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物聯網

物聯網

- Advertisment -

數位實境溝通更直覺 穿戴裝置UI眼球追蹤最懂

一個明星終端商品的發展,軟硬體技術的到位與產業環境的配合非常重要,以UI為例,PC使用鍵盤與滑鼠、Smart Phone透過手勢觸控,未來希望解放雙手的穿戴式裝置,可能需要仰賴語音與眼球控制。眼睛是靈魂之窗,一般人際溝通會大量使用眼睛,大部分的動作之前也都是眼神先到位,透過視覺與聽覺傳達的影像和聲音才是最直觀、最常用的溝通方式。 穿戴裝置將導入眼球追蹤控制 兩個有默契的人一般只要閱讀「眼神」就能進行溝通,人們對於資訊產品的使用已經朝無時無刻與無所不在發展,穿戴式裝置希望可以讓使用者在做任何事的同時也可以同步使用,見臻科技(Ganzin)執行長簡韶逸認為,智慧手機市場已趨於飽和,廠商紛紛尋求新產品,加上5G的出現,也讓大家開始思考手機以外的應用,智慧眼鏡可能就是答案。預計2020年將會有更多智慧眼鏡問世,光機技術的成熟也是智慧眼鏡市場可能在2020年爆發的推力之一,過去光機沒有辦法做到現在這麼小,隨著技術成熟,微小化光機更有機會整合在眼鏡上面。 人類的視覺有焦點,在焦點以外的事物相對模糊,因此在穿戴式裝置的應用上,簡韶逸指出,利用注視點渲染技術(Foveated Rendering),追蹤人眼的焦點位置,只在焦點位置進行高解析度影像運算與顯示,節省其他90%以上的運算資源,同時使用者並不會有明顯的感受,也就表示,GPU效能不用很高就可以有超高解析度的表現,此技術對於未來智慧眼鏡的顯示,將造成重大的影響。 智慧手機讓我們使用資訊產品不用固定在桌椅上,但在行走或做事時還是無法使用,見臻希望可以解放這個限制,讓眼球追蹤功能普及在人們的生活之中。簡韶逸進一步說明,現有眼球追蹤(Eye Tracking)技術目前多數成本高、體積大、耗電且很難整合;以知名的解決方案為例,使用七顆LED照射眼部,利用光線反射原理追蹤眼球的移動,但是一出室外,環境光太強,該技術效能就會大打折扣,同時需要搭配大電量電池,使用時間僅1.5小時。 眼神控制新UI為終極目標 因此,眼球追蹤技術目前普及的困難在於耗電、成本、整合等面向,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簡韶逸進一步說明,見臻推出眼球追蹤技術解決方案Aurora,用兩顆CMOS感測器及一顆眼睛處理單元(EPU),使用外接電源的情況下續航力高達十個小時,機構簡單封裝小,相當容易整合。 另外,Aurora只用一顆LED補光,利用感測器拍攝眼球的動作變化,可以避免環境光源干擾,所以室內外都能使用,同時減少LED數量更可以大幅降低耗電量。 眼球追蹤技術的使用願景其實已經出現,在電影鋼鐵人中,主角就是透過眼神操控高科技的機器鎧甲,簡韶逸解釋,人類視覺用眼球追蹤大約是中央區正負15度的區間,再大就會轉頭,在這區間中精準度小於1度,目前的技術要做到像電影裡的準確度與複雜控制還有一段距離,不過就技術的發展來看,再過幾年技術改善相當有機會達成。 簡韶逸指出,眼球追蹤技術應該是像PC的滑鼠那樣的輔助角色,整合在裝置裡,占整個裝置成本的10~20%才是合理範圍,見臻的解決方案能加速技術的普及;該公司於2019年初發表第一代解決方案,後續提供工程樣品給客戶,並進行客製化的設計,預計2019第四季正式量產。Aurora的晶片雖然是見臻自行開發的產品,但團隊並不以IC設計公司自居,而是定位為軟硬體整合解決方案供應商,因為是從學校出來的團隊,每個工程師都會做演算法和硬體,所以不會有演算法跟晶片電路無法搭配的問題。 在全世界各地很難再有像台灣一樣,從台北到新竹這麼短的距離就可以找到軟體、硬體設計,晶圓、終端代工,甚至品牌與各種類型的科技解決方案廠商,台灣非常適合發展創意與新創產業,Ganzin這個名字源自台語的「眼神」,也取英文gaze的凝視之意,簡韶逸期許見臻不只做到眼球追蹤,更做到「眼神控制」,讓科技更符合人性。 見臻科技執行長簡韶逸認為,預計2020年將會有更多智慧眼鏡問世,光機技術成熟,微小化光機更有機會整合在眼鏡上面。  
0

