些設備物理尺寸小,能部署在有限的空間裡,但是IoT節點需要包含大量的功能。通常,這將用於管理系統和處理資料的微控制器(MCU)、各種類型的感測器(取決於要測量或監測什麼)以及加密技術,以確保安全儲存和傳輸任何敏感性資料。電源也是必需的,雖然許多IoT設備都部署在家庭、辦公室或工廠,通常有電源可供運用,但為了方便,許多設備使用電池供電。當然,在沒有電源的偏遠地區使用的所有IoT設備都是以電池供電的。
電池有尺寸上的限制以及可用的電量有限,意味著設計人員為了確保沒有浪費一點寶貴的電量,在選擇和運用小的、超低功耗元件、開發精密的電源管理演算法的時候,將有許多重大的挑戰要克服。
節點聯接IoT 通訊介面至關重要
IoT設備的另一個挑戰是提供通訊介面,這對於聯接節點到IoT至關重要。這是個相對專業的領域,設計人員面臨的關鍵挑戰是從現有的巨大範圍中選擇最合適的協議。其中一些協議是非常專門的,適用於非常特定的應用,而另一些協議,如藍牙和Wi-Fi,則被廣泛運用,但僅適用於短程應用。
直到最近,蜂巢式行動科技(Cellular Technology)仍是其他短程無線技術(如藍牙)所無法達到的聯接節點的唯一可用方法。然而,蜂巢式行動科技專用於語音和高資料傳輸速率通訊(High Data Rate Communications),這使得它相對耗電,因而不適合IoT所需和依賴的簡單機器對機器(Machine-to-Machine, M2M)通訊。
Sigfox具低功耗/遠距離/低資料傳輸速率
Sigfox是一種蜂巢式移動系統(Cellular-style System),它為遠端聯接的設備,特別是IoT節點提供低功耗、遠距離、低資料傳輸速率和低成本的通訊。針對簡單的M2M通訊,Sigfox網路能夠支援的聯接遠大於簡單的低功率發射器能夠獨立達到的距離。該網路採用超窄帶(Ultra-Narrow Band, UNB)技術,支援低發射功率同時保持穩固的聯接。
igfox可說是適用於任何IoT應用,它幾乎沒有什麼限制,使應用不須要每天發送超過140個12位元組的消息,並且可以接受每秒100位的無線傳輸量,因此Sigfox提供一個可靠、低功耗、低成本的聯接方案。
然而,與藍牙等無所不在的通訊協議不同,與Sigfox相關的技術專業知識被認為是相對小眾的。這對設計工程師設計和實踐一個成功的、基於Sigfox的通訊介面構成了一條陡峭的學習曲線,對尋求解決遠端IoT市場的公司造成了一道技術門檻。
模組化Sigfox方案 消除技術設計障礙
安森美半導體積極投入該領域,最近推出了可程式設計的Sigfox RF收發器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 SiP),整合先進的RF系統單晶片(System-on-Chip, SoC)與所有必需的外部元件(包括一個TCXO),進而使簡化和縮短設計認證流程成為可能。
AX-SIP-SFEU SiP提供開箱即用的、設備到雲端的Sigfox聯接,包括使用Sigfox LPWAN通訊的遠端IoT應用上行和下行鏈路。該SiP把一個Sigfox無線電IC、分離式的RF匹配元件、所需的所有被動元件及韌體整合在單個封裝中。由於該方案已預先通過CE認證,並經Sigfox認證,採用安森美半導體的技術解決方案,設計人員有把握實現一個高品質、全整合的完整方案。
該微型的7mm×9mm×1mm、統一塗層保護膜封裝,確保AX-SIP-SFEU可部署在空間受限的遠端IoT應用中。該元件其實是世界上最緊湊的、Sigfox認證的方案,確保設計人員能夠克服設計遠端IoT節點所面臨的物理空間挑戰。微型尺寸特別適用於可穿戴裝置、資產追蹤標籤或任何需要小Sigfox方案的應用。
使用AX-SIP-SFEU還能顯著減少電源相關的問題,因為超低功耗設計結合了待機、睡眠和深度睡眠模式,以便在不須要傳輸時省電。這些模式分別只需0.55毫安培、1.2微安和180奈安的電流,使該元件可由鈕扣電池(CR2032)供電。或者,可以使用能量採集技術,無需任何電池、管理或更換。
任何無線電設計中(尤其是第一次設計時)最令人刮目相看的一面,就是獲得認證。AX-SIP-SFEU SIP經Sigfox認證用於RC1區域網路,表示它已通過認證,符合標準的RF和協定規範,進而確保了互通性。此外,該元件已獲CE認證,證明其符合歐洲經濟區內銷售產品的衛生、安全和環保標準。
雖然IoT提供了許多好處及機會,但節點小而且複雜的性質給設計工程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他們不僅必須滿足物理尺寸限制和處理低功耗的要求,還必須確保設計中所含的RF通訊符合國際標準,這增加了設計流程的時間、成本和風險。尤為重要的是,對於要遠距離無線聯接的遠端設備,需要比蜂巢式移動網路更具性價比的方案。