AIoT時代翩然降臨 Cortus積極插旗RISC-V解決方案

Arm在智慧手機時代取得空前的成功,幾乎獨占行動與嵌入式裝置的晶片架構,也大幅壓縮其他獨立嵌入式處理器SIP供應商的市場空間,Cortus台灣分公司總監楊鎮源表示,現在市場上獨立SIP供應商已經不多,產品與客戶經營也走向利基市場,一次性工程費用(Non-Recurring Engineering, NRE)與授權費(Loyalty)的收取近年同樣漸漸產生質變。 一直以來半導體IP的業務模式,都是以NRE與授權費為主,NRE屬於一次性開發費用,是IC與IP廠商早期合作費用,待晶片正式出貨後會依照出貨量再收取授權費,然而近年來由於Arm的獨大,獨立SIP廠NRE與授權費的收取通常都必須做出妥協,楊鎮源形容,NRE與授權費就像是一個蹺蹺板,SIP廠商現在多半只能選擇一項作為主要收入,而且就客戶的產品與應用類型有不同策略,如產業標準型的IP如藍牙、WiFi、USB這類常有版本更新的IP就以NRE為主,授權費很少甚至不收。 若是像處理器IP這種通用型的產品,客戶可能一用非常久,穩定的晶片出貨量又大,楊鎮源說,該公司IP與SIM卡的合作就是此類,合作的模式就會以收取授權費為主,NRE費用也較低。開放架構RISC-V隨著IoT興起,由於各家IP廠商底層架構一致,未來基礎架構IP將朝免授權費發展,SIP廠商需要提供更多客製化服務並努力在開放架構上進行差異化的設計,才有機會吸引客戶。Cortus在2017年以後,將自家的產品依照運算能力推出一系列以RISC-V架構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在IoT時代取得一席之地。 Cortus台灣分公司總監楊鎮源表示,開放架構RISC-V隨著IoT興起,未來基礎架構IP將朝免授權費發展。  
0

台灣日本開放式物聯網協會舉辦第一次會員大會

台灣日本開放式物聯網協會在台北舉行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正式宣佈即將於台日兩地建立物聯網生態系統,並被視為在台日推廣MindSphere生態系統的重要里程碑。台灣日本開放式物聯網協會成立的宗旨為推動台日兩地物聯網生態系統的發展,為會員創造更完整的物聯網社群,進而相互交流、分享彼此對於物聯網產業應用之需求,並加以整合資源,讓會員知悉數位化浪潮下物聯網產業鏈的市場發展趨勢。 共有20位來自產官學不同領域的會員參與台灣日本開放式物聯網協會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並於會議中票選出理監事成員,首屆理事長由西門子數位工業總經理席德塱先生當選。席德塱理事長表示,數位化時代已來臨,因應物聯網發展的趨勢,政府正積極投入物聯網生態系統的推廣與發展,台灣日本開放式物聯網協會順勢成立,一同加入物聯網的推廣行列。我們的目標是建立完善的物聯網根基,集結物聯網相關產業的夥伴共同創造一個具永續性以及可信賴的社群。同時,我們期待台灣日本開放式物聯網協會在各行各業的會員可以快速成長茁壯,為會員們創造更全面的社群環境,並協助他們發展更多物聯網相關的成功案例。 MindSphere業務首席Florian Beil先生也遠從德國來台一同出席參與協會第一次會員大會,並進一步分享MindSphere的發展策略及未來展望。MindSphere可以幫助企業藉由精準地預測性和規範性維護來提高生產力並降低操作風險。另外,MindSphere透過分析功能將物聯網產生的大量數據轉化成有效的訊息,實現虛實世界的連結,並提供強大的工業應用與數位服務以促成商業成功。 開放式物聯網協會是一個跨國合作組織,為全球企業提供更多元的物聯網產業合作交流機會,創造出更多創新的互惠商業模式,使協會會員在快速變遷的數位化世代,持續保有競爭力。全球第一個開放式物聯網協會在2018年一月於德國成立,同年七月於義大利成立協會。而亞太區以及韓國相繼於今年成立開放式物聯網協會。緊接著,台灣日本也跟隨著腳步,積極展開開放式物聯網協會之籌備。台日兩地被視為工業4.0以及MindSphere重要推廣區域,因此將於今年八月底成立台灣日本開放式物聯網協會,將為當地合作夥伴創造交流及互惠的機會。台灣日本開放式物聯網協會期許可以發展出完整的物聯網生態系統,並善用此平台共同建立物聯網時代之策略思維、擘畫未來,與會員們攜手創造物聯網產業鏈商機。  
0

貿澤擴展總部推動全球布局

貿澤電子(Mouser Electronics)將大幅擴展其全球總部和發貨中心,以滿足不斷茁壯成長的業務需求,迎接下一個十年。該工程目前正進行中,預計發貨中心將擴大12 萬平方公尺以上,另外還將在德州達拉斯沃斯堡南方的貿澤園區內新建一棟面積 4,700平方公尺的辦公大樓。 待新建工程完成後,貿澤佔地 32萬平方公尺的全球總部和超大型發貨中心的總樓層面積將達到9萬3千平方公尺,屆時將可容納下貿澤龐大的庫存,包括來自超過750家電子元件製造商,100萬種不同產品和技術的SKU。 在目前產業願景可期、營收成長達兩位數,且加入許多新的製造商合作夥伴的情況下,為了滿足全世界客戶不斷成長的需求,這家領先業界的電子元件代理商將持續擴大其全球版圖,提升公司定位。 貿澤2018年的銷售額達到19億美元,今年預期也將超越去年的成績。貿澤全球的正職員工人數已增加到2,400人以上,並計劃將在地客戶服務觸角延伸到四個新的全球據點:巴西、波蘭、越南和菲律賓。 貿澤總裁暨執行長Glenn Smith表示,隨著物聯網、電動車、人工智慧、機器人和5G等技術的快速演進,相信公司的地位將堅定穩固、屹立不搖。而且在客戶需求不斷增長下,公司也將隨之一起成長。 Smith繼續補充,有這些新產品和製造商的加入,更強化貿澤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購足服務的承諾,為客戶提供設計過程中需要的各種元件和開發工具。貿澤專注於供應業界最多樣化的產品類型,獲得我們來自世界各地持續擴大的工程師和採購人員客戶群的共鳴。 貿澤的24小時全球發貨中心目前每天處理將近20,000筆訂單,品項數約65,000件,幾乎所有訂單都能當天處理並出貨,送到來自220個國家/領土,超過60萬個客戶手上。這家全球化代理商在過去幾年裡投入了不少資本,購買最先進的自動化設備,以同級最佳的效率和準確度來處理訂單。
0