透過運用預先認證的、超微型、超低功耗模組如安森美半導體的AX-SIP-SFEU,設計人員現在能夠設計IoT節點,有把握能輕易和幾乎零風險地實施預認證的RF通訊系統,進而消除IoT設計的一個重大技術障礙。
(本文作者為安森美半導體無線互聯方案經理)
英飛凌旗下XDP LED系列新添驅動器XDPL8221
新興的智慧照明與物聯網發展趨勢皆需要新一代的LED驅動器。英飛凌科技 (Infineon)旗下XDP LED系列新添XDPL8221產品,一款以先進功能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兩級驅動器。此裝置整合準諧振PFC與具有一次側調節電流/電壓/功率的準諧振返馳式控制器以及通訊介面。全方位可設定的保護機制可確保在各種使用案例中提供安全、可靠且強固的LED驅動器。
XDPL8221結合先進功能,例如提供以恆定電壓、恆定電流及限定功率作為可設定操作參數的多重控制,打造多功能的高效LED驅動器。XDPL8221的效能有助於設計更有效率的裝置。此驅動IC在額定輸入電壓範圍100~277VAC或127~430VAC區間支援交流(AC)與直流(DC)輸入的完整功能。其內建數位核心可依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操作模式,並可在準諧振、不連續導通或間歇模式之間進行切換。
含指令集的XDPL8221 UART介面可控制裝置的功能,並提供狀態資訊,實現數值交換的即時資料。此資料可用於監控或其他本機控制功能。新款驅動IC可調暗至低於1%而不發生閃爍,同時仍可以獲得高精度電流輸出。此晶片亦提供調至全暗(dim-to-off)的功能,可在燈光關閉的狀態下,以低待機功率(低於100mW,依據驅動器設計而定),將裝置保持在待機模式。
XDPL8221可減少物料清單(BOM)與提供更高的設計彈性,大幅降低整體系統成本。其採用 DSO-16 封裝並有多種設計工具支援,可輕鬆進行設計,有助於加快設計週期及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2018年記憶體市場規模超過1650億美元
產業研究機構Yole Développement(Yole)最新研究指出,2018年獨立記憶體市場規模超過1650億美元的,其中超過1600億美元為DRAM和NAND Flash。而經過連續十季的成長後,DRAM市場在2018年第四季度突然下跌。在行動、雲端運算、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重要趨勢的推動下,DRAM和NAND記憶體市場在過去幾年中經歷了一段大幅成長期。這些大趨勢對半導體產業,特別是記憶體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
Yole預期,受這些大趨勢驅動的長期需求將導致記憶體繼續增加其在整個半導體市場中的比重。除了不斷成長的需求之外,過去兩年來產業領導者(例如三星、美光等)的謹慎供應管理使得DRAM和NAND Flash的總收入成長了107%,高於2016年的780億美元。
由於行動和數據中心的需求相對較弱,第四季通常是DRAM需求季節性強勁的時段,但2018年第四季度突破了歷史趨勢,儘管2018年的表現令人意外地微弱,但人們樂觀地看到NAND市場接近轉折點,因為彈性正在推動包括客戶端固態硬碟和智慧手機在內的多種應用的NAND儲存內容上升。價格環境在2019年初保持疲軟,但隨著需求開始復甦,情況正在改善,下半年市場可能會出現供貨緊俏的情況,與季節性需求復甦和數據中心需求的預期反彈相吻合。
雖然DRAM和NAND市場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成長期後大幅放緩,但兩個市場的長期前景仍然光明。由於供應商在等待需求復甦的同時管理庫存增加,隨著記憶體市場的不斷發展,該行業面臨許多重要問題,包括:DRAM和NAND市場什麼時候會從供過於求轉向供應不足,反之亦然?供應商的盈利能力將如何受到影響?DRAM和NAND縮放的限制是什麼?隨著縮放和3D堆疊限制的臨近,內存供應商將如何做出反應?來自中國的新進入者對記憶體市場有哪些潛在影響?新供應商可能出現的時機是什麼時候?記憶體資本支出是否會持續上升?資本密集度上升是否會過高並威脅到供應商的穩定性?與DRAM類似,NAND市場最終會整合嗎?需求的價格彈性如何影響記憶體市場?DRAM和NAND之間的這些影響有何不同?