AIoT時代翩然降臨 Cortus積極插旗RISC-V

科技產業發展到物聯網時代,數以百億計的IoT終端即將接手智慧手機,成為下世代主流的資通訊終端,站在典範轉移的關鍵時刻,指令集效能更好,生態系更加開放的RISC-V架構,被看好就是IoT終端架構的真命天子,同時吸引矽智財(SIP)廠商積極布局。 Cortus台灣分公司總監楊鎮源表示,開放架構RISC-V隨著IoT興起,由於各家IP廠商底層架構一致,未來基礎架構IP將朝免授權費發展。 相較於x86與Windows主導PC產業、RISC與Android帶領了智慧手機產業,發展中的IoT產業,軟硬體架構主流正面臨新典範建立的過程,RISC-V的開放、精簡特性頻頻被點名,也吸引非Arm架構的廠商積極投入,來自法國的SIP廠商Cortus過去就強調架構中邏輯閘精簡,並以其架構獨特性使用在重視安全的應用中,如手機SIM卡。 Arm在智慧手機時代取得空前的成功,幾乎獨占行動與嵌入式裝置的晶片架構,也大幅壓縮其他獨立嵌入式處理器SIP供應商的市場空間,過去幾年許多SIP供應商陸續遭到併購如MIPS、ARC、Tensilica等,Cortus台灣分公司總監楊鎮源表示,現在市場上獨立SIP供應商已經不多,產品與客戶經營也走向利基市場,一次性工程費用(Non-Recurring Engineering, NRE)與授權費(Loyalty)的收取近年逐漸產生質變。 一直以來半導體IP的商業模式,都是以NRE與授權費為主,NRE屬於一次性開發費用,是IC與IP廠商早期合作費用,待晶片正式出貨後依照出貨量再收取授權費,然而近年來獨立SIP廠市場空間不斷被壓縮,NRE與授權費的收取也必須做出某種程度的妥協,楊鎮源形容,NRE與授權費就像是一個蹺蹺板,SIP廠商現在多半只能選擇一項作為主要收入,而且就客戶的產品與應用類型有不同策略,如產業標準型的IP如藍牙、WiFi、USB這類常有版本更新的IP就以NRE為主,授權費很少甚至不收。 若是像處理器IP這種通用型的產品,客戶可能一用非常久,穩定的晶片出貨量又大,楊鎮源說,該公司IP與SIM卡的合作就是此類,合作的模式就會以收取授權費為主,NRE在所有服務費中比重相對低。開放架構RISC-V隨著IoT興起,由於各家IP廠商底層架構一致,未來基礎架構IP可能朝免費發展,SIP廠商需要提供更多客製化服務並努力在開放架構上進行差異化的設計,才有機會吸引客戶。 Cortus RISC-V處理器架構 IoT對過去幾年發展受到強大壓力的獨立SIP廠商帶來新的機會,尤其在中國引發一波熱潮,但IoT多樣破碎的特性也是不小的挑戰,SIP廠商需要更深入耕耘領域知識,並同時兼顧省電、精簡、易用、聯網、安全、長期支援等特性。 楊鎮源說,Cortus主力產品為32位元處理器IP,並應用在嵌入式系統為主,依照處理器的運算能力,分成1、3、5等不同系列;在2017年以後,該公司又推出一系列以RISC-V架構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在IoT時代取得一席之地。未來,也計畫發展高階64位元的處理器,產品型號為9系列,第一款產品型號為FPS69V,該架構的最終設計可能要到2019年底才會完成。
0

蜂巢科技成長可期 5G驅動工業4.0變革

所謂工業4.0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收集設備上感測器的資訊,而後分析收集到的資料做格式化、圖型化的轉換,再對這些經過整理的資訊進行預測,例如產品何時要維修、產品生命週期等等。最後一個則是視覺化(Visualization),包括攝影機、光學電視等具有高數據資料量的應用,而與5G通訊結合的工業應用也因此變得更加重要。 美商優北羅(u-blox)商業開發主任林世澤表示,在工業與車用方面,隨著電信資費的降價、5G基地台越來越普及,將有更多的設備商會直接透過蜂巢(Cellular)科技,將資料上傳到基地台。根據Machina Research的預測,到了2025年蜂巢式網路的物聯網設備連結數目將會達到220萬。 林世澤指出,5G通訊有三大應用,增強型行動寬頻通訊(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可以結合AR/VR,或是遠距醫療,而超可靠度和低延遲通訊(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主要用於車輛、工業應用,大規模機器型通訊(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mMTC)常用於CAT M1/NB-IoT,其好處是非常省電且可以支援的連結數相當高。 u-blox主要著重在URLLC與mMTC的應用,其中針對CAT M1和NB-IoT兩種通訊協定,林世澤分析道,CAT M1可用於地下室,並可用在移動中物體或行駛中車輛。NB-IoT則可以在地底下(比地下室更深)使用,但是須要用於靜止設備上連接固定基地台,另外,NB-IoT的電池可以使用10年之久,非常適合用於電表等應用。 林世澤進一步說明,對u-blox來說5G應用包括了三大應用場景,物聯網、定位與V2X。在工業物聯網領域,現今應該都還是透過Wi-Fi、ZigBee等通訊協定將感測器資料傳送到設備供應商,供應商再藉由有線上傳雲端或是利用NR、NB-IoT等傳到基地台,但是u-blox在這裡看到了Wi-Fi、5G蜂巢通訊的機會,利用蜂巢式網路就可以直接將資料傳送到基地台;另外,定位方面就是GPS和蜂巢技術的結合,從衛星收到GPS訊號,再藉由5G傳回基地台;最後一個則是V2X,車與車之間或是車與交通設施之間的資訊交換可以直接藉由蜂巢技術傳回基地台。 u-blox商業開發主任林世澤表示,蜂巢式網路的物聯網設備連接數目正大幅成長。  
0