Arm與Vodafone達成協議合力簡化物聯網部署
Arm宣布與Vodafone一項策略合作,協助企業大幅降低建置物聯網解決方案的複雜度及成本。延續雙方先前在iSIM(integrated SIM)技術的合作,這項合作將促成Vodafone與Arm的物聯網軟體以及網路服務,能為企業提供可編程的連網系統單晶片設計,不必再使用傳統SIM卡。這讓客戶得以於全球各地市場進行安全部署、遠端配置(remotely provision)、以及管理數量龐大的物聯網裝置,成本與複雜度也會大幅降低。
物聯網服務事業群總裁Dipesh Patel表示,市場碎片化(Fragmentation)、安全、以及成本等因素限制了物聯網的發展,而一個強大的合作夥伴生態系統是克服這些挑戰的關鍵。這項合作將讓全球企業大幅降低成本以及安全連結數量龐大的物聯網裝置之複雜度,運用Pelion物聯網平台,快速從其IoT資料中發掘實際價值以及可作為行動依據的情資。
Vodafone公司物聯網部門總監Stefano Gastaut表示,現今的企業在快速變遷的數位世界中營運,而物聯網將讓企業能以不同的模式推動業務並達到績效。透過與Arm合作,消弭包括成本與複雜度在內的障礙,促成各界採納物聯網。
Arm與Vodafone之間的策略合作整合了Arm Kigen iSIM解決方案與Pelion物聯網平台服務,以及Vodafone的全球物聯網連接方案。這將讓裝置除了能運用窄頻物聯網(Narrow Band-IoT, NB-IoT)以及Long Term Evolution for Machines (LTE-M)技術,為各種裝置進行遠端配置(remote provisioning),還能為全球各地服務供應商以及應用,提供安全無虞、開放、標準化的部署途徑。Kigen iSIM能讓任何業者在全球各地部署物聯網裝置,這意謂只須開發與生產出一款物聯網產品,即可出貨至世界各地並進行連接。Vodafone的全球物聯網網路讓企業組織能透過Vodafone物聯網平台或Pelion物聯網平台,將物聯網裝置連至全球各地網路,並達到業界最高的覆蓋率。
Arm與Vodafone在NB-IoT以及LTE-M技術的領先優勢將釋放物聯網的潛能,大幅拓展連網物品的種類,藉以發掘商業與社會層面的價值。舉例來說,運用連網裝置上感測器的資料,提高農牧業產量與減少化學品與水資源使用量,協助克服餵養地球持續增長人口的難題。而這也將協助各界更有效率地管理水、石油與電力等稀缺資源,進而減少碳排。
CEVA-Dragonfly NB2晶片已通過首次測試
CEVA宣佈CEVA-Dragonfly NB2晶片已經在沃達豐位於德國杜塞道夫的物聯網未來實驗室中成功通過了首次測試試驗。利用沃達豐開放式實驗室設施所提供的真實Narrowband-IoT技術端至端即時環境,CEVA實現了Vodafone NB-IoT網路連接,並憑藉運行3GPP NB-IoT Rel.14合規軟體堆疊的CEVA-Dragonfly NB2測試晶片展示了端至端IP連接。
CEVA副總裁兼無線業務部門總經理Michael Boukaya表示,這一重要的里程碑是CEVA長期致力於大規模NB-IoT市場革新的又一項重大成就,為新的IC廠商提供了具有快速上市、低風險、低物料清單(BOM)成本,並且通過一級行動營運商預先認證的IP解決方案。
CEVA-Dragonfly NB2 IP解決方案是一項模組化技術,由CEVA-X1物聯網處理器、最佳化的RF收發器、基帶和協定堆疊組成,可提供完整的Release 14 Cat-NB2數據機IP解決方案,大幅縮短了產品上市時間並降低進入壁壘。這是一款完全軟體可配置的解決方案,可以利用多衛星GNSS和感測器融合功能進行擴展。這款IP包括完整數據機設計的參考晶片、帶有嵌入式CMOS RF收發器和PA、高級數位前端、實體層韌體和協定堆疊(MAC、RLC、PDCP、RRC和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