IIoT故障預診斷 提升產能/設備稼動率

隨著軟硬體的進步,人工智慧(AI)和大數據(Big Data)等技術也跟著蓬勃發展,包括資料收集與分析等都比以往更為方便,例如將這些技術導入工業製造,進行設備故障的預先診斷,也能大幅提升產能與效率並降低相關成本。 工業技術研究院巨量資訊科技中心資料分析技術部副經理賴建良表示,善用AI和大數據可以創造智慧製造新價值。在產線端可以導入故障預診斷(PHM)技術,提升產線效率同時降低維修成本。 賴建良說明,工業製造的產線設備維護包含了預測和進廠管理兩個部分。預測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過度保養(Over Maintenance),有時設備零件還沒壞,保養時間到還是馬上更換,造成資源以及開銷的浪費,但是機器故障的成本太高,通常還沒損壞仍會選擇換掉,形成過度保養的問題。另一個問題則是非預期性停機(Unscheduled Downtime),即使已經定期更換零件,設備依然有可能意外停機,停機以後就須要進行清機和調機等作業,進而會影響產能和設備稼動率。最後,還有無法確定產品異常原因的狀況,當下游檢測機台發現產品異常,就須要停機,耗費大量時間與人力成本去尋找異常原因,造成產品的良率下降甚至報廢等問題。 針對故障預診斷,賴建良做了進一步的說明,利用生產過程中機台相關的資料與維修紀錄,可以進行故障預診斷。收集關鍵零件的健康指標,了解零件與正常狀態的差距,進行健康狀態評估(Health Status Assessment),即可快速找出故障源進行排除,關鍵零件健康狀態一目了然;另外,藉由相關資料的收集分析,可以進行故障預測(Failure Prediction),避免零件無預警故障造成非預期性停機,在故障點前提早預測到,事先進行零件的更換與維修,減少無預期故障帶來的原料損失;除了在故障前預測之外,也可以進行零件的剩餘壽命預測(Remaining Useful Life Prediction),對維修排程、備料與產線調配做更好的安排,提高機台稼動率並降低機台維護成本。 工研院巨量資訊科技中心資料分析技術部副經理賴建良表示,在產線端導入PHM技術,可以提升產能減少成本。 賴建良舉例說明,如華邦電子建置的機台預警系統,透過對參數因子的蒐集、解讀和分析預測,在問題事件發生前發出預警通知,減少非預期性停機狀況,並在第一時間採取矯正措施。在高度自動化的工廠結合機台預警系統,優化生產流程,確保少量多樣的產品品質,滿足車規或公規等高階市場的需求。
0

裝置端AI大勢所趨 新興架構晶片機會多

全球已從PC和手機邁向物聯網(IoT)與人工智慧(AI)科技時代,AI+IoT(AIoT)應用興起,掀起新一波典範轉移。智慧機器時代已然來臨,人工智慧普及化,其中包括自駕車、無人機、機器人等具備自主判斷、學習能力等機器。半導體應用仍扮演核心角色,是電子系統邁向AIoT裝置的關鍵技術。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產業分析師范哲豪表示,目前AI晶片的發展呈現少量多樣的發展模式,各式各樣的創新應用日新月異,但是殺手級應用尚未登場。根據IC Insights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在全球半導體設計業產值及排名統計中,營收前10名的廠商裡,高成長率的NVIDIA、AMD和賽靈思(Xilinx)產品皆與AI正相關。另外,2019年全球半導體設計產業產值雖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但據IC Insights預估,2019年產值將達125,750百萬美元,年成長率6.0%,AI仍是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力。 現在各國政府皆已高度投入AI技術發展,根據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統計,日本現已投入了560億台幣的資金在AI相關計劃中,另外美國投入了463億台幣,中國則是4.5億台幣,韓國也有1.5億台幣的投入。由此可以看出AI技術發展勢在必行。 范哲豪指出,由於AI需要進行邏輯思考,並做出判斷決策,故運算量相當大,但也因此導致功率與成本高居不下,目前廠商都先從高價產品開始導入,但是要全面普及仍需找出新興架構降低功耗與成本才行。從功率方面來說,雲端AI晶片的功率大約是100W以上,邊緣端則是20~100W,終端裝置AI晶片的功率則約是10~20W。因為雲端運算有安全性的疑慮,同時功率又高,而終端裝置的功率相對較小也較為安全,產品種類分散,市場機會更多,因此有愈來愈多的廠商投入終端裝置的新興AI晶片設計。 從現在趨勢也可以發現,在裝置端導入AI功能是大勢所趨。其中AI終端運算可以分為三大應用場景,分別是建築(Building-scale),如工廠內部影像辨識、機器人控制、機台數據分析、預測維護等;還有家庭/個人方面的應用,如智慧音箱、智慧家電、AR/VR頭盔等;以及城市(City-scale),如自駕車、無人機、自走載具、街頭監控系統等。而影像、語音語機器數據為主要的運算型態。 范哲豪進一步說明,現階段裝置端AI運算晶片產業仍存有一些挑戰,產品少量多樣,在矽智財(CPU+AI Engine)、人事成本、EDA工具和光罩方面的進入門檻高。同時廠商缺乏關鍵AI技術,又無力投入新興架構的研發設計。另外,部分廠商缺乏軟硬系統整合能力,導致產品競爭力不足。在設計方面,除了省電之外,還有小尺寸、價格考量、高效能運算等需求。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產業分析師范哲豪指出,由於晶片架構上的改變,相對應的軟體與開發工具也須要重新設計才能支援。 為解決此問題,范哲豪列出裝置端AI晶片所須要導入的新技術,須有可重組之半通用AI晶片架構,根據特定應用所需的類神經網路架構找出通用處並將其硬體化;還有以封裝形式將各類AI晶片異質整合,藉此在價格與晶片效能上取得平衡;以及在記憶體內的AI運算方式,進而克服處理器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能耗才能從記憶體中獲取資料的瓶頸,透過直接在記憶體中運算提高速度與效率。
0

意法安全元件評估套件配備即用型IT/物聯網應用軟體

意法半導體(ST)新推出之STSAFE-A100評估套件擴大資源豐富的STM32 Nucleo生態系統,加快安全元件的整合設計,利用可重複使用的原始碼簡化安全連網裝置、醫療高價耗材、IT配件和消費性產品的開發設計。 該評估套件包括整合STSAFE-A100安全元件的X-NUCLEO-STSA100擴充板和STSW-STSA100軟體包。軟體包括設備驅動程式、STM32微控制器原始碼和STSAFE-A100的範例原始碼,其中包括品牌和生態系統保護、設備註冊和安全雲端連接。 STSAFE-A100是一款使用方便的8腳位安全元件,可為主機系統提供穩健之不可變的身份驗證和安全數據管理服務,其具備極強的網路攻擊防禦能力,產品主要特性包括安全操作系統、最先進的CC EAL5 +認證安全微控制器、對稱和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密鑰管理,以及內部物理和旁道攻擊防護功能。 透過將STSAFE-A100評估套件與任何相容的STM32 Nucleo開發板配合使用,產品設計人員可整合STSAFE-A100安全元件與各種STM32微控制器、感測器和致動器的功能,保護從簡單的物聯網端點到工業網路和控制設備、電腦周邊、穿戴式裝置、遊戲設備和手機配件的各種設備的安全。STSAFE-A100已經上市,而STSW-STSA100軟體包可從www.st.com/stsw-stsa100免費下載。
0

施耐德電機為中小型企業推出高效/精巧Easy UPS 3M

隨著物聯網(IoT)應用的普及以及AI、5G的發展,為了減少大量資料的傳輸延遲同時提高運算效率,企業使用邊緣運算技術的需求日益增加,對維持資料中心穩定運作的不斷電系統(UPS),也開始有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夠減少體積、模組化、具安裝及維護容易且快速等特色。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洞見企業需求,發表Easy UPS系列的新成員Easy UPS 3M。Easy UPS 3M為三相UPS,體積小,容易安裝、使用和維護,極為簡便,尤其適合應用在中小型資料中心和工業環境,幫助企業達到穩定營運的目標。 Easy UPS 3M特別優化體積和產品功能的設計,可在多種物理環境下保護重要設備免受停電、電力突波造成的損失,不僅可節省資本支出(CapEx),在ECO節能模式下更能實現高達99%的能源使用效率。施耐德電機所提供的開機服務,能確保Easy UPS 3M被正確與安全地設定,達到最佳性能、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Easy UPS 3M遵照施耐德電機嚴謹的標準化程序進行設計與測試,使UPS快速到位、安裝簡易。該產品除了具有寬輸入電壓範圍和強大的過載保護,並具備直觀的顯示介面,方便管理人員進行設定和監控。Easy UPS 3M具備強大的擴充性,客戶可選配網路管理卡,使用施耐德電機專為資料中心設計的物聯網平台EcoStruxure IT遠端監控並管理UPS狀態,也可根據不同需要搭配相對的電池解決方案,達到最佳保護效能。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